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時間:2024-11-07 05:20:20 方案 我要投稿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0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0篇)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1

  為了積極穩妥推進新課程實驗,有效實施普通高中學生學分的認定和管理,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普通高中學分認定辦法(試行)》等文件的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方案(試行)。

  一、建立學分認定組織機構

  1、學分認定委員會:

  主任:x

  副主任:x

  成員:x各學科高中教研組組長

  職責:負責制訂學分認定實施方案,全面領導和指導學分的認定工作。

  2、學分認定工作小組

  組長:x

  副組長:x

  成員:年級段長、備課組長、班主任(教學班指導教師)、學科任課教師、學生代表。

  職責:負責對學分的認定、評定、公示等工作的組織實施。

  3、學分認定仲裁委員會

  主任:x

  副主任:x

  成員:辦公室、教務處、教科處、政教處、團委等處室負責人、年級段長、高中各學科教研組長。

  職責:負責對學分認定工作的監督,對學分認定過程中學生的申訴進行調查、核實以及糾正。

  二、學分設置

  三、學分認定的內容和辦法

  學分由學分認定委員會認定,學分認定的基本條件是:

  (1)達到一定的課程修習時間(不少于規定學時的2/3);

  (2)在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表現(依據學習過程記錄、學習成果、學生互評及教師評價等);

  (3)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或考查)并成績合格。

  (一)學科模塊學分認定

  學分分為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均由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模塊測試)兩個部分組成,我校規定兩部分的分值權重為4:6。模塊測試以滿分100分計,成績在60分以上(含60分)為及格,取得該門課程的學分,不及格者不取得學分。

  1、學習形成性評價成績(過程表現)(40%)

  學習形成性評價成績包括修習時間、課堂表現、作業質量、平時測驗等平時過程性表現,累計以滿分40分計入總分成績。

  學生修習時間要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2/3以上。因病假、事假未能達到規定時的,在課余時間通過補課達到要求的給予認定。修習時間未能達到要求的不予認定學分。課堂表現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對課堂的參與程度、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數量和質量等,有實驗操作的學科實驗操作的考核也包含在本項目內;作業質量包括作業完成的次數和質量等;平時測驗成績模塊學習中間的階段性測試,可以是筆試,也可以是口試或實驗操作等其他形式。

  2、學業水平測試成績(60%)

  由學校依據課程標準統一命題(滿分為100分),或采用市教育局統一的模塊測試卷。該部分以滿分60分計入決成績。

  以上兩項由學校統一制定評定細則(見附件)。

  (二)綜合實踐活動學分認定

  1、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

  研究性學習學分以課題評價形式認定。按照《州溫七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實施,高一年級進行研究性學習通識培訓并完成一個課題研究,通識學習部分獲得3個學分,課題研究獲得6個學分。高二年級完成一個課題,獲6個學分。研究性學習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每組控制在5-10人之間。課題立項時,要根據課題大小和難易程度及所需時間來確定學分。其認定依據主要是:

  (1)參加研究的活動時間記錄;

  (2)開題報告和學習方案;

  (3)每次課題研究學習活動記錄和《州溫七中研究性學習課題活動記錄冊》;

  (4)具體反映成員參與研究的感受、體會、小結;

  (5)課題研究學習成果(論文、研究報告、解決問題的方案、活動設計、實物設計、多媒體課件等)。

  2、社會實踐學分認定

  社會實踐每學年總的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周,共六個學分,社會實踐由學校政教部門統一組織實施,第一學年安排軍訓,第二、三學年安排參加生產勞動、公益勞動、參觀考察或社會調查。由學校根據學生參與的時間、態度、實踐的效果和實踐場所書面意見等進行認定。

  (1)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有組織、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并且有個人的社會實踐記錄(如日記、體驗材料等),可獲得2學分。

  (2)社會實踐可以在校內或校外進行。校內實踐活動可以是值周班活動、社團活動等;校外可以是春、秋游活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校內實踐2學分、校個實踐4學分。

  (3)軍訓是社會實踐的獨立內容,時間不少于一周,記2學分。

  3、社區服務學分認定

  社區服務利用課余、假期時間分散進行,三年內的服務總時間不少10個工作日。公益活動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三月學雷鋒月,為三個工作日;宣傳教育安排在暑、寒假里,為5個工作日;扶貧幫困活動一般安排在課余和節假日,為2個工作日。

  學生三年內應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共獲得2學分。參加社區服務少于10個工作日的,不給學分。

  社區服務以小組或行政班的方式進行。學校依據既定程序和社區提供的相關材料(服務對象及聯系方式、服務時間、服務項目、認定簽名、服務體會等)認定有效工作日及學分。

  4、選修學分認定

  學校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學生選修創造條件,并在修習結束后進行考核。選修學分的認定與必修學科模塊的學分認定一樣從學習課時記錄、修習過程反映和課程考核結果三方面來認定。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才能獲得相應學分。

  四、學分認定的時間和程序

  (一)學分認定時間:學科類課程在修習完每個模塊后,由學校確定時間組織考試、進行學分認定;綜合實踐活動學分認定,由學校根據情況確定時間進行統一認定。

  (二)學分認定程序

  1、按規定完成課程(模塊)修習并經考試、考核后,任課教師及時向學校提出學分認定申請。

  2、任課教師綜合學生學習時間、學習態度、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終結評價等情況進行考核,填寫《學科模塊學分認定登記表》,并提出學分認定的初步意見。

  3、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學分的認定、還須有實踐場所、服務對象單位的書評鑒意見和學生在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過程的詳實記錄等相關材料,由班主任或帶隊老師進行考核,提出是否予以認定的初步意見。

  4、相關科目學分認定小組或年級學科備課組對任課教師提出的初步意見和學生相關資料進行審核。

  5、教務處復核。

  6、學分認定委員會確認學分。

  7、學分認定委員會主任簽署認定意見。

  8、公示獲得學分的學生名單。對未取得學分的學生,學分認定委員會書面通知學生并說明原因。

  9、教務處記錄學生學分成績,并存檔。

  五、學分認定的處理

  1、未取得學分的學生對學校認定意見如有異議,可在得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由學生本人向學校學分仲裁小組提出書面復議申請。學校學分仲裁小組提請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復議,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在15日內召集有關教師、認定小組復議,作出決定并相關學生。

  2、學生對學校給予其他學生的學分認定如有異議,可以書面向學校學分仲裁小組反映。闡明提出異議的理由并有權得到答復。

  3、學生因模塊考核成績不合格而不能取得學分的處理。

  (1)可以申請補考,補考時間由學校安排。若補考后的模塊考核成績仍不合格者,可申請重修、改修或放棄(必修課程和有必修學分要求的選修課程不得放棄,選修課程中要求獲得必修學分的模塊有其他選擇的除外)。

  (2)重修要在接到不取得學分的通知后1年之內完成,重修所用時間不得與先前修習所用時間累加。同科課程(模塊)重修不得超過兩次。學生因修習時間不足不能取得學分的,可在補足修習時間后認定。

  六、學分管理

  1、學校設立學生學分檔案,由教務處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妥善保管學生學分認定相關材料,待上級落實信息系統軟件后,建立學生學分管理的平臺。

  2、學校不以學分獎勵學生,學生學習成績特別信優異或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可在“學生成長記錄冊”或“學籍管理卡”的相應欄目內予以真實記錄。

  3、合格學分是學生取得高中畢業資格的主要依據,按照規定,高中學習期間學生必須取得相應學分,才能準予畢業。

  4、學分認定工作必須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學校學分認定工作應接受學生、家長、社會和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確保學分認定的權威性和真實性。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為綱,以各科《課程標準》為標尺,以省教育廳、合肥市教育局《課改實施方案》為依據,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總體目標

  1、科學設置課程開設方案,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注重學科整合,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學特色的課程開設體系。

  2、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建立與高中課程方案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

  3、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制度,形成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4、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綜合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功能,促使學生教師和學生積極、主動、全面、健康發展。

  三、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施工作的管理,學校特設課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新課程實施辦公室和課程指導小組,學生課程實施活動小組。

  (一)學校新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其主要職責:承擔課程實施的領導和協調工作,把握課程實施方向,提供后勤服務保障。

  (二)學校課程實施辦公室

  主任)

  副主任

  職責:負責組織新課程的具體實施工作,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指導,經驗交流,成果推廣驗收,與上級課改管理機構保持聯系,接受指導并獲取信息,制定教師培訓計劃,負責對課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總結。

  (三)課程實施指導小組

  組長

  成員

  職責:負責組織課程實施的具體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組織各科教師進行課程的實踐活動;總結經驗教訓,收集課程個案,做好課程實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與第一線參加課程實踐的教師保持聯系,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提出調整意見。

  (四)學生課程實施協調和聯絡小組

  組長:學生會主席

  副組長:學生會副主席成員:各班級班長、團支部書記、學習委員

  職責:負責學生在課程實踐中的意見和建議的.反饋;收集學生對課程的有關信息,及時組織學生參加有關課程的實踐活動;向參加課程的教師提供課程個案,協助教師做好個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四、具體措施

  新課程改革涉及面廣,是一項牽動學校整體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理論為支撐,以專家支持為依托,以實踐研究為主軸,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及管理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管理保證新課程的實施

  (1)建立例會制度。在課改領導小組領導下,具體負責課改實驗的研究,組織管理、協調和實驗,利用每大周一次的備課組教師例會和教研活動,總結課改中出現的問題,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2)建立教學研討制度。在課改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教育教學部、年級管理委員會定期組織教學研討課,積極探索新課改理念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3)建立家校聯系制度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載體作用,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組織家長聽課、座談會、交流會、咨詢活動等,使家長最大程度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

  (4)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

  (5)完善教學獎勵激勵制度。課改領導小組組織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教學評比活動,對課改中成績突出的教師予以精神嘉獎和物質獎勵。

  2、抓好教學研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進行。確立課程觀念,切實改變課程功能。

  (2)理清課程結構,實施課程整合。著力于培養和發展學生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和諧全面地發展。

  (3)開發課程資源,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優化課堂教學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學生在“差異發展、體驗成功”中,學有特長,發展個性。

  3、完善評價和考核機制

  (1)完善對學生的評價和考核機制,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a、在評價過程中,把對學生的智力因素評價與非智力因素評價相結合起來,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

  b、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改變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把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家長評價及學生的自評結合起來;采取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書面考試、口頭測試、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實現評價形式地多樣化;堅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導向功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改革對教師的評價方式,完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對新課程的內容、結構、實施方式、操作途徑等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做到課課有反思,周周有回顧,月月有積累,期期有總結。堅持平時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教師自評、同事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與領導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3)教育教學部、教研組、年級管理委員會應及時收集處理教師、學生的反饋信息,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學特色的課程評價機制。

  4、完善保障措施。

  (1)實行經費傾斜政策,選配文化素養較高、業務素質較好、教學水平較高、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承擔課改任務。

  (2)確保學校經費優先用于開展活動,師資培訓,課題研究、設備添置,教學獎勵等,保證課改工作順利推進。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3

  一、問題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校本課程是基于學校的課程資源,為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學校的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開發的課程。新課程內容加強了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聯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自立和科學探究精神。校本課程是對現有課程資源的補充和延伸,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營造一個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個性化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人的培養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學校教育的一個新的支點。我們覺得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對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生物學科的是一門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自然科學,學生通過對生物學的學習,能夠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奧秘,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從新課程改革以來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學的各項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內容的分值占生物學科總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來,只局限于現行教材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因此,進行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也是勢在必行了,本課題也就成為當今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的著眼點。我校生物實驗室條件的完備,校園網絡的改善,新農村生態基地和星海湖生態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當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園林化的工業城市等等,這一切都為本課題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國內外關于本課題的發展趨勢及研究現狀

  《生物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生物學教學的傳統做法,這些都給校本課程的開發留下了較大的空間。雖然在一些地區(如山東、江蘇、廣東等)的一些學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經驗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制約,校本課程建設仍處于初始探索階段。尤其對高中學校來說,如何在高考升學壓力下,根據學生全面成長的具體需要,建設好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始終是急需解決的實際課題。就我區、我校來看,現在沒有一套適合于我校的生物學校本課程教材。

  二、預設的研究目標和任務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任務是開發并撰寫適合我校學生需要、體現辦學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區實際,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的校本課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校本課程教材的撰寫擬以現行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與生物學科高考相聯系,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和生物學知識為編寫內容,更好地體現“趣味性、探究性、實效性、同步性、開放性、選擇性”的研究目標。擬包括三大模塊即:高中生物怎么學、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一)高中生物怎么學

  1、通過本專題的探討,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生物學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學生提高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迅速提高生物學成績,進一步達到多學科的交叉,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3、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靈活的將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促使身心健康發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

  通過對高中生物中趣聞趣事的`了解,讓學生對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難點、比較抽象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知;通過本課程也使高中生對自己日常行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積極糾正;也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生物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生物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門豐富多彩的學科,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會價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1、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本課程通過對課本知識與現實情境的有機整合,開發出學生既有興趣又能學以致用的生物實驗,實現對學科課程資源的充分挖掘,讓學生在做中學,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本課程擬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進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斷和動手操作,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使知識和技能真正成為可以隨身攜帶的財富。養成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的精神。

  3、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對現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學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初步學會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和實驗設計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用時約兩年半時間(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組建課題小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實施方案。

  2、確定實驗對象:高二年級11個理科班。

  3、進行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屬于校本課程的問題)再進行匯總、分析、討論制定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框架內容、操作程序。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調研、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課題前期背景情況調查

  2、對子課題部分內容進行嘗試性的編寫——研討——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交流—總結

  3、陸續完成子課題的編寫——研討——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匯集完成本課題的編寫、評價,進行校內成果研討鑒定,根據鑒定意見進行修改、補充、整理出書,課題組完成專門性總結

  2、整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3、召開結題會議,進行課題工作總結,聘請專家評審,修改課題報告

  4、結題材料及研究成果裝訂成冊或書上報

  (二)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課題組成員

  負責人:陳維強

  成員:耿占榮、楊玉芳、陳維強、馬桂蘭、吉義東、王永峰、劉春輝、于洋、孟進、寧春曉

  2、課題組成員分工

  陳維強負責課題申報,管理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的全面工作,負責活動內容的記錄、活動過程的拍照、攝像、外出參觀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和后期研究報告。

  陳維強、耿占榮、楊玉芳負責課題實施方案的策劃、制定,課題實施的組織、管理、協調及研究成果的匯總、上報及課題研究經費的籌措等工作,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學》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王永峰、孟進負責學生問卷的設計、調查、統計分析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并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于洋、劉春輝、寧春曉負責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制作的各種模型的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參與校本課程中《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吉義東、馬桂蘭負責有關生物實驗和實習考察等實踐的設計、準備、實施及分析,并參與部分校本課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實驗》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三)課題的管理

  本課題由學校領導負責監督指導,課題負責人組織實施,學校負責管理。課題成員分工協作,請專家和有關教研人員指導,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經驗、分析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文獻法、試驗法和走訪參觀。

  1、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動研究法就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創造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其特點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并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本課題組通過對學生的進行興趣和需求調查,進行分析,設想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研究思路、操作計劃,進行論證,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計劃進行收集有關資料、專家咨詢、調研等準備工作,之后再試編寫——研討—反思——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最后形成成果。

  2、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主要是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課程實施結果,通過調查的數據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課程實施后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情況,為教師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校本課程提供了依據。

  3、數據分析法當前,通過對各階段學生紙筆測驗或調查結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評價校本課程建設情況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數據分析過程中要注意客觀性和科學性。

  4、文獻法因為我計劃編寫的內容大多數沒有現成的教材可參考,需要通過大量查閱文獻,

  5、試驗法生物校本課程的內容在編寫前后需要反復的進行試驗,根據試驗反饋的信息,再進行反復修改,逐步完善。

  6、走訪參觀通過走訪參觀校外生態基地、種植或養殖專業戶,科研院所等,可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和經驗。

  五、預設的研究結果

  預期本課題研究成果:

  1、匯編成冊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試用)》教材。

  2、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

  3、學生在進行校本活動中的成果: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制作的各種模型等。

  4、教師參與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心得和經驗、教學設計、案例論文等冊子及優秀教學課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中期研究報告和后期研究報告。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4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校本課程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校將依據國家基礎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計劃、根據學校“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發展、為了發展一切學生”的育人目標,充分利用學校及教師的資源,認真做好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與實驗。

  一、課程目標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使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科學、體驗生活、走向社會,促進學生愛科學、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通過實施校本課程,發展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思維能力,轉變學習方式,促進教師教育觀、課程觀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課程結構,結合本地資源,完善和豐富校本課程。

  1、學生層面

  初步學會如何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知道怎樣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并組織實施;會對自然、生活、社會及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嘗試進行生產勞動,體驗勞動和技術實踐過程;會自主地與活動相關的社會部門與個人聯系,進行表達與交流,并學會自我管理,初步轉變學習方式,體現“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學生形象和“培養人、發展人、完善人”辦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多元(差異)發展。

  2、教師層面

  通過對活動的參與、組織、指導和管理,轉變教育觀、課程觀和教學方式,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改善教師知識結構,培養一支“一專多能”型的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自身專業化成長。

  3、學校層面

  探索一條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校本課程開發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較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課程的設置模式,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課程文化和學校文化。

  二、教學原則

  1、綜合性原則。在活動中,既要對以往所學的各學科知識加以綜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綜合;也要關注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以提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踐性原則。強調在體驗中獲取知識,在調查、考察、實驗、探究、設計、操作、制作、服務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自主性原則。強調學生自主選擇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及指導教師,自己制定活動方案、開展實踐和表達結果。教師的指導應有利于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

  4、開放性原則。強調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在時間安排、主題確定、方法運用、活動操作和成果表達等方面有相當大的靈活性,為學生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廣闊的空間。

  5、過程性原則。關注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表現,關注不斷生成的新的目標和主題,關注實踐活動的方法、態度、體驗、誠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動員全體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

  2、制定校本課程開發和管理制度,以規范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課程開發納入教師業務考核中。

  3、以教研組為單位確定本科組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

  4、評估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確定課程開發的重點。

  5、動員全體教師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開設校本課程。

  6、充分發揮校本研訓的作用,整合各科組教師的特長和優勢共同開發校本課程。

  四、課程結構

  按課程開設的培養目標分為人文素養類、科學素養類、生活技能類、身心素養類、藝術修養類、信息技術類、學科競賽類七大類。

  人文素養類:通過人文文化的學習,提升學生人文文化品質,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和進行交流的能力。

  科學素養類:通過各種科技自然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思考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生活技能類:通過生活知識的學習,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學生生活的質量。

  身心素質類:通過體育項目和心理健康輔導,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

  藝術修養類:通過藝術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增強藝術修養,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審美能力。

  信息技術類:通過學習電腦操作知識,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學習、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學科競賽類:以學科競賽來培養學生進取創新精神,科學探索精神。

  五、選課方法

  1、向學生宣傳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激發學生參與校本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2、學校向學生公布校本課程開設科目、指導教師及課程說明等,讓學生自由、自主選擇課程。

  3、先按正常教學班統計學生選課情況,再根據學生第一、第二志愿,學校調整各校本課程科目學習人數,原則上組班不超過50人。

  4、視學生選課情況及場地限制,按校本課程課時計劃表,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校本課程。

  六、教學評價

  (一)評價原則

  對校本課程的評價,學校遵循重過程、重應用、重親身體驗、重全員參與原則。

  一要體現評價的過程性。將評價貫穿于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全過程,重點評價教師參與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積極性,評價學生的參與與體會。

  二要注意評價內容的豐富性。根據學生在校本課程中參與程度、學習態度、實踐體驗、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進行全面評價。

  三要注重評價的激勵性。結合學生的活動過程及研究結果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發揮特長,施展才能,創設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組織與學習環境。

  四要強調評價手段的多樣性。評價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書面材料評價與學生口頭評價、活動展示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方法。

  (二)評價內容和方式

  1、學生的評價

  (1)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通過實踐創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異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2、教師評價

  學校原則上要求全部教師都參與校本課程的實施工作,因此,教師校本課程參與工作作為教師的業務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每學期末,學校教務處負責考核,對認真開展教學和指導工作的教師發給一定的課時補貼。對教師工作考核的標準是: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作品及在活動中、競賽中取得成績的資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訪問等形式對教師考核,記入業務檔案。

  3、對課程的評價

  對課程的評價標準和要求主要包括:師生積極參與,主動活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廣泛交往;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設置合適的活動目標;活動內容能與學科課程整合;活動與社會、家庭有機聯系;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活動氣氛活躍、愉悅;學生樂于表現自己,發表見解;在活動中教師起組織引導作用。

  七、課程管理

  (一)組織機構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

  (二)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負責組織落實、協調、檢查校本課程進行中的事務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機構

  1、教務處

  (1)制定校本課程實施方案,課時計劃,加強校本課程師資管理,指導各年級組、備課組制定實施計劃。

  (2)落實各班指導學生了解各門學科,并做好學生選課,以便于對全校校本課程進行規劃。

  (3)根據計劃安排校本課程的課時和教學(活動)場所。

  (4)加強對每位教師開設課程的指導與測評,對活動過程進行監控。

  (5)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2、年級組、班主任和上課教師

  (1)對學生的活動進行日常管理,協助教務處做好課程的實施、評價認定工作。

  (2)對學生進行活動的安全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組

  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八、教材建設

  教師可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

  1、自編教材;

  2、選編教材;

  3、選用優秀教材;

  4、拓寬現有教材。

  九、課程保障措施

  學校校本課程領導小組負責校本課程的組織、實施、管理、考核、存檔、教師培訓與考核獎勵等,負責校本課程實施基地的建設、與外界的聯系和溝通及活動的各種協調工作。

  1、師資隊伍管理。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工作情況是學校對教師進行業務考核、評優評先等的重要條件,工作成績也記入教師業務檔案,根據各教師的實際指導情況計算工作量,并以學期為單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學校教務處設一名專職教師,負責校本課程的整體規劃、常規組織管理與教學工作。

  2、學生檔案管理。學校建立規范的學生活動檔案,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

  3、課程資源管理。學校重視圖書資料、師資配備與培養、校內活動場所建設、活動基地建設等課程資源的建設。

  4、誠信安全教育。學校在活動開展前,通過班級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專職教師、各職能部門、班主任和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的誠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

  5、課程的研究與建設

  對于校本課程的實施,盡管學校以前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經驗,但不規范;盡管學校的有關部門開展了大量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探索工作,但不系統;絕大多數教師對校本課程實施的準備不是很充分,學校把校本課程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進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別強校本課程的課題研究:如校本課程資源建設的研究、實施策略研究、過程管理的研究、評價與考核的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課程實施實效影響因素的研究、校本課程與地方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驟與措施

  1、準備階段(第1、2周)

  主要任務是啟動校本課程的開發,作好思想、人員、組織、教學的準備工作:

  A、制訂方案、健全制度;

  B、評估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確定課程開發的重點;

  c、教務處發放校本課程申請表和參考選題;

  D、教師確定校本課程選題,申請表交教務處;

  E、教務處選配校本課程教師;

  f、教師挖掘教材資源,選擇或編寫教材。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課程開設科目、指導教師及課程說明等,學生自由、自主選擇課程;

  B、統計學生選課情況,調整各校本課程科目學習人數;

  c、教務處確定校本課程的形式,開課設節:

  D、教師制訂學期計劃,上交教務處檢查;

  E、按校本課程課時計劃表,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校本課程;

  f、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研討教材教學策略,提高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G、定期檢查、記錄、測試,反饋實驗情況,對出現問題進行調查與診斷;

  H、教師按學期對教材內容、教材的使用、學生學習效果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評價。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

  A、教師整理好講義和全部實驗材料;

  B、教師寫出校本課程分析報告,進行反思性評價;

  c、教務處發放學生問卷,對教師進行評價。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5

  一、課程定位: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我們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鍵在于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那種偏重記憶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形成一種主動探究知識,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性學習方式。而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依托相應的課程載體。開發一種新的課程類型,來實現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二、課程目標:

  1、總體目標:

  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探究,提高基礎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水平,夯實“終身學習”的基礎。

  2、分年級目標:

  高一年級:

  (1)開設科學系列講座。通過科學系列講座,培養學生崇尚科學、奉獻祖國的精神;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2)逐步形成打破學科界限看問題的意識,初步了解科學實踐、社會實踐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最基本的技能。

  (3)通過課題型課程初步知識的介紹以及小課題研究的實踐,使學生初步了解課題研究的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高二年級:

  (1)在專家學者的親自指導下,體驗科學研究過程,培養選題的能力,搜集與整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撰寫課題報告,表達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等。初步掌握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和精神,促進學生樂于探究的積極情感體驗的形成。

  (3)培養學生的資源意識和成果共享的意識。

  高三年級:

  (1)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能根據“課題型課程學生記錄手冊”、論文等資料,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反思、評價和完善。

  (2)養成共享成果的習慣,主動向低年級同學介紹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的體會,提供有關資料、作出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3)努力把“課題型課程”學習中的體驗和感悟遷移到日常課程中去,養成質疑、探索、嘗試研究的習慣。

  在具體實踐中,我校并不拘泥于上述設定好的目標框架,而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允許學生跨年級進行課題研究,充分體現課題型課程多層次、個性化的特點。

  三、課程理念:

  1、在課程目標上注重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

  “課題型課程”旨在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從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

  2、在課程結構上構建模塊,體現課程的選擇性

  “課題型課程”是一門必修的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課程,但并不是說所有學生的學習內容都是相同的。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潛能,設計供學生選擇的各種模塊,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自主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3、在課程內容上體現前沿性、主體性、實踐性

  選擇當今世界范圍內,日新月異的新技術革命,促使全球經濟、社會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發生重大的變革的前沿性內容作為“課題型課程”的內容,以彌補基礎型教材的不足。課程的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的提升,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加研究實踐,通過動腦、動手、動口、探索、實際操作,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鍛煉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課程實施上注重名師點撥,倡導自主學習

  通過名師的科學系列講座,為學生播下科學的種子;通過名師的言傳身教,感受他們科學的價值觀、道德情操等人格力量和走在時代前列的學識。強調“課題型課程”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他們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5、在課程評價上強調發展性評價,促進師生發展

  “課題型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倡導評價方法的多元化,重視采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實施評價。重視評價的內在激勵功能和調節改進功能,關注過程性評價,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通過評價還應促進教師課程開發意識的提高以及教學實踐的改進等。

  四、課程設置:

  “課題型課程”在楊浦高級中學高中三個年級開設,主要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在高一和高二年級,教務處每周還專門安排了2個課時給“課題型課程”,主要用于科學系列講座以及各類輔導報告、學習交流等。

  高一年級:

  (1)聘請大學及知名企業的專家學者給學生開設“科學系列講座”、組織我校學生到上海市教育電視臺參加專家的“世紀論壇”等活動。原則上每個月1~2次。

  (2)由學校“課題型課程”領導小組成員以及“課題型課程”教研組的成員給學生開設有關“課題型課程”的`專題輔導講座。

  (3)建立指導教師隊伍,指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指導教師由高一年級的所有教師組成,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參加。由學校負責每個班級安排3名左右的教師和部分家長,負責這個班級的課題指導工作。對于老師不能指導的課題,可以由老師推薦其他教師或家長參與指導,也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其他班級、年級的教師作為指導老師。

  在高一年級,學校對學生的研究成果不做具體的要求,只要學生認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課題型課程”方面的各類活動,積極進行了一次小課題的實踐活動,無論是否得到研究的結果,都可以通過學校的考核。

  高二年級:

  (1)專題講座。由學校聘請的專家給學生繼續開設科學系列講座;由學校的教師以及教育科研人員給學生開設各類研究方法方面的講座。原則上每個月1~2次。

  (2)學校聘請50名左右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導師團,每個導師再由學校選聘1~2位本校指導教師共同組成課題指導小組,公布課題的研究方向,吸收3~5名學生組成課題組,從提出問題、確定課題開始,歷經一個完整的課題研究過程。時間跨度為1年,參與的學生占高二年級學生總數的30%左右。

  (3)高二年級的其他70%的同學在年級教師的指導下,也要組成課題小組,開展課題研究,要求與專家學者組成的課題組相同。

  高二年級的學生要求以課題組為單位經歷一個完整的課題研究過程,撰寫出課題研究的報告。對于哪些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完成的課題,也要寫出已經完成的部分以及后續工作無法實施的原因。只有按規定完成學校要求的課題組,才能通過學校組織的考核。

  高三年級:

  (1)由學校的教師以及相關的專家給學生開發方法論方面的講座,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

  (2)要求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總結和反思。對在課題研究的某些環節做的比較突出的學生,學校幫助他們進行提煉和總結,形成案例。

  (3)推薦部分學生擔任高一、高二年級學生的合作學習伙伴,通過言傳身教,帶動低年級同學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五、課程管理:

  1、“課題型課程”組織管理概況

  2、課題研究組織實施流程圖:

  3、教學過程的管理

  (1)對教師的管理

  教師的管理由教務處和科研室共同負責。

  定期召開指導教師會議,了解各個課題組的進展情況和教師指導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規劃下一階段課題型課程的工作。

  與導師團的成員保持經常的聯系,從他們那里了解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征求他們對我校課題型課程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向他們介紹我校課題型課程進一步的設想和措施,加強相互之間的了解與溝通。

  (2) 對學生的管理

  組織新老結對活動。參加過課題型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高中學習生涯中一筆十分貴重的財富,這筆財富既屬于他個人,又屬于全體同學。在新一期課題型課程課題組成員確定后,讓這些同學與新課題組成員新老結對,介紹自己在課題研究中的體驗、成功的經驗、經歷的挫折、搜集資料的方法、應注意的問題甚至提供自己擁有的資料等等,幫助新課題組成員盡快進入狀態。

  組織課題研究系列活動。根據學生研究活動的進展,有目的地為參加課題研究的學生舉辦若干次的系列講座和活動,如解決學生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的講座,觀看有關科學研究的影像資料,學生研究情況的交流等,以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理順研究思路。

  重視對研究過程的視導。要求學生研究開始之前要有一個較為完整的開題報告或研究方案,對每一步的研究過程進行詳盡的規范化的記錄。了解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與導師和本校指導教師之間的關系狀況,幫助解決發生的問題。

  (3)對資源的管理

  對各研究專題所需的設備、儀器、材料進行登記造冊,由教導處進行統籌管理。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由教導處合理安排和調配課程資源,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做好物質保障。

  充實圖書館的圖書資料和電子閱覽室的軟、硬件設備,給學生提供研究的便利;添置了一些課程研究必須的實驗設備;列出專項經費,保證課題型課程的正常運行。

  與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相關的圖書館、實驗室聯系,利用他們的圖書資料、網絡設備、實驗器材,幫助學生進行課題研究。

  (4)網絡管理平臺

  構建學校“課題型課程”學習的平臺,通過網絡為學生和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便利,同時實施網上管理。

  六、課程評價:

  1、評價的原則

  “課題型課程”評價遵循的具體評價原則有:重視探究的過程;重視學生的經歷和從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重視評價的改進和激勵功能;重視多元化的評價。

  “課題型課程”的評價,不僅僅關注學生研究的最終成果,學生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能力和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等都是評價所特別關注的。

  2、評價的體系

  略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6

  歷經三年試點和兩年多的籌備,《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近日發布,其核心就是“減少必修,增加選修”,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選擇權。

  浙江省教育廳從下半年開始籌劃研究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基本思路就是“調結構、減總量、優方法、改評價、創條件”,構建重基礎、多樣化、可選擇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

  根據此次出臺的方案,浙江省高中必修學分將從116學分減少到96學分,選修學分從28學分提高到48學分。選修課學分比提高到總學分的三分之一,每學期選修課程課時比例不少于總課時的20%。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在解讀這份新方案時表示,此舉意味著把更多的課程學習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課程開發選擇權交給老師,把更多的課程設置選擇權交給學校。

  “這是一次循序漸進的課程改革,與高考無關,但希望能變成浙江教育界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覺,希望浙江高中生能提早規劃未來。”該省教育廳人士稱。

  但是,走在浙江前面的改革實踐看起來并不樂觀。

  江蘇省早在2005年開始新課改試點。實施一年之后,江蘇省教科院2006年7月的一份調研報告中指出,很多學校采用新舊兩套課程體系并行的辦法,反而加重了師生負擔。而校方的理由是,完全采用新課標“怕影響高考,家長有意見”。

  “新課改在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提升素質方面效果不大。”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研究員表示。

  此次浙江省的方案提出,將把高中選修課程納入高考招生改革評價體系,對高中階段具備相關選修課程學分或相關選修課程成績優良的考生,高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予以錄取。這樣的措施似乎有利于扭轉“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但力度顯然還不夠。

  “如果沒有體制、機制上的突破,新課改難有大動作。”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胡瑞文指出,要推進新課改,就必須突破現行的高考制度。

  此前江蘇、天津、浙江等地針對新課改推出的高考方案,力圖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錄取之中。但在統一高考、集中錄取的框架下,方案并沒有受到高中老師和學生的歡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缺乏與新課改對接的整體性高考方案,表明教育主管部門并未將新課改與高考改革作為一個系統進行考慮,新課改的推出有草率之嫌。這種割裂的做法,表面看來使改革容易推行,實際上恰恰使新課改與高考改革都走向復雜化。

  胡瑞文認為,與新課改相配套,應該同時進行高中教育和高考招錄制度的改革。比如,在浙江等民營經濟發達的地方,可以讓民辦高中根據辦學特色而不是中考成績來自主招生,分流一部分有興趣特長的學生。在此基礎上推進高中新課改,將更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加強素質教育。

  胡瑞文表示,目前高考的命題權已經下放到省,為上述改革創造了條件。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7

  備受關注的新課改實施方案終于浮出水面。昨日,省教育廳公布了《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吹響了全省新課改的集結號。據悉,從2010年秋季高一年級起,四川省普通高中學校將全部進入課程改革,屆時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也將同步出臺。

  2003年教育部制定并頒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后,高中新課程實驗于2004年啟動,已在海南、廣東等省實行。日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事廳、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于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經省政府同意,從2010年秋季高一年級起,四川省普通高中學校將全部進入課程改革。在此意見的指導下,省教育廳昨日下發了全省的實施方案。

  適應選課掙學分

  高中要分設行政班和教學班

  新課改較目前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區別就是實施學分制,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并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按照教育部的規定,高中課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要求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高中生三年中獲得規定的144學分方可畢業。

  記者注意到,目前,省教育廳下發的《方案》中并未對具體學分進行規定,要求各地根據課程設置方案要求制定學生學分管理辦法,真實反映學生課程修習狀況。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省內各地教育發展程度不一,為此從政策層面無法太細地規范,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學校要推行適應新課程教學特點的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建立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學校制定課程設置說明和選課指導手冊,為學生選課和制定課程修習計劃提供指導和幫助。這意味著,高中學生們可以像大學生那樣跨班選課,課堂和教室也將流動起來。

  由于老師們上課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該負責人表示,新課改將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模式。據悉,省教育廳也將于近期開始組織全省高中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

  新的評價體系

  家長、社區都能參與評估學校

  新課改的另一大亮點,是要建立學生學業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發展性評價體系。按照教育部的'新課改規定,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的社會實踐,獲得2學分。三年中學生必須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獲得2學分。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三年共計15學分。

  《方案》要求,今后,學校要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構建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同時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探索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

  據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將大幅改革外,學校和老師的評價機制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今后,學校辦得好不好也不是學校自己和教育部門說了算。以新課改為契機,四川省將引導社會各界對高中教育正確定位和正確評價,逐步建立家長、社區參與評估學校的機制。

  高考將巨變

  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明年公布

  明年實施新課改后,2013年的高考必然發生重大變化。

  《方案》特別強調,各級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要以素質教育為主題,深化教育評價、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體系和質量監測制度。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改革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制定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科學的高考和高校招生錄取選拔評價辦法。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新課改的實施,四川省將成立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專家指導組,各地還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省本級財政將增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項經費額度,重點用于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骨干培訓、課題研究以及組織實施等。

  由于實施新課改后,招生考試模式也將發生重大變化。據悉,全省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將于2010年秋季新課改正式啟動時公布。本報記者汪玲

  連線

  成都

  學分掙夠可提前畢業?

  記者昨日從成都市教育局了解到,他們目前還未接到省教育廳有關新課改的最新文件,有關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辦法也還未出臺,但準備工作早已啟動。

  40校級干部年底到沿海取經

  今年暑假期間,市教育局和四川師范大學簽署了教育戰略合作協議,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加強合作。今年秋季開學,有9名川師大教師被派駐中學。被派駐成都七中的川師大數學與軟件學院副教授李昌勇告訴記者,明年高中新課程改革后,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材編排體系都發生了變化,有些選修課甚至會涉及大學教學內容,此次進入中學正是為新課程改革做調研。

  另外,40名成都校級干部將于今年12月被市教育局送到上海和蘇浙地區的學校掛職鍛煉。不少成都校長告訴記者,過去后的首要任務便是學習借鑒新課改的經驗。

  學校也在自行準備課改。首先把師資準備好。鹽道街中學校長郭良君告訴記者,對教師來說,改變以前的上課方式并非一夕之功,也要有適應的過程。現在學校正在對教師進行理念培訓,還購買了有關新課程改革的書給教師們看。

  學分制并不意味著可提前畢業

  省教育廳在試行辦法中提到,將建立學生學分管理制度。在大學里,學生如提前修滿學分可以提前畢業。是不是意味著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高一或高二時就修滿學分而提前參加高考呢?

  估計不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高中實行的學分制估計為學年學分,即每年都有固定學分要求,對應固定的課程。目前,在其他已實行了新課程改革的省份,也沒有學生提前修滿學分畢業的規定。

  綜合素質納入高考有難度

  新課改后,學校要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構建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今年,實行了新課改的山東省制訂的29條高考錄取退檔理由中,有綜合素質評價低這一項。

  四川是否會制訂這樣的政策?現在還不清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而四川一些大學則表示,從目前在其他新課改地區的錄取情況來看,對綜合素質評價并不是太看重。綜合素質評價能不能如實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情況,這依然存在疑問。對此,省市教育部門都表示,這一問題也將成為調研組今后集中研究的問題。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8

  我校全面推行教改一年多以來,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程度地改善,滿堂灌的單邊教學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師生關系日益融洽,學風校風顯著改良。

  11月23日,我校舉行了全市公開教學活動,組織了教改促學校發展研討會,市教育局陳興初局長、陳華副局長,基教科陶冶科長,教研室陸為農主任、王金海副主任,以及市內外學校名師來校參加了活動。與會領導和專家觀摩了我校教育教學活動,給我校教改工作進行了分析指導,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總結前一階段的工作,我們的收獲主要在學的一頭,而在教的一頭卻遠不如我們的設想,一個突出問題是,教改未能真正促使我們的老師在教學思想、教學行為等方面發生真正的改變,不僅如此,在一些教學常規方面我們反而削弱了,教學鉆研不到位、教學環節不嚴謹、教學基本規范不執行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不解決教的問題,我們的課改無法持續也難見成效,對學生的發展來說也是一種傷害。在這次研討會上,市教育局陳華副局長有一句話是我們要警醒的:“某種程度上教師的基本素養已經成了當前課改的一種嚴重制約。”如何改變目前這種局面,是我們下階段課改工作的著眼點。

  從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出發,切實把握下階段我校課改工作追求的目標、貫徹的思想、遵循的思路和采取的舉措,是我校下階段教改工作的中心。

  一、目標。

  教改目標:實現兩個轉變發展學生三種“學力”。

  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實現教師由“敬業”向“精業”的轉變,二是實現學生由“敬學”向“樂學”的轉變;

  發展學生三種“學力”,一是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二是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思想。

  牢固確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在教改實踐中不折不扣地貫徹這樣的思想。

  1.堅持正確的教改方向,一切教學設計、組織和行為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的學來展開實施,在教學中牢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2.堅持教學相長的原則,遵循學科教學規律,苦練教學基本功,深于研究教材,精于掌握教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3.堅持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的理念,助長學生的學習自信,消除學生的學習挫敗感,引導學生學會、會學、樂學。

  4.堅持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策略,從我校學生學情出發,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堅持進步就是成功的質量觀,不斷分層,不斷分類,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三、思路。

  (一)教師工作思路。

  1.克服三大問題:業務功底薄弱教學準備不足,教學思想保守教學方法單一,人格魅力欠缺師生距離較遠。

  2.落實以下幾條:

  第一,圍繞“進度以學定教、目標鎖定基礎”這個核心對教學內容和要求進行國家課程的校本化處理,確保學生學得了、學得透、學得牢。

  第二,下大力氣鉆研教材鉆研考綱,迅速提升業務素養,每次走進課堂必須做到吃透學生、研透教材、悟透教法;

  第三,在深耕教材的基礎上,堅持學案導學、問題引領的課堂思路,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做一個出色的課堂教學組織者;

  第四,變布置機械的作業為靈活的學習任務,還學生更多的課后學習自主權,保障學生“先學”這個環節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先學”這個環節教師要深度參與。

  第五,及時完成常規業務,深入把控學情,圍在學生身邊,第一時間給予學生檢查督促輔導答疑。

  (二)學生學習思路

  1.克服三大問題:信心缺失,無序盲目,學習被動。

  2.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人人要有階段性的具體進步目標,目標不是達到怎樣的分數,而是掌握沒有掌握的知識點、解決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第二,每天每課學習任務明確具體,有完成任務的時間和空間,學習任務完成必須及時并講究效率;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形成機制,分工、互查、互助、互評每天每課要進行,定時定點定要求。

  (三)課堂教學思路

  1.克服三大問題:針對性不強,參與度不高,收獲不明。

  2.貫徹一條:全面實施我校課堂教學師生行為規程。

  貫徹規程把握三點:

  第一,先學要真學,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要有責任有壓力;

  第二,任務問題化,問題要抓準抓牢,問題拋給學生,圍繞問題大膽放開教學過程,展開自主合作探究,用學生學的思路而不是教師教的思路來主導課堂教學過程。

  第三,建立大課堂理念,把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環節構建成一個課堂教學的有機整體,全面把控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

  四、舉措

  1.健全集體備課制度,提高集體備課的準備程度和研究問題的深度,確保集體備課聚焦問題、聚焦教法、聚焦課堂。

  教務處推出集體備課細則要求。

  2.成立學校文科教學研究室和理科教學研究室,加大聽課力度,全面推進課堂教學行為規程。

  文科教研室:主任,季正榮;副主任,王友標。理科教研室:主任,趙雪英;副主任,殷建平。

  成員由行政、骨干教師、外聘名師組成。行政成員每天至少聽一節課,并做好認真的課堂教學貫徹分析。

  3.全校推行學生問題講堂。通過問題講堂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理順年級學生學科研究會的組織機制,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利用雙休日晚走或提前到校的時間讓學生和學生進行學科問題研究成果分享。

  問題講堂教師做到指導、到位但堅決不講。

  4.推進班級圖書館建設。做到專人負責、半月交換、定時保障、方便閱讀、競賽促進。

  每個年級每周至少保證兩個時段的閱讀。

  5.實施高三年級學科調研制度。學科調研每周匯總一次,全面檢查每周計劃的落實情況,部署下周工作安排。

  語文:x。數學:x。外語:x。物化生:x。政史地:x。

  6.規范班會課工作制度。由政教處黃建新主任帶領三個年級部制定班會課要求,形成班會課評比工作機制。

  五、下階段著力推進的幾項工作

  1.繼續邀請市局有關專家和校外名師深入探討教改思路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策略。

  2.廣泛開展以學科為主體的校際交流研討活動。

  3.狠抓教師業務培訓,加大中青年教師業務基本功考試力度。

  4.精心部署年度學生學情調研和學生評教活動。

  5.高質量策劃組織師生藝術節。

  6.改進學生管理,促進學生自主管理,在管理上變硬的管理為軟的管理。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9

  為營造濃厚的教學研究氛圍,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推動高效課堂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決定開展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為確保活動有序、有效開展,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通知》精神,促進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增強教學改革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探討素質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新課程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組長:周寒

  副組長:卓乃籌

  成員:王太忠 舒 白 楊炳新 各教研組長

  2、工作小組

  文、理科組組長及成員見下表

  組別 組長 成員 學科

  文科科組 舒白 劉義、蘇平良、謝連勝、李自然、卓乃籌 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

  理科科組 楊炳新 陳洪濤、蔡義春、陸宏國、蘇秀忠、曹子陽、翁迪俊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藝術

  三、參賽對象

  35周歲以下中青年教師為主,全體教師均可報名參賽。

  四、活動主題

  深入研討有效課堂教學

  三、比賽內容

  1、教學設計:占30%,評價標準詳見附件1

  2、課堂教學:占70%,評價標準詳見附件2

  四、競賽安排

  第一階段:推選階段(第6周10月8日——14日)

  各科組在一周時間內組織選拔,選手產生方式由科組自行決定。

  名額分配:語文、數學、英語科組各派2人參賽;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和藝術科組各派1人參賽,共計14人。(物理空缺名額可安排給化學或生物)

  第二階段:比賽階段(第7周至第8周即10月15日——28日)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時間另定)

  五、活動要求

  1、本次比賽活動各學科參賽選手上課安排與“推磨課”相同,體育、藝術科自選時間;各科組要認真組織好本組教師參加聽課,歡迎跨學科聽課。

  2、各科組長將參賽教師的授課內容、年級班級、節次于 10月13日前上報教科室楊炳新處。

  3、參賽教師所報課題須按當天當次課時進度上報,不得重復舊課。

  4、每一位參賽教師要以積極認真、精益求精的態度設計好參賽教案并準備好多媒體課件上好優質課。參賽教師每人要準備好教案,并用A4紙復印好九份,發給評委人手一份,課后將一份教學設計交教務處存檔;教案、上課課件、說課稿的.電子文稿發到教科室室郵箱。

  5、所有評委提前三分鐘到堂,不得遲到缺席(有課的請提前調好),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給每個參賽選手打分,且填好綜合評價量表,并在課后當堂交給組長。

  六、評分細則

  詳見附件1、2

  七、獎勵辦法

  1、名額分配

  文、理科各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其余參賽選手均為優勝獎。

  2、物質獎勵

  一等獎獎金500元、二等獎獎金300元、優勝獎獎金200元。

  3、精神鼓勵

  所有參賽選手由學校統一頒發榮譽證書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10

  一、指導思想

  為切實打造學科教學品牌,更新教師教學理念,轉變教師教學方式,進一步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優化教學評價,提高教師教學技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搭建交流、學習與展示的平臺,以賽促學、以賽促優,培養更多骨干教師,現舉行20XX年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教師“三優化一提高”優質課評比活動,以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目的。

  二、比武內容

  1、比武內容: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以“學為中心”的三種課型:即新授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習題課);四種教學方式:即問題探究、自主體驗、逆向探究、實踐提升。

  2、比武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

  三、組委會及評委會

  組 長:趙春明

  副組長:季建祥、楊金林、張國忠

  成 員:史杏清、朱曄姿、殷黎榮、湯敏強、 黃雪峰、李德明、徐永民、金燕

  各學科教研組長以及骨干教師

  四、參賽對象:

  全校45周歲(1971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所有在編在職的任課教師。近3年內(20XX年9月1日以后)宜興市以上優質課評比、基本功評比一等獎、無錫市二等獎、省三等獎以上的獲得者暫不參賽。

  五、比賽項目及要求

  1、此次優質課評比包括:課堂教學設計(占30%)、課堂教學(40分鐘)(占70%)最后計算參賽教師的總分。

  2、備課:參賽老師就所帶班級、所帶學科、教學進度選出一節課,進行教學設計,寫出為學(教)案(應具備較為詳細內容)。參賽教師在比賽前交一份學(教)案設計于教務處徐永民老師處(含電子版和紙質版)。

  3、課堂教學:根據教學設計的具體內容,實施課堂教學。基本要求為: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手段先進,合理使用電教手段,體現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明顯。

  六、評價與統計

  1、教學設計:由評委進行打分,采用百分制,卻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他評委平均分。按30%計入總分。

  2、課堂教學:分評委打分和其他聽課教師打分,采用百分制。只算評委分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按70%折合計入總分。

  七、評獎

  本次三優化一提高優質課大賽設一等獎和優秀獎,其中一等獎推薦參加宜興市三優化一提高優質課大賽,對本次活動中獲獎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八、活動安排

  1、10月12日——10月16日,教師到教研組長處報名并做好上課準備。

  2、10月19日——10月20日,教務處安排上課時間。

  3、10月21日——10月31日 優質課比賽教學活動(地點:錄播室)。

  4、11月初公示獲獎名單,并上報參加宜興市優質課大賽教師名單。

【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04-07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精選5篇)10-16

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6篇)05-30

高中學校課程建設方案04-07

學校課程總體實施方案(精選16篇)11-01

學校合唱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23

學校合唱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6

中學普通高中課程實施方案04-07

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2篇)05-03

學校課程標準實施方案(精選19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