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精選12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程教學改革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魏書生教育教學思想、新課改理論為指導,引導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增強教科研意識,激發教師的教科研興趣和熱情,適應新形勢和新課改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實施科學管理為保證,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支撐,突出重點,深化研究,解決影響課堂教學效益提高的主要問題,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二、改革目標:
1、總 目 標: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創優成績
2、教師目標:學會反思,并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改進和創新課堂。
3、學生目標:做課堂的主人,作自我發展與提高的主人。
4、課程目標:探索、改進、改造學習方式。
5、成效目標:切實提高三效——課堂效果、教學效果、學習效果。力爭在三年內,在課堂教學、學生管理、校園文化特色建設等方面形成顯著的優勢,使我校成為平泉縣教育教學改革的窗口學校,在承德市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學校。
三、組織機構:
學校教學改革領導小組:
組 長: 楊宗昌
副組長: 李盛清 秦鳳軍 尚云峰
成 員:
孫 軍 隗學新 宋國志 景立山
韓玉芹 王義金 劉新華 劉 英
石曉東
四、教改實驗年級:
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
五、工作重點:
1、以魏書生科學民主教育教學思想為指導,借鑒學習研究洋思中學課堂教學與管理的經驗,深入研究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因素,改進課堂教學設計,保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一方面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著眼于教育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服務,發展學生的特長;教學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充分信任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一節課講授時間不許超過15 分鐘。另一方面要轉變學生的觀念,教師從多個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到課堂主任的地位,自主學習,自我發展,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團體意識,讓他們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3、進行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改革,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亞學習狀態”,以及邊緣生和后進學生,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彰顯“活力課堂”,使學生愿學、會學和樂學,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六、課堂模式的基本要求:
1、課堂模式的基本要求:實施課堂教學新模式要求八個字“先學后教,當堂達標”,教師講解釋疑時間15分鐘左右。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糾偏、點評、總結、釋難。
2、課堂教學的六個環節:
(1)引課示標:導入要體現“新、趣、活、潔”,學習目標要真實科學明了。
(2)自學指導(自學提綱):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提綱進行自主學習。
(3)合作探究: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反饋,師生間釋疑解難,教師重點難點點撥。
(4)自我展示:師生、生生互動,小組合作互相交流,教師把握好切入點,講在當講處,講在點子上,導在引發時。
(5)訓練拓展:夯實基礎,強化能力,拓展探究必做題,試做題,探究思考題。
(6)自主測評:教師將已準備好的檢測題(檢測題可以是篇子、練習冊。題目要求精選,一定要體現學習目標,并且要典型,符合中考題型)發給學生,學生快速解答,然后學生間快速批閱。教師評價。
3、積極推進“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究,并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解惑。促進學生健康協調全面發展。
七、課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實“三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
2、倡導“三自”——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勵“三動”——動腦、動口、動手
4、實現“三會”——學會、會學、會用
5、發展“三維”——認知、情感、技能
八、課堂評價的基本要求:
由評教師為主變為評學生為主,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糾偏、點評、總結、釋難。
1、由評教師的講解精彩度為主變為評學生的參與度為主
2、由評教學環節的完備性為主變為評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為主
3、由評課堂的活躍度為主變為評每個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為主
4、由評師生的交流互動(主要是問答)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交流展示為主
5、由評教師的板書設計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作業、筆記等練習為主
6、由評教師的基本功為主變為評學生的基本素能為主
九、教改實驗實施步驟:
(一)、組織發動階段
1.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制定課改實施方案。
2、進行課改動員,下發課改學習材料,各學科組進行研討。
(二)、研究實施階段
1、以課堂教學模式的研討為中心,各教研組全面展開研討。
2、全面落實“一備、二研、三講、一反思”的集體備課制度,加強同科共備的分組方式,通過集體備課對課改進行深層次研究。
3、開展課改實驗課觀摩研討活動。從第二周起,各學科教研組長負責,組內集體備課,推選一人上研究課。全組教師聽課,領導小組成員評課,上課教師說課。每月各組都要計劃安排2節教師在多媒體教室上的研究課。所有參與課改研究的教師都要自覺上好展示課。
4、舉辦理科教學評優,帶動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新教學模式活動的全面開展,帶動全體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5、給學生下發征求意見卡,了解學生的愿望及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及時改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6、各實驗教師每兩周寫一篇實驗總結,提倡寫實驗日記。教研組長每月寫一篇學科實驗階段報告。
(三)、總結提煉階段
1、進行階段性總結,完成對實驗結果的科學分析、統計寫出實驗報告。
2、進行課題研究相關展示活動。
學期末,開設教師論壇,讓廣大教師暢所欲言,促進教師為追求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學習、提升業務水平。通過教師間的交流,探討解決課改中存在的問題,推動我校課堂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對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幾點意見
第一、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就會有不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從而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發展,在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上,重心發生了轉移,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日漸上升為最重要的教育目標。課改要求必須建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發揮評價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導向與激勵功能。
第二、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應該是促進師交往互動、共同發展,而不是為了區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之高下,更不能是為了管理意義上的需要。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是診斷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評價的過程中為教師的課堂教學獻言獻策,幫助教師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要給予教師應有的安全感與自尊。這幾點,對于構建新型的、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究竟應該從哪幾方面,以怎樣的方式去評價課堂教學呢?
課堂上學生學什么、怎么學,與之密切關聯的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內容。這就決定了評價的著眼點。換言之,即學生學習的狀態、接受知識的形態與教師教學的行為。其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應當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聚焦點,由此為出發點,去審視其他兩個方面的利弊與得失。
評價內容及標準:
1.學生的學習狀態
(1)參與狀態。觀察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習全過程;看是否有些學生能對同學的學習有所幫助、啟發。
(2)交往狀態。一看課堂上是否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系與信息反饋;二看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
(3)思維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見解;二看所提問題與發表的見解是否有挑戰性與獨創性。
(4)情緒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二看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情感。
(5)生成狀態。
一看學生是否都各盡所能,并學有所得,感到踏實和滿足;二看學生是否對后繼的學習更有信心,感到輕松。
2.知識的形態
(1)基本性。
一看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內容為基礎知識結構本身的邏輯規律性,二看是否為學生主動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長點。
(2)基礎性。這主要是從學生的認識與經驗的背景去看學生所接受的知識是否能與學生已有的觀念、經驗乃至整個精神世界相互作用,從而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3)過程性。主要是看是否有學生充分的觀察、操作與獨立思考的活動或機會,進而通過學生群體的講座與交流獲得理解與體驗。
(4)策略性。看學生是否獲得關于怎樣學習、怎樣記憶、怎樣思維的一般方法的經歷與感悟,從而增強自我意識與自我監控的能力。
(5)實踐性。看所接受的知識是否具有應用價值,從而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教學行為
(1)組織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組織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即一般意義上的駕馭課堂活動的能力。
(2)注意中心。看教師在課堂的注意中心能否從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維上去。
(3)教學機制。看教師是否具備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是否能靈活果斷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教學發展的進程。
(4)教學態度。看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夠充分地尊重與信任學生,是否有對學生一生發展負責的態度,是否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表現出應有的熱情與寬容,是否能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好奇心,是否對學生表現出來的獨特性與創造性能給予應有的贊賞,而不論學生的這種表現出現在教師的什么心境下。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2
為全面貫徹落實高等教育科學發展觀,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根據《 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2號)和《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實施方案》,結合我院和英語系的實際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鞏固、深化、 提高、發展”的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牢固樹立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教學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類指導、注重特色的原則,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建設目標
通過改革方案的實施,能夠使英語系在辦學規模、結構、質量、效益方面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教學質量得到較大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顯著增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結合更加緊密,以便更好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建設內容
(一) 課程、教材建設與資源共享
針對學院當前優質教育資源較少、共享與使用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將如何把各學科的新知識和新技術、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新成果引入課程與教材,改變高等學校一些教材內容陳舊、單一的狀況,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作為英語系本年度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列入“質量工程”,根據學院網絡平臺建設的實施方案,將我系發展實際規劃如下。
1. 校、省級精品課程建設
(1)建設目的
在“十九大”期間,我系計劃建設1—2省級精品課程。我們將有計劃地遴選推薦 10門左右課程進入校級級精品課,在此帶動下形成校、省級精品課程建設體系,引導學校進行課程內容改革和建設,形成優質教學資源,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我院在此期間擬推薦1-2門省級精品課,以實現零的突破。
(2)建設內容
省級精品課程的主要建設任務包括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建設、機制建設等 6 個方面;用信息化技術與手段實現精品課程的教案、大綱、習題、實驗以及教學文件與參考資料、教學資料等教學資源上網開放,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免費享用的優質教育資源。
2. 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
(1)建設目的
本項目的實施,旨在通過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搭建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和學習支持服務平臺,使學生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享受最需要的教育資源,并通過網絡教育全國統一考試平臺的建設,實現考試的安全、便捷和高效率。
(2)建設內容
按學院要求各教學單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校級和省級精品課逐步全程上網,真正做到資源共享,推進高校課程改革,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省級及學校精品課在本校內實現共享,同時要求每個學生每年必選一門網絡教學的課程,計入總學分,我院應在此方面作好軟硬件條件的準備工作。
(二)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
由于我國當前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現狀與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提高高校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確保高等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一項重要工作。鑒于我院和我系在此項目上在全省則處于較低水平,應切實抓住這一機遇,建設一支良好的教學團隊,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1. 教學團隊建設
(1)建設目的
本項目的實施,旨在通過建立團隊合作的機制,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2)建設內容
英語系準備在今年組建一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學效果明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國家級教學團隊,資助其開展教學研究、編撰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養青年教師、接受教師進修等工作。
(三)教師科研隊伍建設
按照學院科研科的工作要求,英語系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生團體,國內外訪學和學術活動的參與。本年度,學院將推薦兩名優秀教師到國外進行訪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教學改革的領導,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系部相應成立教學工作督導小組,明確教學督導機制及其工作人員和教學信息員的工作職責劃分職責,充分調動教師教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保障課程改革活動順利實施開展并取得預期成果,特成立如下組織:
1. 領導小組
組長:谷柏玲
副組長:陳艷玲
成員:任波、姚敏、李建榮、
2. 工作小組
組長:陳艷玲(兼)
副組長:貫麗麗
成員:孫策、戈秀蘭、鄭穎、常麗坤、楊偉達、唐一萌
(二)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并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通過聽課評課、教學調研、學生座談、學生評教、教師評教、教師評學,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反饋機制。同時每年進行一次社會調研和畢業生跟蹤調查,了解用人單位、畢業生對本專業教學工作的意見與建議,注重社會評價對學校教學質量的監控作用。
(三)建立教學改革和教科研成果獎勵制度,并加大獎勵力度,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改革。對系內教師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中申報的科研課題,積極向學院申請給予經費支持,對取得研究成果,并獲得市省級以上獎勵的,系內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3
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適應新時代的必然要求,針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進行大膽探索與改革,遵循“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合作探疑、競爭展示、當堂達標”的原則,逐步形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與交流、點評與小結、課堂檢測”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開放式教學,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真正減負提質。結合初中部實際,結合上一年度課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課堂教學改革領導機構
顧 問:洪 周 易
組 長:徐
副 組 長:廖 顏 彭
成 員:易 周 徐 易 楊 左 陽
陳國偉 陳 周
說 明:在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各年級以年級組長為核心,以班主任為骨干成員,組成年級課改研究小組。
二、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
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靈活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以小組學習為組織核心,切實用好學部的學案,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課堂教學模式要按照“先學后教,當堂達標”的要求,要求每堂課學生的練習不少于十分鐘,學生參與面不少于80%,當堂達標率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學習小組,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級全面推行導學案進行教學。
三、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要求:以學論教
1、由評教師的講解精彩度為主變為評學生的參與度為主;
2、由評教學環節的完備性為主變為評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為主;
3、由評課堂的活躍度為主變為每個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為主;
4、由評師生的交流互動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交流展示為主;
5、由評教師的板書設計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作業、筆記等練習為主;
6、由評教師的基本功為主變為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為主。
四、課堂教學重要環節的調控
1、加大班內學習小組的調控力度。學習小組的組建要根據學習成績和性格特點等情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每個組6人左右,每個組可設文科組長、理科組長各一名,小組學習實行任務驅動,競爭展示,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一節課教師講解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0分鐘。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不講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改變教師作用,由教、領變為啟發、督促、幫助。
3、加大學生練習方式的調控力度。讓學生掌握和推行練習的基本方式,如提問、對話、復述、爭辯、閱讀、默寫、摘抄、作業、實驗、設計、小結、表演、游戲等。達到“以練習為主線,以思維為主攻,以發展為主旨”的目標。
4、加大交流展示的調控力度。充分地讓學生展示。激發比、學、趕、幫、超的興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關注中下游學生。
5、加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調控力度。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可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亦可在課中自學,自覺目標要明確,任務要具體,晚自習時間一般要求教師不講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
6、加大檢查落實的力度。加大對學生作業、隨堂練習、隨堂筆記、校本學案、單元檢驗試卷等的檢查力度。
五、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步驟
1、教師培訓:由教務處組織培訓,統一思想、落實精神。
2、各年級按學校規定完成班級小組架構建設,定人定座次定小組成員職責。由年級組長、班主任具體落實,在第七周前完成。
3、第八周由教務處組織召開全體學習小組組長會議,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各項規章制度。
4、組織聽評課活動。方式主要有:每年級每周至少上一節課改示范公開課,年級組長安排與隨堂聽課相結合,教研組組織聽評課。教師聽課后要及時寫出點評。
5、及時評估反饋。在七、八年級全面推行課改,及時對小組進行評價,每月一次班評,每期一次校評。每月對校本學案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小結。每月對課改情況進行總結,在“長鴻杯”教學競賽中充分展示課改成果。教務處負責備案,學部負責抽檢,學期期中、期末教務處公布各教研組課改量化分。
6、期末各教研組、教務處寫出總結。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4
一、理論依據
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學習捷徑。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實現教、學、做合一。促進學校管理的和諧發展。
二、實踐歸納
在不斷學習實踐的探討過程中,我校以邱學華嘗試教育理論為支撐,通過學習借鑒外地教學經驗、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新課程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為引領的基礎上構建一種具有我校特色的適應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模式: “四二六”課堂管理模式。使我校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先進經驗與本地課堂教學有效整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發揮小組的作用,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到“實、活、趣”,實現教、學、做合一。
"四"指課堂教學的四個環節:自主嘗試- 互動交流-匯報展示-應用提升
(1)自主嘗試即學生自己展開有效的學習活動。課前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和年齡特點精心設計預習指導提綱,提出預習目標;上課后,學生根據教師的預習提綱和自己積累查閱的資料自己學習文本,并記錄下預習過程中的收獲和疑難問題;
(2)互動交流是指組內互動,組際互動,師生互動。小組成員之間交流各自的發現和不明白的問題,經交流弄明白的記下來(或根據需要作上標記)。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可以小組之間相互交流,也可以問老師,(老師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回答,重點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再根據部分學生的困惑采用"小組內互助""個別指導""重點輔導"等方式,解決遺留問題。預習時間因不同內容而有所不同,靈活處理,沒有強制的時間限制.
以上兩個環節重點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眾所周知,合作學習在個體冥思苦想后還得不出答案時進行才能更好地體現它的價值,以往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常常流于形式:學生往往不怎么思考就發言,討論時,也是有的小組大家都搶著說,但不善于認真傾聽,有的小組是總是那一兩個學生說,每組里總有同學跟在后面不去學。所以我們利用這兩個環節先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這也有助于學習任務的完成。
(3)匯報展示指每個小組主動地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情況或對文本的不同理解。此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并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本階段的基本形式一般為: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回顧預習情況,進行組內、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過形式多種多樣的師生、生生的互動學習、感受交流,根據學習進程,不斷生成新的學習目標。主要是學生自己活動,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小組與小組相互聯動。教師是其中平等的一員,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把握優、中、差展現的機會,根據課堂的不定變化,靈活的作好調整,各小組把預習好的任務在展示課上一一亮相,其他小組分享他人的成果。通過各組對不同任務的完成或同一任務的不同完成及展現提升, 又受到了一定的啟發。
(4)應用提升指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分享他人的成果,學習知識啟迪智慧。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檢測題目進行達標檢測,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在應用中使知識得到鞏固提升,拓展延伸。
“二”即“兩個五分鐘”
因為是小學生,我們在試行“四環節”的過程中,也要適時科學處理好“兩個五分鐘”。
前五分鐘: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確定學習明標。
一分鐘引入學習情境。
一分鐘提示學習目標。
一分鐘共議問題。
一分鐘記錄自學收獲。
一分鐘質疑問難。
后五分鐘:對知識的回顧、總結與鞏固。
一分鐘小結。內化知識,提高能力,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
一分鐘朗讀本課重點。
一分鐘對學困生的輔導。
一分鐘書面練習。不能忽視學生的寫。
一分鐘的布置作業。作業一定要有層次性。
這兩個五分鐘的運用不是一層不變,面面俱到的,要根據學科和學生年級特點而靈活運用。
“六”依據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在課堂上踐行他 提出的“六個解放”,解放學生的時間,讓學生合作自主學習;解放學生的空間,給學生搭建交流探討的平臺;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在做中感悟。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敏銳觀察;解放學生的頭腦讓學生深入思考;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自由表達。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由學生的學來決定教師的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體性,自主性。
三、實施方案
1.學校各年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學生基礎進行有機的變動和修改,靈活運用,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養成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問題、爭先發言的好習慣。
2.為學生提供展示空間。有利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成果表現出來,學生可以圍繞所學的問題,盡情的表達與展示。
3.教學模式的變化。打破教師只管講學生被動聽陳舊的教學模式,學校規定,每堂課延長學生自學和小組探討問題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能進行引導和點撥,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小組內發揮長處,延長學生的討論、發言的時間。這樣既活躍了孩子們的思維,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又能在活動的過程中把小集體的小智慧依次匯集成大集體的大智慧。而教師以點播、提示、調控為主,并在學生小組展示的過程中把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精講清楚。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預習任務,拓寬學生的視野。
4.多樣化的展示模式。提倡課堂形式多種多樣,爭取做到“臺上”學生可圍繞主題或表演、或辯論、或講解、或朗誦,舞蹈、小組展示等多種形式交相輝映;“臺下”學生在不影響主講的前提下,不做特別要求,只要聚精會神、津津有味。課堂的氣氛熱烈而不失和諧,課堂發言無須舉手,只求學生的參與度高。再有教學時,要充分利用了身邊的材料。
5.有效的鼓勵模式。提倡“參與就有快樂,自信就能成功”,只要你敢想、敢發言,那你就是最棒的。”還有點頭、微笑、擁抱、鼓掌等激發快樂情緒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我們要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地位落實,就要從傳統的“先教后學,先講后練”變為“先學后教,先練后講”。主科先從中高年級入手,小學科試行。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5
全面實行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基礎教育領域里的一項重要任務。為真正把課堂教改模式抓到實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師、學生素質,提升自我教育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思想,以新《課程標準》為標尺,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開創教育改革和發展新局面。
二、實施策略
(一)導學案設計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充分了解學情。鉆研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準確把握每節課的目標及重難點。
2.多從學生角度思考,嚴格控制教師講解時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知識的生成,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協作的能力。
3.教師語言要以引導點撥評價為主。引導點撥要把握好深淺,組織教學要機制科學,評價更要從客觀事實出發,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4.程序設計要符合課型特點,形成科學的模式。新授課:情境-問題-策略研究-達標檢測;練習課:回憶總結-練習鞏固-達標檢測;復習課:構建知識框架-方法梳理-典型題目訓練-達標檢測。
(二)課堂教學
1.精心組織課堂教學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從積極的發言中了解學情,適時調整教學策略。
2.嚴格落實課堂教學四常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協作學習為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協作交流的平臺。
3.明確小組分工,發揮好行政組長和科任組長的火車頭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充分認識到傾聽、提問、爭辯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競爭,有幫扶的小組協作學習機制。
4.評價小結要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和小組的整體發展。
(三)評價機制
1.評價要從學生的聽、說、思、辯、講、評、做入手,從課前準備、課上表現、小組協作、課內外及家庭作業的完成等方面進行多元評價。
2.實行學生自我反思,學生對自己一天的在校情況進行回顧,并填寫反思記錄。
3.發揮好小組評價總結作用,每組每周要進行小結評價,每位組員客觀的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4.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及時性互評、師評。同時與作業評價、個別輔導評價相結合。
5.家長參與評價。堅持家校聯系,家長對學生在家庭中的學習、勞動、品行進行評價。
三、方法與措施
1.備好導學案,客觀,適用,堅持課后反思。
2.積極參加研訓,從其他教師的課堂中學習課改新理念、新教法,大膽嘗試,勇于創新。
3.加強業務學習,從教育類書刊雜志、網絡媒體中了解課改動態,汲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協助班主任做好小組建設工作。科學劃分小組,組織各小組制定組名、口號,進行小組分工,定期進行組長培訓。
5. 配合班主任,開好班會、家長會,齊心協力抓好班級管理,加強家校聯系。
6. 制定培優輔差計劃,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內心世界,促進高質高效課堂發展。
7. 加強學生讀寫姿勢、書寫習慣的培養,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6
一、指導思想
《中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過去的一些傳統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樣學校教學也跟著時代步伐不斷進步,體育課改革也勢在必行,體育教學也要改革過去的傳統教育模式,建立能夠充分體現我校:“和諧、揚長、互助、發展”個性特點的體育教學新模式。
二、課程性質
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健康為出發點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寓思想品德教學,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
我們學校將要把體育教學定位在具有時代性、先進性和發展性,從學生出發,充分體現我校所倡導的“追求科學、發展個性、創造卓越”建設具有實驗特色的體育課程,我們將突破傳統的思路,建立宏觀大體育觀,我們將體育教學實施健康教育,淡化競技,注意健身,運用啟發式、自主式、互動式、參與式教學方法,將自選“套餐”式教學模式代替傳統式教學。
傳統式與自選“套餐”式體育課的對比
傳統體育課的不足之處
1、學生參差不齊,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各不相同。
2、體育教師自身素質存在差異,不可能精通各個項目的教育
3、課的內容枯燥無味,學生都不感興趣,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
自選“套餐”式的體育課優點:
將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健康為出發點,一改傳統式教學內容及方法,從學生的自身情況、興趣愛好出發,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將讓學生自主選擇運動項目,按項目分組上課,能充分展示每個學生的特長,以便更好地發展,這種上課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們每位體育教師的專長,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合作學習的良好教學氛圍。
三、教學目標
1、 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體驗運動樂趣,培養體育意識。
2、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掌握保健與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鍛煉的能力,學會自主學習,挖掘潛能,增強責任感。
3、 掌握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并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及理論基礎知識,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積極的競爭意識、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評價感,樹立自尊、自信。
4、樹立群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培養團結協作,養成規范的行為習慣及終生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
四、意義
1、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采用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先進資源,在課余時間各項場館向學生全面開放。
2、 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身發展特點,及學校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打破原有的班級建制、年級界限,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擴大體育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優點;由于打破班級建制、年級界限,同學之間互不熟悉,通過這種上課形式可使年級之間、同學之間增進溝通,塑造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身心諸多方面得到發展,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3、充分發揮教師的專長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展示教師的專長、學生的特長,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自主性、創造性學習,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空間。
4、 把校運動隊、有運動特長的學生的專項運動納入體育課堂中,有利于校各個運動隊的建設。
五、開設自選“套餐”的具體操作過程
設想一:
(一)課程設置
1、分別在三個年級每周開設3學時體育課(每學年每個班級96學時)修滿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的條件之一 。
2、依照大綱的要求,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自身特點出發,在學校三個年級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分別設三套“套餐”,每周有一節課上必修課,另兩節上選修課,身體素質練習隨課堂進行。
3、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設計一套適合稍胖或稍瘦學生學習的套餐,如有氧健身操、跳繩、游泳比較適合身體較胖的學生
(二)“套餐”內容的設置
課程內容充分體現健身性與文化性,選擇性與實效性,通過對全校學生的調查,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項目:籃球、足球、排球、棒壘球、羽毛球、乒乓球、體操、健美操、武術、散打、跆拳道、游泳、輪滑、健美這些項目。我們從這些項目中選出供三個年級選修的項目,三個年級選修的項目可重復。如乒乓球項目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特別喜歡,那麼每個年級都設該項,每個年級設兩套套餐供學生選擇,另外給特殊學生設一套適合他們學習的套餐,在三個年級同時還開設必修課(田徑和體操)身體素質練習貫穿每節課。
初一年級開設項目
必修課:田徑 體操
套餐一: 乒乓球游泳 排球 健美操套餐二: 羽毛球輪滑 排球 跆拳道
套餐三:跳繩 排球 游泳有氧健身操(適合身體較胖的學生)
初二年級開設項目
必修課:田徑 體操
套餐一:足球 乒乓球游泳 健美操
套餐二:籃球 棒壘球散打 健身拳
套餐三:跳繩 乒乓球游泳 有氧健身操(適合身體較胖的學生)
初三年級開設項目
必修課:田徑 體操
套餐一:籃球 乒乓球 手球 防身術 套餐二:足球 羽毛球 游泳 太極拳
套餐三:跳繩 游泳素質練習 有氧健身操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7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然而學生卻沒得到應有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實施有效教學,需要我們認真領會課程改革的精髓,把握全新的現代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此計劃:
1、要面向全體學生。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以個別優生的回答,當作全體的回答,以優生的速度決定教學的進程等。真正的面向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教學民主的思想。在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接受型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課程改革也要求我們改變接受學習的現狀,變為主動性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要更新教學觀念,大膽處理教材。正確使用研究性學習法,它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布滿求知欲和好奇心程。
2、建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應和學生形成一種學習合作者的關系,把自己當作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學習行為,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人格,對學生不正確的地方不要簡單否認,要善于引導。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3、教學要有創新
創新教學,是現在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匯。它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內容。要培養創造型的學生,就需要有創造型的教師。不斷學習努力做到:
(1)教學內容的創新,要改變考什么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傾向,不唯書是從,增加課堂的信息量。
(2)教學環節創新,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想方設法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它們主動的探究新知識。學生在積極主動教學活動過程中,既把握了知識,又學習了語言、鍛煉了多方面的能力。
(3)教學方法創新。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需要我們要突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總結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經驗。
(4)教學手段創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最優的教學手段,以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最優的知識,得到充分的發展。一方面,要提高自己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制作帶有視聽效果的課件,另一方面,要突破傳統手段的束縛,在傳統中求創新。
(5)課堂練習的創新。課堂練習在鞏固新知的同時,要有思考價值,要具有開放性。在學生方面,我們要注重通過自己的教學,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要善于呵護和引導學生的創新火花。其實,在一堂課中,只要有一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稱得上創新。不管是教還是學,只要有一點創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
總之通過不斷加強理論的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熟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有關規律。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目的。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8
20xx年8月16日,德宏州委、州政府啟動了德宏州教育教學改革,并將州民中、芒市中學、梁河一中、xx一中等學校作為改革試點學校。在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在白濤教授的指導下,xx縣教育局在xx一中高中部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現已全面啟動實施。并將于20xx年9月在全縣部分中學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為認真做好此項工作,根據德政發【20xx】199號《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德宏州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經縣教育局研究,制定如下實施方案,請各學校認真貫徹執行。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改革學校管理體制、提高課堂效益為突破口,全面推動我縣基礎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不斷滿足社會的需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改革目標和任務
通過3-5年的實踐和努力,全縣全面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并步入良性發展階段,課堂教育教學發生明顯變化,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理念發生轉變,教學和學習狀況發生變化,學校工作效益和教學明顯提高。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緩解教育發展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改變我縣教育落后局面,形成我縣教育改革和發展模式。
三、改革內容
本次改革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教育主管部門
要變單一的行政管理為行政管理與業務管理相結合。要將職能部門的工作重點下移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上,把政府的宏觀政策具體地落實在學校的管理上。深入學校進行調查研究,增強對學校的服務意識。讓每一個職能部門對口承擔一個鄉(鎮)或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監督、指導和服務工作,將干部的考核與學校的工作績效掛鉤。要讓教科研部門和學校參與職能部門的宏觀管理。在教育主管部門制定規劃、出臺政策、推行管理措施的時候,邀請教科研部門和學校的有關領導或專家參與,或建立一支常態的業務專家隊伍為職能部門的宏觀管理出謀劃策。
(二)教研部門
要建立以教科研部門為核心的業務管理機制。要加強教科研部門建設。以在職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相結合的形式,分小學、初中和高中,建立一支能夠指導學校教育教學的學科專家隊伍。要以教科研部門統領學校教育教學。各鄉(鎮)中心校和縣直學校教科研部門要成立不同學段的學科專家組,指導、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研究和教師培訓,評估學校的教育教學;在統一部署、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又為不同學校提供個性發展空間,達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教研員要認真做好“送教下鄉”、掛鉤鄉(鎮)或學校等工作,加強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學校的改革
一是校長及其他教學管理人員承擔教學和教研任務,以及將班級考核、學科考核與學校領導的考核相結合,充分發揮學校管理的效能,校長對學科和班級工作進行統籌。要每周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進行一到兩次督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要建立常態的學科管理為主的管理模式,以學科為單位,統一進行學校的學科教學及科研的管理,將責任落實到學科,以班級管理來協調年級各學科的教學和學習的分配。突出管理重專業性的特點,將重點放在提高學科課堂教學質量上,使得教學與教研相互促進,能夠將集體的力量體現在學科教學與教研上,有效地避免師生重復機械勞動的過重負擔,增強校長、學科長對教學的監督,使得那種各行其是的課堂教學無生存之地,不同班級的教學出現一個整體發展的態勢。
三是要每門學科任命一名學科長,學科長組織各學科科任教師制定不同年級的教學任務,然后各學科長一起根據學科教學任務來核定各學科的權重,合理調配各科的教學量和學習量。年級組長和班主任根據各科的教學量和學習量進行班級管理。形成一個學科聯動的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
四是教師要變統一的教學模式為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在繼續保持大班額教學形式的前提下,通過改變學科管理的模式,協調各學科的教學任務,合理系統地制定統一的學習內容和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以及有選擇性的分層次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都得到有效的落實。
五是要打破單一的終結評價,注重形成性和過程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力求使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通過評價引導教師和學生的不斷反思,促成其自我成長的能力,以此充分發揮好評價功能的診斷、調控、激勵的導向作用。
六是各學校要從農村義務教育保障經費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教育教學改革。
四、加強領導
為確保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實施,縣教育局成立xx縣教育局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全面領導和指導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
領導小組組長由教育局局長董保強同志擔任,副組長由教育局其他領導班子成員擔任,成員由教育局機關各股室負責人、縣教科中心主任、各鄉(鎮)中心校校長、縣直各學校校長組成,主要負責本次改革工作的領導、協調,共同推進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
專家指導組組長由教育局副局長韓永信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縣教育局基教股股長、縣教科中心主任擔任,成員為教研室中小學教研員、xx一中校長、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及xx縣高中學段兼職教研員,主要負責改革工作的調研、改革工作的總結、推進、推廣,改革的評價、反饋等,負責對各學校實施改革的業務指導等工作。
五、方法與步驟
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專家引領、試點先行、分類指導、分布推進的原則,首先在高中先行,逐步向初中、小學推進。
1、20xx年9月,根據全州部署、安排,在xx一中高中部進行試點改革,積極探索改革經驗,為下一步全面推進改革總結經驗、奠定基礎。其他學校積極做好學習、宣傳、動員工作,為下一步的改革造足聲勢。
2、20xx年9月,xx一中要在深化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典型成功經驗,全面推進以“配餐制”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其他初中階段學校要積極探索適合學段特點的改革模式,穩步推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改革,并在xx一中(初中部)、xx二中、xx三中、清平中學進行試行改革;小學階段少數民族聚居的學校要積極開展“雙語雙文”教學,全面提高義務教育段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3、20xx年9月,全縣中學全面推行教育教學改革,并在部分小學試行教育教學改革。
4、20xx年9月,全縣中小學正式全面推行教育教學改革。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9
為了有步驟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盡快改變我校課堂教學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和現狀,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成效,特制定《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認真落實課堂教學改革,通過改革教法和學法改變傳統的 “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生本課堂、學本課堂,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目標任務
1、推行導學稿。
2、構建“先學后教、討論提高”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1:1學本課堂”。
3、轉變課堂評價標準。課堂教學評價重點從傳統的“教師教得怎樣”轉移到新課程“學生學得怎樣”上來。
三、課改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吳權利 王良峰
副組長:趙剛、劉尋貝
成員: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
課改工作具體由教學塊負責實施,辦公室設在教務處,負責人趙剛、劉尋貝。
四、重點環節
1、導學案
“導學案”就是對傳統所說“預習”環節的一個具體化和思維化,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抓手。“導學案”就是通過學生“先學”確定“教”的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是謂“先學后教”,很有科學性。
導學案的開發原則:“導學問題化,問題思維化,思維品質化”。 “導學問題化”將是我校開發導學案的主導思想,意在通過教師的巧妙“設疑”引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當然,導學案中適當地配備些習題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是可以的,但習題要精化不能泛化。
教務處負責設計“導學案”模板,任課老師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再做補充。
導學案是對教師“教學設計”中“預習設計”部分的一個細化,所以,導學案不能代替教學設計(舊稱“教案”),教師上課還必須有教學設計。《教師教案專用本》中要加大導學案“問題設計”和“課堂互動”(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個重要環節。
2、 合作學習小組
每個教學班級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分組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就是把學習成績、能力、性別、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3-4名學生分在一個合作小組內,合作學習的開展基于知識互補、感情相融的條件,保證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干,都是學習的主人。
高橋中學的“合作學習小組” 由3人按照“組內異質”的指導思想構建,相對學習較好(充當主持人)的學優生坐在中間位置負責開展活動。當然,各科根據學科及學情特點在課堂可以靈活調整。
“合作學習小組”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由班主任負責在6月初組建到位。班級“合作學習小組”(包括主持人)名單印發每一個任課老師。
3、“錯題庫”
錯題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攔路虎”、“絆腳石”,是教學活動中攻堅克難的重點和難點。為了進一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校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建立“錯題庫”, “錯題庫”是我校月考檢測命題的重要題源和學生平時學習攻堅克難的重點目標。
4、課堂管理及評價
教師上課是“一崗雙責”,即集教學和安全管理于一身。課堂教學要教管并重,只教不管、只管不教或者管理不到位都是失職行為。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在課堂討論、作業和座談等諸環節中,要對每一個同學的表現及時給予明確評價,以鼓勵肯定為主,細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參與的積極性,以親和力等人格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作業布置以及評價上,學困生應該與其他學生有所區別,把分層教學管理落實到位。
五、實施方法與步驟
1、 制定《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5月份)。教學塊根據校情、教情和學情,并結合相關培訓制定《 高橋中學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務處設計導學案初稿,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
2、召開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會議(6月初)。申明課堂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結合《 高橋中學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具體時間表(xxx年6月中旬啟動),就導學案、課堂討論小組的建立、課堂教學時間設置(20:20即1:1)、針對學困生的分層教學與管理等環節作出說明和要求。
3、召開專題培訓會(6月初)。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會議后教學塊組織教研組召開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培訓會,印發重慶沙坪壩區部分學科“導學精要”,特別就我校設計的導學稿模板和課堂教學要求做重點培訓。
4、深入一線督查落實(6月中旬開始)。首先,教務處要收查教案和“導學稿”,其次,教學塊要深入一線課堂檢查落實情況,其次,教學塊要通過召開教師會和學生會的方式對各學科推行的課堂改革情況進行調研,據此不斷完善導學稿的設計。
5、強化檢測和評價工作。“精講精練”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課堂的檢測和課后的練習要求“精”,要求“有效”,特別對學困生要分層布置作業。把賞識激勵每一個學生落實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
6、及時推出樣本或者典型課型。課堂改革,是我校的一項戰略和戰術性目標任務和要求,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根本保障,將長期、漸進式推進和發展。對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做得好的教師、課堂將及時推介,充分發揮樣板的引導作用。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10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也是小學生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如何教作文,如何寫作文,一直困擾著眾多的教師和學生。新的課程理念為改進作文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筆者認為,教師要把學生活動放在首位,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應引導學生變被動寫作為有創意地寫作,使作文富有生命意義;要讓學生有發展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創新;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作文變成學生快樂的事情。
一、尊重學生,讓作文盡顯生命原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給予明確、具體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或者組織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探究體驗,用心靈觀察人、事、景、物,用心靈感悟人生,學會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間,變被動寫作為自主探究、創意寫作,盡顯作文生命的原色。傳統的作文教學,通常是老師講得多,等老師作文指導結束,學生已經失去了寫作的興趣。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和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作文教學應該有新的思路和方向,這就是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注重積累和發現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我們不善于發現。作文需要積累和發現。如何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睛”,養成用心靈去發現感悟的習慣,在看似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發現和積累知識素材呢?我們給同學們打了個比方——找米下鍋,就像我們平時要做飯一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為達到目標,我們科學利用兩條途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吃透文本,注意培養學生的比較、吸收、借鑒的能力;在課堂外,我們充分利用課外這個“大市場”,幫助學生向生活要素材。例如我們利用循環日記的方式,促進學生們討論、借鑒,共同提高。作為教師,點撥引導的同時應對學生加以適時鼓勵,為同學們的積累學習不斷增添動力,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和創造的樂趣。
三、先放后收,鼓勵學生積極創新
教師在作文指導時不應該怕學生奇思怪想、異想天開,而是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敢為人先。要從學生的年齡、經歷、興趣、愛好等特點出發,調動學生情感、思維等方面的因素,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欲望,調動寫作興趣,使學生主動活潑地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目標驅動、任務驅動、興趣驅動、情感驅動等方面注意“先放后收”。(語文教學論文 )“放”,即放開心靈,放開手腳,放開筆墨,放膽為文。“收”,即對文字的考究,對文面的講求,對文體的留意,對主題的牽引等。“先放后收”使思維在文章形成中處于核心地位,讓學生有充分的思維活動,把寫作和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很好地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創新,就要在作文教學中做到關注差異,在凸顯個性中以人為本,在感悟體驗中互動提高,體現出讓不同學生有不同發展的面向全體學生的新理念。作文指導時,教師要留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參與作文各個環節的過程中重獲主觀體驗,建構語言知識,形成表達技能。
四、作文修改的多樣化
文章是寫出來的,也是改出來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不厭百回改”,這些都是我們幫助學生的重要標準,同時我們也力求幫扶效益最大化。例如最近的一次征文活動,丁茹同學選的素材有一定的代表性:父母不舍得吃雞蛋,自己不愿意吃雞蛋。我們組織同學們共同分析,找出亮點,討論出最佳的角度,最后確定了從爭論到引出“勞動創造財富,智慧開啟人生”的作文主線。在幫扶研究的同時,幫助同學們找到一條正確的路子,真正實現從我想寫、我要寫到我會寫、我要寫出精彩的轉變。學生心中蘊含的智慧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只要把它們引導出來,提高作文水平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五、聯系生活,讓寫作成為快樂的事情
作文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不應該是痛苦的事,而應該是快樂的事。心中不快,通過作文宣泄出來,達到心平氣和;心中歡喜,通過作文訴說出來,心情恢復平靜。怎樣才能讓作文成為快樂的事情呢?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是解決“寫什么”的根本性措施,也是讓學生體會作文之樂的情感源泉。生活中繽紛的色彩,交織的音響,多彩的圖畫,都應涌上學生的筆端。要創設條件讓學生走進社會,投入生活,擁抱自然,深入社區,走進農村,參觀學習,調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訪人物。對生活有了獨到的發現,有了深刻的領悟,學生才可能寫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來,也才能感受到作文的快樂。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應注意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評語盡量具有語言表達形式上的美感,具有語言傳情方面的親切感、幽默感,讓學生從鼓勵中“享受”作文的快樂。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需要厚積而薄發,更需要切中肯綮。學生要從寫作中不斷地收獲快樂,走可持續發展的寫作之路。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11
為了全面落實《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精神,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我們參照南安市確定實施“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的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試點項目。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制定《我校學校“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能力,構建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實現學校科學發展和內涵發展為目標,以聚焦課堂教學,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為重點,按照“分步實施,重點突破,逐漸推進,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二、三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率先推行“先學后教,提高學習能力”課堂教學模式,在準確把握有效教學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創新工作思路和實驗途徑,積極探索適合我校校情、班情、學情的“有效教學”特色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推動學校管理精細化、教育科研校本化、教師隊伍專業化、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實驗目標
1、構建民主、和諧、開放、富有活力的新型課堂。以有效教學理論為指導,通過教改實驗切實解決傳統教學中輕視學生主體性的問題,把課堂還給學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構建民主平等、充滿尊重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民主、和諧、開放、富有活力的教學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進而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準確把握有效教學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創新工作思路和實驗途徑,探索適合我校校情、班情、學情的“有效教學”模式。
2、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引導實驗教師認真領會有效教學的精神實質,吃透實驗各環節的操作要領,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積極開展教改實踐,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推出一批教學水平能體現新課程特點,具有個人教學特色的教學骨干,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深化校本教研,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以“改進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實驗為突破口,把“先學后教、提高學習能力”有效教學與我校校本教研制度結合起來,著力研究有效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落實集體教學研究活動制度,強化集體備課,充分發揮教研組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教學反思等形式,研究和解決有效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課堂效率,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以有效教學
研究為核心的教研機制,真正讓校本教研服務于教學,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4、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實施“有效教學”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將以推進“有效教學”改革為契機,有針對性的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逐步改革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適應“有效教學”的管理機制,真正落實精細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老師的工作積極性,以管理改革促質量提升,不斷優化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三、實施范圍
(1)學校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2)學科:語文、數學、英語
四、實施原則
1、理論實踐相結合原則:將研究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在教學研究中發現問題并將研究的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活動中去,在實踐中領悟,在領悟中升華。
2、互助學習原則: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以教研組教學研究活動為平臺,組織教師形成學習共同體,積極營造互相聽課、評課、平等研討的氛圍,構建互動的研究方式,在思維碰撞中形成共識。
3、自我評價反思原則:教師個體通過集體備課、教后感、聽后感等形式,及時反思課堂教學行為,總結問題,找出方法,提高能力。
五、實施策略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為保障有效教學行動各項內容的順利實施,學校成立有效教學年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整個工作的管理、組織、規劃和推進。
我校學校“構建高效課堂”課改實驗領導小組:
組 長: 王校長
副組長: 闞副校長
成 員:
(二)加強學習,強化培訓。
1、學習理論,更新觀念。通過邀請專家講座、加強校內外教師教育教學研討交流、開展有效教學理論讀書、觀看教改先進學校經驗光碟、組織外出觀摩學習等活動,提高廣大教師對有效教學的認識和理解,集中分析排查課堂教學活動中“無效低效教學行為”,幫助實驗教師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明確實驗的方法、步驟和要求,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激發實驗積極投身教改的熱情。
2、以點帶面,逐步推開。在二、三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率先推行,進行探索實踐,
在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同伴互助”、“骨干帶動”等方式,在全校逐步推開,全面推廣。
3、搭建平臺,宣傳交流。邀請市進修學校教研室專家來我校進行業務培訓、現場培訓指導,同時派實驗教師到外校觀摩學習或者請相關實驗校教師到我校上指導課;對實驗目的、要求、措施、意義等方面進行宣傳,鼓勵教師進行交流研討,并取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理解與支持;邀請各級領導、學生家長代表深入課堂觀摩,體會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4、認真總結,強化反饋。鼓勵實驗教師積累研究經驗,及時總結階段成果,撰寫教育科研論文、教學反思、教學案例、教學敘事等。做好各期實驗班與對比班學生的能力對比分析,注意實驗文字、圖片或音像等過程性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到專人管理,分類歸檔。進一步加強過程的監督與評價,實行學校領導推門聽課制度、月查制度、期評制度,完善《教師成長記錄袋》、《學生成長記錄袋》,建立健全實驗評價機制,將“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項目實施情況納入教師評價體系。
(三)立足實際,解決問題。
1、示范引領,解決教師轉型問題 發揮有效教學推導員的示范引領作用,結合我校教學工作實際,利用專題研討活動、觀摩評議活動、有效教學“同課異構”活動等多種途徑促進教師的轉型。利用同科共備的備課方法,發揮教師間優勢互補作用,完成優質教案與優質課件,達到資源共享。
2、擬定項目,解決學習方法問題
(1)有效問題的生成研究:以課前預習研究為內容采用“引導—點撥—自主創新”的研究模式展開研究。
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教師引扶。教師指導學生設置預習內容為主;第二階段:重點點撥。這一階段逐步體現學生預習內容設置主體作用,教師只要糾偏改差、重點點撥即可。第三階段:自主創新。最終實現學生獨立預設預習內容的目標。此研究課題從三個層面入手:
①預習內容的研究。包括預習題目、內容、題量的合理科學設置等;
②預習方法的研究。包括學生讀、寫、畫、說等不同方法的選擇應用;
③預習的有效性研究。通過多種途徑,評價預習題目設置的有效性,總結提高。
(2)有效問題的解決研究:以解決預設生成問題的方法訓練為主,通過說、寫、畫、問、評等多種形式,利用“小組合作——個體展示——集體深化”的研究模式進行。學生自備課堂練習本一個,根據實際靈活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確定訓練的側重點。如:學生發散思維訓練、學生思維條理性的指導,學生表達的措詞用句訓練、學生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等等。
(3)有效訓練的拓展研究:“問題訓練單”內容是由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考試大綱以及學生所困惑的共同問題(也可以根據學生認知水平進行預測)進行精心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作為主要內容進行設計和編排,訓練時間、訓練量、訓練難度要根據學生能力適當把握。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選擇恰當時間及時“投放”給學生,每個小組在“學科小組長”指導下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盡量提高準確率和合格率。
通過以上專題項目訓練,引導學生逐漸適應有效教學的角色轉換需要,并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真正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人翁意識,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四)加強指導,優化策略
加強實驗過程的指導,要求實驗教師認真設計導學案,認真研究章節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研究學情,科學確定教學目標,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有不同的目標要求,準確把握教學方向,真正做到“勤于課前”,力爭使導學案充分體現有效性、互動性、全員性和差異性特征。
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學會為宗旨,以學生會學為目標”的理念,明確有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靈活地采用各種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鮮活化、教學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案,著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課堂講解不超過20分鐘,努力實現“先學后教,問題評價”。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要精心篩選,分層布置,容量適中,形式靈活,符合學生實際,及時反饋不同類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注,把課內外輔導有機結合起來,力求做到節節清,日日清,周周清。
六、實施步驟
1、目標是建立若干個“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習能力”教學改革學科試點班級,并進行實質性研究與探索,初步形成“高效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案例。
2、目標是深入研究與探索、認真總結與改進,形成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特征的高效課堂教學新模式。
(一)為實踐研究探索階段
1、成立課改領導小組 ,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制定課改實施方案。
2、通過各類形式的學習,樹立教學新理念,為有效教學的開展做好前期輿論導向和理論基礎。
3、組織全校師生學習與討論,調查與分析,并結合已正在開展的各項教學活動,查找
現有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無效低效教學行為,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有效教學觀。
4、開設有效教學實驗,確立實踐——反饋——實踐——提高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積累經驗,對探索出的已有經驗和成果積極認真地進行總結、整合,并通過實驗班科任教師上課改達標課,對承擔有效教學實驗課的個人進行有效評價,從各科中選出課改效果顯著的教師上觀摩課和示范課,把在課改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進一步升華、整合,通過教研組評課討論,最終形成有效教學的校本模式。
(二)為實踐研究總結提升階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進行階段性總結,完成對實驗結果的科學分析、統計寫出實驗報告。總結已有經驗,反思存在問題,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效教學模式,形成完善的有效教學管理體系,推動有效教學活動的創新發展。
2、進行課題研究相關展示活動。
3、 開設教師論壇,讓廣大教師暢所欲言,促進教師為追求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學習、提升業務水平。通過教師間的交流,探討解決教改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成果,并繼續推動我校有效課堂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七、實驗要求
1、全體教師要認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加強對有效教學的認識和理解,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個人業務水平和理論水平,要將有效教學理論的學習貫穿于實驗全程,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推動改革。
2、各實驗教師要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提高學生能力為目標,精細工作、創新工作、注重實效,努力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切忌走形式、圖熱鬧、敷衍了事、不負責任的做法,以免貽誤學生,給學校實驗工作造成阻礙和影響。
3、各班級要加強對班內學習小組的調控,每周組織召開小組長會和學科組長會議,了解學情、指導小組活動。各科任老師要利用課堂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小組榮譽感,讓學生適應有效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4、各教研組結合周教研“中心發言人”制度的落實,抓好實驗教學的聽課、指導、研討等工作,每周組織聽課至少一節,教研活動時間要認真研討,把有效教學作為教研組的重點中心工作抓緊抓好。
5、學校每月召開一次“有效教學”研討會,解決問題,交流經驗。通過實踐,使參與老師基本達到對有效教學模式熟練駕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篇12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及研究意義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大部分教師已率先用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大膽地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課堂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開放型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新要求。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首先著眼于人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觀點對照現在語文課堂教學,目中無“人”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那種把學生當著等待灌輸的容器的“滿堂灌”、“填鴨式”且置之不論,就是那些所謂“啟發式”的課堂教學,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學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靈性的人呢?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積極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和途徑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特征
1、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民主與平等包括知與情兩個方面。從知的角度看,師生只是先知者與后知者的關系,并不存在尊卑關系。從情的角度講,小學生與教師一樣,在人格上是獨立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與尊重。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也需要尊重;學生需要愛,教師也需要愛。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才是民主、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
2、組織小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合作學習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對于教學來講,合作學習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只有滿足學生對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要,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愿意學,才會學得好。從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看,其情意色彩滲透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與競爭。同學之間通過提供幫助而滿足了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當學生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時,他們學到的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
合作學習把生生互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加以科學利用。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教師盡可能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培養小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小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
3、課堂上的評價方式多樣化
新課程要求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學生由被動接受評價到主動參與評價。課堂上的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教師評價。語文學習具有重感悟和情感體驗的特點,因此評價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重視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與進步。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次成功與進步的評價,能使學生獲得對語文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和情感。教師在評價時要善于抓住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語言表達或合作意識和技巧等方面的優點加以表揚。
(2)、學生互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應該是評價的主人。課堂上教師應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并教會學生如何互相評價。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方法
1、朗讀法
教師通過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朗讀,把文章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韻出神入化地渲染給學生,讓他們去細細品味。除了范讀外,還可讓小學生自己進行朗讀。學生朗讀使教師與學生跟教材的距離均衡,通過分角色讀、個別讀、分組讀、接龍讀、齊讀、競賽讀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語感,理解內容,體會感情,貼近教材,感受文章節奏。
2、想象法
人的思維力、想象力非常奇妙。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既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又點燃了學生熱情的火花。在教師有表情的朗讀同時,讓學生閉目,發揮想象、調動聽覺、嗅覺、味覺來感知課文中的景色美、人情美、意境美。使學生“入其境”,進而“會其意”,培養了小學生的創造思維。
3、表演法
讓小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親自感受課文的情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生動、直觀的理解。通過表演法不僅使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且,運用動作、語言、表情來加深同學們的理解、幫助記憶。
4、比較法
所謂比較法,就是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點、相同點,采用類比的方法,也就是求同辨異法。俗話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讓學生找出同類型不同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點,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開拓思維空間,提高研究問題的能力。
5、懸念法
懸念是指人的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它往往使人對所講內容產生一種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需求。懸念所造成的這種“急盼”、“渴知”的心理狀態,使學生注意力加倍集中,求知欲尤為旺盛,思維更加敏捷。
6、故事法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接受生動有趣的東西。挑選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故事,既豐富課文內容,又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起他們的興趣。
7、音樂法
音樂能提高人的鑒賞水平,陶冶人們的性情,凈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道德修養,推動人們奮發向上,它以特有的旋律、節奏,塑造出音樂形象,把小學生帶到特有的意境中。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注意問題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體現語文課的特點。有些教師用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取代朗讀,課堂上聽不見瑯瑯的讀書聲。而《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語文課要“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讀達到對語言的理解、品味和積累,獲得情感的熏陶。
2、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注重實效性。個別教師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還未輪流發言完就草草收兵。合作學習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因此,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更重要的是給予時間上充足的保障,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3、課堂上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活動要有一定的比例。有些教師課堂上過多地讓學生活動,最終導致課堂處于失控狀態。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中有困惑的地方,設計出相應的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思維,并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交流和討論過程,但不是包辦代替,不是控制學生討論的結果。
4、課堂上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標強調學生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這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探索精神給予鼓勵,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5、課堂上學生展示課前預習學習成果的時間要適當控制。學生展示課前預習學習成果必須為本課學習任務服務。如果安排展示課前預習學習成果的時間偏長,反而影響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所以,應把激發興趣作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避免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調動起來。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及應用價值
以前,在小學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是被動的、消極的,是被灌輸的器皿,是書本的奴隸,教師的“應聲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長期固定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了厭煩情緒,認為課文閱讀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講意思,存在這種心理現象比比皆是,學語文簡直一點味道都沒有。《語文標準課程》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小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即要求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教師也不再是課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務是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當語文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興趣,發揮其學習的主體精神,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應用價值:
1、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學中,學生就會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由原來的“要學”變成“會學”。
2、能夠引導小學生自由閱讀,拓展思維的遷移與發散。現代教育十分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注重引導學生自由閱讀,自由表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只要教師提出的學習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自然樂意去學。如果教師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目的地把學生引向目的地,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自由提問,自由發表,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自主鍛煉思維,拓展思維,使思維素質產生發散和遷移。
3、可以小學生培養審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操,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美好的。語文教材中有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靈,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小學生的情感是易于激發的,之所以對課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騰起崇敬之情,對祖國山河的壯美為之贊賞,對不幸人們的同情……都是為情所驅動而產生的體驗。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渲染教學氛圍,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益,達到培養審美情趣的目的。
4、能夠鍛煉小學生實踐活動,提高閱讀能力。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閱讀一向是語文教育的重頭戲。閱讀文章時,可以培養學生利用各種工具書,及圖書館、網絡等多種渠道查閱各種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學習所帶來的滿足感及成功感,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樣,從閱讀課文,理解課文自然上升到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多層次、全方面地提高學生的素質,使教學效益立竿見影!
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及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培養途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如,閱讀教學中的討論、交流,作文教學中的評議、修改)有意識地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二是在口語交際課上引導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三是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
第二階段培養中年級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簡單地說,就是求是求佳意識。這種意識表現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險、敢于向困難和權威挑戰等心理傾向。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
《語文課程標準》也體現了對個人的獨特見解、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的重視,“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中年級(3----4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判斷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正常的閱讀、習作、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同時,側重對中年級的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訓練。
第三階段培養高年級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現代社會發展的最重要標志之一就是信息量劇增、信息傳遞速度快捷、信息傳播途徑多樣化。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和傳播媒體的飛速發展,要求每位合格公民都要具備搜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要適應信息化社會的新變化,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源,拓展視野,獲得選擇、判斷信息的技能。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標準5--6年級)”,“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學習閱讀。(標準5--6年級)。”語文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40分鐘,還應從生活出發,把生活和課堂很好地聯系起來。這就需要課前作一些準備,從書籍、電腦等媒體中搜集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信息。所以,教學中,教師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應側重對5----6年級學生培養在準確認識和理解信,息的基礎上,正確地處理、運用信息,并重視信息的表達形式和表現結果的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應當重視陶冶學生的情趣和情操,培養學生的靈性與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將小學生還原為“自由生長的生命”的人,才能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相關文章:
學校推進課程改革方案 -方案01-01
高中課程改革方案(通用7篇)09-30
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精選13篇)12-13
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方案09-22
體育教學改革方案(精選9篇)10-22
課程教學方案11-18
有效教學的課程方案04-23
應急課程教學方案04-23
體育教學改革方案范文(通用7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