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

時間:2023-04-07 21:30:46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精選8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精選8篇)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 篇1

  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后掩卷而思,感慨萬端。有慚愧與反思,也有智慧與力量。

  李鎮西老師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在書中談到了有關于智慧教師的養成,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教育技術的巧妙運用,對待“特殊學生”的方式,以及對于現在比較熱門的“教師尊嚴”等問題都有涉略。另外,書中還對“如何對待自己的教育失誤、如何有效的與孩子談心、如何對學生進行真是教育”等比較難把握的問題做了細致的分析,這對處在教學一線的我們將起到很好地參考作用,而對于我們自身的發展也有著非常實際的意義。

  一、對學生進行真實的教育

  書中李老師肯定了對學生進行“真實教育”的必要性,并講述了李金川和寧曉燕兩人的悲慘遭遇,雖然此二人的事件屬個別案例,但同樣值得我們深思。書中李老師也真誠的向我們講述了他是如何應付檢查配合學校認認真真造假的,事后又是如何向學生們吐露心聲的。他當時的一段話讓我感到由衷的佩服,佩服他的敢于說真話,敢于向學生承認錯誤。

  我覺得對學生們進行社會現實教育是必要的,沒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大部分是美好的善良的,但也有許多的丑惡的不好的現象客觀的.存在著。盡量不做假,這是我們所能做的,如果實在躲不過,那么就應該坦率的告訴學生,我們正在做著不該做的事;而且告訴學生以后如果有機會有能力盡量杜絕弄虛作假。這才是我們真實的教育,真實的社會,真實的中國。我們要教給他們正確的辨別方法,正確的看待認識我們這個社會。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善良并努力去維護和促進這種美好和善良,同時也要學會警惕社會上的丑惡現象,遠離它們,正確的分析他們,從中找出有利于自己的積極因素,而這需要我們的老師正確的引導。

  二、走進學生心靈,真誠的和學生談心

  李老師在書中說:“成功的談心,第一,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學生,千萬不要居高臨下;第二,語言要有親和力;第三,要善于鋪墊,善于不知不覺的走進學生心靈。”

  李老師給我們舉個了他的例子,我體會到和孩子們談心是一門技巧,如果你掌握了這個技巧你就能和學生有效的溝通,但我們往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老是以居高臨下的角度來看待學生,使得他們感覺不到被尊重,而且喜歡以偏概全,犯點小錯誤就抹殺了孩子的所有優點。

  記得《學習的革命》一書中也有一段話是談如何與學生談話的,我想把這段話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

  三、關注自身素質的提升

  李老師在書中寫到,機遇、實踐、閱讀、寫作、思考、個性、心態、童心,是教師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八個重要因素。而李老師也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為我們展示了他的成長歷程。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銘記在心的。一個好教師應該對自身有不斷地要求,關注自身素質的提升,不斷反思教育教學實踐。我們或許不會成為和李老師一樣的名師,但不追求進步和成長,我們將注定平庸。

  教師是平凡的,工作是瑣碎的,時代賦予的責任是重大的,但我們追求平凡、拒絕平庸。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 篇2

  讀完了李鎮西老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沉思,我有一些不得不說的感想。有后悔與反思,有希望與憧憬,有經驗與教訓,也有智慧與力量。對于一些教育難題,李老師能夠巧妙化解;對于一些人事關系,李老師能夠娓娓道來;對于一些不正之風,李老師能夠一針見血;對于教育本身,李老師充滿了睿智與胸襟。

  這些都讓我聯想到了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一單五環教育模式,一單五環的推行是為了解決以下情況:1.很多想努力學習,使出了渾身解數卻依舊跟不上進度的學生被落在后面。2.還有一些學生太過忙碌,錯過了一些核心概念學習。3.還有一些學生學會了“混學校”,但從來沒有真正的理解課堂的重要內容。而一單五環可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

  一單五環的優點:

  1.一單五環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時間的能力。一單五環后,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么,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這樣做可以實現讓學生將有限的時間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難點上,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2.一單五環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課下可以跟同學進行充分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上就會節約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索學習中的`疑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3.一單五環可使課堂變得更透明。很多家長經常問及他們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想知道孩子到底是怎樣一步步落下的,可是學生學習不好,究其原因可能有千萬種。有的學生可能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有的學生因為個人原因影響了學習等等。而感染學生之后當我們(家長和老師)分析出孩子沒有學習的真正原因時,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老師面對一個班的學生精力有限可是家長卻可以一對一的解決。

  4.一單五環讓更多人受益。對于我們學校而言,很多家長的知識水平都不太高,當學生有知識點落下時或者有不懂的內容,家長只能干著急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教授,而感染學生使得教育的界限更加廣,家長也可以通過視頻和孩子一起學習,有不明白的可以一起討論。

  當然如果要在我們學校真正實施一單五環還有很多難關要跨越:

  1.如果每門學科課前都有預習學案,學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消化,因為要思考這節課有什么問題,哪些不懂的還要記錄。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學生必須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2. 我們學校一個班級30名左右學生,學生學習差距較大。他們的知識基礎、社會閱歷、閱讀圖式、實踐經驗等也不可能是相等的,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因此有很大的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導學任務單恐怕很難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

  3. 不可能有讓每位學生都能看懂的一單五環,沒有教師在場的課堂是很難適應每個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師絕妙的“導”是在課堂生成過程中產生的,是教學過程中師生智慧火花碰撞的結果,沒有學生參與其中的課堂還有精彩出現。

  4. 一單五環無疑是新型的,如果實施對每個老師來說都是挑戰,這需要教師對導學案的熟悉掌握,也要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疑惑了如指掌,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也是我們教師學要攻克的難題。

  當然作為教書育人,傳授知識的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修養,減少失誤,要努力做到:

  1. 盡量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有扎實的知識功底, 增加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培養自己細致的性格。有些失誤是由于教師工作不細致產生的,教師隨便應付,粗心大意,造成失誤。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培養自己過細地做工作的性格,以防出錯。

  3. 做檢查。做事檢查在教學中也是一樣的重要。一是教師在教學前檢查,把失誤消滅在未發生之前,因為有了事前檢查,有時可以發現好多問題,以供在教學過程中做借鑒;二是事后檢查。如隨堂板書,就必須在板書完后看一下或試讀一遍,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 事前練習。有些教學中的重要事情,應該事前做一些練習。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 篇3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沉思,我有一些不得不說的感想。有后悔與反思,有希望與憧憬,有經驗與教訓,也有智慧與力量。對于一些教育難題,李老師能夠巧妙化解;對于一些人事關系,李老師能夠娓娓道來;對于一些不正之風,李老師能夠一陣見血;對于教育本身,李老師充滿了睿智與胸襟。

  《給教師的36條建議》并不是專門寫給班主任的,而是面向全體教師的。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尊嚴、教育與懲罰、新教育實驗、教師成長的因素、如何閱讀理論著作、如何處理與同事的關系、如何對待教育失誤等等,這些都是所有教師遇到的教育難題,所以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李老師的建議對我“用莫大焉”。這本書又談了大量的與班主任工作有關的話題,例如對待“后進生”的問題、確立班委、安排座位、主題班會、班級活動、學生的周記、班級意外事件處理等等問題,這些都具有實際的指導作用,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每個老師都是有故事的人,如何編織、演繹自己的精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對于教育路上的珍珠,李老師能夠用彩線將其綴成一串串精美的項鏈。讀李鎮西老師的書,感覺李老師幾十年的教育經歷就是一部書,這里面有對教育的真切感知,有無數教育素材的積累。每個老師都可以有這樣一部書,可是當自己老去,回望自己一生的教育經歷,有哪些東西永遠記憶猶新,有哪些東西可以永久保存,大浪淘沙,剩下的難道是一片蒼白的回憶?我們也在從事教育,我們也在上課,也在當班主任,也有很多經歷,有很多故事,如果故事只有自己或者少數親朋好友知道,這個故事是淡薄的。如果我們能夠拿起筆,將教育征途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我們的故事就是厚重的,我們也可以成為有故事的人。

  李老師的教育觀念可以用兩個字概括:愛心和民主,這也是李老師有意識倡導的教育理念。我以前并不反對愛心,甚至提出用“尊重”替代“愛心”,讀了李老師的.書之后,我發現愛心才是教育的真諦。這里的愛心并非虛情假意,更不是華而不實的語言表達,而是一種帶有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的教育智慧。其實,讀李老師的書,我很佩服李老師與學生的談話技術,不論是以前當班主任還是現在當校長,李老師的談話都是有方法和技巧的,但誰也不可否認這里面包含著李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教育離不開智慧,或者說,有智慧的教育是空洞無力的教育;但比智慧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心中的民主主義理想和人道主義情懷,而不是手中的“兵法”——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成長中的孩子,而不是我們必須消滅的敵人。

  確實如此,在班級管理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大愛無疆,而是兵法謀略,這其實也無可厚非。穩定班級局面不僅是一個現實問題,也是一個教育問題。關鍵問題是,我們的教育不能僅有方法、技巧、謀略、兵法,還應該有關愛、溫情、善良、人道、良知等等。我以前提出一個說法:“僅有愛心的教育是不成功”,意思是在崇尚愛心的同時,也應該去探索一些教育技巧和方法,積累一些教育素材,這些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愛心,是教育的根本;民主,是教育的方法,兩者共同構建了李老師的教育理念。

  李老師的民主教育,其實重在班級體制和班級理念建設。李老師重視班規的產生、執行,重視班干部的選舉、座位的安排,這些都可以算是班級體制的范圍。李老師提倡的善良、正直、誠信、機智等品格或者素養其實也是班級理念建設的一部分。用愛心作為基礎,用健全的體制和現代的理念來建設班級,或許才是最完美的“班主任之道”。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有點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幼稚,因為既沒有愛心作為基礎,也沒有一以貫之的理念建設和體制建設,在這一方面,我離李老師還遠得很。不過,我覺得,只要自己保持對教育的虔誠,保持對優秀教師的仰望與學習,我也能夠無限制地接近更完善的教育境界。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對于李老師說到的如何對待教育失誤的問題,我也有所感悟:教師會有失誤的地方,這是無可指責的。值得重視的應該是產生失誤后,如何補救和處理。一個老師對自己的失誤應該有正確的看法和態度,大膽承認,認真地正視,一絲不茍地改正。有的教師認為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就丟了自己的面子,會失去威信,不好工作。這其實是種偏見,這種偏見的后果可能是——在人格上學生認為你做人耍奸詐不老實 ;在知識上可能是謬論流傳,而使教育質量降低,這樣就與教師的身份不相稱了。教師只有勇敢承認,大膽改正,機敏地處理,才能避免謬誤的產生,給學生以正確引導。

  按失誤的情況來看教學的失誤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偶然性失誤,這比較容易發現容易糾正,另一種屬于必然性失誤,不易發現,糾正也要費較大的力氣。

  一般來說,偶然性失誤,是由于教師一時疏忽或粗心而造成的。如寫錯字、漏字,計算上的失誤,實驗操作環節的顛倒或漏掉,寫錯答案等等,這些也叫操作性的失誤。

  必然性失誤則指教師因自己的知識水平觀點問題而造成的失誤,如問題分析錯誤,與課本觀點不一致,對某些問題不能解答,或解答錯誤,這樣的失誤教師不能自己認識,學生也較難認識,這種失誤屬于固有性失誤。

  當然失誤總是難免的,但作為教書育人,傳授知識的教師,應該盡量地減少失誤,不論是偶然性的還是必然性的。那么要減少失誤,教師要努力做到:

  一、 盡量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有扎實的知識功底, 增加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培養自己細致的性格。有些失誤是由于教師工作不細致產生的,教師隨便應付,粗心大意,造成失誤。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培養自己過細地做工作的性格,以防出錯。

  三、 做檢查。做事檢查在教學中也是一樣的重要。一是教師在教學前檢查,把失誤消滅在未發生之前,因為有了事前檢查,有時可以發現好多問題,以供在教學過程中做借鑒;二是事后檢查。如隨堂板書,就必須在板書完后看一下或試讀一遍,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 事前練習。有些教學中的重要事情,應該事前做一些練習。

  如前所述,李鎮西老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讓我找到了通往優秀教師的更快、更多的捷徑。我會盡力學以致用的。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 篇4

  一口氣讀完李鎮西老師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這本書,頓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平常在教學、在與家長的相處、與孩子們的溝通、與同事們的共事中的種種疑惑與不解有了自己的理解與看法。下面我就談談我對這本書的淺見。

  教師每天面對的都是一群孩子,正因為我們相處的對象不同,所以決定我們必須學會獨特的'溝通方式。面對這一群祖國的花朵,到底怎樣與他們相處,怎樣溝通、怎樣合理處理他們中出現的矛盾才能讓他們茁壯成長呢?李鎮西老師說:“尊重”在人際關系中的意義是非凡的,人是有尊嚴的,因此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再說得深刻一些,作為生活方式的民主,其核心便是對人的尊重。也就是說,尊重別人,就是一種民主生活方式的體現。所以,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或者在處理學生的各種“民事案件”時,一切以尊重為前提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管理好一個班級,當然要有班規,而且每個班都有班規,但從班規的制定到班規的實施中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往往處理得方式是不一樣的。那么怎樣才能讓一個班的班規約束班級個人的種種言行,同時引領班級積極、陽光地向上呢?李鎮西老師的班級是這樣的:

  班規不僅管班上的孩子,還管班主任、管各科任老師,違反班規者都必須按班規處理。自古以來人們都說:“無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在這,班規也是規矩,既然是一個班級,所以班級中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既然老師都能遵守了,那么班級中的學生也自然不會做違反班規的事兒。這個班級必然是一個陽光向上、帶著積極靈魂的班級。

  要成為一個好老師,必須是一個有愛心并且民主的老師。愛心和民主是李老師的教育觀念。愛心才是教育的真正真諦,要有怎樣的愛心還必須學習有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總之,讀完李老師的書,讓我的教育之路有了前行的方向,我也會向著這道光亮繼續我的教育之路。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 篇5

  最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從這本書中使我收獲很多,其中的一條“在如何把握好教育過程中的‘寬’與‘嚴’”給我感觸最深。書中談到:教育,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剛”是相對的,“柔”是絕對的;“法”是相對的,“情”是絕對的;嚴厲是相對的,寬容是絕對的;“疾風暴雨”是相對的,“和風細雨”是絕對的;“三下五除二”是相對的,“潤物細無聲”是絕對的;“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作為教師在管理學生中做到“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教不嚴,師之惰”,道出了“嚴”的重要性。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已,“言教不如身教”,教師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教育是人學,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和塑造。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就應該是一種人格完善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響。所謂“已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

  嚴要解決的問題是班級最基本或當前最主要的問題,為了保證所有力量都集中于此,就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在管理中針對學生特點制定嚴明的班級紀律,按學校的規章制度從行為習慣、課堂紀律、寢室紀律以及衛生等方面規范學生,使之形成班規并以此約束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同時選拔品學兼優的學生組成班委會,對學生的行為規范進行了量化管理,獎優罰劣,使學生自覺地規范約束自己,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違反校紀班規的學生要嚴肅處理,進行批評教育,并給予適當的懲罰。如果我們對學生的錯誤不聞不問,不及時批評指正的話,會使學生喪失真善美、假惡丑的標準。學生從老師的.批評聲中,如果能領悟出嚴中有愛,批評自己是為自己好,他也就從中得到了前進的信心和能力。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寬容,其實也是一種嚴格,一種特殊的嚴格。當然,要使寬容這一教育方法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得注意分寸,掌握尺度,靈活而辨證地使用它。

  初中生自我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還不是很強。在其生活、學習的過程中犯點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學生動輒挨批,處處受罰,他的情緒一定會大受挫折,信心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殆盡。如果用欣賞的眼光來看他,他將因受到尊重而振奮,甚至能夠挖掘出他特有的潛能。

  對待學生,尤其是違紀學生,我們對他們要寬容、愛護。幫助他們分析違紀原因,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鼓勵他們重新開始,這樣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單純處罰要好的多。寬容不是無目的的不理不問,而是有意圖地溝通思想。寬容并不是無原則的放任自流,而是有區別的教育鼓勵。寬容也不是沒辦法的不即不離,而是有技巧的熱情處理。寬容更不是無限期的撒手不管,而是有時效的積極感化。

  嚴與寬在管理手段上所顯示出來的對立,又以雙方內在的統一性和互補性為前提。只嚴不寬,就很難從根本上培養出學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班風與學風;只寬不嚴,則不能及時而有效地制止各種不良行為和不良現象的發生。所以關鍵就在于做到兩種手段的有機結合,既重視班級制度化建設,同時又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

  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雙方才顯出深刻的互補優勢來;嚴在情感化方面的短為寬所彌補,寬在約束力方面的弱為嚴所克服。寬嚴結合使得雙方優勢和各自長處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和施展,既培養了學生堅持原則,明辯是非的能力,又加深了師生間的感情和相互關系,從而使得學生在達標過程中,將外力與內力化合成一種巨大的加速前進的動力。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 篇6

  4月是我校一年一度的讀書月,學生和老師們都加入到了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活動行列中,經校長的推薦和贈書,我們全校老師都收獲了一本好書——《給教師的36條建議》(李鎮西老師著)。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還沒有將整本書讀完,只是讀了其中的幾個章節,但是感觸已經很多了。

  《給教師的36條建議》這本書并不是專門寫給班主任的,而是面向我們所有教師們的。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尊嚴、教育與懲罰、新教育實驗、教師成長的因素、如何閱讀理論著作、如何處理與同事的關系、如何對待教育失誤等等,這些都是所有教師遇到的教育難題,所以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李老師的建議對我“用莫大焉”。

  每個老師都是有故事的人,如何編織、演繹自己的精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對于教育路上的珍珠,李老師能夠用彩線將其綴成一串串精美的項鏈。讀李鎮西老師的書,感覺李老師幾十年的教育經歷就是一部書,一部厚重的教育著作,這里面有對教育的真切感知,有無數教育素材的積累。

  品一本好書,如與智者交談,讓我們受益匪淺,《給教師的36條建議》一書就如智慧的明燈將指引我在教師的發展道路上勇往直前。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 篇7

  這部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暢銷書,里面記載了他的很多比較有名的教育觀點,共分成五輯,分別是智慧教師養成記、成為最好的自己、教育的技巧、對待“特殊學生”有妙招、教師的尊嚴源于何處。每一輯里都有令我印象深刻的教育觀點,下面我就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最打動我的一些教育觀點以及看法。

  第一,做一個有愛心的教師。

  1. 針對抵觸生。有的時候教師想急于走進學生,對學生進行教育感化,會強加給他們一些東西,類似的“你們不要……”“你們應該……”的情況就會出現,但殊不知這種苦口婆心卻會制造學生很大的抵觸情緒。比如拿我來說,到現在我都在抵觸我爸媽,我會想為什么非要我按照你們說的方式去做,你們確實有著豐富的閱歷經驗,但在我沒有違背倫理綱常的情況下,我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其實我們面對的學生并非一張白紙,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的時候在不違背規則的情況下,也并不愿意接受老師強加給他們的所謂的引導。可是教師得教育、引導、感化學生,以求他們更好的發展,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嘗試秉持著這一種教育觀點:任何一個人的靈魂都是自由而獨立的,只要在行為上不妨礙他人的生活,都應該得到尊重,而不是認為去“塑造”別人的“靈魂”。重要的是溝通,彼此做一個傾訴者,同時又是傾聽者。師生雙方都不要想著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對方,同時又不知不覺地走進對方的心靈,并且不知不覺地受著對方的影響。我想這種教育比強加來的更會讓人感到幸福。

  2. 針對后進生。實事求是,每個班都會有后進生,不得不承認以前有時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但在看完李鎮西老師的剖析后,我會覺得他們可憐并且可敬。他們聽不懂課,可是他們一年四季無論寒風凜冽還是烈日炎炎,每天總是準時(當然,有時也遲到曠課)到學校來做一件事,就是聽他們聽不懂的課。想一想,換做你,你會做到嗎?我想我不會。不止如此,他們還要面對老師的呵斥、同學的嘲笑、家長的打罵。想想這種惡性的循環,能進步嗎。對他們我們更應該有耐心、有愛心,適度的降低要求、表揚鼓勵,并配合他們自我的教育和集體的影響,激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只有當這種上進的愿望強烈時,他的進步才會出現并得以持久。我們要允許他們犯同樣的錯誤,并且要盡量把這個犯錯誤的周期拉長,使之漸漸克服。

  第二,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

  1. 減少“刻意教育”。教育應是一種潛移默化,在自然而然的氣氛中對學生施加的自然教育,并非一種大張旗鼓,帶有鮮明目的性的刻意教育。寫到這里,讓我不禁想到前段時間在各個學校所做的感恩教育,讓全校學生在那個所謂教育家的感化鼓動下去擁抱自己的父母、老師,還有甚者,讓孩子們給父母磕頭,洗腳,感恩教育不能缺少,但這種帶有色彩的,目的性的.教育,總覺得很別扭。孩子們可能會一時半會的感恩,但是這種感恩的意識能在他們的腦袋里呆多久,恐怕有的學生第二天就會又開始說老師的壞話了。雖然諸如此類的刻意教育看起來很新穎,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但它的教育效果卻是有限的,教育更多的是應平時一點一滴對孩子們的滲透。有意識的隱藏自己的教育意圖,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2. 正確對待自己的教育失誤。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沒有失誤,只是他總會從失誤中汲取新的前進力量。善于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這是任何一個教育者從普通教師走向教育專家乃至教育家的最關鍵因素之一。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本身就在成長,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會因為自己的局限性而做出一些不洽淡的判斷,造成教育失誤。有時我們會誤解一名好學生,會說錯一些話,會寫出錯誤的評語,會講錯一道題,但是我們一定要誠實的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唯有這種真誠才能讓我們坦然去面對自己的失誤,我們不也經常鼓勵學生不要怕犯錯誤嗎。“真理之川從錯誤之渠中流出”,每一個錯誤,都是一個進步的臺階,而且在經歷過這樣那樣的錯誤之后,我們會茁壯的成長。

  要在不斷發展變化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采用這些方式使自己的學生在教育中養成一些好習慣,同時也讓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有所提升,最后很感謝這本書,給正處在教育混沌懵懂的我一些很寶貴的建議,提醒自己勿忘教育初心。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 篇8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一書的第一節《為什么要減少育“刻意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在書中所提出的一切建議,僅供教師知道,不必讓學生知道。學生了解教育,懂得教育。一般說來,是有害而無益的。這是因為,在自然而然的氣氛中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是這種影響產生高度效果的條件之一。換句話說,學生不必在每個具體情況下知道教師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圖要隱蔽在友好和無拘無束的相互關系氣氛中。

  而現實教育中,我經常會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為了某次活動大張旗鼓地號令全體學生齊聚操場,舉行大型節日活動,達到某種教育目的等等。就其短期效果看,似乎達到了,孩子們很是感動,甚至家長們也參與其中,當時是收獲了很多。但是事后呢?能有多少學生或是家長能將這次活動中進行的事情長期落實在生活中呢!就學校而言,又能有多少次這樣的活動呢,有沒有后期跟蹤調查呢?

  我想可能沒有幾個家庭能長期堅持,也可能也沒有幾所學校能將一次活動反反復復堅持下去,大多數都是一時興起,更有甚者是應付所謂額檢查,或是收集用以準備被檢查的材料而已。

  而對孩子的真正有效的教育,應該是如一日三餐那樣再正常不過的`常規教育,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講場面,實實在在的、踏踏實實的日復一日的、潛移默化的教育。

【《給教師的36條建議》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給教師建議》讀書筆記01-07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1-16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04-24

《給教師建議》讀書筆記01-15

《給教師建議》讀書筆記07-20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8-27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4-16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4-30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2-22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