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么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
以前,讀教育學的著作時,總是有這樣的一種感覺:書中的理論知識很完美,可是對于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總是沒有操作性強的指導建議。覺得內容很枯燥,很乏味,沒有意思。可是當我有幸讀過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后,完全改變了我以前對教育著作的認識,覺得它們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了。在書中,作者用真實生動的案例來告訴我們一條條對我們教學來說具有指導性的建議,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在書中,作者就像是在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讓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內心受到了震撼,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鳴。
其中的一條,是作者對我們的教導,“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讀過后的第一反應就是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在各個方面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可是在我細細的品讀之后,覺得作者是要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孩子們是有差異的。當然在學習領域中,就是表現在“智力上”的差異。相信在工作中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嘆:“同一個老師教的,同一個教室里坐著,學習的成績卻是天地之差”,“同樣的一節課,有的學生掌握的相當完美,而有的學生什么也不會”,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學生的差異性也會在智力上有所表現。而作者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差異,更是用了兒童提水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因為我們都知道兒童的身高、體重、力氣等都不一樣,還有性別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結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讓體弱瘦小的人和身強力壯的人提水一樣多不可,那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導致體弱瘦小的人會元氣大傷,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為差異性的存在,學習出現不同的結果也就不難理解了。
面對著這樣的差異,我們在教學中就不能再“一視同仁”了。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它們有什么樣的理解力,接受力,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的需求,授課的內容可以做適當的調整,盡可能的做到學困生有點收獲,中等生收獲多點,優等生全部收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讓學困生敢做,中等生會做,優等生夠做。讓不同的學生體驗到學習原來是件簡單的事,他們就會愛上學習。
我們還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很感興趣,他們就會努力的想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想辦法將學習和他們的興趣聯系起來,去積發他們學習的潛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大千世界,樂趣無處不在。曾經遇到過一個學生,對播音特別的感興趣,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但是成績卻不盡如人意。我就想把學習和播音結合起來是不是會好一點呢?后來就讓他把課本、試題、甚至數學公式都作為稿件來“播音”,慢慢地他就愛上了這樣的方式,有時候還會用特約評論的方式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一番評論,做好筆記,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樂在其中,不知不覺中,他的成績也在不斷的進步。
我們還要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及時的進行鼓勵。作為平凡的人,我們都有這樣那樣的優點,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尤其是對于學困生來說更是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之處,及時鼓勵,讓他們利用自己的長處來為集體服務,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無是處,老師和集體還是非常重視自己的,雖然成績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還是很優秀的,無人能及。當這些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被老師和集體信任時,他們的信心就會重建起來,學習的激情也會燃燒起來,相信不久以后,他們的成績會有很大的提升。
以上只是對書中一條建議的有感而發,是涵蓋不了整本書博大精深的內容的。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是用簡單的語言道出了教育的智慧,都值得我們認真的研讀、思考與反思。我們要爭取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引領我們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地前行,不斷地提升我們自己,超越我們自己。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2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讀書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母乳,讀書可以修身、可以養性。
所有的老師都知道,一二年級是小學時期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如何幫學生打好基礎,是我一直以來不斷探索的問題。在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時,困擾我許久的問題終于得以解決!
如何打好學生的知識基礎?
分解基礎知識,遵循記憶規律,減少學生負擔。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充分利用童年時期靈活、敏感的記憶”,“不使學生負擔過重”。他舉的例子是怎樣教學生記最基本的2500個詞。他把這些詞語分配到每日學3個,抄在本子上并記住。這個方法對我的生字教學有很重要的啟發。我馬上把這種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具體作法是:每天一課生字,用一節課的時間去指導書寫,課堂上多余的時間去練寫,若能在放學前默寫書空,則發送獎勵卡片。當然還要隨機抽查,“輪番轟炸”,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把大塊的任務分化到平時。這樣把整本書的書寫任務分解到每一天,學生輕松快樂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在輕松環境中習得。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孩子創造輕松快樂的課堂環境。在這點上他舉的例子是讓學生自我檢查記憶,默寫詞語的'方法。有時我會把課堂上需要掌握的字詞出示在大屏幕,給一分鐘時間記憶,再給三分鐘時間默寫。默寫之后進行自我對照評價,同桌幫忙分析出錯原因,緊接著進行第二次計時默寫。在這樣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孩子在毫無聽寫壓力的環境中完成了識記要求。老師適時“缺席”,反而更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不依賴老師,也不受老師的制約和影響,可謂一舉兩得!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教師要勤讀書,多讀書,會讀書,學以致用,使我們的明天比今天更有智慧,更有眼界,更有力量!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3
讀完了李鎮西老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沉思,我有一些不得不說的感想。有后悔與反思,有希望與憧憬,有經驗與教訓,也有智慧與力量。對于一些教育難題,李老師能夠巧妙化解;對于一些人事關系,李老師能夠娓娓道來;對于一些不正之風,李老師能夠一針見血;對于教育本身,李老師充滿了睿智與胸襟。
這些都讓我聯想到了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一單五環教育模式,一單五環的推行是為了解決以下情況:1.很多想努力學習,使出了渾身解數卻依舊跟不上進度的學生被落在后面。2.還有一些學生太過忙碌,錯過了一些核心概念學習。3.還有一些學生學會了“混學校”,但從來沒有真正的理解課堂的重要內容。而一單五環可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
一單五環的優點:
1.一單五環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時間的能力。一單五環后,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么,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這樣做可以實現讓學生將有限的時間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難點上,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2.一單五環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課下可以跟同學進行充分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上就會節約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索學習中的疑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3.一單五環可使課堂變得更透明。很多家長經常問及他們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想知道孩子到底是怎樣一步步落下的,可是學生學習不好,究其原因可能有千萬種。有的學生可能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有的學生因為個人原因影響了學習等等。而感染學生之后當我們(家長和老師)分析出孩子沒有學習的真正原因時,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老師面對一個班的學生精力有限可是家長卻可以一對一的解決。
4.一單五環讓更多人受益。對于我們學校而言,很多家長的'知識水平都不太高,當學生有知識點落下時或者有不懂的內容,家長只能干著急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教授,而感染學生使得教育的界限更加廣,家長也可以通過視頻和孩子一起學習,有不明白的可以一起討論。
當然如果要在我們學校真正實施一單五環還有很多難關要跨越:
1.如果每門學科課前都有預習學案,學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消化,因為要思考這節課有什么問題,哪些不懂的還要記錄。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學生必須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2.我們學校一個班級30名左右學生,學生學習差距較大。他們的知識基礎、社會閱歷、閱讀圖式、實踐經驗等也不可能是相等的,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因此有很大的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導學任務單恐怕很難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
3.不可能有讓每位學生都能看懂的一單五環,沒有教師在場的課堂是很難適應每個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師絕妙的“導”是在課堂生成過程中產生的,是教學過程中師生智慧火花碰撞的結果,沒有學生參與其中的課堂還有精彩出現。
4.一單五環無疑是新型的,如果實施對每個老師來說都是挑戰,這需要教師對導學案的熟悉掌握,也要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疑惑了如指掌,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也是我們教師學要攻克的難題。
當然作為教書育人,傳授知識的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修養,減少失誤,要努力做到:
1.盡量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有扎實的知識功底,增加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自己細致的性格。有些失誤是由于教師工作不細致產生的,教師隨便應付,粗心大意,造成失誤。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培養自己過細地做工作的性格,以防出錯。
3.做檢查。做事檢查在教學中也是一樣的重要。一是教師在教學前檢查,把失誤消滅在未發生之前,因為有了事前檢查,有時可以發現好多問題,以供在教學過程中做借鑒;二是事后檢查。如隨堂板書,就必須在板書完后看一下或試讀一遍,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事前練習。有些教學中的重要事情,應該事前做一些練習。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4
假期中,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后,心理頗有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文字也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不禁感嘆蘇霍姆林期基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就像與我面對面交談一樣,針對著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獲與體驗。
1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于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作者就舉例說一個朋友特卡琴柯,是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每次備課都要周密的考慮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時將做些什么,給所有的學生調謔出這樣的作業,使他能在作業中取得成就。因為在這樣的課上,他們的精力都被納入了正當的軌道。如果教師善于把學生引進一種力所能及的、向他們預示著并且使他們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就連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能多么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學習啊!這些學生在緊張的勞動中顯示他們那積極活動的精神,他們變得跟以前完全兩樣了,因為他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上。
讀到這點羨慕這位數學老師的`課堂,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收獲,就不會把教師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盡。這就要求我們課前先要備課,備學生,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時刻注意運用鼓勵性評價方式,不斷激勵學生學習知識和深入探究的興趣。要讓全體學生在你的課上感覺到有希望,有信心、愛上你的課、上好你的課,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也就自然產生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5
偶然從書店的角落中看到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的《給教師的建議》。扉頁上寫著: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利用這2個星期的假期細細的閱讀一番,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通過假期中對這本書的閱讀與學習,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我的體會。
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書籍之一,雖成舊,卻給了我深刻的`回憶。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一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涉及到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給出實例來加深真實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鳴。書中的理論為我指點迷津,對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出建議和措施,讀了以后增加了信心。
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
"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點燃智慧的火花。因為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
聯系教學中,一再地強調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再聯系生活中的自己,何嘗不是興趣產生動力。
通過對《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的學習,確實獲益良多。我準備把在書中學到的理論運用到新學期的教學中去,在工作和學習中爭取不斷的進步。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6
閑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于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背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
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里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里做媽媽布置的什么《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系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游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著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著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吁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7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條建議引發了我對以往教學行為的深刻反思;
在學困生方面,以往,面對學生的“不會”,我經常會責怪學生:“都已經講過了,你為什么還不會呀”、“同坐在一個教室里,別的學生都會了,你為什么不會呀”等等;有時候想想,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認為這是不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呀,小學這么簡單的數學知識,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會的;但是看了第一頁到第二頁的一段話,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讀完這段話后,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學困生更多的關心和愛,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與學生談心,讓他們體會到老師是真心幫助他進步,并通過談心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制訂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然后從基礎的內容學起,一步一步地幫助孩子,并讓孩子從中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對學習的畏懼,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這樣慢慢便成達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學生就不會把教師單純地看成嚴厲的監督者,也不會把評分看成一種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對教師說:某某地方我沒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會做;他的良心是純潔的,他不可能去抄襲別人的作業或者考試時搞夾帶;他想樹立起自己的尊嚴;”
此外,反思學生在課堂上調皮、做小動作等現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學生,而要學會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而學生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看電視、打電腦、玩游戲時卻那么專心致志,是不是自己的課堂不夠生動,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做法學生不滿意,從而引起學生對自己的課堂的討厭等等;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記得在一次數學課上,一位平時表現一直不錯的女孩子竟然看起了課外書,在課后找這位學生談話時,她竟然無辜地說:“老師,我一直舉手,你都不讓我發言;”多么單純的想法,竟然想到用這種方法來引起老師的注意;但是,班級那么多人,老師也不可能一一叫到,當我向她解釋這種情況并告訴她舉手更重要的目的的是告訴老師自己會了以后,這位學生在接下來的數學課堂中一直表現優秀,而且對待作業也更加認真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關注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面對學生的問題,要善于蹲下身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并及時、認真地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每個孩子都把上數學課看作一種樂趣,并能在課堂中獲得發展;
最后,在這條建議中我對提到的分層教學和分層作業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也一直努力嘗試,但我的做法一般是:在課堂中,完成基本知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在作業中,呈現思考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練習;反思這些方式,好象都是使優等生更優;怎樣在課堂中采取分層教學,使得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書中所提到的分組方法會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一直是困惑我的問題,還急需通過多方面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的摸索;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8
每每一拿到專業書,那些生澀的理論,枯燥的闡述,使人心浮氣躁。如果不是為了應付一些必須完成的任務,我是不會主動拿起專業書,靜下心來閱讀的。但近來讀了《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我覺得受益匪淺。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談論,沒有生澀的理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里面生動的實例告訴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去做一個稱職的老師,一個快樂的老師,一個幸福的老師。
看了這本書,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書中所折射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敬業精神,反思實踐的能力都使我深深震撼。
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深深的理解,寬容,尊重,熱愛,特別是對所謂的"后進生"的關注,更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對于后進生我們永遠不要放棄,需要老師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他們。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
其實后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那么,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老師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都總結出了很多很好地經驗。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說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這些后進生的"第二套"大綱的工作,意思是通過各種方法讓他們大量地閱讀,盡可能地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使他們在閱讀中發現"使他們驚奇和贊嘆的東西"。
對這些閱讀的材料,教師要精心挑選,甚至自己可以選編一些,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編制很多有趣的,能夠引起兒童思考的習題來訓練他。
由于我們一些教師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可能會對于一些學生教育得不到位,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的"自尊感","進取心","對學習的愛"漸漸消逝,對待學習越來越麻木。其結果就是后進的越來越后進,教師也越來越煩惱。在這惡性循環下,美妙的教育過程對于這些"后進生"和"后進生"的老師來說,都成了一種痛苦的折磨……"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
而蘇霍姆林斯基對于后進生的一段話我覺得對每位教師都是有益處的,現摘錄如下: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覺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所以我認為,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盡量用藝術性的優美的言語打動他們,不能過于偏激,在對"后進生"充滿愛心,耐心的同時,更需要一份智慧的思考,在理論中學習,在實踐中反思,不斷的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解決的方法,而不是輕言放棄。當我們做到這些后,我相信,每一位教師和每一個學生的心田上,都將會盛開教育那歡快,燦爛的花朵,同時我們每個教師,每個學生也將會再次在心頭一同共享那份教育的溫暖。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9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時間去看,或者說自己沒給自己擠出那樣的時間來學習。這個學期剛一開始,教育局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有了這個規定,也就有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有了這樣的壓力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這學期我找到了這本早已聽說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細讀了我感興趣的第2卷。這部文集,涉及內容很廣,包含《年輕一代共產主義信念的形成》、《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三部分內容。其中《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就將我的感受簡單地說一下:
世紀老人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完這一百條建議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讀后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全書皆為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啟發。讀著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在此書中作者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女教師退休前,舉辦了一次隆重的晚會。這位即將退休的女教師事實上還相當的年輕,她從20歲開始工作,到退休也不過45歲。為什么這么年輕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這位女教師連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當她在學校工作滿25年度那天離開工作。她的告別講話,消除了所有的疑問。她說:“親愛的朋友們,我離開是因為學校工作不是我喜愛的事業。我在這個工作中得不到滿足,它沒有給我任何樂趣。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劇。每天都盼望著課快些結束,喧嘩聲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獨處。你們感到驚訝,一個45歲的婦女就離開了工作,而她的健康還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經受了內傷。受內傷是因為,工作沒有給我樂趣。我的心臟病很重。勸告你們,年輕人,自己檢驗一下,如果工作沒有給你們樂趣,那就離開學校,在生活中正確地判斷自己,找一個心愛的職業。否則工作會使你們感到痛苦。”思考一下這個悲傷的故事。健康、情緒、充實的精神生活、創造性勞動的`樂趣、從心愛的事業中得到滿足,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如果對教育事業沒有無限度熱愛而強迫自己去做這份工作,不僅教育不好孩子,還會給自己帶來身心的損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點的樂趣,那么這份工作簡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與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在工作中找到了無窮的樂趣,并且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到么這種人生絕不會像那位女教師一樣悲哀。這讓我想起了曾經聽過的一句歌詞:因為愛,所以愛。在選擇做老師之前,我們每個人都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份職業,這樣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工作中的一個個難題。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0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給教師的建議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出了一百條寶貴建議,每一條建議都值得深思熟慮,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構建從教之路的堅固橋梁,它使我看到我的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它使我懂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引發學生思考比使學生學會知識本身更重要;它也令我意識到要想上好一節課,就要用一生去準備這節課,這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
一、 因材施教、各施所長——分層次教學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就是說,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作業的性質),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說,都應當采取個別對待的態度。”
不能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位學生,因此在教育教學上不能制定統一的目標、統一的內容、統一的進度、統一的檢測標準……這看似公平的班級授課制其實是及其不公平的。有的學生“學不夠”,而有的學生“學不了”,學生個性的主動發展就此磨滅。應當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如果每一名學生都按照同一個標準去培養,只能培養出平庸的人,更能滋生魯迅先生筆下的“奴性”。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名學生都有他擅長的領域,因此學校在普及基礎知識的同時,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學生所擅長的學科都能得到良好的培養。
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不僅能夠應用于學生,同樣應用于教師。當今社會,教師要逐漸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研究型教師”。學生各有所長,教師也是一樣。教師也要善于發現與培養自身所長,并在擅長的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必定會使教育事業突飛猛進,教師不再是“教書匠”,而是真正的“靈魂的導師”,真正的學生智慧火花的點燃者。
二、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育在于引發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盡力為你們的'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里保持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而創造一個智力背景吧。只有當學生進行思考的時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請你們考慮一下,怎樣才能把現在學習和即將學習的東西,變成學生樂于思考、分析和觀察的對象吧。”他的這一觀點也和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不謀而合。
教師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塊璞玉去塑造。其實,雕塑刀并不是拿在教師手中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塑造自己。教師總是用一堂課能否順利進行來作為教師這堂課上得是否成功的依據。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最終會使整堂課變成灌輸的機器。教師是一名引導者,應當引導學生自發的去思考,也許這堂課沒有預期順利,學生的自發思考屢屢“卡殼”,不用擔心,因為進步的階梯從來不會攀登得輕而易舉。我們教師應當成為蘇格拉底,不斷地用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啟發學生,就像產婆在艱難的幫助孕婦生產。過程雖然艱難,但是順產的嬰兒經過了種種磨難之后必然是最健康的。經過學生思考而產生的觀點不一定正確,教師也不要急于去將正確答案告知學生,而是引發學生進一步反思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只要學生的觀點言之成理,就是學生經過思考的產物,就是值得教師鼓勵的。
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做一名終身學習的教師
正如莊子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及的一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我想,這位歷史老師的觀點就是當下的“終身學習”觀點。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先有一桶水。我們都知道,教師的成長分三個階段:關注生存階段、關注情境階段和關注學生階段。我認為這三個階段是并駕齊驅的。終身學習就是一種生存方式,如果一名教師不始終關注自身的生存,固步自封,那么他在教育事業的道路上就不會有多大的成就。荀子的《勸學》的第一句話就是“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更應當以身作則,成為學習的主體。正如這位歷史教師,他用生命中的每一天去思考如何上好一節課,用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自己,而不是臨時抱佛腳。“臨時抱佛腳” 雖然能得到短期的成效,但是遠不及“厚積薄發”來得意義深遠,從而對學生的影響也深遠。正如勸學中所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但凡偉大的教育家,他們的言論或許都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中國的孔子、莊子、荀子,還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他們的觀點都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的看法不謀而合,因此他們之間能夠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熟讀《給教師的建議》,并運用于實踐當中,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成長,更能讓教師通往教育事業巔峰的橋梁越發堅固。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1
近期,學校給每位老師都發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
這本書對我們經驗不足的老師來說可謂是“精神食糧”。
這本書,對我們平時工作以及班級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
拿到這本書之后,我開始了迫不及待的拜讀。
首先,書中的第一條就吸引了我“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作為老師,我們都喜歡所帶班級中的孩子們都是程度好的學生,都希望所講的知識點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都希望每次的作業學生都能高效的完成,都期待每一次的.測試都能受到滿意的答卷。可事實是,每個班里會有些程度弱、反應慢的學生。以致于我們的期望和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差距,之所以沒有達到我們的期待,是因為我們忽略了一點: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對所有的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學習上的成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些學生會達到“五分”,而有些學生達到“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看到這一條建議之后,我覺得應該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要求。之前,聽有經驗的老師談到:“對學生的作業布置,也應體現層次差異。對程度好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拔高的題目,對程度差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礎的課程。”當時,聽到這之后,認為:這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但是,看完第一條建議之后,覺得:這是一件對學生長期發展有利的事情,學生會收獲長期收益,并且每一位學生都能有屬于自己的進步,讓每一位學生享受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
反思我的教學,我平時對同學都是統一對待,布置同樣的作業,制定相同的要求。
那么,我是不是應該做出嘗試?還學生一個收獲進步的機會。
這是我今后的思考。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2
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即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于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
那么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另外蘇霍姆林斯基也給了我們建議:"接近那種無動于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教師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于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這是給我們提出的第二十三條建議。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3
暑假期間,我靜下心來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讓我再次深深地確信: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而且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
書中有生動的實踐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事例。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教育獨到的見解,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仍然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作者在開頭就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說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師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讓我想起了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因材施教”,教師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致的了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并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這一點,引發了我的思考。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首先,了解學生。當然不能看他的分數,與他談幾次話判其是否是可造之材,這幾乎就是武斷。了解不僅重要,而且也不容易。我們必須全面而科學地了解。
我們可以通過家訪去了解學生。這是前輩老師留下的優良傳統,是了解學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訪并不是班主任的專利,任課教師同樣應該家訪;學生入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問卷調查和利用一系列測驗來了解,旁敲側擊學生的素質;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了解的好方法。學生在參加活動時,最適合教師“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時教學時,教師也要時時留心,處處在意,盡可能進行雙邊的教學,也能了解學生。
其次,在了解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這是使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施教的方法很多,但最基礎的應該是——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和均衡發展。對在學科某些方面資質高的學生采取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力得以順利發展,并成為尖子。對學習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現得較為遲緩的學生,我們應該注意在了解中捕獲他們資質中的某些“苗頭”,針對這些“苗頭”加以培育。堅持下去,相信這些學生,必定有大的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給教師的建議》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4
曾有教育專家說“閱讀是教師成長最有效的方式,有時候讀一本書比組織幾次培訓活動都來得有效。”《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又名《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其教育思想具有時代性和先進性,是我們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值得閱讀的佳作,也是世界教育史上保存的一份寶貴遺產。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作者是前蘇聯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在國內外也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動中,一邊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一邊堅持教育科學研究。他一生寫下了41本教育專著,600多篇教育論文和1200多篇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們。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如《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信》、《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為師范學生入學必讀。他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并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教育學著作,是前蘇聯B.A.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小學教師著寫的,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其中幾個典型片段給我留下深深的啟示,如在“第七條建議: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中講到“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知識的積極性、生命力,——這是它們得以不斷發展、深化的決定性條件。而只是不斷發展、深化的知識,才是活的知識。只有在知識不斷發展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樣的規律性: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他的學習就越容易。”讓我認識到讓學生掌握知識不僅僅是目的,而應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手段及工具。教學的最高技巧在于教會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要使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獲取”知識即意味著發現真理,解答疑問,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
“第二十一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中講到“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讓我想到,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用強迫的方式逼著學生“就范”,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學生的學習中,興趣有著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起了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更有成效。
“第二十二條建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中講到:“讓學生們把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當引以為榮的事。只有當他們的手和手指接觸到創造性勞動的時候,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才能覺醒起來!”讓我認識到孩子的創造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在真實的操作體驗中得到培養和鍛煉,家長、學校和社會要盡量為孩子提供這樣的環境。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創造的過程中,才能學到無可取代的.經驗和真正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困難,鼓勵試錯,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困境,讓學生在糾錯中不斷培養他們的探究和思維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自有驚喜出現。
“第三十三條建議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中講到:“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車間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讓我認識到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實際上是兩個轉化的過程,即“讀書——底蘊——教學”,從讀書到底蘊,這是一個積淀的過程;從底蘊到教學,這是一個創生的過程。教師的底蘊是靠書堆起來的。書讀的多,不一定底蘊就深厚。但是,不讀書、少讀書,是一定沒有底蘊的。
《給教師的建議》四十六條: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日記能教給我們思考。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記日記有助于集中思想,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讓我深刻認識到教育日記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教育日記能促進教師進行思考,積累經驗教訓。把已做的工作進行反思、對某一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多方比較和分析,從而找出更好的辦法,學會發現,學會創新; 也可以提醒自己趕快多讀書,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并在教育教學認識上有一個新的高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別人的教育經驗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是一種創造。……要知道,學習優秀經驗,并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我有幸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在日后教育教學工作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情況,采用“拿來主義”,在吸收書中教育思想精華的同時,不斷在教育教學實踐和創新,不斷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才能提升自己。做一名勤于反思,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做到堅持寫隨筆的教師。因為只有對日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反思和不斷積累的意識,我們才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細致地、冷靜地加以推理總結,將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日積月累,教育教學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能對后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5
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這樣地抱怨。試想:每一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批改作業、課后輔導,此刻還要抽出時間來搞課題研究。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答案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們在自我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但是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因此,我覺得應該多讀書,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1-16
《給教師建議》讀書筆記01-07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8-27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04-24
《給教師建議》讀書筆記01-15
《給教師建議》讀書筆記07-20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7-01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4-16
給教師建議讀書筆記03-05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