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風險
摘 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投資是國民經濟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規避投資風險,更好地發揮投資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成為社會迫切關注的問題。所以,加強對投資風險的研究,有助于增強投資者的風險防范意識,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進而促進投資的良性運行。
關鍵詞:投資;投資工具;虛擬經濟;市場信息不完全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6-0060-02
投資作為一種經濟活動,產生于17世紀末期即古典市場經濟階段,歷經三百多年的發展演進,至今已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投資的關鍵是控制風險。怎樣控制風險?產生投資風險的原因有哪些?本文下面就對這兩個問題進行集中研究。
一、投資風險產生的原因
1.投資工具的多樣性。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投資歷經三百多年的發展,其工具愈來愈多,譬如,基礎金融市場有價證券分為貨幣有價證券與資本有價證券,貨幣有價證券包括匯票、支票、本票等,資本有價證券包括股票、債券;衍生金融市場有期貨、期權等,其中僅期貨就包括商品、金融指標、金融工具、天氣等期貨品種,這些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投資套利活動盛行,更是給現實社會投資活動,帶來種種不確定性。面對種類繁多的投資工具,雖然可使投資者的選擇空間增大,但對不具備一定專業投資知識的人來說,其對投資工具的選擇尤其是進行投資的優化組合,就面臨較大的困難,這些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投資知識。因此,在投資者對投資工具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對投資工具的選擇不當,就會帶來相應的風險。
2.投資市場系統性風險的持續發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投資市場因受各種突發因素的干擾,其形勢往往瞬息萬變,令投資者難以預料,這就不可避免產生系統性風險。2008年9月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次危機使全球股市大衰退,使美國、歐盟、英國、日本等世界上主要經濟體都深受打擊,現在仍陰霾未散,無疑會給眾多的投資者帶來無法預料的損失。市場系統性風險的持續性發作,往往給投資者帶來毀滅的打擊,孕育著無限的投資風險。
3.市場信息不完全。投資者要獲得完全的市場信息,在現實社會經濟條件下是難以做到的。在現實社會經濟條件下,市場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市場信息的不完全對投資者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往往會引發相應的投資風險,進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例如,“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經濟危機——1720年南海泡沫,給眾多的投資者帶來了重大經濟損失,市場信息的不完全或不對稱是主要因素。1720年,英國倫敦南海公司與政府交易換取了發行股票的經營特權,并且為刺激股票發行,接受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新股,很多投資者競相購買(當時擁有股票是一種特權,公眾對股價普遍看好),致使股票價格狂漲,然而南海公司的真實業績卻與人們的預期相背離,由于市場信息的不完全,很多投資者仍然持有買進該公司的股票,當國會通過《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股票時,南海公司股價暴跌,使投資者損失慘重。”[1] 再例如,“2006年至2007年10月在國際投機熱錢的大量涌入炒作下,中國 A 股市場一路狂奔“牛市”,很多投資者在市場信息不完全或不對稱的情況下,以為賺錢的大好時機到來了,在股票價格極高的情形下,大量買進,當中國 A 股市場開始大幅調整下跌時(跌幅達40%以上)。”[2] 很多投資者被“套”住了,從而造成投資大規模“縮水”現象的發生。
4.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所關注的是短期經濟利益,因而會忽視由此所產生的投資風險。在短期獲利動機的驅使下,投資者往往會進行非理性的投資決策,導致投資風險的發生。例如,投資史上著名的“1637年郁金香狂熱”,就是眾多投資者為獲取暴利,在郁金香價格高漲的情況下,非常不理性地將房產和土地低價賣掉,換取現金以購買昂貴的郁金香球莖,造成投資過度,最終在郁金香價格狂跌的情況下,很多投資者因無法履行合同而破產。再例如,1987年黑色星期一,因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局勢的不斷緊張,很多投資者在華爾街股市喪失理性地大舉拋售股票,造成全球股市暴跌,給世界帶來了重大經濟損失,投資者自身也不會幸免。在上述事件中,假如投資者能理性地采取行動,是不會給自己帶來如此巨大的投資風險。
5.虛擬經濟的出現。虛擬經濟作為市場經濟中信用制度和貨幣資本化的產物,往往以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等為其載體,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會給投資者帶來潛在的投資風險。譬如,企業發行的股票,實質上就是企業向社會公眾的一種借款,其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即企業用籌集到的資金來發展實體經濟,若達到了預期目標,就會給投資者帶來相應的收益,若企業由于決策失誤或管理不當而沒有達到預期的經營目標,就會給投資者帶來投資風險。這就是說,虛擬經濟若能得到一定的實體經濟作支撐,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就小一些,若其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實體經濟,就會給投資者帶來相應的投資風險。投資風險的大小,視其與實體經濟的脫離程度而定。此外,虛擬經濟以市場信用制度為基礎,若其發展違背了市場信用制度也會給投資者帶來風險。例如,2001年美國能源巨頭安然破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該公司采用會計造假手段(將未來不確定收益計入本期收益)蒙騙投資者,以達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致使很多投資者上當受騙而購買其公司股票,最終在其破產后給眾多投資者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經濟損失。其行為就違背了市場信用制度,從而造成該公司股票這一虛擬經濟的發展脫離了相應的實體經濟,給投資者帶來了相應的風險。
6.政府相關政策的誤導。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政府相關政策的誤導,也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風險。例如,“1996年日本樓市泡沫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政府相關政策的誤導。20世紀80年代,日本政府為刺激國內經濟轉型,長期推行低利率政策,造成市場上資金充沛,再加上日本政府未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導致資金大量涌入房地產市場,引發股票價格和樓市價格雙上漲,從而形成股市和樓市泡沫,釀成了經濟危機,給眾多投資房地產的人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3]再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東南亞一些國家出現的房地產泡沫,在相當程度上歸根于這些國家政府靠借外債維護經濟增長的不正確做法”[4],無疑會給許多投資者帶來經濟損失。因為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形成,是大量的投資者投資推動的結果,一旦泡沫破滅,投資者首當其沖受到損害。 二、規避投資風險建議
1.加強投資知識學習,奠定投資基礎。加強投資知識學習,是投資者進行投資的前提,也是規避投資風險的基礎。我們要進行投資首先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投資常識,譬如,投資有哪些種類?自己適合何種投資?各種投資工具具有什么特點?何種投資受政府政策影響大或受市場波動影響大?等等,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學習。其次,我們還要熟悉相關投資歷史,對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投資案例進行總結,譬如,“漂亮的50股”、“1637年郁金香狂熱”等,都會給我們進行安全投資提供有益借鑒。最后,多與投資經驗豐富的人士進行交流,盡可能地了解一些投資實踐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有了基本的投資知識儲備,我們就奠定了投資的堅實基礎,從而也奠定了規避投資風險的基礎。
2.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克服非理性行為。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可以使我們理性地采取投資決策,避免相應投資風險的滋生。在現實社會經濟生活中,很多投資者投資失敗,并非自己能力不及所致,而多半是由于投資心態不良造成的,投資者在不良心態支配下極易采取一些非理性的行為,從而釀成投資風險。譬如,在現實社會經濟生活中,很多投資者購買股票時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股票價格愈漲愈買,愈跌愈不買,在這種心態支配下極易采取一些非理性行為,進而把自己置于風險的巔峰。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首先我們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擺脫“一夜暴富”觀念的困擾。其次,我們要克服盲目從眾心理,不隨波逐流,避免非理性投資。最后,正確對待投資成敗,保持積極樂觀的投資心理,做到敗不餒,勝不驕。
3.及時追蹤掌握市場投資信息,克服市場信息不完全或不對稱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信息對投資者至關重要。首先,我們要多渠道、多途徑獲取相關投資信息,如通過互聯網、報紙、廣播電視等及時掌握有關投資信息。其次,多了解政府相關政策信息或經濟動態變化信息,對自己的投資前景進行有效判斷,把自己的投資決策建立在科學可行的基礎上。最后,不斷從投資實踐中積極捕捉反饋的信息,及時指導糾正自己的投資決策。通過以上做法,及時獲得準確、有效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克服市場信息不完全或不對稱的影響。
4.政府要加強對投資的正確引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要從整體經濟運行的高度出發,積極運用多種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充分發揮對投資的宏觀導向作用,防范相關投資風險的發生。首先,政府應根據市場投資信息變化,正確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杠桿,及時對投資進行卓有成效的引導,規范投資者的行為,抑制投資的過度膨脹,防止虛擬經濟泡沫的出現,給投資創造健康穩定運行的宏觀經濟環境。其次,要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搞好政策預測和追蹤研究,及時矯正不合適宜的政策措施;健全法治,依法管理,克服人治的隨意性和武斷性,減少政府相關政策的失誤引發的投資風險。
總之,有投資就有風險,這就看我們如何對其進行正確控制,控制適時,既能使我們取得投資收益回報,又能規避相應投資風險的發生,從而使投資充分發揮對經濟增長有益推動作用。
【投資與風險】相關文章:
如何評價投資的風險04-28
生態投資風險管理04-29
風險投資問題研究04-29
風險投資基金的融投資效率分析04-29
養殖奶牛投資預算與風險分析05-01
風險投資的方向、目的及環境04-30
促進風險投資的稅收思考04-28
風險投資與項目選擇04-30
股票投資風險成因探析05-02
風險投資計劃書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