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范文(精選12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1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地方對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的各項要求,促進我校對基礎教育課程的管理與開發,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目標要求
1、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學質量,形成基礎教育課程的地方特色,推動課程研究、管理和開發隊伍的建設,提高地方管理與開發課程的能力。
2、以國家課程管理政策、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為依據,同時要充分反映我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3、加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整體規劃與部署,嚴格管理和規范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充分利用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課程的管理與開發。
三、地方課程開發要體現的基本特征
1、要體現地域性特征
地方課程是不同地方根據特定地域或社區社會發展及其對學生發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課程資源設計的課程,因而,在適用范圍上具有鮮明的地方性或區域性。地方課程設計要充分研究地方社會的歷史和現狀,挖掘地方資源,體現地域特色。
2、要體現針對性特征
從課程目標上看,地方課程是針對地方實際設計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滿足地方或社區發展的實際需要,加強學生與社會現實和社區發展的聯系,使學生了解社區,接觸社會,關注社會,學會對社會負責,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地方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區發展的現實和要求。
3、要體現時代性和現實性特征
從課程內容上看,地方課程不同于國家課程中的學科課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和深刻性及其對學生智力發展的認知功能,但特別強調內容的時代性和現實性。
地方課程在內容上,要向學生傳授參與社會生活和社區發展應具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關于地方或社區的基本知識(如地方或社區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社區結構等等),及參與社區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參與社區研究、社區發展規劃、社區服務等各種公益勞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總之,地方課程在內容上要體現鮮活的現實性。
4、要體現探究性和實踐性特征
地方課程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適應地方或社區發展需要的基本素質。因而,在地方課程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不應是接受式,而應是探究式、實踐式的。
四、開發內容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要直接反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有效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內容要以地方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的研究為主,形成地方課程或地方課程系列,并具有較強的超前性。
根據實際,我校地方課程現階段開發的主要內容是邯鄲地區概況,具體有以下內容:
1、地理位置;
2、行政區劃;
3、自然資源;
4、季節特征;
5、風土人情;
6、交通運輸;
7、政治、經濟;
8、工業;
9、文化、教育;
10、商業、科技;
11、畜牧、養殖;
12、旅游、環保;
13、歷史;
14、名勝、古跡;
15、主要成就
五、課時安排
地方課程課時,3—6年級每周1節;根據需要,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打通使用。以上課時是根據教育部課程設置要求和我省實際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學期的總課時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
六、開發與實施要求
1、成立地方課程開發領導組,完善地方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機制,確定地方課程研究專題,積極參與地方課程的規劃、研究和開發。
2、要將國家課程的實施與地方課程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一規劃。
3、要遵循課程建設的.內在規律,防止開發中的盲目性、隨意性、簡單化傾向。
4、要根據課程的不同類別,建立以書籍、實物、影像、軟件、網絡等為載體的地方課程資源體系。
5、為了確保地方課程實施的質量,本著“邊培訓、邊實驗、邊研究、邊開發”的原則,縣教育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地方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素質和教學水平。
6、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7、要充分發揮社區、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8、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系、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系、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系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9、地方課程的實施要強調學生對地方或社區現實問題的研究與思考,將課程內容以主題的形式加以設計,組織學生通過調查研究探討問題,并積極參與社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活動能力。
10、地方課程的開發要注重了解歷史、關注現實、著眼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縣將逐步擴大地方課程開發的范圍,提高地方課程開發的質量,逐步形成具有我縣特色的地方課程。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2
隨著教育局新一輪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各學校在實施變革課堂上都在為尋找一條符合自己的課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顯神通。我校不斷嘗試變更教學方法與策略,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靜為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體現以生為本,讓學生感受成功的辦學宗旨,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設計上,要側重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的結果如何?教師如何指導?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空間留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近年來,我校以市級課題“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為引領,不斷在全校開展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尋找教育教學理論與農村小學自主學習培養的最佳契合點,從理論上進一步豐富農村小學自主學習教學理論,從而在實踐上更好地指導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
二、具體實施
總概括起來:一個轉變,兩個變革,三大原則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1、開展課改總動員
通過觀看生本課例,大量購買變革課堂的有關書籍,讓全體老師形成一種課改勢在必行的氛圍,意識到是時候要變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了。
2、做教師思想工作
思想引領行動。要想真正變革課堂,首先就要轉變領導及教師的思想觀念。我校通過多次組織教師開會,分析當前學生不學、厭學等因素,統一達成共識:除了改革,我們別無選擇!
3、通過學習改變認識、提升教學水平
(1)專家指引,開拓視野
我校邀請一些骨干教師進行學習培訓,有效地調動了老師們課改的積極性。同時,我校通過往兄弟學校外出參觀學習活動,大大開拓了教師們的學識視野,豐富了他們的實踐經驗。
(2)組織教師上網學習,并積極撰寫學習心得體會
我校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教師的學習和撰寫學習體會。今年,我校先后組織教師網上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老師們獲取知識來源。同時讓教師對教學問題以及個人學習心得及時反饋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二)教學方式的變革
為了讓全體老師都動員起來,一起齊參到課堂變革中,我校通過拉桌子,成立小組合作來營造氛圍,促使我們的教師尋求更多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觀念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
(三)課堂教學的變革
教師盡量少說,多給機會學生說,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教師也要不站或少站講臺,多到學生中間來與學生交談、探討問題,要體現師生之間尊重、互信的新型師生關系,徹底改變以往教師高高在上的授課模式。
(四)“穩步推進”原則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
為了讓教師能順利邁出課堂變革的第一步,我校組織了教研組長制定并印發“課改指引”,讓教師們有章可循,幫助教師更快進入課改角色,盡量讓大家少走彎路。同時,我校還對班里的小組長實行三級培訓:校級、年級和班級培訓,讓小組長盡快適應上崗,構建小組后每月還對優秀組員和小組長給予表揚獎勵,鼓勵優秀激勵后進。
另外,教師們可以通過網上論壇進行交流與學習,網絡上既是教,又是學。集思廣益,教學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與實踐,有時提出的一個問題也會有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的視野從此開闊了,教改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不斷地高漲,教師為了讓自己成功的方法能與他人多分享,平時遇到問題就會更主動更積極去思考。
(五)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原則
1、加大教研學習力度
我校定好各學科的教研活動,6位行政領導分3組或6組參與教研活動,各學科做好考勤與活動記錄,做到定時、定點、定內容,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困域。
2、定時制定好課改教學流程指引
每經過一段時間的課改后,教導處就分別組織語數綜合三科教研組長制定出各科教學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并進行收集歸類后組織大家一起研討學習,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幫助更多的教師少走彎路。
3、上好課改示范課
讓在課改變革后表現較優秀的教師給大家上示范課,凡同科的'教師都要參加,在研討課后及時說課與點評。行政帶頭上好示范課,在學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極大地鼓舞了教師隊伍的士氣,更加堅定了課改的信念。
4、推門聽課,促進成效
課改一段時間后,領導將不定時往各班推門聽課,課后對教師暴露的問題或修改建議及時給予講評與交流,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頭路。
5、做好課改檢查課
在課改過程中,我校將定時進行全校性的課改檢查課,由領導及教師組成檢查小組,對全校的教師在課改后進行課堂教學進行一次診斷檢查,發現沒有體現課改要求的教師,幫助他們重新學習課改精神,然后再進行第二次檢查,直至達標。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積極做好宣傳工作
1、成立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親自擔任,副組長由教導處正、副主任擔任,組員由各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及學校骨干教師組成,具體開展此項工作。
2、加強宣傳推廣工作,要在全校師生中積極營造實施新課程的氛圍,召開家長會,爭取家長和社會的廣泛支持,形成全社會支持新課程改革的良好環境。
(二)學習理論、轉變觀念,走進新課程
1、要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有關課改方面的文件及論著,要求教師都要按照課改的總體目標、主體任務,確定課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觀念。
2、進行師資培訓,讓教師能把握新課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課程的教學方法,選派骨干教師參加上級舉辦的課程改革培訓班學習,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培訓。
(三)把握新課程方案,積極主動做好工作
1、根據新的課程計劃,設置本學年的課程,根據要求開齊國家規定的所有科目。
2、組織教師學習領悟學科課程標準的改革思路,熟悉課程標準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變化。所有教師都要圍繞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改革教學,要廣泛開展教研活動,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優化課程實施水平。
四、實驗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對新課改的宣傳,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課程標準的解讀,學校進行新課程實施前的各項準備。
第二階段:摸索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實踐課堂教學的變革、教學方式的變革。
第三階段:發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認真總結一輪課實驗的經驗,對實驗進行全面回顧總結,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的原則,繼續深化推廣。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3
我校于20xx年秋季與全區中小學一樣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課改教材。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兩綱”教育精神和市區上級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有效推進我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以不斷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學校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需要服從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設計上,側重要學什么?怎樣學?學的效果如何?是否嚴格發揮教學五環節的作用?化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幸福指數,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強調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總體目標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廣泛開展以“享受教育”為主題的教學活動,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構建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既面向全體,又分層實施,注重對學困生的.有效幫助。以博愛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學的追求激勵人,以博樂的心情諧和人,主張立德樹人,樂學創新。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具體行動
(一)樹立基本的課程理念
1、圍繞義務教育課程目標,以學生為本,以“享受教育”為主題,培育具有博愛之思想、博學之追求、博樂之心態,營造快樂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并獲得學習經驗,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追求教育民主與公平,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能力。保障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強調多元性、選擇性的拓展探究課程實施,體現德、智、體、美、勞諸育的統整性與滲透性、以滿足學生主動發展的多樣與和諧的需求。
(二)制訂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
1、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逐步完善學校課程的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系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立足于“自主、合作、體驗、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構建并完善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學校課程結構,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較為理想的課程環境。
3、實行多元評價方式,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重激勵促進元素,豐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題。
(三)學校課程的基本結構
(四)學校課程建設的主要舉措
1、成立由校長負責之下的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2、規范和指導教師執行和開發學校課程的程序與管理,加大對教師課程開展能力的培養。
3、有計劃、有重點研發拓展型課程、基礎型體驗性學習課程和拓展興趣型團隊合作學習課程,為學生提供選擇學習的平臺。
4、建立學校課程評價制度,強化課程管理,確保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高質量。
四、學校教學改革的主要舉措
1、組織學習課程標準,認真組織學校全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進學校教學改革,以教學質量標準為基準,規范日常教學行為。
2、明確教研組、備課組、骨干教師、一般教師的教學任務。
3、發揮教師潛能,倡導校本化與個人化相結合的實踐與創新。
4、加大貫徹教學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視學校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的建設。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4
為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保證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校以開齊上足各門課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為基本思路,依據區教育局《長春市雙陽區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點》和《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相關規定,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制定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一、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課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積極推進我校新課程改革的工作。
二、課程改革工作的目標
1、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南,開齊開全課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通過課程改革,充實新的課程內容,開發好校本課程,優化課程實施過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加快評價制度的改革,建立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的課程實施的評價體系。
4、完善教師培訓機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課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師。
三、課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內容
1、實施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建立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體制,開發特色教育資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課程內容。
2、創造新的教學模式,以“激趣質疑、合作探究、體驗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改革與實踐的研究為主題開展教研活動。
3、對教師進行培訓,加強備課、講課、作業、輔導、批改、評價等工作的實施與管理,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四、課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兩種形式:
1、教師自主研究。
2、集體研究:校本教研與大區
域性互動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為本、體現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網絡的特征,確定了“以學校為主體、以區域為依托、以教研部門為指導、以網絡為平臺”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結合本學區實際創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轉變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為目標,以“區域性互動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為載體進行實踐探究。
五、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新課程改革實施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課程改革的組織、領導、決策、管理和協調工作,以保障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強課程實施與管理
1、實施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建立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體制,認真執行省課時計劃,依據《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相關規定制定學校課程表,依教育局規定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上課。結合教師特長配備各學科教師,保證課時計劃的有效落實。做到開齊上足上好各門必修課程,有計劃地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好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做到有計劃、有教師、有教材、有課時、有教案、有成果。開發《古詩詞誦讀》校本課程,利用校本課時進行上課,開發《興趣籃球》校本課程利用大課間進行訓練,并以“國學立品籃球健體”特色教育為課題立項開展研究,通過校本課程開發,突顯教學特色。加強體育活動,開展上午下午綜合課的體育活動和特色訓練,做好眼保鍵操,保證學生每天體育鍛煉1小時。
2、有效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設置要求,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要求教師嚴格按照選訂的教學用書,深入研究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發揮教材這一主要課程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學校配套室和教具、學具開展教學活動,實現學校設施設備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極發掘師生的潛能,針對學生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和當地的文化、傳統和優勢,開發富有學校和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二)、加強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管理
以《深化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主題,以“激趣質疑合作探究體驗創新”為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研究。
1、課前準備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是提高教學質量關鍵環節,根據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必須體現新課標的三個維度,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并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寫好課時教案。具體要求是:
(1)認真編寫課時教案。課時備課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備課要在充分研讀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分析學生情況,整體把握教材,適當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的設計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意識,要體現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行為習慣的培養,還要適時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編寫教案,做到一課一案,要求每個主題單元都有教學重難點,每一課教案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明晰的教學過程。
(2)實行多種形式的分層備課制度。備課主要采取個人和集體備課相結合的形式,立足課堂有計劃開展校本教研和大區域互動教研,有效提高備課質量。
(3)加強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實行三種呈現形式,電子教案(詳案)、手寫教案(簡案)和書頭教案。進行備課改革,語、數、英、品、科、音、美學科實施電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專人主備-集體研究-個人修改-課后反思”,加強個人二次備課研究同時在書上進行標注,形成書頭案。其他學科教案手寫,也提倡個性化備課,可嘗試一定量的電子備課。電子教案統一框架、字體、字號;手寫教案統一要求,并結合學科特點進行設計。學校進行期初、期中、期末業務檢查和公示并進行總結指導,檢查結果記入教師崗位責任制。
2)常規業務檢查。對教師的備課檢查主要采取“查、聽、評”三種形式,抓好備課的各個環節。“查”進行教案檢查,既看集體備課原教案質量,又要檢查二次備課的質量。“聽”主要是在領導隨機聽課后聽教師談課和教學反思,及時了解教師對備課預設與生成問題的處理,了解教師教后對課堂的分析和改進策略。“評”是學校領導、學科教師進行聽課評價,看集體備課教研情況,以此促進教師提高備課質量。
2、課堂教學
(1)創造性地實施課程計劃。教師必須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上課,不得隨意調課、挪課或增減課時,上課不得遲到或提早下課學,上課要站立,手機必需關閉。上課前熟悉教案,要按計劃完成課堂教學,提高效率,不講與課堂無關的東西。課堂上要靈活地處理教學預設與課堂生成的關系。活動類課程要堅持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的原則,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場地、有指導教師。
(2)正確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料。教科書是教師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載體。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教教科書為用教科書教,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教科書的內容,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科書,實現各種教育資源的整合。
(3)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
依據《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相關規定和《雙陽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制定教學常規管理措施和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對教師提出教學常規要求。實施領導聽課制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通過觀看三課:隨堂課、優質課、公開課來評估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并通過一人一課活動,采取教學領導、教師本人、同行、學生相結合的方式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量化打分,成績記入教師崗位責任制,激勵教師積極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以師資培訓為動力,全面引領課程改革。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各學科《新課程標準》,請區教研員到校舉辦講座、指導教學。選派骨干教師參加省市區的課程培訓,學習外校教學經驗。抓實校本研修,每學期開展“六個一”活動,即一本學習筆記、一本教研記錄、一本教學反思、一個聽課本、一節調研課、一篇教研論文。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5
一、數學學科發展現狀分析
在經過了一學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對于計算還是會出現個別偏慢,易出錯等粗心問題.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依賴心理,畏難情緒。這個學期我應該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思維的發展、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減法(二),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二),觀察物體(一),認識時間,數學廣角(搭配一)和數學實踐活動量一量比一比。
二、數學學科發展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使學生知道“l時=60分”,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二)數學思考方面
通過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向學生滲透簡單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單元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乘法的口訣是怎樣得來的。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4.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
1.經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9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計算。
3.會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使學生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2、讓學生經歷1時、1分的時間,初步建立時分的概念,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第九單元總復習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四、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
“三環七步式”教學模式:自主探索(整理有效信息--列式--理由--試做)、合作交流(交流--匯報)、總結提升(優化)。
自主探索: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每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根據有關的信息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策略,形成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
①整理有效信息:根據要解決的問題從多個信息中選擇必需的信息,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信息選擇不準確必然導致算式的錯誤。選擇有效信息的過程可體現出學生對于要解決的問題是否真正理解和明晰。
②列式:根據要解決的問題,結合各個有效信息的內在關系,列出算式。在分步列式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
③理由:讓學生解釋自己所列的算式,每一步的意義是什么,運用了哪些信息,算式的前后有哪些聯系。解釋理由的過程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所解決問題的理解,并有效的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列式中的錯誤。
④試做:學生獨立解答問題,并進行檢驗。
合作交流: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過程,分享他人的想法,彼此交流、討論、補充、提示。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
⑤交流:通過小組內交流,彼此分享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策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正、完善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
⑥匯報: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匯報交流探究的成果,分享彼此解決問題的方案。
總結提升(優化):在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各種解決問題方案的特點和優點,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進行優化組合,從而達成共識并確定解決此問題的最佳方案。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6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深化課程改革為中心,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尊重教育規律,開發適合學生的課程,把解決教什么為突破口,著力推進課程拓展,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拓展原則:
1、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
2、根據教材的內容
3、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
拓展的策略
1、拓展要立足從教材出發
2、拓展要與讀書有機結合起來,要與國學經典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3、拓展的形式應是多樣的
參與學科:語文、數學、自然、思品、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
三、參與年級:
一至六年級
四、參與教師:
全校所有任課教師
五、拓展內容:
語文學科
1-3年級根據教材內容以字詞拓展為主,適當加進一些國學方面的詞語、典故、詩詞等;4-6年級一定要依托教材,由此到彼、由部分到整篇、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也可根據本班的實際分類拓展。
數學
主要以趣味數學為主、把數學中的巧算、快算方法,以及定理、定義、性質的巧妙運用,數學中的多解問題,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把數學中的偏題怪題,作為拓展的主要內容,以開發學生的智力為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自然學科
主要以動手操作為主,標本制作、簡單的學具制作、科技小發明、
思品學科
主要以國學為主,《弟子規》、《論語》、《中庸》、《大學》,教會學生做人。
體育與藝術學科
在課程開發的基礎上鞏固太極拳、葫蘆絲、巴烏、國畫、剪紙、布貼、十字繡取得的成果,適當增加一些新的內容。
六、拓展的方法
根據班級實際要以學生自主拓展為主,教師要對拓展的過程給予必要的指導,拓展時要定內容、定目標,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帶動差生參與到課程拓展中來,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7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黨的教育方針、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計劃》的要求,地方課程由省級的教育行政部門或其授權的教育部門依據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需要而自主開發并管理,由地方、學校實施。為進一步推進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結合我校教育改革和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地方課程的主要目標
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課程體系和管理、開發機制,提高我校基礎教育質量。
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地方課程設置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根據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要求,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實施、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2.整合性原則。地方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區域化、本土化,要與綜合實踐活動、有關專題教育和學校課程進行整合。小學勞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國防教育等專題教育的內容主要滲透在相關學科和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利用學校課程開設專題講座。
3.獨立性原則。地方課程具有獨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它和國家課程、學校課程共同構成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三者相輔相成,不能用國家課程代替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四、課程開發內容及課時安排
《傳統文化》、《環境教育》課程、《安全教育》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
1—2年級每周1節,3—5年級每周《傳統文化》、《品德與社會》1節,《安全教育》課《環境教育》各1節。
五、課程設置說明
1.《傳統文化》課程,要求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會誦讀或記憶一些傳統的古典詩詞,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環境教育》課程和《安全教育》課程,著重發展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使學生了解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一些問題,了解校園安全及自我無保護的措施。
3、《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設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六、開發與實施要求
1、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發揮社區、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3、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系、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系、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系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評價
1、地方課程的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和考查,但要以考查為主。評價要實行等級制。
2、地方課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結果,更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評價。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8
一、指導思想
新一輪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就需要地方課程具有鮮明的地方性、靈活多樣性和實用性。鄉土教材是開發地方課程的首選目標。通過鄉土教材的實踐和探索,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培養學生的社會實際能力和團隊精神中,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二、班級分析
孩子們學習了幾年的地方課程知識,對安全有了了解。上學期孩子了解了安全教育,這個學期主要是環境教育和愛國教育。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家價值觀
豐富多樣、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中,為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奠定良好的基礎。
2、能力
學會了周圍事物的方法,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聯系社會生活實際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信息收集、現場考察、調查、制作等能力。
3、認知
初步認識云南及姚安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狀態,區域文化特質等方面的情況。
四、教學內容
本地方課程以本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區域文化特質等為主要內容,探討區域文化獨特精神氣質的形成。
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根據四年級孩子的特點出發,創設各種活潑生動的活動,強調從活動中學習,讓孩子在活動中去了解家鄉的狀況。
2、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系,在探究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感知周圍事物的特征,讓探究成為地方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
3、主要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運用掛圖、實物、視頻、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課件,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更形象直觀,生動活波。運用觀察、信息搜集、現場考察、參觀訪問、討論、制作、調查、社區活動、專題研究等多種學習形式,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要轉變教師即是知識權威的錯誤觀念,讓鄉土課程的教學能得到各層面的支援,如家長、老前輩,專家學者、社區相關機構等。因為要將鄉土課程教好,非單一教師的能力所能完成,它必須結合社區、家庭的資源,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益。我們采用“問問別人”方式,讓學生回家了解一些本地情況,上課時又相互介紹,相互補充,以達到家庭、社區資源的結合,也培養了學生社會實際能力和團隊精神。
六、教學進度
安排每周課時。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地方課程是研究學習課程的載體,它是對國家課程的必要補充,它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淡化課程的學科性,使課程資料呈現非學科性,它對課程的要求是體現人文精神,呈開放性特點。其目的在于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會和文化的需要。因此各任課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教學特點,以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課改精神。同時結合本校教學實際,盡可能應用媒體輔助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教學活動的有限時間,到達最佳教學效果,特制定以下課程計劃。
二、基本狀況
本學年,我繼續擔任地方課教研員,本學科是一支任教教師最不專業的師資隊伍。所有教師均為兼職,基本上沒有參加與本學科相關的培訓活動。許多教師沒有足夠的經驗,甚至沒有具體的應對學科教學的措施。許多教師手邊也沒有配套的教學用書和統一的課程資源,這就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校園很是重視該學科,為了加強地方課教學,構成研究氛圍,充實研修力量,我三道崗鎮中心小學專門成立了地方課程研修小組,我擔任研修小組長,為今后的集中教學和群眾研修創造了必須的條件。
三、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科學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讓學生熱愛生命;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創新素質、審美素質、實踐潛力、思想素質和具備適應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質,使其生動活潑健康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善于協作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自主、自律、自理、自強的品質。
四、具體措施
1、地方課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多讀書看報,每位教師手邊至少要有一本該學科的專業雜志,不斷提高本學科的知識應對潛力。同時還要參加多種形式的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2、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設計多種多樣的體驗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愉快中展開學習活動。同時利用多媒體、課外活動等資源,幫忙學生拓寬和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為學生獲取多種信息和多方知識提前收集信息做好準備。絕不打無準備的仗。
3、地方課程分為“通用課程”和“專題課程”兩類。地方課程中的通用課程,每位教師都要參加地方課程教學研討活動。每個學段的地方課老師要一起研討專題教育實施的'具體資料、方式方法、共享群眾的智慧。無論是該研修小組的月查,還是教導處的教學檢查,均要把專題教育納入檢查范疇。
4、設立心理輔導員,開展專題教育專項活動。除了在地方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本學科所有任課教師均為心理輔導員,均有義務對所擔任班級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5、重視地方課程中的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在評價標準上,注重以學生“自我參照標準”為主,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評價資料上,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綜合評價。在評價方式上,可采取考試、考察、匯報、演示、競賽、成果展示、總結等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每次活動之后,我們要有明確的過程記載并物化活動結果,一學期結束時收集存檔。
五、課程及活動安排
1.9月份組織開展“校園是我家”普通話宣傳活動。
2.10月份舉行“閱讀才藝大賽”活動。
3.11份開展“校園安全伴我行”的安全教育活動。
4.12月份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開展適合班級特點和年齡特征的心理輔導活動。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10
一、指導思想
以榿泉發展為活動素材,繼續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工作,圍繞學校教科室教科研工作思路,開拓創新,扎實活動。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科研機制,深化學校地方課程的內在品質;增強服務意識,堅持為榿泉經濟發展服務,為深化課改服務,為基層學生服務,為師生共同發展服務;全面落實省市教育行政部門關于推進地方與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意見,促進學校和教師進一步形成課程意識,大力開發和利用好地方與學校的課程資源;以校本教科研為基礎,以教師專業成長為根本,著力研究課程實施的有效性,課程開發的多樣化,學校地方課程的個性化和多元化;著眼學生的發展與需求,優化課程結構,規范課程開發,充分發揮學校地方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
二、主要工作
(一)堅持學校地方課程的開發、實踐與研究工作,推進區域的特色文化資源建設,服務好學校的“全面”教育教學理念。
1、繼續加強對地方與學校課程的實施、開發現狀的調研與分析,在對話和研討的過程中推動課程發展。
2、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研討以及做好與上級領導、專家的交流與溝通,通過交流、研討就共性的問題進行充分探討與溝通,幫助學校地方課程實施過程中相對薄弱的'環節找到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3、充分發揮學校地方資源優勢以及學校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加強校際合作與交流,促進共同進步。
4、建立學校地方課程教科研研究小組(學生層面、教師層面),發揮教研小組的集體作用,正常開展系列實踐與研究活動,豐富教科研形式,為推動學校地方課程的有效、正常的開展服務。
5、結合學校的課題研究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一方面以地方與學校課程中的系列活動統籌規劃學校總體計劃,使學校課程開展找到實實在在的項目,另一方面以課程的理念規范整個實踐與研究
(二)堅持理論學習和研究,增強教師課程理解能力,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1、以理論學習為先導,以案例研究為抓手,結合實踐,與教師一起就學校地方課程實施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進行研討、交流,并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穩扎穩打,不斷提升對校本課程開發、地方與學校的理解水平和實踐能力。
2、以“小課題”研究形式推進地方與學校課程的開展,圍繞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縮小研究切口,加大研究深度,以實踐中生成的問題為課題,重視研究過程和成果的應用價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按計劃推進學校地方課程的開展、實施、開發工作,關注學校地方課程實際實施情況,引導和組織學校、教師就學校地方課程開發、開展的有關問題進行專題性研討和學習。
4、適時舉辦不同層次的專題研討沙龍,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為學校地方課程有效開發與利用,地方與學校指導教師提供交流和研討的平臺。
5、引導教師重視積累和反思,并組織教師進行地方與學校案例撰寫與分析,增強對地方與學校課程的理解和領悟,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具科學性。
6、加強學習,完善地方與學校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獲得最新信息,并注重對有效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理論的學習和鉆研,倡導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努力使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三、活動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季節和基地適時帶領不同年級的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參觀、勞動、寫心得體會。
第二板塊了解榿泉(歷史、人民、經濟發展情況、新農村建設種植和養殖)請專家親臨指導。
第三板塊以榿泉經濟發展為素材的手工、剪紙、禮儀、蔬菜葡萄種植技術引入課堂,開展興趣活動。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11
一、開設目的:
地方課程是國家課程改革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增進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安全、國防、環境保護的知識、國學啟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優美。
2.通過名人長廊,讓學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過名勝佳境,讓學生了解我們山東的名勝古跡,激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4、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自護知識。
三、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包括《傳統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同的專題,并不局限體裁,表現形式。每周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如和諧校園、和睦相處,詩經、韓非子、淮南子、戰國策、姜尚等,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找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可以視具體情況開展延伸活動。
四、教學重點
蘇東坡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學中對所學詩詞要求學生背誦。我們將幫助學生用各種方法進行記憶,進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多背,打造一個善于記憶的頭腦。同時,對詩詞的'朗讀也進行專門指導。
五、教學措施:
1、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力求選擇適合學生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采用多媒體動畫錄音等手段,圖文并茂,使學生在做做學學中達到教學目的。
2、對國學啟蒙中的詩文進行誦讀,記背。再慢慢品嘗,感悟。對其中感興趣的話題,展開研究。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實我們民族的根。做一個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3、結合本地實際,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用電安全,防溺水、防雷防震等安全知識教育。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12
一、指導思想
新一輪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就需要地方課程具有鮮明的地方性、靈活多樣性和實用性。鄉土教材是開發地方課程的首選目標。通過鄉土教材的實踐和探索,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培養學生的社會實際能力和團隊精神中,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二、班級分析
孩子們學習了一年半的地方課程知識,對安全有了了解。上學期孩子了解了安全教育,這個學期主要是環境教育和愛國教育。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家價值觀
豐富多樣、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中,為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奠定良好的基礎。
2、能力
學會了周圍事物的方法,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聯系社會生活實際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信息收集、現場考察、調查、制作等能力。
3、認知
初步認識山東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狀態,區域文化特質等方面的情況。
四、教學內容
本地方課程以本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狀
況、區域文化特質等為主要內容,探討區域文化獨特精神氣質的形成。
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根據二年級孩子的特點出發,創設各種活潑生動的活動,強調從活動中學習,讓孩子在活動中去了解家鄉的狀況。
2、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系,在探究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感知周圍事物的特征,讓探究成為地方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
3、主要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運用掛圖、實物、錄象、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課件,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更形象直觀,生動活潑。
4、要轉變教師即是知識權威的錯誤觀念,讓鄉土課程的教學能得到各層面的支援,如家長、老前輩,專家學者、社區相關機構等。
【小學地方課程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09-06
小學地方課程教學計劃02-09
小學合唱課程實施方案09-04
小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12-15
小學課程綱要實施方案(精選11篇)11-07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范文(精選20篇)09-27
地方課程教研計劃(精選13篇)02-16
家長課程實施方案05-04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范文(通用15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