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4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1
“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的最深感觸。以下是我的一點認識:
一、努力鉆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使自己的學生都能從我這里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
二、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很多學生都會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老師所任教的學科,所以要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并且向成為這樣的老師而努力。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堂要利用情境、游戲等形式變的有趣,使學生喜歡。
四、聯系生活,學以致用。作業的形式不再單單是書面的形式,而是要走入生活,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學到的知識真用的上了,在生活的運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親身體驗,讓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六、自主探究,放手探索,把課堂交給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才能讓學生真正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才能快樂地學數學。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2
新的體育課標頒布以來,我還沒有仔細的研讀過,利用暑假的時間,我粗略的閱讀了一下。新課標已逐漸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的教師的灌輸式、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并向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發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廣泛采用了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有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堅持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增強學生學習效果,通過學生的探索活動,獲得運動知識和技能。
我覺得新課表更突出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學質量的好壞與學生主體精神發揮的程度有直接關系。《體育課程標準》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信任的成長,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防在中心地位。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因此,評價體育教學課時,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精神發揮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標準之一。一是學生體育教學活動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是否經過自身的肯定和選擇。簡單的觀察方法是看學生體育活動中熱情的程度。應該說,學生如是積極投入體育教學活動,那么該課便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其次是看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自主意識的.表現,主要反應在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把握情況,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和質量,學習的情感狀態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把握準確,以自己的自主學習為主,動機明確,活動興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體驗,說明教師在該課堂中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應該說明的是,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是教師施以誘因條件的結果,而學生主體精神發揮的程度如何,關鍵看教師藝術性運用誘因方法的能力。
體育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是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
新的課標帶給我們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教育理論思想,為如何評價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3
新課標明確了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標準,但具體的教學內容需要我們體育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自主選擇,這更加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內容的選擇上謹慎仔細,考慮周全,使必學內容成為體育教學中身體鍛煉、技能學習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載體,結合自己的經驗扎扎實實的落實好教學內容,根據自己對教學理論、教材的理解重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把自己的教學思想和經驗滲透到教學中去,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新課標的學習對我們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有一定影響。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就要求我們在內容或方法等的選擇上都必須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首要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形式,傳統的教學以教師、課堂、教材為重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在課堂中起著引導的作用,不再是消極的扮演教學大綱和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給與他們自由發揮、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真正達到身心的全面發展。教師在體育課中要以鼓勵表揚為主,不僅僅是對學生技能上的評價,還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評價,樹立平等、和諧的的師生關系,增強教師和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活動的積極性。在新課標的學習中,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中要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體育鍛煉的習慣。一節體育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我們需要的是通過我們的教學、我們的引導,讓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對學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響。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更好的發展,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4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這次通過參加王儒校長對新課標的講讀,我對小學數學新課標有了更深的理解,現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說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5
在如今提供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標學習標準的理念強調面向全體學生,強調以學生為主題,尊重個人差異,倡導體驗參與。教學中要注意“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業,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老師只是輔助學生學習,起到指導作用、課程實施成為學生在教室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應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標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數學運用能力。
我們現在的學生思維有很大的惰性,換句話說不愛學習,決定學習是件很枯燥的事情。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向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字詞句文,他們更感不了興趣,因而,他們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次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全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因而,教師要把握良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積極探索中學習,不再是以往的老師灌,學生塞得填鴨式教學,枯燥無味而且讓學生感覺很吃力。
以上是我學習新課標得的一點體會,希望在以后的教學走過能繼續探索,真正讓學生在快樂中輕輕松松學好數學,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6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7
隨著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新的課程目標、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的三維教學目標,在音樂教學中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等的教學理念,讓許多音樂教師在這輪改革的大潮中獲得了新的感受與收獲,學生的音樂審美、興趣等方面較前有了較大的改觀,音樂教學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貫徹音樂審美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樂教學中大力提倡音樂感受與鑒賞、音樂創造與表現的內容,注重學生的音樂體驗,徹底改變了以往“以唱歌為中心,學習讀譜”單一的教學模式。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改變應試教育中音樂課出現的機械訓練,教學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樂課標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
新編教材給我們提供的音樂作品在思想、音樂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學生的生活,富有較強的'參與、表現潛力,這些為我們音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提供的較大的發揮空間,我們可以從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入手與學生產共鳴,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培養他們合作交流的習慣,在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與同伴交流的習慣;培養他們從生活中發現音樂、應用音樂的習慣。音樂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音樂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要真正把新課標落實到每一節音樂課上,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認真鉆研教材,抓住音樂形象,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讓學生能靜心體驗音樂的美,用心去表現音樂的美,使音樂課真正成為學生美育的途徑,學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發展。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8
近日,十年一改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終于落地,相對于舊版課標,此次新課標目標更細,內容更具操作性,學業質量和評價更具導向性,為我們一線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
一、課程目標突出“核心素養”
此次新課標明確了義務教育語文培養的核心素養,即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其中語言運用是基礎。同時指出,核心素養并非一種素養,而是綜合表現,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中建構,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品性。
二、課程內容提出“任務群”概念
新課標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提出了語文學習三大系列六個任務群:
(1)基礎性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
(2)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含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項任務;
(3)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含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兩項任務。
每個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任務群之間各自獨立又交叉滲透,教學時可以項目對接延伸。每個任務群都具備六個要素:學習活動、學習內容、學習情境、學習方法、學習資源、學習評價。任務群強調精選典型內容,讓學生經歷典型學習過程,掌握典型的學習方法和經驗,獲得典型的實踐和情感體驗。
三、學業質量及評價體現正向引導
新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標準,整合“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分別描述四個學段學生語文學業成就的關鍵表現,體現學生在該學段結束時語文核心素養應達到的水平。四個學段的語文學業質量標準之間相互銜接,體現了層次性、整體性,為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據。命題要求,則充分發揮考試對教學的正向引導作用;鼓勵創設新穎、內涵豐富的命題情境,設置多樣化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興趣,充分展示其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著名詩人雪野說過:“頭上有燈,腳下才不會踩空。”未來,我們將繼續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更新教學理念,改善課堂生態,讓學生更加茁壯健康地成長。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9
最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科學新課程標準》,讓我受益匪淺。新課標與舊課標相比,有很多改動,也讓我對科學的有了全新的認識,下面就來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義務教育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體會到科學探究能力為兒童的科學學習提高興趣,滿足兒童的`求知欲。任何一門學科,能不能學好,關鍵不在于教師教得多么好,教學條件多么高,其關鍵在于能否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能不能激發起兒童的求知欲。興趣高了,求知欲高了,兒童自然會全身心投入到這門學科的學習中去,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才能不斷提高。
科學探究能為兒童開辟一條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學會掌握知識的科學方法。學生學會了科學探究,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的知識,要比老師單純的告訴他要深刻得多。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獲得情感體驗,提高能力,這樣的探究教學真正實現了“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中學生往往會經歷失敗的過程,而經歷失敗的時候,為了成功他們勢必要尋找另外適合的途徑。久而久之勢必會培養他們的耐挫能力,以及積極尋找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百折不撓、勇攀科學高峰的堅強意志。
新課標要求教育必須培養有創造精神、有個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呢?
我認為,首先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在課掌上,師性之間應該是平等關系,老師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這樣才會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因為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所以他們的許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師要打破常規,千萬不能怕課堂紀律亂而過多地限制他們。要讓學生放開膽子活起來,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還可以隨時發表個人的見解。在這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當然會感到新鮮、很刺激,這樣才能以更良好的心態去主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提高,學生主動探素真理的能量就會被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其次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觀察思考。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的認知活動。它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必要過程,使他們不僅看到結論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結論形成的來龍去脈。還有要讓學生勤動手,發揮主體作用。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什么事總想理明白,做什么都想親自試試的特點,我們教師要因勢利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因此科學課中一些實驗和觀察材料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準備,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和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發現,同時教師也要不失時機地給予點拔、引導和鼓勵,這樣就會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要牢牢把握科學的本質——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我們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而學生才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鼓助學生勇于探索、創新、求異。讓他們自由地、充分地發揮其聰明才智。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10
2022年頒布的課程標準堅持了正確的改革方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基礎教育質量提高作出了積極貢獻。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應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學習,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努力。為幫助工作室成員樹立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提高實施新課程的教學能力,5月6日,徐開伶特級教師工作室的成員們共同學習了北師大吳欣歆教授關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的講座。
本次講座吳教授對比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的內容,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解讀。
這一次的課標修訂重點關注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中華民族自尊心、愛國情感、集體意識、文化自信等方面內容在課程標準中的呈現。
吳教授解讀了新版課標構建語文素養課程目標和培養的核心素養,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核心素養中我們老師重點要關注這樣三組名詞:語感和經驗;意識和能力;內涵和情感。在語文學習當中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這樣的一種經驗,需要學生有自覺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內涵,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情感,這三組詞是理解語言運用的三個重要的方面。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當中首次單獨設定了課程內容,讓課程內容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呈現。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群,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這是我們國家課程標準歷史上首次明確呈現語文課程的內容,這是研究和實踐的'進步。
吳教授在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學業質量標準、指導性評價、學段銜接三個方面做了詳細解讀,讓老師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學—評一體化式的學習任務群評價,幫助老師們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落實核心素養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吳教授的解讀使工作室的成員們撥開云霧見月明,聽完講座后,大家討論了自己的學習體會,陳均老師談到學業質量標準的研制引導和幫助老師把握教學深度和廣度,也為教學實施和評價提供了依據,不斷督促老師如活水般培育新一代。杜利娟老師談到在以后教學過程中,會不斷關注學生綜合性語文素養的培養,課前備課要扎實,學習任務和學習評價要緊緊圍繞語文素養展開。
我們在專家高屋建瓴的指引中以理論學習促進課堂實踐,在知行合一的路上不斷探索。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11
近期,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是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劃時代的重大事件,必將成為引領教學改革的指南。在新課程標準頒布的關鍵時期,作為一線教師也將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理解、實踐、運用,都將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學生的發展、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重要影響。身處新課標時代的一線語文教師可以做點什么呢?
一是主動適應新課標,積極主動地調整、適應,迎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自覺投入新課標時代。本次修訂將語文課程立足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同時,與現行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有效銜接,形成基礎教育階段的一個完整體系。引人關注的是新課標中提出分三個層面設置6個學習任務群: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與“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全新的6個學習任務群的具體任務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評價?新課程標準中均給出了細致的指導,語文教師應認真研讀,才能將新概念融入自己的認知領域,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二是在新舊課標對比中,主動進行教學變革。對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會發現,修訂后的版本升級了語文課程的培養目標,確立了語文課程需要圍繞核心素養實現全面發展,明確了課程的核心價值。同時,新課程標準還具體闡釋了核心素養中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內涵。另外,對一線教學帶來巨大沖擊力的全新概念依然是“學習任務群”。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在具體的識字寫字、閱讀、寫話與習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中,要采用閱讀欣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等學習方式,對教學做了更上位的整體統籌與規劃,體現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引領了教學的變革。每個學習任務群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貫穿于整個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細致比對下,教師不但能發現新課程標準中出現的新概念、新做法、新思路,還可以在之前的課標中找尋到這些概念衍生、發展、變化的軌跡。
三是積極實踐,形成踐行新課標的有效策略。在新課程標準“頒布”到“正式執行”的過渡期,教師可以參照新課程標準,率先在自己的班級教學中展開實踐。例如,學習任務群中的“整本書閱讀”在各年級如何實施?怎樣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教師能總結出師生共讀、同伴共讀、圖書推薦交流會、課本劇表演等實踐活動的`寶貴經驗,發現新課程標準在具體教學指導中的作用產生機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有操作法。
四是更新觀念,實施精準教學。執行新課程標準,教師要有主動改變的自我意識,有面對新課標挑戰的自信和勇氣。可以主動去了解,作為語文課程的育人導向是什么?核心素養的內涵與之前的三維目標有什么關聯和差異?只有做到明確觀念,才有可能付諸正確的行動,準確達成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目標。又比如說,新課程標準中研制了學業質量的標準,對學生具體的學業成就進行了刻畫、描繪,講清了到底應該教什么、教成什么樣。這就在提示教師,應努力將以往語文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狀態,轉變為“清清楚楚一條線”。而這一轉變,不僅停留在對新課標文字的研究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上。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教師應努力加強學習,準確理解新課標中的新概念,在研究與實踐中改變自我,實施精準教學。使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評”保持一致,明確自己“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案,在廣大教師之間傳播、交流、推廣,這是對新課程標準最有益的補充。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12
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已經實施了十多年,確實存在一些與現代教育新形勢新要求不適應的地方。2022新課程方案將是未來十年教育的新方向,將在今年九月份正式實施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的強調,加強學段銜接和學科課程設置與分配。
新課程標準中,小學到初中九年所有課時語文占20%到22%,數學占13%到15%,英語占6%到8%。語文學科課時多了,相應的學科要求就高了。未來語文試卷題目的難度和廣度將會增大,而且文字量連續五年持續增長。文化自信第一次被寫進了課標里,鼓勵弘揚傳統文化,重視古文的閱讀與學習。語文中的“寫話”和“口語交際”合并為“表達與交流”,強調了孩子的總結概括和復述能力。除此以外,還明確了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優化了課程設置,強調綜合性學習,跨學科學習的思辨性,重視學生的閱讀與表達,增強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落實創新人才能培養的要求,改革藝術課程的`設置,一到七年級的孩子,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了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科學實踐活動將提至一年開設,并將勞動與信息技術所占的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這點強調了勞動和實踐的重要性。對中小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計算機編程的學習要求,未來是人工智能的時代,信息技術的改革和發展需要大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本次課程改革更加完善了課程設置本身,內容結構圍繞了學生核心素養,學習更加注重應用能力和跨學科的能力。本次改革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交到什么程度?而且還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內容。總之,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具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性、實用性人才,教育的本真也就是有針對性地為國家培養各種人才,以求得未來可持續性發展。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13
學習新課標收獲三個關鍵詞。第一是核心素養,之前用的比較多的是科學素養。核心素養一詞感覺格局都大了,更加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重視綜合發展,實施素養導向的教學。第二是知行合一,作為科學老師,我們不僅要重視科學概念的教學,也要學以致用,進行有目的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學有所用。
第三是進階式教學,依據學生的發展水平,調整了部分內容的教學,例如日食,月食,月相等,在學生合適的年齡階段,向他們講解這些知識,把握學科學段要求既不超前也不滯后,關注前后的聯系,關注學生的發展。
科學作為一門綜合學科,我們不要求學生掌握多么高深的科學概念,科學應該是啟蒙學科,是工具學科。讓學生不喪失學習的.興趣,對探索生活永遠保持熱情,是我們科教人永恒的奮斗目標
新課程標準反復提及核心素養一詞,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核心素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以及態度責任,結合劉守印和喻伯軍老師的分享。我對這四個方面進行了整理,可以發現科學素養越來越注重內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只是途徑,教師要利用教材,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知識,解決科學問題,形成必要的科學能力。
而要具備良好的核心素養,依靠老師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學習,將老師所講的內化為自己的,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思想。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14
通過認真學習,本人對新的課程標準有了初步認識,受益匪淺。本“標準”規定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在立德樹人中發揮關鍵作用。本“標準”是在“雙減”下進行,主要變化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二是優化了課程設置,三是細化實施要求。
科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是科學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包括科學觀、科學思維、探索實踐和態度責任等方面。
本“課標”總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新課標目標著重體現一下方面:
1、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的科學觀念;
2、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思維能力;
3、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索實踐能力;
4、樹立基本的科學態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本“課標”每個學段的目標中“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索實踐”、“態度責任”非常清晰,操作性強。本“課標”課程內容設置13個科學核心概念,通過對科學核心概念的學習,理解物質與能量、結構與功能、系統與模型、穩定與變化4個跨學科概念。內容要求、學業要求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螺旋上升,進階設計。每個核心概念都明確了學習內容和內容要求及學業要求,讓教師清楚掌握每個階段教學,并設置了教學提示。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15
在線上學習了幾次專家解讀新課的課程后,我感到收獲頗豐,其中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經過20xx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與20xx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為:
1、把義務教育階段1-9年級學生的科學學習進行整體布局,使得小學科學課與初中進一步分科學習的科學、化學、生物等科學領域課程有了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通過同一課標,小學科學老師能明確科學核心素養的進階,知道孩子們現在在哪里,將要去向哪里;初中理科老師也能了解學生的起點。
2、對科學課程的學生核心素養進行了明確的表述,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這是科學育人價值的體現。需要科學老師進一步學習、理解、實施。
3、新課標特別關注學生課程學習所獲得的學習增量,單列了一個板塊闡述學業質量,強調“教學評”一體。這也提醒老師,要系統思考問題,不僅要關注一堂課的.教和學,還要關注學生長期學習科學課程的收獲。
基于以上的改變,我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爭取做到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一、“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當今的課堂教學應當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較強的主體作用,能夠自我定向,自我選題,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和。“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借助小組和團隊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內外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感覺,激發其對科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學習科學的興趣,使他們覺得科學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實際,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二、“學科學”轉變為“用科學”。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但科學課程的教學卻常常重解題輕應用,重理論輕實踐,不太注重科學知識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而讓科學脫節于生活,沒有實用性。在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科學的強烈欲望,變“學科學”為“用科學”。
三、“向老師學”轉變“共同探討”。
新課程標準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將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轉變為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將一言堂多言堂轉變為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在教學中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在科學教學中,不僅僅是直接灌輸給學生某些知識,而是給學生一個話題,調動他們自己去看書、查資料、甚至寫論文,這樣可以逐步培養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從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開闊思路,利于創新。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習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理解科學和應用科學,使科學課堂真正成為現實生活與科學知識的聯系樞紐!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09-15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05-24
課程改革方案06-04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10-31
中學課程改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6-12
小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07-01
新課程改革總結(精選20篇)01-30
義務教育小學課程方案(精選6篇)07-27
中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