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探討
摘要: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是我國農業法的必然之路,雖然近些年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的循環農業經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對于市場對新農業的要求來說,還存在不足,本文就發展循環農業經濟進行一番探討。
關鍵詞:循環農業;農業經濟;探討
循環農業經濟是循環經濟的更具體的應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和科學發展觀,在新農村建設中應予靈活貫徹,同時要加強宣傳、組織、領導與相關的政策與體系的配套工作。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經濟,不僅有利于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也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三農"問題的客觀需要。
一 循環農業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是按照生態學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以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循環流動為特征的生態經濟。循環農業經濟是循環經濟中非常重要的領域,所謂循環農業經濟是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循環經濟理念運用于農業經濟發展系統中,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和手段,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物資的投入量和廢物的排放量,形成農業的種養加、農科教、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的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體系。
二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1.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在我國水資源利用中,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0%左右。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干旱性突出,全國約2/3以上的農業生產需要灌溉。因而,農業灌溉用水比例一直保持在農業用水量的90%以上。近年來,由于農業灌溉和工業發展對地下水超額開采,導致地下水資源短缺、河流斷流、土地沙化、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同時,我國農業灌溉用水浪費卻十分嚴重。據統計,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平均僅為0.475,約有一半以上的水資源被浪費。因此,推行農業循環經濟是實現農業節約用水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環境污染問題明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農產品質量。在種植業中,農民只認識到化肥農藥簡單、方便的好處,大量施用化肥農藥,畜禽糞便用作農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導致養殖業與種植業嚴重分離,畜禽糞便亂堆亂排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對環境的污染逐年加重。未經處理的畜禽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而養殖場會產生大量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質的惡臭氣體,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3.農副產品資源利用率低。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業產出效益的新型經營機制,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也是農業發展的必然方向。但就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來說,還處于初級階段。具體表現為農戶參與產業化程度較低,產業化組織整體競爭力不強,農業產業化的帶動、輻射效應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尤其是農業產后的副產品利用率低。
4.農業耕地面積不斷減少。2009年中國耕地的總數是18.26億畝,已經接近18億畝"紅線"警戒。國土資源部2001~2008年耕地面積數據顯示,8年間,中國耕地減少1.25億畝。如果不加以控制,按照每年平均減少的數字,2年就會突破紅線。人多地少是我國基本的國情。但是,我國農業生產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式經營模式上,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的主要動力仍然以人畜力為主;農業科技體系不完善;經營方式仍以家庭為單位,缺乏規模經營;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較大。我國要克服農業生產中人口多、耕地少的現實矛盾,就必須使農業生產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
三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的對策
1.出臺政策,加強指導。
首先,推進循環農業立法進程,出臺有關限制性法規和補償性政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界定農民、企業和政府在推進循環農業建設中的責任與義務,以建立農業生態補償和技術補貼機制為切入點,完善循環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構建政府推動、市場驅動和公眾行動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其次,建立鄉村物業管理法規體系,構建循環農業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實施物業化管理不僅有利于發揮基礎設施的投資效益,而且有利于轉變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方式,對推進農村廢棄物處理資源化利用、培育和壯大農村環保產業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技術創新,提升能力。
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技術創新的有力支持。首先,要加強農業技術開發,提高農業生產中的技術含量。開辟農業科技園區可以在科技與政府、農戶間搭起一座橋梁,為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創造有利條件,為農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供試驗基地和轉化基地,為農業科研與生產結合和創新提供切入點,也為整個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產生示范作用。其次,要促進農業內部專業化分工。農業專業化分工可以分為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支持與開發、農業服務等幾大部分,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發揮其在各自領域內的特長,促進農業整體的專業化分工,改變每戶農民"小而全"的耕作方式。
3.資金投入,完善體系。
建設循環農業經濟體系,需要大量的資金保障。沒有資金投入,經濟效益就難以顯現。因此,各級政府的支農資金預算,要適度向循環農業傾斜。其一,各級政府應設立循環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循環農業技術的培訓、應用和推廣;其二,金融機構要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增加貸款額度,支持循環農業建設,特別要適度增加面向農戶的小額貸款額度,綜合運用稅收、貼息、補助等多種經濟杠桿的作用,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和農業;其三,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完善個人、集體、國家三者結合,多層次、多元化的循環農業建設投資體系;其四,要探索完善循環農業發展的投資、金融、價格、財稅和收費政策,改進發展模式。
4.積極培育循環農業經濟載體。
要像建設工業園區一樣搞好循環農業經濟示范園區建設。一是科學設計、合理規劃,將具有上下游共生關系的項目集中到園區中來,形成特色和綠色產業帶,實現有害污染物質在園區內的閉路循環;二是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合理利用資源,發揮區域優勢的原則,加強園區設施與農業技術的組裝配套,實現規模化、專業化和高效化生產;三是注重農產品良種、良法配套,完善農產品高效、優質、高產綜合生產技術體系。
循環農業經濟是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所在,發展循環農業經濟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本質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可以加快扭轉農業發展中生產模式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不適之處。
參考文獻
[1] 鄧春霞.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前景分析及對策建議[J].南方農業.2011(04).
[2] 姚天沖等.依法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經濟[J].遼寧農業科學.2006(01).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探討】相關文章:
發展黃姜產業循環經濟探討04-30
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探討04-28
循環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04-27
循環經濟問題探討04-27
循環經濟的評價體系探討04-28
農產品加工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探討論文12-02
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環境管理機制探討04-28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05-03
論循環經濟的發展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