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文化調查報告

時間:2024-07-18 06:17:21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文化調查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化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化調查報告

文化調查報告1

  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將茂名地區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時間:

  20xx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點:

  茂名市信宜

  調查對象:

  親朋、鄰里

  調查方式:

  查閱相關書籍、走訪、請教

  調查范圍:

  關于信宜地區各種風俗文化以及春節期間的禁忌,天氣狀況、飲食所賦予的含義。

  我從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對于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在意,自從在外地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為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初二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是關于信宜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里禁忌剪頭發,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我們這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義,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狀況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在信宜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著豐富的含義,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希望。

  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調整報告文字簡短,語言平實,但對于我這個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一種修正。同時系統的搜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文化調查報告2

  文化旅游業是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現代服務業,是新世紀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地處兩山一湖核心地帶,生態優良、環境優美,--又是--文化核心區域,歷史悠久、

  名人輩出,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文化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為進一步厘清思路,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做大做強,我縣專門組織力量圍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外部條件和機遇

  (一)獨特的資源優勢。--地處--腳下,得兩山一湖之靈氣,吸--州文化之精髓,猶如鑲嵌在--山區的一顆璀璨明珠。境內生態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0%;物產豐富,素有--州糧倉之稱,--、茶葉、山珍,品質上乘,遠近聞名。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綠色小康縣、國家生態示范建設試點縣、中國--之鄉、中國十佳休閑養生旅游縣、中國最具投資開發價值旅游縣等稱號。

  (二)良好的交通區位。205國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過,--高速鐵路即將建成通車,揚績高速公路--連接線、--高速公路已列入--規劃。205國道--段改造完工,--隧道建成通車,323線一級公路改造篁新段開工建設。在--期間內,--將有一條高速鐵路運行,至少一條高速公路在建,國道、省道、縣道全部完成升級改造,全縣路網趨于完善。加上--高鐵的開工建設,--對外交通進一步暢通,成為名副其實的長三角后花園。--、九華山、太平湖、西遞、宏村等著名景區近在咫尺,一小時內旅游景點星羅棋布,景色美不勝收。

  (三)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提出融入--圈,打響--牌,做好--文章的旅游發展思路,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全縣旅游工作指導委員會,以發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態休閑,打造旅游強縣為目標,堅持綠色發展、打造區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整合旅游資源,修編了《--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完成了《--東線生態旅游產業園區總體規劃》、《--縣創建全國自駕游示范縣規劃》,出臺了《--縣加快發展旅游業優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項目庫,積極推進旅游業增點擴面,上檔升級,文化旅游發展氛圍漸濃,生態環境日趨優化,已經成為潛在的最佳投資旅游目的地。

  (四)逐步彰顯的特色。近年來,我縣圍繞--派文化的核心區的打造,深入挖掘--深厚的歷史文化,加大了歷史文物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建立了--革命歷史紀念館,江村歷史文化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有了長足發展;圍繞中國--主產區建設,制定了全縣--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為中心,輻射--、皖西、浙西,贛東等地山區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體系;圍繞--旅游的中心區打造--東線旅游走廊,編制了--東線生態休閑文化旅游走廊項目,該項目已列入----省省政府861重點項目。

  (五)良好的政策機遇。2014年初,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被列入--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的核心區,為我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機遇。近年來,我縣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發展的若干規定(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及《--縣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等文件,在土地、稅收、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旅游地接、宣傳營銷等方面給予文化旅游產業大力扶持。同時,從2014年起,每年--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為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支持。

  二、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對照建設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區三大戰略定位,我縣文化旅游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旅游產品的品種結構過于單一。目前,我縣只開發了--一日游、二日游、自駕游等幾款旅游產品,全部以觀光產品為主,結構單一,沒有形成觀光休閑產品、度假產品、專項產品、特種產品等成龍配套的`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有效的旅游資源沒有得到有機整合,一些旅游項目針對性不強,特色不明顯,市場差異性不夠,社會關注度不高,與周邊縣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如:2013年,我縣全年接待游客10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億元;績溪縣全年旅游接待量40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8億元;涇縣全年接待游客492.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億元。

  二是旅游業發展要素及內部結構不盡合理。集中表現為旅游購物、旅游娛樂、旅游交通、賓館飯店、旅行社和景區等要素行業仍十分薄弱,如我縣酒店三星(含準三星)僅三家,四星、五星在建各一家,a級景區少,4a景區僅江村一家;旅行社只有三、四家,等等,已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產業素質提高。由于交通、土地等要素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缺少牽動性的大項目、好項目;項目推進不力,建設進度慢。環境資源保護迫在眉睫,加強礦山管理、古民居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加強河道綜合治理工作不盡人意。

  三是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行業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長期以來,我縣旅游隊伍人才匱乏,年齡老化,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絕大部分干部群眾對文化旅游產業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淺層開發上,說到開發歷史遺跡就要重新恢復古建筑,談到挖掘文化內涵就想到建廟,講到搞休閑旅游就想建人造景點,缺乏用創新的思路和創意的理念指導產業開發方向,不能很好的挖掘、整合和盤活全縣的旅游資源。同時,旅游從業人員業務素質較低,文化旅游產業在創意、策劃、文化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營銷各個環節上都缺乏相應的人才,行業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

  三、發展思路與對策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目前我國旅游業進入了大眾化、產業化發展的黃金發展期,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同時也對旅游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新要求,我縣必須遵循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把握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基本原則,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自覺傳承,不斷提高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

  (一)著力整合旅游要素。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把我縣主要景區景點串珠成線。立足--的資源秉賦、人文特色和區位特點,做好--東線生態休閑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題科學規劃和策劃

  ,并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等相關規劃進行有效銜接,做強做大旅游地產,最大限度地拓展--旅游發展空間。

  (二)著力打造精品景區。--生態風景區、--溪國家森林公園、--山生態休閑度假區、仙人谷風景區、王禎農莊、--產業園、--公園等生態休閑、康體養生旅游項目,打造休閑養生目的地,實現回歸自然休閑游。依托中國紅色旅游經典線路江村,建設江村、黃高峰、--農民舊址、--嶺新四軍遺址等點面結合的旅游項目,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實現紅色教育洗禮游。依托明清古建筑眾多,保存較為完整的優勢,建設一批以江村古建筑群、朱旺村古村落、--文廟為代表的--派特色明顯的旅游項目。打造名人故里、千年古村品牌,實現地方文化欣賞游。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景區基礎配套設施,改善景區環境質量,提高景區管理服務水平,規范景區商品交易秩序,力爭建成一批創意新穎、特色鮮明、景物造型美觀、人與自然高度融合、具有較高文化內涵和藝術觀賞性的旅游精品景區。精心策劃

  特色旅游線路,逐步形成特色品牌效應,不斷提升我縣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著力夯實旅游基礎。一是要加快以旅游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各大景區的交通便利性。二是要加快生態建設,把交通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相結合,引導沿線農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大果樹、茶葉等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以此形成綠色風景帶和綠色觀光帶。

  三是要加快文明城鎮建設,強化城鎮衛生秩序、經營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加強城鎮居民文明素質和行為習慣教育,提升--對外整體形象。完善旅游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配套服務設施,強化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優勢,著力打造特色旅游點和民俗風情點。四是要加快旅游商品開發,在縣城和重點鎮發展建設旅游商品購物網點,用我縣獨具特色的--、茶葉、山野菜等土特產品以及奇石、盆景等工藝品吸引游客擴大消費。

  (四)不斷強化資金投入。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導性投入。旅游業是綜合性極強的產業,要實現大發展、大跨越,必須在戰略上堅持政府主導,在投入上堅持政府引導。近年來,我縣每年都--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完善基礎設施、開展宣傳促銷等專項活動,對于引導和激發社會各方投資旅游建設的積極性有一定成效。二是要積極爭取項目性投入。把旅游政策、項目、資金的爭取作為對上爭資立項的重要內容,精選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建立項目庫,加大向上爭取力度,力爭能從旅游開發、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文明城鎮建設等各個方面爭取項目資金投入旅游建設。三是大力開展市場化運作。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賣、承包、招商引資等方式,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和社會資本參與旅游資源開發,推進旅游景區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使我縣景區景點的建設規模、景點品位和配套設施進一步提檔升級。

  (五)不斷強化宣傳促銷。2008年以來,--縣先后榮獲中國--之鄉、中國--產品交易中心以及中國宣硯之鄉等稱號,我縣要充分利用好這幾張國字號名片,立足長三角,面向全國,廣泛采取文化旅游節、推介會以及媒體報道等形式,加強文化旅游對外宣傳,建立政府整體形象宣傳和企業產品市場營銷結合的文化旅游宣傳促銷體系,著力擴大--文化旅游對外影響力。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傳片和宣傳畫冊,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咨詢服務系統,采取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旅游宣傳推介及旅游節慶活動。加大網絡宣傳,與國內知名網絡媒體建立文化旅游宣傳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充分調動和發揮旅行社在旅游營銷中的積極性和市場主體作用,鼓勵其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場,大力開展地接業務,為--旅游增添人氣。

  (六)不斷強化發展合力。一要明確縣文化旅游發展委員會各部門職責。文化旅游業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只有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保證快速推進。要把目標任務細化到項,分解到目,明確到各職能部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二要加大政策支撐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的政策保障、經營支持以及激勵政策,動員和引導各級各部門以及廣大干部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社會力量,共創--旅游輝煌。三要加快旅游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進一步落實人才優惠政策,大力引進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團、旅游營銷策劃機構和旅行社的高層次人才,鼓勵旅業培育和引進旅游項目策劃、產品開發、電子商務、資本運作、市場營銷、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緊缺人才,改善旅游人才隊伍結構。實施旅業人才培訓工程,加強旅游景區(點)、旅游飯店、農家樂、旅行社等從業人員培訓,支持旅游企業與旅游院校開展合作,培養人才,推動形成若干人才開發體系比較完善、企業文化特色鮮明和持續創新能力較強的學習型、創新型旅游企業。

文化調查報告3

  盛夏的天氣,烈火般的陽光,晴空萬里,大自然中到處充滿著和諧的氣息.在7月21日至7月23日這三天的時間里,我來到了平江縣三市鎮這片充滿生機的沃土上.帶著滿腔熱情,把這塊神奇土地上的鄉村文化及人文景觀細細品味。

  平江縣三市鎮距離縣城二十多公里,東臨嘉義,南接思村,西與安定和三陽交界,北與童市相連.這是一方充滿靈性的文化厚土,被譽為“藍墨水上游”的'汨羅江穿境而過,回蕩著屈原,杜甫兩位世界文化名人江畔求索行吟的千古絕唱;這是一方山清水秀的生態凈土,連云拔峭與南,汨水蜿蜒西流,萬畝連云茶園青翠欲滴,一望無垠,境內的千年古樟被譽為“中華一絕”。

  深厚的文化底蘊

  該鎮文化底蘊豐厚。三市俗稱“三眼橋”,相傳因古時“三眼分水”的傳說而得名,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清末詩人李元度,共和國上將鐘期光,當代著名畫家周令釗都出生于此。以甕思游、李里、余宣傳、余四兵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旅居外國和留學人士也遍及世界各地。該地的花燈戲深受群眾喜愛,且在xx年平江縣民間藝術節上獲一等獎。著名畫家周令釗是三市鎮人,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者之一。xx年他回到老家,和友人陳若菊一道,為家鄉創作大型版畫《碧浪連云,茶香如海》,成為三市的瑰寶。

  現在的鄉村文化建設

  近幾年逐步建立完善了一些促進村民提高素質的公益文化設施。村民活動室/圖書室/籃球場等公益設施陸續建立,全村群眾學習,鍛煉形成風氣,買碼,賭博等不良風氣已經絕跡,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新建的三市鎮文化活動中心擁有12個功能室,文化器材/娛樂設施15套,圖書16000冊,能同時容納120人進行學習娛樂活動,是平江縣鄉鎮文化活動中心較為先進的功能中心。在調研的過程中,優美的廣場舞格外吸引我的眼球。村民們互相攜手,相互微笑,摸索著贏回青春的舞步,自信激昂,成為了村民廣場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為優質的生態環境喝彩

  7月23日上午,我來到了三市鎮著名的水庫風景區——堯塘水庫。為緩解城關地區用水供需矛盾,進一步提高飲水質量,平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通過科學論證,將取水源定于距城關30多公里的三市鎮堯塘村堯塘水庫。堯塘水庫風景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三面環山,一面臨鎮。夏日的水庫四周滿山油翠,山水相映,鳥語鶯啼。水產資源極其豐富,水下游魚成群,水上野鳥戲水。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已和諧相融,交相輝映。綠地林蔭,卵石小徑,蒼鷹振翅,岸邊觀水長廊,扶手古色古香,好一番景致。饒塘水庫風景區景點有登山遠眺,電站,溢洪道,觀水長廊,思源亭……

  新建的堯塘村水庫總庫容為644萬方,屬小(一)型水利工程,水量充足,水質優良,經衛生部門檢測,符合飲用水水質要求。該工程投資大約7000多萬元,每天可供水5萬噸,可以解決2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該工程已于xx年8月竣工)

  三天的鄉村文化調研活動,帶給我太多欣喜,太多震撼,那種奇妙的感覺至今還回味無窮……詩人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平江三市鎮,景色優美,百鳥爭鳴,花香四溢,人杰地靈,一片欣欣向榮,永遠祝福你!

文化調查報告4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萬盛經開區教育局工作統一部署,結合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辦學實際,經過大量資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學校簡介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創建于

  1945年9月,由東林礦業公司萬盛煤礦員工子弟小學校開辦;1950年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四0三煤礦子弟學校”;

  1951年更名為“公私合營東林煤礦職工子弟學校”;

  1959年9月更名為“魚田堡煤礦子弟校”;

  1965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職工子弟校”;

  196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機修廠子弟校”;

  197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二職工子弟校”

  1982年9月成立“南桐礦務局中學校”;

  1983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一中學校”;

  XX年1月更名為萬盛區東林初級中學校,XX年11月,學校恢復高中辦學,更名為重慶市萬盛區東林高級中學,XX年7月,與原進盛實驗中學校合并,成立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30203平方米,建筑面積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學樓5棟,實驗樓1棟,共計教室78間,功能室19間,辦公室47間,會議室5間。室外塑膠運動場2塊,面積8000平方米,室內塑膠運動場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師宿舍1棟,學生公寓3棟,學生浴室1棟。目前有班級個,其中高中班,學生人,教職工人。美術、音樂、舞蹈、計算機等教室基本具備。

  二、文化現狀

  學校的誕生與抗戰和采煤都有密切的關系,經過70余年風雨,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蘊厚重的文化理念、辦學理念。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養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礦工底蘊、修竹氣質”。文化建設方向是“傳承·弘揚·拓新”。文化建設途徑是“承載傳統文明·打造時代特色”。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辦學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學校精神是“負重自強、和諧共進”。校訓是“知行精進、日新月盛”。校風是“虛心致遠、止于至善”。教風是“兼百家之美、嚴不倦之教”。學風是“博采眾長日高日上”。

  根據這一系列完整理念,確立了學校的教育主線,這就是“竹韻勁節、文武兼習、擔當責任、永懷感恩”。圍繞這一教育主線,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歷史挖掘和地區實際,以及學校優勢、傳統等等,逐步形成以武術、羽毛球為教育品牌,兼顧其他藝術學科,以“感恩與責任”為德育主線,強力推行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

  (一)武術特色:

  圍繞武術特色教育教學工作,近年來先后完成了一定的武術文化建設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術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級、班級為單位,建立了武術廊道文化;三是在體育課中全面推廣武術項目;四是開展了以武術為主的大課間活動;五是開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術套路比賽;六是確立了“武術教育在學校全面開展的”課題研究;七是以班會課等為載體,大力弘楊武術文化;八是在學校各種活動中均有意識的穿插武術節目,以達到宣傳武術特色;九是在師生中建立武術業余愛好者聯盟,開展晨練等;十是與有關部門聯姻,建立太極拳、跆拳道、散打等專業訓練隊伍……目前,已經初步營造出武術文化氛圍。需要指出的是,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開展武術特色教育教學活動的資料、新聞先后在《重慶日報》、《西部開發報》、《萬盛經開報》,以及地區電視臺得以報道,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在重慶市的各種運動會中,武術也獲得了各種金牌十余枚。

  (二)竹韻文化:圍繞竹文化

  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訓、班牌等等的設計工作,并廣泛應用于學校各種媒介中;

  二是發行了校刊、校報;

  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設;

  四是將學生的書畫作品上墻展覽;

  五是制作了大量反映學校的展板;

  六是開展了系列大型“竹韻勁節書青春”舞臺活動;

  七是開展了寢室文化、辦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設工作;

  八是全面綠化、美化校園,種植了比較多的樹木花草;

  九是重點開展了以學生會為中心的講文明、愛衛生活動;

  十是開展了有上千人參加的各種特長生專業訓練,藝術體育高考成績突出。

  同樣需要說明的是,在萬盛子如廣場開展的“竹韻勁節書青春”大型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交口稱贊。而恢復高中辦學后,藝術體育培養的學生前后有700余人進入了各級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成都體育學院”、“西南大學”等等知名大學,較好的實現了高考與文化建設的結合。

  三、存在問題

  雖然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縱向看,還沒有完全發掘出學校豐厚的歷史底蘊;從橫向看,與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特色不夠鮮明,文化不夠彰顯,繼承不夠統一,執行不夠嚴肅。在文化特色與應試教育中還左右搖擺,缺乏足夠的毅力和恒心來辦好校園文化建設,部分干部教師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存在偏見。通過調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問題。

  一是特色教育沒有有效開展,特別是武術特色的開展工作還處于低效率狀態,還沒有樹立成學校的文化品牌,沒有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個別教師主人翁意識淡薄,敬業精神不強,缺乏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對學校布置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工作中敷衍了事,馬虎應對,消極干事。

  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還缺乏系統化和常態化,部分工作屬于見子打子狀態,缺乏前瞻性,結果導致工作疲于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領導也圍繞著自己的小地盤打算,缺乏全盤意識和犧牲精神。許多工作各自為陣,使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執行力度不夠,沒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項工作。

  三是已經完成的校園文化符號還沒有最大限度地宣傳展示,沒有有效利用校園的地理環境,因地制宜地營造校園文化,以至于學生還對于學校的各種標識不夠了解。

  四是校園衛生做得多,保持差,亂丟垃圾現象十分突出。語言不夠文明現象時有發生,校牌佩帶堅持不好,亂涂亂畫時有發生。

  五是部分干部教師缺乏正確的校園文化觀,潛意識還存在主、副課觀點,始終頑固堅持傳統課堂教學,忽略課外活動,特別是社會實踐。就是高中考試中十分重要的藝術體育考試,也認為是小兒科現象。評優評先、獎金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沒有考慮藝術體育教師的利益和感受,使部分特長教師也存在工作消極情緒。

  四、今后方向

  為此我們認為學校下階段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將著力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機結合,完善制度,加強執行力,盡快形成完整的校園文化體系,確立校園文化建設完成時間表,嚴格檢查力度,務求完成工作。避免走形式、喊口號。

  二是在原有校園文化建設領導班子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職能分工,特別是對于那些具有交叉性質的工作,要嚴格執行領導負責制,落實領導具體負責。

  三是在當前基礎上,有效利用學校的圍墻、教室、花園、房屋、操場、廊道,以及學校廣播站、電腦、網頁、校刊、校報、校訊通等,全面豐富學校文化氛圍,如張貼校徽,播放校歌,強力營造文化氛圍。

  四是重點開展武術活動,開設專門的武術課,盡快形成武術周活動體系,盡快形成全校參與的高潮,建設學校武術用教室和陳列室。以此為核心,將學校已經頗有影響和成績的藝術、體育特長訓練做大、做強。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彰顯了學校辦學的教育魅力,還為深化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奠定良好基礎。今后,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努力創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強人文關懷、提高人文素養,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為萬盛這方熱土培養大量有用的。

文化調查報告5

  成員介紹

  王天成 俞文婷 毛陽凡 余佳慧等7人。

  調查背景

  通過對老娘舅中式快餐店的調查,了解中西餐飲文化的差異。

  調查形式

  以健康小衛士的名義,參加老娘舅餐飲公司舉辦的名義職工一日行活動。

  調查內容

  了解老娘舅的餐飲搭配,從中體會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

  對顧客進行調查訪問,了解他們對中國傳統快餐的看法和建議。

  調查分析

  老娘舅的每一份套餐都是有一份主菜一份蔬果和一分水蒸蛋或一份貢丸冬瓜湯組成。

  主菜通常是家喻戶曉的家常菜,如紅燒獅子頭,筍干老鴨煲,宮爆雞丁等。

  因此每份套餐都是葷素搭配,營養豐富的。肯德基和麥當勞等知名的洋快餐的烹飪方式住要是煎和炸,用料也是以肉食為主。而中國傳統菜肴的'烹飪是以炒煮蒸燉為主,在飲食上更講究葷素搭配。

  走訪反饋

  我們訪問了一些在老娘舅吃飯的顧客,當問到為什么不選肯德基,麥當勞而選老娘舅時,大部分顧客都認為中國傳統的快餐在飲食搭配上更合理更健康。

  建議想法

  我們許多小朋友喜歡吃炸雞塊,漢堡包,薯條等油炸食品,其實這些東西不僅沒營養,還會導致肥胖。而中國的菜肴樣式多種多樣,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又全面。因此建議大家少吃油炸食品。

  反思感言

  曾經在馬路上見到過許多身材胖胖的老外,現在我明白那是因為他們吃的油炸食品太多。通過這次調查我知道了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主人,因該弘揚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做到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迎接更好的明天。

文化調查報告6

  一、觀察背景

  時間:xxx年xx月xx日上午第二節課

  地點:體育學院籃球館

  學科:籃球

  課題:雙手胸前傳球 執教老師:xxx 觀察者:xxx

  二、課前準備

  (一)了解授課內容

  籃球運動雙手胸前傳接球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水平、以學生發展為本,重在提高學生體能素質和體育技能,力求在加強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強調向多樣化簡約化靈活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增加適應中職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已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其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讓學生對一至二項運動技術從知識、技能、技巧到理論進行專門和深入的學習。

  2.熟練掌握一至二項運動的技術,為其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過程與方法

  1.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通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籃筐。

  2.通過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隊協作精神、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堂的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隊協作、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觀察方法與內容

  xx級社體xx班共有xx名同學,上課地點在寬敞的籃球館,所以我坐在籃球場邊上休息區位置進行觀察。主要觀察教師使用的教學語言,教學方法,教學的思路和教學實踐,以及學生的參與實踐情況等等。

  (三)觀察過程及教學內容

  上課前:觀察者和老師于上課前到達籃球館。預備鈴響后,體委整隊好老師。

  開始上課講解本節課的上課內容,然后體委帶隊做準備活動。

  教學內容:

  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

  技術動作:屈膝彎腰,兩手五指自然分開呈球狀,拇指相對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持球,掌心空出,雙臂彎曲置球與腰、腹間,蹬地展體伸上臂,手腕急促由下而上轉動,再由內向外翻抖,同時拇指下壓,食、中指用力彈撥球;接球時,手形不變,雙手主動迎向球,接住球手要彎曲,起反沖作用。

  教材分析:

  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梁作用,是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并不復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著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同時加

  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過程:

  1.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

  (一)激發興趣階段;

  1、游戲:“喊數抱團” 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同時達到熱身效果,安排了游戲“喊數抱團”。

  2、熟悉球性

  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后學生自由模仿創新練習。組織形式為散點。

  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二)接受新知識階段;

  1、原地兩人一組雙手胸前傳接球

  要求:兩腿前后開立與肩同寬,五指自然張開呈球狀,掌心空出,前臂發力前伸,手腕向外翻轉,肩、肘、腕關節放松,全身協調用力。

  2、原地兩人一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要求:運、傳、接運用協調,且要迅速轉換銜接。1、2的練習主要為了進一步建立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掌握傳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協調配合,加強運球和傳接球的銜接。

  3、要求:運球和傳球,接球和運球要相互銜接好,順逆方向都要練習。目的是利用運球和傳接球動作有機緊密銜接,快而連貫,更進一步提高傳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

  4、連續傳接球(接龍)比賽

  通過比賽,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提高傳接球的準確性、熟練性以及快速傳接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隊協作,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2.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 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傳接球的準確性快速能力。

  難點: 雙手胸前傳接球 -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四、觀察記錄表根據記錄表,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些信息:

  1.課堂的節奏過快,部分同學無法跟上老師的思路;

  2. 課堂學習氛圍很好,學生都在認真聽課并積極回答問題,學生參與的比較多;

  3. 在做練習前會給出要求,并下講臺進行個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效果還不錯,老師也會給予一些鼓勵;

  4. 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老師也會聽取學生思路并進行指導,對于教學重點及訓練的時機把握的也不錯,總體效果很好;

  5. 教師的組織形式與教學目標和內容基本吻合,變換能力也較強;

  五、課后討論

  (一)結果分析和猜測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采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于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分組教學的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場地內增加學生的練習效果。用比賽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團隊精神。

  (二)啟示

  通過這堂課的觀察,對于錢老師表現出來的優缺點我大概有了一些了解。優點顯而易見,課堂氛圍很好,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也很高,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去實踐和參與并且整節課都很流暢;而對于錢老師的缺點,問題不是很大,把課堂的節奏放慢一點,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練習和熟悉球性,掌握基本功有待于提高,并且在學生自主練習階段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引導即可。

  我認為一個好的老師一定會形成一種自己的上課風格,可能對于別人來說可能會存在一些缺點,一些不足,但只要學生習慣了老師的這種上課方式,或許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獲。

文化調查報告7

  一、 調查日期:20xx年4月29日

  二、 調查地點:安徽徽州古鎮

  三、 調查對象:安徽徽州古鎮民俗民居文化

  四、 調查方式:查閱書籍,網絡查詢,走訪詢問,游覽古跡等

  五、 調查人:許新華

  六、調查結果、收獲: 我們需要對這樣的地域傳統文化傳承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不能讓太多的現代化侵蝕百花般的中國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從村落、住房和房屋裝飾三個層次來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就其地理環境而言,“山嶺川谷崎嶇之中”,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文化單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載:“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應徽州獨立的民俗單元體系,從唐代中葉起徽州一府六縣的行政區劃比較穩定。其家族制度極為盛行,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長的縱向傳承。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風俗古樸,宗族成員彼此禮讓,反應在其建筑上的人文意義可以從以下方面闡述。

  徽州地區的村落,興建之初就重視村頭組景,在進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勢、崗巒、溪流、,配置以牌樓、亭榭、寶塔、橋梁,形成優美的風水園林景觀,人稱之為“水口”。許多民居,還精于雕鏤裝飾,通過宅門的門罩、窗楣、柱礎等予以體現,其精美的雕琢,從工藝、構造到圖案,均呈現出獨特的藝術色彩。

  徽州人對中國古代詩歌、園林、繪畫藝術的追求和理解,推進了徽州“水口園林”的發展。徽州村落的景觀很特別,最宏麗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員共同擁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義,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華美、更氣派,使人身臨其境時自然而然產生出一種神圣崇高、肅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國位居北半球,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風,住房屋多向南而建;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緩坡階地上。緩坡階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現階梯狀,從山坡往下看,民居錯落有致,構成良好的俯視景觀,同時也構成理想的生態景觀。

  徽州民居圍墻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經商,此墻便起著防盜、對女性禁錮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設有天井,它們起著通風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設計也有一層深意,經商之人,總怕財源處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順枧納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為“財不外流”。在正廳,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擺著這兩樣東西:一面鏡子,兩方筆筒狀的瓶子,諧音為平、靜,近代出現了自鳴鐘以后,則將它放在中間。三者合起來,終生平靜也。中堂兩側是對聯,“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這些對聯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態度。

  中國古代村落,從形成之初就注重選擇一種良好的“人居環境”,這種人居環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還與周圍地勢山林等物質構成要素有關。

  徽州民居的裝飾也極有特色。一個古村落,一條古街道,一棟古民居,代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向人們述說著曾經發生在它身上的歷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筑,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墻、變化豐富的馬頭山墻和大量的樓閣牌坊為特色。徽州大門上建有門罩或門樓。門罩在離大門門框上部少許地方用水磨磚做成向外突出的線角及裝飾,頂上覆以瓦檐,復雜的則在下部用水磨磚做成垂花門形式,兩旁各置一垂蓮柱,中間施橫枋兩層聯系。門棟、門罩、柱礎、梁架、窗戶、欄桿等部位都有雕刻,這些雕刻雖民間藝人所作,但卻是令人驚嘆的藝術品。民居的雕刻圖案取材廣泛,凝聚著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徽州的民俗文化及古民居的遺存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點既有中國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徽州的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氣息濃厚,方言獨特具有研究意義。 我們需要對這樣的文化傳承做出相應的措施,不能讓太多的現代化侵蝕百花般的中國村落文化。

文化調查報告8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會議精神,促進我市文化事業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和遼北現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8月在文化局領導的陪同下,對我市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中聽取了文化局領導的情況匯報,深入文化基層單位進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建設基本情況

  我市文化建設由宣傳部指導,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鄉鎮所屬文化站21個,圖書館2個,文化館1個,書店1個,電影院2個,文化室16個,從業人員230人;現有音像、書刊、娛樂、電子游戲、網吧等文化經營業戶300家,從業人員1000多人。

  隨著開原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級領導對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升,文化的職能和作用越來越大,文化在社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了實現遼北現代化小都市"文化繁榮"建設目標,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為此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全市基層文化建設呈現出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態勢。

  1、以爭創先進為動力,推動文化建設

  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積極爭取省、市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動協調鄉鎮黨委、政府,卓有成效地開展省級鄉鎮"文化中心"、"文化先進村"創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級"文化中心"2個,省級文化先進鄉鎮3個,省級文化先進村5個。此項工作成績顯著,排在鐵嶺市前列。在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工作實踐中,全市掀起了城鄉共建,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熱潮。通過開展城鄉共建活動,基層的文化設施、設備明顯改善;為廣大群眾休閑、娛樂、健身、開展文化活動等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農村文化工作上了一個臺階。

  2、全市文化活動走向市場,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工作逐漸向社會化、市場化邁進。我市舉辦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動均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全部實現商務動作,為我市文化活動提供了資金保證。全市民營文藝演出團體及音像、書刊、娛樂場所、電子游戲、網吧等個體文化經營戶有了新的發展。各鄉鎮通過互相溝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膽創新,探索出一條把鄉鎮文化事業推向文化產業運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較好效果。例如慶云鎮文化中心通過產業化經營,年創收2.5萬元,不僅解決了文化活動資金問題,減輕了鄉鎮政府的經費負擔,而且促進了全鎮文化活動的全面開展。走出了一條以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為解決全市農村文化站活動經費不足問題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經驗。

  3、以精品創作為重點,大力加強群眾性文化活動

  今年,我市已舉辦大型文化活動20多次,而且多次組織人員參加中央、省、市舉辦的大獎賽,分別在文化部、中央電視臺、中央教育電視臺、遼寧省及遼寧電視臺舉辦的比賽中,獲金獎9人次、銀獎10人次、銅獎2人次,文化局獲優秀組織獎。文化局創研室兩部二人轉作品獲鐵嶺市參賽獎。隨著《馬大帥》一、二部的熱播,今年趙本山又在開原拍攝了《鄉村愛情》電視劇及正在籌折《馬大帥》第三部,這必將進一步增加開原的文化藝術品位,推動開原的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更提高了開原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從調查中看到我市文化建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1、基層文化建設仍有不到位之處。

  一是發展不平衡,市區內與廣大農村的文化設施建設差距在拉大,農村中東部地區與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5個省級文化先進村都集中在西部,東部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呈逐年下滑趨勢。

  二是資金匱乏,農村文化場所被擠占、賣掉的現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長幾乎全是兼職,農村文化陣地破壞嚴重,市內的情況也比較嚴重。培養人才工作也因資金、場地限制難以開展,目前開原的文藝人才已出現青黃不接、難以為繼的局面,這與鐵嶺建設文化名城,開原建設小都市的要求很難適應。

  2、基礎設施仍有不健全之處。全國文化先進縣對硬件設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備五個以上大型封閉文化娛樂場所,而我市卻沒有相應配套設施。此外,還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設備短缺,陳舊落后,文化館、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開展活動的必要設備。有些鄉、村圖書室,至今還在書架上擺放著相當數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學輔導教材及不符合當前形勢的'政治性圖書和沒有利用價值的圖書,以充當圖書冊數。

  3、文化市場監管仍有不到位之處。從目前調查的情況和群眾反映的情況來看,對文化市場監督管理不到位是當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是網吧吸納未成年人進入和超時營業兩個問題雖然經過多次集中專項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學的高峰期內,全市70家網吧幾乎個個爆滿,每天上網的中小學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養活網吧"已經成為業內心照不宣、家長反映強烈的社會熱點問題。二是市內銷售的音像制品、書籍盜版嚴重,有的產品盜版率高達50%以上。這也是全國普遍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三是歌廳、茶社噪音擾民問題比較突出。目前市內投入資金裝備了隔音板的歌廳、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標問題,受到噪音影響的群眾意見很大。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

  1、個別鄉鎮政府對基層文化建設重視不夠;仍然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檢查時要,不檢查時不要的現象。定期研究、部署、檢查基層文化工作不夠,幫助文化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少,影響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2、由于經濟欠發達,市鄉兩級財政對文化投入的資金總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達到國家關于"各級財政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的規定。必要的文化活動經費及人員開支難以保證。困擾、制約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3、陳規陋習改變難。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窮不思變,富不思文",思想守舊落后,對文化和科技不求學、不求用,仍然是走東家串西家,個別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將為主要的娛樂形式。這種陳規陋習一時還難以轉變,這給基層文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三、對加強我市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加強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是我市黨委、政府的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任務。為進一步加強全市的文化建設,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文化工作的發展方向,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對文化事業的認識。

  黨委、政府要站在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會議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高度,繼續提高對我市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必須加大領導力度,把我市文化建設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當中;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我市文化建設不斷上質量、上水平。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前提下,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允許和鼓勵民營企業和個人興建、管理、經營文化設施。國家與集體、個人相結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發展的格局、實行目標與實效相結合,不斷提升我市文化建設水平。

  2、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

  黨委、政府要加大對基層文化事業的投入,按照國家規定的"各級財政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的要求,在財政支出中確定對文化投入的具體比例,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建立以獎代撥的投資機制。鼓勵創建文化先進縣、先進鄉鎮、先進村、先進社區及建設鄉鎮文化中心、標準文化廣場,保證有影響的重大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保證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文化單位的日常工作經費,保證專職文化工作干部開支,保證文化干部培訓經費,加快我市文化設施建設步伐。

  3、加強文化市場的監管。

  加強對網吧監管,爭取上級文化部門支持,盡快落實終端統一控制接線時間,安裝過濾軟件等技術性措施,解決超時營業和黃色網頁問題。加大巡查、抽檢、處罰力度,嚴肅查處吸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違規經營行為。積極與工商、公安、電信、消防等部門溝通,加大聯合整治力度,推進綜合執法。

  4、大力發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

  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部署,組織開展好各類群眾性大型文化活動。深入研究活動方式,不斷創新,大力推行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活動等。繼續打好"趙本山藝術"品牌,依托藝術團等團體,引進和培養高素質文藝人才,活躍城鄉文化市場,創作文藝精品,創出有開原特色的文藝品牌。

文化調查報告9

  【班級】高一11班

  【組長】姚穎

  【課程組成員】姚穎 錢家珞 蔣谷晗 華辰 周易 馮飛飛 張穎 楊可越

  無錫是我們生長的地方,她的傳統文化底蘊深深觸動著每一個人。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無錫的古典文化越來越淡出我們的視線。為了更好的傳承古典文化,發揚優良的文化,讓更多人了解無錫的傳統文化,我們小組決定對無錫的傳統文化進行調查。

  許多組員雖說是土生土長的無錫人,可是對傳統文化依舊是一無所知。于是,在網絡與身邊長輩的幫助下,我們終于獲得了豐富的資料。最后,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此次調查。

  一、課題的目的與意義

  更好的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深入人心。

  二、活動步驟

  1、 探究探索過程——研究活動記錄(一)

  *時間20xx年6月

  *資料出處:百度

  無錫的風俗文化

  春節是無錫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無錫舊俗,年初一早晨開門,要放3聲開門爆仗。早餐吃糕絲、圓子、面,取團圓、高升、長壽、長春之意。春節期間,晚輩先向長輩拜年,然后至親友家賀年。親友第一次見面時,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等話,互相祝賀。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選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滿60虛歲開始,每10年在春節期間設宴慶壽。建國后,健康的民間習俗依然保留。

  正月十五稱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元宵意即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又稱元夕、元夜。元宵節早晨吃薺菜蒸糕或湯圓(又名元宵),中午吃春卷,晚上園家在一起吃團圓飯。這天茶館里泡茶,慣例加進青橄攬,俗稱"吃橄攬茶",又稱"吃元寶茶"。橄攬象征元寶,寓意發財得福。夏歷正月十五又是燈節。晚飯后,人們紛紛點起各種彩燈,敲著鑼鼓,聚集崇安寺鬧元宵。有的還跳大頭娃娃舞,有的賽花燈、放爆仗。花燈比精巧和數量,爆仗比放得高與響。還有翻筋斗、豁虎跳、三角倒立、跳百索等雜耍比賽。有的設步障、扎高臺,選嬌男美女,身穿綾羅衣衫,扮演新戲。每年從正月十五一直鬧到正月二十才結束。在農村,人們在晚飯后,點著各種彩燈,青壯年組成龍燈隊.敲著鑼鼓,到各村去耍龍燈。龍燈內點燃許多蠟燭,在夜空中翻滾,宛如火龍飛舞。觀者如云,故無錫有"正月半,龍燈看"的民謠。元宵節前后的幾天晚上,錫山龍光塔的每只角和每一窗口都掛彩燈,恍如火樹。元宵節晚上,還有人攜帶酒、菜登錫山、惠山,一面觀賞市內夜景,一面飲酒賞月。建國后,元宵節仍有早晨吃元宵、晚上吃團圓飯的習俗。

  夏至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混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混鈍,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年端午時節,我國江南水鄉有龍舟競渡的習俗,俗稱賽龍船。無錫地區,自明清至抗戰前夕,龍舟競渡曾經盛行,北塘黃埠墩和蕩口的鵝湖均為競渡勝地。黃埠墩競渡,于清代初期最盛。每當農歷四月下旬即作準備,參賽的龍舟分別在各水路操演,至端午節才會集北塘。龍舟頂部均張起青白色的布幕,插上一面面彩旗,五色繽紛,乘風燁燁。比賽時,銅鼓喧天,每艘船上有16或18、20名劃手,列坐左右船舷,各執一槳,奮力擊水。數舟齊發,劃槳齊起齊落,真如游龍破浪前進,鱗爪飛動,蔚為壯觀。前往觀看競渡的有城鄉男女老少,觀眾沿塘排列如堵,多達四五層;水上則游船麇集,互相擊撞,其中有出城的少年子弟和仕女,乘坐畫船,簫聲鼓鳴。龍舟賽后,好事者往往投放鵝鴨于河中,看龍舟往來搶奪,這成了競渡的一種插曲。民國三年(1914),黃埠墩競渡曾在6月暑天舉行,亦一時稱盛。

  蕩口鵝湖,于光緒初年,每逢端午節有龍舟大會。屆時,數十里外游客爭趨觀看。湖中舟滿,夜則燈火通明,管弦聲沸,甚為熱鬧。鵝湖水面開闊,民國時期端午競渡,有5艘大龍船,分成五色,名為紅龍、黃龍、青龍、白龍、烏龍。比賽時,鼓聲咚咚,槳聲嘩嘩,五舟競發,湖畔人山人海,爭睹為快。

  2、 探究探索過程——研究活動記錄(二)

  在網上給自己充電后,組長布置所有組員回家與自己的長輩交流,聽聽老一輩無錫人心中,無錫的傳統文化又是怎樣的一副模樣。這一聽,大家又搜羅到了不少有趣的知識。有組員還和父母一起到一些有名的風景區,去尋找老無錫的蹤跡。

  *時間:20xx年7月8日

  *資料來源:父母

  *活動目的:聽聽老一輩無錫人心中,無錫的傳統文化又是怎樣的一副模樣

  我:爸爸媽媽,你們在無錫那么多年,知道無錫有哪些風俗嗎?

  爸爸:無錫的風俗文化有很多啊,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小吃啦哈哈??

  我:??那就和我講講有關無錫的傳統小吃吧!

  爸爸:無錫的小吃,除了三鳳橋排骨,清水油面筋這些聞名中外的以外,其實還有許多。比方說糯米糕團點心,就算是香港日本的也不如無錫一兩塊錢的好吃,而且無錫本地的老店都獨樹一幟。餛飩也不用說了,甜蜜蜜里面黎明說了,我們無錫人最愛吃餛飩了,好店如云。豆腐花,我吃遍南北,從來沒有比無錫的經典配方熟醬油、蔥花、紫菜、蝦皮、榨菜末、白糖、麻油更好吃的。 哦,還有無錫的面??

  舅舅:說到無錫的面,講究著呢!面有寬面,細面,銀絲面.湯有白湯,紅湯,紅湯辣,紅湯微辣,紅湯重辣,寬湯,緊湯,魚湯,拌面(一般送清湯).而到了夏天一般會推出涼拌面.各人牙口不同分:斷生,一般,爛點,爛糊面(是專門燒的).澆頭:普通店里有:雞蛋,三鮮,什錦,肉釀面巾,大排,小排,姜絲和辣醬(吃早面用),綠豆芽和菜椒(吃涼拌面).高級一點的店有魚湯面,熏魚,大肉,脆蟮,小炒等.香料方面:小蔥(春秋季節),大蒜(中秋上市后).很少有放芫荽的.由于無

  錫的面有堿水,其實蘇州常州都是這樣的.所以有人專吃頭湯面,當然后面就有二湯,三湯之說.但幾乎所有的面店老板告訴顧客都是頭湯面或者剛趕上換水.就好比把身上的疤硬說成是紋身,還凸出一塊來炫耀.而吃面的人也繁文縟節的吃碗陽春面.請聽:老板來碗陽春面,要頭湯寬湯斷生立直覅大蒜多加點蔥.老板和下面的師傅會因為你懂得吃面而非常驕傲.下面的師傅是面店中工資最高的伙計.老板最厲害的是能記得很多人的吃面愛好..... 我:哇,原來無錫的小吃那么厲害啊,可是,老爸,除了吃的還有別的嗎?

  奶奶(忽然湊過來):有啊有啊,我最喜歡錫劇啦!那個珍珠塔啊!好看得不得了哦! 我:奶奶,錫劇可是無錫傳統文化的精髓啊!快給我們講講吧!

  奶奶:咱們錫劇啊是一個長于抒情,具有江南水鄉情趣和特色的戲曲劇種,它的唱腔曲調基本上是上下句的板式變化體結構,常在上下句之間插入一段或長或短的清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音樂工作者與演員密切合作,對錫劇音樂風格進行統一加工,并分清主次,先后改編和創作了多種板式唱腔。改革后的錫劇音樂,面貌一新,曲調柔和、流暢、輕快,具有“江南絲竹”特色。

  眾人:??您這是哪里找來的資料啊?

  奶奶:這是我們老年歌舞隊發的那個宣傳冊啊??

  眾人搶過宣傳冊讀了起來:錫劇,俗稱“無錫灘簧”,( 據文學記載:清代乾隆至嘉慶年間(1736-1820),無錫、江陰、武進等地城鄉已盛行灘簧。)在蘇南地區極為流行。解放后,從原有的太湖地區逐漸流傳至長江三角洲。五、六十年代,是錫劇“黃金時代”,上海的嘉定、金山、青浦、奉賢等縣及浙江的嘉興、安徽的郎溪等地,有錫劇團四十余個。躍為華東三大劇種之一,列為江蘇主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目前,江蘇省內有錫劇團十多個。錫劇在民國時期稱“新戲”,抗戰時期稱“文戲”,建國前后稱“常錫劇”,至1954年“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后,始統稱“錫劇”。

  錫劇的行當有◆小生:分風雅小生、文武小生、反派小生(亦稱“滑稽”小生)。

  ◆老生:分家庭老生、文武老生、奸雄老生。

  ◆滑稽:分潮流滑稽、呆派滑稽(亦稱“冷面滑稽”)。

  ◆老旦:分家庭老旦、彩旦。

  ◆花旦,分青衣悲旦、文武花旦、閨閣花旦、風騷花旦、小旦。

  我:原來錫劇有那么多名堂啊,這回長見識了??

  媽媽:除了這些,無錫人過節可有許多規矩呢!

  我:哦?快給我們講講,以后還得多加注意。

  媽媽:大年初一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飯,寓意"有余"。吃飯時不能以湯澆飯,也不吃粥,怕出門遇雨。還忌向鄰居乞火、汲水,告誡不罵人,不發怒,不講不吉利的話,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清明節的時候掃墓時挑些新土壅墳瑩。凡新墳一定要在清明前祭掃;舊墳可以過清明,但不能過立夏。新媳婦一定要去祭掃祖墳,俗稱"上花墳"。掃墓時用葷、素菜看和酒、飯等祭奠。后用于果糕點等替代。

  我:哇,還有那么多規矩啊,真是大開眼界了!

  3、 3、探究探索過程——研究活動記錄(三)

  無錫傳統文化調查問卷

  (1) 在你心目中,傳統文化是什么?

  A. 傳統文化是舊的,流傳已久的

  B. 傳統文化是有底蘊的,深厚的

  C. 傳統文化是年輕一輩所不理解和接受的

  D. 傳統文化是必須發揚光大的,是城市的精神面貌與象征

  (2) 什么能稱得上傳統文化?

  A. 國家大力支持弘揚

  B. 廣為人知的文化

  C. 大眾所認可的

  D. 城市擁有的一切古老文化

  (3)你認為無錫最出名的是什么?

  A. 二泉映月

  B. 錫劇

  C. 惠山泥人

  D. 吳文化

  (4)你了解二泉映月的歷史與地位嗎?

  A. 很了解

  B. 有點了解

  C. 不了解

  (5)你了解無錫的錫劇或者聽過錫劇嗎?

  A. 聽過也了解

  B. 聽過但是不了解

  C. 沒聽過但是大致了解

  D. 沒聽過完全不了解

  (6)對于惠山泥人你怎樣看待?

  A. 惠山泥人是無錫最出名的,是無錫的象征

  B. 惠山泥人只是泥人而已

  C. 惠山泥人有著無錫人世世代代的精髓

  D. 其他

  (7)你知道吳文化嗎?

  A. 知道

  B. 聽別人說過

  C. 不知道

  (8)你覺得吳文化是什么?

  A. 吳地的文化

  B. 姓吳的家族文化

  (9)你怎樣看待傳統文化的沒落?

  A. 無所謂

  B. 是城市發展的必定結果

  C. 傳統文化應該保護

  D. 我們要傳承,不能喪失

  (10)你想對傳統文化說些什么

  三:自我體會與評價

  姚穎:作為組長,我的工作是安排分工,布置任務,以及把資料一點點碼進電腦??雖說很辛苦,但還是為自己能夠和同學們一起做調查而感到高興!通過這次調查,我了解到了許多有關無錫傳統文化,受益匪淺。

文化調查報告10

  一、調查工作概述

  (一)、調查概況

  筆者于20xx年秋對我實習所在的小學(*縣**基金小學)進行了校園文化建設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該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掌握當前農村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深化教育改革,加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提高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研目的、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學校發揮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為加強校際學習聯系,進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新路子,打開學校德育與教學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三)、調查切入點:

  此次調查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即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為主要切入點展開調查。

  (四)、調查時間及對象:

  調查時間:20xx年9月20日—20xx年1月20日

  調查對象:*縣**基金小學及該校部分教師、學生

  (五)、學校概況

  *縣**基金小學原名大埠中心小學,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見經傳的典型山區小學,因條件所限,學校規模極小,校園破爛不堪,當時的校園面積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還是低矮破爛、陰暗潮濕的一級危房。在校的學生也不過200多人。因為校舍嚴重不足,周邊村莊里的許多學齡孩子都無法入校讀書,只能分散在另外幾個教學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產隊的土倉庫里上課。就在這一年,正在尋找資助對象的洪逸揮先生,在贛州市旅游局的牽線搭橋下,與大埠中心小學結上了不解之緣,大埠中心小學也從此更名為**基金小學。

  如今,該校的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校園面積翻了幾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和宿舍樓,教學環境和設施設備得到大大的改善,學校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目前已擁有學生1167人,教職工46人,且30歲以下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2/3,比原來增加了近三倍。

  10年來,逸揮基金會以一種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關心學校的成長,使學校管理大大加強,辦學質量顯著提高,由全縣后進一躍進入了先進行列。在20xx年舉行的三年級語文、四年級數學抽考中,該校成績分別名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第二名。20xx年起,在全縣抽考中,該校又連續四年取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名。師生中還涌現了一大批工作、學業、操行優秀分子,受到各級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師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加上學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錯的進步,從20xx年起至今,該校連續獲得“市文明校園、德育示范學校”、“紅領巾示范學校”、“小公民道德建設示范基地”、“文明校園創建先進單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眾多榮譽。

  二、調查基本情況分析

  *縣**基金小學把校園文化建設置于體現學校理念、學校精神、學校品位的高度來積極構建,使其在倡導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過程中,較好地發揮其育人功能,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力支撐。

  1、精心設計,構建綠化、美化、知識化的校園環境。

  在創建過程中,學校在布局調整、建筑設計、區域劃分、小品點綴、綠化配套等方面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構建。尤其在學校內部環境的建設上,以“從新”、“從特”、“從細”來裝點布置。目前,校園內教室、宿舍、走廊、活動室都能做到美觀潔凈,而各式宣傳櫥窗、畫廊、黑板報上豐富多彩的內容成為全校師生經常駐足,翹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現在各區域的宣傳標語、校訓、名人警句無不體現出師生們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師、學生的一些書法、美術作品的點綴,加濃了學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圍,給師生提供一個賞心悅目、充滿生機的教育空間。學校的校園環境真正成無字的詩、無聲的歌、立體的畫。

  2、規范有序,形成制約、自律、激勵的法治環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應是實現學校管理序化優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弘揚校園文化的重要原則。近三年來,學校依據學校章程,建立與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觀性、穩定性、系統性特點的規章制度,使學校在校園管理、評先薦優、行為規范、考績考勤等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項制度時,學校都組織教師或學生積極參與,發動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力求各項制度能為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共同接受。

  3、與時俱進,倡導開拓、進取、創新的人文環境。

  *縣**基金小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十分重視人文環境的構筑,盡最大限度地把時代信息、時代精神、時代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之中,使學生能做到“立足校園、關注祖國、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國旗下講話,直接成為“世紀論壇”。在這“世紀論壇”上,講話者歌頌改革開放以來的豐碩成果,介紹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暢談個人的社會責任,描繪獻身四化、獻身祖國的宏偉理想,所有這些,激發了全校學生愛校愛國、立志成才的'熱情。

  4、以人為本,優化培養特長的活動環境。

  校園文化的建設應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它應當以人為宗旨,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校園文化的張揚與滲透,來鮮明學校理念,鮮明教育理念,發展師生個性、陶冶師生情操,增加師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律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近幾年來,學校采用“坐標式”來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橫向以時間為序,在每學期,每學年中具體規劃好面與點的校園文化活動。活動內容的安排主要依據紀念節日、傳統節日、學校特點來組織。縱向以空間為序,通過陣地建設來組織安排活動。近幾年來,學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傳陣地,音樂、美術、書法等興趣小組、學校德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使教師與學生都有共同參與的空間,都有“露一手”的機會。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開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師生在活動中激發了興趣,發展了個性,培養了特長,形成了風格。形成校園文化的鮮明特色與風格。

  三、調查收獲與思考

  當代的學生具有“興趣多樣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徑多”的特點。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滿足他們求新知、求技能、求娛樂、求交際、善表現的愿望及要求;能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有利于他們在知識、能力、道德、情操諸方面的發展。因此,全面性、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校園文化建設在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業余生活的同時,能激發調動他們的創造性,使他們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利用。

  2、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起到自覺維護班級、學校的榮譽,激勵他們為全面成長而努力學習、認真探索。

  3、校園文化活動能調劑、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得到輕松愉快的休息,同時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校全方位、多角度為學生成長、成才進行研究和探討。

  4、可以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作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學生在接受教師教育的同時,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來提高自己的素質,為將來走向更高一級學校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5、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優秀的校園文化寄托了全體師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滿足了全體師生共同的需要,使學校群體產生強烈的內聚力量和激勵力量。同時能夠激發全體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個體對群體強烈的歸屬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越發達、愈成熟,群體心理就愈協調、相融的越統一,學校對個體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勵力就愈大,群體意識就愈強。另一方面,處于社會中的體現凝聚力、激勵力的學校形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擴散、傳播,還會使外部公眾對學校的信念、目標、育人的有效性也產生認同和信心,這樣就可以強化學校內部的自信力,從而將個體目標整合為學校總目標。

文化調查報告11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于是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呈現在課堂上,然而許多熱鬧的背后僅僅是熱鬧,啟迪學生思維、有助學生發展的有效的教學活動很少,暴露了教師專業能力方面的弱勢;新課程要求多樣性、動態性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然而學生的考試成績依然是考核教師優秀的重要依據,也就出現了后進班任課教師與優秀無緣的弊端;新課程倡導把學生培養成視野寬闊、擁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創新人才,但是單一的、走過場的德育教育活動無法使學生享受體驗的過程,所以,教育的效果不盡人意;新課程要求教師開發課程資源,在備課方面有所創新,但學校仍然按照以前的要求檢查教師的教案,從這一側面透視出傳統管理模式中的規制在一定程度上牽制著新課程的實施。以上種種問題表明,新課程對學校管理的要求與現實之間存在不和諧的音符。如何改變學校的管理思想、管理行為、管理模式,跟上新課程理念的步伐,是每一所發展中學校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校本”的內涵

  所謂校本行動研究是一種研究方法,其研究對象是學校中的問題,其研究人員是學校的教職員,其研究的目的是改進學校的各種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圖使教育實際與教育理論密切結合。

  二、研究目標

  1.適應課改的理念,增強新課程實施的能力。

  2.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增顯教學效果。

  3.倡導終身道德學習,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4.建立健全與現代化學校相匹配的規章制度,實現科學化、人性化管理。

  三、研究內容

  1.以課例研究為基礎的教學反思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2.發展性教學評價與教師專業成長。

  3.多元文化視野中的學校德育研究。

  4.構建以校本管理為基礎的現代學校制度研究。

  四、研究價值

  本課題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教師方面:教師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實踐者”。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教師即研究者,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強調教師的教學研究存在于教學活動之中,而不是在另外的時間和空間做另外的'事情。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在行動中找到研究的問題,在反思、合作中解決問題,在不斷追蹤、設計、解決問題中,把問題轉化為課題。使教師能用行動研究的思想、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工作,積極應對新課程的挑戰。

  2.學校方面:通過以校為本的行動研究制度建設,逐步形成教學、教研、科研、培訓為一體化的校本行動研究機制,構建學校嶄新的管理模式,把管理作為一個文化過程。不斷激勵教師自我超越,體驗“工作著、學習著、變革著、幸福著”,以達到個人和集體的超越發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從文獻入手,研究與此課題相關的研究現狀,借鑒成功經驗,為課題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幫助。

  2.調查研究。主要用于學科調研。用填表、聽課、查閱備課筆記和學生作業本、集體交流等方式進行師資情況、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的調查研究。

  3.微格分析。教師觀看自己教學的錄像帶,在專家或他人的幫助下發現問題。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發現教師自己的教學缺陷。

  4.敘事研究。教師向他人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在此過程中發現自己教育教學的問題或請別人發現自己的問題。

  5.問卷調查。主要用于了解課題實施的有效性,便于矯正,提高研究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六、觀察結果

  通過課堂的觀察和總結,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隨教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對知識和理解不夠深入,等等。經過這次課堂觀察,我們發現了學生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更加努力工作。

文化調查報告12

  徽州民俗—祭祀文化:

  在遠古時期,徽州地區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極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對各種自然現象和身邊所發生的種種事物缺少正確的認識,大自然對先民來說,是幻化無常,神秘莫測的,使他們想到周圍世界撲朔迷離,認為到處充滿鬼神,并且能左右環境,這使先民們逐步產生了萬物有靈觀念,頭腦中充滿了對鬼怪瘟疫的極端恐懼。因此,人們要戰勝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與妖魔疫鬼進行斗爭,乞求神靈的庇護和保佑。

  基于人們對萬物有靈的觀念,從而產生了一種驅鬼逐疫、迎神納吉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動一一儺。在人們想象中,儺神能給人們驅鬼逐疫,能給人們賜福消災,儺神成了人們尋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成了人們頂禮膜拜的偶像。

  祁門儺舞《山越人》,就是徽州先民沖開混沌的世界,博擊于天地之間,追求光明、生存而舉行的祭祀,展現出古代先民的雄渾氣度,表達了人們祈求消災免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平安帶福的良好愿望。

  在恍惚、沉重的打擊樂聲中,遠古蠕蠕而動的先民在掙扎、抗爭、企盼,整個表演情緒沉重,稍激奮,動作表現得緩慢而拙實。隨著一聲巨響,恰如天崩地裂,人群沸騰,歡呼聲大作,手握雙斧的儺神蜂擁而上,狂呼亂叫,這時,舞蹈動作頓挫有力,整個演出呈現出激昂、高漲的場面。

  在儺舞的服飾上,力求簡煉彪悍,女演員以獸皮裹身,男演員赤身裸體,上身飾以藤葉、下身以獸皮遮擋.以表現出先民的荒蠻、野性與力量,給人以古拙粗獷、獰厲詭譎,有一種力量的沖擊效果。

  祁門儺舞面具,古老樸拙,工藝講究、造型粗獷、線條有力、夸張、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千姿百態、各具神韻,耐人尋味。儺神的面具是神的象征載體,是溝通人、鬼、神世界之間工具,是人、鬼、神的靈魂。一個面具是一個神、一個鬼、一位令人尊敬的歷史人物,眾多的面具構成了一個神秘而龐雜的鬼神世界。透過彌漫著宗教色彩的儺面具,我們可以窺視徽州山越人的文化風貌、民風民俗。

  徽州民俗——徽州宅居:

  舊時徽州城鄉住宅多為磚木結構的樓房。明代以樓上寬敞為特征。清代以后,多為一明(廳堂)兩暗(左右臥室)的三間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進。大門飾以山水人物石雕磚刻。門樓重檐飛角,各進皆開天井,通風透光,雨水通過水枧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財不外流”。各進之間有隔間墻,四周高筑防火墻(馬頭墻),遠遠望去,猶如古城堡。一般是一個家庭之系住一進,中門關閉,各家獨戶過日子。中門打開,一個大門進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區氣候濕潤,人們一般把樓上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棲息之處,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遺風。樓上廳屋一般都比較寬敞,有廳堂、臥室和廂房,沿天井還設有“美人靠”。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當選擇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時期所建民居,卻大多是大門朝北。原來古徽人的.居住習慣有許多禁忌。漢代就流行著“商家門不宜南向,征家門不宜北向”的說法。究其原因,據五行說法:商屬金,南方屬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屬火,北方屬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時期,徽商鼎盛,他們一旦發了財,就回鄉做屋,為圖吉利,大門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數以萬計的朝北古民居。

  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后設廳堂住人,廳堂用中門與后廳堂隔開,后廳堂設一堂二臥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墻,靠墻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仍為一脊分兩堂,前后兩天井,中有隔扇,有臥室四間,堂室兩個。

  徽州民俗——節令習俗:

  臘八:農歷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因農歷十二月稱“臘月”,故名。“臘八”一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要從臘八這天起,清掃屋宇灰塵。當天要吃臘八粥,黟縣、休寧縣北鄉一帶還曬干豆腐,稱“臘八豆腐”。臘八過后,家家開始宰年豬,互相請吃殺豬酒,裹糯米粽,做米馃,煎油豆腐,炒花生、蠶豆,做芝麻糖、凍米糖等。還要人家將婚嫁活動安排在這一天舉行,故有民謠曰:“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戶戶祭灶,供送“九田東廚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稱“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說好話,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這一天,家家堂前掛祖宗畫,畫上記載歷代祖先名諱,或繪制祖先遺像。設燭臺香案,置貢品,接祖宗來家過年。從這天起,家家戶戶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掃除塵埃,干干凈凈迎接新年。

  除夕:諺云“趕忙三十夜,清閑初一朝”。吃個年夜飯,午夜放個炮竹什么的,這與外地的差別倒是不大。

  春節: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輩向長輩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輩之間也互相恭喜。這一天,講究忌諱,不動刀剪,不拿針線,不下鍋煎炒(忌吵),不沾掃帚,不向門外潑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罵兒童。認為犯忌為不吉,本年就會有破財、生病及其他災禍。祁門縣還有“喊年”的習俗。即正月初

  一、初二兩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為領班,組織青年及男童,排成長蛇陣,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戶,由領班者高喊被拜年的當事人名字并加上稱謂,或者說:“向寶廳拜年”,或者以稱謂喊拜。受拜者旋即應聲說“多謝大家來了”,喊年者齊復聲:“應該來的”。別有一番意思。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晚上還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畫像前擺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戶戶還要張掛彩燈,徽州區巖寺鎮的元宵戲燈最為盛行。

  二月二:農歷二月二是土地爺的生日,古徽州稱為“龍抬頭”。大約是因進入仲夏時節,雨水漸多,可以聽到雷聲了,所以有這種說法。在農村,這一天農民忌下地,婦女忌拿針線清閑過一天。績溪縣的規矩,這一天還有包扎一生糯米一個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為百花生日,故又稱“花朝節”,這一天,文人陳設百花,舉行文昌會,比賽詩文。

  徽州民俗——生產習俗:

  徽州舊時各生產行業,如做農、從意、經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規習俗。農村要祭“五谷神”,祈求莊稼興旺;天旱常興“求雨”,素食齋戒,做道場祭拜龍女菩薩;耕牛轉讓時,買主要帶牛繩將舊牛繩換下,叫做“斷索”,表示買賣雙方均不得反悔。磚工建房上門枋時,要宰殺公雞,將雞血淋門口,叫做“祭門神”,并口念祭詞“雞血淋到東,恭賀東家添兒孫;雞血淋到西,恭賀東家多添丁。”眾人互相呼應,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魯班師傅”,最忌諱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為坐冷板凳,即無生意可做。商店家設“財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帥”,以求生意興隆、賺錢發財等等。

  開秧門:農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稱為“開秧門”。歙縣這一天要設宴請“田公、田母”,朝拜時,先插先插三根香于田埂,還要虔誠跪拜。休寧、屯溪這一帶,當家人去秧田選定“門向”,然后帶泥拔出一塊秧苗,置于茶盤,捧送回家放在貢桌上,祭拜天地后,將帶泥秧苗倒甩上閣板,已全部粘上為無災無害生長良好的好兆頭。牛福會:專門為耕牛保安祈福的組織。凡愿入會的農戶,每頭耕牛交一二元銀洋作為牛福會基金。會員的耕牛被盜或走失,報經值年會首(一年一任),即派人四處尋查,無償地歸還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會中領取一些救濟金作為補償。

  打鑼封山:山區為保護森林形成許多條規習俗,打鑼封山就是較為流行的一種。每年冬季,村或鄉定人鳴鑼,口中呼喚所封山場的地名,串村走戶,昭示禁戒規約。此后,家家戶戶,互相告誡,不得犯戒。鳴鑼同時,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標明禁山范圍。接財神:徽州以農歷五月五為財神日,工商業者多在這天接財神。

  開張禮:徽州新店開張這天,要在店門口披紅結彩,掛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還奏樂,以示慶祝。

文化調查報告13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群眾文化活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積極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極大的滿足了廣大城鄉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文廣新局專門成立調研組,對我縣群眾文化生活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認真分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全縣城鄉群眾文化生活基本情況

  抓設施,建設載體,創造環境。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鄉文化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縣、鄉、村三級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先后建設了總投資1300余萬元、面積48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樓,樓內集圖書館、劇場、青少年活動中心、文管所于一體,實現了文化設施集中聯動運作、充分發揮效益的目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文化活動陣地;投資200萬元改造了原文工團辦公樓,通過維修改造,縣文化館已具備優越的演出舞臺、排練場地、辦公場所和文化接待中心;建設了總投資550萬元,面積251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體育館;投資800余萬元,改造了縣人民體育場。

  為了給農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積極促進文化體育五項惠民工程建設。在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上,新建總投資300余萬元的8個達標鄉鎮綜合文化站,為改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條件,搭建了良好的平臺。20__年,石門鎮文化站被中宣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聯合授予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在農村文化大院建設工程上,目前全縣共創辦農村文化大院148個,覆蓋9個鄉鎮近60%的農村人口。萬寶鎮紅旗民俗村文化大院、石門鎮茶條村、榆樹川村文化大院和二道白河鎮奶頭山村文化大院被省文化廳首批命名為省級農村文化大院建設示范點。在農家書屋建設工程上,從省州爭取資金建設農家書屋176家,實現一村一書屋,農家書屋全覆蓋,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群眾看書難求知難的問題。20__年獲全州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先進集體。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設上,建立總投資130余萬元的全縣優秀文化共享工程基層服務網絡縣支中心1個、鄉鎮共享工程服務室9個和村基層服務點129個,基本形成了貫通全縣各鄉鎮村屯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絡。20__年被省文化廳評為共享工程先進單位。在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上,現已投資80余萬元修建農民健身場地49個,改變了農民以勞帶健的傳統健身模式。基本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全面覆蓋。

  抓活動,營造氛圍,激發熱情。

  幾年來,我們通過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積極弘揚主流人文精神,營造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先后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州文化工作先進單位、州文化工作標兵單位。

  一是以廣場為陣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城鄉群眾的業余生活。充分利用長白山文化博覽城等廣場,每年組織340場廣場文化活動,為群眾生活增添了濃郁的文化色彩,其中新、紅七月社區黨員文化月、全民廣場健身舞大賽等活動深受各族群眾的喜愛。

  二是調動社區群眾積極性,活躍社區文化活動。文化館積極協調幫助社區和老年組織,成立業余活動隊伍。明月鎮兩個街道辦事處所屬的8個社區,均已組建文化活動隊伍,縣老年協會還成立了老年合唱團、老年交誼舞表演隊和朝鮮族舞蹈隊等。這些群眾性文藝隊伍扎根于基層,活躍在社區,有效推動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三是農村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了農村文化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縣農村文化月活動方案》和《縣農民文藝匯演方案》,每年都利用農閑季節和重要節日,由政府出資舉辦農村文化月和農民文藝匯演活動,通過開展這些活動,農村文化工作的'整體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農民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四是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平均每年演出達50場以上。幾年來,組織開展三下鄉系列活動,其中惠農大集已經成為品牌,深受群眾歡迎。

  五是節慶文化活動凝聚人心。中國朝鮮族第一村民俗旅游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四屆,集文化、體育、旅游、商貿于一體,充分挖掘和弘揚了朝鮮族民俗文化。石門鎮茶條村原生態朝鮮族民俗風情園隆重開幕,致力于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

  抓特色,積極挖掘,打造精品。

  長期以來,我縣加強對朝鮮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和普及。在民族文藝創作方面,《天堂圣水》、《奔向明天》、《牙拍舞》等節目,在全州文藝匯演中榮獲第一名。20__年,《奔向明天》和《牙拍舞》等節目,在全國迎春花卉展演中獲得金獎;20__年,朝鮮族民族打擊樂《喜慶農家》,在全州文藝匯演中獲得一等獎;20__年,《踩地神》榮獲首屆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大賽一等獎。在民族文化傳播方面,民間舞蹈《鶴舞》、《牙拍舞》和民俗游戲《拔草龍比賽》、《龍頭游戲》等為代表的一批民俗節目,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電視臺、電臺等傳媒錄制播放。在民族文化保護方面,我縣已對5類2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和深入研究,其中《鶴舞》于20__年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名錄;《牙拍舞》、《拔草龍游戲》、《龍頭游戲》、《老白山張氏皮制作技藝》、《兩江口松花硯制作工藝》被列為省保護名錄。萬寶鎮紅旗村被國家民委主任李德洙題詞:中國朝鮮族第一村,文藝工作者依此專門創作了《中國朝鮮族第一村》,現廣為傳唱。20__年榮獲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當前我縣群眾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近年來,我縣城鄉文化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相對于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該項事業的長遠發展來說,仍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2、鄉鎮對文化工作重視不夠,設施利用率較低。

  3、公益場館運營維修經費難以得到保障。

  4、文化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系統人員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事業發展。

  5、進一步繁榮我縣群眾文化生活的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和領導,明確責任,齊抓共管。要建立由縣政府牽頭,文化負責協調聯絡,相關部門參加的全縣文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使各部門之間建立起協作機制,以便溝通情況,交流工作,統一布置,形成齊抓、共管、共建的局面,推動全縣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是政府要加大對文化事業的經費投入。縣、鄉鎮兩級財政部門要保證文化事業費的增長不低于當年同級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并逐年有所提高。要保證有影響的重大群眾文化活動經費的投入,要對主要面向基層的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

  三是保護、創新和發展文化遺產。加快建設集長白山歷史、抗聯、松花硯石、非遺展示的長白山文化博物館。保護各民族的名勝古跡、珍貴文物、重要歷史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民族民間藝術,挖掘、繼承和發展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瀕危消亡的文化遺產實施保護性搶救,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申報工作,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四是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繁榮文藝創作。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文化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各類專業性、群眾性藝術團體,繁榮文化產品創作,推出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

文化調查報告14

  調查計劃:

  7月7號從玉溪出發,晚上到大理,并在我親戚家借助一晚。8號早上從下關從發,中午到達鶴慶。然后,把組員帶到我家,在我家住一個星期左右,在此期間,我們會準備好數碼相機、筆、紙等所需用品及資金,在工作實施之前充分做好物質方面的準備。 在田野調查實施之前,我們會認真的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預先對所調查區域或對象有一定的了解。對所選區域相關文獻檔案資料去掌握和了解相關知識。在對各選定點做調查之前,與各級政府的文物管理職能部門、鄉鎮政府、村委會、辦事處做好聯系協調工作,以取得當地政府及群眾的支持配合,并能了解到一些線索。 在調查前先撰寫好詳細的調查提綱和設計調查表格,以便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節約時間。

  當通過文獻、資料對調查對象的了解基本完成后,根據調查的目標和掌握的情況,擬訂調查工作的方案或者計劃。

  準備工作做好后.

  首先帶領組員在我們長頭東登村,和附近的西登村對不同年齡的人做相應的調查,為期兩三天,在我家住宿。差不多后整理好調查資料。

  然后,帶領他們到松桂鎮做相應的調查,積極與當地制作鶴慶白族服飾的店老板交談并對其進行采訪,詳細調查他們對現今服飾現狀所存在的問題、及當地白族對服飾現狀的看法和建議以獲得有用的資料。并找出如何將白族服飾文化繼承和發揚,使之不滅絕。維護白族的服飾特色,弘揚白族文化,豐富我國及世界文化內涵。展現個少數民族風采,維護文化的多樣性。為期兩天,并借助于農民家中。

  最后,將組員帶到鶴慶縣新華村、甸南村、金墩村等調查點,對當地各階層白族進行訪問、探索白族服飾的發展史,各時期所存在的問題,及各時期白族服飾的改進和各顏色、各現狀所代表的意義和詳細說明資料。為期五天。

  調查結束后,認真整理好所有的資料,并把組員帶回玉溪。

  調查前期的準備工作:

  一、對調查地點的詳細了解:我們對大理地理位置、白族分布、人口、經濟發展情況及氣候、溫度、植被覆蓋等作了系統的了解和認識。

  二、認識目的地文化信息:重點了解了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政治結構、歷史發展史、明間文化類型、明間工藝等。同時,對各目的地的宗教歷史、發展史、遷徙方式和途徑、日常生活等均作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

  三、查閱國內外有關白族服飾的研究現狀,以便了解其他地域或是相似文化的內涵、特色、存在形式及其現實影響。

  四、對調查所需的相關工具、所需設備作好充分的準備。

  五、學習各種調查方法、如:問卷調查、個體采訪、對比調查等、

  在幾天調查采訪中,我們能夠獲取一定的各方面的資料,他們知道的都會盡量的告知我們,調查還算順利。可存在問題是,有些資料好是無法知道,像白族文化在最近一段時間的改進;詳細的歷史發展歷程;每一樣他們心目中的含義;有些樣式為什么要像現在所存在的這般設置、、、、、、諸多的疑問,我們都沒有得到相應的資料。而且現在存在不同年齡的人,他們也不知道諸多的信息,連相應的記載的書也沒有明確的記載,這就意味著很多問題是一個謎,還沒有找到圓滿的解釋和答案。同時,這更體現了白族服飾的研究價值和潛在價值,需要更深入,更深刻的研究,也說明了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

  調查后得到的信息及材料:

  通過調查,我們得到了很多我們需要的材料、同時,對好多有用的材料重要的材料也沒有得到完整、全面的獲取。

  在調查之中,通過訪問、相片的采集和查詢有關資料,我們得到了一些有關大理白族服飾的諸多材料書面的材料,采集了有關白族服飾的諸多照片。其中,白族服飾包括了帽子、衣服、褲子、其他的裝飾品的樣式、色彩及有關實物的文化內涵和代表意義。而且對服飾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對白族日常生活的影響作了相應的了解和書面記錄,并采集了相應的相片,對白族服飾在不同階段、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時期所穿戴的服飾的不同作了相關記錄和采集相片。在得到的材料之中,白族服飾在現實的意義、形式、及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是得到的材料的核心,與此同時,大理白族服飾的現狀的相關資料是我們調查得到的材料的.重中之重,而對大理白族服飾的發展歷程、為什么有的形式是現在存在的這種形式、有些東西的產生原因、前提、背景、初衷、、、、、、這些只是作了一個粗略的了解,沒有詳細的資料和相應的說明,這也是我們的調查所存在的缺陷。

  現狀告訴我們,有些材料我們沒有辦法獲取,因為有諸多的為什么連現在的白族人他們也不知道,即使我們采訪了很多位高齡的老人、學識上有一定建樹的人、他們依舊沒能給我們合理解釋和說明,更不用說詳細的、系統的說法。縱使我們查閱過相關的記錄書籍、也還是未能找到我們很多為什么的解釋。況且,在我們到的信息中,有很多東西都只是傳說,到底實際情況是怎么回事,我們也無法獲知。

  總的說來,我們就一部分有關白族服飾的材料、采集了一些大理白族服飾的相關相片,感受到了大理白族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使我對大理白族服飾文化的諸多謎產生了好奇。不知道怎么樣才能對大理服飾文化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材料的整理:

  一、每天對我們所獲取的材料加以完善,并作系統的整理,將采訪中記錄的信息寫成電子稿。作好每天的總結。

  二、對采訪中所采集的相片加以分類管理。

  三、對所有的材料進行匯總、總結、并保存為電子稿。

  四、最終形成一個PPT和田野調查論文。

  大理服飾現狀:

  目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發展。突尼斯根據西方游客喜歡獵奇的心理,利用本國土著居民的村落故跡、山洞住宅、民族服飾、車馬游玩等民俗文化來發展旅游業,已成為非洲和阿拉伯國家中的旅游大國。在國內,深圳中國民族文化村匯集了全國幾十個民族的燦爛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二三十個少數民族的風俗,在廣東,嶺南文化、客家文化和連南瑤風情的旅游開發也是目前的關注熱點。因此,對民族文化的旅游開發進行研究和調查已成為當今的一個重要課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大眾族的影響,現在的大多少數民族也漸漸的被大眾化、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為了趕上時代潮流、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也日趨失去了少數民族的特色、尤其是服飾,隨著各種科技的應用,現代人設計了更多更加時髦、更加有個性的現代服飾。為此、白族服飾在慢慢的被取代、在九零后的很多少數民族,他們對他們自己的服飾文化幾乎一無所知,取而代之的是對時髦服飾的追求和向往。因此,鶴慶的白族服飾,也面臨著滅絕的危機。但它卻有著她獨特的風格和樣式、富有深刻的內涵及研究價值。

  大理白族服飾有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并且長期以來形成了她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民族特色。在現代服飾的沖擊下,新一代的年輕人均已穿上了時尚的服飾。然而,老一輩的人們依然對他們的服飾情有獨鐘,更顯示出了她獨特風格。

  大理的白族服飾,隨著社會的進步,無論是樣式、色彩還是內涵都在不斷變化。樣式在保留其基本內涵不變的情況下,已日趨精美,而且更加富有新意。色彩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得更加鮮艷和秀麗,展示著大理白族獨特民族文化。而大理服飾的內涵,已在不斷的豐富和全面。就頭飾而言,大理白族姑娘頭上戴的頭飾都各具特色。如“風花雪月”,垂下的惠子是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冒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等等,含義都更加豐富多彩。他們的服飾以白色為貴,再配以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挑繡精美的披掛,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飾藝術上的高度智慧。山光水色,亮麗風流萃于一身的白族服飾,以風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華民族的服飾百花園中獨樹一幟,并以形色俱佳的語言,向世人訴說著白族文化的古今和未來。

  白族服飾和任何服飾一樣。由帽子、上衣、褲子、鞋子組成,并和有其他的裝飾,渾然一體。與現代服飾的區別在于它獨特的形式和不同的意義。白族服飾也許與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關,不論男女服飾,在壩區或山區,都盛行以白色為尊貴,并且能根據不同性別、年齡、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鮮艷的外裝。一眼望去便給人們美觀大方、色彩分明、線條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給人過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

  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大多衣著白色對襟上衣,外穿鑲花邊黑領褂,下穿白色或藍色的“肥寬”褲子,頭纏白色包頭,肩挎工藝考究又實用的繡花挎包。而在山區或與其他民族居住的白族男子,在白色對襟衣外面穿一件羊皮褂或腰系藍色土布腰帶。男子服飾現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只有在繞三靈、火把節等民族節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白族婦女服飾,雖各地有所差異,但都盛行以白色為尊貴,因此白族婦女不論老少,都愛穿白襯衣,加工制作精細、鮮美的艷紅色、藍或淺藍色領褂,下穿灰藍、綠色布料加繡花邊褲角的褲子,腳穿繡花鞋,腰系加工精致,上面鑲邊處繡有花、鳥等圖案的繡花短圍裙。白族婦女一身的服飾,不論老少,不僅顯得十分協調,而且還給人以美觀、大方的感覺。 大理白族的服飾,既與其他的服飾有某些相同之處,也有許多自己鮮明的特色。看過電影《五朵金花》的人,都對白族的服飾有著深刻的印象。阿鵬的服飾,上身著白色對襟衣,外套坎肩,下穿白色或藍色寬褲,頭纏白包頭,肩掛繡花掛包,這種裝飾色調明快大方,彰顯白族男性的英俊瀟灑。“大紅領褂白襯衫,艷藍圍腰花飄帶,叫人不得不喜歡”,說的是“白族金花”的服飾。這一服飾的基本構件為白色右衽大襟衣,外加領褂(又稱坎肩,無領)和圍腰,下穿花邊褲,式樣多為緊身和束腰,色調上也追求明快大方,對比強烈。發式為辮子盤頭頂,纏以鮮紅頭繩,然后用繡花或彩色頭巾包裹,左側垂下雪白的纓穗。戴銀質耳墜,領褂右衽佩有銀制“三須”、“五須”。手上喜戴銀質、琺瑯或玉石的手鐲和戒指,腳穿繡花鞋。 這一身打扮,結構映襯協調,色彩飄逸,對比明快,線條婀娜多姿,難怪有一位詩人曾吟詩感嘆: “獨辮明滅系紅絳,滿頭云錦分外嬌。流蘇俏向紅顏窺,鬢云暗把劉海招。緊袖白衫洱海憐,絳紅領褂蒼山繞。”

  白族小孩的服飾,腰系“圍腰頭”的帶子。帶端呈扁矛形,帶面由寬而窄,與腰頭加接處最窄。小孩服飾中的帽子,有繡花的獅子帽、虎頭帽,兔子帽、老鼠帽、青 蛙帽、雞冠帽、魚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釘上銀飾物。一頂帽子往往要幾十個工才做成。衣褲有僧衣,繡花口水兜,繡花撐腰,繡花圍腰,繡花被風,連襪褲,繡花裹背。鞋子有繡花獅子頭鞋、虎頭鞋、貓頭鞋、兔 子鞋、老鼠鞋、翅頭鞋、船形鞋、蝴蝶鞋等。中老年婦女常用黑、藍色布料,少數用彩綢,較長且寬大。青少年女子喜用白、藍色,一般用布料較短且窄。均用挑花裝飾,以白線為主,少用紅線。年輕人的飄帶挑花圖豐富,有花卉、飛禽等上百種。圖案千變萬化,帶端部位皆挑繡蝴蝶。

  白族的頭巾分為挑花頭巾、刺繡頭巾、扎染頭巾、多層頭巾、、、、、、他們均呈方形。女用。尤其在大理勝于流行。

  挑花頭巾。藍布底白線挑花,用幾何針法挑制各種圖案。青年人頭巾挑花艷麗、繁多。隨年齡增長,花紋圖案不斷簡化。藍底白線挑花這一反彩線挑花的色調,是白族婦女頭巾最突出的特色。

  刺繡頭巾。流行于洱源西山、喬后等山區。以天藍或淺綠色布為底,邊為鋸齒形彩線挑花,中間繡有山花野草,色彩以大紅大綠突出。

文化調查報告15

  渭源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和極具特色的旅游開發價值。為了加快建設渭河特色文化大縣,傾力打造甘肅生態文化旅游名縣,全面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特對我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在此基礎上,針對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議。

  一、做法與成效

  (一)產業發展氛圍日益濃厚。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緊緊依托渭源秀麗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便捷的交通條件,把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作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新型戰略主導產業來抓,實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渭源縣文化旅游產業開發協調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關于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渭河特色文化大縣的實施意見》和《渭源縣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華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戰略品牌定位,確立了建設“渭河特色文化大縣”和打造“甘肅生態文化旅游名縣”的戰略目標。強力推出“生態之源渭河源、文化之源首陽山、活力之源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區。并與渭河沿線天水、寶雞、西安等7市區成立了渭河旅游聯盟,簽訂了“渭河流域旅游發展合作協議”,加強了交流和合作,聯合打造無障礙旅游區域。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齊抓、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并舉的良好局面。

  (二)產業開發體系初步形成。堅持以節會、活動為載體,不斷擴大渭源文化旅游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成功舉辦了兩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甘肅渭源華夏文明渭河源生態文化旅游節,在蘭州、西安召開文化旅游宣傳推介會,多渠道宣傳推介渭源文化、旅游資源,全面提升渭源知名度。邀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舉辦書畫專題講座,為加強我縣文化人才相互學習、交流搭建了平臺。目前,我縣有各類文化市場經營單位44家(其中:歌舞娛樂場所13家(包括KTV),網吧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單位1家,藝術品經營3家,文化市場其他經營單位3家,專業演出企業1個,出版物零售單位3家,印刷企業13家)。依托“渭河源”文化品牌,積極鼓勵一批龍頭企業參與旅游商品的開發。目前,開發出了以灞陵橋為亮點的工藝品和渭源土特產為主的旅游商品。全縣現有專業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產企業5家,新增旅游商店3家,主要生產有“秀峰”牌南山放養蟲草雞、鹿血酒、土雞蛋等土特產,“得林”牌系列中藥材營養保健品,“渭井坊”牌系列酒,“綠源”牌蕨菜、臥龍頭、苦苦菜等山野菜系列產品,深受省內外游客的青睞。2013年1至10月份,全縣文化產業增加值完成0.27億元,增速39.59%,文化產業投資額達到1.22億元,文化從業人員累計達到1260人;全年旅游接待人數34.32萬人次,旅游收入1.32億元。人均消費385元,未發生重大(含)以上游客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訴。

  (三)項目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旅游產業發展方面,編制完成了《渭河源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太白山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和《首陽山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并通過了評審。同時,集中精力打造品牌景區。總投資8600萬元的渭源縣渭河源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2755萬元,完成了景區4.3公里車行道路、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景區大門建設工程,并完成了禹王殿主體工程、一線天摩崖石刻、景區游步道部分工程、玉龍景觀道鋪裝工程、九鼎臺的安裝工程、渭河龍王廟、歷史文化展館框架工程和完成了生態廁所、垃圾桶等環衛設施和生態桌椅休憩設施等。總投資4315萬元的渭源縣首陽山景區一期建設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1161萬元,完成了生態停車場、林下休閑區、5座景觀亭以及景區1.5公里的游步道建設和首陽山山門、八卦樓、廁所、車站的改造工程,還完成了游客中心框架工程、采薇苑主體工程、生態廁所、垃圾桶等環衛設施和部分標識系統。據統計,全縣“農家樂”旅游經營戶達到40多家,直接從業人員達1560人。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編制完成了《灞陵橋保護及環境整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渭河源自然遺產保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總投資約8969.85萬元,建筑面積23683.3平方米的文化綜合場館,集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蘇維埃政府紀念館、非物質文化展覽館、城市發展展覽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城市影劇院于一體。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2100萬元。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一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四)文化旅游品牌效應不斷提升。縣上把旅游宣傳推介作為穩固開拓客源市場、樹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方式,不斷創新宣傳形式,積極拓寬宣傳渠道。一是設計編印了《渭源旅游指南》、《渭源旅游優惠卡》、《渭源旅游招商手冊》及酒店、旅游商品、景區宣傳單頁、渭源旅游宣傳撲克等宣傳品,并在縣內各酒店和省、市部分賓館飯店進行了擺放。拍攝制作了《華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宣傳專題片和《探秘渭河源》,大型紀錄片,攝制了《走進渭河源》專題欄目。二是依托 “中國旅游日”、蘭洽會、文博會等省內外重大宣傳節慶活動,向社會各界贈送各類宣傳品、宣傳光盤、優惠卡、優惠券等,有效的宣傳推介了我縣旅游資源及旅游線路。三是在會川鎮三角路口、蘭臨高速和蘭州至中川機場、定西至蘭州的高速公路旁設置5個大型戶外廣告牌,并在縣內G22高速安定段、316國道河口段等重要路段安裝了5塊旅游宣傳大型戶外廣告牌,縣內各旅游道路制作宣傳牌17塊,有效宣傳了渭源旅游資源。四是將“灞陵橋”、“渭河源”、“首陽山”、“秦長城”等4項知名品牌作為重點商標進行注冊保護,極大提升了我縣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民間文化保護成效顯著。一是依據國家、省、市相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渭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實施方案》和《渭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由渭源縣文化界知名人士組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專家小組,健全了我縣的“非遺”保護體系。目前,我縣進入省級名錄的有4項,市級名錄的有30項,縣級名錄的有64項。二是挖掘、整理、提煉了一批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編輯出版了《渭源民間故事》、《渭源花兒》和《渭源小曲》三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共3000冊,為進一步推動民間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困難和問題

  一是規劃特色不明顯。即對文化和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統籌不夠,導致對旅游發展的戰略定位不清晰,也導致一些景區景點規劃缺乏明顯個性。在景區景點規劃中還存在著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規劃與市場需求結合不緊,規劃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根據以往定量評價結果,渭源縣旅游資源中只有首陽山、天井峽、渭河源頭、雙石門和灞陵橋達到四級水平,景區文化底蘊均未得到深度挖掘,70%的旅游資源處于中低水平。從現有知名度來看,僅有渭河源、首陽山、灞陵橋躋身于定西市旅游精品線路中,而在省內只是略有體現,區域知名度不高。相對于渭河以北的廣闊黃土高原的自然條件來講,渭源南部自然生態環境優越,但與同屬于秦嶺余脈的漳縣、岷縣等地區具有雷同性。花兒、儺舞等民俗,馬鈴薯、中草藥等產業在臨洮、岷縣等鄰縣均有共同的特色。因而,資源的開發利用上無明顯的競爭優勢。

  二是精品品牌缺乏。產業發展需要品牌支撐,而在我縣,真正“打得出、叫得響”的產品和服務品牌基本空白。也就是說,渭源縣還沒有形成獨特的市場品牌和廣泛的市場輻射。縣內文化旅游資源較多,但產品以單一的觀光型產品為主,產品開發缺乏對文化內涵、景觀審美特征、地域文化背景等發展因素的綜合考慮,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不夠,導致產品結構單一,缺少集參與性、娛樂性、知識性于一體的多元化的文化旅游“精品”。

  同時,對文化產品的宣傳、包裝和推介不夠,文化產品與旅游脫節,許多產品僅限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產業發展仍處于較低層次和水平,文化產品所占市場份額極少。景區景點基本上是觀光游覽性項目,游客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項目很少,難以留住客人。

  三是融資困難,投入不足。全縣文化旅游建設投資滯后于經濟建設投資,由于地方財政困難,縣上還未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民間資金也沒有被充分引導到產業建設中來,融資渠道不暢,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力量還很薄弱,沒有形成強有力拉動和促進作用。資金投入不足成為渭源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表現在:一是現代旅游業是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沒有較高的投入,其旅游發展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而渭源縣地處我國經濟比較落后的欠發達地區,由于經濟容量的限制,導致旅游開發和建設資金短缺。二是文化旅游促銷資金的不足,直接導致了渭源縣文化旅游產品的宣傳力度不夠,文化旅游產品缺乏相應的包裝,區域文化旅游的總體形象不夠鮮明突出,從而也降低了文化旅游產品的市場吸引力,致使文化旅游銷售額增長緩慢。三是文化專項基金匱乏,致使非遺保護、圖書藏量、文物勘查及保護、三館免費開放等均受到嚴重影響。

  四是人才隊伍匱乏。渭源縣現有文化旅游產業從業人員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工作經驗不夠,專業旅游管理和經營人才缺口較大,不能適應文化旅游業大發展的整體需要。而且,文化旅游單位市場意識淡薄,文化產業經營理念落后,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差。在產品研發、宣傳促銷等方面,缺乏專業人才,缺乏創新意識,使文化資源優勢和效益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企業競爭力不強。再者,文化、旅游管理部門編制緊缺,所需機構和人員編制一直落實不到位,文化旅游執法大隊、掃黃打非辦公室、渭源縣美術館和渭源縣野外文物保護管理所編制及機構一直得不到切實解決,現有人員與擔負的工作任務不相適應。

  五是配套設施滯后。目前通往景區的旅游道路路況比較差,尤其是通往首陽山、天井峽景區的西五路、羅蓮路和西五路黑爺廟處至天井峽旅游路通行狀況極差。各景區規劃區內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薄弱,河道治理滯后,通訊信號覆蓋率過低,供電、給排水等設施基本未通達,同時景區內種養殖設施、工程爛尾樓和原住地農舍、耕地等交錯存在,極大的制約了景區建設施工、經營管理和招商引資等工作。再者,三館建設面積普遍偏小,宣傳展示不足,不能充分發揮服務群眾的職能作用。

  三、對策及建議

  按照縣委、縣政府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戰略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縣文化旅游產業開發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健全機構,強化領導力量。首先,要進一步增強全縣旅游產業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的行政推動力。全面升格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健全由宣傳、政法、旅游、交通、住建、環保、文化、發改、農業、林業、工信、商貿、教育、公安、司法、食藥、行政執法、民族宗教、電力、通訊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部門工作機制,各部門定時向領導小組提交、匯報工作進程,實施“一把手”工程,形成集中全縣力量抓旅游的良好格局。其次,盡快成立“渭源縣旅游管理委員會”(設副縣級專職副主任),升格旅游主管部門職級。由旅委會主任(兼任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副組長)專門負責統籌推進全縣旅游產業的建設發展,著重解決職能弱化和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如縣內旅游景區、景點分屬文化、林業、國土、城建、園林、水務、統戰等部門管理,在開發利用上,由于各自利益所致,很難統籌開發,嚴重影響產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明確各鄉鎮、各部門支持發展旅游工作的目標任務,由一把手負總責,明確分管領導,全面抓好任務落實。在各涉旅鄉鎮組建文化旅游管理辦公室,落實工作人員,實施“全縣是景區,鄉鎮是景點”工作措施,保護旅游資源,落實旅游規劃,創建本轄區星級農家樂,把文化旅游觸角延伸到基層。

  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盡快成立渭源縣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正科級建制,領導職數2名,主任1人,副主任1人,辦事員1名。專門負責全縣文化產業調控管理、數據統計、渭河源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等工作。成立渭源縣“掃黃打非”領導小組,正科級建制(正副主任由文廣局局長、分管副局長兼任),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名。將“掃黃打非”專項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市責任書要求不得少于5萬元。成立渭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副科級建制,核定事業編制5人,負責全縣野外文物安全維護和灞陵橋日常管護等工作。盡快成立美術館,核定事業編制4人,爭取國家免費開發資金補助等項目。對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升格為正科級建制,同時充實專業人才,尤其是音樂、舞蹈專業。

  同時,建立健全全縣發展文化旅游業統計指標評價體系,每年細化分解旅游業發展年度重點目標任務,納入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年終嚴格考核獎懲,對貢獻突出、成效顯著的單位及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到位,沒有完成任務的,取消其當年評先評優資格,并追究相應責任。

  二是理順體制,實現市場化運作。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實行政企分離,統籌、整合縣內各類具有資產價值、經濟效益和可供開發的“大農業、泛旅游”類國有旅游資源,組建成立渭源縣文化旅游投資開發管理有限公司,解決旅游管理部門專業人員少,行政管理、宣傳營銷和建設開發、市場融資兩塊事務相互交織,工作疲于應付,無力開拓創新,無法適應目前產業發展新需要的問題。高薪外聘高層管理人員,并對公司所掌控的資源資產數量,組織專業投融資機構進行分析評估和策劃包裝,高端謀劃編制招商開發項目,積極與銀行、證券、投資集團等金融機構對接,采用獨自、合資、BT等多種合作模式,對外多元融資,進行景區開發和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以人為本,提升旅游服務水平。積極實施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庫,聘請一批專家、教授為渭源文化旅游發展出謀劃策,積極引進高端人才,打造一支精通旅游管理與經營的專家隊伍;加強導游人員引進和培訓,開展崗位大練兵,定期舉辦導游大賽,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過硬、服務水平優質的導游隊伍;采取多種方式,多渠道吸納人才,打造一支業務精湛的演藝人才隊伍;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全縣都是大景區、人人都是導游員”活動,加強對干部職工旅游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推廣普通話,不斷提高全縣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快星級酒店建設步伐,力爭到2014年底,建成一批上檔次、有規模的星級酒店。深度挖掘隴中飲食文化,開發渭水菜系,各鄉鎮以主干道路為重點,積極發展獨具地方特色的休閑農莊和星級農家樂,打造渭水美食天堂;以渭河源旅游區和灞陵橋歷史文化保護區城市旅游綜合體為重點,加快農產品和超市對接,在旅游干線建設農產品購物超市和旅游商品專賣店,滿足游客購物需求。積極組建旅游汽車服務公司,設立旅游巴士停靠站,開通縣城至各景區(點)之間旅游公交專線。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優化”工程,不斷改善城鄉旅游環境面貌。公安、交通、工商、衛生、質監、物價等部門密切配合,切實做好社會治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各項旅游服務工作,加大對景區及周邊旅游市場環境的聯合執法檢查力度,努力營造誠信有序、服務規范、安全舒心的旅游大環境。

  四是文旅融合,打造產業品牌。轉變品牌打造理念,拓展品牌建設外延,以更高的標準、更遠的眼光,打造旅游品牌。按照《甘肅渭源旅游戰略品牌策劃》和旅游市場需求情況,從定位、規劃、建設、宣傳、促銷、管理等方面,系統策劃制定“旅游品牌戰略策劃重點項目實施規劃”,內容對全縣所有涉旅鄉鎮村社、部門行業、服務機構、經營場所和宣傳廣告產品進行統一策劃、包裝,實現戰略品牌目標形象的整體塑造。挖掘傳承源頭文化,創作推出一至兩部大型文化旅游主題演出或歷史劇目,展示獨具魅力的“渭源印象”,讓游客暢游渭源,讀懂渭河。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包裝策劃推出縣域兩日游、三日游、七日游等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強的旅游精品線路,擴大旅游消費;按照“請進來考察觀光,走出去宣傳促銷”的思路,積極推進“區域聯動、企業聯合、媒體聯姻、電子聯網”的旅游營銷戰略,加快形成全方位的宣傳促銷體系,實現宣傳的聚合效應、整體效應和放大效應;廣泛開展以派出機構代理、目標城市推介、演藝團體營銷、媒體廣告宣傳為主的國內營銷和以電子商務推介、國際旅行社互動宣傳為主的國際營銷;積極參與省內外各種大型節會營銷活動,爭取主辦、協辦大型體育賽事,不斷擴大對外影響;在組團參加各種旅游推介活動的同時,抽調縣內涉旅專業大學畢業生和旅游局導服人員,組成宣傳推介營銷小分隊,每年深入蘭州、西安、天水、定西等地機關單位、廠礦院校和居民小區,多形式、多渠道舉辦各類專題宣傳促銷活動;通過新聞媒體、互聯網、戶外宣傳牌等媒介刊發專題廣告,在各旅行社、酒店擺放宣傳資料等方式,推介渭源旅游資源,促銷我縣旅游產品;在縣內精心策劃富有特色、影響深遠、文明向上和群眾喜聞樂見的節慶活動,力爭“年年有盛事,月月有節會,周周有活動,天天有收入”。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打造出一個成型的渭河源旅游品牌,真正實現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文化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04-20

民俗文化調查報告04-17

社區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12-15

貸款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12-15

教育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12-15

暑期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12-15

什么是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12-15

市場調查報告之婚慶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12-15

調查報告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