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時間:2024-03-15 16:00:27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精選18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精選18篇)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

  一、背景

  1、現代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個體優(yōu)勢,最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圓滿完成學業(yè)。新課程確立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體現出教育的大眾化和平民化。讓每一位學生實現各自的完滿發(fā)展是國民素質整體性提高的前提。在這種歷史和社會的要求下,在個人能力有大小的現實中,有必要對不同的學生提出相應的主體要求,實施分層次教學。

  2、新課程確立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體現出教育的個性化。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學生都享有平等的、適合于自身的發(fā)展機會的基礎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著不管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而提供整齊劃一的課程和教學,而是以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前提的。只有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學習機會以最大程度地促進自身的發(fā)展,這樣的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才是大眾主義的教育。

  3、學生的經驗不同、需要和興趣不同,因此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利,引導其不同的探究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其完滿的發(fā)展。個性化的學習權利關注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反對劃一的、標準化的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倡導多樣化的、非模式化的教學,注重因材施教。學校不是加工廠,學生也不是同質化的原材料,而是有著不同的文化家庭背景、不同的認知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心理特征,不問青紅皂白“一刀切”,必然會抹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本來進校時有著各種差別的學生,從學校畢業(yè)出來后就成了模式化的產品!在新世紀的課程改革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利,分層次實施教學。

  4、傳統(tǒng)的教學與社會需要脫節(jié),與發(fā)展相背離,與實現有效的智力活動相沖突,所以“一刀切”的教學,應從現實的教學中消失。主體教學和分層將把教師從課堂的“一言堂”解放出來。課上,教師將從“傳授知識”轉變到“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實踐模式。學生將從注重模仿轉變?yōu)樽⒅乩斫猓粡娜狈?chuàng)造轉變?yōu)樽⒅貏?chuàng)造;從熱衷于過多的常規(guī)練習轉變到發(fā)展基礎及寬廣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從接受性學習向發(fā)現性學習轉變。接受性學習是一種封閉性的學習,而發(fā)現性學習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其過程具有開放性。

  5、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師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豐富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閱讀,發(fā)展他們的才能。

  二、分層次教學的依據

  1、分層次教學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

  學生對知識、對社會、對他人和對自己的理解是建立在其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的基礎之上的。學生的認知決非無中生有,而是以一定的前提為基礎,這種前提就是學生的經驗以及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認知結構。從宏觀來講,人都是生活在傳統(tǒng)之中的,生活在文化和情景之中的。人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一降生就帶有特定的文化印記,被帶入一定的生長環(huán)境。這些文化環(huán)境就給予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和前提。對學生的教育也要建立在這些經驗之上。具體來說,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建構需要其原有經驗的支撐,對知識的學習如果抽掉了經驗的支撐,那么知識只能成為抽象觀念搭建成的空殼,意義無從產生。根據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只有把知識與其經驗相聯(lián)系,學生才能產生有意義的學習,他們的認知結構才能有意義地同化和建構知識,否則只能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學生的經驗不同、需要和興趣不同,因此應尊重兒童個性化的學習權利,引導其不同的探究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其完滿的發(fā)展。

  由于先天素質和后天環(huán)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學生的智力存在著個別差異。心理學和教育學明確指出,教師必須針對個別差異,進行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一方面在教學的廣度、深度、進度上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必須考慮學生個性特點,尊重個別差異。成功教育表明每一個正常兒童,只有采用適宜的教育手段,都會獲得發(fā)展,取得成功。分層次教學正是從這些理論出發(fā),選擇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育途徑和方法,開發(fā)他們的潛能,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發(fā)展,最終達到人人合格。

  2、分層次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基礎教育積極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的客觀要求。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個大轉變,要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為目標,以促進全面發(fā)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以因材施教為方法。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科類課程教學中的問題不解決,活動類課程就不能正常組織,“面向全體”、“促進全面發(fā)展”就是一句空話。分層次教學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從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上,解決“教育目標的短視性”、“教育對象的局限性”和“教育內容的片面性”,是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3、分層次教學是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需要

  統(tǒng)觀《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內容設計有一定的彈性,一方面,教師要按照《標準》中指出的要求,保證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與一定的訓練;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差異和各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教師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體現一定的彈性,要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具體的內容安排可以是就同一問題情景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或開放性問題,以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閱讀材料供學生選擇閱讀;習題可以設置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探索性問題等多種層次;在安排課題學習時,所選擇的課題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全體學生獲得必要發(fā)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體驗;教師可以增加一些拓寬知識的內容,但應注意思想方法,注重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認識的本質與作用,增強對的學習興趣,而不應該片面追求解題的難度、技巧和速度。

  四、分層次教學的原則

  ⒈全體性原則

  在教學中,著眼點和著力點始終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促使每一個人都獲得成功。這本是黨的教育方針的一貫要求,也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但在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長期以來未真正落實。應試教育存在這樣兩個面向:面向少數人和面向少科。教育不是以素質培養(yǎng)為目的而是以考試為目的,考試結果是源源不斷分流出差生,最后是向社會輸送大批“失敗者”。分層教學正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差異,為每個學生發(fā)展提供平等機會,把目光從少數人轉向全體,把發(fā)展作為目的,考試只是促進發(fā)展的一種手段。偏愛優(yōu)等生,是絕大多數甚至全體教師容易做到的,而要做到厚愛后進生,視他們?yōu)檫t開的花朵,給予精心的哺育,卻往往是不少教師不易做到的。鑒于此,我們應該借鑒魏書生老師的后進生轉化奇招對后進生幫心、給法、樹志,勾通師生感情,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不排擠、歧視后進生。

  2、保底性原則

  人與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根據不同的個性差異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并組織教育活動是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的。因此,不應該也不能夠用統(tǒng)一目標要求所有的學生。在分層教學中,對后進生適度降低教學要求有利于調動積極性,保護自尊心,但絕不是要降低《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所謂“保底”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最終必須保證后進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力爭畢業(yè)人人合格,不向社會輸送一個“失敗者”。

  3、動態(tài)性原則

  心理學表明,人們成長過程既有相對的階段性和穩(wěn)定性,又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顯然,對學生的分層也是一個相對運動的動態(tài)過程,切不可固定化。分層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進最優(yōu)發(fā)展才是目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區(qū)別不同對象、不同時期及時靈活地調控學生的分層標準、各層人數的多寡、課堂教學的結構、作業(yè)和考查的尺度、輔導與評價方法,使學生潛在水平轉化成新的現有水平,使每個學生隨時處于一個充滿活力的積極進取的發(fā)展變化過程,達到最優(yōu)化發(fā)展。

  4、主體性原則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主動獲取、主動發(fā)展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灌輸的過程。分層教學中從對學生的要求、課堂分合教學模式、分層評價等無論怎樣細化的項目和對學生的要求,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求,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被動的接受的“要我學”轉化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教師給學生明確目標與讓學生選擇目標,在體現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積極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學中要先確定好三類目標,然后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實際選擇自己的要求,盡量讓目標趨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教法適應學生自身需要,評價因人而異,師生情感相互溝通,因此,學生心里充實,學得輕松、愉快,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五、分層次教學的目標

  1、發(fā)展A層學生的學習品質,特長,培養(yǎng)并提高他們的知識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提高B層學生,使他們牢固掌握課程標準、教材所規(guī)定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努力爭取成為A層學生。

  3、幫助C層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嚴格要求,熱情關懷,轉變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質量,穩(wěn)步發(fā)展成為B層學生。

  六、分層次教學的模式和做法

  分層次教學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按如下模式進行:

  (一)分層建組

  (1)實行動態(tài)分層,把學生分為A、B、C三層;

  (2)建立學生的個人檔案;

  (3)建立各層學生互幫互學小組。

  (二)分層備課

  (1)制定分層次教學目標;

  (2)篩選分層內容;

  (3)設計分層問題;

  (4)設計分層練習;

  (5)安排分層指導時間;

  (6)設置分層作業(yè)。

  (三)分層授課

  (1)分層設疑;

  (2)分層釋疑;

  (3)分層練習;

  (4)分層輔導;

  (5)分層反饋;

  (6)分層納入知識系統(tǒng)。

  (四)分層輔導

  (1)教師輔導;①查漏補缺;②學法指導;③心理輔導。

  (2)建立課外興趣小組、互幫互學小組。

  (五)分層布置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①必做題;②選做題。

  (2)課外作業(yè):①每日一題;②拓展題。

  (六)分層測試

  (1)考試題包括:①基礎題(80分);②提高題(20分);③綜合題(20分)。

  (2)采用不同的記分方法。

  (3)分類矯正,全面提高。

  (七)分層評價

  (1)根據學生達標遞進情況,對學生進行層次升降;

  (2)建立分層激勵機制,體驗成功;

  (3)改變傳統(tǒng)的成績報告單模式。

  1、分層建組

  把學生分層建組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基礎。對學生分層應遵循“多維性原則、自愿性原則和動態(tài)性原則”。教師通過對全班學生平時的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學習習慣及學習成績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采取學生自報和教師考查相結合的辦法,把學生按好、中、差分為A、B、C三層,分別占全班人數的30%、50%、20%左右,隨著學生成績的全面提高,A層學生所占的比例應有所增加,B、C層學生所占的比例應有所所減少。分層前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明白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了解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并說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地作些調整,合理地進行升降,消除學生的心理不平衡狀態(tài)。分層后,再按自愿結合的方式組成互幫互學小組,每組里A、B、C三層學生都有,給學生提供互幫互學的機會,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另外,教師還應建立學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質和學習成績等方面的個人檔案,使分層次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分層備課

  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前提。備課要在透徹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分層教學目標。當然,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有不同的要求,對相同內容的層次要求也應隨知識、能力的增長而逐步提高。在分層教學目標確定后,應制定分層教學方法,篩選不同的訓練內容,設置分層練習、作業(yè),設計反饋檢測題。其中要特別關注如何解決C層學生的學習困難和A類學生潛能的發(fā)展。

  3、分層授課

  分層授課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探究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宗旨,做好分層設疑,分層釋疑,分層練習,分層指導,分層反饋,分層納入知識系統(tǒng)等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要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內容,精心分層設疑,通過分層提問、討論、答疑等形式使各層學生學懂本節(jié)課的基本概念、主要內容。接著進行分層練習,教師分層重點指導,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再進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訓練,教師對時間、題量、難度等方面做合理的安排,使各層學生學得靈活、主動。最后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層反饋和指導,做到統(tǒng)籌兼顧,矯正提高,在此基礎上,將學生所學的知識納入整個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保證分層教學目標的落實。

  4、分層輔導

  分層輔導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關鍵。因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課堂上只能解決大部分學生的問題,兩頭學生依然會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等現象,故教師應加強分層輔導。分層輔導包括查漏補缺,學法指導和心理輔導。對A層學生輔導注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及解題的思路分析,并提供一些課外思考題,充分開發(fā)其學習的潛能;對B層學生輔導重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對C層學生輔導重點放在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題型的解決上,鼓勵其學好。除教師個別輔導外,還可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幫教小組,開展互幫互學,使學生整體優(yōu)化,進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分層布置作業(yè)

  分層布置作業(yè)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有效途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使各層學生得以提高和發(fā)展,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對C層學生,作業(yè)的份量較少,難度較低,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盡可能安排一個題目考查一個知識點的練習;對A層學生則可減少一些重復性作業(yè),適當增加一些靈活性較大的題型,以綜合性、提高性為主;B層學生介于二者之間,要求A層學生也要完成B層學生的要求,鼓勵B層學生選做A層學生的部分作業(yè)和C層學生選做B層學生的部分作業(yè)。另外也可以通過每日一題的形式,按題目的難易程度布置三道習題,讓各層學生有選擇地做,使每位學生學有所得。

  6、分層測試

  分層測試是衡量分層次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統(tǒng)一試題要求下,對不同層次學生采用不同的記分方法,試卷分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三部分。基礎題考查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滿分為80分,各層學生都要做,C層學生得分80分記作100分;提高題考查的是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滿分為20分,A、B兩層學生必做,C層學生選做,B層學生得100分記作100分;綜合題考查的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滿分為20分,A層學生必做,B、C層學生選做,A層學生得120分記作100分。如果B層學生考試得分超過100分,主動升為A層再折算分數,C層學生得分超過80分或100分,升為B層或A層再折算分數。從而改變一張試卷,一個標準來衡量學生的現狀,使各層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也可避免優(yōu)生常因得高分而產生的驕傲自滿的思想。

  7、分層評價

  分層評價是進行分層次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分層次教學是使所有學生通過教學都有所學、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遞進,從而提高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但整體水平提高后,并非不存在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只不過此時比原先提高了。一個班級內學生的差異始終是存在的,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分層互促的作用,在評價中也應進行分層,對C層學生側重表揚,B層學生側重鼓勵,A層學生側重促其發(fā)展,讓每位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一段時間后。根據學生學習成績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成績進步的給予升級,退步的則降級,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實施分層考試,所以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成績報告單的模式,由單純地報告學生成績改為報告A、B、C三層學生在德、智、體、特長等各方面綜合性素質成績。

  七、分層次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分層次教學雖然有很多的優(yōu)點,但對其工作的難度應當有充分的估計,且認真加以研究。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2

  為貫徹“特色引領、做優(yōu)小學、做強初中”的發(fā)展戰(zhàn)略,全力推進《構建分層教學特色學校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打造新興中學鮮明的教學特色,從20XX年10月,學校英語學科率先實施分層教學實驗,數學學科相繼進行,經過近一學年的調研、論證、試行,學校準備將實驗學科擴展為英語、數學、語文,充分發(fā)揮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使各項可比指標走在全市前列。特修改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理論基礎

  1、因材施教理論。在傳統(tǒng)班級授課中,要想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施教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個體與個體之間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因此,把某些方面類似的學生安排到一個層次里,既可兼顧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個可操作的水平,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師針對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包括知識基礎、學習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從各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設計教學目標,提出學習任務,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教學目標

  通過走班制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使其學習能力在更適當的學習空間得到循序漸進的有效提高。期末考試成績、合格率、優(yōu)秀率等可比指標進入全市前列。

  三、學生選班

  每年級層次班設為A(提高班)、B(基礎班)、C(加強班),每年級設6個行政教學班,英語、數學、語文教學時每三個班按A、B、C三層同時實施教學。

  學生選班指導意見:

  ⑴分別召開學生會和家長會,詳細介紹學校實施分層教學的方案,讓學生和家長明確選班的意義和目的,實事求是的選擇最適合自己學習和提高的層次。

  ⑵入學水平測試。開學初,學校組織英語、數學、語文學科年級水平測試,綜合考察小學畢業(yè)成績和本次測試成績,其結果作為入學基礎資料和選班的重要依據。

  ⑶教師建議。學校將成立學生選班工作指導小組,主要由學校領導、年級組長、班主任、課任教師等組成。其任務是根據學生水平測試成績,為每個學生選班提出建議,供學生和家長參考,選班的最終決定權在學生。

  ⑷選班工作一般每個學期進行兩次,根據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同時充分征求家長意見進行調整。

  四、分層教學

  (一)A層次

  1、教學目標

  在全面達到課標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強化能力拓展,考試成績優(yōu)秀率達到50%以上,合格率達到100%。

  2、課堂教學原則:“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率”

  大容量——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后,加大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拓展。

  快節(jié)奏——強化預習、展示、提升“三環(huán)節(jié)”教學,引領學生主動預習、主動展示、主動提升。

  高效率——教學目標全員“堂堂清”。

  (二)B層次

  1、教學目標

  全面達到課標目標要求,學科考試成績良好率達到50%以上,合格率達到100%。

  2、課堂教學原則:“強基礎、勤活動、習方法”

  強基礎——強化雙基的學習和訓練。

  勤活動——用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主動提高。

  習方法——重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yǎng),全員實現“三清”。

  (三)C層次

  1、教學目標:按照課標基本要求實施教學,學科考試成績合格率每學期提高5%—10%,力爭中考合格率達到70%。

  2、課堂教學原則:“低起點、小坡度、重提高”

  低起點——加大基礎知識的補充和復習,使每一個學生“聽得懂、跟得上、樂意學”。

  小坡度——分解目標,強化激勵,培養(yǎng)興趣,使學生從微小的進步走向更大的.進步。

  重提高——強化“雙基”的學習和訓練,著眼于每一個學生的提高,基本目標全員實現“三清”。

  五、教學評價

  在評價方法上推行發(fā)展性增量評價,“以入口定出口,從起點看變化”,重點考核每個層次中每一個學生的進步、變化和發(fā)展。

  1、學生評價,重點看每一次檢測后進步的幅度,只要進步就給以積極的鼓勵。

  2、教師評價。一是層次教學目標完成情況,二是年級學生整體水平提高情況。

  六、教學研究

  1、推行“五分一統(tǒng)”分層教學模式。即:在統(tǒng)一教材進度的前提下,實現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考查、分層評價。分層授課,就是根據學生的基礎按三個層次確定教學目標、形成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分層練習,就是通過必做、選做等形式,安排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隨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分層輔導,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分別進行輔導,包括查漏補缺、學法指導和心理輔導等;分層考查,就是在階段性檢測中,在基礎試卷的前提下,設置加試題;評價分層,就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調動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集體備課。圍繞“五分一統(tǒng)”實施集體備課,共同形成三個層次的教學設計和流程。

  3、強化課堂教學目標意識,學習實踐魏書生“六步教學法”,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4、實施班級小組合作學習實驗,研究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和模式。

  七、學生管理

  分層教學模式打破了學生行政班的體制,加大了學生日常管理的難度,對學校及年級組的管理機制將帶來不小的挑戰(zhàn),教師團隊建設和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分層教學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年級組長及各位教師要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積極實踐和研究。

  1、學生自主管理。為便于管理,設立層次班長和層次課代表、學習小組長等,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和管理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形成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管理的模式和策略。

  2、教師團隊管理。任課教師兼層次班班主任,負責層次班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并及時與行政班主任交流溝通學生情況,建立由年級組長、行政班主任、層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成的管理團隊,為分層教學的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3

  為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務使每一位晨光學子均有較好的發(fā)展,特制訂本方案。

  1、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2、實施對象:

  初一、初二兩個年級(共7個教學班)

  3、基本作法:

  ① 1-6節(jié)正課分層編班:針對私立學校學生結構復雜的特點,將同年級學生分快班、中班兩種形式(即農村班、普通班,兩類班級比例為1:2)。

  ② 校本課特色組班:根據學生自愿的原則,開設數學特色班、英語特色班、信息技術特色班。安排在周一~周五下午第三節(jié)課進行。

  ③ 課余開設特色課:結構學生的自愿,開設數學競賽輔導、信息技術輔導、寫作訓練、基礎知識、學法指導、美術輔導、音樂欣賞、形體、陶藝等課。一般安排在每天下午第三節(jié)課后及雙休日進行。

  4、基本要求:

  ① 不同類型的班,不同的.課,有不同的教學目標,達到不同的教學要求。

  ② 同一班級的同一學科,教學目標要落實到不同的層面,落實到每一個學生。

  ③ 每一位教師,要進行個案研究,跟蹤2~3名不同層面的學生,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進行指導,探索方法。

  5、考核與評估:

  ① 階段評估與終端評估相結合,重在過程的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計劃。

  ② 樣本調查與群體檢測相結合,作好學生及家長的工作。

  ③ 實驗階段課堂教學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堂聽課,了解實驗進展情況,以期獲得家長的支持。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4

  一、課題的背景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初中學生作為發(fā)展中的人,他們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人。由于遺傳、社會環(huán)境、家庭條件、生活閱歷的影響,每位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形成了獨特的個人心理世界,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智能、特長各不相同,各有側重。正像黃海如沙,找不到絕對相同的兩顆沙礫;綠葉如云,尋不見完全相同的一對葉片;人海茫茫,我們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位學生。實踐證明,不同家庭特色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接受能力。而新課程教育理念指出:教育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求,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即要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并不是讓每位學生,每位學生的每個方面都按統(tǒng)一規(guī)格平均發(fā)展,教育教學中,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據。

  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方式,而長期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制約著歷史課的教學,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同一種教學模式,備課用一種模式、上課用一種方法、考試用一把尺子、評價用一種標準的教學把千姿百態(tài)、風格各異的學生“培養(yǎng)”成一種模式化的人,忽視了作為獨立個體的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需要和潛在能力,忽視了學生的差異,這樣,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明顯的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沒有興趣,上課沒有活力,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不能順利達成等。而這些問題明顯是與新課標相違背的,這樣培養(yǎng)出的學生是一群機械化的.人,他們沒有了個性,沒有了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沒有了責任感……

  二、研究過程與方法

  進行本課題研究中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在確立研究的目的意義的基礎上,先嘗試進行分層教學,發(fā)現其中的成功之處和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探尋解決的策略,然后優(yōu)化分層教學,全面推進分層教學。具體的過程如下:

  1、學生分層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差異,要實施分層教學,首先要將學生進行分層。我們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并進行分析,把學生按基礎不同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為基礎最好的學生,B層為基礎中等的學生,C層為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我們特別注意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尤其是C層學生,讓他們明白這樣做不是要放棄他們,而是為了讓他們能更快地進步,打消孩子的抵觸情緒、自卑心理等。

  2、備課分層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我們將備課分層。第一、目標分層,特別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如對C層學生起點低一點,走慢一點,能掌握基礎知識,解決基本問題,形成基本能力即可;對B層學生要求就稍高一點,多一點變化,多一點思考,掌握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思維,能熟練地運用知識解決基本問題,形成一定的能力;對A層學生則鍛煉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系統(tǒng)化、綜合化能力,使他們能主動探求知識并熟練運用,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第二、教學方法多樣化,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多采用討論法、探究法、表達交流法等展開教學,使每個層次、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逐步形成一定的歷史技能和能力。

  第三、教學內容及過程設計分層,在備課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組織的形式、技能的訓練等。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始終把握一點:起點低一點,內容、問題的層次多一點,給學生的負擔輕一點,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大一點,教學質量高一點。

  3、教學過程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觀察、探究、討論、表達交流等為主,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對于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問題,比較簡單的鼓勵C層學生回答,然后問B層學生:“他回答得怎么樣?你有什么需要補充的?或者你能說得更加精煉一點嗎?”緊接著讓A層學生對前面幾位學生的回答進行綜合分析。對于稍復雜的問題讓B層學生來表述,然后讓A層學生來評價。對于分析綜合類的問題可直接讓A層學生來完成,這時可以問B、C層學生:“剛才他的回答你聽清楚了嗎?你能不能復述一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出色表現給予充分肯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習完新知識后,設置不同層次、不同梯度的練習來鞏固知識,學生獨立完成,分組檢查,對出現的問題先鼓勵學生自救互救,內部解決,然后老師綜合評價、解惑。

  4、教學評價分層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評價,將學生平時的回答、練習、探究等和期中期末檢測相結合,對學生(特別是C層學生)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表揚,同時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huán)。

  5、階段小結及后期措施

  在前期進行分層教學嘗試過程中,我們發(fā)現上課時學生不再死氣沉沉了,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們及時深入到學生中間進行詢問和調查,通過與不同層次學生溝通,他們反映分層教學對自己的幫助很大:A層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拓展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發(fā)揮和提升;B層學生思考能力、應變能力等有了大幅度提高,學習上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特別是C層學生,他們坦言自己原來特別怕學習、討厭學習,現在覺得學習其實也不難,自己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笨,慢慢喜歡上了學習。

  在溝通中我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因為語數外120分,歷史100分,學生認為它屬于副科,課余時間根本不看歷史教材,在分層教學過程中,需要留相當一部分時間讓學生熟悉教材內容,給分層教學的實施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在后期的分層教學實踐中,我們上課前一天給學生發(fā)一份簡單的預習提綱,提醒并引導他們進行預習。上課時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特別是B、C層學生)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以及適當的獎勵,更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進行分層教學,更有效地提高每位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將新課標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三、研究的結果與成效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嘗試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變得非常高,上課再也不是一潭死水,他們能積極開動腦筋,討論、表達交流,各種歷史技能有了大幅度提高,學習成績由原來的四五十分提高為現在的七八十分,不同學生他們的個性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

  2、學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B、C層學生,他們發(fā)現學習也沒多難嘛,只要找準了途徑,自己也能學好,而且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什么都不會,自己其實挺聰明的,只是原來沒發(fā)現。而且這種自信心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其他學科的學習,他們慢慢開始學習了。

  3、我們在分層教學研究中撰寫了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育敘事、論文等文字材料共計10篇,并且在學校的教研交流中獲得較高的評價。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5

  一、“分層教學”提出的背景

  為了讓學生公平享受現有教育資源,解決新生入學擇班、擇師的問題,淮南市在20XX年秋季七年級推行 “陽光分班”方案。“陽光分班”重點考慮的是班級學生的性別均衡,而不是傳統(tǒng)的考試分班模式,保證了各個班級學生的質量均衡,體現了陽光教育的理念,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公平。但這種分班模式所帶來的客觀現實是:每個班級的學生在智力水平、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知識能力等各個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在教學中不去認真思考應對措施,勢必會產生好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正是考慮到這一現象的嚴重性,學校提出了分層教學的設想,研究探討如何遵循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測試、分層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發(fā)展的能力,以實現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的教學要求,從而大面積提高班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可以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在國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學者,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他主張“不同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層教學正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區(qū)分為若干層次,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更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從而確保教學活動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使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向前推進。

  三、分層教學的目標

  1、發(fā)展優(yōu)等生:

  這一層次的學生,一般學習基礎扎實,學習習慣良好,因此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提高他們深刻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

  2、提高中等生:

  分層教學的重點是中等生,他們的進步與否決定了一個班級分層教學是否成功。這部分學生一般在學習習慣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懶惰思想,學習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數在班級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標就是要采用各種方法,引導他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在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終使學習成績更上一個新臺階。

  3、幫助學困生:

  學困生不僅表現為基礎差,成績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學習信心與向上的動力。因此,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心理疏通,轉變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應成為主要目標。

  四、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步驟

  (一)、認真調查研究,實施科學分組。

  認真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將全班學生相對分為優(yōu)、中、差三個層次,既A、B、C三個組。A組為優(yōu)生,B組為中等生,C組為差生。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試后,結合考試分數進行。

  分組原則:有利于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于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隨著學生情況的改變而改變。

  (二)、落實分層思想,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1、備課。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于共同的目標。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2、課堂教學。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有統(tǒng)一要求,又有區(qū)別對待。對優(yōu)生以鼓勵創(chuàng)新為主;對中等生以激發(fā)興趣為主,對后進生以增強信心為主。要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特別是在問題設計上要有梯度,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作業(yè)。學生作業(yè)分必做、選做兩類。必做作業(yè)全班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要求。這是根據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設計的、較基礎的題。選做作業(yè)主要指拔尖提高題,根據優(yōu)等生和中等生學習水平設計,要求優(yōu)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題多解。鼓勵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們比一比誰做的多,誰做的好。對后進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礎部分的作業(yè)。

  4、評價:在作業(yè)批改,學期總評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后進生主要是表揚,不斷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yōu)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5、輔導

  對優(yōu)生的輔導注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注重思維的培養(yǎng)。并提供一些課外思考題,充分開發(fā)其學習的潛能;對中等生輔導重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困生輔導重點放在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題型的解決上,以打好基礎為目標。在輔導形式上,除采用教師個別輔導外,還可成立課外興趣小組,互助小組等,開展互幫互學,使學生整體優(yōu)化。

  四、分層次教學的原則

  1、全體性原則

  在教學中,始終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特別是做到不排擠、歧視后進生。

  2、標準性原則

  在分層教學中,對后進生適度降低教學要求有利于調動積極性,但絕不是要降低《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活動最終還必須保證后進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3、發(fā)展性原則

  分層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靈活調控學生的分層標準,使每個學生隨時處于一個充滿活力的積極進取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6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3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27人,其中一人有智力障礙,其余52名孩子屬于正常孩子。但這些孩子因智力不同,所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不同。為了讓學生在現有的條件下更好的發(fā)展,現提出分層次教學。

  誠然,在同一年級的學生中,存在這種學業(yè)水平、認知能力和動機狀態(tài)等方面的層次性差異已是不爭的事實。傳統(tǒng)的按成績分布、男女比例平均分配的分班規(guī)則,加之現行教學規(guī)模過大等因素,使同一班級的學生,也存在明顯的層次性差異。如果按這種分班模式,要在同一時空條件下實施針對性因才施教幾乎是不可能。因此,必須沖破這種“平均主義“的思維方式,引進分層次教學班的形式,才可能彌補班組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實現因才施教。

  分層次教學指的是在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程度、能力或學生的選擇分班授課。這些班的教學起點、教學進度、以及各階段的教學要求不同,但最終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對畢業(yè)生應有的基本素質要求)相同。同時,這些班級學生在中學階段所能達到的最高發(fā)展目標可以不同,個人特長的發(fā)展方向、個人潛能發(fā)揮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認識

  教學模式來源于教學實踐,是教學實踐經驗.抽象化的理論概括。因而模式的特色就是教學的特色。

  教師和學生是作為教學這個整體中具有同等地位的兩個獨立部分,若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相激勵,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弱到強,從無所謂到感興趣,直到內化為一種內在的需要甚至渴望,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就為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巨大的內在動力。

  “雙基”傳授、方法指導與能力培養(yǎng),甚至于情感環(huán)境的營造,都離不開教師的導。不言而喻,在這個過程中的,教學的“導”學過程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導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愛學”到“會學”直到“學會”。在這里,導是服務于學生這一主體的,主體的狀態(tài)決定了導的程序,而教師的導又會引起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發(fā)生學習狀態(tài)上的相應改變,這就是教學雙邊性原則所決定的師生相互作用過程。

  教學過程從目的與內容的確定到評價反饋,從本質上說都是實踐過程,因此,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認識、情感、意志、性格;氣質等融會成強大的教學魅力,感染和熏陶著學生,而所有這些要內化到學生的人格整體中去,唯一的途徑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動口、動手、動腦,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

  我們認為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情感激勵、“雙基”導學、方法指導和智能培養(yǎng),才能真正做到因才施教,塑造出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完整人格。

  教學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效能,要求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對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發(fā)展水平要有足夠的了解,這樣才可能做到有針對性的`因才施教。在我們的教學模式結構圖中,教學目的與內容的確定就是以教學評價所反饋的學生發(fā)展水平為依據的。由于目前對學生發(fā)展水平全面而準確的測評與定位仍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所以,我們以簡略實用為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把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相應的動機發(fā)展水平大至按3個層次分列如下:

  處在C層次的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最大,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注意利用各種機會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導學過程中應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為主要目標,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怎樣理解所學知識、如何掌握它與其它知識的聯(lián)系;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上除了加強“雙基”規(guī)范演練外,還要多提供略有變化的情境,同時加強思路和方法的引導,要求并帶領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練習。教學模式在實施時,對該層次的學生在“情”、“導”、“實踐”三個環(huán)節(jié)上表現為“促內化、助遷移、漸放手”。

  處在B層次的學生學習從眾性強,往往學習方法會有不當之處,而致命弱點是做事缺乏毅力與恒心,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時刻為他們鼓勵打氣,使到他們萌生出一種對社會要有所作為的觀念,有不甘人后的精神。在導學過程中首要的是要介紹科學的學習方法,其次是要鼓勵他們自己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不能急于冒進,以扎實掌握課本基礎知識為主,逐步學會靈活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在實踐還節(jié)上應是立足課本,適當補充,注重講審題、講思路、講規(guī)律、講延伸、講答題技巧,通過選講“小、巧、靈”的題目,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與側面去認識吃透教材,夯實基礎。所以教學模式在實施時,對該層次的學生“情”、“導”、“實踐”三個環(huán)節(jié)上表現為“爭上游、夯基礎、并肩走”。

  對處在A層次的學生,應注意盡力把學生穩(wěn)定的興趣逐步確定為一種終身的志向;在導學過程中要以指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獨立學習為主要目標,著重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啟發(fā);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上則讓學生有更大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只在非常必要時稍加點拔讓學生自己領悟其精妙之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以教學模式在實施時,對該層次的學生“情”、“導”、“實踐”三個環(huán)節(jié)上表現為“立志向、導探索、自己走”。

  三、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怎樣保證實施過程中使學生滿意、家長滿意、教師又能積極投入到這項工作,大家都感到難以協(xié)調,更需一個心理的準備。在每次教研活動中,教師們都會認真分析這一方案能否實施,也有的教師表示這樣才能充分解放老師、解放學生,才能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把53名學生分為A生(高素質)、B班(中等水平)、C生(基礎欠扎實)。對C生的教學一要耐心、二要仔細、三要講究方式方法,教學中要更直觀、更具體、更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這些學生能得到與他們程度相適應的教學,心情舒暢、學有所得。

  如何進行分層教學呢?即對B、C生的教學要在課堂教學上敢于放棄一些內容,降低一些要求,再不要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未扎實的情況下,急于冒進,而應循序漸進把教學目標訂在適合學生層次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我們對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初步有了進一步共識:

  1.教學目標分層。A、B、C生的教學目標不同:

  (1)A生應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B生學生能理解課本例題,做一些簡單的新題,C班學生能模仿課本例題,做好課本配置的練習題。

  (2)對A生著重提高其思維品質,對B生著眼于使用知識的培養(yǎng),對C生立足對知識掌握和記憶。

  (3)A生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自學能力;B生應做到基礎扎實,有一定的學習熱情;C生應對數學學習減少恐懼,肯記肯做,做到記憶好定義、公式和使用它們的方法。根據以上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目標,C生應是教學大綱中最基本的教學要求,B生是教學大綱中所有的教學要求,A生是深化熟練大綱的教學要求。

  2.教學內容分層:A、B、C生基礎知識教學內容相同。在此基礎上,A生著重于提高,B生著重于理解,C生著重于模仿。A生由于能較快地掌握基礎知識,所以能有較多的時間用于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拓寬知識面;B生的教學則以教授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為重點;C生的教學則以教授基礎知識為主,此外,可安排一定的時間補缺、補差。

  3.教學方法分層:根據A、B、C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A生以“啟發(fā)——研究——討論——自學”為主要方法,目的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B生則采用“啟發(fā)——研究——討論——講解”為主要方法,目的是教會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的原則應該是:教育學生,不到他苦思苦想而仍然領悟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教給他一方面,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幾個方面,就不再教他新的內容。

  C生則采用“低起點,多反饋,段段清”的方法,使學生能學得進,跟得上,感興趣。

  4.作業(yè)分層:我們老師從一開始就清楚作業(yè)不能一刀切,對于A層次的學生應該加大訓練量,爭取每日都有相應教學內容的提高題;在B層次布置作業(yè)時,則掌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yǎng)興趣、夯實基礎的原則;對于C層次的學生,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數量就較少而且難度是較低的,但C生對知識的掌握不能通過一次的作業(yè)練習就悟通、理解,還應有一個重復再練的過程。以上四點的分層次認識是經過高一上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實踐慢慢有所體會而形成的,并且把這些認識觀點帶到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

  四、分層教學發(fā)展的方向和需完善的地方

  總結上面所述,我論述了進行分層次教學的目標、內容、教法、課堂上時間的怎樣安排和怎樣進行評價的問題,這是進行教學的框架,是一種教學的模式,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做法。分層教學發(fā)展的方向首先就是課堂教學上要以精彩的內容來吸引人。而具體到每節(jié)課怎樣安排,怎樣組織則是關鍵,要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五個精心,即精心備課、精心設問、精心設計練習、精心研究教學語言、精心設計檢測題目。要求老師在教學形式上要不斷充實和改變提高,力求適應學生。怎樣才能做到五個精心,除了要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這關鍵之外,就是要強調老師們的再學習,深入到學生中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更要進行老師們之間的互相學習、交流與評價,即要進行互相之間的聽課、評課,做到優(yōu)良教法的自覺良性流動,從而整體提高教學質量。缺少了互相之間的學習、交流、評價、監(jiān)控,往往就會產生夜郎自大的現象,或會成為井底之蛙。

  分層教學發(fā)展的方向其次是以給學生學習成功的回報來正向激勵學生。要改變過去那種以一份教案,一張試卷,一種訓練方式,一個標準面對全體學生的做法,這樣老師們非得動一番腦筋不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各層次的學生只要按相應要求去做,努力完成各自的練習,都能在“各自的發(fā)展區(qū)”中拿A,多些實施“成功”教育,把學習的歡快愉悅還給學生,那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教學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分層教學發(fā)展的方向教師要優(yōu)化。要真正做到變教書為育人,教育目的不是選“好人”來教,而是應該想方設法去教“好人”。分層教學要求教師的說理、動員的能力更強,要真心關愛他們的成長,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要更化老師的心血,而這方面往往是我們無去做的。

  “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三方面是互促互補,互為因果的,成功的教學不在于教師的授予和學生的接受,而在于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教其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興趣、習慣和能力。一句話,教師做主導,學生做主體,訓練做主線。”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7

  一、指導思想

  為深化學校素質教育改革,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的一生發(fā)展奠基,把課程選擇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選擇學習、探究學習的空間,我校將針對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開展分層走班制教學試驗,開展分類教學的探索。

  二、實施分層走班制教學的必要性

  1.中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新課程標準》確立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體現出教育的個性化。教育的個性化是以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前提的,它要求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程度、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類別和層次,實施分類、分層教學。

  2.為滿足我校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我校每個年級的建制在10個班左右,學校每年招生規(guī)模在500到600人這間,每年招收的學生中有一批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也有數量不少的成績有待提高的學生,另外還招收各類音美特長生。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存在明顯差異,所以學校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使不同類別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學有所得,逐步提升。

  3.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分層教學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采用不同的教學流程,使得實際教學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強,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也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更加能夠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獲得學習樂趣。

  三、實施分層走班制教學的條件分析

  (一)有利條件

  1.師資條件的優(yōu)勢

  我校高級教師數量多,現有教師中有高級職稱的教師72名,超過全校現有在編教職工的一半。學校已形成了一批中青年教育教學骨干,現有宜昌名師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4人,宜昌市青藍工程培養(yǎng)教師2名。學校還有8名學科首席教師。教師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強,這是我校實行分層分類教學的一大優(yōu)勢。

  2.先進的教育設施

  我校在2011年5月成為宜昌市市級示范高中。學校現有1棟現代化教學樓,每個教室都裝有電子白板,有1棟現實驗樓,含8個理化生實驗教室和多個準備間,有1棟科技樓,內設有3個教室、圖書室、三個畫室、多個音樂教室、階梯教室、多功能廳、通用技術實驗室等功能教室,有1個室內體育館棟。現在,新的田徑場和籃球場正建設施工之中。學校設施設備基本滿足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需求。

  (二)不利條件

  1.教育教觀念保守

  近年來,我校在立德樹人、高考質量方面成績突出,學生、家長、社會認同度高,取得了很高的社會聲譽,形成了很好的辦學效益。老師們比較習慣于已經形成的教學和管理模式,同時也擔心課程改革可能會對教育教學帶來的沖擊和不利影響。另外,老師們走出去學習的少,對新的教育理念雖有了解,但認識不深,理解不透,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應用能力不強。

  2.硬件設備還不能完全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學校硬件設施設備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主要包括學校的一些功能教室比如實驗室的設備設施有些比較陳舊,學生實驗用器材不夠齊全,學生機房電腦等設備陳舊,學校運動場所和運動器材還處處于建設和添置之中,另外,學校教室數量比較偏緊,這些都會對分層分類走班教學產生不利影響。

  四、實施分層走班制教學的實施辦法

  (一)分三步走,先試點,再全面展開

  20xx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級班級進行單一學科進行走班教學試驗。2015年下半年其中考試后,在高一年級進行兩門學科分層走班制驗教學試驗。

  20xx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級多門學科進行走班制驗教學試驗。

  20xx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級、高二年級多門學科進行走班制驗教學試驗。

  (二)20xx年數學走班教學試驗方案:

  1.計劃參與走班教學試驗的班級是高一年級的1到9共9個班,科目是數學。其它學科學科暫不進行走班教學試驗。同時,高一年級的現有9個行政班建制不變。

  2.高一數學分層走班教學具體實施方法:

  將高一年級的9個班的數學教學分為三個數學教學組,每個組根據中考數學成績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成績較好,B層次成績中等,C層次成績較差。每次數學課同一教學組的三個層次的三個班同時上課(含自己習課),上課地點在科技樓的三個教室。同層次的教學班共用一個教室,即A1、A2 、A3三個班在同一間教室, B1、B2、B3三個班在同一間教室,C1、C2、C3三個班共用同一間教室。三個數學教學組的上課時間是分開的。

  3.走班學科教學班的日常管理由任課教師具體負責

  4.備課長負責,備課組內教師實行分層備課,分層教學。

  5.編排課表(課表主要包含課程名稱、課程層級、上課時間、上課地點等四個基本要求)由教務處與年級組協(xié)調進行。

  (三)學校分層走班教學管理

  (1)組織建設:相對于行政班而言,分層走班的班級稱為教學班,班內設一位班長,負責教學班的班務;每個教學班各科均設多個課代表且分別來自不同的行政班,負責收發(fā)原行政班同一層面學生的作業(yè)、加強與老師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課教師是教學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學班級的管理工作;學生的其它日常組織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負責。

  (2)動態(tài)管理:新教學班的學生實行動態(tài)管理,在學期期中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意見及學生意愿,實行“微調”,成績進步的學生可以升層,成績退步的學生可以降層。

  (3)座次安排:教學班的學生要在指定班級的指定位置聽課,由教學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學號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級,以便管理。

  (4)學情反饋:每個教學班內各行政班的學生的出勤情況、聽課狀況由教學班班主任負責,作好記錄并及時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饋,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時了解學生情況,更有效的開展工作。

  (5)分層管理,統(tǒng)一規(guī)范

  搞好分層班的教育教學管理是常規(guī)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分層走班”教學初期,教學班與行政班要注意協(xié)調,統(tǒng)一要求,形成規(guī)范,養(yǎng)成習慣。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8

  一、分層教學的實施依據

  1、歷史依據。

  本班在高二分科時,接受學校的統(tǒng)籌安排,兼顧上中下各種層次學生,依照“平行編班、混合教學;平行管理、統(tǒng)一模式”的思路,實行“一塊牌子,兩個教室;一套班子,一種模式”的教學和管理方式。經過高二以來主要七次大型考試檢驗和綜合考察,全班120多位同學在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學業(yè)水平方面均有較大進步。但是,這種不分層次、混合教學與管理的模式弊端已經日益顯現:相當部分同學的學習潛能無法全面發(fā)掘;無法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存在嚴重的“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不科學現象;浪費教學資源和學習時間并導致貽誤人才。該模式已經受到許多學生和家長的質疑,強烈要求加強教學與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便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均有所獲,實現不同層次的同學不同層次的人生理想。

  2、現實依據。

  隨著高二一年學習結束,學生受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智力水平、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學習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諸多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層次差異性,學習個體差異性要求日益強烈;同時,隨著進入高三復習沖刺階段,各個學生的學習奮斗目標定位差異性也非常突出;更為重要的'是,四川高考的難度近三年來逐年攀高,05年高考本科難度省平已達五分之一,如果不加強教學與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很難使學生實現不同層次的奮斗目標。

  3、理論依據。

  受小學、初中以及高一時期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層次差異。這種差異性因為學生本身的諸多因素的限制,無法在高三短期內實現統(tǒng)一。依據教育教學的一般原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針對這種個體需求的差異性,采取“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辦法,以便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個體不同需求,實現學生不同層次的奮斗理想。

  二、分層教學的指導思想

  1、給每一位同學創(chuàng)造學習和發(fā)展的空間與機會,人人成才。

  2、因材施教,尊重個性;差異管理,分層教學。

  3、上段提升能力,下段夯實基礎;上段“要吃飽”,下段“吃得了”;全員關注,全員成才。

  三、分層教學的基本內容

  經學校、年級組研究決定,考慮到本班從高二分科以來的特殊性,決定在高2006級3班實施“高三分層分班教學”方案。按照以上依據和指導思想,現由學校會同年級組給出以下分層分班具體內容:

  1、保持現有班額人數不變,3A、3B各為58人。

  2、人員確定:以高二以來主要的七次大型考試成績的平均成績?yōu)榛疽罁⒔Y合該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與行為習慣、學習潛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考察,排定名次。原則上3A錄取前58名;3B班錄取后58名。

  3、所有藝體考生編入3B班;優(yōu)秀自愿插班補習生編入3A班。分層以后,依據大型考試成績與學習狀態(tài)變化,整個3班實行動態(tài)管理。

  4、3A班為“提高班”,3B班為“基礎班”。提高班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加強自主管理為主;基礎班以夯實學生學業(yè)基礎、規(guī)范學生各種習慣為主。

  5、仍然實行“一塊牌子,一套教師,兩個教室”的辦法。3A與3B同屬于大3班這一整體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學校對整個3班實行統(tǒng)一考察考核與宏觀管理。

  6、整個大3班班主任為黃金斌,方興乾老師協(xié)助,兩位老師同為班主任,共同管理,共同負責;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9

  一、研究背景

  寶塔區(qū)第五中學地處延安市城區(qū),操場使用面積達不到教學標準,只有1800平方米,而且體育器材不足,學生上課得不到充分的提升,器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加之,初中學生體育活動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課余體育活動時間少,學習任務重,沒有時間鍛煉,時間安排和體育鍛煉內容安排上存在問題,學生也缺乏刻苦鍛煉的毅力,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主要還是靠一周2節(jié)體育課等。如何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開展體育分層教學,使學生能很好的利用場地,使用教學器材從而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擺在每位體育教師面前的研究課題,采用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形成有效的教學方法,故確立此課題。

  二、理論依據

  (一)政策依據:國家新頒布體育課程標準允許地區(qū)和學校編寫地方教材,只要求達到相應的水平即可,鼓勵教師從學生和學校的實際出發(fā),實施創(chuàng)新型教育。

  (二)生理學依據:初中學生大多已進入青春期,在小學時候的兩小無猜,不分彼此的同學情誼變得開始疏遠,其身體和從外觀到各臟器也日趨變化不同。由于性別的原因,男女生對身體各部位鍛煉應有所側重,男生偏重于力量、速度、對抗競技;女生偏重于勻稱、柔韌、協(xié)調、游戲、協(xié)作。男女學生分別教學,教師能根據其生理特點,需要安排和訓練內容,無疑是符合生理科學的。

  (三)心理學依據:進入青春期的少女在男孩子面前做體育運動難免放不開,羞澀怕出丑,然而在“女兒國”里,沒有性別的障礙,穿著單薄的衣服也無所謂,活動也都放不開,運動量也就放不開,增強了體育課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調動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正好是其自覺進行探究性學習,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品質的基礎。由于以上兩點原因,學生都有長身體、長體能的成就感,這種成功的愉悅是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催化劑。

  (四)教育學依據:符合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教育原則。

  三、實用價值:

  (一)體育課分層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體育教學中常規(guī)的分組教學雖亦可以區(qū)別對待,但過高或過低的學習目標要求都會不同程度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學生得個別差異實施分類要求、分類輔導、分類訓練、分類提高的分層教學由于教學目標較符合不同運動技能水平的學生實際,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得學習積極性。

  (二)體育課分層教學更有利于初中生運動技術、技能和體能的發(fā)展:初中生處在身體發(fā)育的高峰期,通過體育教學,學生運動技術、運動技能和體能都要求到較高的水平,為相近個性差異創(chuàng)造適宜的學習氛圍,學生自信心得到加強,個性可以得到張揚,加以正確引導,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三)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體育能力和協(xié)助精神:分層次的課程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倡導的合作學習,通過集體思考,集體評價、學生間的互幫互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發(fā)展健全人格。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有以下研究內容:

  (一)如何處理好場地小、器材不足的關系開展課堂教學。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堂教學采取以下措施:提倡學生從身邊找器材;發(fā)動學生制作簡易體育器材;及時認真維護好場地器材、自制簡單的器材;因地制宜改進教學方法;對閑置體育器材合理運用,創(chuàng)新組合;課表優(yōu)先安排體育課,發(fā)揮場地器材最大功效。

  (二)實施分層教學使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的方法。

  我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分層教學”可以形成班級授課制條件下的個別化學習,可以滿足新課程標準的三個基本要求:“面向全體”、“適應差異”和“促進發(fā)展”。學生可以得到適合于他們的教學。

  1.了解差異,學生分層。

  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思想心理素質、能力素質等差異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學生成績和能力高低等要素,把學生分成學優(yōu)生、學中生、學困生三個層次,對學優(yōu)生可稱為“提高組”,對學中生可稱為“拼搏組”,對學困生可稱為“躍進組”

  2.針對差異,分項定標。

  教學實踐中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層: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發(fā)展性目標。我認為,目標分層并不是和學生的分層完全一一對應,彈性目標對全體學生都是適用的,完成什么樣目標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行選擇。一般來說,低層次學生必須從基礎性目標開始,完成之后,可以進行提高性目標甚至是發(fā)展性目標的練習;高層次的學生既可以從基礎目標開始,也可以從提高性目標開始,甚至可以直接按發(fā)展性目標學習。目標分層追求的結果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頂”。

  3.面向差異,教學、練習、指導分層

  (1)教學層次的劃分應根據各類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目標,按分層遞進的關系劃分成若干個不同的群體.我會針對各層次學生的練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嘗試,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始終處于動態(tài)的協(xié)調發(fā)展之中。

  (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個性特點的'練習方法。

  (3)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主觀和客觀方面均會產生不同的需求,我會及時地根據信息反饋,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不同的分類指導方法,有效地實施個性指導,側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激發(fā)興趣愛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我?guī)С跻荒昙?個班,初一(1)班為實驗班,初一(2)班為對比班,初一(3班)為普通班。

  (一)行動研究法

  根據課題制定方案并實施計劃,開展行動與研究。不斷進行總結,發(fā)現不足、及時調整完善。

  (二)問卷法

  根據學校能夠開展的體育教學及現有的場地器材制定調查表,了解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及運動方式。

  (三)觀察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從而直接感知和記錄學生在體育運動方法和習慣上存在的問題,記錄不同學生參加不同體育項目的訓練效果。

  (四)調查法

  對初一年級3個班的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體育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方法、課內外運動情況等進行調查,以了解學生體育學習的現狀。

  (五)經驗總結法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部分學生運動領悟能力難以提高的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影響初中生體育運動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旨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進行有效轉化。

  六、過程設計:

  本課題研究實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14.11—2014.12),這階段是研究工作的基礎階段,需制定好研究計劃,搜集相關資料,確定研究對象(初一年級1、2、3班),做好相關的摸底調查工作等。

  (二)實施階段(2015.01—2015.05),這階段是研究工作的重要階段,需根據研究內容進行有效的探索,做好詳實的記錄,并及時整理,得出階段性成果。

  (三)結題階段(2015.06),這階段是研究工作的成效階段,通過實驗研究,匯總研究成果,上交研究論文、報告、研究資料等。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形成課題報告

  (二)形成分層教學方法

  (三)形成課題研究論文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0

  一、分層教學提出的背景

  由于招生形勢的變化,我校的生源構成也發(fā)生了變化。在校生中有正取生、擇校生以及鎮(zhèn)鰲生,他們無論是認知水平、智力水平還是學科成績的差異都非常大,以前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很好適應現在的教學,只有針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才能使學生得到有差異的發(fā)展,使學校走上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日益進步,教育資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長和變化,如何使我們的教育教學適應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從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與提高,個性得到最優(yōu)發(fā)展,課堂教學效益得到提高,是當前教育教學普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分層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優(yōu)化單一班級授課制的有利途徑。

  分層教學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按照最優(yōu)化教育理論進行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它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條件的實際出發(fā),通過班級組織與教學形式的變化,創(chuàng)設“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環(huán)境,教師通過分層組織教學、改革教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適應生源現狀的一種有效對策。

  教育的起點在于: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按差異施教。

  二、分層教學的思想來源

  1.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存在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三種差異:一是認知發(fā)展的個別差異,二是認知風格的個別差異,三是智力的差異。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差異性決定其學習方式各不相同,學習的進度有快有慢,學習的程度有深有淺。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差異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須有針對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對學生“分層”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天賦素質或生理條件,是構成人的差異的物質基礎,在各自不同的社會物質生活、文化教育環(huán)境中,接受不盡相同的影響,從事不盡相同的社會實踐活動,決定了每個人具有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等特點。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其發(fā)展雖然經歷共同的發(fā)展階段,但發(fā)展的速度、水平以及發(fā)展優(yōu)勢領域則是千差萬別。其表現:一是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既便是在同一方面發(fā)展的速度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二是同一學生在不同方面發(fā)展的相互關系存在差異。

  3.對知識結構“分層”的合理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明確指出:“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青年人的年齡和心理力量所許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適合學生的能力”。這就是說教學內容的安排首先考慮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學內容的展示始終貫徹“可接受性原則”。原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則要求教學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的可能性,使他們在智力、體力上,精神上都不會感到負擔過重”,素質教育的要義在于“全體性”(全體學生要有所發(fā)展)和“全面性”(每個學生要全面發(fā)展),并要求“教有特色”、“學有特長”,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分層的同時,必須做好知識結構的“分層”。

  基于上述觀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分層教學思想,其關鍵在于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首先要建立“多元教學目標”體系。這不同于“抓中間、帶兩頭”的思想,也不同于“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的思想。而是時時處處在全教學過程要始終建立面向全體,關照個體的教學思想。

  所謂“分層”,就是在承認學生個性發(fā)展差異現狀的基礎上,按照智力結構、情商、智商、學科成績等綜合標準測量,對學生大致分成不同的層次,在共同的培養(yǎng)目標下,提出不同的要求,實施針對性教育。因此,“分層教學”就是學校以承認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為前提,教師有區(qū)別地對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群體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設計不同的課程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教授方式、確立評估體系,從而使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學習的環(huán)境中求得最佳發(fā)展。是解決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個體差異這個矛盾的教學策略,它是實施以全體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三、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1.我國教育原則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

  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認為人是有區(qū)別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個別差異(《論語·雍也》),在基礎上有“入門”“升堂”“入室”的不同進度(《論語·先進》),在學習上有“知之者”“好之者”“樂之者”不同態(tài)度(《論語·雍也》),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我國教育經過幾千年發(fā)展,在學習上人的個體差異已經得到確認,“因材施教”已經作為教育學上的教學原則之一。由于學生在生理發(fā)育、心理特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接受知識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2.教育家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曾經對不同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了個性化的教學實驗。實驗的最后結論是:“在恰當的條件下,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優(yōu)等生。”布盧姆說,“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找到這樣的策略:既考慮到個別差異,但又能促進個體的最充分的發(fā)展。”;“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可以達到教學規(guī)定的要求,其差異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學會。”

  3.心理學家加納德的“多元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加納德認為,人類有七種相對獨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較弱,卻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驚人的潛力,這些智能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是不均衡的。七種相對獨立的智能是:①語言能力:對文字和詞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邏輯—數學能力:處理連鎖推理及識別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樂能力:對音節(jié)、節(jié)奏和音調的敏感性。④身體活動能力:身體靈活的運動和靈巧的操縱物體的能力。⑤人際關系能力:理解人和處理好與人關系的能力。⑥空間感知能力:準確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創(chuàng)造或改造世界某個空間的能力。⑦探索心靈的能力:認識感性生活的能力,并以此作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評價都不應該是單一的、模式化的,教育應該根據個體智能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

  4. 原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前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茨基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qū)域被稱為“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fā),把最近發(fā)展區(qū)轉化為現有發(fā)展水平,并不斷創(chuàng)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美國學者卡羅爾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夠的時間(或是學習機會),再具備合適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環(huán)境,那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可能達到既定的目標”。

  四、分層教學的主要措施與策略

  教育學家的理論運用于分層教學的實踐主要從學生個體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作業(yè)、輔導、評價六方面來展開。

  通過學情分析按照學生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分析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工作;了解學生是分層教學的前提。各段組織召開以班級為單位的學情分析會,會診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深入了解學生自身情況和特點的基礎上,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具體分層標準是:A層學生基礎好,接受能力強,學習興趣濃,成績好;B層學生基礎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緒不夠穩(wěn)定,學習成績中等;C層學生基礎薄弱,學習困難大,學習積極性不高,消極厭學。分層結果由教師隱性分層,學生分層的目的是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是實施教學分層備課計劃和教學目的分層計劃的前提。

  1.教學目標分層。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向和歸宿點,也是評價、衡量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確立明晰而有層次的教學目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做喲個。可供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起到教學定位、導向和激勵作用。

  “彈性要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是分層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層教學在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上,對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及內容,綜合班級各個層次學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的原則,制定與各個層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相吻合的分層教學目標,并在“分層講授新知”前使學生其明確學習目標, 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同一知識點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雖有差異,但目標之間應配備拾級而上的“臺階”,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有所認識, 并在教學中逐步分層認知。

  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在于: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程度來設置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不同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不同層次水平的知識,以便和學生的知識結構相適應。因此,分層教學在目標設置中要注意因勢利導地使各層次學生的能力、素質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發(fā)展。

  C層學生使用基本目標,但必須能夠達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所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會考標準》中的“識記、理解”要求。根據“因材施教”的理論,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適合他們自己的教學目標。通過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困生易學。

  2.教學內容分層。

  “一個課時一個教案、一個層次一個教案”,教學設計要作到四個清醒認識: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水平有清醒認識;對教學的知識點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認識;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有清醒的認識;對學生的個體輔導和個體激勵的方法有清醒認識。

  分層課堂教學應堅持先預習后學習,方法重于知識,過程和興趣重于結果的原則;分層課堂教學應該堅持重視學生的信息反饋,并注意培養(yǎng)其學習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分層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教學基本規(guī)律。在教學中,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對教學內容的難度、進度進行適當調整,對C層次學生采用低起點、補臺階、拉著走、多鼓勵,掌握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情景創(chuàng)設、問題設計、教學策略、作業(yè)布置等都要圍繞C層次學生的學情來設計。

  教學進度分層。難度降下來,進度不降。教學難度降低并不是降低要求,低難度、高要求。教學難度降低到連考綱要求都達不到,所以無法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這樣不但使學生不滿,而且讓家長不滿,這不是我們分層教學目的。

  3.作業(yè)分層布置,運用的是階梯原理,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步驟,只有分層布置作業(yè)才能進一步鞏固學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學習成果。

  對C層次的學生一定要單獨設計作業(yè),可以是做課本后面的作業(yè),也可以是練習紙,但必須全部由教師自行精選、編印,內容以本節(jié)課必須掌握的知識點為主,難度主要以識記、理解為主,即要求學生記憶、簡單理解和一步到位的運用,以通過會考要求為標準。A、B層次的練習可以合起來,但一定要分別對待,指明B層次哪幾道可以不做、選做。

  4.分層輔導學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各層次學生可以利用老師輔導的機會及時解決自己頭腦中的問題。

  確定分層輔導的目標。要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對C層次班級學生要采用低起點,先慢后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辦法,把教材的訓練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貫的幾個分目標,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步或幾步逐步達到大綱的要求。為此,老師在制定輔導目標的時候,既不能過高,增加教學難度,加重學生負擔,使學生消化不良,喪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綱要求,完不成教學任務。老師應較好地去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加強學習方法的輔導,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等幾個方面。C層次班級學生大多沒有養(yǎng)成這些好習慣,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情況,提醒他們在哪些方面努力,并與其他科 任 老師和學生一起幫助他們。比如,學好地理,要學會看地圖,就要掌握讀圖的方法和步驟:第1步要看圖的名稱,了解題目考察的地理知識、第2步要看圖中的圖例、第3步要看圖中的具體內容……這樣可以更多的獲取圖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答題的正確性,從而提高得分率。

  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是學生鞏固和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對差生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講解;對中等生采用分組討論、教師提示的方法,進行提高性輔導;對優(yōu)生采取個別點撥,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后,成立“興趣小組”,采用讓學生之間相互輔導的辦法進行學習,培養(yǎng)其優(yōu)良品德和合作。同時,還要做好反饋信息的收集工作,這樣便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修改教案,從而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5.分層評價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動力。

  分層教學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用動態(tài)評價、縱向評價和綜合評價3種方式。動態(tài)性評價,每個層次班學生學習水平是動態(tài)化的,考試評價也應使其具有動態(tài)性和選擇性與之相適應。縱向評價,主要是通過不同階段的和平時的課堂提問、談話、作業(yè)等評價信息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主動性等信息通過縱向的比較,而做出的評價。綜合評價,評價內容要多元化,不能僅以考試成績?yōu)闃藴剩⒁鈱W生學習主動性、主體性和主體精神品格的提升。評價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堅持自評和他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分層教學要求教師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無論什么層次的學生,在評價時都應遵循及時性、客觀性、激勵性原則,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評價應有所區(qū)別,對A類、B類的學生所取得進步應采用競爭評價,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對于C類的學生的點滴進步應采用激勵評價,鼓勵他們努力向高一層次發(fā)展。

  在縱向評價的基礎上,按月對每個學生進行動態(tài)評價,期末集中對每個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并進行必要的層次調整。

  (1)考試分層——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月考、年級統(tǒng)考等環(huán)節(jié),合理設計試題,體現不同層次的要求。C層次的考試試卷要求單獨命題,A、B層次的試卷可以合在一起,但可以附加題的形式進行分層要求。

  B、C層次學生要想進入A、B層次,報名參加A、B層次的考試,采用A、B層次試卷。不以一考定輸贏,幾次重要的考試每次占一定比例,最后合成一個總分,確定學生能否進入A、B班。A班也確定一個方案,后面的學生流動到B班。

  (2)評價分層——包括對平時練習、月考、統(tǒng)考成績等評分,以鼓勵肯定為主。對各層的評價方法應該不同,多鼓勵學生,即使學生學習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適時進行積極肯定。讓學生從成功中得到經驗,得到成功后還可以再做更高層次的題目。

  五、分層教學的管理與評價

  1.分層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1)成立定海一中實施“分層教學”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定海一中分層教學領導小組

  組長:陳興浩 副組長:虞碩銘

  組員:李瑩呂薇 夏邦國 洪偉方 姚如康 林雅紅 傅嘉平 高宏彬 沃維林

  定海一中分層教學工作小組

  組長:虞碩銘 副組長:姚如康 林雅紅

  組員:顧苗章 潘微 陳躍文 陳志軍 黃明才 葉教科 柴曉敏

  (2)教務處負責分層教學方案的制訂、分層教學的監(jiān)控與檔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層教學的檢查,著重檢查教學常規(guī)各環(huán)節(jié)中分層教學的安排與落實情況、分層教學的質量情況。

  (3)年級段負責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層教學的協(xié)調,做好分層教學的實際操作。一要分別制定三個層次班級的教學目標;二要修改常規(guī)檢查辦法,在原有常規(guī)檢查的基礎上,把分層教學內容作為重點,定期進行檢查,看老師們在常規(guī)教學過程中,是否落實了分層教學;三要向教務處推薦在分層教學中成績突出的教師和學生,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經驗交流會,并對作出成績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

  (4)任課教師負責分層教學的實施與信息反饋,教案上看得到,課堂上聽得到,作業(yè)上查得到。

  在教學管理中以備課組工作為抓手,促進課堂的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強對備課、授課、作業(yè)、輔導、測試五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檢查,堅持進行質量跟蹤管理,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和改進。

  在班級管理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風和班貌。尤其是對于平行班,特別要加強行為規(guī)范教育,在學生中樹立榜樣的作用。年級段要關注各層次班級的狀況,為各層次的教學提供保障。

  2.分層教學的監(jiān)督與評價

  從評價對象看教學評價包括教師教學評價(指在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過程中,對教師教的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主要是課堂教學評價)與學生發(fā)展評價(對學生的發(fā)展變化和學科學習水平進行評價)。對教師的評價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

  堅持以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為主,避免以終結性評價代替過程性評價的不良做法。通過評價,掌握教學反饋信息,改變教學過程中的不良環(huán)節(jié),激勵教師修正、調整改進教學工作。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實現教學目標。

  堅持對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進行群體評價,把全年級全體學生在某一學科的發(fā)展作為評價該學科教師群體的標準。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而且有利于該組教師的學科教學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有利于全組教師的團結合作。

  (1)及時檢查,注重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的落實。例如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反饋、評價分層教學;加強對教案、課堂教學、作業(yè)、輔導、測試五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檢查。

  (2)多渠道獲得學生反饋,掌握一線現實資料與信息及效果,了解情況,聽取意見,調整方案及時調整相關策略;

  (3)年級段、教導處及時溝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4)A層次的班級以舟山中學的平行班為參照,比較統(tǒng)考、高考的平均分與上一類大學的比例;C層次的班級以舟山二中的平行班為參照,比較統(tǒng)考、高考的平均分與上二類大學的比例。

  實施分層次教學,既要通過輿論宣傳,提高教師的認識,以形成共識,產生合力;又要合理地進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勵機制,調動老師積極性,以產生動力。對擔任不同層次教學任務的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工作數量和質量,確定合理的課時酬金分配辦法,保證及時、足額兌現。貫徹“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起校內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

  六、其他

  1.分層教學的課堂管理。

  班級教學難以覆蓋班內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課堂上的分層教學仍然是教師面對群體的一對多,對每個學生都施以及時有針對性的反饋糾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學生之間的分組幫教、爭創(chuàng)全優(yōu)組,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這一不足。分組幫教,以固定分組為主,按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個性品質進行合理搭配,混編組,突出以優(yōu)輔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組2—3名學習好、責任心強、有組織能力的骨干作為教師的助手,分組之后排位,注意層進性以達到“以好帶差”和互相取長補短。這種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學習,也有利于團結學習,共同提高,班內各科學習情況,通過“小助手”或“疑難問題征答”迅速反饋給各類教師,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和輔導的重點。

  2.班級內分層教學的思考。分層教學不但是班間的分層,還要做到班內的分層。

  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這里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huán)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整體發(fā)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于每個成員協(xié)調發(fā)展的集體力量。

  班級內分層教學法,還可采取“全班教學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授課主要著眼于 B 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后輔導兼顧 A、C 優(yōu)差兩頭。具體做法是: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后則分為主、合為輔。做到對 A 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yǎng)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 B 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 C 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時進度以 A、B 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以 A、B 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課堂提問要注重層次性,具有啟發(fā)性,及時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教學形式也要靈活多樣,積極引發(fā)各層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3.學校分層教學采用重點推進、分步展開的策略,先以容易分化的數理化等學科重點推進,然后在各個學科中逐步展開。但其他各科教師一定要有分層教學的概念與意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加以貫徹。

  學校將對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情況進行檢查與監(jiān)督,主要通過學情調查、座談會、隨堂聽課、檢查教案、上交并檢查作業(yè)與試卷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正在從探索階段走向更深入的實踐之中,新課改要求課堂充滿激情和活力。但我們通過對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現狀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變,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為教與學的阻礙。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要系統(tǒng)地研究教學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學策略體系,用以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最終達到全面發(fā)展。小班化雖然學額少,但同樣存在層次差異及個體差異。鑒于此,我們提出了“以層次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小班化課堂教學效率”這一課題的研究,試圖開拓一條有關教學有效性的發(fā)展之路。

  1、小班化分層教學研究符合學生學習心理,承認學生學習中的差異性,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實際實施教學,這樣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愉快地學習,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小班化分層教學研究符合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體現因材施教。在班級授課制中,普遍出現“同內容、同進度、同目標要求、同評價標準”等“一刀切”作法,根本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嚴重防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優(yōu)生“吃不飽”,學困生“難消化”。因此在班級授課中實施“面向全體,分層施教”的分層教學法,揚其長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過去班級授課制中的種種弊端,盡可能地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最充分的發(fā)展。

  3、小班化分層教學研究使學法指導真正落到實處,實施分層教學,教師運用新的教育理論和心理輔導方法指導學生,抓兩頭帶中間,能切實提高課堂效益;小班化人數少,有利于單獨指導的特點,教師更有精力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二、課題提出理論基礎

  1、小班化教育是教育發(fā)展的趨勢。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率先實施“小班化教學”,作為提高基礎教學質量的一大舉措,并制定了相關的法規(guī)加以保障。隨后,北美、西歐等國家也相繼采用了“小班化教學”,小班化教學已成為了歐美發(fā)達國家普遍推行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在我國,1996年,上海市率先開展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隨后,北京、杭州、南京等經濟發(fā)達城市也開始此項實驗,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學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2、小班化教育是新課程推進的需要。新課程強調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小班化教育能盡最大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這與我們目前所實踐的新課程有著共同的理論基礎。小班化教育的實施將進一步詮釋并貫徹了新課程理念,使面向全體,面向學生的全面,讓每一個學生得生動主動地發(fā)展成了可能。

  3、小班化教育是農村教育的最佳出路。一方面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的推進,大量農村人口涌進城鎮(zhèn)務工,自然造成農村學生向城鎮(zhèn)流動的現象。農村小學學齡數相繼減少,人口數較少的村完小呈現出生源不足趨勢。盡管各鄉(xiāng)鎮(zhèn)因地制宜,認真做好學校布局調整,對部分村完小進行撤拼。但是,一些村完小距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撤拼的

  條件尚不成熟。如何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小班化教學已是農村廣大學校的最佳出路。

  三、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

  為了了解小班化分層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在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發(fā)展趨勢,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著、期刊、報紙及網絡資料。從中我們發(fā)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小班化分層教學策略研究有以下特點:

  1、分層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運動基礎、活動能力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學有所得。

  2、倡導小班化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或改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其目的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里面的情況發(fā)生變化,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

  3、現研究領域中對學生分層,備課分層,教學分層,作業(yè)分層有一定高度的認識,我們可以借鑒用以指導下本課題的研究。

  預計在“小班化教學”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等方面研究出具體的可行性方案。

  四、課題的界說:

  1、“小班化”指班級學生學額相對較少,但小班化教學不僅指班級學生人數相對減少的教學,而主要是指教學策略與教學評價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

  2、“有效課堂”指有能通過教師營造的寬松愉悅的氛圍讓他們獲得成功體驗的課堂,是教師的全身心投入喚起他們參與激情和表現欲望的課堂。

  3、“分層教學”是指在班級制授課條件下,根據學生差異,將學生分成幾組水平相近的群體進行的教學。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分層策略及教學互動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

  五、課題的理論依據: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頒布實施,啟動了基礎教育改革實驗。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體現了新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體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對于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的選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注意概念規(guī)律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提倡主動的、體驗的、發(fā)現的、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奠基。

  六、可行性分析

  1、開展小班化教學實驗的研究是提高我校教育質量的全新嘗試,更是推動學校發(fā)展的突破口。

  2、隨著入學高峰的回落,學生生源明顯減少。各班學生人數已自然接近小班規(guī)模,為實施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前提。

  3、學校高度重視教育科研發(fā)展,科研氣氛濃厚,擁有大批青年骨干教師,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員保障。

  七、研究的主要目標、內容、活動方式和方法、對象:

  1、研究目標:

  通過對“小班化有效課堂分層教學策略的研究”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促進教師轉變課堂教學的視角,堅持以因材施教、分層指導的原則,解決課堂教學中統(tǒng)一性教學與學生個性發(fā)展差異的矛盾。以“有效課堂”為載體,以“學生和諧發(fā)展”為核心目標,探尋一條促進學生不同層次發(fā)展的有效課堂分層教學模式。經過參與及實踐改變或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及教學能力,形成我校的教學特色。

  2、研究內容:

  ①、教師在課堂上是否采取分層教學的現狀與歸因研究(調查報告)。

  ②、分層教學策略:學生分層,明確培養(yǎng)目標;教學分層,精心設計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分層,鞏固學生興趣;輔導分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后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發(fā)展的研究。

  3、研究活動方式:

  本課題將研究的整個過程定位在“研究、學習、實踐”這三者結合點上,要求在每學期應針對所研究的內容,寫好階段性研究計劃,作好階段研究總結,積累階段性研究資料,撰寫有價值的研究論文,以完善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達到過程化管理的目的。

  4、研究方法:

  (1)訪談法。通過對實驗班、對照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本人和家庭、親屬等情況的談話了解,以使實驗者了解學生發(fā)展的來龍去脈。

  (2)對比法。對實驗班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情況以及學習能力等,運用適當測試與對照班進行對比研究。

  (3)問卷調查法。對實驗班學生、對照班學生某方面的情感、態(tài)度、心理等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以掌握其情感、態(tài)度、心理等思想動態(tài)。

  (4)觀察法。建立學生個人檔案,以運用觀察法為主,記錄其發(fā)展的軌跡。

  5、研究對象:農村中心校、教學點生數不足25人的班級。

  八、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步驟和措施:

  (一)研究的階段性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周期為二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1、第一階段:課題探索和立項期(20xx年9月20xx年10月)。營造氛圍,課題設計人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論證,確定課題,組建課題組,設計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12月)。組織實驗實施,注意研究過程動態(tài)管理、調控,完善課題研究,提高實驗質量,寫出階段性實驗報告和相關論文,進行課題中期總結,舉辦小班化教育成果展示。

  3、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12)。對課題研究及實驗情況進行全面總結,總結二年來的在小班化有效課堂分層教學策略探索的成果,整理分析實驗資料,撰寫結題報告,完成課題結題鑒定。鞏固推廣“小班化有效課堂分層教學策略”理念,讓學生快樂、健康成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措施

  1、成立課題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教導處和后勤處的中層干部為成員,具體負責課題的管理、指導、協(xié)調和實施工作。

  2、建立課題研究理論學習制度(集中、個人學習)

  3、建立課題研究工作考核制度。

  4、專題研討活動,并建立課題研究記錄卡。

  5、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法。首先,在小班教育中,教師必須為每一個學生參與教學、發(fā)表見解創(chuàng)造機會。第二,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的全面性和平等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第三,分層教學,區(qū)別對待。

  6、突顯幾項工作:

  (1)為學生建立個體發(fā)展檔案;

  (2)優(yōu)化教學設計,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充分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3)課堂上能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為每個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提供機會,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更大限度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7、增強成果意識。主研人員一定要認真總結在課題實驗中的經驗、教訓,撰寫案例或教育敘事,并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撰寫論文。認真組織好論文交流和整理,并積極做好經驗成果,爭取有研究文章在縣級以上報刊發(fā)表。

  8、積極邀請有關專家領導的指導和支持。

  9、加大教育科研經費的投入,保證課題研究正常運行,對具有突出貢獻的主研人員進行獎勵。

  九、組織領導:

  1、課題領導小組:組長:梁xx

  成員:xxx,xxx

  2、課題研究小組:組長:梁xx

  成員:xx,xx

  成員:xxx,xxx

  十、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實驗研究報告;

  2、課題研究論文匯編;

  3、優(yōu)秀教學設計(說課材料)匯編;

  4、優(yōu)秀課堂教學實錄(光盤)。

  備注:小班化分層教學符合我校實際,具有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我校將不斷探索,吸取別人的長處,結合自身實際,打造出學校教學特色。本方案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完善。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2

  一、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而現行的教學方式為傳統(tǒng)的“平行分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性,而且班級人數較多。如果按著中等的學生上課,長期下來必然形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優(yōu)等生沒有動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識也掌握不了,經以后的學習和相關科目的學習帶來困難,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因此我們組打算摸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二、課題的涵義及研究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的理論中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主要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的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分層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條件和全新的學習機會。”

  原蘇聯(lián)心理學家科魯捷茨基對兒童的研究實驗表明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所以只要能把成績和個性指標相近的學生分在一個層內,把教學目標分層化解于教學內賓的安排,作業(yè)練習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之中。學生們將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原有分班體系不打亂的前提下如何分層備課,分層上課,分層作業(yè)和分層輔導,實施分層后的教學班級與不實施分層班的教學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成績比較。

  三、課題研究實施方法

  1、學生分層

  本年級共有十個教學班,初一入學時有五個英語特色班和五個普通班。特色班的學生基礎,學習習慣等較普通班的學生好些,因此我們在原有班級的體系不打亂的情況下,將10個班級分為兩層一類班、二類班(各五個)。選擇(1)(4)(5)(6)(9)做為實驗班,其他五個班級作為對比班。并把實驗班里的學生分為A、B、C三組。A組(競賽組),B組(提高組),C組(基礎組)。教師的分組要根據半年多來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合理分。各組里的人員可根據每次大考情況滾動,以調動他們的競爭意識和積極性。

  2、分層備課

  教師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三組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教案中有所體現,對A組的同學必須有適當的提高題和補充內容。這部分內容由朱永生老師負責提出,并交由關彥華、周雪祥三人共同討論確定,對于C組同學至少應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孫月芹老師提出并提交關彥華、周雪祥三人共同討論確定。

  3、分層授課

  兩類班級在授課時要有所區(qū)別,一類班的授課可直接切入主題,放開了,向更多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速度也可稍快些,每節(jié)課討論、獨立探索的時間可長些。二類班授課注重復習引入,慢慢過度到新課,側重基礎知識的講、練,另外對于同一個實驗班級,如何對A、B、C組的同學授課,實現備課中的目標,這是我們感覺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們準備在授課時按備課中的要求先達到以C組的目標(A、B當然要達到了)。然后讓C組同學練習鞏固,再讓B組同學達到B組目標(A組當然達到了)。然后讓B組同學練習鞏固。最后再對A組同學提出更高的目標。

  4、分層作業(yè)

  對三個組同學的作業(yè)要有所不同。C組側重必須的基礎題,讓他們做熟。

  B組除了必須完成C組的外,側重中等難度題,有一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題,A組同學C組題可少做或不做,側重中等題加一、二道綜合知識運用題,注重做考察能力題,尤其在新課結束進入全面復習階段。

  5、分層輔導

  對學生的輔導是學生掌握、鞏固所學課堂內容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后的輔導方面我們準備采取兩條路:一是將全年級的尖子生(40人左右)組成競賽組,由專人,專時集中每星期輔導兩次;第二條路是在各實驗班級,讓學生之間相互輔導,具體做法是,分在A層的同學有老師輔導。B層的`同學由A層的同學具體輔導,每人輔導2-3個同學。B層中較好的同學再輔導1個C層的同學。盡量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輔導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四、課題研究步驟

  由于本課題在20xx年4月開始啟動,本屆學生初一年級即將過去,因此研究過程結果主要放在初二、初三階段,具體研究步驟如下:

  20xx.4-20xx.5開題準備

  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吳中區(qū)下發(fā)的十五滾動課題,討論根據當前教改形式和我校的具體情況確定研究課題。

  20xx.5-20xx.6課題論證,制定研究方案

  根據學習討論,我組同志認為目標教學分層教學是當前教改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國內外研究的人較多,有廣泛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同時,作為一個城區(qū)學校,在上級不允許分快、慢班的情況下,如何兼顧到各個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我們確定了該課題,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20xx.9-20xx.1實施研究第一階段各實驗玉篆開始實施分層教學20xx.1寫出第一階段的總結報告。20xx.3-20xx.7實施第二階段研究

  在第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適當修正,補充研究方法,20xx。7寫出第二階段研究報告。

  20xx.9-20xx.1實施第三階段研究進一步調整、修改前一階段的研究方法,20xx.1寫出第三階段研究報告。20xx.3-20xx.6實施最后一階段的研究,并完成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

  關xx全面負責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工作

  朱xx主要負責協(xié)調分層備課、分層作業(yè)時,A類學生應達到什么水平,應補充、拓展哪些內容,并負責階段性論文的撰寫。

  孫xx主要負責協(xié)調分層備課,分層作業(yè)中C類學生應掌握到何種程度,作業(yè)應補充哪些基本題,并負責階段性論文的撰寫。

  周xx負責收集一些實驗數據,并負責階段性論文的撰寫。

  袁xx負責收集一些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狀況,并且組織大家及時學習,把本班實驗情況及時向上匯總。

  談xx負責在各實驗班、對比班搞一些調查,并把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整理。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3

  一、指導思想

  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智力、興趣、愛好、個性、特長以及發(fā)展速度和最終發(fā)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科學態(tài)度。分層教學,將因人施教、落到實處,實現了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目的,有利于每個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得到充分發(fā)展。分層教學是指針對學生知識、能力和學習需求的不同而分群體選擇不同的語文教學目標和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分層教學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因此,應該充分了解、掌握學生的基礎情況,興趣愛好等因素,制定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課時設置,教學計劃等,面向每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具有分層教學特點的語文課教學計劃,為在具體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分類輔導作好準備。實施分層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做到分層輔導,分類推進,最終達到使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的目的。

  二、具體做法

  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對學生進行分組

  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了如指掌,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用一些難易適中的題目對所教班級進行一次或幾次測驗,然后按照學生的測驗成績將各班的學生按照學習成績“動態(tài)”地分為A、B、C三個學習小組,其中A組為最基礎的小組,B組為中等成績組,C組為成績優(yōu)秀組。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的需要,在分組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后進生”這樣的詞語,在分組時稱A組為基礎組,B組為提高組,C組為優(yōu)秀組,同時還借鑒了其他兄弟學校的一種說法,就是A組為銅牌組,B組為銀牌組,C組為金牌組。而且我還對學生說,我們的分組只是暫時的,是一種“動態(tài)”的分組,所謂“動態(tài)”即每一次測驗我們都會對學生進行重新調整分組,并且學生在學習中途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參加高一級小組的學習。盡管目前在A組,下次進步了,可以進入B組或C組,如果不努力,退步了,C組也可能進入A組,這樣學生即使分在了A組也不會有自卑感,而且在實際操作中,也還有被分在B組或C組的同學主動要求去A組,以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補習。

  (2)分層備課

  對學生分組之后,在備課時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組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求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層教學留于形式。哪些內容對各個組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在有些組只是作了解的,對不同小組在作業(yè)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這些問題都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作到心中有數。

  (3)分層授課

  一個學生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要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得到平衡發(fā)展,更不容易。因此,這就需要針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差異,根據每個學生語文素質自我提高的需要,采取重點突破的方法。如有的學生基礎知識非常扎實,歷史成績很好但在說話方面不行;有的因為膽怯,不敢說話;有的因缺少鍛煉,不會說話。因此,可將這些學生分為兩個層面,在教學中對不同側面的指導,盡可能做到有針對性,力爭各個擊破,讓他們的“短”變成不短,讓他們的“長”成為特長。

  (4)分層作業(yè)

  課內和課外作業(yè)一般分三個層次,即基礎作業(yè)、綜合作業(yè)和提高作業(yè)。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至少要領讓學生選做一組,對于中、后進生難于做對的題目,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輔導,輔導后再選擇一些題目讓他們多加練習。

  (5)分類輔導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是使學生鞏固和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我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后,在課外輔導方面我們采取了由老師直接輔導來自C組的十名左右的優(yōu)秀學生,然后由這十名左右的優(yōu)秀學生組成學習興趣小組,重點輔導來自A、B各組的十名左右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組成的學習輔導小組,最后再由這各組學習輔導小組的同學對本組的其他同學進行相互輔導,即通過對口扶貧的方式進行輔導,最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然,要作好這項工作,需要首先作好學生的工作,得到學生的支持和配合,我對學生說,自己能做題還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題,只有你能夠講解給別的同學,讓人家能聽得懂,做得會,則說明你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本題的內容。

  (6)分層測驗

  對學生的測驗一般采用A、B、C三套難易程度不同的試題,以使不同的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都能將自己的水平發(fā)揮出來。在測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選擇不同的試卷,即A組的同學可以選擇B組的試卷,同樣,B組的同學也可以選擇C組的試卷,并且每一組的試卷都有附加題,讓同學們都能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水平。每次測驗后各個組進步較大的同學可以上升一個小組,而退步的同學則下降到下一個小組,從而在同一個班內形成了一種百舸爭流、蓬勃向上、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4

  一、分層分類教學的主要內容

  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中進行分層分類教學的主要內容有:

  1.學生的分層。

  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分成高、中、低或(A、B、C)三個層次。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要有記錄在案,但不宜向學生公開。否則有可能助長“優(yōu)等生”的傲氣;挫傷學困生的自尊心;增加學困生的心理壓力。

  2.目標的分層。

  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出與高中低層次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通過分層分類的教學,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達到應有目標要求。

  3.方法的'分層。

  在教學中,教師重視對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金鑰匙”,獲得學習“主動權”,變“死學”為“活學”,從“學會”到“會學”。教學過程要承認個別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分類指導,培優(yōu)輔差,適應各層次的學生要求。這樣,可有效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fā)展。

  4.提問的分層。

  提問要根據水平較低的學生接受能力情況,先提問中下水平的學生,可通過他們的自學、思考以及經老師點拔引導等來回答問題。再利用他們知識上的不完善,回答問題的不完整,把問題展開,進行討論,由淺入深,來提問中等生,在突破重難點時,就要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優(yōu)勢,啟發(fā)全體學生深刻理解,及時進行反饋。

  5.作業(yè)的分層。

  學生作業(yè)分為兩類,課內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這兩類作業(yè)均要分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搞“一刀切”。根據課標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較高要求,遵循“下要保低,上不封頂”與“保基礎,求發(fā)展”的原則。課內作業(yè)按A、B兩類設計和指導,課外作業(yè)布置分為必作題和選作題。作業(yè)要求也分層次,對學困生可以只要求會讀會寫;對優(yōu)等生則要求能會分析、會設置問題,能根據感悟寫讀后感,讓他們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語言化、文字化日常學習生活中所感興趣的事于物,培養(yǎng)思維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分層分類教學的實施模式

  分層分類教學模式著重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精讀課)基本上可分為:導入新課(合)→探索新知,鞏固新知(分)→課內總結(合)→布置作業(yè)(分)。

  三、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操作程序如下:

  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也要針對具體課型和教材的內容靈活運用。但要做到在同一節(jié)課內既有面向全體的“合”環(huán)節(jié),又有兼顧培優(yōu)輔差的“分”的環(huán)節(jié)。這樣不但自然地融進了自學、剖解、質疑、探討、操作、輔導、評價、練習、小結等教學過程,而且較好地解決了各層次學生的動靜支配的矛盾,分層分類教學模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分層次的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時,要放手讓優(yōu)等生進行獨立學習、討論。

  通過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掌握學習方法。而對中等生可出示一些具有提示的習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自學課本,同時發(fā)揮小組的力量進行研討,獲取所學知識和技能。對于學困生,教師可直接參與輔導啟發(fā),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5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指導,最大限度的挖掘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能,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原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活動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信心,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二、培養(yǎng)目標

  (一)發(fā)展優(yōu)等生。這一層次的學生,一般學習基礎扎實,學習習慣良好,因此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提高他們深刻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

  (二)提高中等生。分層教學的重點是中等生,這部分學生在班級所占比例較大,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導他們在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和運用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

  (三)幫助潛能生。潛能生在學習中缺少必要的學習信心與向上的動力,因此要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心理疏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自信心,努力使他們掌握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三、基本原則

  (一)全體性原則。在教學中,始終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二)標準性原則。在分層教學中不能低于《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最終要保證所有學生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三)發(fā)展性原則。分層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師要合理進行分層調控,使每個學生隨時處于積極進取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

  四、實施步驟

  (一)科學分層。各班級要認真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語言基礎和知識儲備情況,將全班學生分為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潛能生三個層次。分層時原則上要有利于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于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隨著學生情況的改變而改變。

  (二)落實分層思想。

  1.備課環(huán)節(jié)。踐行“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技術,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結合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按照全班2/3的學生能夠達標的標準制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2.課堂教學。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兄,以教學目標的落實為核心,對優(yōu)等生鼓勵創(chuàng)新為主、對中等生以激發(fā)興趣為主、對潛能生以増強信心為主,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特別是在問題設計上要有梯度,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3.作業(yè)設計。要嚴格控制作業(yè)總量,合理選擇作業(yè)形式,按照層級設計課后作業(yè)。作業(yè)可分為“必做”和“選做”兩類,必做作業(yè)是依據課程標準、教材的基本要求設計的基礎性作業(yè),全班統(tǒng)一要求;“選做”作業(yè)可以根據優(yōu)等生和中等生學習水平,設計一些能力提升作業(yè),要求優(yōu)等生必做,鼓勵中等生去做。

  4.課后輔導。可以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通過教師幫扶、同學互助、心理疏導等形式對各層級學生進行輔導。以分層輔導為根本原則,以“關注‘潛能生’、提高‘中等生’、 促進‘優(yōu)等生’”為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側重點的輔導。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領導小組

  領導組由學校領導、教研室、中小學教導處和各教研組組長組成。領導小組做好分層教學中的指導和監(jiān)督反饋工作,做好各學科的經驗交流、總結、測評等各項教研工作。

  (二)做好分層教學研究。各學科授課教師要認真分析各班級各本學科學生學業(yè)水平,科學進行分層;要按照“一科一策”的原則,制定本學科分層教學方案;要認真研讀課標,分層實施教學。

  (三)加強家校聯(lián)系,實時關注學生狀態(tài)。要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聯(lián)系,與班主任多溝通,實時有效的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家長、班主任、任課老師合力幫助學生緩解學習上的焦慮情緒,及時努力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6

  為提升我校民族語言授課班級教學質量,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指導,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能,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原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活動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信心,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二.培養(yǎng)目標

  (一)發(fā)展優(yōu)等生的學習品質、特長,培養(yǎng)并提高他們的知識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提高中等生,使他們牢固掌握課程標準、教材所規(guī)定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努力爭取成為優(yōu)等學生。

  (三)幫助潛能生,加強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熱情關懷,轉變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質量,穩(wěn)步發(fā)展成為中等生。

  三.實施方法

  (一)分層建組

  把學生分層建組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基礎。對學生分層應遵循“多維性原則、自愿性原則和動態(tài)性原則”。教師通過對全班學生平時的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學習習慣及學習成績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采取學生自報和教師考查相結合的辦法,把學生按學優(yōu)生、學中生、潛能生分為A、B、C三層,隨著學生成績的.全面提高,A層學生所占的比例應有所增加,B、C層學生所占的比例應有所所減少。分層前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明白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了解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并說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地作些調整,合理地進行升降。

  (二)分層備課

  備課要在透徹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科一策”學科分層教學方案。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有不同的要求,對相同內容的層次要求也應隨知識、能力的增長而逐步提高。其中要特別關注如何培養(yǎng)各層級學生學習潛能。

  (三)分層輔導

  分層輔導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關鍵,分層輔導包括查漏補缺,學法指導和心理輔導。為防止出現兩頭學生依然會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等現象,教師可以利用活動課、課后服務時間,通過互助學習、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進行分層輔導。

  (四)分層布置作業(yè)

  分層布置作業(yè)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有效途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使各層學生得以提高和發(fā)展,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對C層學生,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對A層學生可減少一些重復性作業(yè),以綜合性、提高性為主;B層學生作業(yè)介于二者之間,鼓勵B層學生選做A層學生的部分作業(yè),鼓勵C層學生選做B層學生的部分作業(yè)。另外通過每日一題的形式,按題目的難易程度布置三道習題,讓各層學生有選擇地做,使每位學生學有所得。

  (五)分層測試

  分層測試是衡量分層次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定期開展分層測試,對不同層次學生采用不同的記分方法,試卷分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三部分。基礎題考查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A、B、C三層學生必做;提高題考查的是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A、B兩層學生必做,C層學生選做;綜合題考查的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A層學生必做,B、C層學生選做。教師根據學生的測試情況和平時表現,動態(tài)把握學生的分層等級,從而改變一張試卷,一個標準來衡量學生的現狀,使各層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

  (六)分層評價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分層互促的作用,在評價中進行分層,對C層學生側重表揚,B層學生側重鼓勵,A層學生側重促其發(fā)展,讓每位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一段時間后。根據學生學習成績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成績進步的給予升級,退步的則降級,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領導小組

  為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分層教學的順利開展,組織學校各個部門成立領導小組,抓好教學常規(guī)工作,做好師生工作和教學工作,保證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

  (二)抓好過程管理工作

  1.學校教務教研處將定期檢查方案實施情況,做好過程管理指導與監(jiān)督反饋工作,領導管理沉下去落實,教師勤懇務實,學生學習過程夯實,家校聯(lián)動做實。

  2.定期開展交流總結,根據教學經驗,做好總結工作,及時改善教學辦法。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7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提前與高考改革接軌,進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學校決定借鑒國內知名學校的先進經驗,結合我校校情,在高一開展“分層走班教學”的教學改革試點,積極探索一條“教育觀念新、教學方法活、學生訓練實、課堂效率高、連接高考緊”的教改新路,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宗旨,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yōu)化教學資源,構建高效課堂;堅持以學生為本,從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指導學生能結合自身特點、興趣特長和個人人生規(guī)劃,合理、科學選課分層走班,保證我校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基本原則

  1.循序漸進的原則

  深化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標志著高中整個辦學目標、課程體系、管理模式、評價方式等一系列的.轉變。所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可急躁冒進,要積極穩(wěn)妥,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

  2.實事求是的原則

  在實施過程中既要切實做到“以校為本”、“以學生為本”,積極探索深化課改的有效途徑,又要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反映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3.開拓創(chuàng)新的原則

  在深化課改的過程中既要吸收、借鑒省內外課改的經驗和教訓,又要充分發(fā)揮本校在實施工作中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4.科研引領的原則

  深化課改是一項理論和實踐性較強的工作,需要堅實的教育科研支撐。學校要在充分借鑒教育研究部門及我省新課程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強對教師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培訓工作,激發(fā)和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積極開發(fā)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5.統(tǒng)籌合作的原則

  在深化課改的過程中,學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通過多種渠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爭取家長及社會各界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基本方案

  方案一:學生分部教師不分部

  以18個行政班,每班45人為標準,分兩部進行,對數學和外語兩科進行分層走班教學試點。

  (一)學生分層

  1、教務處將學生按成績平均的分到兩部。

  2、每部將學生按成績分A\B\C三層:A(180人3個班)、B(240人4個班)、C(180人3個班)

  3、每層次內實行平均分班(或者有可能的話可實行學生選師選班)。

  4、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階段,根據考試成績再分,實行學生層次的流動(原B層好的可流向A層,A層差的流向B,依此類推)。

  (二)教師安排

  1、教務科和年段協(xié)商,根據上屆教師的教學成績和學生測評結果將教師分別分到A、B、C三個層次。

  2、教師跨部,每個教師每部教一個班。

  3、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階段,根據考試成績評價實行教師層次的流動(A層最后一名流到B層,B層的第一名流到A層,依此類推)。

  4、教師教學評價以教務科現行評價方案為依據(實行層內基數評價方案)。

  (三)教學實施

  兩部同時進行,甲部上數學,乙部就上外語;也可不同時。

  方案二:學生分部教師分部

  要求部內行政班為偶數,部內再分兩塊才好實施,具體執(zhí)行和方案一相似。

  方案三:若只對一科(數學)試行分層走班教學,教師也必須跨部教學。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18

  根據學院20xx年工作要求,從20xx級開始,我院本科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試行分層次、模塊化教學。

  一、分層教學的指導思想

  為了適應學分制下大學計算機教學的新形勢,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適應不同學生的入學基礎,滿足學生差異化、個性化、多元化的計算機教學需求,以“縱向分層次、橫向模塊化”為總體思路,體現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應用性,促進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

  二、分層教學的原則與目的

  1、分層教學的原則

  (1)因材施教、主體參與的教學原則;

  (2)分層優(yōu)化、整體推進的教學原則;

  (3)面向應用實踐、兼顧基礎知識的原則;

  (4)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

  2、分層教學的目的

  分層教學,就是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組織不同層次的教學。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多元化教學需求,做到各類、各層次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努力使所有的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素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分層教學的內容體系

  在原有計算機基礎必修課程——《計算機基礎(一)》和《計算機基礎(二)》的基礎上,按照“縱向分層次、橫向模塊化”的思路,形成新的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內容體系,即在縱向上分為三個層次: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需求;在橫向上分為多個知識模塊,以滿足不同專業(yè)學生多元化需求。分層教學的內容體系框架如下。

  1、計算機文化基礎:是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按照《計算機基礎(一)》課程教學大綱,把課程目標分解成為包括幾個相關知識點或技能點的五個子目標,即把課程內容化分為五個必修知識模塊,通過對入學新生計算機水平的摸底測試,分為A類和B類兩個教學層次,分別執(zhí)行兩個教學進度,48(A類)學時或64(B類)學時,2學分。

  2、計算機技術基礎:在原《計算機基礎(二)》必修課程基礎上橫向擴展為五個可選課程模塊,學生必修其中一個課程模塊,一般在第二學期開設,72學時,2學分。考慮到不同專業(yè)類別的特點,要求理工科學生在課程模塊C語言、VB和VFP中三選一;文科類學生在課程模塊VFP和ACCESS中二選一;藝體類學生在課程模塊ACCESS和Frontpage中二選一。

  3、計算機技術基礎:根據需要提供多個計算機應用技術任選課程模塊,在3-7學期各學期開設,每個模塊32學時,2學分。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愛好、興趣和專業(yè)特點任選這些模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四、分層教學組織

  1、新生入學測試

  非計算機專業(yè)新生入學初,通過申請參加學校組織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摸底測試,測試內容以我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一)》教學大綱為主,并接近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程度,采用機考方式,根據測試結果,將新生分為免修、A類和B類三個層次,期中測試成績合格歸入免修類,成績接近合格歸入A類,測試成績較差及其余未參加測試的學生歸入B類。

  2、分層編班

  (1)計算機文化層次:按入學測試結果,除免試生外,對A類和B類學生采用不同編班方式,期中A類學生全校統(tǒng)一編班,每班以不超過90人為宜(一次上機占2個機房),B類學生一般以本專業(yè)為主編班,每班不超過90人,若人數較少,可與其它專業(yè)合班。

  (2)計算機技術層次和計算機應用層次:學生按要求選擇課程模塊后,每個課程模塊按上述B類編班原則進行編班。

  3、模塊化教學

  (1)采用分層次、模塊化教學模式后,教師按模塊承擔教學任務,組織教學。

  (2)對A類學生計算機文化層次的教學,本著“精講多練,少時高效”的原則,將縮減總學時,并改傳統(tǒng)教學組織方式,即以往由一位教師整學期全程負責的一門課程,變?yōu)橛啥辔唤處煼种R模塊承擔完成,使各模塊教師在規(guī)定學時段內完成特定模塊的教學任務,有利于教師根據各個子目標來設計教學,開展針對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五、教學管理

  1、分層測試辦法

  鑒于教學管理工作,特別是教務管理系統(tǒng)方面的銜接與過渡,2012級僅對南校區(qū)、第一學期開設《計算機基礎(一)》的非計算機專業(yè)本科新生申請者進組織測試。并僅對測試結果為A類的學生實施新的模塊化教學模式。B類學生仍由一位教師承擔并完成該課程全部教學任務。

  2、實行免修考試“通過制”

  (1)計算機文化基礎層次:非計算機專業(yè)新生入學測試成績合格,或者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的學生,可以免修該層次課程。

  (2)計算機技術層次: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可以免修該層次課程。

  3、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

  (1)符合免修條件的學生,成績按“免修”記載,直接獲得相應學分。

  (2)計算機文化層次:A類學生,每模塊教學結束時組織一次上機測試,五個模塊合格成績的總和作為課程總評成績,獲得規(guī)定學分;若其中有一個或多個模塊成績不合格,則總評成績不合格,但保留合格模塊成績。B類學生,課程結束時組織期末上機測試,測試成績(70%)+平時成績(30%)作為課程總評成績,總評成績達到60分以上,課程成績合格,獲得規(guī)定學分。

  (3)計算機技術層次和計算機應用層次:每個課程模塊結課后,按B類學生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方式進行考核與成績評定。

  4、補考與重修

  課程模塊補考與重修的辦法執(zhí)行學校的相關規(guī)定。

  模塊成績或總評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可以申請參加下學期期初該教學模塊的補考;補考仍不合格的學生,可通過在教師輔導下的自主學習完成重修,并在該學期末參加統(tǒng)一組織的.重修考試。

  5、選課

  (1)計算機技術層次作為必修課程,要求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完成該層次一個課程模塊,期中理工科類學生在課程模塊C語言、VB和VFP中三選一;文科類學生在課程模塊VFP和ACCESS中二選一;藝體類學生在課程模塊ACCESS和Frontpage中二選一。選課一般在開課前一學期進行,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通過教務選課管理平臺完成選課。

  (2)計算機應用層次作為任選課程,在3-7學期開設,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任選這些模塊。

  六、條件與保障

  為了保證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次模塊化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需要學校軟硬件多方面教學資源的配合與支持,形成有效的課程環(huán)境保證體系。

  1、師資方面:需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指導教學實踐,研究探索學分制下分層次模塊化教學問題、課程建設問題,以期優(yōu)化教學設計,改善教學過程,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

  2、教學管理方面:需要增強現行教學管理平臺功能,以支持解決實施分層次模塊化教學方案所帶來的在學生選課、成績錄入、教學任務分配、排課等方面產生的新問題。

  3、教學設備方面:實施模塊化教學方案后,以班為單位的機試次數比以往顯著增加,目前采用的機試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應盡量使用專用服務器,因此,為了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最好建設專用的計算機測試機房。

  4、人力投入方面:實施分層次模塊化教學方案,需要相關人員、教師完成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比如,教學管理平臺的功能擴展維護,建設入學新生測試試題庫,組織安排入學新生測試報名,實施分組測試、監(jiān)考,測試后的成績通報以及分層編班等一系列管理工作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與時間,希望學校對這些工作予以支持。

【學校分層教學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分層次教學實施方案(精選10篇)05-21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案(通用12篇)08-17

初中分層作業(yè)的實施方案(精選12篇)07-01

分層作業(yè)小課題實施方案(通用12篇)08-03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02-22

學校線上教學實施方案(精選5篇)04-29

學校復課教學實施方案(精選14篇)05-18

學校線上教學實施方案(精選14篇)05-20

初中學校線上教學實施方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