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朱自清經典散文

時間:2024-06-24 09:26:02 散文隨筆 我要投稿

朱自清經典散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行的一種文學體裁。你知道怎么才能寫好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經典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朱自清經典散文

朱自清經典散文1

  今天,我又仔細地把姐姐給我的書讀了一遍,其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最令我難以忘懷。

  《匆匆》一文寫得情真意切,富有哲理,使我進一步體會到時光真的從我手中流逝。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運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顯示季節更替的景物,也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時光流逝。

  在閱讀中,使我回味無窮的句子是“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是啊,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獲。只有珍惜時光,努力工作,才不會“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當我讀到“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讀這些語句時,我不禁對作者的寫法高明而感到五體投地作者將時間、光陰形象化,把本來看不見、觸不著也嗅不到的抽象時間轉化為種種具體可感的形象,說明時間和我們人類形影不離,轉眼間卻又無影無蹤。

  在時光流逝的過程中,朱自清先生的種種語氣都和“匆匆”二字息息相關。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然后,寫自己的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的流逝了,表達作者的無限感慨。接著作者用細膩而獨特的筆觸,通過多種修辭方法,具體寫出日子怎樣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最后,作者寫出自己對人生的思索,反躬自問:“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深切的表達作者對時光的無限留戀。

  讀完本文,使我體會到,只有珍惜時間才能去做更多的事,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用心擠,怎么也擠不完。”

朱自清經典散文2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果然名不虛傳,令我如身臨其境,合上這本書,鼻孔里還殘留著荷香,目光里還帶著對荷的柔情,腦海里還浮想聯翩,意猶未盡啊!

  早就聽說朱自清是個很有才華的作家,直到我們課本上學到他的作品《匆匆》,讓我深刻領悟了時間的珍貴,我們要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學習,不能枉度此生。此后,我迷戀上了他的散文,要求媽媽給我買了這本《朱自清散文集》,看到此書,我便愛不釋手,不肯放下了。 朱自清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種經歷,大致可以分兩種類型:一種是描寫個人以及家庭生活為主,具有非常濃烈的人情味和感情色彩;另一種主要是以描寫自然風光和景物為主,抒發了朱自清的個人感情。書里既有《荷塘月色》美輪美奐的荷花,又有《背影》中父親偉大無私。寬容的愛。還有《春》中一副生機盎然的畫卷,《乞丐》,《兒女》,《佛羅倫司》等等,篇篇都令我回味無窮。朱自清的散文沒有華麗的詞藻,過多的修辭以及驚心動魄的內容情節,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實情感和那清麗雋秀的文筆,一點也不做作,令人讀起來覺得親切樸素,深深打動著我的心,他所傳承的民族精神和真摯情感不斷的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此外,我也學到了很多知識,如《博物院》,讓我知道了國內外的一些稀世珍品,知道了許多名人軼事,學到了許多歷史及書畫方面的知識。《冬天》,《綠》,《看花》,則讓我學會了更多的詞匯和優美的句子,豐富了閱讀知識,為以后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論誠意》,《兒女》,《哀互生》,又讓我看到了人世間的真善美…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從這篇清新優雅,如詩般的感人散文中, 親歷了九一八慘案,《執政府大屠殺》向世人揭露了政府殘忍卑鄙的嘴臉,喚起大家的覺醒。

  《論氣節》里,他跳出固有的道德標準,賦予它〝正義感〞的新定義,體現出一個知識分子的遠見。

  最讓人感動是的《給亡婦》,作者通過喃喃自語,回憶亡妻平凡質樸一生,留下深深的懷念。我仿佛可以看到:在昏暗的燈光下,一個溫柔賢惠的`良家婦女,辛苦操勞了一日,侍候好公婆,安撫好孩子,坐在床沿邊,看著入夢的孩子,想念著出門的丈夫,偶爾也會對著鏡子看一看許久沒有打理的容顏,輕嘆著從前的時光。 都說藝術源于生活,我眼里的朱自清先生,有為夫的深情,有為師的才氣,有文人的傲人,有斗士的勇氣,更有憂國憂民的一腔抱負。 他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景物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他有一支神奇的筆,沒有華麗詞藻,如清風撲面敲打你的心靈;他有一顆閃亮的心,里面裝滿了謙虛和真誠。

  我在先生的文章里看到了愛和希望,這些慢慢流淌的文字一點一點滲透到我的肌膚里,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駐進我的心里。

朱自清經典散文3

  朱自清散文背影節選: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背影》分析

  朱自清的高風亮節,贏得了人民的敬仰,贏得了大家的高度評價。他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寫到:“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的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朱自清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到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1928年后,主要從事文藝批評和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1931年到英國留學,次年回國,繼任清華大學教授。

  他的散文感情真摯自然,語言樸素簡潔,結構嚴謹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雋永的藝術風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煉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語,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動人的情致。

  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內遷,任西南聯大教授。現實使他逐步確立了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勝利回京后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積極參加反反動派的群眾運動和學生運動。他在貧病交加的處境下不買美國“救濟糧”,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為國人所尊敬。

  朱自清是大家稱頌的“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

  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寫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的事。

  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念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

  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惜別。

  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親,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

  2.第二部分(從“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淚又來了”):

  回憶往事,追述在車站與父親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子的真摯感情。

  第一層(從“那年冬天”到“我們便同行”):

  交代這次父子分別時的家庭情況,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從到南京時”到“……太聰明了”):

  寫父親送行前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從“我說道”到“……又來了”):

  描寫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真摯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寫別后對父親的思念。以在淚光中再現“背影”作結,直接抒發深切懷念之情。

  主題思想

  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

  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是在25年寫的。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斗爭中,但作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凄涼的情緒。不是嗎,作者的家庭,因著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后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

  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

  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背影》記寫的事情非常簡單,一個丟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兒子北上讀書,在火車站送別。在軍閥統治的舊中國,這種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會里,即使這種小康之家,也經不起天災人禍的打擊。文章記寫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當時的灰暗世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這種社會雖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記寫的情景,對我們今天的讀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著歷史的認識作用。

  寫作特點

  這篇散文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的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這篇作品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著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致的刻畫。

朱自清經典散文4

  讀了《朱自清散文精選》中的《憎》這篇文章,感觸很深!

  朱自清先生在這篇文章一開頭就寫道:“我生平怕看見干笑,聽見敷衍的話;更怕冰擱著的臉和冷淡的言辭,看了,聽了,心里便會發抖。至于殘酷的佯笑,強烈的揶揄,那簡直要我全身都痙攣般掣動了。”之后他列舉了四個他親生經歷的事情。

  第一個故事是說朱自清先生在北火車站看到了一具孤苦勞動者的尸體橫躺在馬路上,有十余人圍著看,卻都好奇地睜著眼,臉上的筋肉也都冷靜而弛緩。

  第二個故事是說朱自清先生有一個中學同學,再高等學校畢業;今年恰巧和他是同事,有四五年沒見面、通信了,見到他之后講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可沒想到的是那個同學只是安靜地聽著,沒有說一句話,只是敷衍地笑了幾下,最后說了幾聲先生,似乎兩個人從來都沒見過面似的。

  第三個故事是說朱自清先生有一次從大馬路搭電車到車站。半路上電車上上來一個面無表情魁梧奇偉的華捕。當有一位女士正因有事而耽誤了一點時刻,因此沒能及時上電車,就追著電車跑,抓住電車的柱子又滑了下去,這是那位面無表情魁梧奇偉的華捕哈哈大笑起來,露出了兩顆金牙。

  最后一個故事是說朱自清先生去任某校的教務主任,要做一件很頭疼的事,那就是擬訂課表。他花了五六天的工夫,最后勉強湊成了。但有一位在別校兼課、資望深重的先生對此表示不滿,于是將此事報告給了校長,最后朱自清先生生氣地辭職了。

  我覺得他這四件事寫得都十分具有代表性,四個故事讀完之后都深深地刺痛了讀者的心。個性是在寫第二個故事的時候這樣描述了那個老同學的:“他只支持著同樣的微笑聽著。聽完了,仍舊支持那微笑,只用極簡單的話說明他中學畢業后的事,又稱了‘我’幾聲‘先生’。”從這些看似平凡的語句中,咱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心的冷漠與無情,作者自我的'心中也必須覺得很痛,為什么短短幾年的工夫,一個人的變化就這么快呢?同時也對當時的黑暗勢力進行了強烈地批判。

  其實咱們身邊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一個司機看到一位老太太在馬路上跌倒了,就下車去扶,結果遭到別人的阻攔,說你別扶她起來,到時候這事可就全賴在你身上了!看似一句比較好心的勸說,但實際上體現出了一個社會風氣的好與壞。咱們就應以一個良好純潔的心態去應對身邊發生的事,并妥善地去解決它們,這樣,整個社會的素質才會提高,社會才不斷進步會進步!

朱自清經典散文5

南京印象1

  南京是值得留連的地方,雖然我只是來來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說夸說,可惜知道的太少;現在所寫的,只是一個旅行人的印象罷了。

  逛南京象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艷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所以我勸你上雞鳴寺去,最好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在朦朧里,才醞釀著那一縷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樓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蒼然蜿蜒著的臺城。臺城外明凈荒寒的玄武湖就象大滌子的畫。豁蒙樓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讓你看的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園的井,可不是那陳后主和張麗華躲在一堆兒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邊,得破費點工夫尋覓。井欄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遠地上明故宮遺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從寺后的園地,揀著路上臺城;沒有垛子,真象平臺一樣。踏在茸茸的草上,說不出的靜。夏天白晝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風里飛;這些黑蝴蝶上下旋轉地飛,遠看象一根粗的圓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這時候若有個熟悉歷代形勢的人,給你指點,隋兵是從這角進來的,湘軍是從那角進來的,你可以想象異樣裝束的隊伍,打著異樣的旗幟,拿著異樣的武器,洶洶涌涌地進來,遠遠仿佛還有哭喊之聲。假如你記得一些金陵懷古的詩詞,趁這時候暗誦幾回,也可印證印證,許更能領略作者當日的情思。

  從前可以從臺城爬出去,到玄武湖邊;若是月夜,兩三個人,兩三個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夠多好。現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繞著大彎兒出城。七八年前,湖里幾乎長滿了葦子,一味地荒寒,雖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著愁著。這幾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見湖,就有煙水蒼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著。水中岸上都光光的;虧得湖里有五個洲子點綴著,不然便一覽無余了。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瀾,儼然長江大河的`氣勢,與西湖的靜綠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無邊無界。若在微醺之后,迎著小風,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聽著船底汩汩的波響與不知何方來的簫聲,真會教你忘卻身在哪里。五個洲子似乎都局促無可看,但長堤宛轉相通,卻值得走走。湖上的櫻桃最出名。據說櫻桃熟時,游人在樹下現買,現摘,現吃,談著笑著,多熱鬧的。

  清涼山在一個角落里,似乎人跡不多。掃葉樓的安排與豁蒙樓相仿佛,但窗外的景象不同。這里是滴綠的山環抱著,山下一片滴綠的樹;那綠色真是撲到人眉宇上來。若許我再用畫來比,這怕象王石谷的手筆了。在豁蒙樓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臺城去看看。在掃葉樓上卻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象滿為這座樓而設,一上樓便什么都有了。夏天去確有一股“清涼”味。這里與豁蒙樓全有素面吃,又可口,又不貴。

  莫愁湖在華嚴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卻有荷花荷葉。臨湖一帶屋子,憑欄眺望,也頗有遠情。莫愁小像,在勝棋樓下,不知誰畫的,大約不很古罷;但臉子畫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揮袖凌虛翔”的意思;若讓我題,我將毫不躊躇的寫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畫像,也在這里,想來許是那一幅畫所從出;但生氣反而差得多。這里雖也臨湖,因為屋子深,顯得陰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陰暗得好。詩文聯語當然多,只記得王湘綺的半聯云:“莫輕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來,江南兒女無顏色,”氣概很不錯。所謂勝棋樓,相傳是明太祖與徐達下棋,徐達勝了,太祖便賜給他這一所屋子。太祖那樣人,居然也會做出這種雅事來了。

  秦淮河我已另有記。但那文里所說的情形,現在已大變了。從前讀《桃花扇》、《板橋雜記》一類書,頗有滄桑之感;現在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身歷的情形,怕也會有滄桑之感了。前年看見夫子廟前舊日的畫舫,那樣狼狽的樣子,又在老萬全酒棧看秦淮河水,差不多全黑了,加上巴掌大,透不出氣的所謂秦淮小公園,簡直有些厭惡,再別提做什么夢了。貢院原也在秦淮河上,現在早拆得只剩一點兒了。民國五年父親帶我去看過,已經荒涼不堪,號舍里草都長滿了。父親曾經辦過江南闈差,熟悉考場的情形,說來頭頭是道。他說考生入場時,都有送場的,人很多,門口鬧嚷嚷的。天不亮就點名,搜夾帶。大家都歸號。似乎直到晚上,頭場題才出來,寫在燈牌上,由號軍扛著在各號里走。所謂“號”,就是一條狹長的胡同,兩旁排列著號舍,口兒上寫著什么天字號,地字號等等的。每一號舍之大,恰好容一個人坐著;從前人說是象轎子,真不錯。幾天里吃飯,睡覺,做文章,都在這轎子里;坐的伏的各有一塊硬板,如是而已。官號稍好一些,是給達富貴人的子弟預備的,但得補褂朝珠地入場,那時是夏秋之交,天還熱,也夠受的。父親又說,鄉試時場外有兵巡邏,防備通關節。場內也豎起黑幡,叫鬼魂們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我聽到這里,有點毛骨悚然。現在貢院已變成碎石路;在路上走的人,怕很少想起這些事情的了罷?

  明故宮只是一片瓦礫場,在斜陽里看,只感到李太白《憶秦娥》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二語的妙。午門還殘存著,遙遙直對洪武門的城樓,有萬千氣象。古物保存所便在這里,可惜規模太小,陳列得也無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馬,雖然殘缺零亂,還可見泱泱大風;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陰森襲人,夏天在里面呆著,涼風沁人肌骨。這陵大概是開國時草創的規模,所以簡樸得很;比起長陵,差得真太遠了。然而簡樸得好。

  雨花臺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現在怕也撿不著什么了。那地方毫無可看。記得劉后村的詩云:“昔日講師何處在,高臺猶以‘雨花’名。有時寶向泥尋得,一片山無草敢生。”我所感的至多也只如此。還有,前些年南京槍決囚人都在雨花臺下,所以洋車夫遇見別的車夫和他爭先時,常說:“忙什么!趕雨花臺去!”這和從前北京車說“趕菜市口兒”一樣。現在時移勢異,這種話漸漸聽不見了。

  燕子磯在長江里看,一片絕壁,危亭翼然,的確驚心動魄。但到了上邊,逼窄污穢,毫無可以盤桓之處。燕山十二洞,去過三個。只三臺洞層層折折,由幽入明,別有匠心,可是也年久失修了。

  南京的新名勝,不用說,首推中山陵。中山陵全用青白兩色,以象征青天白日,與帝王陵寢用紅墻黃瓦的不同。假如紅墻黃瓦有富貴氣,那青琉璃瓦的享堂,青琉璃瓦的碑亭卻有名貴氣。從陵門上享堂,白石臺階不知多少級,但爬得夠累的;然而你遠看,決想不到會有這么多的臺階兒。這是設計的妙處。德國被慈達姆無愁宮前的石階,也同此妙。享堂進去也不小;可是遠處看,簡直小得可以,和那白石的飛階不相稱,一點兒壓不住,仿佛高個兒戴著小尖帽。近處山角里一座陣亡將士紀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當著一個青青的小山峰,讓兩邊兒的山緊緊抱著,靜極,穩極。——潭墓沒去過,聽說頗有點丘壑。中央運動場也在中山陵近處,全仿外洋的樣子。全國運動會時,也不知有多少照相與描寫登在報上;現在是時髦的游泳的地方。

  若要看舊書,可以上江蘇省立圖書館去。這在漢西門龍蟠里,也是一個角落里。這原是江南圖書館,以丁丙的善本書室藏書為底子;詞曲的書特別多。此外中央大學圖書館近年來也頗有不少書。中央大學是個散步的好地方。寬大,干凈,有樹木;黃昏時去兜一個或大或小的圈兒,最有意思。后面有個梅庵,是那會寫字的清道人的遺跡。這里只是隨宜的用樹枝搭成的小小的屋子。庵前有一株六朝松,但據說實在是六朝檜;檜陰遮住了小院子,真是不染一塵。

  南京茶館里干絲很為人所稱道。但這些人必沒有到過鎮江揚州,那兒的干絲比南京細得多,又從來不那么甜。我倒是覺得芝麻燒餅好,一種長圓的,剛出爐,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館都有。咸板鴨才是南京的名產,要熱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但南京人都說鹽水鴨更好,大約取其嫩,其鮮;那是冷吃的,我可不知怎樣,老覺得不大得勁兒。

朱自清經典散文6

  在暑假中,我讀了《朱自清散文精選》,透過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視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筆調描繪出了一個完美的意境,不論是美景還是一切生靈,在他筆下,都顯得格外生動。

  我異常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比較的方式來突出了歲月流逝之快,不錯,世間萬物雖有毀滅的一天,但總會有重生的時候,而我們人,在這世上的時間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來,歲月又何嘗能夠倒流呢?上天賜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過的歲月,誰又會在意呢?所以,當一個人的生命走到盡頭時,就會加倍地珍惜僅剩的時間,因為,他明白,他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時間就是生命”,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筆下,就更襯托出了它的價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僅僅包含深刻的道理,并且還十分優美,他對景物的描述可謂是淋漓盡致,仿佛能夠活生生地展此刻你的眼前了。

朱自清經典散文7

  炎熱煩躁的夏日,是朱自清的文字給予我一份清涼、一份寧靜。我尤其喜歡朱自清的散文,不同的文章有著不一樣的味道。樸素清雋、清麗淡雅的風格,正如他的名字——“清”。

  槳聲蕩柔波,燈影弄清夢

  正是夕陽已去,皎月方來之時,走過《槳聲燈影的秦淮河》,我似乎觸到了河水的微涼。那里有雅麗的船、碧陰陰的水、朦朧的霧、悠然的歌聲,還有渾濁的光與清艷的月色融為一體,秦淮河便宛如仙境一般了。

  《荷塘月色》也不亞于秦淮河的夜景。放眼望去,曲折的荷塘、田田的葉子、婀娜的荷花和流水般瀉下的月光構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油墨畫。在如此幽美的夜景下,作者獨自一人在清華園的荷塘漫步。“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一句話就流露了內心的孤獨之感。“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又揭示了思鄉之情。

  所有的美景佳物在朱自清的筆下都是一幅畫,就連悅耳動聽的《歌聲》也仿佛是那霏霏的毛雨、涓涓的東風、濃郁的花香、草叢的氣息、泥土的滋味,它們都在那暮春的早晨里綻放了。

  威尼斯、佛羅倫司、羅馬、滂卑古城、瑞士、荷蘭、柏林、德瑞司登、萊茵河、巴黎在朱自清的筆下也顯示出了輪廓,卻也使我神往了。

  “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我也十分佩服朱自清那顆細膩的心,他總能緊緊地抓住瞬間的念頭,并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

  匆匆的歲月里卻有清靜的思考

  初讀朱自清,是小學語文課本上那篇背得滾瓜爛熟的《匆匆》。朱自清的比喻說的也太恰當了,“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太陽蒸融了。”點著日子,算著時間,卻發現荏苒間,五千多個日日夜夜已從我手中溜走。有時,我并不想做這道數學題,但我害怕時光飛逝會消蝕我的青春,于是又會為過去的日子而掩面嘆息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但有時卻不懂得如何珍惜,列出的計劃都往往沒有耐心堅持下去,因此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愿。暑假快結束了,也馬上要上高中了,新的學期里時間會更為緊迫,因此我一定要增強自制力,培養恒心和耐心,加快步伐,跑在時間的前頭,做時間的主人。

  朱自清總是能夠將生活中或者社會上的某些現象加以自己獨特的思考,并在清凈的思考中悟出一個又一個哲理。

  從《正義》中,我似乎能聽到他的'憤怒,“人間的正義究竟是在哪里呢?埋藏在我們心里!”我想,在作者那個年代,正義大概是很罕見的吧!作者說“他不曾見過正義的面,只見過它的彎曲的影兒”,因為有的人會將正義這個漂亮的名字作為幌子閃爍一番,甚至還有人用它來行惡,不過幸而還有一點真正的正義在背后保留著,但這種力量比較是單弱的。這也讓我明白了,正義不是靠嘴說出來的一大堆巧語,真正的正義是必須要有行動才行的。

  那是一種愛憎分明的清晰立場

  吳晗曾經這樣評價過朱自清:“他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終于有了明確的立場,抬起頭來,挺起脊梁,寧可餓死,也堅決拒絕敵人的‘救濟’,這種品德,這種氣節,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的確,朱自清的散文中不時流露出這種“清”——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認清各種事物,有著清晰的立場。

  讀了《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后,我似乎能感受到電車上作者強烈的心跳。可憐的小西洋人啊,小小年紀就懂得區分“貴賤”,他失去了作為一個孩子原有的童真,那顆赤子之心早就沾染了傳統的污穢。這讓作者有了迫切的國家之感和迫切的國家之念。但作者并沒有只是一味地批判,他還找出了問題——白種人之所以為白種人的原因,那就是小西洋人的獨斷獨行,一針見血,這難道不是強者適者的表現嗎?

  朱自清在憎的同時,也會提起筆,用心地描繪這個世界上的善良的人。《劉云波女醫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朱自清高度贊揚了她那“把病人當作愛人的熱情和責任感”。像她這樣的醫生,誰不會對她肅然起敬呢?不過最后作者也感慨道,“她這樣對于不論什么病人都親切,恐怕也是鳳毛麟角罷!”

  朱自清先生雖然已經與世長辭了,但是他的文字,他的思考,還有他的精神品質仍然為后人所傳誦。他的文字是神奇的,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每個讀者的心靈,這種光芒是清晰的,而且永不磨滅。

朱自清經典散文8

  夢,人人都熟悉,卻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由古至今困擾了許多人,然而她始終蒙著厚厚的面紗,任由人們努力地把它一層層撥開,卻怎么也見不到。

  我們的祖先一度認為“至人無夢”,“至人”既圣人,圣人沒有妄念,也就不會做夢了;而古希臘哲人柏拉圖曾說:“好人做夢,壞人做惡。”難道圣賢愚魯,好人壞人,真的有做夢與不做夢的區別嗎?

  再看看現在的人是怎么說的:“入睡時做夢,對于所有的人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有些人習慣于醒時做夢。”

  這就是說每個人都會有夢:或多,或少,或美夢,或噩夢。只是正常與不正常的問題,到底正常的`人多還是不正常的人多呢?我想也許不正常的人多吧!因為自己也時常醒著做夢,老是愛幻想,幻想著自己能如何如何,怎樣怎樣……有時自己也不免笑話自己,應該已過了幻想的年齡啊!天知道怎么還如此的幼稚!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于是乎,就在晚上做著各種怪異的夢。經常夢見自己張開雙臂在天空中飛翔,飛過高山飛過大海,而且輕功也了得,一躍就能躍上房頂,一切盡在自己的腳下。不過不是每次都能飛的高飛的遠的,也不是想飛多高就能飛多高,有時候夢里只能飛到一定的高度,再往上就很難了。

  于是,專門查了關于解夢的書籍,據夢學大師的分析:飛翔的主體所顯示的是關于“高高在上”時的情況,或“青云直上”時的情況,或“不斷提高”的情況。但由于飛離了地面,有時候也表示的是不“腳踏實地”,或是“好高騖遠”的表現。甚至,有時候飛翔只是逃避,逃入幻想的表現。夢里飛不高的原因意思就是你可以有所成就,但是你的成就是有限度的。或者說,你的水平高度是有限的。

  聯系和分析一下自己所做的夢,不得不說這樣的解析有一定的準確性,有時飛翔不是出于能力和成就,而是出于一種逃避現實的愿望,這種飛翔夢往往帶著緊張焦慮的情緒而不是快樂的情緒。

  總算明白了為什么老是做飛翔的夢,原來如此!是因為自己喜歡做白日夢的緣故,真的有道理!

朱自清經典散文9

  回到北平來,回到原來服務的學校里,好些老工友見了面用道地的北平話道:您回來啦!是的,回來啦。去年剛一勝利,不用說是想回來的。可是這一年來的情形使我回來的心淡了,想象中的北平,物價像潮水一般漲,整個的北平也像在潮水里晃蕩著。然而我終于回來了。飛機過北平城上時,那棋盤似的房屋,那點綴看的綠樹,那紫禁城,那一片黃琉璃瓦,在晚秋的夕陽里,真美。在飛機上看北平市,我還是第一次。這一看使我聯帶的想起北平的多少老好處,我忘懷一切,重新愛起北平來了。

  在西南接到北平朋友的信,說生活雖艱難,還不至如傳說之甚,說北平的街上還跟從前差不多的樣子。是的,北平就是糧食貴得兇,別的還差不離兒。因為只有糧食貴得兇,所以從上海來的人,簡直松了一大口氣,只說便宜呀!便宜呀!我們從重慶來的,卻沒有這樣胃口。再說雖然只有糧食貴得兇,然而糧食是人人要吃日日要吃的。這是一個濃重的陰影,罩著北平的將來。但是現在誰都有點兒且顧眼前,將來,管得它呢!糧食以外,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致看來不算少;不是必需而帶點兒古色古香的那就更多。舊家具,小玩意兒,在小市里,地攤上,有得挑選的,價錢合式,有時候并且很賤。這是北平老味道,就是不大有耐心去逛小市和地攤的我,也深深在領略著。從這方面看,北平算得是有的都市,西南幾個大城比起來真寒塵相了。再去故宮一看,嚇,可了不得!雖然曾游過多少次,可是從西南回來這是第一次。東西真多,小市和地攤兒自然不在話下。逛故宮簡直使人不想買東西,買來買去,買多買少,算得什么玩意兒!北平真有,真有它的.!

  北平不但在這方面和從前一樣有,并且在整個生活上也差不多和從前一樣閑。本來有電車,又加上了公共汽車,然而大家還是悠悠兒的。電車有時來得很慢,要等得很久。從前似乎不至如此,也許是線路加多,車輛并沒有比例的加多吧?公共汽車也是來得慢,也要等得久。好在大家有的是閑工夫,慢點兒無妨,多等點時候也無妨。可是剛從重慶來的卻有些不耐煩。別瞧現在重慶的公共汽車不漂亮,可是快,上車,賣票,下車都快。也許是無事忙,可是快是真的。就是在排班等著罷,眼看著一輛輛來車片刻間上滿了客開了走,也覺痛快,比望眼欲穿的看不到來車的影子總好受些。重慶的公共汽車有時也擠,可是從來沒有像我那回坐宣武門到前門的公共汽車那樣,一面擠得不堪,一面賣票人還在中途站從容的給爭著上車的客人排難解紛。這真閑得可以。

  現在北平幾家大型報都有幾種副刊,中型報也有在拉人辦副刊的。副刊的水準很高,學術氣非常重。各報又都特別注重學校消息,往往專辟一欄登載。前一種現象別處似乎沒有,后一種現象別處雖然有,卻不像這兒的認真——幾乎有聞必錄。北平早就被稱為大學城和文化城,這原是舊調重彈,不過似乎彈得更響了。學校消息多,也許還可以認為有點生意經;也許北平學生多,這么著報可以多銷些?副刊多卻決不是生意經,因為有些副刊的有些論文似乎只有一些大學教授和研究院學生能懂。這種論文原應該出現在專門雜志上,但目前出不起專門雜志,只好暫時委屈在日報的余幅上:這在編副刊的人是有理由的。在報館方面,反正可以登載的材料不多,北平的廣告又未必太多,多來它幾個副刊,一面配合著這古城里看重讀書人的傳統,一面也可以鎮靜鎮靜這多少有點兒晃蕩的北平市,自然也不錯。學校消息多,似乎也有點兒配合著看重讀書人的傳統的意思。研究學術本來要悠閑,這古城里向來看重的讀書人正是那悠閑的讀書人。我也愛北平的學術空氣。自己也只是一個悠困的讀書人,并且最近也主編了一個帶學術性的副刊,不過還是覺得這么多的這么學術的副刊確是北平特有的閑味兒。

  然而北平究竟有些和從前不一樣了。說它有罷,它有貴重的古董玩器,據說現在主顧太少了。從前買古董玩器送禮,可以巴結個一官半職的。現在據說懂得愛古董玩器的就太少了。禮還是得送,可是上了句古話,什么人愛鈔,什么人都愛鈔了。這一來倒是簡單明了,不過不是老味道了。古董玩器的冷落還不足奇,更使我注意的是中山公園和北海等名勝的地方,也蕭條起來了。我剛回來的時候,天氣還不冷,有一天帶著孩子們去逛北海。大禮拜的,漪瀾堂的茶座上卻只寥寥的幾個人。聽隔家茶座的伙計在向一位客人說沒有點心賣,他說因為客人少,不敢預備。這些原是中等經濟的人物常到的地方;他們少來,大概是手頭不寬心頭也不寬了吧。

  中等經濟的人家確乎是緊起來了。一位老住北平的朋友的太太,原來是大家小姐,不會做家里粗事,只會做做詩,畫畫畫。這回見了面,瞧著她可真忙。她告訴我,傭人減少了,許多事只得自己干;她笑著說現在操練出來了。她幫忙我捆書,既麻利,也還結實;想不到她真操練出來了。這固然也是好事,可是北平到底不和從前一樣了。窮得沒辦法的人似乎也更多了。我太太有一晚九點來鐘帶著兩個孩子走進宣武門里一個小胡同,剛進口不遠,就聽見一聲:站住!向前一看,十步外站著一個人,正在從黑色的上裝里掏什么,說時遲,那時快,順著燈光一瞥,掏出來的乃是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我太太大聲怪叫,趕緊轉身向胡同口跑,孩子們也跟著怪叫,跟著跑。絆了石頭,母子三個都摔倒;起來回頭一看,那人也轉了身向胡同里跑。這個人穿得似乎還不寒塵,白白的臉,年輕輕的。想來是剛走這個道兒,要不然,他該在胡同中間等著,等來人近身再喊站住!這也許真是到了無可奈何才來走險的。近來報上常見路劫的記載,想來這種新手該不少罷。從前自然也有路劫,可沒有聽說這么多。北平是不一樣了。

  電車和公共汽車雖然不算快,三輪車卻的確比洋車快得多。這兩種車子的競爭是機械和人力的競爭,洋車顯然落后。洋車夫只好更賤賣自己的勞力。有一回雇三輪兒,出價四百元,三輪兒定要五百元。一個洋車夫趕上來說,我去,我去。上了車他向我說要不是三輪兒,這么遠這個價他是不干的。還有在雇三輪兒的時候常有洋車夫趕上來,若是不理他,他會說,不是一樣嗎?可是,就不一樣!三輪車以外,自行車也大大的增加了。騎自行車可以省下一大筆交通費。出錢的人少,出力的人就多了。省下的交通費可以幫補幫補肚子,雖然是小補,到底是小補啊。可是現在北平街上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騎車不但得出力,有時候還得拚命。按說北平的街道夠寬的,可是近來常出事兒。我剛回來的一禮拜,就死傷了五六個人。其中王振華律師就是在自行車上被撞死的。這種交通的混亂情形,美國軍車自然該負最大的責任。但是據報載,交通警察也很怕咱們自己的軍車。警察卻不怕自行車,更不怕洋車和三輪兒。他們對洋車和三輪兒倒是一視同仁,一個不順眼就拳腳一齊來。曾在宣武門里一個胡同口看見一輛三輪兒橫在口兒上和人講價,一個警察走來,不問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輪車夫一頓拳打腳踢。拳打腳踢倒從來如此,他卻罵得怪,他罵道,×你有民主思想的媽媽!那車夫挨著拳腳不說話,也是從來如此。可是他也怪,到底是三輪車夫罷,在警察去后,卻向著背影責問道,你有權利打人嗎?這兒看出了時代的影子,北平是有點兒晃蕩了。

朱自清經典散文10

  初來昆明的人,往往不到三天,便學會了“是嘍嘛”這句話。這見出“是嘍嘛”在昆明,也許在云南罷,是一句普遍流行的應諾語。別地方的應諾語也很多,像“是嘍嘛”這樣普遍流行的似乎少有,所以引起初來的人的趣味。初來的人學這句話,一面是鬧著玩兒,正和到別的任何一個新地方學著那地方的特別話的心情一樣。譬如到長沙學著說“毛得”,就是如此。但是這句話不但新奇好玩兒,簡直太新奇了,乍聽不慣,往往覺得有些不客氣,特別是說在一些店員和人力車夫的嘴里。他們本來不太講究客氣,而初來的人跟他們接觸最多;一方面在他們看來,初來的人都是些趾高氣揚的外省人,也有些不順眼。在這種小小的摩擦里,初來的人左聽是一個生疏的“是嘍嘛”,右聽又是一個生疏的“是嘍嘛”,不知不覺就對這句話起了反感,學著說,多少帶點報復的意味。

  “是嘍嘛”有點像紹興話的“是唉”格嘴,“是唉”讀成一個音,那句應諾語乍聽起來有時候也好像帶些不客氣。其實這兩句話都可以算是平調,固然也跟許多別的話一樣可以說成不客氣的強調,可還是說平調的多。

  現在且只就“是嘍嘛”來看。“嘍”字大概是“了”字的音轉,這“嘍”字是肯定的語助詞。“嘛”字是西南官話里常用的語助詞,如說“吃嘛”,“看嘛”,“聽嘛”,“睡嘛”,“唱嘛”,還有“振個嘛”,“振”是“這們”的合音,“個”相當于“樣”,好像是說“這們著罷”。“是嘍”或“是了”并不特別,特別的是另加的“嘛”字的'煞尾。這個煞尾的語助詞通常似乎表示著祈使語氣,是客氣的請求或不客氣的命令。在“是嘍嘛”這句話里卻不一樣,這個“嘛”似乎只幫助表示肯定的語氣,對于“是嘍”有加重或強調的作用。也許就是這個肯定的強調,引起初來的人的反感。但是日子久了,聽慣了,就不覺其為強調了;一句成天在嘴上在耳邊的話,強調是會變為平調的。昆明人還說“好嘍嘛”,語氣跟“是嘍嘛”一樣。

  昆明話的應諾語還有“是嘞”這一句,也是別地方沒有的。它的普遍的程度,不如“是嘍嘛”,卻在別的應諾語之上。前些時有個云南朋友(他不是昆明人)告訴我,“是嘞”是舊的說法,“是嘍嘛”是新的。我疑心他是依據這兩句話普遍的程度而自己給定出的解釋。據我的觀察,“是嘞”是女人和孩子說的多,是一句客氣的應諾語。“是嘞”就是“是呢”,“呢”字在這里也用作肯定的語助詞。北平話讀“呢”為“哪”,例如說,“還沒有來哪”,“早著哪”,都是平調,可不說“是哪”。昆明讀成“嘞”,比“哪”字顯得細聲細氣的,所以覺得客氣;男人不大愛說,也許就為了這個原故。

  從字音上說,“嘍”字的子音(1)比“嘞”字的子音(n)硬些,“嘛”字的母音(a)比“嘞”字的母音(ei)寬些,所以“嘍嘛”這個語助詞顯得粗魯些。“是嘍嘛”這句話,若將“是”字或“嘛”字重讀或拖長,就真成了不客氣的強調。聽的人覺得是在受教訓似的,像一位前輩先生老氣橫秋的向自己說,“你的話算說對啦!”要不然,就會覺得說話的是在厭煩自己似的,他好像是說,“得勒,別廢話啦!”“是嘞”這句話卻不相同,它帶點兒嫩氣,總是客客氣氣的。昆明人也說“好嘞”,跟“好嘍嘛”在語氣上的分別,和兩個“是”字句一樣。

  昆明話的應諾語,據我所聽到的,還有兩個。一個是“是噢!”說起來像一個多少的“少”字。這是下對上的應諾語,有如北平的“著”字,但是用的很少,比北平的“著”字普遍的程度差得多。又一個是“是的嘍唦”。有一回走過菜市,聽見一個外省口音的太太向一個賣東西的女人說,“我常買你的!”那女人應著“是的嘍唦”,下文卻不知怎么樣。這句話似乎也是強調轉成了平調,別處倒也有的。

  上面說起“著”字,我想到北平的應諾語。北平人說“是得(的)”,是平調。“是呀”帶點同情,是“你說著了”的味兒。“可不是!”“可不是嗎!”比“是呀”同情又多些。“是啊?”表示有點兒懷疑,也許不止一點兒懷疑,可是只敢或者只愿意表示這一點兒。“是嗎?”懷疑就多一些,“是嗎!”卻帶點兒驚。這些都不特別另加語助詞,都含著多多少少的客氣。

朱自清經典散文11

  茶房在輪船里,總是盤踞在所謂“大菜間”的吃飯間里。他們常常圍著桌子閑談,客人也可插進一兩個去。但客人若是坐滿了,使他們無處可坐,他們便恨恨了;若在晚上,他們老實不客氣將電燈滅了,讓你們暗中摸索去吧。所以這吃飯間里的桌子竟像他們專利的`。當他們圍桌而坐,有幾個固然有話可談;有幾個卻連話也沒有,只默默坐著,或者在打牌。我似乎為他們覺著無聊,但他們也就這樣過去了。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倦怠,嘲諷,麻木的氣分,仿佛下功夫練就了似的。最可怕的就是這滿臉:所謂“施施然拒人于千里之外”者,便是這種臉了。晚上映著電燈光,多少遮過了那灰滯的顏色;他們也開始有了些生氣。他們搭了鋪抽煙,或者拖開桌子打牌。他們抽了煙,漸有笑語;他們打牌,往往通宵達旦——牌聲,爭論聲充滿那小小的“大菜間”里。客人們,尤其是抱了病,可睡不著了;但于他們有甚么相干呢?活該你們洗耳恭聽呀!他們也有不抽 煙,不打牌的,便搬出香煙畫片來一張張細細賞玩:這卻是“雅人深致”了。

朱自清經典散文12

  中學時期曾在課本上學過《朱自清的散文》中的《春》、《背影》、《綠》、《荷塘月色》、《威尼斯》,《春》的調皮、《背影》的酸楚、《綠》的幽雅、《荷塘月色》的寧靜、《威尼斯》的美麗,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的代表作,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卻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我們姑且不去分析當時的歷史背景,只看《背影》描述父親的兩個片斷:一是“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蹣跚著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腰去,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傾斜,顯出努力的樣子。”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催人淚下。二是“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父親的來信平靜自然,吟于心間;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這兩個情景,讓人不能忘記那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我不知道,也無法預知,曾經有多少人被《背影》感動,將來還會有多少人感動于《背影》。當年學習這篇文章的時,老師讓我們背下來,由于年紀小,只記得因為要求背誦,因此也就多讀了幾遍,那時候哪能真正理解“父親”這兩個字的份量,更不用說“背影”……多年后在大學學習散文賞析時重讀這篇文章,對于父親,對于親情和愛,有了些許自己的感悟,那時的自己已經能夠明白作者娓娓道來的那些小事,字里行間由人及己,也能體會父親的不易。

  今年九月送兒子上大學時,看到愛人與兒子爭搶著背重的背包和拉拉桿箱,最終愛人肩背較重的背包、手拉拉桿箱,卻只讓兒子背一個較輕的背包時,看著愛人的背影我的心中一緊,觸景生情,突然感到這個場景似曾相識:朱自清《背影》里的父親不就如此嗎?我的眼眶濕潤啦,此時我才深深理解《背影》里的父親……

  是啊,在父親眼中,無論孩子長多大,無論走多遠,經歷過多少風雨,都是自己長不大的孩子,所以才會有:不停地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登上列車為我揀靠車門的座位,反復叮囑旅途注意安全,攀過欄桿,抱著橘子向我走來……這樣的“背影”相信對于經歷過送孩子到千里之外上學的父母,每一位離家求學的孩子都不會陌生,這樣一個“背影”在很多人生命中都會出現,它的柔軟之處感動著每位讀者:在孩子離開的瞬間,潸然淚下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孩子……

  “南京是值得留連的地方,雖然我只是來來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說夸說,可惜知道的太少;現在所寫的,只是一個旅行人的印象罷了。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艷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這是上世紀30年代,朱自清游歷南京后,寫下的《南京》一文對南京的評價。

  趕巧兒子考取南京的大學,趁兒子上學之機來到南京,游玩了:明孝陵、中山陵、瞻園、莫愁湖、夫子廟、江南貢院、秦淮河等地,按照先生的墨跡,一個星期時間想游完《南京》里描述的南京城是不可能的。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南京坐擁“古、大、重、綠”為一身。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旅游黃頁,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墻;重,南京是歷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綠色城市,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如今的南京不僅是國家創新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國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而且是國家重要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現代服務中心、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位,車輛制造規模居第三位。南京港已成為遠東內河第一大港,是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生活在三十年代的朱自清寫《南京》時心情極度抑郁,他以流覽的眼光從南到北從頭到腳把南京欣賞了一遍,并有在鬧市之中,獨辟一塊清靜之地,為那些想清靜又不愿意逃離紅塵的人們,留出一個好去處的心情躍然紙上。

  在南京一個星期,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們的文明程度。一個星期的時間公共場所從未看到過有人爭吵、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闖紅燈、不按順序排隊等現象發生,在南京問路,被問者若不知道路徑,你也不用擔心,因為他會打電話幫你打聽。南京給人的印象就是四個字:干凈、柔軟。要想真正說透南京還是讓我們走進這座“六朝古都”,去細細領略她的“秦淮風韻”吧……

  隨著年齡增長,《朱自清散文集》中有些學生時代理解不了的文章,經過生活歷練如今也能產生共鳴。

  朱自清一生生活在一個極度壓抑的年代,想說的話不能說,想做的事不能做,心中的郁悶只能找一無人的地方去排解,以求得一時的寬慰,因此,他的散文處處透著那一絲淡淡的哀愁,帶著一層淺淺的“灰”調,就像朧著輕紗的夢。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飄逸之處,惹人愛的地方。

朱自清經典散文13

  朱自清說,正義在我們心中。

  《正義》這篇文章談的是朱自清對正義的一個認識與看法,他認為,正義應該在我們心中永存,應該在不知不覺之中,從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就可以體現出來,而不是那種只把“正義”二字掛在嘴邊,卻從來沒有付諸過行動。正義是無形的,但他可以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希望,讓人可以去和惡勢力進行斗爭,而且,正義往往是勝利者,他是磨不滅,催不夸的。在現代社會,正義常常被扭曲。比如一個學生考不上學校,但是他爸爸給學校送禮,學校開了后門讓他進。這種事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再常見不過了,甚至我們經常會遇到或者聽到有的家長甚至會比較誰給老師的好處多。現在,如果你請某人幫你一個忙,你應該給他們禮物并請他們吃飯。久而久之,正義也被忽視在一個小角落里。

  其實大家都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即使是小偷也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事情是違法的,所以躲起來,但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或者和別人過不去。所以人控制不了自己,失去了正義感。即使是負責教育孩子的老師,也總是接受禮物。可想而知,從小被這樣的'氛圍包圍,會產生很大的心理陰影,長大后自然會這樣。

  希望我們能保持心中的純真和正義,做出正確的選擇,問心無愧,為這個社會做一點貢獻,獻上一顆正義的心,一份微薄的力量。

朱自清經典散文14

  課文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賣弄”、“抖擻”等詞語的意思。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1.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體驗春天帶給人們積極向前邁進的力量。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氣息,有感情朗讀第1自然段。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關詞語。

  3.認識春,明白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春的'美麗景象的。

  教學過程 :

  引課:

  1、說一說帶有“馬”的成語或四個字的詞語,比如“馬到成功”。

  2、說一說帶有“春”的成語或四個字的詞語,比如“春暖花開”、“春意盎然”。

  一、初讀,感知課文

  1、示課題“春”。

  2、讀課文,感受春天的氣息。

  二、再讀,理解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地向我們傳遞春天的氣息的,要求從課文中找出依據。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

  (1)理清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春的美麗景象的。

  (2)初步體驗春天的美。

  三、精讀,體味課文,學習第一段。

  這段講什么意思?出示燈片和課文第一段比較。

  “東風來了,人們盼望的春天也到了。萬物蘇醒,山青了,水滿了,太陽也變紅了。”

  這燈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內容差不多,但讀起來的感覺為什么會差多了?(突出擬人的寫法的生動形象,更好表達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讀——指名讀——試背——齊背。

  四、作業 。

  (1)作業 本第1題,修改課內組詞。

  (2)朗讀課文3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春景中體會春的無限生機和希望,激發熱愛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摘錄好的詞句。

  教學過程

  1.檢查。

  看拼音寫詞;根據意思寫詞。

  2.研讀。

  (1)齊背第一段,說大意。

  (2)學習第二段。

  ①自由讀,思考:第二段作者寫了春天哪幾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風、雨。)

  ②指導讀“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學“花”、“風”兩個自然段。

  春花和春風各有什么特點?哪些詞句寫出這特點?最喜歡的句子是什么?為什么喜歡?

  用自己的朗讀讀出春花的多、美,春風的柔和,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④獨立自學“春雨”自然段。

  回顧前面的學法:劃找——思考——朗讀體味——匯報交流——訓朗讀。

  按此法學習。

  ⑤課內做作業 本3、4、5題。

  (3)學習第三段。

  這段講一個什么意思?在用詞上有什么新特點?(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學習第四段。

  這三句各告訴我們春天的什么特點?這三句順序能改變嗎?

  為什么?

  這三句采用什么寫法?該怎么讀?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強語氣?

  3.作業 。

  (1)修改課堂上的作業 。

  (2)準備背誦課文,有能力的先背誦四兩段。

朱自清經典散文15

  很多人都明白朱自清,他的散文也十分地有名。但在他的散文中最著名的要數《背影》和《荷塘月色》了。

  《背影》這篇散文描述了一幅父子車站送別的畫面。主要資料是:“我”的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我”回到了徐州,在父親家見到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我”留淚了,父親教育我:“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然后就去辦喪事去了。

  辦完喪事后,“我”的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去南京后,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了,但因他仍然不放心,最終最終還是說服了“我”送我去念書。

  我們到了車站后,“我”買票,他就幫著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腳夫行小費,他又去談價格,談完后便送“我”上車。又叮囑“我”夜里警醒些,不要受涼;“我”讓他走,他說;“我去給你買些橘子,別動!”他帶著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胖胖的,蹣跚地走了過去。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他抱著幾個朱紅的橘子往那里走,走到了鐵路那里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我慢慢爬起,然后再抱著走了過來,一股腦的將它們放在了“我”的大衣上,然后就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然后就漸漸消失在人群中......

  如果說《背影》的語音質樸,那《荷塘月色》的語言就十分清麗了。

  《荷塘月色》里主要講的是“我”在院子里乘涼,想到荷塘去看看,于是就去了。到了荷塘,荷葉,荷花讓“我”感到荷塘里與其他地方的不一樣,讓“我”想到了梁元帝的《采蓮賦》和《西州曲》。這樣想著,突然發現自我已經到家了。

  這篇散文里最美的一段在第四段:區區折折的荷塘上,彌漫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這些場景讓我想起了葉圣陶寫的`《荷花》里的第二段: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荷花多美麗呀!我又想起了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比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朱自清散文》真好看哪!

【朱自清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朱自清描寫秋天的散文(精選19篇)09-06

朱自清散文集讀書筆記02-07

朱自清散文春之搞笑網文04-30

論朱自清散文的時代語言藝術成就05-03

《朱自清散文集》讀書筆記13篇04-25

節奏之美-談朱自清散文中的疊音詞04-27

朱自清作文05-06

朱自清作文07-11

朱自清匆匆10-28

朱自清的散文讀后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