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也談執業醫師的培養和認證
央視報道的"北大教授"事件,成為了各大媒體的頭條,也成為人們密切關注的社會事件,而其中關鍵的一個焦點就是:執業醫師的資格認證問題。對于這個事件的孰是孰非,目前我們還不能得到全面的信息而作結論。作為從醫20多年并且有過國外留學經歷的外科醫生,我想在這里介紹一下我所了解的國內外醫師培養和認證情況。
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醫學教育和中國的醫學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用一個表格來對比一下:
大學醫學院見習實習住院醫師
歐美4年4年1年1年4年
中國5-8年1年1年5年
對上面這張表,需要說明幾點:
1、在歐美,進入醫學院之前必須完成4年的大學教育,然后才可以進入醫學院學習4年;而在中國,是高中畢業以后直接進入醫學院學習5-8年。
2、醫學院學完以后,歐美國家是直接獲得醫學博士(MD),而中國是獲得醫學學士(5年學習)、醫學碩士(7年學習)或者醫學博士(8年學習)。
3、醫學院畢業了,還需要進行住院醫師培訓才可以成為真正可以獨立行醫的執業醫師,這一點在歐美和中國是一樣的。在美國一般是第3或者4年住院醫師的期間進行執業醫師考試,也就是所謂的行醫執照,考試合格獲得執照后就可以獨立行醫看病了。而國內則是在住院醫師第2年進行執業醫師考試,通過后可以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4、歐美和中國一個更大的區別是在取得醫師行醫證書之后。在歐美,醫師獲得行醫執照以后,就具備了獨立的行醫資格,無論你行醫多久,無論你在公立醫院還是私人診所,都是一樣的。而國內卻又增加了醫師的不同級別: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每一級別都要經過考試和認證。醫院越大,晉升考核越嚴格。這叫做醫療技術職稱。
5、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等是教學職稱,只有在醫學院有教學任務等教學相關的活動者達到一定水平才可以授予教授等職務。教授并不是代表一位醫師的技術水平的標準,而主任醫師等才是判定醫療技術水平高低的基本標準。一位主任醫師,可以由于參與較少的教學活動而僅僅有講師的教學職務。
6、國內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國內有醫學學士、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的學位,而國外只有醫學博士。在國外從醫學院畢業就是醫學博士,而國內在醫學院畢業只是醫學學士,需要另外考試并繼續學習3-5年才可以獲得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而在讀博士、碩士期間,學生多數是在實驗室做課題、寫文章和畢業論文,論文要發表在國外或者國內高等次學術期刊,否則無法拿到學位證書。因此如果一個醫師獲得了醫學碩士或者博士學位,并不能等同于有較高的醫療技術水平。這里是國家的教育體制問題,在醫學院學習后和臨床實際醫療工作能力培養間有嚴重的脫節。
7、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培養真正具備較好的理論基礎和看病救人的醫師,近幾年國內一些醫科大開辦了7年制和8年制醫學專業,學生在醫學院學習3年理論課之后,就到醫院開始見習和實習,同時完成至少一項的研究并發表論文,這樣畢業后可以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這樣培養出來的醫師,由于和實際醫療工作接觸較密切,實際看病救人的能力較好一些。
8、醫學生可以行醫嗎?可以接觸病人嗎?其實醫學生從見習開始,就開始接觸病人了。見習醫師:在老師帶領下看病人;實習醫師:在老師帶領下檢查病人;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看病、檢查、處方、手術等醫療行為。這在國內外都是一樣的,是多年來沿襲下來的,也是證明有效的醫師培養方式。就像上面所介紹的執業醫師認證時間那樣,一位醫師在住院醫師期間有可能還沒有獲得醫師執業證書。記得我10多年前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所在醫學院或者醫院會根據我的申請,給我頒發一個臨時的有限的醫師執業許可,主要要求在導師在場的情況下,可以實施有限的醫療活動,包括檢查患者、參加手術等。其實那時候雖然我在國內已經是主治醫師,但也只能從事和導師一起檢查病人、做手術助手、術后刀口換藥等醫療活動,這和目前國內的住院醫師情況類似。
前一段時間我在這里介紹過香港骨科專科醫師考試的情況,其實醫師的培養和認證是一個漫長但是必須很嚴格的過程,結果必須是培養一個可以解決臨床醫療問題而又有責任心的醫師。國內的醫師培養和認證,由于各種原因還不是很完善,需要國家、教育部門和醫院的共同努力。
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就是:歐美國家的每一位醫生要服務的老百姓大約200-500人,而中國每一位醫生要服務的人口是5000-10000。國家投入的不足,醫療服務資源的缺乏和不平均,是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也談執業醫師的培養和認證】相關文章:
執業醫師實習證明01-17
也談共享作文08-07
也談作文素材04-25
也談品味生活05-04
執業醫師崗位職責03-28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技巧08-21
辦理執業醫師注冊指南11-01
也談圈里圈外作文11-19
也談兒子的軍訓生活04-27
執業醫師個人述職報告范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