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課程實施方案范文(精選11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小學課程實施方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1
一、指導思想
以課改為載體,在學校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目標
1、學生發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2、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學校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學校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發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學校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學校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于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筑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發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鑒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四、學校課程實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學校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制定學校課程開設計劃,將學校課程納入學校課程計劃,教師每學期應根據學校制定的計劃,撰寫教案。
5、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采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如表演、競賽、參觀、講故事、游戲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學校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五、學校課程實施的評價
1、成立學校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對學校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4、對于參加學校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師資培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學校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學校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師資。
3、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七、資源包的開發
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課程的資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課教師進行大量創造性的勞動,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自己動手開發資源包,學校進行資助,保證學校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導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邀請教科所領導來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計入教師工作量,按工作實績進行獎勵。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2
我校于20xx年秋季與全區中小學一樣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課改教材。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兩綱”教育精神和市區上級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有效推進我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以不斷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學校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需要服從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設計上,側重要學什么?怎樣學?學的效果如何?是否嚴格發揮教學五環節的作用?化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幸福指數,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強調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總體目標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廣泛開展以“享受教育”為主題的教學活動,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構建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既面向全體,又分層實施,注重對學困生的有效幫助。以博愛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學的追求激勵人,以博樂的心情諧和人,主張立德樹人,樂學創新。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具體行動
(一)樹立基本的課程理念
1、圍繞義務教育課程目標,以學生為本,以“享受教育”為主題,培育具有博愛之思想、博學之追求、博樂之心態,營造快樂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并獲得學習經驗,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追求教育民主與公平,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能力。保障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強調多元性、選擇性的拓展探究課程實施,體現德、智、體、美、勞諸育的統整性與滲透性、以滿足學生主動發展的多樣與和諧的需求。
(二)制訂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
1、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逐步完善學校課程的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系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立足于“自主、合作、體驗、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構建并完善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學校課程結構,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較為理想的課程環境。
3、實行多元評價方式,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重激勵促進元素,豐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題。
(三)學校課程的基本結構
(四)學校課程建設的主要舉措
1、成立由校長負責之下的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2、規范和指導教師執行和開發學校課程的程序與管理,加大對教師課程開展能力的培養。
3、有計劃、有重點研發拓展型課程、基礎型體驗性學習課程和拓展興趣型團隊合作學習課程,為學生提供選擇學習的平臺。
4、建立學校課程評價制度,強化課程管理,確保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高質量。
四、學校教學改革的主要舉措
1、組織學習課程標準,認真組織學校全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進學校教學改革,以教學質量標準為基準,規范日常教學行為。
2、明確教研組、備課組、骨干教師、一般教師的教學任務。
3、發揮教師潛能,倡導校本化與個人化相結合的實踐與創新。
4、加大貫徹教學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視學校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的建設。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3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積極發掘本土人力、物力、文化等教育資源,深化素質教育;確立“健康第一”的發展理念,注重學校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努力發掘具有“鄉土”與“航運”特征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共榮的校本課程體系,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努力踐行“讓每一位孩子快樂生活、健康成長,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辦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設置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優化整合校園素質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形成推動學生積極、自主、持久的學習內驅力。
(三)自主性原則:根據國家提供的課程科目和課時的比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統籌安排課程計劃,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
三、課程目標:
(一)培養目標: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會學習、會合作、會健身”能力的,能夠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珍愛生命、并具有較強思維力的和發展潛能的合格畢業生。內涵解讀:會學習養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能運用網絡等手段進行自主學習。拓展學習領域,在培養良好的讀寫表達能力的
基礎上,促進學生學有特長。會合作——從小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依存關系;在尊重與維護自己的同時尊重他人;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追求群體共同發展。會健身——依托廣播操、鄉土游戲、校園足球以及“體育與健身”課程等資源,每位學生每學期學習不少于2項的健身技能,每天參與鍛煉得的時間不少于1小時;懂得勞逸結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
(二)課程目標:以現代課程理論為依據,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對新課程目標、任務的`認識,遵循教育客觀規律,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科研為手段,實踐新課程理念,探索新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
四、實施保障
(一)完善組織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網絡,明確職責,保障學校課程管理的順利進行。
組 長:黃義海
副組長:常春燦
組 員:鄧煥珍、丁瑞青、王傳國、索煥云、楚秀平等
校長負責有關學校課程的決策問題。中層組織主要負責執行問題。基層組織主要負責具體實施。
校長室明確各部門在課程執行力上的監管分工。對各部門在課程管理流程進行監管。各部門不定期地向校長室進行課程執行情況匯報,以便校長室能及時了解課程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不足和亮點經驗。
教導處(德育處)主(兼)管三類課程的日常管理。根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安排好學校課程計劃,嚴格控制周活動總量和學科教學課時。按照學校課程計劃,編制班級課表,根據師資情況合理安排教師任職任課安排。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校作息時間。
(二)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常規管理
1、以教學質量承諾制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的管理,以聚焦課堂為主線,關注教學五環節,落實各環節的達標標準,爭創優質標準。
2、以校本研修為突破口,開展合作共榮團隊的創建,通過課題引領,主題研究,同伴互助,落實三類課程的實施和開發。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4
隨著教育局新一輪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各學校在實施變革課堂上都在為尋找一條符合自己的課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顯神通。我校不斷嘗試變更教學方法與策略,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靜為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體現以生為本,讓學生感受成功的辦學宗旨,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設計上,要側重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的結果如何?教師如何指導?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空間留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近年來,我校以市級課題“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為引領,不斷在全校開展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尋找教育教學理論與農村小學自主學習培養的最佳契合點,從理論上進一步豐富農村小學自主學習教學理論,從而在實踐上更好地指導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
二、具體實施
總概括起來:一個轉變,兩個變革,三大原則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1、開展課改總動員
通過觀看生本課例,大量購買變革課堂的有關書籍,讓全體老師形成一種課改勢在必行的氛圍,意識到是時候要變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了。
2、做教師思想工作
思想引領行動。要想真正變革課堂,首先就要轉變領導及教師的思想觀念。我校通過多次組織教師開會,分析當前學生不學、厭學等因素,統一達成共識:除了改革,我們別無選擇!
3、通過學習改變認識、提升教學水平
(1)專家指引,開拓視野
我校邀請一些骨干教師進行學習培訓,有效地調動了老師們課改的積極性。同時,我校通過往兄弟學校外出參觀學習活動,大大開拓了教師們的學識視野,豐富了他們的實踐經驗。
(2)組織教師上網學習,并積極撰寫學習心得體會
我校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教師的學習和撰寫學習體會。今年,我校先后組織教師網上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老師們獲取知識來源。同時讓教師對教學問題以及個人學習心得及時反饋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二)教學方式的變革
為了讓全體老師都動員起來,一起齊參到課堂變革中,我校通過拉桌子,成立小組合作來營造氛圍,促使我們的教師尋求更多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觀念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
(三)課堂教學的變革
教師盡量少說,多給機會學生說,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教師也要不站或少站講臺,多到學生中間來與學生交談、探討問題,要體現師生之間尊重、互信的新型師生關系,徹底改變以往教師高高在上的'授課模式。
(四)“穩步推進”原則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
為了讓教師能順利邁出課堂變革的第一步,我校組織了教研組長制定并印發“課改指引”,讓教師們有章可循,幫助教師更快進入課改角色,盡量讓大家少走彎路。同時,我校還對班里的小組長實行三級培訓:校級、年級和班級培訓,讓小組長盡快適應上崗,構建小組后每月還對優秀組員和小組長給予表揚獎勵,鼓勵優秀激勵后進。
另外,教師們可以通過網上論壇進行交流與學習,網絡上既是教,又是學。集思廣益,教學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與實踐,有時提出的一個問題也會有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的視野從此開闊了,教改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不斷地高漲,教師為了讓自己成功的方法能與他人多分享,平時遇到問題就會更主動更積極去思考。
(五)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原則
1、加大教研學習力度
我校定好各學科的教研活動,6位行政領導分3組或6組參與教研活動,各學科做好考勤與活動記錄,做到定時、定點、定內容,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困域。
2、定時制定好課改教學流程指引
每經過一段時間的課改后,教導處就分別組織語數綜合三科教研組長制定出各科教學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并進行收集歸類后組織大家一起研討學習,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幫助更多的教師少走彎路。
3、上好課改示范課
讓在課改變革后表現較優秀的教師給大家上示范課,凡同科的教師都要參加,在研討課后及時說課與點評。行政帶頭上好示范課,在學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極大地鼓舞了教師隊伍的士氣,更加堅定了課改的信念。
4、推門聽課,促進成效
課改一段時間后,領導將不定時往各班推門聽課,課后對教師暴露的問題或修改建議及時給予講評與交流,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頭路。
5、做好課改檢查課
在課改過程中,我校將定時進行全校性的課改檢查課,由領導及教師組成檢查小組,對全校的教師在課改后進行課堂教學進行一次診斷檢查,發現沒有體現課改要求的教師,幫助他們重新學習課改精神,然后再進行第二次檢查,直至達標。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積極做好宣傳工作
1、成立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親自擔任,副組長由教導處正、副主任擔任,組員由各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及學校骨干教師組成,具體開展此項工作。
2、加強宣傳推廣工作,要在全校師生中積極營造實施新課程的氛圍,召開家長會,爭取家長和社會的廣泛支持,形成全社會支持新課程改革的良好環境。
(二)學習理論、轉變觀念,走進新課程
1、要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有關課改方面的文件及論著,要求教師都要按照課改的總體目標、主體任務,確定課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觀念。
2、進行師資培訓,讓教師能把握新課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課程的教學方法,選派骨干教師參加上級舉辦的課程改革培訓班學習,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培訓。
(三)把握新課程方案,積極主動做好工作
1、根據新的課程計劃,設置本學年的課程,根據要求開齊國家規定的所有科目。
2、組織教師學習領悟學科課程標準的改革思路,熟悉課程標準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變化。所有教師都要圍繞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改革教學,要廣泛開展教研活動,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優化課程實施水平。
四、實驗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對新課改的宣傳,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課程標準的解讀,學校進行新課程實施前的各項準備。
第二階段:摸索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實踐課堂教學的變革、教學方式的變革。
第三階段:發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認真總結一輪課實驗的經驗,對實驗進行全面回顧總結,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的原則,繼續深化推廣。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5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指示精神,針對我鎮小學實際情況,經鎮中心小學領導會議研究決定,我鎮小學將學習蒙山縣中小學的管理模式,強化常規管理,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努力實現高效課堂,逐步建立、完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我鎮小學辦學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二、實施目標
(一)樹立科學的質量觀。
1、樹立“以學促教,以學定教”的教學評價觀,通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評價課堂教學效率。
2、樹立人人“有尊嚴、有追求、有潛能、可造就”的學生發展觀,凸現學校“發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發現學生價值”的辦學理念。
(二)重建課堂教學模式。
1、規范課堂教學行為,努力克服教學隨意性和無效性,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和學習責任感,落實“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當堂達標”的教學原則,做到因材施教、因學施教。
2、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切實遵守教學規范,努力優化教與學的時空與流程,以“學到了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學得好不好、會不會學”為教學原點,完善課堂教學環節。
(三)促進師生素質提升。
1、提升教師素質,讓教師更新觀念,不但重知識的結論,更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發展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使教師在師生交往中學會尊重和賞識,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幫助和引領,在自我發展中學會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協作中學會合作和共進。
2、提升學生素質,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習“樂”起來,讓效果“好”起來;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實施過程和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具體名單如下:
組 長:XXX
副組長:XXX
組 員: X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副校長(1),辦公室主任由黃紹筆副校長擔任,負責組織處理我鎮小學新課改的日常事務工作,聯系電話:XXXXX
校長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一責任人,其他組員要積極示范,深入開展課堂調研,關注教學過程,為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組織及教學資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改革實施方案,教師上課標準,學生的組織要求和課堂評價標準等;制定課程改革的相關管理制度。
3、 召開全體學校領導會議、教研組組長、教師骨干代表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隨后召開全校教師教改動員大會,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4、組織全鎮骨干教師先到蒙山縣進行培訓、聽課取經。
5、 廣泛宣傳發動,召開教師研討會,開設相關講座,探討學習蒙山中小學課改經驗的心得體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活動,營造濃厚的教改氛圍。
6、搜集課改的相關資料,并編印下發到老師手中,組織教師認真學習。
7、 課改領導小組組織實驗教師集體進行討論交流,初步確定備課樣式,設計出預習案、導學案、練習案格式。
8、 總務處認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時增加黑板面積,按蒙山課改教學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和實驗階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試點。經過“課改領導小組”討論決定,首先在全鎮18個教學班試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具體安排如下:
(1)思陽鎮中心小學的四年級5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黃劍平、陳為民、曾小丹、韋升球、李佩芳、農小敏、鄧建昭、李博、王佐心、陳繼民;
(2)江平村小學三年級3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梁瓊娥、黃景超、劉逢慶、呂小聯、胡璧玉、梁江懷;
(3)廣元村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吳靜嫻、凌廣、農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學四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黃紹球、胡安天;
(5)華加村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黃秀英;
(6)明哲村小學二至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江領、李根、蘇麗華、林生民、黃美、甘維民、吳嬌民、陸燕波;
(7)昌墩村小學二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趙衛忠、王謹。
試點班級要先行先試,大膽實踐。同時也采用自愿原則,歡迎其他班級積極主動參與新課改模式,實驗班成功的經驗將在全鎮小學逐步推廣。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備課,利用假期提前編寫導學案,導學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預習,教師要加強在預習課上小組合作交流的指導,深入研究指導學生預習的有效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
3、積極研究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要經過組織公開課、示范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制定課改課堂教學模式評估標準,及時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鞏固學習成果,不斷深化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使廣大教師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準確高效地指導學生自學,信心十足的進行展示,精練高效地進行反饋矯正,保證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4、抓好檢查落實,全面提高質量,全面抓好對各教師實驗過程的檢查、督促工作,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偏。要切實保證每節課的教學效率,防止課堂出現失控現象。教導處要加大對各備課組的檢查和指導力度,通過抓集體備課活動來提高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法的研究,在備課研討中要重視學法的研討,要多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多方預設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采取的辦法,以此提高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指導能力。防止在課堂上,因教師對教材重難點把握不準,學生的學習思考浮于表面,學習不深入,甚至出現錯誤。
5、加強對教師全程跟蹤聽評課指導活動,即教導處在進行聽課安排時,對每一位教師的課要從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三個課型進行全程聽課指導。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交流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對新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階段總結、反思。全面總結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形成相對成熟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并進行推廣。
1、總結經驗。及時總結學習推廣課改活動中的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教師學習借鑒,發揮骨干教師示范帶頭作用,促進全體教師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學校及時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措施,深入開展研究,特別就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的細節問題加強研究,把實驗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績。
3、獎勵先進。學校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課改中表現突出的優秀班級、教師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為掀起進一步深化學習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為實現學校新的跨越發展再做新貢獻。
四、實施策略
(一)課改班級要對學生科學分組。
以落實小組合作教學為主要形式,構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學習互動平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內互動,組組互動。落實互幫、互查,小組內聯動,人人充當檢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與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據班級的大小, 把學生均衡地分為7—8組(兼顧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等方面),每組6—8人,小組中包括學習中各層次的學生,編號1、2、3、4…,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被賦予特定的職責。每組選拔組長一正一副,負責維持學習紀律,作業通查,糾錯、輔導等。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課的學習成果、通過組內探究交流來解決問題、反饋問題,當學生的合作活動結束,教師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情況和合作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包括口頭和書面的反饋),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質量和數量,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合作過程和效果,并對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認識到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意義。
(二) 重點抓好小組合作學習。
1、寧少勿濫,抓住契機。要把學習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適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時機,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合作學習。
2、教給技巧,變換形式。教師應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言,怎樣質疑、怎樣追問等。
3、備好合作,參與合作。教師在備課時應備合作的內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時機等。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的參與、教師的旁觀,而是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參與,教師可以把自己也當成小組中的一員參加到某個小組的學習中。
4、培養小組長。要對小組長進行培訓,讓組長知道如何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學習,充分發揮小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保證小組的有序合作。
5、組織好小組的發言順序,先讓學困生發言,再讓中游生發言,最后讓優等生發言,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6、加強小組展示的組織,如小組黑板展示時,注意組內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負責訂正和評價,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
課堂要嚴格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自己討論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易混易錯的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沒研究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
(四)務實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對課改班級要做好服務性指導工作,每周定時定量在課改班級聽課,及時了解課改信息和課改動向,時刻把握課改方向,指導課改方法,研究復雜問題的對策。同時,加大推門聽課的力度,加強監督和指導。
全校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例研究或案例研究為基礎,積極探討課堂教學的典型課例、案例。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開展集體備課、說課、典型課例觀摩課和評課等學科教研活動。
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堅持骨干先行,借鑒蒙山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各個學科要根據各自學科的特點,創新各自的模式。構建適合小學生特點的、符合課堂教學規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規管理促課改。
一方面,要夯實課堂教學常規管理,努力做到“三個整合”,將教案改革、課堂改革、作業改革整合在一起進行。要從教案改革切入,從重視“教”到關注“學”,走“導、學、練”三案統一的路子。實行教學常規月查制度,月查成績記入教師考核。
(六)嚴格把握訓練環節。
增強作業布置和批改的科學合理性課前預習作業及課堂作業要精選。控制內容及作業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課前預習作業與當堂達標作業內容要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很好地落實教學核心內容;在保證基礎的基礎上,要適當采取分層作業的形式,供學生根據自己水平選用;作業形式要多樣,既有書面形式,又有口頭、實踐作業等,并注意及時評價。
要進行課前預習作業的實踐與研究。要求教師必須提前找準本課時的作業任務、學習要點,集體確定作業內容,早給學生布置下去,以便學生有更多時間完成預習作業。完善作業檢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學后采取組長查、組內互查、教師抽查等形式確保學生都參與到課前預習中,并且保證效果;課前二分鐘進課堂,教師再次確定作業完成情況,為上課做好鋪墊和準備。
(七)扎實開展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的重點要放在研討每課時的預習作業、教學設計(鉆研教材時遇到的疑難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自學;學生自學后可能出現什么問題;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點撥、歸納等)課堂作業內容等。
實行課堂改革,是一種實驗,沒有現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進經驗可供參考,為了更好實行績效考核,根據新要求,修訂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6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的要求設置新課程,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培養目標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課程結構與課程安排
本著有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并為每個學生具有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一、二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3節,語文8節,數學4節,體育5節(包括體育活動),音樂2節,美術2節,地方與學校課程2節。每周26課時。
三、四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2節,語文7節,數學4節,英語2節,體育3節,音樂2節,美術2節,科學2節,綜合實踐活動3節(信息技術1節;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1節;勞動與技術1節,利用周末、假日開展活動),地方與學校課程3節(含心理健康1節、周會1節和學校開展的具體活動)。每周30課時。
五、六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3節,語文6節,數學4節,英語2節,體育3節,音樂1.5節,美術1.5節,科學3節,綜合實踐活動3節(信息技術1節;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1節;勞動與技術1節,利用周末、假日開展活動),地方與學校課程3節(含心理健康1節、周會1節和學校開展的具體活動)。每周30課時。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7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甘肅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方案》及永昌縣關于基礎教育小學階段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步驟、主要任務等的要求,結合我校教學的實際狀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實驗目的、任務和指導思想
1、指導思想:以《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積極推進我校基礎教育階段小學課程改革實驗穩步進行。
2、目的和任務:
(1)通過對新教材的試用實驗,積累成功的經驗,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2)依照新的課程要求,探索符合課程體系的、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的改革。
(3)依照新課程標準賦予教育教學的新觀念、新思想,研究適合其思想的“主動——合作——探究——創新式”的模式。
(4)在教材試用實驗中進一步驗證課程標準,檢驗新教材在全面的教學質量分析、評價體系下的實用程度,為教材編審部門提供進一步修訂新教材的科學依據。
(5)探索教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評價內容和標準,建立適應新課程體系的,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二、實驗的范圍、人數、時間
我校一—五年級為新課程實驗的年級。
三、實驗實施措施
1、轉變觀念。切實轉變觀念,端正辦學思想,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規定,在開全課程、開足課時的基礎上,抓好學科課程優化,綜合課程、活動課程完善與校本課程開發。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深入探討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為目標,以研究過程為主線,以質疑問難為標志,以教學民主化為保證,全面優化教學過程。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培養創新人才而施教,要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堂上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想、答案讓學生找、結論規律讓學生說;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給學生展示自我才華的機會,用信息技術來整合教學、用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注重學生動手實驗、實踐操作。努力形成師生互動、情感交流、健康愉悅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協調發展。
2、學校要成立課改信息中心,及時傳達和反饋課改實驗的信息,并定期做好實驗教學的階段性教研、教改匯報工作。
3、以科研促課改。新課程實施要以教科研為先導,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以教法改革及學習方式轉變為突破口,優化教學手段,積極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課堂教學方法與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知識與能力的關系、過程與方法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系。通過研討、公開課、教材培訓等形式,加強對新教材的學習、研究和指導,明確教材改革的內涵及教學操作的方法和策略。精心選題,科學論證,積極進行課改實驗研究,認真積累第一手材料,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本著“邊實驗、邊培訓、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并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吸取、學習別人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不斷推進學校基礎課程改革實驗的進程。
4、精心組織教學,重視實驗材料的積累。我校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進行新課程實驗,悉心積累實驗材料,為實驗驗證課程標準,進一步修改提供科學依據,為后續教師打好基礎。各參加實驗教學的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心來面對教學,在充分依靠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地完成好實驗的前提下,要發揮主人翁精神,盡快熟悉教材結構、教學內容、課程標準要求,讓自己所組織的每一節課都能充分體現編者意圖(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符合“標準”的要求(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成為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過程,同時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實驗過程中實驗教師要做有心人,在積累、總結、交流、推廣成功經驗的同時、要善于發現教材與標準間的不協調因素并慎重地將教材缺陷與修改建議逐級上報實驗工作組
5、教師培訓。按照縣教育局、河西堡學區“先培訓后上岡”的原則要求,我校所有擔任實驗教學的各科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將由縣局統一安排,進行分期、分層的培訓。培訓內容、層次和目的為:對擔任實驗教學的教師進行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思想、改等內容、管理方式等的培訓,使其轉變觀念;以課程標準、新教材為主要內容的培訓,使其熟悉新教材,上好實驗課。同時,學校在實驗開始后,也要結合實驗進展情況,進行定期經驗交流、業務講座、研討會、觀摩教學等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使教師盡快適應新的教法。通過以上培訓,不僅達到訓練現有實驗年級教師的目的,而且起到帶動其他年級各科教師的作用,為教師使用新教材奠定堅實的基礎。
6、探索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評價,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作用,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關鍵環節。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要在現有《課堂教學評價表》的基礎上,充實符合新課程標準與教材的內容,用
新課程理念評價教師的教學。在評價教師的備課、上課等教學工作時,把新課程理念的體現放在重要位置;探索由教師、校行政、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強調教師對教育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對學生評價以考試評價和過程評價并重,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內容上,既重視知識與技能的評價,也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自信心、興趣等方面。
7、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建設。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有機組成部份,在新課程改革中占有突出地位,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實施中,結合學校實際,以英語聽力為校本課程建設的突破口,探究教材選編、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8
課堂改革如一股春風,承載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希望撲面而來。學習和運用新理念、新教法,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新的教育形式對我們的迫切要求。為了認真貫徹縣教育局及中心校的會議精神,深入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結合我校實際,為保證我校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減輕師生負擔,提升教學質量,特制定三年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自主發展、特色發展為原則,以堅持新課程的目標和宗旨,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促進學生的全面、主動和可持續發展。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質作為新課程實驗的重要目標,重視過程管理,做好各階段的管理措施跟進、教研跟進、制度跟進、設備跟進等落實工作,推進教學管理現代化。做到統一認識,充分準備,落實措施,分步推進,適時調整,分步到位,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確保我校新課程實驗的順利實施。
二、主要目標
全校必須充分認識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過程,努力踐行“課前指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釋疑“、”鞏固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各種課改情景促成教師反思。改變教學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
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逐步改變課程評價,發揮課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三、實施原則
1、整體規劃。新課程實驗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推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整體規劃的原則,通盤考慮,早作籌謀,形成學校發展的三年規劃,決不能隨心所欲。
2、積極穩妥。新課程實驗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
可以參照,也沒有成熟的做法可以借鑒,而我們對學校的發展,尤其是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在積極推進的`過程中我們又必須謹慎穩妥,既不能縮手縮腳,又不能不切實際,要量力而行,積累經驗,穩步推進。
3、協同推進。新課改離不開各方面的緊密配合,協同作戰。要積極倡導校行政各部門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專家學者之間的互動、合作與對話;加大開放辦學力度,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互補,為新課程實驗工作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4、以人為本。要注重創設尊重人才、鼓勵創新、民主開放的學校管理氛圍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實驗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為統一部署和協調學校新課程實驗工作,學校成立課改工作領導
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組員:全體教師
(二)制度保障
為保障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學校將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建立、修訂、完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一系列規章制度,為我校的課改工作提供制度支撐,以確保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有序推進。
(三)經費保障
設立新課程實施專項經費,每年撥付相應的款項用于課程實施的有關活動,確保經費落實,努力滿足新課程對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提出的要求,為課程實施的順利進行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安排必須的課程實施專項經費,對課程實施中取得的優秀教學成果給予獎勵。
(四)專業指導
新課程實施對我們農村小學來講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研究機構和專家的支持和指導。根據課改實際需要,我們將緊緊依靠縣教研室及中心校領導、專家的幫助,加強對我校課改工作的專業指導,提高我校課改工作的起點和實效。
五、實驗進程
1、準備階段
成立學校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扎實開展新課程改革培訓工作。把新一輪課改精神的學習、研究、落實作為學校工作的重心。確定課改對象,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中做到“人人參與,人人過關”徹底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改中,向課堂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益。
(1)抓理念:實現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
(2)抓方法:抓好課堂教學的前期工作,充分發揮學科組及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實施集體編寫導學案。
(3)抓策略:評選校級學科教學帶頭人和校骨干教師,政策上鼓勵教師冒尖;舉辦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交流活動,組織好示范課、匯報課。
(4)抓反思:著眼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及時進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在反思中不斷提高。
(5)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課程,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6)及時總結課改成果,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增進與外界的溝通與協作。
(7)家庭、學校協同教育,形成課改合力。開展家長會讓家長了解當前的教育形勢,讓家長知道當前的開展的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緊迫性,讓家長也參與到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中來,全力支持學校的課堂改革。
(8)檢查驗收,學校分期召開課程改革研討會,實驗教師書面總結,組織教師交流課改經驗和體會,提出方法和不足,總結課改實驗成果。學校先期組織評審組對課改對象進行過關驗收,過關的課改老師,要求分別打擾2-3節體現先進教學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課,在學校范圍內公開執教。沒有過關的課改對象限期過關。等全部過關后組織縣局及中心校教研專家評審組到我校檢查指導課改工作,并對我樣教學改革推廣活動進行驗收,找出差距,安排第二階段的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工作。
2、全面推進階段。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指導綱要》為依據,最大限度地組織和調動我校教育工作者,以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全新的教育觀念為指導,創造性地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我校的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和支持課程改革工作,努力實現新課程改革的各項目標。
二、工作目標
三級課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國家制定課程發展總體規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宏觀指導課程實施。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對課程的總體設置,規劃符合不同地區需要的課程實施方案,包括地方課程的開發與選用;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次課程改革重新劃分了國家、地方、學校課程在整個課程計劃中所占的比重,收縮了國家硬性規定的成分,在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上,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彈性,讓地方和學校真正擁有選擇的余地。
三、工作措施
1、以學生發展為本,繼續實施“講學稿”教學法。教師由原來帶著學生走進書本,轉變為學生預習后帶著問題走進教師,學生由題海戰術轉變為先思考后提問;教師原來圍繞本本轉,轉變為教師圍繞學生轉。“講學稿”比較好地兼顧了學生的預習、學習和復習三個環節,兼顧了三類不同的學生,“講學稿”本身還具有評價功能,可以從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評價的角度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也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化,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建設
2、結合我校省級現代信息技術示范校的優勢,繼續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最大限度地實施電化教學,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新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積累經驗。
3、強化個性教育,給學生寬松的成長環境,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不亂占用學生課余時間,不搞題海戰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在課堂教學效果提高的前提下,做到減負擔不減質量,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4、探索和構建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評價標準與方法,建立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科學評價體系。
5、實行課程功能的轉變,構建新的課程結構。通過實施課程改革,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增強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探索地方、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構建地方和學校課程體系,不斷豐富與完善課程結構。
6、開展說教材活動。任課教師都要具備說教材的能力。我們理解的教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教師在教授行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最標準的教科書,也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等。說教材是在說課的基礎上,能對本學科的任何年級的教材作教材分析和教材處理。例如教材目標的確立及依據、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內容體系(知識維度、文化內涵、認知規律、聯系實際)、編排體例、編者意圖、年級目標等作全方位、多角度的闡釋說明,還要表明自己對學科整套教材的理解、認識與處理。說清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文本信息源與其它信息源的關系,說清新教材的特點和創造性的用教材等問題。教學方法上一是要說清如何達到多維的發展目標,二是要說清如何激發學生的參與度。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10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陜西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設置指導意見(試行)》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規范課程實施行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二、學校新課程實驗組織領導小組組長:
員:全體教師
三、新課程實驗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1、嚴格按照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課程標準組織本次實驗,為新課程體系的完整積累經驗。
2、完善開發和整合我校課程資源,特別是加強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校本課程資源的建設的力度,開發適合我校師生的校本課程。
3、探索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評價與考試制度,逐步形成、完善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積極探索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改革,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不斷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和機制。
4、以素質教育的三個維度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達成為導向,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校的教學模式,構成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特別鼓勵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大力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積極探索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學、教研新模式。
5、加強德育探索與實踐,開辟在學科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德育新渠道,努力開發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課程,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現代學校德育體系。
6、構建具有組織管理、學術支撐、操作實施功能的新課程推進組織體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校本管理形式,以促進全體教職工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導和教育教學能力,形成一支實施新課程的優秀教師隊四、新課程實施計劃表
五、實施新課程理念評價
(一)對教師的評價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只是知識傳授者的“單一角色”。而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要貫徹教學設計的“五核心原則”就必須從“單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轉變。即:
1、教師是給學生一個獨立探索知識的空間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提供者;
2、教師是豐富生動的問題情境的創設者;
3、教師是課堂研討氛圍的營造者;
4、教師是學生的探索計劃的指導者;
5、教師是學生探索過程中的鼓勵者;
6、教師是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合作者;
7、教師是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者;
8、教師是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者。
(二)對教學手段的評價
(1)是否成為既是教師的教學工具又是學生的學習工具;
(2)是否給學生構建了一個自主科學探究的平臺;
(3)是否擴展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
(4)是否實現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5)是否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6)是否給學生課后通過網絡自學加以指導和創設了條件。
(三)對學生學習狀態的評價
1、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態是否體現出來;
2、是否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3、教師與學生能否交融情感,體現師生互動;
4、學生是否主動參與;
5、活動過程中學生是否有體驗,學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6、學生能否獨立思考,能否發現問題,能否從多角度解決問題;
7、學生是否有創新思維的火花,是否能提出探究性問題,是否有獨到見解。
六、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教研活動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不僅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還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的提高,扎實開展教學研究工作,關注教師自身發展,提高老師整體素質,不斷把老師個人智慧、經驗轉化為老師集體的財富。
實施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應由“教教材”的傳統方向向“用教材”的理念轉變。
1、各學科實行集體備課制。在教學中,廣大教師要基于校本教研,針對教材不同章節的地位及作用,實現“設計——實施——評價——反思”的教學循環。
2、邀請課改專家和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親臨指導。
3、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做到教師每周至少互聽一節課,加強教師間的相互觀摩、交流、提高。
4、認真抓好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做到有針對性和高效性。
5、教師對學生的成長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6、每學期教師小結課改的經驗,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做到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七、加強教師培訓工作,保障新課程標準的貫徹落實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和指導思想。《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是指導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各課程標準是實施新課程的主要依據,結合學校具體情況,組織老師和有關人員加強學習。
2、成立培訓組織,制定考評細則
①成立培訓領導小組,分管教學的校長為組長,教務處為組織單位。
②制定培訓計劃,培訓定點定時定人定主講,并定期進行檢查及考核。
③把課程培訓做為今后幾年教師繼續教育的核心內容,并將具體培訓情況記錄到教師的業務檔案中。
3、組織教師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學校堅持“不培訓不上崗”、“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按年級分學科、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教師參加新課標的培訓學習。
4、周到具體安排培訓內容
①要求教師要了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的目標以及相關政策、措施。
②學習研究相關學科的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課程評價方法、教學評價標準、學生評價標準、學科評價標準、學生學業評價標準。
③了解新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
④學習研究教材的編寫思路、學科教學方法。
⑤探索學生日常活動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八、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工作
校本教研是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所在,要堅持“以研促教、科研興校”的發展理念,在全校營造學術研究氛圍。
1、加強課程的組織管理,成立課程工作領導小組和課程開發工作研究小組,前者以校長為組長,把握方向,后者以教研組為單位,負責落實,并對老師進行相關培訓。
2、具體實施中堅持教研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做到“研有物”、“研有質”,一切圍繞學生的學來開展,不做空洞研究。同時,教研要廣面積,做到人人有方向,人人有課題。
九、做好實施新課程理念、標準、評價工作的宣傳、總結工作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設置指導意見(試行)》的精神,建立發展性評價制度,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日常管理相結合,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讓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地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能力。學校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全面考察學生的學業情況和綜合素質發展情況,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個性發展和健全人格作為評價的重點,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內容包括:個人成長過程各個階段的表彰、優秀作業、作品、好人好事、反思與體會、成長的規劃等,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個人成長記錄袋》作為今后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依據之一。
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全面、科學、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將教師教學評價工作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的課程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能力、課程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從四個角度進行宣傳即對教師宣傳、對社會宣傳、對家長宣傳、對學生宣傳。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向家長、全社會廣泛深入宣傳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任務、意義、內容及階段成果,努力營造有利于新課程實驗的良好社會氛圍,及時了解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爭取全社會對實驗工作的理解、支持。通過宣傳和教育,讓學生了解新課程在內容、結構、實施、評價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變化而引發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了解新課程給他們帶來哪些好處和挑戰,掌握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
通過各級各類各層次的課程改革會議以及家長會與校本培訓會等,加深教師、家長和學生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在校園醒目的地方懸掛與課改有關的條幅標語,定期出有關新課程活動的黑板報等方式營造新課程改革的濃厚氛圍。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11
一、開發校本課程的基本依據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我校為農村小學,由于歷史、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硬件建設、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城區學校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在分析了周邊地區的社會環境、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基本情況等因素后發現,我校擁有較強活動能力的`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的優勢。不足的是教師少,年齡偏大,沒有音樂體育美術等專職教師,我們計劃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個支點,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
二、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以課程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創造性的新編校本課程。我校因地制宜,開設了趣味數學、趣味英語、成語故事、剪紙、寫字、田徑、跳繩、經典誦讀等選修課程。
四、課時設置
1、大部分課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節課,個別選修課程也可以放在課余時間進行。
2、學科課程根據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實際安排,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五、課程開發操作、保障措施
1、制訂方案
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計劃書。校本課程開發小組依據學校實際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開發。
3、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4、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爭取社會各界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六、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xx(全面負責校本工作)
組員:xx(具體負責校本工作)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12-15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范文(精選20篇)09-27
小學課程綱要實施方案(精選11篇)11-07
家長課程實施方案05-04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范文(精選12篇)08-21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范文(通用15篇)09-07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_實施方案_03-07
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2篇)08-05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