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精選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書心得記錄下呢?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1
對于低年級的數學教學,我經驗很少,因為從教22年,教了21年小學數學,我從來沒有教過一年級數學,所以我非常佩服教低年級數學的老師,在我的眼中低年級教得好的教師,個個都是專家。學無止境,我非常感謝能有機會接觸到“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這樣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讓我有了一次重要的學習機會。
我認為,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解決了兩個矛盾。小學低年級學生大都在6—8歲之間,他們上數學課有兩個矛盾所在:
第一個矛盾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數學學科本身特點的矛盾。低年級學生的腦功能發育處于“飛躍”發展的階段,形象思維仍占主導,邏輯思維很不發達,很難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恰恰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
第二個矛盾是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小學課堂時長的矛盾。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帶有很大的無意性和濃厚的情緒性,而且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鐘,而小學的一節課一般都是40分鐘,這使得他們很難堅持一節課都認真聽講。
正是有了這樣兩個矛盾,我們看到很多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存在以下普遍的問題:老師認為很簡單的問題,講了n遍,學生依然不會;一節課,開始還好一些,最后一二十分鐘大部分學生聽講狀況不好,教師在上邊講的聲嘶力竭,孩子們在下邊跑神兒、說話、做小動作大有人在。
如何有效解決這兩個矛盾,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為我們指明方向,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正是形象生動的告訴我們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只要抓住了學生的心,他們就會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學生的注意自然而然就會持久地投射到當前的數學學習活動中來。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正是抓住了學習的動機這一根本,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計教學,通過激趣導入、穿插游戲兒歌、引入比賽、給孩子編一些順口溜等方式,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其自覺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來,沉浸其中;通過組織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眼、耳、手、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盡最大可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從而很好的解決了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矛盾,為學生今后學習數學不僅奠定了扎實的學科基礎,還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礎。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2
對于低年級兒童數學教學,主要任務是努力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思維較強的學科。對與剛從幼兒園畢業的一年級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并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我這幾年來一直是擔任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與嘗試,也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首先,我覺得要培養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重要。在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我在每節課上都盡可能的去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一、故事導學,誘發興趣
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喜新、好奇,學習目的性、自覺性和注意力穩定性差,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等特點,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情節,誘發學習興趣。如,在教“認識時間”這一課時,我在課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個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么?”由于是謎語,所以滿足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爭先恐后地要回答,課堂上的氣氛很活躍。
二、聯系生活,增添興趣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我在教學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候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游戲:小貓釣魚,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整理加法表,發現運算規律。準備的教具有:魚(寫滿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算式)魚簍(算式得數)小貓頭飾、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讓孩子們從池塘里把自己算出來的算式(魚)送到魚簍里,再讓他們分組驗證各個魚簍的魚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所有的算式根據規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說一說自己發現的規律,整節課,孩子們是學習的主角,他們興高采烈得參與游戲,參與學習,在游戲中積極地進行計算,不自覺地進行整理,非常有興趣地交流計算規律,輕松愉快地完成了本來枯燥的計算整理復習。
三、加強操作,提高興趣
動手操作既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種重要途徑,又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提高興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低年級學生主要通過對實物和具體模型的感知和操作,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教學時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愛玩、好動等思維特點,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機會。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畫一畫、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等實踐活動,變抽象為直觀,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經歷從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認識,逐步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促使知識內化。
例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數出11很小棒、并一根一根地擺好小棒,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怎樣擺才能讓人們一眼就看出是11根。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擺法:左邊擺5根,右邊擺6根;左邊擺5根,中間擺5根,右邊擺1根;左邊擺10根,右邊擺1根;左邊擺5個2根,右邊擺1根;左邊擺9根,右邊擺2根……通過學生討論,教師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第二種到第四種,這三種擺法雖然不一樣,但實質都相同,都是先擺10根,再擺1根。為了更清楚方便,我們可以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個“十”。由此“十”也是一個計數單位的表象初步進入孩子的頭腦,清晰地建立起一捆就是一個“十”。同學們在擺“11~20”中的每個數時,就只要拿出1捆再加上幾根,也就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從而突破10個一就是1個“十”這個難點。
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很輕松,通過調整教材編排順序,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數的概念產生和正方體的形成過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個人的才能,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悅感。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化靜為動,發展興趣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是通過觀察、感知、操作。思維等心理活動形成認知結構。要使學生在學習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感到有興趣,就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把靜態的數學概念動態化,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小胖下車”這一課時,我把書上靜態的一個畫面讓學生編成一個小品上臺來表演,我發覺整堂課學生學習的興趣非常高,而且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
在教學中,我還經常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的獨特的聲、光、色、形、動畫等效果,突破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快慢、動靜之間的合理調節,通過生動有趣、學生喜愛的畫面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充分調動學生主體主動參與。
我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生邊想、邊做、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達到統一和諧。
總之,低年級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是教學工作
中一項長期的任務、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兒童的認識規律和思維特點,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的訓練,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3
課堂高效,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的愉悅交往過程。那么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盡可能的向高效課堂靠近呢。
第一、做好課前準備。
一堂課上得成功與否,除了教師對教材內容是否嫻熟及是否自如、適當地運用教學藝術之外,自然還與教師是否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密切相關。我個人認為,這個課前準備我們不光是指教師的課前準備,還要講究學生的課前準備。布置學生在課前進行適當的預習或一些活動的準備完全是有必要的。
第二、激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學生有興趣學習,才可能提高學習效率。試想一堂讓學生索然無味的課堂,怎么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求呢?
我們的數學課和其他學科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應該教會學生一定的能力;應該通過數學課堂,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都離不開數學,要學會隨時能用數學的相關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學生不可能完全自覺學習,他們往往只有喜歡數學老師、喜歡數學課才能更好的學好數學。相對其他學科而言,數學課略顯枯燥,顯示的更多的是邏輯推理。所以,抓住這一學科特點,讓數學課上出"數學"味來,讓數學課不再顯得枯燥,從調動學生興趣著手去實現課堂的高效。
第三、對全體學生的關注。
其實每個班都會有相對來說資質差點的學生,尤其是我們這樣的學校,學生各方面能力從少缺乏一定的開發,導致不少學生起跑落速;由于父母整日忙于生計,早出晚歸,導致學生在家里得不到應有的關注,有的'孩子潛意識里就有一種自卑感和不自信。因此,給學生關注建立起他們的信心是關鍵,尤其是學困生。
我們可以用目光和微笑與學生交流,讓所有的學生能從我們的目光和微笑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
第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應把課堂還給學生。
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自信心——營造能給學生自信的氛圍。讓學生感到輕松、活躍、精力充沛——營造讓學生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對自己負責——營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
讓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營造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還能修養其人格品質!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4
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是要熟悉大綱,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實施切實可行的教法,才能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是規定了教學內容的范疇和深度、廣度、規定了教學目標和方向,要全面提高數學質量,就必須正確、深刻領會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掌握數量關系和幾何圖形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嚴密的科學,概念、法則等敘述必須準確嚴密、所有的法則都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論證。
我們應該了解小學生的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在教長方形的概念時,讓學生先觀察長方形的實物,然后引導學生抽象出圖形,分析它的特征:有幾條邊,量一量每條邊的長度,有幾個角,用三用板的直角比一比,看每個角是什么角,最后形成長方形的.概念。通過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運用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方法。教學正方形以后,可以引導學生把兩種圖形加以比較,弄清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獲得概念更清楚。
除上述的,還有幾個更重要的方面:
備課:備課是教師做好上課前的一切準備,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只有認真備課,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業務水平。備課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二是認真鉆研教材;三是了解學生;四是組織教材,選擇教材;五是教具學具的準備。
上課: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術、技巧的形成、智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它直接關系到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雖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備課質量,但備課畢竟不過是個計劃,還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作出很大的努力。
作業:作業的布置和批發,是使學生鞏固所獲得的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養成獨立作業的能力的重要途徑,各年級都要布置適當的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但作業不能太多太繁。批改作業時要認真細致,在批改下次作業時,首先要檢查上次作業中的錯誤是否訂正,評講時應讓學生發表意見,這樣可以使全班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講評的效果!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5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極大的推進了應用數學和數學應用的發展,使數學幾乎滲透到每一個學科領域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習數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而我們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技巧的培養,忽視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一個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不會運用,將很難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將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數學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機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能力。
一、創設生活情境,體會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并用于現實。數學知識的形成來源于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從生活實際引入新知識有助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出了示范。例如教學"100以內的加減法的估算"首先引入以下現實情境:學校將要舉行運動會,需要購置一些體育器材,體育老師帶100元錢來到體育用品專賣店,籃球每個38元,排球每個27元,跳繩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請你幫體育老師估算一下:買這四樣體育器材大約要用多少錢?100元錢夠用嗎?這樣一來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中大量的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內容和一些抽象的內容,都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樹立數學的`應用意識的信念。
二、親自動手實踐,尋找數學有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實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并努力去實踐,培養應用意識。比如學了行程問題之后,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測一下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再計算出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學了納稅之后,布置學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媽媽一個月或者一年要繳納多少稅款。學了利息的計算之后,布置學生把自己的零用錢存起來,看一年或幾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學生經常吃的食品、飲料就是由廠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學生學了"比的應用"之后,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飲料。再嘗嘗不同的味道,覺得自己喜歡按哪一種比例配制出的味道。這樣當生活實際中的情景再現時,學生就會再現所學知識時的情景來解決數學問題。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長期貫穿于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因此,作為教師應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背景和機會,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6
(一)摸清學困生的成因是轉化的前提。
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具有多面性、長期性和復雜性。但只要能找到“病源”,從源頭治起,才能“藥到病除”。因此,找到“病源”是前提。可以從以下方面去找:
1、詢問“學困生”以前的老師,獲得一手“資料”。
這是了解“學困生”以前學習狀態的重要途徑。不僅可以得到“學困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還可以了解到“學困生” 家庭的基本情況,甚至獲得轉化該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做到轉化“學困生”工作的延續性。
2、采用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交流
①了解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狀況。包括做作業的時間和習慣、看電視的時間、休息和起床時間、與小伙伴的玩耍情況等。
② 從側面了解一些其學習、生活、家庭教育、學生的人際關系背景、成長歷程等。
③在溝通中,有意識地向家長灌輸一些教育方法,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標。為進一步溝通打下堅實的基礎。
④對于留守學生,首先要取得準確的聯系方式(電話及手機),便于及時取得聯系。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重點在課堂
課堂是轉化的主陣地,這是由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當前的智力、情感、毅力決定的。
1、課堂中要關注“學困生”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數學生上課經常走神,愛做小動作,有的自卑感強。教師在上課時,如果總是把目光盯著優等生,課堂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優等生在施展才華,無形中就冷落了“學困生”,因此“學困生”大多數養成了不舉手發言的“習慣”,久而久之,對上課所學的內容就漠不關心,最終成了課堂學習中的“旁觀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發揮“優等生、中等生”的主體地位,同樣也要積極地組織引導學困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讓他們也學有所得。
2、課堂中要“關照”學困生
由于學困生受前所學的知識、技能、及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課堂中的學習可以說是舉步為艱,如果此時教師不能關注到學困生,勢必會讓學困生自暴自棄、干脆放棄思考。這時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對課堂進行調控,給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他們也有“跳一跳摘桃子”情感體驗,克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
3、課堂中要關注學困生的思維進度
在教學中教師要心中有學生,既要有優等生、中等生,更要有學困生。教師不僅要在備課時注重備“學困生”的思維起點,還要課堂實施中關注學困生的思維進程,了解學困生的思維是否與教學相同步,從而掌握現階段的思維狀況。既是課堂調控的依據,也為課后輔導打下了基礎。
這里要指出,我們應辯證地看待課堂中對學困生的關注,切不可將課上成學困生的“輔導課”,因此教師還應注意“度”的把握。
(三)課前補是課內轉化的關鍵
課前補是指在每堂課前就本節課新知所需應用的原認知結構中應提取的部分,對學困生進行情況摸底分析,針對學困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練習,并且進行面批面改,幫助學生尋找原因。通過這種補習,可以提高學困生上新課時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為新課的實施掃除了一部分知識、和思維上障礙,降低了學習新知的難度,從而達到學困生能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一旦學困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學習的情感會得到生華,學習的興趣也會提高,為后續的轉化打下了基礎。
對于基礎不是太差的學困生,將他們與自己選擇的優秀生結成“互幫對子”。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彌補知識上的漏洞,并對他們加以方法上的指導。
(四)鞏固轉化成果
通過課內課外共同作用,學困生的知識結構、及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轉化,此時最重要的就是鞏固“成果”。
1、不斷給學困生注入新的“活力”。
在學困生的轉化過成中,應恰當地運用激勵方法。適時鼓勵,不忘贊揚。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起著學生衡量自我的成敗、認知自身能力的'暗示作用。學生不斷地得到成功的激勵,才有動力。
2、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①對學困生的轉化不可操之過急,而要循循善誘。對學困生也不能一事同仁,學困生的知識技能水平也有差異。千萬不要因為有的學困生進步快,有的進步甚微,而失去信心。要知道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的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因勢利導,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學困生的心理準備,教師很容易喪失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認為他們已經‘無可救藥,沒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鍬挖不出一口井來,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來”,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長的時間,更何況是塑造人的靈魂呢?
②布置作業要有梯度,每次作業都要適當安排基礎題、擴展題、思維訓練題等。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讓家長也來參與“轉化”工作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光靠老師在那里“單操”是不行的,必須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長、教師合為一股力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①建立“家校”聯系網絡
教師將事先調查得到的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制成表格,并向家長公布自己的聯系方式。
②建立“家校”互動的平臺
每天讓學生記錄好家庭作業,希望家長定時檢查學生記錄的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監督學生按時認真完成作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家長每天都知道子女的學習狀況,并參與到轉化工作中來。
③定期向家長匯報學生的轉化情況,樹立家長對學困生的信心。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對數學學困生的成績的提高、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牽涉到社會、學校、家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理論水平,就能把“學困生”培養成為祖國需要的合格建設者。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7
課程改革活躍了我們的課堂,新的理念、新的課標、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精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后,冷靜下來,反思那些已經被廣大教師認同并積極采用的新的教學方法,比如情境設置、動手實踐、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算法多樣化等,感到我理解新課程、新理念上還有誤區。有些過于追求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丟掉了教學方法中的一些優秀傳統,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本人的點滴看法。
一.激發興趣 ,增強課堂效率
數學教學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在教學的同時,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學習潛力,促進智慧更加有效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主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來增強效率。
1、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先創設一個故事情景:孫悟空、豬八戒分餅,最后只剩下1塊餅,怎樣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這樣自然的引入到新課,先請學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塊餅,再實踐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塊就要用分數1/2表示。讓每一個學生動手動腦,初步感知分數的產生,知識的過渡水到渠成。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順利地直觀地完成了預設目標。
2、 這樣的環節設計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動手、動腦、動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師要放得開,收得攏,緊緊圍繞課堂學習的目標、內容,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張弛有度,才能收到預測的效果和目標。如《認識人民幣》這一課學完后,在班上組織了“小小商店”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選擇不同的角色,如當售貨員或顧客,使每個孩子對人民幣的互換以及使用都更加熟練。
二.靈活機動,選擇適當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好的教學方法,但教無定法,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只有靈活機動地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好、最優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代數知識、幾何知識、統計知識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幾何知識時我采取從直觀到抽象的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學統計知識時采用讓每個孩子經歷統計過程的方法,讓他們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2、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適合的方法;在教學中要立足于學生是“教學之本”。教師選用教學方法時應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基礎、個性差異都是教師要考慮的因素。如過多的講授對一年級學生效果不大,因為他們年齡小,思維形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將一些概念強加給他們,只會帶來低效或負效。再如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由于學習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學方法也不能一樣;自學能力強的班級可以采用自學法、嘗試法;基礎相對較低的班級則可以采用實際操作、設疑法等。并且同一個班級中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運用不同方法。如好動、愛說的學生適宜用討論法;不善于表達,喜靜的學生就適宜用發現法、自學法。只有關注學生,“備”學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培養習慣,提高參與自覺性
1、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習慣;課堂中讓學生質疑提問,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又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養成了質疑、敢問的習慣,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得到了保護,并逐步培養了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在學習相遇應用題時當學生理解數量關系后,有出示這樣的練習:王師傅開著客車從甲地去乙,每小時30千米,同時李師傅開著貨車從乙地去甲地,每小時40千米,經4小時兩車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當學生正確解答后我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你是王師傅,你停在相遇點向前看你還能解決什么問題?要是王師傅回頭看呢?如果換成李師傅你們還有什么新問題?讓學生通過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敘述方式的問題,加深數量關系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習能力。
2、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習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助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用手操作、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口說、用心體驗,多種感官協調參與,提高學習活動效率。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我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提問題的興趣;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圓柱,體驗圓柱的形狀;接著讓學生動手用尺子、繩子量一量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和周長;然后用剪刀剪開圓柱的側面進行觀察;最后讓學生共同討論、交流,從而認識了圓柱的特征。這種的自主探究活動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目的和每一項活動的目標要求,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新知識探索活動,要認真觀察活動現象并分析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與所學新知之間的關系,積極思考活動對解決的問題啟發和幫助作用。促進對新知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4、培養學生主動發言、認真傾聽的習慣;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課堂交流活動,積極發言,充分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認識和發現,以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促進其他同學的學習。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除了認真聽老師的講授,還要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包括小組交流時時同伴的發言。要學會從同學的發言中吸取好的、對自己的學習有促進的積極因素。
5、培養學生自覺修正、主動構建認知結構的習慣;“創新”需要扎實、牢固、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作基礎。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知識、內化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維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過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整理、自覺修正、合理構建知識結構,能使學生學會一些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為創新提供一定基礎。在每堂課的最后教師要舍得留些時間,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小結,梳理所學的知識、修正自己探索過程中的偏差和錯誤,提出改進意見。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8
我發現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常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從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入手,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
如在教學整十數與整十數、整百數相乘時學生在理解算理過后,和學生們一起來尋找做這類口算題的方法,學生很快總結出整十數乘整十數、整百數可以轉換成一位數乘法,后面有幾個零就加幾個零,如:500×20可以看成5×2=10后面再加上三個0也就是10000。
還有在計算多位數加法及退位減法時,如100—56這樣類似的退位減學生總結出最高位一定退一,所以就想5加幾等于9,加4等于9所以等于44,這樣的.思考方式讓學生在做退位減這樣的題時提高了速度,突破了退位減的難點。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一起總結歸律,尋找竅門。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計算的興趣。
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數學計算是枯燥的,所以在進行計算訓練的同時,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在上微機課時,引導學生上網搜集一些數學家的小故事及取得的成就來和同學們一起交流,這樣即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同時也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效果。
二、培養堅強的意志
在計算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
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本學期了班級學生的口算準確率有所提高,取得了一點點小小可喜的成果。同時針對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喜歡做或做不對稍復雜的計算、特別是脫式計算或簡算等題目的弱點,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克服影響學生正確計算的心理因素。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定期利用一點時間出幾道計算題,學生獨立計算,查時全做對的同學先出去活動,不對的不批出錯題。而是讓學生自己查出錯誤,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同時在本學期里我還特別加強了學生書寫格式的指導,因為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還需要今后繼續深入的探究。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9
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由于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以致于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
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么會
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心理特征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于從學生生活中尋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于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里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并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由于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以致于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10
一、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習慣
一年級知識講授內容不太多,關鍵是養成習慣的培養。課堂上應重點抓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磨刀不誤砍柴工,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課堂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杜曉夏老師的《垂直和平衡》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直觀的情境引入教學內容,這一直觀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小數除以整數》時,老師以自己逛商店買蛋糕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解決問題,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杜老師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游戲活動。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3、關心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 篇11
陳本帥老師從事物理教學工作近十年,對北京地區的中高考物理有著深入的研究,并有著豐富的一對一教學經驗,能準確把握考試方向和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學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盡大限度的發掘學生自身的潛能。
如何做好一對一家教的兩點教學心得
一、因材施教
物理是一門實用性的科學,實際物理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根據教學內容更要結合學生實際、社會現實、生活現狀等具體情況來確定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不同年級、不同體性、不同時段的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層次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把握住學生的自身特點及其各階段的心理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從而量身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千萬不可將教師自己的多年所學,一成不變的教授給每一位學生。“一招行天下”的思想,在一對一家教中尤為大忌。
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會學生做題,不如教會學生做題的方法;教會學生做題的方法,更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北京地區的中學物理除現在的高三外,都已采用新課程教材,在知識體系上雖與舊教材只有幾點出入,但對學生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應該如何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方法呢?
1、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物理學習過程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中下
足功夫:教學過程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參與情境來引發學生參與,不僅是從行為上的直接參與,更是情感、心理、思維的參與;在“知識”上留有余地,提供適量時間給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去探索、去思考、去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善于探索的習慣,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態度將使他終生受益。
2、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掌握科學的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創設引發學生好奇的物理問題情境、時空情境等等,使學生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性,這樣方能有效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解疑心,從而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啟發引導下,使學生相對獨立地解決問題,這同樣能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中學物理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科學方法內容,如: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模型與模擬……等等,它們組成一個大系統。在教學過程中,各種科學方法要多次講解、多次運用,使學生充分掌握各種科學方法,并能做到自覺地、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方法的學習。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做到“舉一反三”,從而達到“以不變應萬變”。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家教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一種延伸和補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學而思,與家教老師;在學校,與老師、同學;在家里,與父母。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上的“集思廣益”。同時在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中,既可以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又可以通過橫向比較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增加學習的目的性、能動性。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教學法之淺析04-29
課堂趣味數學游戲02-28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02-21
小學低年級數學興趣教學05-02
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活動方案09-27
中職數學趣味課堂的創設策略04-28
體驗數學體驗快樂-淺談如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進行體驗教學04-29
數學課堂教學心得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