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么優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1
為深入學習借鑒“嘗試教育”理論,進一步推進我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現“以先進教育思想引領學生全面成長”的教育目標。按照市教育局有關要求,從本學期開始,我校將學習引進“嘗試教學法”等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學習借鑒,實驗探索,構建適合梁樹學生發展的特色課堂教學模式。經學校班子研究決定,制定《梁樹中學“嘗試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進方案》,具體安排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理念為統領,以“嘗試教育”理論為指導,以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前提,以培養學生“主動自主學習,互助合作探究”良好學習習慣為目標,深入挖掘我校課改經驗和優勢學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引領和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二、推進目標
深入學習“嘗試教育”理論,借鑒先進課堂教學模式,帶動廣大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參觀聽課、強化備課、課例研究、帶題教研、帶題授課、重點實驗、示范引領、構建模式等形式,初步構建具有梁樹特色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
三、推進措施
1、學習感悟階段(20xx年1月—3月):通過講座、印發學習資料、上示范課、自主學習和測試、專家引領培訓、到兄弟學校聽課、教研組和備課組集體研討、確定帶題教研課題等形式,激發教師轉變思想觀念,自覺接受“嘗試教學”模式,主動實驗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實驗探索階段(20xx年4月—5月中旬):以學科教研組和備課組為單位,確定首批實驗教師,召開動員大會;啟動嘗試教學課例研究;探索開發“嘗試教學”導學案;啟動教師帶題授課計劃;組建課改指導小組,深入課堂指導實驗教師研究課和課例,進一步規范導學案制定;有重點地在初一、初二學年和部分學科、部分教師中開展重點實驗研究。
3、展示交流階段(20xx年5月中旬—6月中末):經過前期至少兩次課例實驗和研討,在學校領導、專家和教研組研討基礎上,確定重點學科和教師面向全校展示,組織全校教師觀摩研討,形成初級模式。
4、強化學習階段(20xx年7月中旬—8月末):利用暑假和開學前后時間,組織教師專題學習“嘗試教學”和其它教育教學理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專家前來指導講學,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同時,假前為教師安排好學習內容和思考提綱,引導教師利用假期自主學習,開學后組織理論測試和讀書交流。
5、建模打樣階段(20xx年9月—10月末):組織實驗教師和有關專家,研究制定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總體模式框架,在全校教師中開展論證和征求意見;各學科教研組根據學校總的模式框架,構建符合各自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兩周時間,組織實驗教師上示范課和樣板課,為全校教師打樣示范。
6、全員推進階段(20xx年11月—12月中旬):根據學校總的模式框架和各學科特色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全員性教學研評活動,采取人人過關的形式,每人上一節課改課,教研組和指導小組評價、指導,符合課程模式標準的教師視為合格,通過考核評價。凡不符合課程模式標準的,視為不合格,要在教研組和指導小組的幫助下盡快修正問題,進行第二次、第三次試講,直至合格。同時,對教師日常課堂教學進行跟蹤問效,確保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按照新模式授課,避免反彈。
7、總結評估階段(20xx年12月中旬—20xx年1月):對一年來學校課程改革情況做系統評估和總結,一是邀請市教育局領導、市教育學院專家、兄弟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我校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評估,指出問題,提出修正意見;二是對教研組織“帶題教研”課題和教師“帶題授課”進行總結展示,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表彰和展示;三是開展優秀課改實驗教師、課改新秀等評比活動,大張旗鼓地表彰在本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涌現出的先進教師。
四、保障措施
1、成立梁樹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進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xxX、xxX、xxX、xxX、xxX
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兼)
副主任
2、確定實驗教師。按照上述推進計劃,各教研組織要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確定實驗教師,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科至少三人(要求每學年至少有一人),其它學科至少一人。學校將在學習、參觀、考察、聽課等方面為實驗教師提供更多便利條件,實驗教師要認真鉆研、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大膽實驗,力爭以最短時間、最高效課堂模式為全校教師樹立榜樣。對在實驗過程中勇于創新、不斷進取、成效顯著的教師,學校將予以重獎,并在評優、晉級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
3、成立課改推進指導辦公室。在時機成熟時,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專門指導推進機構,負責對下一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全校性推進,全員性督導評價、集體備課、教研和導學案編制、嘗試練習題庫和相關檔案管理等。同時,還要組織好相關教學研究和展示交流、研討等活動。
五、推進原則
1、全員探索與重點實驗相結合原則
要全面動員和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積極性,鼓勵教師主動學習和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廣大教師學習新理念、轉變舊觀念,接受新模式、摒棄舊傳統。同時,抓住主要矛盾,采取一部分人先行先試的辦法,組織精干力量,開展課改實驗,取得經驗后全校推廣。
2、積極推進與穩步實施相結合原則
在推廣和學習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切忌操之過急,急于求成,即要積極推進,又要穩步實施,確保在改革實踐過程中使廣大教師和學生有個適應過程,逐步接受新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同時,做好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面解釋、溝通工作,取得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3、深化課改與確保質量相結合原則
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我們必須本著“千教萬教,教會學生學習;千改萬改,保證教學質量”的原則,努力探索適應當代學生身心和智能發展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雙豐收。
4、主動探索和借鑒學習相結合原則
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絕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故步自封,拒絕接受新事物,正確的態度是主動學習、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有所作為。因此,要求全校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探索實踐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向書本學、向名校學、向專家學、向同伴學,只要是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都要去嘗試、去探究,并與自身課堂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出適合我們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2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學校各項工作的常規管理,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全面了解本期各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狀況,根據xx中心校工作要求和計劃安排,經研究決定,對全鎮各小學教育教學情況進行工作檢查,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成立檢查領導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xxX、xxX、xxX、xxX、xxX
二、檢查分組情況
第一組:組長成員
檢查學校二小、xx小學、xx小學、xx小學、xx小學
第二組:組長成員
檢查學校小學、xx小學、xx小學、xx學校、xx小學
第三組:組長成員
檢查學校小學、xx小學、xx小學、xx小學、xx小學
xx小學:三組檢查結束后,集中檢查。
三、檢查內容
1、學校常規管理工作:具體包括學校各項計劃制度制定及執行情況,學校安全工作管理情況,課程設置情況,教師業務大練兵、師德師風建設及農遠工程運用情況,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少先工作情況,教研活動開展情況,教導處常規檢查記錄等。
2、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具體包括:教師計劃制定、學科教案、學生考試成績統計及考試質量分析材料,學生作業批改、教師聽課記錄、學生成績記載情況,活動課開展情況,培優轉差情況,出勤情況等。
四、檢查時間
6月中旬。
五、有關要求
1、各小學、各位教師要高度重視這次檢查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學常規管理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認識。
2、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給有關學校及教師,并提出改進意見。
3、各小學、各位教師對檢查組提出的問題,要認真對待,制定整改措施,立即整改到位,中心校將不定期對部分學校和部分教師進行回訪。
4、檢查組人員對學校的常規工作檢查表和教師學科常規工作檢查記錄表,要根據實情,客觀公正填寫,資料將分校裝訂存檔,并作為對教師考核和校長目標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3
一、指導思想
“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素質為本、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我校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以“我的課程我喜歡”為主題,以“讓多彩的課堂伴隨孩子的童年,讓美麗的校園成為孩子的舞臺”為目標,扎扎實實開展了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探索。在未來三年,我們努力構建邱皮溝小學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通過課程讓每一個邱小學子在成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邁進一大步。
二、總體目標
1、開發具有學校特點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校本課程,形成必修課和選修課共存的校本課程體系。
2、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盡可能滿足大多數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努力開設能全面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多樣化校本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成為最好的自己上向前邁出一大步。
3、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知識領域,陶冶情操,為美好人生奠基。
4、從適應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出發,以學生自主、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為目標,構建并有效實施一套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開放型校本課程。
三、課程原則
1、主體性: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可以與學校領導共同研究探討編集適合學生發展的.校本教材。
2、合作性:課程開發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教師要與校長、主任、同事、學生、家長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3、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開發的主體。要開發什么課程、學生需要學什么,喜歡學什么,“共同體”里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開發過程中,應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4、選擇性:課程開發要有利于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和個性得到張揚。盡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課程,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5、開放性:課程開發在資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在開發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教師、家長、主任、校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6、靈活性:采用自編教材,立足本校實際,立足課堂實際,立足學生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組織機構:
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織機構
組長:xx
副組長:xx
組員:xx
五、課程實施的主要階段和步驟:
1、啟動階段:202x年9月—20xx年3月
(1)啟動、籌備。
(2)評議、審核。
2、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開題、選題,形成《校本課程建設方案》,初步實施《方案》。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全面實施《方案》,深入展開“校本課程建設研究”課題實驗。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繼續深入展開校本課程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并以此轉化為教育常規,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同時,認真查找和梳理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3、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師生課題實驗成果、經驗總結工作;學校、師生各種資料歸檔。
六、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設想
加強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評價,是提高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質量的保證。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課程建設的發展。
發揮評價對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嘗試建立一種全面評定教師教學業績的體系。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把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
發揮評價對學生素質發展的激勵功能。評價的內容應側重態度與能力,減少量化,多進行分析性的評價。要在學生活動的情景中評價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評價的形式以成長記錄為主,要體現過程。
2、學生評價:學生學習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實施鼓勵性評價,評價的出發點是找出學生的優點。評價的方式是鼓勵和表揚,以學生個體為主要評價標準,強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小組評價主要是采取捆綁式評價:最有實力的小組、進步最大的小組、幫扶最好的小組等。
3、教師評價:對授課教師的授課,通過聽課、導學案,體會、反思、查閱各種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還要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評價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書面材料評價與學生口頭評價、活動展示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方法。
七、校本課程管理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親歷躬行。成立以范文華校長為領導的校本課程管理領導小組、開發研究小組、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等領導機構,確保校本課程實施的良性運行。校領導帶頭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做好示范。
2、規范學校課程管理秩序。在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由校長負責學校課程之間的整體協調,同時做好監控工作;教導處根據各類課程計劃制定教學(活動)計劃、進度和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教師認真進行教學,撰寫課程實施的教學(活動)案例,及時總結反思;教務處及時整理,保存教學(活動)的相關資料及取得的成績證明。學校每學期召開學校課程研討會、教學觀摩會,交流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總結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學校課程開發工作組”參與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了解具體情況,召開分析會,總結經驗。“學校課程評估工作組”隨機參與教學(活動),了解活動進程,每學期結束對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
3、進一步拓寬學校教育資源,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教室等設施的建設,合理配制各種教學設備,對現有對現有教育資源整理充實,妥善安排,統一調配。
4、時間上的保證。在開足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節課定為校本課程活動時間。
八、學校課程保障措施
(1)獎勵制度。根據教師的課程開發的態度、能力以及實施效果對教師進行團體獎勵或個人獎勵。
(2)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進行分學科的教研活動,研討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針對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3)質量監測制度。教導處根據教學流程管理的要求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提出意見或建議,確保學校課程的有效實施。
(4)隊伍保障。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理論,深刻領會課程精神內涵。開展教師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同時,鼓勵、支持教師研究課程實施的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課程的能力,進行課題研究。
(5)經費保障。實行經費傾斜政策。籌措資金優先用于課程開發,設備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開發校本課程教學最新資料。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4
一、基礎教育工作
(一)學前教育
1加強公、民辦幼兒園的管理,引領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加強安全管理,進一步規范民辦幼兒園的辦學行為,做好民辦幼兒園年檢工作。繼續推進學前教育試點項目工程,增加公辦幼兒園容量,鞏固提高學前教育入園率。
2加強幼兒園一日常規活動管理,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全面提升幼兒園辦園水平。
3組織開展學前教育系列培訓活動,通過教師業務比賽、成果展示等方式,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二)義務教育
1嚴格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近入學、劃片招生”政策,實施“陽光招生”,進一步規范學生有序流動,逐步化解超大班,控制“大校額”學校規模。
2繼續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深化貫徹執行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加大對教學過程的監管和督查力度,大力倡導質量立校、特色興校。
3.全面規范辦學行為,檢查教學計劃執行情況,尤其是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情況,督查學校行政上課、聽課、評課和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落實情況。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展普通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估,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4.積極組織參加全市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好漢字聽寫大賽、閱讀等系列活動。
(三)普通高中教育
1.進一步實施高中階段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堅持普通高中規模與質量的均衡發展,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升高中教育質量。
2.繼續加強高三畢業班工作督查,全面完成202x年高考目標任務。
3.完成中學省一級示范校、長赤中學省二級示范校創建工作。
(四)管理工作
1.完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落實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和教學責任事故追究制,落實“校干包級,班主任包班,教師包學科、包學生、包質量”的管理機制。強化教學質量監控,定期對中小學進行教學質量檢測,及時召開階段性質量分析總結會,確保新課程教學質量目標的全面落實。
2.改革教學評價辦法。實施從德、能、勤、績等方面全面考評教師,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促進教學方式的科學化、民主化。堅持“從起點看提高,從入口看出口,從基礎看發展”的原則,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
3.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學期召開一次全縣暨學區教學質量分析會,真正建立和健全質量監控體系,提升義務教育質量。
4.加大對學校教學工作的督查力度,組織實施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定時和不定時檢查考核,加大對小學、初中教學質量的抽考和評估。
二、職業成人教育工作
1.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宣傳力度,把穩定中等職業教育規模作為首要任務,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宣傳進“鄉村、社區、學校、家庭”四進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氛圍。
2.進一?打造我縣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品牌,切實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有效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深化校企合作,實現校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有效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3.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培養、培訓、引進、聘用等辦法,加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培訓力度,通過參加國家、省級骨干教師培訓,選派教師到企業接受實習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建設一支滿足需要、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業扎實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4.全力做好中職招生送培工作,嚴禁非法招生和招生欺詐行為,禁止有償招生,全面完成中職招生目標任務,進一步搞好藏區“9+3”學生免費職教工作,提高中職惠民普及面。
5.進一步加強中職與高職的接軌,建立中職到高職的直通車,探索中職文化課和個別專業課的抽考監測,開好中職學校師生技能大賽,推廣和提高創業教育的`規模和影響,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提高中職的社會認同度。
6.繼續加強中職學校專業規范化建設,編寫有影響的校本教材,提高教學實訓水平。按照教育部專業設置標準,大力實施專業考核,形成以素質能力評價學生、以教學效果評價教師、校內與校外結合的質量評價機制,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7.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各職業學校既要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又要重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在結合中職學生特點和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通過文化宣傳、舉辦活動等載體,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學生喜愛的文體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
8.加快發展成人教育,面向就業市場和新興產業,依托工業園區,充分發揮職業學校輻射帶動作用,構建成人教育培訓網絡,完善縣、鄉、村三級職教體系。爭取人社、農業等部門支持,擴大職業培訓規模,實施“五大培訓工程”,全力支持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
三、德體衛藝教育工作
1.以“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紅領巾心向黨”等為主題,扎實開展好愛國主義讀書教育系列活動和少兒書信大賽。
加強家校聯動,建好家長學校,開展“教師家訪進萬家”、“平安紅領巾行動”、“紅領巾手拉手”等特色活動,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增強德育工作實效。加強時代精神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和中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2.做好省、市、縣級陽光體育示范學校的驗收評估和復查工作,組織開展省、市級綠色學校和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創建工作,創建省、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各一所。做好省、市、縣各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先進班集體”評選工作。
3.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認真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堅持科學的作息時間,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和藝術教育工作,繼續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深入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優質課評選活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競賽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壓力和挫折,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4.深入推進學校特色文化創建工作,豐富學校特色文化建設內涵,強化特色項目建設,形成校本教材和校本課程。加強宣傳工作,要總結出本校文化建設的成果,擴大學校特色文化影響力,有經驗交流文章在省、市主流媒體上發表。召開特色文化論壇、現場會,對申報特色文化建設四、五星級的學校進行復查驗收,提升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總體水平,建成10所以上在全市有影響的特色學校。
5.舉辦好全縣中小學生“三大球”比賽、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組織好藝術節活動,并推選優秀選手和優秀藝術節目參加省、市相關評比活動。組織好全縣文藝匯演、中學生演講大賽和高中生辯論大賽。努力承辦好市中學生運動會,力爭在省、市藝術節活動評比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6.做好202x年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工作和高中一年級新生軍訓工作,扎實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認真落實每天一小時的校園體育運動、創新大課間體育活動和特色體育興趣小組活動。
7.繼續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宿舍”評比活動,營造美好的辦學環境。進一步鞏固“五創聯動”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學校”活動成果,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六化”建設,認真開展傳染病防治工作,繼續開展“爭做文明使者我為城市添彩”“發展我成長城市文明我先行”等活動,積極參與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工作。
8.加強學校美育工作,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扎實推進中華經典誦讀行動。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5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 長:xx(校長)
副組長:xx (教導主任) xx(政教主任)
組 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 長:xx(教導主任) xx(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組 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 長:xx(校長)
副組長:政教主任 年級主任
組 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發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發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制作類(攝影、剪紙、折紙、面食制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范、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信息技術(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菜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考核,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采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后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后,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我們愿繼續努力,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6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學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總目標:
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發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
以學校特色項目為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向各學科延伸。
三、組織與實施:
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倪汝清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卞雅娟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員:李杰 劉澤然 石俊敏 張鳳霞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并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并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信息。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發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于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筑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發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鑒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實驗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文明禮儀、書法兩個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1、發掘學校特色項目資源,發揮特色創建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各學科在確定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為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5、運用網絡平臺,發布信息,充實課程資源,交流校本課程開發的進度和成果將研究與實施相結合。
6、逐步將《學習傳統美德學會做現代人》和《我愛書法》兩門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引導各學科實施拓展型課程的開發。
七、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應撰寫校本課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課程教師檔案袋。
2、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采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教師必須在每次校本課程后,作好記錄。
5、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并作好展示匯報工作。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3、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4、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5、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6、對于參加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九、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持。
2、設立校本課程實施的研究及獎勵經費。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課程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5、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實施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并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7
為了進一步落實校本課程的課程目標,在挖掘現有教師的專長和社區人力資源的基礎上,依據學校制定的校本課程的活動規程,大力貫徹多元性、實用性、鄉土性的教學,在打破固有的班級界限,甚至年級界限,整合和劃分學生的學習形式,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激發社區的多元化發展,指導學生的社團與小組活動,讓學生從中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打破現有的餓課程結構,落實文體類課程教學目標。
(一)課程的實施規程
1、制定課時計劃與內容
課時計劃與內容的確定遵循先總后分、由淺入深、由學科內至跨學科的原則,每學期每個學生完成3個課題或項目設計,其中兩個課題是學科內的,稱之為學科課題研究,它以學科知識為背景,強調學科滲透。時間8周,另一個為綜合性課題,稱之為綜合實踐課題,設計多學科或活動設計,時間月4-5周,另外,再用1-2周進行課題總結與成果評價,具體情況要與各學科特點相結合。
2、確定核心教師及其職責
教務處在初一、初二年級專任教師中確定若干名教師作為校本課程的核心教師。核心教師可由班主任擔任,其職責是負責本班級學生課程開設的全面工作。具體為:一是向學生系統介紹各活動課程的基本情況,包括課程的目標內容,課程的活動形式與評價等;二是向學生推薦和讓學生認真選擇要參加的活動課程社團。三是及時協調學生參與和參加各活動課程的出勤與常規,落實與強化活動的常規教育。
3、組建專家組和導師組
教務處將設立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專家組和校本課程教學實施導師組。專家組有學校資深教師特、高級教師、教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與校外專家組成。導師組主要由各備課組推選的主講教師組成,主要任務是負責課程的活動設計、校本課程綱要的編制以及學生活動的指導教師。
4、研究成果匯展與評價
根據課時計劃與活動安排,在綜合實踐活動完成后,各活動小組要在導師的組織與指導下進行成果交流與答辯,專家組的成員要對課題進行成果書面評價或答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推薦優秀課題參加年級課題的成果展示與課題答辯,并舉行一次全年級的成果匯報展。
(二)課程的過程實施
1、課題小組的組織與確定
在各學科申報的社團成員基礎上,由指導教師具體指導,圍繞社團的活動主題,個人依據各人的興趣和愛好,分別成立不同的課題小組與項目制作小組,數量約4-5個。條件成熟的課題小組可以跨年級來組建。在活動的初期,教師提供一些選題供各研究小組來參考和備選,在學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圍繞社團的活動目標與宗旨,自定主題,自主選題,開展活動。
2、組織輔導報告和社團內動員
課程開始實施時,各社團的指導教師還邀請家長、社區的人員和高校的專家,做研究指導報告,這是課程的基本組成部分,主要給學生方法論的指導。為配合課程實施,學校采取多種組織形式,組織動員報告,同時,須有班主任的積極配合和協助。開設《學習方法的指導》《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如何進行調查研究》《如何進行課題報告的撰寫》等主題報告。
3、個人選擇課題,擬定計劃與方案
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對課題設計的指導,要按照《課題開題報告表》的要求,指導課題小組自己初步設計,教師對報告表的內容要進行適當的說明與解釋。
4、指導教師初審,合并相近課題
指導教師在初審時,要求學生對明顯的錯誤或不合理的設計做出解釋,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設想,對淘汰的課題成員須有明確的說明與理由,要求學生做出修改,直到合理為止或者合并相近的課題小組。初審完成后,指導教師將在社團內,公開社團內的研究的,課題名稱,并提出研究的要求。
5、確定組內分工,設計活動方案
各小組課題組長完全由學生自己推選,將結果報告指導教師。同時,課題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按照《課題開題報告表》的要求,重新設計社會調查、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的方案。
6、開展開題報告會,進行方案評審
學生參加社團內的開題報告會,組織指導教師備課組3-4人參加評審,接受教師評審組的質詢,修改完善方案。課題的方案的評審要依據《課題方案評審表》的要求,評審結束,必須為每個小組寫評價表,為每個小組打分,并對小組全體成員設計的方案要進一步完善。
7、課題實施,教師監控與指導
小組活動在規定時間內分別按小組進行。這給管理帶來了困難,教師主要通過一些過程性的圖表來實現,每次小組活動時,要要有書面形式的報告、活動記錄表、訪談記錄表等,教師對小組的活動實施狀況進行糾正和指導。
8、撰寫研究報告,完成項目設計和活動總結
各社團內的研究性學習要以課題小組為單位,撰寫研究小組活動的研究報告,項目設計報告以及調查報告等。課題小組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將活動的過程性進行總結。既要進行課題組的整體小結,還要進行小組內的研究成員的個人總結,在活動結束后,將材料上交給指導教師。并開始著手完成小組課題研究報告。
9、社團內展示、成果評價
各課題小組的成果可以采取各種表現形式,可采用文字,模型,圖片,聲像多媒體等。展示時,各種成果可以在同學間相互交流,同學間相互學習,交流后,各小組再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導教師按照課題成果的評價表,對各課題小組成果提出問題和質疑,課題小組要進行說明和應答,指導教師對應答表現進行適當成績評價。指導教師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成果評價表》分開題報告、方案設計、研究報告和應答效果等幾個分項評價成績,按一定的比例和權重,進行求和,得到一個綜合成績,此成績就為該學生的綜合實踐課程的成績。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推薦優秀課題參加年級課題的成果展示與課題答辯,并舉行一次全年級的成果匯報展。
10、年級成果展示、答辯與報告會
指導教師按年級安排不同的比例,選擇出水平性、代表性最強的成果進行展示和答辯,答辯主要回答專家組的提問與質疑。學校對優秀成果頒發了專項獎勵。研究成果的匯展與評價根據課時計劃與活動安排。
(三)、課程的管理
校本課程的`管理要在系統論與控制論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組織與協調工作,并嘗試構建一套較為完善的課程管理體系。
1、教務處——日常管理
主要是主要負責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方案的組織與策劃,組織教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培訓,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同時負責場地活動設備的組織與協調,各活動場館的定期開放。為學生創造活動的便利條件。
2、年級組——協調管理
年級組在年級組長的領導與協調下,按計劃與嚴格落實課程活動計劃要求,協調本年級的班主任及各班級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一些年級內的學生偶發事件。
3、班主任——具體管理
班主任要協助作好本班級的學習動員,學習經驗交流,校本課程的參加與報名組織工作,落實活動的常規教育等。
4、學生——自主管理
學生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強調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動的質量。其中各課題小組中課題組長與組員合理分工,協調研究,相互促進,確保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課程的評價
評價是校本課程的重要環節,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的實踐過程,以及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創新性。評價的方式可以多樣化,通過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提高。評價主張采用以“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
1、評價的基本理念
評價的整體觀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整體觀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中去。一方面,將學生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研究報告、模型、主題演講等作為評價它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教師、學生、校外指導教師都可以作為評價者,在活動的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評價,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評價,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對學生的各種活動方式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方案,而且表現自己所學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
評價內容的過程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重視對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定的作業應該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僅是針對問題得出結論,只要學生經歷的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要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經驗以及成功的體驗。總之,注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學發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認識水平來評價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最終結果的科學性。
2、評價的方式
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呈現多樣化特征。無論何種方式,都是以觀察為先決條件。通過觀察、記錄、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并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基礎,這是綜合實踐活動各項評價方式運用的基本要求。在具體的操作中,“成長記錄評定”與“協商研討式評定”等方法被認為是十分有效的評價方法。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實踐活動檔案,以便使學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及時保存活動過程的經歷,及時總結活動過程的實際體會。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評價方式有匯報、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報告答辯、演示、表演、競賽等,通過學生教師之間的學生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教師對學生的師評等多重方法,以過程性和描述性評價為主,來實現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評價。
3、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
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
學生對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
(五)、課程方案實施的幾點說明
為了貫徹和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在汲取我校現有的活動課程實施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整合,我校積極開展初中階段的校本課程的實驗工作。通過實驗工作的開展來改變學生的固有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的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主動探究的態度、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命運、社會問題、環境問題,關注社會需要,并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服務于社會,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社會責任感,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需要、科技進步、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聯系,加強德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主動性,從而構筑一個符合我校實際的校本課程體系。校本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開放的實踐性課程,活動的內容超越書本,超越體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綜合的實踐能力。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從學生所處的實際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出發,展開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2、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系。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活動實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實踐,同時要求教師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指導,處理好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系,使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問題意識,并善于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同時在活動中采取多樣化的組織方式開展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下去。
3、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系。綜合實踐活動要集中體現學校的原有特色,學校要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通過活動的展開,學生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會產生出新的目標、問題、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必須認識到這些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產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價值,并加以運用,使生成性發揮得更具目的性和更富有成效,從而將活動引向新的領域。
4、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考慮到信息時代對學生發展的現實要求,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范圍,提升活動的實施水平,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實施過程之中。同時把信息技術不僅僅作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手段,而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素養,滲透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中,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為學生創造反思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境,防止陷入純粹的技能訓練誤區。
【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關于學校延遲開學教育教學實施方案04-07
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03-03
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方案08-25
學校垃圾分類進課堂實施方案(精選10篇)07-12
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施方案范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