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薦]臨床執業醫師《外科學》輔導:外科感染治療方面
臨床執業醫師《外科學》輔導:外科感染治療方面匯總2010-08-18 09:40:46瀏覽次數:31
一總的治療原則消除感染的病因,清除膿液、壞死組織,增加病人的抗感染與修復能力,是治療外科感染的原則。
局部治療
1.患部制動與休息:有利于炎癥局限化和消腫,減輕疼痛。
2.外敷藥物:消腫、止痛。
3.熱敷、理療或放射療法:消腫、止痛、殺菌、消炎。
4.外科療法:包括膿腫的切開引流和發炎臟器的切除。
二分類敘述
㈠癤:以局部治療為主,但有時也需全身應用抗菌藥物。而癤病一般均需輔以抗菌藥物。
癤在早期未潰時切忌擠壓。可作熱敷,或外敷藥膏。已有膿頭尚未破潰者可作切開引流或藥線引流,但面部癤應盡量避免作切開。
㈡癰:
1.充分休息、加強營養,使用鎮靜劑,合理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
2.局部早期可用金黃膏、50%硫酸鎂或70%酒精濕敷。
3.較小的癰在早期經上述處理后,壞死組織脫落,傷口可逐漸愈合外,大部分癰都因病變范圍較大,引流不暢,感染不易控制而需作切開引流術。
切開一般用"+"、"++"或"川"形切口。切口應超出炎癥范圍少許,深達筋膜,盡量剪除壞死組織。
㈢急性蜂窩織炎治療
1.可用50%硫酸鎂溶液濕熱敷或金黃膏外敷局部。也可作紫外線或超短波治療。
2.一般需同時應用磺胺藥或抗生素。
3.一旦形成膿腫,應行切開引流。
㈣新生兒皮下壞疽治療
1.新生兒的免疫功能較差,如不及時和積極治療,本病可以并發敗血癥、支氣管炎和肺膿腫等。
2.診斷一旦明確,即應作多處切口引流,切口一般約需作5-7處,每個切口約長1cm.經過此種處理,病變常可得到控制。
3.如有壞死出現,應隨時將壞死皮膚切除。
4.術后應經常換藥,保持引流通暢;必要時。在創面清潔后作植皮術。
5.全身應用青霉素等抗茵藥物和加強全身支持療法。
㈤丹毒治療:休息,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鎂濕熱敷或用抗菌藥物軟膏外敷。全身應用抗菌藥物。
㈥甲溝炎治療:早期可用熱敷、理療、外敷魚石脂或三黃軟膏,給予磺胺藥或抗生素。已有膿液者,可在甲溝處做縱形切開引流。必要時兩側甲溝切開引流或拔去指甲。
㈦膿性指頭炎治療:腫脹不明顯的初期指頭炎可用熱鹽水浸泡多次,每次約30分鐘;亦可用藥外敷,酌情用抗菌藥物。一旦出現跳痛,指頭的張力明顯增高,即應做切開引流,在患指側面做縱形切口或兩側對口引流。
㈧急性化膿性腱鞘炎及手掌深部間隙感染治療:早期治療與膿性指頭炎相同,如無好轉,應早期切開減壓與引流,以防肌腱壞死。
㈨全身化膿性感染治療原則提高病人抵抗力,消滅細菌感染。
1.感染病灶的處理:切除壞死組織,去除異物,切開引流,截除壞疽肢體,拔除留置體內的導管。
2.抗生素的應用:早期大劑量聯合應用;及時做抗生素敏感試驗。發現真菌性敗血癥時,停用廣譜抗生素,改換有效的窄譜抗生素,并應用抗真菌藥物。
3.提高抵抗力:反復、多次輸新鮮血,糾正水和電解質平衡失調,給予足量的熱量,適量補充維生素。
4.對癥處理:藥物或物理降溫;使用激素或人工冬眠。
㈩破傷風綜合治療措施
1.清除毒素來源:徹底清創,敞開引流,用3%過氧化氫或1:1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與濕敷。
2.使用破傷風抗毒素中和游離的毒素
3.控制和解除痙攣: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刺激。輕者可用鎮靜劑與安眠藥物,重者可用氯丙嗪。對嚴重的抽搐還可用硫噴妥鈉、副醛或肌肉松馳劑。
4.防治并發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鼻飼或全胃腸外營養。防治呼吸系統等其他部位的感染,抑制破傷風桿菌。保持呼吸道通暢。
(十一)氣性壞疽
1.緊急手術處理:在病變區作廣泛、多處切開,切除已無生活力的組織。不用止血帶,傷口敞開,用氧化劑沖洗、濕敷。必要時可作截肢術。
2.高壓氧療法:控制氣性壞疽桿菌的生長繁殖。
3.抗生素:大劑量使用青霉素或四環素族等。
4.全身支持療法:少量多次輸血,糾正水、電解質代謝失調,營養和對癥治療。改善全身狀態。
【[薦]臨床執業醫師《外科學》輔導:外科感染治療方面】相關文章:
外科學試題(二)-臨床執業醫師考試04-29
執業醫師考試輔導--泌尿外科學04-27
2005年臨床執業醫師《外科學》模擬試題04-29
2008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外科學04-29
中醫執業醫師試題及解析-外科學04-29
[薦]轉載:臨床執業醫師2010臨床執業04-27
[薦]臨床執業醫師(六)04-27
[薦]臨床執業醫師口訣04-27
[薦]臨床執業醫師口訣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