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執行審判公開制度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審判公開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一項重要的國際司法準則,也是我國憲法和三大訴訟法規定的一項重要訴訟原則。為了落實審判公開制度,增強人民法院審判的公開性和透明性,最高法院將其作為司法改革的世紀主題之一。我院轉變觀念,大力推進各種審務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監督。
一、取得的主要成績
為“全面落實公開審判制度,以公開促公正”,我院高度重視審判公開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辦公辦案條件,落實審判公開制度,除了法律規定不公開審理的特殊情況外,對絕大多數案件的案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予以了公開審理。主要有:
(一)審前公開。為方便當事人訴訟,我院在立案廳配置了立案須知、操作流程等告示牌;特地安裝了電子屏傳播每日審判信息;在審判廳外設置專門公告欄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同時設立違法違紀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廣泛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二)審理過程公開。法院審理案件的活動,包括證據的提出、調查與認定等牫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以外,一律在公開的法庭上進行,允許公眾旁聽,允許新聞媒介采訪、報導。椐統計,自2003年以來,凡依法應公開審理的案件公開開庭率達到100%。
(三)審判結論公開,即公開宣判。將判決結論以公開的形式宣布,允許公眾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接受社會監督。定期宣判的案件,先期公告宣判的時間和地點;當庭宣判的,在法定時間內及時送達判決書。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公開的范圍還不夠大。實踐中,對于審理減刑、假釋案件,一般都是采取書面形式進行,即根據刑罰執行機關提出的減刑、假釋建議書裁定。這類案件事實上并沒有納入公開審理的范疇。
(二)公開的程度不夠,公開的方式有限。囿于我院客觀物質條件的限制,一些應當公開審理的案件難以公開審理,已經公開審理的,也由于法院條件的簡陋,影響了審理的社會公開面。目前我院對案件的公開方式,還主要限于在審判廳公開審理和公開宣判。由于物質條件等方面的原因,還沒有主動通過媒體、網絡向社會公開,公民對案件情況的查閱基本上只能通過借閱檔案來獲得。
(三)公開的實質意義還不夠明顯。公開審理要求法院對案件的實質性審判活動,即對案件證據的采用、事實的認定、對當事人是非責任的評判都應在公開的法庭上進行,法官只有通過法庭審理,才能形成對案件的認識,作出裁判。而我們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公開審理還存在著形式化的傾向。法官在開庭審理前過多界入訴訟,通過對證據的調查收集和對當事人的詢問,事實上已經開始了對案件的實質性審理,評斷意見也已經形成,使得先定后審存在可能。此外,由于目前的審委會制度和院、庭長審批制,造成審理與判決脫離。
(四)法律規定不盡完善。盡管我國訴訟法確認了審判公開原則,也規定了違反公開審判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并發回重審。但對實踐中違反審判公開原則,對不應當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了公開審理的情形,則缺乏進一步的規定。如有關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商業秘密等案件,屬于不應公開審理的,由于審判人員對工作嚴重不負責任或其他原因,對這些案件進行公開審理,實際上對當事人的權益造成了損害,有些是精神的,有些是物質的,對于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補救呢?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兩個《辦法》,也沒有相關違反審判公開原則承擔責任的規定。
三、建議
(一)進一步探索新形式,擴大公開審判的范圍。目前,我們對裁判文書的公開還主要限于旁聽的形式,不但旁聽群眾有限,宣判時僅宣讀裁判文書也是不夠的。以后應借助現代科技力量,將裁判文書通過媒體、網絡向社會公開,將裁判文書認定的事實、證據,下判的理由、法律依據以及裁判結果向社會公開,準許公民自由查閱和接受社會監督。法律雖沒有明確規定,但實際上,公開裁判文書是現代各國司法制度的通例,一中院已經建立起專門的網站,通過網絡的形式向社會公開裁判文書。這一舉措真正完整地體現了公開審判原則的精神內涵,值得我們學習。此外,應當擴大公開審理的案件范圍,減刑、假釋案件應盡可能地公開審理,公開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不少法院都已采用了這一做法,既增強了審理案件的透明度,又提高了辦案的效率和質量,對促進服刑犯人接受教育改造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執行審判公開制度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調查報告04-17
減肥調查報告05-27
餐飲調查報告07-05
環境調查報告06-12
學生調查報告06-15
禮儀調查報告06-05
建筑調查報告03-30
薪酬調查報告04-13
事故調查報告04-15
學風調查報告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