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7-08 12:14:4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5篇】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1、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將已學的“比的認識”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從而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2.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能夠正確熟練化簡比、求比值,并能合理地應用比的意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向學生滲透對各類知識點的整合、梳理意識,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2、新設計

  1.串聯信息,整合單元復習內容

  2.溝通聯系,自主搭建知識網絡

  3.聚焦對比,分析說理易混知識

  4.數形結合,提煉方法優化思路

  3、學情分析

  廈門市群惠小學六(4)班學生善于思考,思維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為了更好地以學定教,我通過前測,對學生平時學習中的薄弱知識進行查缺:求比值和化簡比混淆了;比的應用中,沒有掌握解答的關鍵與訣竅。針對學生學情和復習目標,本課設計融入四元素:激趣+梳理+補缺+挑戰,并利用電子白板的優勢,引導學生自主復習,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建構知識網絡圖;能夠熟練比的化簡以及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呈現信息,感受比的廣泛應用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整理復習:比的知識。(板書課題)整理復習:比

  師:首先,大家要明確:兩個數的比表示什么?

  板書:比→相除

  師:來看看生活中一些比的例子:

  國旗的長和寬的比是3:2

  觀音山夢幻陸世界,1張門票70元。總價和數量的比是70:1。

  爸爸體重和東東體重的比是60:35。

  深圳“世界之窗”,園中微縮景與實景的比為1:3。

  從廈門坐動車到福鼎,動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6:2。

  一杯蜂蜜水,用蜂蜜和水按1:9調制而成。

  師:1:9什么意思?

  師:在比的應用中,可以將比轉化為份數或分數。

  板書:比的.應用份數分數

  活動2【講授】

  二、信息分類,回顧比的相關知識

  師:這6條信息,你能分分類嗎,可以分為幾類,你是怎么想的?

  1.回顧比的兩種不同類型

  預設分類方法1:前后項單位相同的一類;前后項單位不同的一類。

  師:利用比的方法,這里可以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而兩個不同類量的比,會產生一個新的量。

  2.總結求比值化簡比的方法

  (1)師:還有其他分法嗎?怎么想的?

  預設分類方法2:比的結果是最簡比的一類,不是最簡比的一類。

  (2)求比值、化簡比的依據

  師:題中426:2和60:35不是最簡單的整數比。通過這兩個比,我們一起來復習下怎樣求比值,怎樣化簡比?依據又是什么?

  (3)分析說理

  師:下面3題,做對了嗎?請你分析說理。

  ①化簡比32:16=32÷16=2

  ②化簡比0.15:0.3=(0.15÷0.3):(0.3÷0.3)=0.5:1

  ③求比值0.75:=0.375÷0.8=0.46875

  小結:第3小題要根據數據特點靈活選擇算法,簡便些。

  (4)對比區分

  師:究竟,求比值和化簡比有著這樣的區別呢?

  師:是的,化簡比的結果仍然是一個比,是最簡單的整數比;而求比值的結果是一個數,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而大家要注意區分。

  活動3【活動】

  三、溝通聯系,搭建比的知識網絡

  師:剛才,我們一起回顧了關于“比”的有關知識,但這樣排列看起來有些零散。你們能重新整一整嗎?好,請看小組合作任務:根據知識之間的聯系將它們重新排列,形成知識的網絡。

  師:哪一組的同學愿意來展示一下你們整理的成果?(學生上臺來利用電子白板的拖拽功能,進行整理,形成關于比的知識網絡)

  師:看,和前面零散的排列對比,你有什么感覺?

  活動4【活動】

  四、題組對比,提煉方法優化思路

  師:在之前學習的“比的應用”中,大家懂得可以把比轉化成份數或分數。這里,第1個條件和所求問題都不變,第2個條件在不斷變化,那你們會應用嗎?動筆試一試吧,拿出個人學習單,只列式不計算。

  調制蜂蜜水,用蜂蜜和水按2:9調制而成。(),需要水多少毫升?

  ①如果調制220毫升蜂蜜水,列式:

  ②水比蜂蜜多用了140毫升,列式:

  ③蜂蜜用了20毫升,列式:

  (學生獨立列式后)分別指名學生上臺來利用電子白板,結合線段圖,當小老師講解分析:為什么這樣列式?(學生互動交流)

  師:這里,題中所給的具體數量在不斷變化,要正確解答,誰有什么好方法呢?

  板書:方法:找對應

  師:好方法就是解題的金鑰匙!數學家華羅庚也說過:“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

  活動5【練習】

  五、分層練習,訓練思維培養能力

  練習(略)

  活動6【講授】

  六、全課總結,互動暢談學習收獲

  師:上完這節復習課,你有哪些收獲?能跟大家說說嗎?或者還有什么問題還沒弄明白,也也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第二單元 分數乘法

  第5課時 分數連乘與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35--36頁例6和“練一練”,練習六第6-9題。

  教學目標:

  1、學會計算分數的連乘,知道分數連乘的簡便算法和計算時約分的簡便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能力,提高分數乘法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重難點:

  分數連乘的簡便算法和計算時約分的'簡便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2、筆算

  1/3×9/14 2/3 × 9/10

  問:分數乘法怎樣計算?怎樣約分計算比較簡便?

  二、新課教學

  1、出示例6。

  六年級同學為國慶晚會做綢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數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數是二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

  學生讀題,嘗試畫線段圖。

  問: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學生列式。

  分步:

  135×8/9 =120(朵)

  120×3/4 =90(朵)

  綜合:135×8/9 ×3/4

  2、這樣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嗎?

  討論計算過程

  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

  比較不同算法。

  問:兩種算法各是怎樣算的?

  你認為哪種算法比較簡便?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歸納方法。

  問:今天的分數乘法,和以前計算的分數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樣算簡便?

  4、練習。

  做“練一練”。

  做后全班訂正,交流算法。

  三、鞏固練習。

  1、列式計算。

  ①3/7 與2/3 的積的21倍是多少?

  ②一個數是3/2 的1/9 ,這個數的4/5 是多少?

  2、長方體的長是5/6 米,寬是2/5 米,高是3/8 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練習六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分數連乘怎樣算比較簡便?

  五、布置作業:

  練習六第6、8、9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一、教材分材:

  教材通過介紹某實驗田普通水稻與雜交水稻的產量,引出“增產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通過男孩提出“增產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再一次體會百分數的意義。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兩種不同的解答方法,這樣安排,開拓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線段圖理解。學生明確了“增產百分之幾”的意思后,就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時要鼓勵學生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增產百分之幾的意義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記憶題型和套用方法來解決問題。

  二、學生分析

  在此學習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定義和讀寫、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百分數的簡單應用、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過程

  一、導入

  線段圖是把握數量關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線段圖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嗎?

  在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參加圍棋班的有32人,參加航模班的人數比參加圍棋班的多25%

  學生獨立完成線段圖

  展示學生成果

  3、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

  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再一次體會百分數的意義。從復習中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二、百分數的.應用

  1、出示教科書P23上面的問題

  2、思考:“增產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評價。

  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產量是普通水稻產量的百分之幾

  學生獨立解答問題,通過介紹某實驗田普通水稻與雜交的產量,引出“增產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3、班內交流

  方法一:

  7-5.6 = 1.4(噸)1.4 ÷ 5.6 = 0.25= 25%方法二:

  7 ÷ 5.6 = 1.25= 125%

  125%-100% = 25%引導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開拓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試一試

  1、出示教科書P23下面的問題

  2、“幾成”是什么意思?

  成數主要用于農業收成幾成就是十分之幾。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重點理解“幾成”的意思。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發展學生的思維。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2.61-2.25)÷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練一練

  1、教科書P24練一練第1題

  2、科書P24練一練第2題

  3、教科書P24練一練第3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整節課教學完成之后,可以說自己感觸很深。這節課是百分數的具體應用。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綜觀整個課堂,由于學生在課前調查收集的資料準備充分,所以在導入環節,學生興趣濃厚,氣氛較好。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單元安排“雞兔同籠”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教材展示了學生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既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其中假設和列方程解是解決該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假設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列方程則有助于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2、配合“雞兔同籠”問題,教材在“做一做”和練習中安排了類似的一些習題,比如“龜鶴”問題,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這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鞏固用“假設法”或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類問題。

  學情分析

  1.學生思維面比較窄,基礎弱,學生部分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多數學生對獨立學習“雞兔同籠”問題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中,我們就可以采用適當教學手段適時引導和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嘗試,探索,交流合作中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結構特征,經歷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問題的過程,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2.本課有三種解題思路:列表嘗試法、假設法和方程法。列表嘗試法能直觀反映數據的變化,學生容易接受,但數據較大時比較繁瑣不宜采用;假設法是一種算術方法,計算比較簡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難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數量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過程對多數小學生而言較難。因此,本課設計的重點放在理解假設法的算理上。列表嘗試法雖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設法和方程法的基礎,因此在引導學生用列表嘗試法解決問題時,就要有意識地作好鋪墊,為下面的教學埋下伏筆。在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后,引導學生反思提升,通過雞兔同籠問題與生活中類似問題的比較,幫助學生建立“雞兔同籠”結構特點和解決模型。

  3.學生認知障礙點:假設法的理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方程法解決問題。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3、使學生感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運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算理。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圓周率得出的過程

  3、會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合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重難點:

  體驗圓周率的得出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繩子,每個同學準備直徑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圓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圣誕節到了,動畫城里的小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兔八哥和鴨小弟參加跑步比賽,場地如圖,猜一猜誰跑得比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說出你的依據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b)要求鴨小弟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c)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圓的周長嗎?(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d)指出你手上的圓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體驗過程

  1、動手操作,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來求一求圓的周長呢?動手之前老師先來訪問幾個同學你們打算怎么去測量呢?(在尺子上滾動、用繩子繞)滾動的方法如果沒有沒有就課件演示一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任意兩個圓的周長并完成表格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3、提出猜想

  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引導學生觀察手上三個圓,說說你的想法。

  跟直徑、半徑有關。那你覺得有什么關系呢?

  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4、剛才我們說正方形的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是否也和圓的直徑(半徑)成一定的倍數關系呢?

  5、匯報展示

  觀察數據,你有什么發現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

  這個倍數呢是一個固定的數,叫做圓周率。用公式表示圓周率=圓周長圓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讀做pai。在1500多年前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算最精確的圓周率的值了。經過精密計算,知道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通常取3.14

  7、引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計算下面圓的周長

  兩個圓先求出示一個知道直徑的圓,利用公式完成練習

  第二個只知道半徑,拋出問題,這個只知道半徑你會求嗎?得出求圓周長的另一個公式:圓的周長=半徑2圓周率字母公式為C=2r然后完成計算

  2、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就越大()

  2)圓周長是它直徑的3。14倍()

  3)半圓的周長就是它所在圓的周長的一半()

  3、解決開始跑步的問題

  4、計算我們人民幣1元的外周長,不知道條件怎么辦?先測量然后計算

  5、拓展

  五、溫故知新,總結課堂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第1~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1—7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復習題。(投影片)

  (1)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么?

  (2)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3)計算:

  計算時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的什么特點?計算時把什么做分子?使學生看到三個加數都相同,計算時3個3連加的結果做分子,分母不變。

  2、引出課題。

  分數加法是否也有簡便算法?今天我們學習分數乘法。(板書課題:分數乘整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出示例1,指名讀題。

  (1)分析演示:

  師:每人吃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不夠一塊)接著出示如課本的三個扇形圖。問:一個人吃了塊,三個人吃了幾個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三個人吃了3個塊。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教師在3個扇形下面畫出大括號并標出?塊)訂正時教師板書:+ + = = =(塊),(教師將3個雙層扇形圖片拼成一個一塊蛋糕的圖片)

  (2)觀察引導:

  這道題3個加數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的分數相同。教師問:求三個相同分數的和怎樣列式比較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師板書:。再啟發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相加的.和。

  (3)比較和12×5兩種算式異同:

  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展開討論)。

  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

  相同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

  不同點:是分數乘整數,12×5是整數乘整數。

  (4)概括總結:

  教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都是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2、教學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1)推導算理:

  由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導入。

  問:表示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的和。板書:+ +學生計算,教師板書: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么寫?學生答后板書:(塊)教師說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部分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虛線)

  (2)引導觀察:的分子部分、分母與算式兩個數有什么關系?(互相討論)

  觀察結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與整數3相乘,分母沒有變。

  (3)概括總結:

  請根據觀察結果總結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

  匯報結果:(多找幾名學生匯報)使學生得出是用分數的分子2與整數3下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根據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約分進約得的數要與原數上下對齊。然后讓學生將按簡便方法計算。

  (啟發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習總結、歸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反饋練習:

  (1)看圖寫算式: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乘法中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

  3個是多少?5個是多少?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3)計算:

  先讓學生講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然后教師提示:乘的時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若乘得的結果是假分數的要化成帶分數。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四)作業。

  練習一5、6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一、教學內容

  1.倒數的認識

  2.分數除法的計算

  3.問題解決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使學生體會分數除法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除法計算。

  3.使學生會解決一些和分數除法相關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并掌握模型、方程、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

  三、主要變化與具體編排

  (一)主要變化

  除了把“倒數”從“分數乘法”單元移過來和把“比”的內容另設單元以外,本單元還有兩個較大的變化。

  1.刪去“分數除法意義”的相關例題。

  考慮到學生對整數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已經非常熟悉,修訂后的教材不再單獨設置有關“分數除法意義”的例題,只在相關練習中進一步鞏固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2.增加兩類“問題解決”。

  第一類是和倍、差倍問題(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是以“幾分之幾”的形式出現的)。在這類問題中,有兩個未知量,這兩個未知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也有兩個。例如,第41頁例6中,兩個未知量分別是“上半場得分”和“下半場得分”,兩個數量關系分別是“上半場和下半場共得42分”和“下半場得分是上半場的一半”。解決時,可以設其中一個未知量為x,利用其中的一個數量關系,用代數式表示出另一個未知量,再利用另一個數量關系列出方程。設的未知數不同,列代數式和列方程所依據的數量關系不同,列出的方程也完全不同。例如,本例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方程。

  雖然這些方程之間可以通過變形互相轉化,但其背后的思考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并通過不同解法的交流,養成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第二類是可用抽象的“1”來解決的實際問題。教材利用修路這一“工程問題”來引入,使學生經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例如,學生會認為題中缺少解題的信息,此時,教師追問:缺少什么信息呢?學生會回答:不知道公路長多少千米。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導學生假設公路總長為某個具體的長度,把新問題轉化為舊問題,加以解決。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發現雖然假設的公路具體長度不同,得到的結果卻是相同的,使學生產生探究原因的欲望。通過分析,發現不管公路總長是多少,兩隊每天修的長度分別占總長度的和是不變的,這也是能得到相同結果的內在原因。此基礎上,進一步抽象,可用“1”來表示公路總長。

  教學此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這里不是要系統地教學各類“工程問題”,教學時不要對“工程問題”多變式、深挖掘、廣訓練。

  第二,不必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等數量關系,只要會用具體的語言描述出來就可以,如“公路的總長÷每天修的長度=需要修的天數”。

  第三,最重要的不是讓學生記住結論,尤其不要把列出“1÷(+)”這一最簡形式的算式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形成“解題套路”,而是要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掌握問題解決的技能和策略。例如,假設的方法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重要策略,也是數學學習中常用的有效方法。如果學生認為把公路總長假設成一個具體的量來解決更易于理解,要允許學生繼續采用這種一般性的解題思路。把公路總長假設成“1”(而不是1 km),需要學生具有更抽象的數學思維。

  第四,要結合問題解決,使學生體會和運用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在此例的教學中,要注意體現變中有不變的思想、抽象的思想、模型的思想。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模型化的思想,教材特意在練習中編排了運輸問題、行程問題、泄洪問題、種樹問題,使學生發現:雖然這些問題的現實背景各不相同,但其背后的數量關系是相同的。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透過紛繁蕪雜的現實情境的表象,找出體現數量之間本質關系的數學模型。

  (二)具體編排

  1.倒數的認識

  (1)例1。

  教材編排了幾組乘積為1的乘法算式,使學生通過計算、觀察、討論等活動,歸納出它們的共同規律,引出倒數的定義,并用實例突出“互為倒數”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么特點;如果兩個數都是分數,那么這兩個數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如果一個是整數,那么另一個分數的分子是1,分母就是該整數,為例1的學習打下基礎。

  例1教學求倒數的方法。教材先安排找倒數的活動,初步體驗找倒數的方法:調換分子、分母的位置。在總結求倒數的方法時,要分三種情況:求分數的倒數;求整數的倒數;1和0的倒數的問題。對于1和0的倒數問題,因為1×1=1,所以1的倒數是1;因為0與任何數相乘都不可能是1,所以0沒有倒數。

  2.分數除法

  (1)例1。

  例1以折紙活動為載體,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算理。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先解決分數的分子能被整數整除的特殊情況;再引出分子不能被整數整除的情況。第一個問題是分子能被整數整除的情況,有兩種思考方法,方法一是利用整數除法的.意義,將分數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理解并計算;方法二是利用分數的意義,將問題轉化為求的來理解和計算。在此基礎上提出第二個問題,凸顯方法一的局限性和方法二的一般適用性。

  教材體現了讓學生經歷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過程,進而理解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其中的1份,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一是多少,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2)例2。

  例2研究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包括整數除以分數和分數除以分數兩種情況。在解決“誰走得快些”這一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列出兩個算式,列式的依據是“路程÷時間=速度”的數量關系,和以前所不同的是路程、時間由整數換成了分數。由于學生對這一數量關系比較熟悉,所以列出分數除法算式不會感到困難,有利于把教學重點集中于計算方法的探索與理解。

  理解“2÷”的算理是本例的重點。教材采用畫線段圖的直觀方式呈現推算的思路:由于1小時里有3個小時,所以可以先求出小時走了多少千米,即先求出小時走的2km的一半(即)。由于有了直觀圖的支持,降低了學生對2××3中每一部分含義的理解難度,順利完成從“除以一個分數”到“乘上這個分數的倒數”的轉化。

  通過求小紅平均每小時走多少路程引出分數除以分數的算式。由于有了整數除以分數的算理的鋪墊,教材在這兒沒有呈現線段圖,而是通過提問“為什么寫成×”,引導學生通過遷移類推,自行闡述算理。

  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分數除法的一般算法,使學生看到,不管被除數是整數還是分數,不管除數是整數還是分數,只要除數不為0,都可以轉化成乘上除數的倒數來計算。并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這一算法。

  (3)例3。

  本例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為素材引出分數混合運算。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問題已在“分數乘數”單元解決了,學生在此學習分數混合運算,既是分數四則運算的綜合應用,也為后面學習利用分數四則運算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材提供了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法,體現了不同的分析思路。先分步列式,再列綜合算式解答。對于不帶括號的分數乘除法混合運算,既可以從左至右按步驟計算,也可以直接轉化為分數連乘后同時約分計算。

  (4)例4。

  本例是讓學生解決簡單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這類問題是分數乘法中“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逆向問題。

  教材通過問題解決的三大步驟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其中,“閱讀與理解”讓學生自行分析題意,弄清楚條件和問題,選取有效信息。在這里,成人體內水分與體重的關系是一個多余條件,需要學生加以辨別。

  這類問題如果用算術方法解,較難理解,學生往往難以判斷誰是單位“1”,數量關系也較復雜。因此,教材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利用已有知識畫線段圖,找到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這樣思考問題的思路與相應的分數乘法問題完全一致,只是參與列式的是未知數而已。

  “回顧與反思”部分中檢驗結果的合理性是相應乘法數量關系的二次應用。同時,對有效信息的選取的反思,以及對列方程方法價值的體會,也是反思的重點。

  (5)例5。

  本例是“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逆向問題,是以例4為基礎,把條件稍作改變,形成稍復雜的問題。

  用算術方法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不僅需要逆向思考,還要把“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轉化為“是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比較抽象,思維難度大。用方程方法解決,可以列出形如的方程,也可以列出形如的方程,前者仍然要經歷從“多(少)幾分之幾”到“是幾分之幾”的轉化,后者只要根據一個數加(減)增加部分等于增加(減少)后的數,就能列出方程。這樣的等量關系,學生容易理解。因此,教材選擇符合學生順向思維的思路,給出多樣化的解題方法。

  為了幫助學生思考,教材提示“先畫線段圖看看”,并給出了完整的圖示,為學生分析、理解等量關系提供直觀支柱。然后得出不同的等量關系,并據此列方程解答。

  回顧與反思的目的在于反思問題解決的過程是否合理,檢驗解答是否正確,方法可以多樣化。

  (6)例6。

  本例中包括兩個未知量,題中給出了這兩個未知量之間的兩種關系,要求學生根據這樣的關系列方程解答。由于這兩種關系中,一種是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另一種是兩個量之間的和或差的關系,因此,這樣的問題過去被稱為“和倍問題”“差倍問題”。

  教材以籃球比賽上、下場得分為素材,引出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這樣的問題如果用算術方法解決,需要逆向思考,比較抽象,思維難度大,容易出錯,列方程來解決更符合順向思維。

  教材給出了兩種解法,區別在于先設哪個量為未知數,然后利用兩個量的數量關系,用代數式表示出另一個量。除了教材上的示例以外,還有其他的列方程方法。

  (7)例7。

  本例是一類特殊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通過嘗試、分析,找到本質的數量關系,進而解決問題。

  本例采用的素材是“工程問題”,但并不是要求學生解決形形色色的“工程問題”,而是要借此讓學生經歷利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用假設、驗證等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讓學生體會模型思想。

  例題的呈現順應學生的思維過程。“閱讀與理解”部分在引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取已知條件和問題的同時,在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解題時很自然地產生疑問:道路的總長未知,怎么辦?接下來就在“分析與解答”部分,提出思考的方向:如果道路總長是已知的,這個問題就轉化成以前學過的舊問題了。那是否可以假設一個長度呢?這就是一個猜想、嘗試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經歷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假設,可以把抽象問題具體化,使復雜的數量關系明顯化或簡單化。不同的學生假設的長度不同,又體現了解決問題方法的開放性和多樣化。

  四、教學建議

  1.加強直觀教學,結合實際操作和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加強分數乘、除法的溝通與聯系,促進知識正遷移,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20頁例2及相關練習。

  內容簡析

  例2是根據方向和距離描述,在圖上確定某個點的位置,順承例1教學,為例3學習路線圖打下基礎。教材借助同學之間的對話,明確要在圖上標出點應先確定方向,再表示距離,需要注意什么等。同時,教材還對參照點、量角、用圖上1 cm表示多少實際距離等操作方面的關鍵點做了滲透。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會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相對位置,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2.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位置,并能繪制出簡單的平面示意圖。

  3.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坐標思想,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4.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方向和距離的具體含義,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

  教學難點

  描述任意角度的具體方向,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解決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制某個點的位置。教學中以具體情景切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先確定參照點,然后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某個點的位置。教學時可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交流再確定,同時注意選取合適的長度標準。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操作等方法來學習,在合作與自主探究中體驗坐標思想,提升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預設A 課件展示法:播放課件,呈現為電視臺播報臺風警報的場景,播音員播報:臺風到達A市后,改變方向,向B市移動。受臺風影響,C市也將有大到暴雨。教師提問:聽到這則消息,你有什么感想?課件播放暫停,出示“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離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離A市300 km。請你在例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位置。”鼓勵學生由此展開討論。(詳見配套課件部分)

  【品析:這種導入方式,以播報臺風警報作為情景切入,使學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數學的緊密聯系,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從而生成新的問題--如何確定具體位置?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預設B 情景模擬法:課件播放某海軍海上演習視頻,播放結束,教師提出問題:咱們現在來模擬一下海軍演練的情況,在演習中需要模仿船員報告自己的準確位置,同時還要及時提供對方的準確位置,才能及時給出準確的應對策略。首先我們把全班同學分成幾組,每組按照座位順序編號,當老師提問到某編號的隊員時,對應編號的學生就要及時回答問題。教師再次播放演習視頻,但是關閉聲音,然后教師根據畫面進展,隨時提問,同時請下面的同學迅速找出位置并回答。由于學生對于描述位置的要素還未掌握,所以很可能不能準確表達,這時候,教師就要及時追問,引起學生進一步的思考,例如:當教師問1號艦在哪里時學生如果只回答在東北方,教師就可以故意指到一個錯誤的位置,學生思考后發現,東北方向是一個很大的區域,不能準確確定1號艦的位置。教師繼續追問:要準確確定1號艦的位置,除了方向外,你覺得還需要說清楚什么?學生發現還需要說清楚距離、角度。教師此時揭示課題,引出本課學習內容。

  【品析:教師通過海軍演習畫面中,根據報告描繪艦艇的準確位置這一問題出發,引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交流中逐漸凸顯準確確定艦艇位置的條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做鋪墊。】

  預設C 游戲引入法:

  師:老師設計了尋寶游戲:在xx同學的西南方向,老師藏了一件寶貝,猜猜看,它在哪兒?

  生1:在xx同學的身邊。

  師:一定在他的身邊嗎?

  生2:不一定,也可能在xx同學的身邊。

  生3:還可能在xx同學的身邊。

  生4:還可能在xx同學的身邊。

  師:通過這次尋寶游戲,你們有什么想法?

  生5:寶貝在xx同學的西南方向,有很多種可能。

  師:也就是說要想準確說出寶貝的具體位置,我們只確定西南方向還不是很確切,是嗎?你覺得怎樣才能準確表示出寶貝的確切位置呢?至此,教師揭示課題,引出學習內容。

  【品析:教師通過學生參與尋寶游戲,從而引發學生的內在思考:西南方向的位置比較廣泛,我們只能猜測出寶貝的大概位置,對于確切表示寶貝的位置,還需要一定的因素支撐。教師的游戲設計,無形中將游戲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領學生分析教材第20頁例2中的主題圖片,提取已知信息。

  學生在讀題后,提取方向和距離信息。

  B市:A市北偏西30°  200 km

  C市:A市正北方 300 km

  教師提出問題:怎樣標出B市和C市呢?

  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畫圖。

  1.師:怎樣標出B市和C市呢?說說你的想法。

  (1)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討論方法:在圖上標出物體位置時,應先找準什么(觀測點),再確定什么(方向),最后確定什么(距離)。

  追問:怎樣表示距離呢?(明確用1 cm表示100 km)

  (3)嘗試畫圖。

  2.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欣賞交流:選擇有代表性的畫法,讓學生上臺展示。

  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掌握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重點交流以下問題:

  1.南偏東30°怎么畫?引導學生明確靠近哪個方向就以哪個方向為基準,即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靠近的方向對齊。(課件演示方法)

  2.怎樣在圖上表示出600 km?引導學生用1 cm長的線段表示100 km,初步了解線段比例尺,知道可用標有數量的線段表示地面上的實際距離。

  小結:說說如何確定某點在圖上的位置,應注意什么?

  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1.建立方向標。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標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標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品析:考慮到學生已有了關于方向的知識基礎,并具備一定的作圖經驗,因此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探索完成,在交流反饋時通過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方式明確作圖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問題解決,內化理解。

  如果你是生活在B市的市民,你最擔心什么情況發生?根據信息預測臺風到達情況。課件出示信息: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的速度變為4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

  200÷40=5(時)

  【品析:結合現實情景,讓學生再次感受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適時了解有關臺風的知識。】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例1的基礎上學習例2,引導學生討論例1和例2的不同,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整理。

  質疑一:怎樣在方位圖上標出位于參照點北偏西30°某地的位置?

  學生討論后明確:確定某地的位置需要重點關注:以誰為參照點?北偏西30°是以哪條邊為起始邊?向哪個方向旋轉?旋轉多少度以及距離是多少等等。

  質疑二:怎樣理解東偏南30°?

  學生討論后明確:東偏南30°,指的是以正東方向為起始邊向南旋轉30°。

  【品析:通過反饋質疑,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標注物體位置的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方向和距離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其實大到野外勘察,小到行車走路,方向與距離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同學們以后在生活實際中能真正地去應用這些知識,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真正目的。

  2.課外延伸。

  在紙上按照確定的長度標準和方位,繪制自家周圍的平面圖,并說出各個主要建筑、主要活動場所的位置。

  【品析:通過繪制自家周圍的平面示意圖,讓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借助課件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根據方位和度數說出具體的方向,理解本課難點,會清晰表述、確定物體的位置。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和畫圓的方法。

  技能目標: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圓的美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探索發現圓的特點,理解有關概念,掌握圓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學會用圓規畫圖。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出示生活中關于圓的圖形.直接導入新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提高教學效率。

  (二)引導探索

  出示課題:《圓的認識》并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其他的圓形物體么?

  (三)應用提高

  出示例1、你能想辦法在紙上畫個圓嗎?

  (1)利用課前準備的學具任意畫一個圓。

  (2)提出問題:在畫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圓的大小是固定不變的。)

  讓學生自學課本57~58頁,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它們用什么字母表示?

  (老師在學生看書的同時,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形出來。)

  師:通過自學,同學們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誰起來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我學到了什么是圓心,什么是半徑,什么是直徑。

  師:什么是圓心,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圓中心的一點就是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隨即在黑板的`圓形上標出字母O)

  師:那什么是半徑,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在黑板上畫出半徑,并標出字母r)

  師:直徑呢?

  生: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在黑板上畫出直徑,標出字母d)

  師:看來大家都用心看書啦!那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看這幅圖,你能準確找到它里面的半徑和直徑嗎?

  說說上圖中那些既不是直徑也不是半徑的線段的原因。

  通過同學們的表現,發現大家掌握的都不錯,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道題吧!

  例2、想一想:你能利用手中的圓、直尺等工具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找出下面問題的答案嗎?

  1、圓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生: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師:是啊!我們可以把一個圓隨意對稱折疊,得到無數條半徑和直徑。

  2、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的長度怎么樣?所有直徑的長度怎么樣?

  生: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所有直徑的長度也相等。

  師:同學們的觀察能力真厲害,那么我們接著看下面這道題。

  3、在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么樣的關系?

  生:直徑等于半徑的二倍,半徑是直徑的1/2.

  師:你是怎么發現的?

  畫圓的方法:

  通過用圓規畫圓,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找到畫圓的方法。

  1、定點(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2、定長(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3、旋轉

  (四)鞏固練習。

  判斷:

  1、直徑都比半徑長。

  2、等圓直徑都相等。

  3、畫一個半徑5cm的圓,要把圓規的兩腳張開5cm。

  4、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

  小結:全班同學共同交流,本節課有哪些收獲?

  三、作業布置

  練習十三的第一題、第五題

  四、板書設計

  在同一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系:d=2r或r=d/2

  畫法:1、定點(圓心o)——決定圓的位置

  2、定長(半徑

  r)——決定圓的大小

  3、旋轉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重點訓練學生對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及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課堂反應及及時訓練發現,學生掌握情況不錯。因為本節課最大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是在動手畫圖,折紙的過程中學完這節課的。這種方法可以直觀的幫助學生學會用圓規畫圓,發現圓的特點,及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整體來看,本節課還是較為成功的。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相應課件;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要給學校的圓形花壇鋪草坪,每平方米8元,很顯然要求出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那么怎樣計算一個圓的面積呢?我們能不能和以前學過的圖形聯系起來呢?如果知道了圓的半徑或者直徑,可以計算出圖中圓的面積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圓的面積)前面我們學習了圓的有關概念。針尖所在的點叫做圓心;

  圓心與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就是圓的周長。周長公式c=πd或c=2πr同學們可知什么為圖形的面積,比如此長方形,長方形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長方形的面積。那么圓呢?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板書)如何求圓的面積呢?同學們還記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怎么去求的,去推導的嗎?

  二、探究合作,推導圓面積公式

  1、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師: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計算公式又是什么?你們想知道嗎?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

  生: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切割成兩部分,把這兩部分拼成長方形師:哦,請看是這樣嗎?(教師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寬,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師:同學們對原來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剛才我們是把一個圖形先切,然后拼,就轉化成別的圖形。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就把一個不懂的問題轉化成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師:對,這是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那圓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你們想知道嗎?(想)

  2、演示揭疑。

  師:(邊說明邊演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16份,沿著直徑來切,變成兩個半圓,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那又會拼成一個什么圖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課件演示)。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師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長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并借助電腦課件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化曲為直的剪拼過程。]3、學生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給的三個問題,請你們四人一組,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拼一拼,觀察、討論完成這三個問題:

  ①轉化的過程中它們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它們的(面積)不變?

  ②轉化后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

  ③你能從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所以……”類似的關聯詞語。

  師:你們明白要求了嗎?(明白)好,開始吧。

  學生匯報結果,師隨機板書。

  同學們經過觀察,討論,尋找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師: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那么圓周長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師: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4)齊讀公式,強調r2=r×r(表示兩個r相乘)。

  從公式上看,計算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在計算過程中應先算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圓的半徑,讓學生根據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預設:

  教師應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吧!3.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作業。

  1、教材P68頁“做一做”第1小題。

  2、判斷題讓學生先判斷,并講一講錯誤的原因。

  3、填空題復習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相互關系。

  4、教材P71頁練習十五第3、4小題。

  5、完成課件練習(知道圓的周長求面積)老師強調學生認真審題,并引導學生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一個條件(半徑),知道圓的周長就如何求出圓的面積,老師注意輔導中下學生。

  五、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

  圓的面積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半徑=rr=r2S=r2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儲蓄的意義,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2.能力目標:注重學生觀察、對比、總結能力的培養,并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應用意識和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懂得存款利國利民,并從教育儲蓄中感悟國家對少年兒童的殷切希望,樹立努力學習的志向。

  重點難點: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會正確計算利息。理解稅后利息的含義,會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公式。

  教學流程:

  一、知識擴充

  (師出示中國五大銀行行標。生根據生活經驗,理解銀行的業務范圍及銀行的分類。)

  師:(出示一組信息) 20xx年12月,中國銀行給工業發放貸款18 636億元,給商業發放貸款8 563億元,給建筑業發放貸款2 099億元,給農業發放貸款5 711億元。

  (讓生思考,從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感受存款不但利國而且利民。

  效果預測:學生可以從信息中感悟到國家用集資上來的`存款繁榮經濟、建設國家、援助農業,加強儲蓄的意識。

  二、創設情境

  師:老師積攢了1000元錢,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銀行里,不但安全還可以使自己的用錢更有計劃。

  師:聽從大家的意見,現在老師就想去銀行存款,誰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師創設的情境,感受存款的樂趣。)

  師:當我們來到銀行的時候,不但會受到存款員的熱情接待,而且會拿到一張存款單。存款單蘊含著怎樣的奧秘呢?我們在填寫的過程中一起總結好嗎?

  (生獨立完成填存單的任務,遇到問題隨時提出,師生共同解決。)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一個想像的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數學,把知識、能力、人格有機地融合,讓學生的各種因素碰撞后的靈感在實踐中得以體現。

  效果預測:經過師生互動、生生互補,學生可以掌握存款單的填寫方法,并在老師的點撥中,掌握存款的種類、本金等數學概念。

  三、合作學習

  師:(出示信息)小麗學會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時可取出人民幣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種類后,再談一談自己有什么新發現。)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設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關系呢?有怎樣的關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學習從表格中發現利息的多少與本金、利率、時間有關,并總結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時間 × 利率。)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總結出來的公式,幫老師預算一下,老師存入銀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時可獲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師:取款時的情況和我們預想的一樣嗎?和老師一起跳躍時間,來到20xx年。(出示利息清單。)

  利息清單

  生總結:稅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時間 ×(1-20%)。

  設計意圖:為學生營造自我發現、自我總結的空間,讓學生從實踐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與他人思考的成果,體會成功的快樂。

  效果預測: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在合作中積極思考,得出利息及稅后利息的公式,并因為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為知識的應用做了良好的鋪墊。

  四、深化練習

  1.奉獻。

  五年一班的張華同學在20xx年1月1日把積攢的12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準備把到期后的稅后利息捐給“希望工程”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到期時她可捐錢多少元?

  2.理財。

  你有壓歲錢嗎?以小組為單位核算一下,如果把這些錢存起來,你們想怎樣存?會得多少稅后利息?你們準備怎么使用?

  3.幫助。

  李大爺認識到了存款的益處,所以決定把自己的1萬元存入銀行5年,面對“國債3.6%”、“定期3.6%”、“活期0.72%”三種選擇,他該怎么辦呢?你能按獲得利潤的多少為李大爺提個合理化建議嗎?

  4.介紹小知識。(教育儲蓄)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為學生設計的三組生活習題,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同時培養了學生樂于助人、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效果預測:學生喜歡智慧的挑戰,對學以致用有很強的能動性,所以他們一定會用智慧的眼光解決習題中的生活問題,同時在教育儲蓄的感召下,進一步感悟黨和人民的期望,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學會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幫助學生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1、師:同學們,在炎熱的天氣里人們常常用冰塊來消暑降溫。你們制作過冰塊嗎?水結成冰之后體積發生了什么變化?

  2、課件出示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師:有一位同學把他制作冰塊的過程記錄了下來,(大屏幕出示實驗記錄)請看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后,冰的體積約為50立方厘米。

  3、師: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提問,師選擇板書。

  (1)冰的體積是原來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2)原來水的體積是冰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3)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

  4、在這些問題中,我們能解決哪些問題?

  你知道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板書課題)

  活動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幾”。

  1、師:今天我們重點解決“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約增加百分之幾?”這個問題,一起讀題,你覺得哪句話最難理解?

  2、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

  3、全班匯報,由口頭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線段草圖。

  4、對比書中的線段圖和學生的線段草圖,引導學生思考“增加了”這個省略號背后所隱含的意義,從圖上看出,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了,增加了百分之幾指的增加了誰的百分之幾?是誰和誰比?

  通得討論得出: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的部分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5、列式計算,數形結合,說出兩個列式的含義

  6、課件演示,小結兩種解題思路。“增加百分之幾”指的是增加的部分是單位“1”的百分之幾。

  可以先求出增加的部分再除以單位“1”;也可以先求出增加后是單位“1”的百分之幾再減去單位“1”。

  活動三:理解減少百分之幾

  1.把這50立方厘米的冰,再化成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百分之幾?是11%嗎?(板書50立方厘米的冰——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百分之幾?)

  2.多百分之幾和少百分之幾是一個數嗎?為什么?不是一個數,因為他們對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單位一不同

  三、訓練鞏固

  1、根據問句,說出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的'量。

  (1)男工人數比女工多百分之幾?

  (2)今年每公畝的產量比去年增產百分之幾?

  (3)汽車速度比火車速度慢百分之幾?

  (4)紅花朵數比黃花朵數少百分之幾?

  2、消費寶典

  電飯煲降價,原價220元,現價160元,價格降低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引導學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幾”再列式計算。)

  3、建設新農村

  選一選:今年每百戶擁有彩電121臺,比去年增加66臺,今年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幾?

  (1)(121-66)÷121

  (2)66÷121

  (3)66÷(121-66)

  (讓學生說出選擇的依據。)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我們理解并掌握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解題的重點是理解題意,關鍵是正確地找到單位“1”。

  板書設計:

  方法一:先求出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的數量,再求出增加的部分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50-45=5(㎝3)

  5 ÷45 ≈11%

  方法二:先求出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再把水的體積看作100%,用減法求出增加百分之幾。

  50÷45≈111%,

  111%-100%=11%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借助具體事例,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調查表,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會用簡單復式統計圖來描述數據。

  2、經歷數學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統計圖在比較、描述數據中的作用,了解統計圖畫法不同對數據描述和解釋的影響。

  3、在統計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統計意識,發展統計觀念。

  4、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統計知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5、通過參與“保護眼睛”的統計活動,增強保護眼睛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教學重點:

  經歷數學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統計圖在比較、描述數據中的作用,了解統計圖畫法不同對數據描述和解釋的影響。

  教學難點:

  經歷數學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統計圖在比較、描述數據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讀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目前我國中小學生近視患病率快速上升,這是家長和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請看來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多媒體出示118頁情境圖)。讀一讀,從這份報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我們這些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呢?”)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調查搜集數據,學習調查表。

  1、獨立思考。

  談話:怎樣才能知道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導學生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前了就要進行比較)要比較就需要調查大量的數據,為了記錄數據我們就要制作調查表,想一想,怎樣設計調查表?

  2、班內交流。

  談話:你打算怎樣設計調查表?(引導學生明確調查的對象和調查的內容)(出示調查表)這樣制作可以嗎?為了便于我們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對45名學生和家長進行了調查。請看屏幕(補充數據)。

  (二)整理數據,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

  1、嘗試比較,提出問題。

  談話:比一比兩張調查表,看看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引導學生體會看原始的調查表數據太亂,不便于比較)

  談話:原始的調查表太亂,怎么樣整理這些數據才能便于比較呢?先自己想想,再與同位說說。

  談話:你打算怎樣整理數據?(統計表,統計圖)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嘗試比較,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體會調查表中餓數據太亂,不便于直接比較,從而感受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2、獨立思考,探索方法。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個統計表,咱們一起來整理整理好嗎?(師生共同整理填寫統計表)根據這個表格中的數據比一比,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比較、分析,作出判斷)

  談話:剛才我們是用統計表進行整理的,用統計圖怎樣整理更便于我們比較觀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開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內交流,學習方法。

  談話: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可能出現單式和復式兩種不同的整理方法,應著重引導學生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認識到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4、比較解釋,優化方法。

  談話:剛才大家用兩種方法進行了整理,想一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用哪種更便于比較?為什么?

  5、查漏補缺,完善方法。(根據學生制圖的情況,補充完整,完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方法,合作交流,學習方法,比較評價,優化方法。有利于學生經歷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和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過程,自主地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1、課本自主練習第3題,鞏固看圖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談話:同學們喜歡運動會嗎?知道小學生運動會有哪些項目嗎?(引導學生了解小學生運動會一般有:短跑、跳高、跳遠、鉛球和中長跑等項目)如果老師要知道5.1班和5.2班,在比賽中哪些項目占優勢,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統計圖?為什么?

  (1)獨立解答。(出示題目引導學生獨立解答)

  (2)班內交流。

  2、課本第129頁,“我學會了嗎”的第1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本上練習題組織統計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再一次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在實踐中鞏固調查表及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提高統計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四、總結全課,系統整理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設計調查表和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應該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整節課下來,感覺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但似乎沒有足夠的實例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練習,應該在練習中再加入一些統計在生活中體現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聯系,開拓學生思路與思維,使學生更好的感受統計的作用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觀察體驗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能力目標:讓學生認識直徑和半徑的關系,能找出圓的對稱軸。

  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德育目標:讓學生養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及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課本的情景圖,動物設計的汽車,思考兔博士的問題。

  學生回答

  師:你想過沒有,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車軸又是安裝在哪兒的?又是為什么?生答。

  師:這一切,都跟圓的知識有關,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圓(板書:圓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師:說說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圓。

  生:一些圓形鐘面,紐扣是圓形的,硬幣是圓形的,球(球是立體圖形,把球從中間剖開得到的剖面才是圓形。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

  師: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

  2、用一個瓶蓋或圓柱體在紙上描出一個圓,并剪下來。

  學生獨立完成。

  3按照書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發現?

  小組同學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進行總結。明確圓是軸對稱圖形,它有無數條對稱軸,同時介紹直徑和半徑。4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4)你還有什么發現?

  師: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

  生匯報:

  (1)同一個圓里可以畫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師:有沒有誰有不同意見?

  生:沒有。

  (師板書:半徑無數條直徑無數條)

  (2)師: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生: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

  師:你量出你畫的圓的半徑是多少?其他同學呢?量直徑的同學呢,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師: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徑都相等,必須加上一個前提條件。(板書:在同一個圓里與等圓中)

  (板書:都相等)

  (3)你還有什么發現?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引導并小結。

  (同一個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談話:你能用字母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板書:d=2r,r=d÷2)

  (4)圓是軸對稱圖形。

  師:為什么?(因為將圓對折后能完全重合)

  師:它的對稱軸是什么?(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

  師:它有幾條對稱軸?(無數條)

  三:課堂練習,鞏固深化。

  師:同學們掌握得真好,下面讓我們來完成幾道挑戰題。

  1、填寫下表。

  2判斷練習,全班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自己的意見。(正確的舉手,錯的`不舉手)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2)要畫直徑是4厘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4厘米。

  (3)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

  (4)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2、畫圓。

  3、解釋與應用

  車輪為什么做成圓的?車軸裝在什么位置?為什么?

  師:為什么車輪子要設計成圓形而不設計成方形或其它形狀呢?

  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輪上各點到車輪中心(圓心)的距離都等于車輪的半徑,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輪中心與平面的距離保持不變,因此,當車輛在平坦的路上行駛時,坐車的人會感覺到非常平穩,這也是車輪都做成圓形的數學道理.

  四:結課。

  師:數學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認真探究,善于發現你就能感受到美。

  板書設計:圓的認識

  在同一個圓半徑-----相等、無數條

  中直徑-----相等、無數條

  d=2rr=d/2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47-49頁

  【教材分析】

  探索圓的面積公式,教材共設計了兩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估計飛鏢版的面積。圓的面積的推導,需要將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而轉化的關鍵要把圓等分為若干個小扇形,再剪拼。

  活動二 ,小組合作探索圓的面積公式。先后呈現了將圓平分為4、8、16、32份。啟發學生推理并得出:如果等分的份數越多,上下兩條邊越來越平越來越平,到最終就完全平了,拼出的圖形就是一個長方形了。進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學會數學方法,滲透極限思想。

  【學情分析】

  所任教的班級基礎好,學習風氣濃厚,探索欲望強烈這些都為本節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小學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很大程度屬于直觀幾何的學習階段,而幾何本身比較抽象的。本節內容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展到認識曲線圖形,又是一次飛躍,但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學段中的學生已經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與計算、空間圖形等較豐富的數學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歸納、類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并具有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所以在教學應注意聯系現實生活,組織學生利用學具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過程,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設計著重在"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將學生的已有知識結合來自生活常識的實例做為重要的課堂生成資源,運用有趣的教學手段,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給學生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運用轉化的思想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初步運用圓面積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

  過程和方法

  經歷估算和小組合作操作﹑討論等探索圓的面積的過程,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圓面的剪拼,培養學生操作﹑觀察﹑分析﹑的'能力,滲透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

  圓面的剪拼,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

  極限思想的滲透,與公式的推導。

  【教具學具】

  投影儀,課件,等分好的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課前 三分鐘

  復習前面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繩長10分米,小羊的活動面積有多大?)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幅插圖,說說從圖中你能發現數學知識嗎?

  學生觀察并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請大家說說這個圓形的面積指的是哪部分呢?

  生:小羊活動的范圍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師:這個圓的半徑是多少?(10分米)

  師:小羊活動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圓的面積)

  師:你們能舉起手中的圓形紙片比劃它的面積嗎?

  生動手比劃。(課件演示圓的周長,面積)

  二、前置小研究,猜測感知

  (出示課件)

  (1)觀察飛鏢板,說一說發現了什 么。

  (2)估算一下:這塊飛鏢表面 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交流學生的估算方法和結果

  三、 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1、 由舊知引入新知

  師: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習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是用怎樣的方法推導出來的嗎?那么圓的面積也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某一圖形的面積來計算 今天我們先探究能不能把圓的面積轉化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計算。

  2、 探索圓面積公式

  師:拿出我們準備好的圓形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拼成為一個什么圖形?并考慮你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圓形有什么關系?(同學們開始操作,教師巡視)

  師:下面請大家觀察課件的演示和板書,能否說說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的面積與圓面積之間的關系?并說出你的理由。(生說,教師板書)

  3、 應用圓面積公式

  師:現在請大家用圓面積公式計算小羊的活動面積有多大。或飛鏢板的面積

  四、 鞏固練習。

  1 、完成課本第49頁"練一練"第1、2、3、4題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1-02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教案01-07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教案06-30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教案01-07

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1-06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5-29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1-12

數學上冊教案01-15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圓的周長02-06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