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調查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化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化調查報告1
校園文化是一種自覺地以文化為導向的現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國教育改革和基礎綱要》明確指出:“要建設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使學校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作為一種育人環境和氛圍的創設,它在學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
一、目前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目前,很多學校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教學質量成為學校的生命線,許多學校將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學質量而無暇他顧,學校逐漸失去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培養目標及常規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隨大流。同時,學校領導和教職工缺乏對學校文化本質特征、功能作用、表現形式及方法途徑等方面的認識,而將學校文化僅僅局限于一般意義上的文體娛樂活動,加之學校文化建設無法在短期內見效,學校從實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視。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
1、培養目標不正,思想認識不夠。
由于受“質量唯一論”等影響,眾多學校一味注重文化課教學,嚴重忽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和思想教育。學校領導層的思想認識未形成共識,多數領導認為應該以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所以在新形勢下對校園文化活動的特點、問題和做法等沒有積極進行研究與部署。
2、注重硬件設施的建設,忽略制度體系的改良。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學校布局的調整,原本薄弱的教學基礎設施越來越不適應發展要求,故學校加大經濟投入,重視硬件設施的建設,改善校容校貌,但是卻忽略了學校軟件設施的建設。部分學校沒有完整的辦學章程,在教學質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學考核學生全面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使學校的發展很不穩定,起伏跌宕,不能走上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3、格調上庸俗的社會文化沖擊著校園。
由于市場經濟促進文化市場的發展,許多格調上庸俗低下的社會文化沖擊著校園。學校附近的一些不良網吧、錄像廳、卡拉OK廳、桌球室、電子游戲室等如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包圍著校園,課余時間,學生們成群結隊地涌向這些場所,打發著寂寞的時光,甚至通宵達旦,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校園學習生活。
伴隨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新課改的有效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在傳承的基礎上也面臨著挑戰,只有適應時代的需要,適應當今的教育背景,與時俱進,校園文化才能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這就要求我們對校園文化進行重新認識,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重建和發展。
我們認為校園文化應是一種基于學校的彰顯個性的文化。由于受特定的地理環境和區域文化的影響,學校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本土,建設富有鄉土氣息的特色校園文化。基于以上思考,本人想結合當地、學校實際,開展《挖掘鄉土人文資源激發校園文化活力的實踐研究》一課題研究。
二、當地深厚的人文背景
學校座落在瀛山書院腳下,瀛溪畔,是南宋瀛山書院的延伸,歷史文化悠遠而濃厚。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曾多次來此書院講學著書,留下“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千古絕唱。在學校教學樓可以遠眺到瀛山書院遺址勝景——清風徐來,松柏蒼翠,歷代修葺過的八角涼亭依舊佇立在瀛山之巔。瀛山書院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史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與眾不同的人文精神特點。學校將“瀛山書院”獨特的人文資源運用于校園文化建設中,創建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校園文化,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和意義
通過發掘和利用鄉土資源,深化校園文化內涵,拓寬建設校園文化的渠道。本選題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1、通過開發利用鄉土資源,提升校園文化的內涵,豐富校園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形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了解家鄉、認識家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為校園文化建設發掘新的意義。
2、通過開發實施校本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及社區活動的形式,將校園文化建設與新課程實施結合起來,為校園文化的建設開拓新的思路和途徑,對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地方和學校特色,探索特色辦學道路有著現實意義。
3、在利用鄉土資源建設特色校園文化的過程中,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以師生的發展為目標,打造獨特的育人文化環境,并以其培養學生的人生智慧,呵護和滋養學生的情感生命與精神生命,構建起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校園成為師生的生活樂園、成長樂園和精神家園,為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提供一個典型樣板。
文化調查報告2
瀘溪縣是我國古代楚國的故地,涵養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散發著古典的藝術氣息,是一處孕育古老文明的風水寶地。通過對文獻資料的考究和參悟,結合實地考察和走訪鄉鎮居民的方法,對瀘溪縣盤瓠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充分結合理論和聯系實際的方法,對搜集得到的資料進行加工,去粗取精,由此及彼,深入剖析,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瀘溪縣盤瓠文化的地域分布和主要內容。深層次的解讀了盤瓠文化的歷史淵源和古典韻味,且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保護性措施和建議,以便可以利用更好的方式來保護盤瓠文化,使其永葆歷史的印記和飽經滄桑歲月洗禮所遺留下來的文化氣息。
一,瀘溪縣盤瓠文化的地域分布。
瀘溪縣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的東南方,東鄰沅陵、辰溪兩縣,西連吉首市,北接古丈縣,南鄰麻陽縣,西南與鳳凰縣毗鄰,是湘西自治州的“南大門”。縣境處于武陵山和雪峰山的過渡地帶,是東起華東,西接西南的交通要道。地貌自東向西南排成“川”字,由西向東傾斜。沅江沿縣境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大部分屬于低山地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瀘溪縣是盤瓠文化的發源地,神秘而秀麗,它那神奇的魅力,似乎要向世人展示它的內涵,它那婉約的英姿,更加從側面彰顯古老瀘溪的獨特韻味和其絢爛的文化特色。
二,盤瓠文化的歷史沿革。
瀘溪縣歷史悠久,文明古老,是古代盤瓠文化的發源地,據多種出土文物的考證,早在舊石器時代,境內先民就在沅水和武水兩岸生存繁衍。據說三皇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其女與盤瓠結婚,隱居沅水流域,此傳說亦淵源于此,且形成了千古不朽的盤瓠文化,為后世人所傳誦。遠古的盤瓠神話和盤瓠圖騰崇拜在我國南方很多地區廣為流傳,當地的許多民俗事象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盤瓠文化。如以盤瓠《神犬》和辛女圖騰為祖先的祭拜禮儀,以及關于盤瓠和辛女的傳說演變而成的民俗歌舞,繪畫,雕刻,服飾等所有的這一切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盤瓠文化。中國盤瓠文化的內涵極其古老而豐富,特點突出,令人著迷,催人向往,發人深省,盡顯古老文化的魅力。而在同時,有關哪里是盤瓠文化的發源地,歷來眾說紛紜,有會稽說、中原說等,就湖南而言就有懷化、沅陵、鳳凰、瀘溪之說,各執一詞,一直以來都沒有定論。然而在1990年10月湖南省瀘溪縣召開的全國盤瓠文化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名專家經過多方的論證和考查,確認了瀘溪乃是中國盤瓠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三,瀘溪盤瓠文化的主要內容。
剪紙
剪紙是我國民間最普及的一種構成的藝術形式,因為其制作工藝簡單,因此深受古代人民的喜愛。從廣義上講,剪紙實際上就是在紙上剪刻,鏤空所出現的一種二維藝術形象,具有很高的塑造性,且發揚空間十分廣泛充分展現了古代人民的創造性。在大多數人的概念中,剪紙主要是指用紅紙或其他暖色紙做成,在世俗生活和喜慶節目中表達美好情感,營造熱鬧氛圍的裝飾品。而實際上,剪紙所使用的紙張顏色是多種多樣的,有暖色也有泠色,但若以制作工具和制訂對象來劃分,又可以分為剪紙和刻紙兩種類別。其中剪紙以剪為主,以刻為輔,主要用于喜慶節目的窗花和其他裝飾花樣。其分布地區較為廣泛,例如盛行于我國北方的陜西,山西,山東,河北等地的民間剪紙。刻紙主要以刻為主,以剪為輔,主要用于服飾的花樣和喜箋的剪輯等,兩種都寄托了人民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贊美。其中在湘西剪紙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美感及制作手藝,顯示出其具備深厚的剪裁功底和文化底蘊,顯示出湘西少數民族民間技藝的日臻成熟。
儺面具
巫儺文化是中華文化和盤瓠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年代久遠,早在商周時期就極其盛行,流行于各地,且各具特色。《周禮》,《論語》中對此有明文記載。儺面具就是始于這種“重祭禮,信鬼神”的巫儺文化。經過歷代千百年的傳承和演化,它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逐漸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分布地域十分廣泛,我就縣而言,儺面具種類繁多,已經現世的就有12生肖,36天罡及地獄判官、小鬼、牛頭馬面等,形式豐富,且造型多樣,充分顯示出少數民族的地域風格。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市場經濟的體制變革,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我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者由于科學的普及和人們生活的改善,人民價值觀念的轉變。近幾十年來,巫儺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已經銷聲匿跡,所以現在從事儺面具雕刻的人也越來越少。目前這種文化現象僅存在我縣很少的幾個地區。然而就在這僅存的幾個地區中,他們沒有讓這種技藝面臨失傳的尷尬境地,他們改進制作工藝,勵精圖治進行改革,并且融入了新時代的潮流氣息和前衛風格,力求在藝術形象上有所突破,使這種傳統技藝得以傳承下去。他們雕刻的儺面具形象猙獰兇猛,怪異獨特,咄咄逼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栩栩如生。表現手法上多采用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的夸張變形手法,強化儺面具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達到震懾鬼神的目的,給人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另外,其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抓住神靈性格特征,在眼,鼻,嘴等處進行了夸張的變形處理,顯示了他們獨特的創造力和卓越的見識和非凡的藝術洞察力,在儺面具上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菊花石
菊花石是一種燧石結核為核心的碳鈣集合體,花蕊部分是堅韌的硅制燧石,花瓣是由方解石晶體組成,由于這種結構的特殊性,所以價值很大,很受人民歡迎。它存在于迄今兩億年前的早二迭流棲霞淺海和沉積巖層中。菊花石的晶體呈灰色或黑色,石中顯現一朵朵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白色花朵,因酷似菊花而得名。因瀘溪縣碳酸巖石分布廣泛,為其廣泛存在提供了載體,故我縣有很多菊花石,且種類繁多,形式各樣。菊花石在很多地方都曾出現過,并且有很多的風格和種類,它最先是用于家居的裝飾,后來逐漸發展到送禮和變賣。
于是這一文化現象就當作習慣而流傳了下來,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拓荒者的增加,大量的菊花石被挖掘了出來,開始大量出現在市面上,但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只有部分識貨的商人,政客或分或買,將其運往外地,雕刻創新,制作成價值不菲發商品,進行銷售和變賣,使其逐漸商品化。在外流的同時,這時人們才認識到菊花石的珍貴之處,才通過各種手段采購和收集,可這時菊花石已經所剩無幾,可謂是有價無市。另一方面,通過藝人們幾十年的雕刻創作,技術的不斷完善,創新和突破,石雕工藝由原來的浮雕發展成現今的園雕,鏤空雕透雕等。雕刻藝人利用花紋特點找出花團,理清花瓣,添枝加葉,把分散零星的花朵連接成有機的整體,雕刻出生機勃勃的形態和獨一無二的珍奇怪石,符合了大眾的審美觀念,因此深得人們喜愛,被廣泛的傳播開來,并逐步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
踏虎鑿花
1,瀘溪踏虎鑿花的背景
至今仍流傳于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用于各種服飾及裝飾品的剪紙叫做鑿花,即鑿紙花樣。湘西人習慣叫它“扎花”或“銼紙”,又稱“銼花”。鑿花還有另一種說法,鑿花在苗語中還被稱為“壓本”,“壓”指加工的方式,相當于“鑿”;“本”就是“花”,“花樣”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剪紙不是用剪刀剪出來的,卻是用刻刀鑿出來的,并且有的還保留刺繡的針法,以供別人參鑒。而剪刀只是在作為鑿花的輔助用具,一般是雜作業完成之后,僅供修邊時之用。清代,刺繡也曾被江浙一帶的人稱作鑿花。如清末文學家余懷在《夫人鞋襪辯》中記載:“吳下婦人。..。..
有鑿花玲瓏,囊似香簏。..。..印香在地者”。說明了舊時“鑿花”與繡花有很大的關聯。在古代,人們只是消極的適應自然,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也只是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和手段,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人民的思想,這就使得人們的創造性和發明性得不到解放。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僅局限于對傳統物質文化的贊賞和對大自然的向往,對原始力的贊美,而沒有想過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然和世界。后來,人們在日常生產活動中,逐漸積累了知識和經驗,完善了傳統手工技藝,由此便發展了紙上鑿花這一傳統技藝,并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2,鑿花的作用和意義。
苗族向來是個愛美善繡的民族,由于歷來的傳統風俗習慣,他們十分重視服飾穿著,因此苗族有各種形式的繡花,且色彩豐富,充分體現了這一民族的特征。歷史上先是有繡花,后來才有鑿花,兩者可謂相輔相成,鑿花為繡花提供繡摸,繡花又促成鑿花花樣的不斷創新,使得這兩種微時繡花形式得以不斷完善。苗家婦女一般是先將構思好的花樣剪輯下來,貼在要繡的布面上,再依樣穿針刺繡,遇到好看的花樣,就用紙將它拓剪下來,這部分拓剪工序漸漸成為一個工種,從繡花流程中分離出來,就這樣一些專門繡花的'人就出現了。與單純使用剪刀相比,剪紙花匠更加追求效益,因此利用剪刀可以批量加工復制的鑿花工藝就應運而生了。湘西鑿花多用于繡花底樣,慶典和祭祀活動中的裝飾品,而且后者顏色上有很多講究,喜事一般采用紅紙,喪事一般采用白紙,各表示不同的意思,渲染不同的氛圍。
鑿花圖案紋樣題材廣泛,有花草、鳥獸、儺面等。鑿紙花樣不僅是苗族婦女文化生活的一種生產及裝飾形式,而且更是能折射出苗族文化的想象符號的載體。由于苗族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民族文化的信息除了口頭傳達之外就是類似于鑿花等圖象語言了,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是鑿花這種原生態藝術很好的將苗族傳統吉祥圖形代代傳承了下來。因此鑿花這種“剪在紙上,繡在衣上,穿在身上”的圖案形成,就成為苗族文化最形象的歷史讀本了。
3,踏虎鑿花的制作工藝。
鑿花的工藝特點形式多樣,主要是以通過祖輩手把手教和直接摹寫同輩人的作品的形式繼承下來。沈從文先生曾經對鑿花制作工藝作過如下描述:“這種花樣。..。..先把紙張釘固在一片木版上,再用小銼刀(即刻刀)仔細戳鏤而成,用細針在紙面上扎許多線路,提示繡法和重點,才算完工”,這就是對鑿花這一工藝最形象的描述了。踏虎鑿花有干,濕兩種刻法,但常用的是濕紙刻法,其工藝流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創作畫稿。用鉛筆在白紙上推敲圖案,這就是鑿花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是決定藝術品高低最重要的一環,最艱難的一步,因為其初稿水平直接影響到成品的質量及美感。
第二步:定紙層數。選擇同畫稿相當的薄紙,視紙質及厚薄確定要鑿刻的層數。薄紙一般10——16層,稍厚可以定為8——10層。然后,把它們齊整的放在一起,并且每隔4——5層要抹一層粉,以便事后可以順利剝離紙張,因為在刻紙的時候紙張會粘貼在一起。
第三步:定位紙釘。將畫稿放在疊放的紙垛上,用針尖在畫稿上要刻去空白部分的釘眼,用拉力較大的紙質做成紙釘,穿進針眼內撐緊,然后把兩頭多余的部分去掉,再用小錘錘實,防止紙釘脫落。此步驟是為了固定不要的部分而便于揭紙花樣。
第四步:潤濕紙樣。將浸過的毛巾揪干后,把紙垛包進毛巾中浸潤30分鐘左右,要求紙垛拿在手上感覺濕潤即可。
第五步:刻鑿走刀。把紙垛放在特定的蠟版上,刻時先用小錘敲緊,落刀時要用左手食指按住入刀邊緣,用右手手腕的力量運刀走刀,刻紙的順序為先里后外,刻完一個地方后要注意檢查是否刻到底了,可以翻過來核實,必要時可以再補上一刀。
第六步:剝揭花樣。仔細檢查正面,反面,確信刻完了所有部位后,將花樣一張張揭開,鑿花工序便全部完成了。鑿花所用的特制蠟版一般采用木制細膩的硬木為宜,厚為3厘米,寬為8厘米,長為24厘米,內挖一深1.5厘米,寬6厘米,長7.5厘米的“堂心”。再把松香,黃蠟,茶油和桐木粉末融化攪勻,傾于木版“堂心”,壓平之后即可使用。鑿花時注意拿刀要正,用力要勻,走刀如游絲,刀口始終向內走動,收刀如脫兔,刀痕上下要整齊光滑。花紋之間注意留連綴線,免得剝揭花樣時散架。鑿出的剪紙要光潔干凈,因為主要是刻刀在多達十幾層的紙版上鑿刻,所以刻出的鑿花一般應有浮雕般的機理效果。
4,踏虎鑿花的藝術特點。
第一:鑿工精巧。線形考究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把線條特色歸納為五個字:圓、方、尖、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石快,缺如鋸齒,線如胡須。刻剪技藝高超,工整細膩,刀法穩健精到,刻出的線條暢快,絲絲入扣,表現準確而生動,盡顯流暢之美。造型上形象生動,構圖工整,布局合理,具有南方剪紙特有的纖細靈秀,玲瓏清麗的風格。
第二:繁中求簡,簡中求繁。紙型粗糙簡單的紋樣不耐看,華而不實的東西不純真,而繁中求簡,簡中求繁的形式,細膩而不見其假,粗獷而不失其真,并力求構圖嚴謹飽滿。在表現手法上是以陰刻為主,運用簡單的原形進行合理的骨、骼布局設置。在表現風格上偏重于寫實,但又不呆板入俗,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裝飾性。且運用點、線來傳遞有個性特征的面,采用重復、疏密、對比等形式法則,巧妙的使用“通感”手法來營造畫面。
第三:源于傳統,敢于創新。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素材,使其反映出生活特色和時代特色,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使其達到傳統與時代特色的和諧共存,并突出其自身特點。其藝術特點就像一幅山水畫,畫質不錯而且不失其原汁原味,體現鑿花這門技藝的獨特藝術特點和制作工藝。
5,結語。
歷史上任何藝術形式的誕生都不是偶然的,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拓展而形成的,都會有一個結合人類生產和生活不斷演進的流變過程。踏虎鑿花也不例外,它也必須依附于湘西特定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才能形成這獨具一格的鑿花工藝。鑿花開始源于苗族服飾的紋樣藍本,先有繡花后有鑿花,鑿花豐富了繡花的技藝。鑿花的形成與追求批量生產的經濟效益有關,也符合當時的小農經濟和生產力狀況。因為鑿花不僅體現了苗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更是記載了苗族“女紅文化”的活的圖象歷史。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有其存在和挖掘的價值,那都是中華兒女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和傳承下來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的國粹。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后裔,理應對其加以保護。一種文化事物和一種文化現象都可以作為藝術瑰寶綻放耀眼的光彩,福澤后世之人,重現前輩創文明之路之時的輝煌。
四,關于瀘溪盤瓠文化的保護措施及建議:
由于我國正處在經濟建設時期,在文化領域給予的關注不是很多,相關的措施,法律也不是很完善,在非物質文化保護方面,有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又由于沒有及時作好文化宣傳,使得人們對于非文化遺產認識還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為,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無形中的流失,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申遺。即申請市(州)、省、國家級的遺產保護,以便得到政府的專項保護,突出保護重點,將有力推動其保護進程。同時加強盤瓠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破壞了的進行挽救和維修,對未破壞的加以保護。
2,立法。制訂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保護,法律是保護一項事物最行之有效的手段。還要展開普法宣傳,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礎檔案,還要政府、民族、文化、教育、財政等部門積極配合。建立強效工作運行機制。
3,樹人。大力發展和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需的各類人才,加強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精心組織,全面展開,突出重點。堅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和發展的方針,切實加強對盤瓠文化相關的法律宣傳工作,為保護文化遺產創造良好氛圍。
4,傳承。實施整體保護和多層保護,系列科技手段可以運用于搶救和保護過程中。動員社會各階層力量參與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提高全民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使得民間文化遺產和文物得到有效的保護,并傳承和發揚下去。
文化調查報告3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是世界茶樹的原生地。茶文化同中華民族古老而燦爛的文明史一樣悠久,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和民族所無法比擬的。所以本人對茶葉包裝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了解茶葉這一特殊物品對包裝的要求,加深對茶文化的認識,同時,幫助自己更好的學習物流學中包裝這一節知識。
二、調查對象
安財超市、樂購及蚌埠市部分茶葉店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用的是訪談法、觀察法與資料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地調查,來獲得準確信息。
四、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了不同種類茶葉的包裝類型作用等。
五、調查時間
20xx年十一月五日
六、調查結果
(1)茶葉包裝是指根據客戶需求對茶葉進行包裝,以促進茶葉商品銷售。一個好的茶葉包裝設計可以讓茶葉的身價提高數倍,,茶葉包裝已經是中國茶葉產業的重要環節。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品茶已成為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品茶以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共有六大茶系:綠茶(以黃山毛峰 六安瓜片 龍井茶 碧螺春 都勻毛尖 信陽毛尖為代表),黃茶(以霍山黃芽,蒙洱銀針為代表),白茶(以白毫銀針 白牡丹為代表),青茶(以安溪鐵觀音,武夷山大紅袍,凍頂烏龍茶為代表),紅茶(以祁門紅茶 坦洋功夫紅茶為代表),黑茶(以六堡茶,普洱茶,渠江薄片為代表)。茶葉是一種干品,極易吸濕受潮而變質,它對水分異味的吸附性很強,而香味又極易揮發。當茶葉保存不當時,在水分、溫濕度、光、氧等因子的作用下,會引起不良的生化反應和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導致茶葉質量的變化,故存放時,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茶葉罐就應運而生。茶葉包裝主要有錫制茶葉罐、馬口鐵制茶葉罐、陶瓷茶葉罐、玻璃茶葉罐、紙制茶葉罐等,馬口鐵茶葉罐因其其款式多樣,印刷精美,不易破損,運費方便,為大眾所喜愛。由于考慮到價格和制作工藝等因素,目前市場上廣泛應用的大多鐵制茶葉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穎,深受大眾喜愛。茶葉包裝主要分小包裝和禮盒包裝。小包裝是為了方便客戶泡茶,按照定量克數進行的小包裝,以泡袋來包裝茶葉。茶葉禮盒包裝是茶葉包裝的主要方式,通過各種材質(如紙質、木質、塑料、布藝、金屬)的包裝材料,將茶葉包裝成禮品,實現提高茶葉品牌知名度,增加產品附加值的目的。茶葉也有用塑料袋包裝的,里面會放一小袋茶葉保鮮劑,用來吸收水分和異味。
(2)安財超市調查結果:因為學校內茶葉的消費者主要為學生,所以安財超市內的茶葉主要以花茶毛峰小量袋裝為主,價格較便宜。茶葉的包裝大都比較簡潔大方,能突出茶葉的特性,吸引學生群體購買。
(3)樂購調查結果:像樂購這樣的大型超市里茶葉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因而茶葉的包裝也是多種多樣的。如花茶的消費群體主要為女性同志,所以花茶多為塑料袋包裝,內有茶葉保鮮劑,成本較低,包裝袋封面較精美,符合女性對美的追求。一些茶葉如黃山毛峰、西湖龍井、碧螺春等名貴茶葉包裝則比較復雜,包裝費用也較高。有的是用精美的'茶葉罐包裝;有的是用茶葉禮盒將幾盒茶葉再次包裝,如謝正安和徽府茶行,有木質和金屬禮盒,看起來高檔名貴,適合送禮等。
(4)蚌埠市部分茶葉店調查結果:茶葉店是專門出售茶葉的,因此這兒對茶葉的包裝處理種類多樣,具體有桶裝、紙裝、罐裝、袋裝、禮盒包裝等不同形式。蚌埠市茶葉店主要銷售安徽產的茶葉,如黃山毛峰,六安毛片等。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茶葉的包裝也各不相同。如價格較便宜的茶葉是用大的不銹鋼茶葉桶裝的,方便零散稱賣;有些碎茶葉如普洱則被加工成餅狀用紙包裝起來出售;另外一些則已稱量過后用塑料袋包裝好,顧客可以方便購買;還有些價格較高的茶葉則用精美的茶葉罐包裝,顯示出高檔茶葉的與眾不同。或幾盒罐裝茶葉再用禮盒包裝,提高茶葉品牌知名度,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茶葉的檔次。
七、調查體會
通過本次調查,我的體會如下:
(1)包裝在商品流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物流活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包裝的材料、形式、容器設備、技術都對其他物流環節產生最要的影響。包裝是為了在流通過程中保護商品、方便儲存和促進銷售而按照一定的技術方法使用容器、材料以及輔助物等將物品包封并予以適當的裝飾和標志工作的總和。具體來講,包裝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從靜態方面來看,指能合理容納商品,抵抗外力,保護宣傳商品,促進商品銷售的物體,如包裝容器等;二是從動態方面看,指包裹、捆扎商品的工藝操作過程。在社會的再生產過程中,商品包裝處于生產過程的末尾和物流過程的開端,它既是生產的終點,又是物流的起點。
(2)包裝的好壞,影響到商品能否完整無損的達到消費者手中;包裝的裝潢和造型水平,影響到商品的競爭力。包裝對商品起到如下的作用:
1保護功能是包裝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主要體現在:a防止商品破損變形b防止商品發生化學變化c防止腐朽霉變、鼠咬蟲蝕d防止異物混入、污物污染,防止丟失。散失、盜失等作用
2方便存儲運輸,具體體現為:a方便商品的儲存,便于識別b方便運輸
3促進銷售,具體表現為:a恰當的包裝能夠喚起人們購買的欲望,通過包裝給消費者帶來對商品的好感和滿足。b包裝的外部形態、裝潢設計是商品很好的宣傳品,對顧客的購買起著刺激、說服的作用。c恰當的包裝對商品有促銷作用,過大、過重的包裝會降低商品促銷能力;包裝不足也會降低商品促銷能力。如袋裝的茶葉可以防止茶葉因受潮而有異味,既方便運輸也便于消費者購買和飲用。不透明的罐裝茶葉可以防止陽光直射而影響茶葉的質量,可以防止茶葉受潮受污染等,同樣也是有利于運輸,便于消費者在家儲存。不銹鋼茶葉桶本身無異味,不會影響到茶葉原有的清香,消費者可以想買都少就稱多少,為消費者和賣家提供了便利。賣家在包裝袋或罐子上標明茶葉的種類重量等信息,使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商品的包裝就是企業的面孔,優秀、精美的包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商品的銷售,提高企業的市場形象。所以精美的茶葉包裝袋和包裝罐美觀大方,可以吸引消費者購買,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促進茶葉的銷售。高檔的禮盒和錦盒能滿足人們對身份的最求,激起和刺激消費者購買,能提高茶葉的銷量。
(3)現代商品的品種繁多,性能和用途也是多種多樣。為了充分發揮商品包裝的功能,必須對商品包裝進行進行科學的分類。按包裝在物流中發揮的不同作用可以劃分為商業包裝和工業包裝,按包裝材料的不同劃分為紙制品包裝、塑料包裝、木制容器包裝、金屬容器包裝、玻璃陶瓷容器包裝、纖維容器包裝和復合材料包裝等。按包裝的形態分為個包裝、內包裝、外包裝等。按包裝方法分為防震包裝、防水包裝、防潮包裝、防銹包裝、防霉包裝。按包裝材料可分為紙箱包裝、木箱包裝、塑料包裝、金屬包裝、纖維包裝、陶瓷或玻璃包裝、合成樹脂包裝等。按包裝使用頻次可分為一次使用包裝、多次使用包裝。周轉使用包裝。茶葉包裝屬于商業包裝,茶葉真空小袋包裝屬于熟料袋包裝;禮盒錦盒等屬于木制金屬容器包裝。茶葉包裝屬于防潮包裝、多次使用包裝等。
(4)通過對茶葉這一商品包裝的調查,我更加明白了包裝在物流中的重要作用,會更加努力的學習物流這門學科。
文化調查報告4
調查目的:
現代人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普通話,普通話固然應該學習推廣,但我認為地方方言也有存在的必要。方言的原意卻常常被忽略或誤解。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只關注普通話,也應該傳承地方方言,它應該與普通話一起發揚光大。
調查時間:
20xx年秋季
調查地點:
懷寧縣石牌鎮、雷埠鄉、臘樹鎮等。
調查對象:
石牌等地老鄉
調查方式:
通過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了解,實地考察進行查詢 具體內容:
在長江的西南岸、皖河之濱,有一座古老而年輕的集鎮,名為石牌鎮。明清以來,這里一直是皖西南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商賈云集,乃懷寧諸鎮之首。建國后長達半個多世紀石牌作為懷寧縣城所在地,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千年古鎮,遐邇聞名。石牌占地面積約91.7平方公里,人口10萬。1999年被列為安徽省中心建制鎮,20xx年被評為省重點中心鎮,20xx年被國家建設部、發改委等6部委授予“全國重點鎮”。 石牌民間文化是古皖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素稱“戲曲之鄉”。波光粼粼的皖河水不僅哺育了“京劇之父”的徽劇,還哺育出了全國五大地方劇種之首的黃梅戲;“梨園佳子弟、無石(石牌)不成班”。這里曾誕生了清代戲劇界“四大徽班”進京發起人、“國劇大師”楊月樓,也孕育出了一大批黃梅戲藝術名流。“戲曲之鄉”絲竹不斷,黃梅故里黃梅飄香。
除此之外,我覺得更值得保存和發揚的還有石牌周邊的方言,俗稱“石牌話”。如臘樹、雷埠、平山的方言,和石牌的方言基本一樣,甚至靠近石牌的部分望江縣人的方言都和石牌的`方言也是一樣的。我出生于此地,我對“石牌話”有種難以割舍的情懷。
比如在石牌,我們方言把傻冒叫獻世寶、把無能叫不吊照、把反問叫恩感呢、把婉拒叫恐麻不照、把厭煩叫搞么家呵、把天黑叫漆黑抹污、把睡覺叫困告、把掃地工具叫條把、把外公外婆叫嘎公嘎婆、把客廳叫堂仙、把硬幣叫各子、把上午叫上晝等等。聽到這些家鄉的話語,我就感到格外親切。
通過這次調查,我覺得方言正在逐步流失,特別是許多年輕人,很少在家,長年出門在外,他們基本忘記方言。就是用方言講話時,也已經失去了方言的韻味。其實我想,方言之所以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外地人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反而與原來的老鄰居、老街坊的交流越來越少,方言怎能不逐漸流失呢?
方言有它的可愛之處,有它的魅力所在,希望同一地區的老鄉們都來關注方言,交流方言,讓方言和普通話共同前行。
文化調查報告5
我們期待已久的暑期社會實踐——(探尋文化——尋找hn皮影戲),在今天總算開始了。這是本人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有點緊張又有點興奮。
早上7點半左右,我們團隊在學校門口拍照留念之后,宣告我們的社會實踐正式開始了。接著我們便胡老師的帶領下,分兩批同學奔赴我們的目的地——hn。
我和w同學屬于第二批出發去海寧的。今天早上我們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帶著策劃書到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保護辦公室,希望得到他們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們這次的活動辦的更好,進行的更加順利。在非遺辦,我們見到陳順水副主任,進行了短暫的溝通,他看過了下我們的策劃,對我們這次的活動十分的支持,同時還對我們這次活動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我們踏踏實實做事,虛心要傳承老藝人學習。最后他還在我們的策劃書上寫下了,“歡迎大學生參與非遺保護實踐”。
從省文化廳出來,我和w便直奔火車東站,乘上去去海寧的火車,去同我們的`同伴們會合。經過短暫的旅途,我們便到達了我們這次的目的地,同伴夏于蘭在火車站等候我們并接引我們到賓館,團隊就是要相互幫忙的。在賓館稍作休息后,我們便開始了我們社會實踐的第一個環節——向海寧當地的文化局和海寧地區的非遺辦了解當地關于皮影戲保護的相關問題。今天下午的座談會氣氛十分輕松融洽,海寧當地的非遺辦的領導和工作人員耐心的向我們介紹皮影戲在海寧的發展歷史,以及當地政府保護皮影戲的措施。通過他們的介紹,使我對皮影戲的認識有了初步印象,不再僅僅停留在書本中,對接下來我們去學習了解皮影戲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通過這次的談話,我們不僅更加了解海寧皮影戲,還了解到當地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僅停留在表面,出臺了許多的相關保護措施。如:(海寧關于進一步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見),對民間皮影劇團的扶持、八個一工作方案,通過音像資料傳播發展皮影戲、送皮影下鄉等。
在這次的談話中,我們也積極參與到談話中去,為當地的工作人員提出了很多有自己想法的更好發展皮影文化的建議,如:政府重視的同時加強民間的皮影文化傳承,在海寧皮革城的知名度下發展皮影戲等等。這些想法可能有些不夠成熟,但工作人員熱心的答應并表示會考慮我們的合理的建議,還為我們接下來的行程提供了許多幫助。座談會后我們在XX市政府與工作人員一起留下了我們起點的一瞬間。
通過第一天同省文化廳非遺辦陳副主任的交談以及和hn文化局非遺辦工作人員的座談會,使我們收獲良多,為我們以后幾天在hn進行皮影戲的調查指明了一個方向。俗話說:好的起點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已經邁出了這成功的第一步,我想我們接下來的過程肯定會十分美好!
文化調查報告6
姓名:
班級:
學號:
調查目的:了解本地節日傳統及風土人情,弘揚祖國傳統文化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
調查地點:臨泉以及周邊縣市
調查對象:老鄉、教師以及專家、學者
調查方式:走訪、查閱資料 、網絡等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臨泉地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為熱鬧和隆重。
一、傳統流程與習俗
臘月初八
農村有句俗話:“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所謂“臘八飯”,即一種粥,因此“臘八飯”又被稱作“臘八粥”。制作很簡單,即將五谷雜糧一起煮,預示春節將近,寓意;來年五谷豐登。過了臘八,年味就逐漸濃起來。
祭灶
所謂“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爺。俗語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鱉祭六。”(這后兩句帶有玩笑罵人之意)因此,臨泉地區祭灶在臘月二十四,祭灶的貢品以當日晚餐為主,輔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棗。農村地區做飯用的灶稱為“地鍋”,灶臺稱為“鍋臺”,主人做好晚餐后須先盛一份放在鍋臺上,再擺上事先準備好的糖和蜜棗。據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
各家專管監視的,臘月二十三這天他要上天匯報這家的表現。給他糖和蜜棗吃,就可以讓他嘴巴變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說好話,以保來年富貴與平安。貢給灶王爺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許碰,只有在晚飯過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會遭到大人的訓斥。
有的人家會在灶臺上供奉灶王爺的神像,神像兩邊也通常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在這一日,家家戶戶都在門前燃起了垛香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香氣。從此,鞭炮聲便接連不斷。時不時還有誰家放的焰火,劃破夜空,在空中爆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們發出陣陣歡呼。
臘月二十五至二十八
1、辦年貨
這段時間,集市非常熱鬧,各種年節所需的食品、用具應有盡有,雞鴨魚肉,蔬菜瓜果,小吃點心。
2、蒸饃、炸貨
除了辦年貨,大人們要忙兩件大事:一件是蒸過年的饃,一般每家要蒸好多。蒸好的饃上都要點上大紅的梅花點,以示喜慶。饃都放在饃簍里,到吃的時候再熱一熱。這蒸的饃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過年饃。放在貢桌上的饃還要插上饃花,饃花多用塑料紙制成,綁在細細的竹簽上,五顏六色的,特別漂亮,增添了節日的喜慶。炸馓子這種工作是親戚朋友互相幫著炸。把搓好的面條放進裝滿油的大烏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條拉得又細又長。一定不能斷,否則不吉利。放進熱油鍋里反復地炸,炸到焦黃為止。炸完馓子就是炸丸子。把蘿卜、豆芽、老豆腐、蝦仁分別剁碎,放入大盆里,加入調料拌勻,再加入面粉,做成丸子,丟入油鍋,炸至表面金黃即可。除了這兩樣,還有炸一些魚塊或雞塊。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香飄滿院,充滿著濃濃的年味。據老人說,家里廚房炸東西的時候,小孩子是不能進的,以防毛手毛腳碰壞了東西,不吉利。
3、上墳
在這段日子里任選一天,家里的男主人買上火紙、鞭炮,帶著孩子到自家田里給已故親人上墳。
大年三十
1、貼春聯
有一種說法,春聯一貼,就不能討債。不論欠多少錢,也不論多么急著用錢,也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摳”人家的門神眼,對雙方都不吉利。一些欠債戶,甚至早在二十七八就貼好春聯了。 主門上貼好春聯后,就貼一些什上。什么物貼與其相關的字,床上要貼“身體健康”或“身臥福地”等;堂屋后臺上方要貼“贈
福財神”或“金玉滿堂”等;后臺香爐窩上要貼“滿斗香火”等;臘臺兩邊上要貼“大吉大利”;箱子柜子上要貼“滿箱衣裳”等;鍋臺墻壁上要先貼請的灶王爺,再在兩邊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是“一家之主”。水缸上要貼“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貼“下面如雪”;院內外樹上要貼“滿院春光”、“抬頭見喜”、“春光明媚”等;豬圈羊圈牛棚上要貼“六畜興旺”等;架車和自行車上要貼“日行千里”等。如糞堆、紅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綠綠的紙條子。
要是頭年家里有老人去世,過年是不貼春聯的。第二年,只貼綠紙或藍紙春聯。只有到第三年才貼春聯。臨泉舊時的對聯有許多講究,各姓有各姓的聯話。如姓張的是:“金鑒名臣第,春錢學士家。”姓程的是:“軍容周司馬,理學宋名儒”。姓寧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兩清”。姓岳的是:“湯陰分世業,潁水振家聲”。
貼對聯的同時,舊時還要貼新灶君像,掛年畫,掛中堂字畫,張堂名燈。堂名燈就是大紅燈籠,燈籠上寫金字、堂名。堂名燈也是根據姓氏有別的。如姓王的堂名燈是“三槐堂”,姓章的堂名燈是“全城氏”,姓周的堂名燈是“友竹堂“,姓賈的堂名燈是“瑞之堂”
文化調查報告7
一、調查背景
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單設初中基于單元導學的學科有效教學模式研究》中指出,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研制有效教學的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建設有效教學的班級文化,激發學習得內驅力”;在課題研究措施中還提出了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路:“營造班級親情文化”“構建激勵向上的精神文化。制定個性化的班名、班訓;制作學生晉級表、光榮榜、展示欄等文化設施;探索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方式”。按照課題研究的要求,我校自20xx年9月至今,先后在七、八年級進行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實驗探索,其中八年級已實施三學期,七年級已實施一學期。為了落實課題研究方案,促進課題研究過程不斷前進,因此進行了這次調查研究活動。
二、調查目的
1.促進各班級認真實施課題研究中提出的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2.對班級文化建設第一階段的進行情況作階段總結,發揚優點,改進不足,不斷完善方案和研究措施。
3.通過調查,督促教師轉變教育觀念,自覺地、創新地運用班級文化激發學生學習得內驅力。
三、調查對象
劍門中學七、八年級,共13個班級。
四、調查方法
1、實地檢查 2.學生座談 3.量化評比 。
五、調查過程
20xx年12月28日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在政教主任張懷圖的領導下,由劉少華、趙玉梅、黃友志、郭永劍、涂健康組成的班級文化建設督查組對學校七、八年級各班級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檢查評比。
6位老師采用實地檢查、量化評比的方法對班級的環境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及評價激勵機制的實施進行了調研評比。
同時,調查組6位老師分別隨機抽樣班級學生進行座談,了解班級文化建設情況。
總體看,八年級各班效果較好,七年級部分班級較差。八年級優秀的班級是8.5、8.6和8.7,七年級優秀的是7.6、7.1.和7.5。
六、改革成效
(一)環境文化建設
教室環境建設包括教室墻壁布置。標語口號的張貼。桌椅的擺放。衛生打掃與保持等。
1.教室的凈化。各班教室總體講能保持干凈,學生的衛生習慣良好,每個班都制訂了嚴格的衛生制度,人人參與,檢查和監督機制完善。課桌椅按照課改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擺放(7.4班近期恢復為傳統擺放方式),衛生工具按要求擺放整齊有序,張貼物規范美觀。
2.教室美化。每個班級制定了個性化的班名;制定了切合班級學生發展的班訓;張貼了有激勵意義的名人名言;晉級表、光榮榜、學習園地、優秀作品展示臺都制作精美,布置規范有序;尤其是七年級的“快樂一家”和“班牌”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提升了班級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3.講究座位的排列。實行小組團座的方式,每組按成績的不同層次編排座位,便于學生合作學習和交流討論。每組制定個性化的組名,組訓和切合組情的組規。各個班級的組牌各具個性。
實踐證明,優美的班級環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同時也帶來希望活力,把教室建設成了一個愉悅、溫馨的學習場所。
(二)制度文化建設
每個班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了完善的、可操作的、導向性很強的班級管理制度,如8年級6班“我們的誓言”,七年級各班的“班級公約”“家庭公約”等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使班級具有了很強的凝聚力。
(三)精神文化建設
一個班級要有班魂,也就是要有班級精神。這種班級精神要有意地培養。我校七、八年級各班主要通過各種班級活動來培養,在這些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隊意識;培養了他們崇高的班級和小組集體榮譽感;提升了班級和小組凝聚力。
1.七、八年級各班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班名、班訓;七年級各班還制作了有班級特色的班徽。
2.各班級參加了學校統一組織的野炊活動、“12.9”紅歌比賽、冬季運動會等活動。
3.每班根據班級人數,按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分了合作學習小組,學生推選出了組長、小組發言人、小組記錄人;在組長的領導下自主討論確定了組名、組訓、組規,制作了個性化的組牌。
4.七年級各班制作的“快樂一家”欄目開辟了“班級集體合影”“家庭公約”“生日榜”等,優化了人際關系,增強了班級師生之間的親和力。
5.教室外墻制作了“學習園地”,向學生介紹學習方法,拓展知識面;“優秀作品展示臺”,每周展出學生的優秀作業,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教室內墻制作了“光榮榜”,從學習、體育、文藝、紀律、綜合素質等方面,一月一次的評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及個人晉級評價表”,每一學月結束進行一次綜合評價,每期至少2次評價。
7.八年級各班還實行課堂評價體制。先在語、數、英、物四個學科實行,每節課對學習小組評價;學習小組再對每個小組成員在每節課上的表現給予評價,很好的調動了學習的內驅力。
(四)課堂學習評價落實情況
七年級因為網班的原因,課堂評價方案還未實施,八年級各班開展較好,落實最好的班級是8.4、8.5、8.6、8.7班;執行較好的教師是語文:劉少華、龔曉芳;數學:余明松、王玉梅;英語:熊杰林、蒲佳麗。
七、存在的問題
1.環境方面:部分班級物品擺放混亂,地面有垃圾,屋頂有灰塵;教室門窗緊閉,通風不暢,室內空氣污濁。
2.制度方面:八年級各班無“班級公約”;七年級各班沒有實行“課堂學習評價制度”。
3.“學習園地”和“優秀作品展示臺”大部分班級內容陳舊,更換不及時,而且保護較差,撕毀嚴重。
4.七年級各班及八年級1、2、3班小組組牌損毀嚴重,很多組牌丟失。 5.很多班級“光榮榜”“小組及個人晉級評價”沒有按時進行,七年級較差,大部分班級只進行了一次;八年級各班做得較好,能按時進行評價。
6.“課堂小組評價”堅持較差,只有八年級部分班級部分教師能堅持。 綜上所述,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對課改重視不夠,主動性不強,依賴思想和得過且過思想嚴重。
八、改進意見
1.環境建設上加大投入。學生的課桌凳損毀嚴重,特別是黑龍江援建的桌凳。清潔衛生加大保持和監督力度。
2.制度建設上要將各種繁雜、重復的制度簡單明了化,重視制度的規范性、操作性,加大執行力度。
3.下學期七年級要實行“課堂評價機制”,完善“光榮榜”和“小組及個人晉級評價”制度,使其操作簡便易行。
4.加大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各位教師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主動發現問題,及時反思總結,提出解決方案。
文化調查報告8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認真貫徹執行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規,按照“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以規范求繁榮,以創新求發展,努力健全文化市場體系,積極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促進了文化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連續五年被評為(上級縣)縣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一)規范管理,加強了市場制度建設。縣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先后出臺了《音像制品經營守則》、《歌舞娛樂業經營守則》、《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守則》、《電子游戲經營守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與文化經營業戶簽訂《守法經營責任書》,實行建檔管理,定期審驗,全面掌握經營業戶的實際情況。建立了文化娛樂場所開業審批、安全審查、登記發證、定期檢查、禁止承接等管理制度,我縣文化市場及文化娛樂服務場所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的軌道。
(二)標本兼治,加大了市場秩序整頓力度。按照xx關于文化市場要“嚴格規范、依法整治”的原則,加大了整治工作力度,對文化市場進行了拉網式的'清理整頓。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以治亂治散為重點,嚴格審查經營資格,認真查處違法行為,并統一安裝了上網實名id卡管理系統和新一代有害信息過濾系統。音像和印刷出版市場,重點打擊非法音像制品和盜版圖書,共收繳非法音像制品5萬余盤,盜版圖書2380余冊,查處非法出售出租淫穢光盤書刊案件13起。娛樂服務場所,本著豐富人民群眾文明、健康的娛樂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原則,進行不定期的檢查,下達整改通知書270余份,整改各類隱患230余處,查處“黃賭”案件120起,治安處罰270人,較好了維護了文化市場的經營秩序。
(三)多管齊下,強化了文化市場監管體系。縣政府成立了文化市場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設立了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建立了文化經營行業協會,理順了文化市場管理職能,形成了以文化行政部門為主,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文化市場管理網絡。不斷完善文化市場社會監督機制,公布了服務熱線和監督投訴電話,在所有文化經營場所擺放了監督舉報牌,在電子游戲廳、網吧和歌舞廳等場所懸掛了告示牌,聘請了50多名社會監督員,營造了全社會關心、支持文化事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四)打扶并舉,促進了文化市場繁榮發展。縣政府不斷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努力保障文化市場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繁榮發展,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把市場繁榮和市場管理更好地結合起來。到目前,我縣文化娛樂場所遍布全縣城鄉,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初步形成了包括娛樂市嘗電影市嘗演出市嘗圖書市嘗音像市嘗美術市嘗文物市嘗文化旅游市嘗互聯網上網服務市場等多成份、多元化的文化市場體系。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入手,通過文企聯姻、送文化下鄉等方式,積極引導群眾參加健康文明的文化娛樂活動。春節晚會、重大節慶演出、抗洪救災義演、抗“非典”演出、各種專題晚會以及大秧歌隊、健身操隊、中老年演出隊等一些群眾性文藝組織和文化活動,為群眾提供了健康的精神食糧,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為我縣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存在問題
一是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雖然對文化市場經常進行清理整頓和規范管理,但在個別地方仍存在經營盜版出版物和音像制品、未成年人出入網吧、娛樂場所擾民、外地文藝團體來我縣演出品味低下節目等問題。
二是經費投入不足,文化陣地建設滯后。縣圖書館在建設時屬全省縣級一流水平,藏書14萬冊,但每年的事業經費滿足不了群眾汲取新知識的愿望;博物館館藏文物萬件,受展室不足的影響,很多文物不能供群眾參觀;藝術團因受場地限制也不能最大限度發揮作用。
三是農村文化市場薄弱。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正版圖書、音像制品商店不多,集貿市場上多是非法、盜版出版物。同時因資金制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開展不起來,形不成一個良好的文化娛樂氛圍。
文化調查報告9
本次調查訪問了蓮湖區西關一小六年級的40名學生,經過整理,結果如下:
第一題:選擇A的有10人,占25%;選擇B的有20人,占50%;選擇C的有10人,占25%;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有的班級有屬于自己集體特有的標志,而有的班級沒有。
第二題:選擇A的有20人,占50%;選擇B的有10人,占25%;選擇C的有10人,占25%;能夠看得出有一半的班級是有自己的班級目標和班訓的。
第三題:選擇A的有5人,占12.5%;選擇B的有15人,占37.5%;選擇C的有20人,占50%;沒有人選D。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學生認為班級的班風是一般的好,認為較好的次之。
第四題:選擇A的有12人,占30%;選擇B的有20人,占50%;選擇C的有8人,占20%;沒有人選D。結論是大多數的孩子平時在班級里只是有時和同學交流,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經常和同學交流。我想:這應該也和班級的文化氛圍有一定的關系。
第五題:選擇A的有15人,占37.5%;選擇B的有5人,占12.5%;選擇C的有18人,占45%;選擇D的有2人,占5%。可能是因為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他們中大多數認為平時自己有自己的小團體,但班級有事的時候,大家還是能同心協力完成的。也有百分之三十七點五的孩子覺得自己班級全體同學團結一致,緊密結合在一起。
第六題:選擇A的有3人,占7.5%;選擇B的有16人,占40%;選擇C的有9人,占22.5%;選擇D的有12人,占30%。結果是這樣的: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認為應該自己管理自己;而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認為應該是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同學輪流管理。
第七題:選擇A的有10人,占25%;選擇B的有20人,占50%;選擇C的有10人,占25%。能夠看得出接受調查的四個班里有一個班的班干部是由班主任指定的。有兩個班是同學推薦,班主任指定的。還有一個班是同學選舉產生的。
第八題:選擇A的有11人,占27.5%;選擇B的有8人,占20%;選擇C的有11人,占27.5%;選擇D的有10人,占20 %。選擇“組織能力強,能團結一致”和“組織能力一般,不能團結一致”的人數一樣多,這說明有的班級班干部工作做得較好,而也有些做得不盡如人意。
第九題:選擇A的有20人,占50%;選擇B的有10人,占25%;選擇C的有10人,占25%。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有的班級有自己的班規或班級公約,而有的班級沒有。
第十題:選擇A的有25人,占62.5%;選擇B的有7人,占17.5%;選擇C的有8人,占20%;沒有人選D。從這個結果很容易看出大多數班級的班級規定是由班主任制定的。但也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表明自己班級的班規是班委會定的。
第十一題:選擇A的`有20人,占50%;選擇B的有10人,占25%;選擇C的有10人,占250%。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能夠自覺遵守班級的一些規定的。
第十二題:選擇A的有13人,占32.5%;選擇B的有27人,占67.5%;沒有人選C。從這個結果看出大多數學生在參加一些學校開展的文體活動時,主要靠老師指名參加。可能也因為孩子年齡尚小或一些受特長影響吧,他們自身并不是很積極地主動參與。
第十三題:選擇A的有15人,占37.5%;選擇B的有25人,占62.5%;沒有人選C。由此看來大多數班級只是偶爾搞一些班級活動,應該是學校有要求時才搞。
第十四題:選擇A的有17人,占42.5%;選擇B的有23人,占57.5%;沒有人選C.超過半數的孩子認為班級搞的活動質量還算過得去,但也有百分之四十二點五的學生對班級所搞的活動評價還是比較高的,覺得班級活動促進了班級文化建設。
第十五題:選擇A的有40人,占100%。這道題的指向性很強,百分之百的孩子認為班級應該通過把全班同學的討論,共同制定班級班規以及確定奮發向上的班風。
第十六題:選擇A的有1人,占2.5%;選擇B的有16人,占40%;選擇C的有23人,占57.5%。大多數學生認為要建設一個先進優秀的班級文化主要靠全班同學共同制定目標,并輔以必要的獎懲手段加以實施。
第十七題:選擇A的有3人,占7.5%;選擇B的沒有;選擇C的有33人,占82.5%;選擇D的有4人,占1%。這個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學生的個人發展與班級發展是相互決定相互影響的。
總結:做完這次的問卷調查,在整理的過程中我想了很多很多。同時,我也口頭調查了我校一些一線的老師們。對于班級文化建設,從學生調查中不難看出,學生對它有很高的評價,也有很強烈的期待。班級,是學生每天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同學,是他們每天朝夕相處的人。一個有良好的班風的班級,一個有著良好班級文化的班級,將是孩子們成長的樂園。但是,在平時的工作中,很多一線的班主任忙于教學,而忽視了這片孩子成長的沃土,忽視了班級文化對孩子的教育,忽視了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所以,我要去做,我要用心去做。積極創造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滿足學生發展的要求,使班級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和特色氛圍!
加載中,請稍候......
文化調查報告10
前言:
人們對情人節的了解情況:
情人節,這個西方社會的舶來品從20世紀末期開始為中國人所了解,并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得到了追求時尚、浪漫的新生代的鐘愛,迅速傳播開來,成為繼圣誕節之后又一在中國大受歡迎的西方節日。但是,人們對于情人節的了解程度卻不盡如人意:
根據網上調查及現場談話,以下是我在調查中得到的結果。
90%的市民知道2月14日情人節,但僅有24%的市民同時知道2月14日和農歷7月7日為西方情人節和我國傳統情人節;83%的市民會選擇在2月14日送禮物給自己的愛人或親人;95%的孩子不知道“牛郎織女”的傳說;86%的孩子不知道“七月七日”要吃巧果?
主題:
20xx年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我提前在一家名為“時尚花藝”的花店幫忙,并就來往的買花著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調查采用的方法為訪談,訪談的基本內容為:
問題1:今年情人節,您打算怎么過?
基本回答有:
A:送點花,通脹厲害,在家里做頓好吃的就行了。
B:待會約她出來,共享燭光浪漫晚餐。
C: 送玫瑰花,再送她些禮物,像DOVE巧克力,表示一下心意。
D: 老夫老妻,沒有必要趕時髦,買只玫瑰花就可以了。
E :我是剩男剩女,沒人一起過節,買只玫瑰花送給朋友。
在這些回答中選擇C答案的為大多數,來花店買花的人大多數都為20-30歲,有些人怕花買光,提前一天就將花預訂了,足見情人節的影響力逐漸深入人心。同時花的價格在這一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飆漲。
.問題2:你對情人節如何評價?
A:每年都會過,感覺很浪漫
B:偶爾過一過
C:情人節就是商家炒起來的,沒啥意思,還是傳統節日有意義
這是一個主觀題,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回答。這是一個愛情的節日,只要是節日,只要是內容、形式、實質沒有很不好的節日,至于有的朋友不喜歡它“情人”的意味但情人其實是指真正有情的人,愛的人,比如自己女友男友,太太先生婚外情人,有沒有情人節都會“節”外生枝的,情人節不是根源。其實,情人節最大的'得益者除了情人本人(享受了浪漫一天),所等。不過不要為此就反感,認為是商家哄抬節日效應其實,時間允許,有自身情感條件的人,過過情人節也是很不錯的,一來也找“借口”過過節,比平時更浪漫、更開心一點,二來也為拉動內需,適當消費,對國家也不是壞事。同時我們也不該忘了七夕情人節。
問題3:網絡發動“反情人節”運動,您如何看待?
A:應該反對,這個節越來越商業,過節純粹是給商家捧場
B:情人、夫妻之間過個浪漫的小節還是很能調節感情的,沒必要反對
C:剩男剩女的惡搞,不必當真
D:其他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2月14情人節還是七夕情人節,我們都不應該持強烈的反對意見,畢竟每一個節日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
上網查詢知道關注7月7 情人節的人還有很多
●47.3%的被調查者選擇送情人玫瑰花或巧克力
●19.4%的被調查者表示買禮物很費錢,感覺就像被打劫
●1.2%的40歲至55歲的被調查者會過情人節
●5.7%的被調查者稱情人節這天會與平常一樣
●40%的被調查者認為,西方情人節比中國情人節“七夕”重要 在很多人心中,2月14日(情人節)這天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跟春節媲美。
結尾:
我一天的工作完成后,得到的收獲也不少,我詢問店主今天的玫瑰花買賣得好嗎?店主笑嘻嘻的回答道:“比去年翻了一番”。我不禁驚訝道:這怎么可能啊!店主不以為依然道:“每年的七夕情人節來買花的人基本上屈指可數,可是2月14情人節就熱鬧多了,買花的男士不論多貴也基本上不會講價的。”
就在我們已經將西方的情人節再也過不出新意的時候,竟然還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在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也有情人節,那就是每年的農歷7月7日。最早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也就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牛郎織女就會搭著鵲橋在天上相會??中國情人節所推崇的內斂性和含蓄性相比于西方情人節缺少了熱情開放和輕松刺激的內容,卻另有一番韻味。
“七夕”是我國最動人的神話故事之一,歷史悠久,但它的知名程度和熱鬧程度為什么遠遠敵不過西方的“情人節”?它的原因又在哪里?
西方情人節雖然是舶來品,但市民卻對它情有獨鐘,商場、花店、禮品店紛紛打造出了情人節時尚。年輕人對西方情人節趨之若鶩、對傳統情人節卻日趨淡漠,有人說,“七夕節”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有人說,洋節的特性商品更明顯,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也有人說,七夕節太土了,不夠時尚;還有人說,洋節的盛行是不是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通過觀察與分析,不難發現 西方情人節在近幾年成為很多年輕人熱衷的節日,對它的重視幾乎到了夸張的地步,甚至連很多外國人也覺得中國人的情人節過得有點太瘋狂。可以說,過與不過情人節,似乎成了檢驗一個人是否時尚的反映之一。
為何中國的年輕人熱衷于過西方的情人節?其原因很多,不能單一的認為是某個方面所造成的。簡單分析一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西方文化的傳播,使得中國人熟悉和了解了西方的情人節。其實,不僅是在我國,在許多亞洲國家都是如此。比如在日本,情人節時女性送巧克力給她喜歡的男性,而男性則在一個月后的白色情人節回贈禮物給女性以表衷腸等。可見,西方的情人節,不光是在中國,甚至是在全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節日了。
其次是西方節日傳入我國,是全球文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結果。
最后是西方情人節的內容更適合年輕人追求時尚的潮流。像我國的七夕節,其內容有待更新,某種程度上中國傳統節日已經蛻變為“吃”的節日,如元宵節也只是吃元宵,賞看焰火,無其他節目,春節不守夜,十五不觀燈,重陽不登高,中秋不賞月。進一步而言,在經歷了文革的斷代、改革開放的潮流后,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產生割裂現象,新一代年青人所接觸的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已經極為淡薄,甚至很多年青人都不知中國眾多傳統節日的由來,和西方情人節相比,似乎使人無法喜愛。隨著時代的變化,情人節的內容也在不斷的更新和豐富,像什么燭光晚餐、情人約會等等。這些東西,又如何不令年輕人所追捧呢?
兩個節日相對而言,一個是具有西方外露表白的奔放特性,另一個是含蓄內斂的中國傳統風情,而當今時代的年青人在西方文化的浸染下成長,在感情表達方式上也趨向于西方的個性張揚。
因此,中西文化的相互影響已十分明顯,西方文化的傳入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有利有弊,如何正確看待,處理這一問題已成為關鍵。
過分析比較指出趨于彼此融合中的各國節日文化、節日風俗中鮮明的民族特色才是節日的永恒魅力、民族特色才是節日文化的重要特征。研究中西傳統節日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繼往開來,只有發掘本民族節日文化的內涵,對節日文化進行革新,認識到與傳統節日相隨的傳統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構成諸要素中最具普泛性、豐富性的要素,抓住這個主題要素,即在不斷弘揚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借鑒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華。才能共同實現七夕節等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的創造再生,使傳統節日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
文化調查報告11
調查人:
調查時間:20xx.01.15~20xx.02.15
調查地點:江蘇省泗洪縣
調查目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經濟與文化共同發展的理念也越來越多的被提出。
然而,由于各種條件限制,各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家鄉地區(江蘇省泗洪縣)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了解家鄉人民的生活狀態與內心感受。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街頭問卷與網絡問卷結合) 調查對象:隨機調查
一.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各行各業都不相同,在此次隨機調查中我發現,家鄉人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打工和種地;當然,由于環繞成子湖,漁民們捕魚為業;此外,還有基層服務工作者如醫師等依靠工資生活。不同人群經濟能力不一樣,調查之后發現貧富差距還是很明顯,縣城中基礎建設完善,人民生活條件較好,鄉下基礎設施落后,部分家庭條件較差。
二.文化發展狀況
此次調查主要在農村展開,參與填寫問卷的好多人都只是小學初中畢業,(部分人員由于僅參與過掃盲班或未接受過素質文化教育無法參與問卷調查填寫)很少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并且,大多數人對于文化的概念僅僅局限于學校。只有部分人員提到文化活動,他們的建議是增加文化活動,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同時,較多人提出家鄉應建設一所較好的中小學。總體而言,家鄉文化建設相對落后,有待加強。
三.個人看法及建議
經濟發展不平衡,文化發展有待提高,經濟與文化并未共同發展,經濟發展比文化發展迅速,縣城發展比鄉村發展迅速。外出打工是鄉村人普遍的選擇。于是,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等現象頗為普遍,使孝親敬長成為一部分人難以實現的夢想。好在如今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已經兼顧文化發展,努力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在寒假期間,縣政府的“春風行動”讓人暖心。由政府牽線搭橋的大型企業招聘會在春節前后舉行,鄉鎮公交免費送達,數萬個崗位對外應征。號召泗洪人回鄉就業創業,帶動泗洪經濟發展,使家人團聚,創造美好新生活。鄉村文藝匯演、元宵燈會等節目也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建議關注農民生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希望多多舉辦文化方面的活動。
文化調查報告12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于是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呈現在課堂上,然而許多熱鬧的背后僅僅是熱鬧,啟迪學生思維、有助學生發展的有效的教學活動很少,暴露了教師專業能力方面的弱勢;新課程要求多樣性、動態性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然而學生的考試成績依然是考核教師優秀的重要依據,也就出現了后進班任課教師與優秀無緣的弊端;新課程倡導把學生培養成視野寬闊、擁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創新人才,但是單一的、走過場的德育教育活動無法使學生享受體驗的過程,所以,教育的效果不盡人意;新課程要求教師開發課程資源,在備課方面有所創新,但學校仍然按照以前的要求檢查教師的教案,從這一側面透視出傳統管理模式中的規制在一定程度上牽制著新課程的實施。以上種種問題表明,新課程對學校管理的要求與現實之間存在不和諧的音符。如何改變學校的管理思想、管理行為、管理模式,跟上新課程理念的步伐,是每一所發展中學校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校本”的內涵
所謂校本行動研究是一種研究方法,其研究對象是學校中的.問題,其研究人員是學校的教職員,其研究的目的是改進學校的各種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圖使教育實際與教育理論密切結合。
二、研究目標
1.適應課改的理念,增強新課程實施的能力。
2.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增顯教學效果。
3.倡導終身道德學習,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4.建立健全與現代化學校相匹配的規章制度,實現科學化、人性化管理。
三、研究內容
1.以課例研究為基礎的教學反思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2.發展性教學評價與教師專業成長。
3.多元文化視野中的學校德育研究。
4.構建以校本管理為基礎的現代學校制度研究。
四、研究價值
本課題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教師方面:教師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實踐者”。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教師即研究者,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強調教師的教學研究存在于教學活動之中,而不是在另外的時間和空間做另外的事情。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在行動中找到研究的問題,在反思、合作中解決問題,在不斷追蹤、設計、解決問題中,把問題轉化為課題。使教師能用行動研究的思想、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工作,積極應對新課程的挑戰。
2.學校方面:通過以校為本的行動研究制度建設,逐步形成教學、教研、科研、培訓為一體化的校本行動研究機制,構建學校嶄新的管理模式,把管理作為一個文化過程。不斷激勵教師自我超越,體驗“工作著、學習著、變革著、幸福著”,以達到個人和集體的超越發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從文獻入手,研究與此課題相關的研究現狀,借鑒成功經驗,為課題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幫助。
2.調查研究。主要用于學科調研。用填表、聽課、查閱備課筆記和學生作業本、集體交流等方式進行師資情況、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的調查研究。
3.微格分析。教師觀看自己教學的錄像帶,在專家或他人的幫助下發現問題。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發現教師自己的教學缺陷。
4.敘事研究。教師向他人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在此過程中發現自己教育教學的問題或請別人發現自己的問題。
5.問卷調查。主要用于了解課題實施的有效性,便于矯正,提高研究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六、觀察結果
通過課堂的觀察和總結,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隨教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對知識和理解不夠深入,等等。經過這次課堂觀察,我們發現了學生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更加努力工作。
文化調查報告13
大學生家鄉文化調查報告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外來文化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在享受外來文化帶來的快樂之時,往往忽略了培養著我們長大的本土家鄉文化,導致我們家鄉的文化不段沒落。一個地區的風俗是這個地區的特色,知道了地區的風俗,才算是這個地區的人,而現在的人們因為忙碌的工作與學習已經淡忘了自己的家鄉風俗。因此我從家鄉文化入手 ,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識的層度。
一、調查目的:
為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學生對家鄉文化了解的真實狀況,我們特進行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 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地點: 學校食堂,學生宿舍樓
四、調查時間: 20xx年5月27號——20xx年5月29號
五、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集體開卷式,不記名問卷的方法。學生問卷,共發下調查問卷35份,總共收回有效問卷35份,所有數據全部采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六、調查內容:
1.性別
2您的家鄉是哪里?
3您所在地春節有哪些習俗
4您的家鄉春節期間有忌做針線活嗎?
5您對以上習俗的態度是
6您對家鄉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鄉有哪些名人
8您對家鄉的飲食有什么特點
9中國各地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您認為造成民俗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10您的家鄉大年初一基本上干什么?
11您覺得家鄉文化對你的影響?
12除夕夜您一般干什么?
13您的家鄉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嗎活動中的作用
15您認為傳統習俗在春節慶祝活動中的作用
16對于家鄉傳統風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狀況,您認為怎么樣 17您家鄉春節氣氛如何
18您的家鄉結婚時喜歡用以下哪種方式
19您對家鄉文化的了解途徑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對家鄉文化的發展,您的建議是?
七、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知
1. 關于家鄉習俗的了解(由來):調查結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對
于家鄉的文化還是相當了解的,60%是比較了解,30%的人稍有了解,這種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大多數人還是保留著當地的風俗,身為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他的文化不應該是了解甚多的嗎?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要更加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且文化背后的故事。例如:每個地方的春節,過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早上吃團年飯的、有晚上吃的、有關冰燈的、有舞龍獅的、有吃餃子的等,這些都是因為各個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紀念的節日方式不同。
2. 關于大學生對家鄉飲食的了解 :調查結果顯示,25%的人家鄉喜食辣,22.5%人家鄉口味清淡,27.5%的人家鄉口味較重(咸),25%的人家鄉所有口味都喜歡,從上結果我們還調查出有很多的個人愛好,也受家鄉飲食的影響。民間的文化與飲食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與興趣,值得贊揚的是不同地區的人們對
自己家鄉的特色食品都是贊不絕口,從不同的飲食文化背后,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繼承人已經開始趨於成熟了。美食文化節一方面展示了地區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導我們我接受和關注我們自己家里的文化差異關于大學生對
家鄉飲食的了解:很多人都會說,我的家鄉沒有什么好吃的,我早都吃夠了,我還是喜歡在外面吃小吃,或許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最原滋原味的東西才最有營養。但是,每個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關于家鄉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認為在服裝上,12.5%的人認為在節日上,45%的人認為在飲食上,22.5%的人認為在其他的方面,飲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為突出的,中華美食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眾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千年發展的結晶。飲食在發展中形成了“十美風格”,講究味、色、香、質、形、序、器、適、境、趣的和諧統一。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講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因此地區的飲食特色比較豐富。
4.關于大學生對家鄉傳統習俗的看法:32.5%的人認為是活躍氣氛,22.5%的人認為是為了增加家庭凝聚力,40%的人認為是為了繼承傳統文化,5%的'人認為是老人們的舊觀念。看來大多數的家鄉文化都被慢慢的繼承了下來,希望把它們發揚光大,且被后代子孫接受,還慢慢與這個時代相融合,但還有少數子孫不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底蘊深厚,許多方面我們了解的都不夠,傳統的節日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傳承和發展的。
5.有關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20%的人認為繼承的非常好,45%的人認為繼承的比較好,32.5%認為仍需改善2.5%的人認為繼承的效果不好。從上看出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的不是太理想,由于現代社會在時間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歷為準,而中國傳統節日都是農歷時
間,因而使現代中國大部分人很難準確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能讓商家獲得更多、更高利潤,因而商家會在洋節進行大范圍促銷行動,造成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熱鬧形象。
(二)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發展的現狀與希望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中外交流,這無疑對我國國民視野開闊和思維開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但在此同時,國外文化及文化產品也隨之進入我國,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在全球化這柄雙刃劍面前,傳統文化承受著它狂風暴雨般的洗禮。在這場文化較量中,對于我們這個繼承了很多年的民族文化一定必須發展下去,思考傳統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相結合的措施等,很多年輕的人們都不愿意去繼續過那傳統的節日,覺得沒什么過頭,都喜歡去過西方浪漫有趣的節日,導致傳統節日失去了在人們心里的地位。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對自己家鄉文化的發展沒有想法,覺得還要繼續保持舊的、好的傳統就好,對于家鄉的未來更沒有過多的建。但是,在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撇開現代文化而去發展傳統文化的問題。但是,傳統文化是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象征,更確切地說,只有從傳統文化的上述現狀和定位出發,不斷推動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轉型,并在傳統文化、現代文化與后現代文化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就能更好的發展傳統文化。
文化調查報告14
一、調查工作概述
(一)、調查概況
筆者于20xx年秋對我實習所在的小學(*縣**基金小學)進行了校園文化建設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該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掌握當前農村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深化教育改革,加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提高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研目的、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學校發揮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為加強校際學習聯系,進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新路子,打開學校德育與教學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三)、調查切入點:
此次調查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即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為主要切入點展開調查。
(四)、調查時間及對象:
調查時間:20xx年9月20日—20xx年1月20日
調查對象:*縣**基金小學及該校部分教師、學生
(五)、學校概況
*縣**基金小學原名大埠中心小學,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見經傳的典型山區小學,因條件所限,學校規模極小,校園破爛不堪,當時的校園面積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還是低矮破爛、陰暗潮濕的一級危房。在校的學生也不過200多人。因為校舍嚴重不足,周邊村莊里的許多學齡孩子都無法入校讀書,只能分散在另外幾個教學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產隊的土倉庫里上課。就在這一年,正在尋找資助對象的洪逸揮先生,在贛州市旅游局的牽線搭橋下,與大埠中心小學結上了不解之緣,大埠中心小學也從此更名為**基金小學。
如今,該校的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校園面積翻了幾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和宿舍樓,教學環境和設施設備得到大大的改善,學校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目前已擁有學生1167人,教職工46人,且30歲以下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2/3,比原來增加了近三倍。
10年來,逸揮基金會以一種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關心學校的成長,使學校管理大大加強,辦學質量顯著提高,由全縣后進一躍進入了先進行列。在20xx年舉行的三年級語文、四年級數學抽考中,該校成績分別名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第二名。20xx年起,在全縣抽考中,該校又連續四年取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名。師生中還涌現了一大批工作、學業、操行優秀分子,受到各級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師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加上學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錯的進步,從20xx年起至今,該校連續獲得“市文明校園、德育示范學校”、“紅領巾示范學校”、“小公民道德建設示范基地”、“文明校園創建先進單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眾多榮譽。
二、調查基本情況分析
*縣**基金小學把校園文化建設置于體現學校理念、學校精神、學校品位的高度來積極構建,使其在倡導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過程中,較好地發揮其育人功能,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力支撐。
1、精心設計,構建綠化、美化、知識化的校園環境。
在創建過程中,學校在布局調整、建筑設計、區域劃分、小品點綴、綠化配套等方面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構建。尤其在學校內部環境的建設上,以“從新”、“從特”、“從細”來裝點布置。目前,校園內教室、宿舍、走廊、活動室都能做到美觀潔凈,而各式宣傳櫥窗、畫廊、黑板報上豐富多彩的內容成為全校師生經常駐足,翹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現在各區域的宣傳標語、校訓、名人警句無不體現出師生們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師、學生的一些書法、美術作品的點綴,加濃了學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圍,給師生提供一個賞心悅目、充滿生機的教育空間。學校的校園環境真正成無字的詩、無聲的歌、立體的畫。
2、規范有序,形成制約、自律、激勵的法治環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應是實現學校管理序化優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弘揚校園文化的重要原則。近三年來,學校依據學校章程,建立與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觀性、穩定性、系統性特點的規章制度,使學校在校園管理、評先薦優、行為規范、考績考勤等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項制度時,學校都組織教師或學生積極參與,發動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力求各項制度能為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共同接受。
3、與時俱進,倡導開拓、進取、創新的人文環境。
*縣**基金小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十分重視人文環境的構筑,盡最大限度地把時代信息、時代精神、時代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之中,使學生能做到“立足校園、關注祖國、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國旗下講話,直接成為“世紀論壇”。在這“世紀論壇”上,講話者歌頌改革開放以來的豐碩成果,介紹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暢談個人的社會責任,描繪獻身四化、獻身祖國的宏偉理想,所有這些,激發了全校學生愛校愛國、立志成才的熱情。
4、以人為本,優化培養特長的活動環境。
校園文化的建設應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它應當以人為宗旨,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校園文化的張揚與滲透,來鮮明學校理念,鮮明教育理念,發展師生個性、陶冶師生情操,增加師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律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近幾年來,學校采用“坐標式”來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橫向以時間為序,在每學期,每學年中具體規劃好面與點的校園文化活動。活動內容的安排主要依據紀念節日、傳統節日、學校特點來組織。縱向以空間為序,通過陣地建設來組織安排活動。近幾年來,學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傳陣地,音樂、美術、書法等興趣小組、學校德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使教師與學生都有共同參與的空間,都有“露一手”的機會。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開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師生在活動中激發了興趣,發展了個性,培養了特長,形成了風格。形成校園文化的鮮明特色與風格。
三、調查收獲與思考
當代的學生具有“興趣多樣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徑多”的特點。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滿足他們求新知、求技能、求娛樂、求交際、善表現的愿望及要求;能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有利于他們在知識、能力、道德、情操諸方面的發展。因此,全面性、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校園文化建設在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業余生活的同時,能激發調動他們的創造性,使他們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利用。
2、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起到自覺維護班級、學校的榮譽,激勵他們為全面成長而努力學習、認真探索。
3、校園文化活動能調劑、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得到輕松愉快的休息,同時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校全方位、多角度為學生成長、成才進行研究和探討。
4、可以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作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學生在接受教師教育的同時,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來提高自己的素質,為將來走向更高一級學校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5、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優秀的校園文化寄托了全體師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滿足了全體師生共同的需要,使學校群體產生強烈的內聚力量和激勵力量。同時能夠激發全體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個體對群體強烈的歸屬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越發達、愈成熟,群體心理就愈協調、相融的越統一,學校對個體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勵力就愈大,群體意識就愈強。另一方面,處于社會中的體現凝聚力、激勵力的學校形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擴散、傳播,還會使外部公眾對學校的信念、目標、育人的有效性也產生認同和信心,這樣就可以強化學校內部的自信力,從而將個體目標整合為學校總目標。
文化調查報告15
盛夏的天氣,烈火般的陽光,晴空萬里,大自然中到處充滿著和諧的氣息.在7月21日至7月23日這三天的時間里,我來到了平江縣三市鎮這片充滿生機的沃土上.帶著滿腔熱情,把這塊神奇土地上的鄉村文化及人文景觀細細品味。
平江縣三市鎮距離縣城二十多公里,東臨嘉義,南接思村,西與安定和三陽交界,北與童市相連.這是一方充滿靈性的文化厚土,被譽為“藍墨水上游”的汨羅江穿境而過,回蕩著屈原,杜甫兩位世界文化名人江畔求索行吟的千古絕唱;這是一方山清水秀的生態凈土,連云拔峭與南,汨水蜿蜒西流,萬畝連云茶園青翠欲滴,一望無垠,境內的千年古樟被譽為“中華一絕”。
深厚的文化底蘊
該鎮文化底蘊豐厚。三市俗稱“三眼橋”,相傳因古時“三眼分水”的傳說而得名,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清末詩人李元度,共和國上將鐘期光,當代著名畫家周令釗都出生于此。以甕思游、李里、余宣傳、余四兵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旅居外國和留學人士也遍及世界各地。該地的花燈戲深受群眾喜愛,且在xx年平江縣民間藝術節上獲一等獎。著名畫家周令釗是三市鎮人,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者之一。xx年他回到老家,和友人陳若菊一道,為家鄉創作大型版畫《碧浪連云,茶香如海》,成為三市的瑰寶。
現在的鄉村文化建設
近幾年逐步建立完善了一些促進村民提高素質的公益文化設施。村民活動室/圖書室/籃球場等公益設施陸續建立,全村群眾學習,鍛煉形成風氣,買碼,賭博等不良風氣已經絕跡,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新建的三市鎮文化活動中心擁有12個功能室,文化器材/娛樂設施15套,圖書16000冊,能同時容納120人進行學習娛樂活動,是平江縣鄉鎮文化活動中心較為先進的功能中心。在調研的過程中,優美的廣場舞格外吸引我的'眼球。村民們互相攜手,相互微笑,摸索著贏回青春的舞步,自信激昂,成為了村民廣場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為優質的生態環境喝彩
7月23日上午,我來到了三市鎮著名的水庫風景區——堯塘水庫。為緩解城關地區用水供需矛盾,進一步提高飲水質量,平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通過科學論證,將取水源定于距城關30多公里的三市鎮堯塘村堯塘水庫。堯塘水庫風景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三面環山,一面臨鎮。夏日的水庫四周滿山油翠,山水相映,鳥語鶯啼。水產資源極其豐富,水下游魚成群,水上野鳥戲水。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已和諧相融,交相輝映。綠地林蔭,卵石小徑,蒼鷹振翅,岸邊觀水長廊,扶手古色古香,好一番景致。饒塘水庫風景區景點有登山遠眺,電站,溢洪道,觀水長廊,思源亭……
新建的堯塘村水庫總庫容為644萬方,屬小(一)型水利工程,水量充足,水質優良,經衛生部門檢測,符合飲用水水質要求。該工程投資大約7000多萬元,每天可供水5萬噸,可以解決2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該工程已于xx年8月竣工)
三天的鄉村文化調研活動,帶給我太多欣喜,太多震撼,那種奇妙的感覺至今還回味無窮……詩人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平江三市鎮,景色優美,百鳥爭鳴,花香四溢,人杰地靈,一片欣欣向榮,永遠祝福你!
【文化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文化的調查報告10-23
文化調查報告04-21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04-20
茶文化的調查報告03-08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04-20
文化習俗調查報告12-13
村文化調查報告10-29
地域文化調查報告07-15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