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系,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模式: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以及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整合,首先我們要考慮語文學科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語文學科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任務是通過課件的演示使學生學會利用語言進行表達、交流。
一、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人們對學習知識的認知,包括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往往在于學習的興趣,小學生更是如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導入,更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科學地設置學生活動的情境.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我在教《望洞庭》一詩中,做了以下的導入: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
2、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3、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學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4、你能用上一些詞語來形容嗎?學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5、過渡,引出課題。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湖的美詩佳句。在一千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來到了洞庭湖邊,看到這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播放多媒體錄像,出示詩和配樂誦讀。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運用多媒體教具,使學生看到了洞庭湖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壯觀景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運用電教手段 ,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現代課堂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示聰明才智的機會,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能夠針對學科實際,制作出一些動態課件,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發現規律,嘗試解決問題的途徑。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第二自然段時,我做了以下幾點:
1、出示西湖圖畫,播放錄像中的漓江水,使學生直觀感知,激發興趣。
2、再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漓江水與別處水的不同之處,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3、結合課文的相關詞句讀一讀。在學習過程中,我利用了圖畫。錄像等手段 ,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來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桂林山水》第三自然段中,我首先出示圖畫,播放錄像,再讓學生觀察,畫面中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那些顯著的特點。當學生看到這奇異秀險的山峰時,都躍躍欲試,各抒己見。我乘機追問:桂林的山峰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之外,還像什么呢?學生個個爭先恐后:有的說像好斗的公雞,有的說像下山的猛虎,有的說像含苞欲放的蓮花……
通過畫面使學生感受到了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利用多媒體教具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營造良好教學的氛圍
在語文教學中,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學內容需要展示,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其中包括大量的圖片、影音資料和影視資料。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還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堂演示、扣人心弦的懸念,營造良好的教學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下,以豐富的想象、牢固的記憶和靈活的思維獲得學習的效果。例如《觀潮》一課,作者在課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寫潮的樣子及潮的響聲頗為精彩,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我在教學中,播放錄音讓學生感受潮來時浪涌岸灘,洶涌澎湃的聲音,借借助錄像,讓學生感受潮來時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壯觀場面,通過創設情境,調動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既營造了課堂氣氛,又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
四、運用電教手段,培養朗讀能力
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運用電教手段可以烘托課堂氣氛,促使學生聲情交融的讀書。多媒體播放的朗讀聲音,清晰標準,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更能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如在教學《臺灣蝴蝶甲天下》、《桂林山水》等表現祖國壯麗河山、旖旎風光的文章時,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先一邊聽范讀,一邊欣賞此地的風景錄像。電化教學把優美的意境、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融于一體,使學生仿佛在如畫的湖光山色中漫游。這樣學生再朗讀課文時必定感情充沛,有聲有色。
綜上所述,電化教育以形、聲、色、情的優勢將教材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
總之,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可以引發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知;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科的整合,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媒體使用得當,對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會產生顯著、獨到的效果。
【淺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相關文章:
淺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05-01
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的整合05-02
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的整合04-30
淺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04-28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04-29
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與俄語學科的整合05-02
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整合04-29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整合04-29
淺談城市臺新聞資源的整合與營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