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到三線城市創業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導語:很多想創業的朋友或許不太喜歡大都市,那么看看下面文章,看一下到三線城市創業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不是項目,是生意
之前我們做過一個統計,據IT桔子上的數據,兩萬多個天使輪項目只有不到2000個走到A輪,只有不到500個走到B輪,而且中國95%以上的投資都只發生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像鄭州、濟南這些二三線城市,獲得融資的概率是非常之低的。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因為本質上大多數的二三線城市的項目都不具備投資的價值,大家創立的都是“生意”,而非具有資本價值的項目,股權投資人看不到股權價值按幾何倍數溢價的潛力。有人說,我的項目很好啊,每年利潤穩定在100萬元,對,這就是生意,生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你每年有特別穩定的收入和利潤,但是有投資價值的項目一定要滿足簡單、快速、可復制、有規模的特點。
所以,有些二三線企業的創始人和老板跟我說,“老楊你看看,我的企業一年做幾千萬元的營收,但為什么拿不到融資?傻瓜公司一分錢沒有,天天燒錢,卻拿到了一大筆融資?”我想說的是,過去做投資是按照市盈率,但在今天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投資人投資看的是你這個事兒做多大夢,如果這個夢成了會非常耀眼,我就投你。這也就是為什么滴滴每月虧幾億元還有人愿意投20億美元的原因,正是因為它這個夢做得足夠大。
當然,大家要明白,這個夢不是“市夢率”的夢,不是春秋大夢,而是項目的成長性。換句話說,你看創業板的所謂市夢率和主板藍籌股比較,創業板大多數高PE倍數公司的業績成長性,要好于有穩定現金流和股息率的主板藍籌股。
我個人特別反對苦逼式創業,你既然選擇了創業就應該享受它,每天興高采烈,以苦為樂地享受它。即使走在創業最泥濘道路上,也應該保持玩泥巴的狀態。這個過程中不應該攀比,不一定融多少資,不一定公司員工從幾人到幾千人。
一系列事實已經告訴我們,把企業做大未必是好事,那樣壓力會更大。今天出現非常多在垂直細分行業做成功的企業,創始人承受不了巨大的競爭壓力,最后選擇了合并,像滴滴和快的,58和趕集等。其實走到那個階段的人壓力是極其大的,真正從健康和幸福的角度,大可不必。我們不要僅僅艷羨有些成功的神奇和快速,更應該看到背后所付出的血腥和慘烈。我們好好在二線城市慢節奏享受幸福的創業,安心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沒什么不好。
創業的“天線”也要連上去
當然,作為在二三線城市創業的創始人,不能只是低頭拉車,更要仰望星空,爭取給自己的創業項目插上互聯網和資本的翅膀,你才可能在這個時代生存和立足。
互聯網不是工具,而是基礎設施。就像100多年前的蒸汽機,并不是一個驅動紡織機的工具,而是改變動力方式和效率的基礎設施,這一基礎設施的效率,足以改變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所以,在未來淘汰我們的不是互聯網,而是我們不去擁抱互聯網。
現在最受投資人歡迎的是既有新模式還有營收的公司,投資沒有營收、利潤的公司那是最瘋狂的投資階段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作為二三線的融資者要接地氣,如果再加上有營收,有互聯網基因,那就是最好的創業項目。
結合二三線城市的特點,做出一個既能夠順應時代,又能兼顧自己傳統能力和資源的模式,才是當下二三線城市創業者最應該探索的模式。
那么,具體來說應該怎么探索這樣的模式呢?
第一,把行業與“互聯網+”相結合。新的模式不外乎都是優化行業效率,創造新的價值,提升用戶的體驗。思考將傳統行業,特別是消費、服務類行業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上做轉型升級,將傳統重模式變輕,效率變高。正如劉強東一直以來強調的電商核心競爭力是成本+效率,而非我們一直認為的價格。今年好多做大了“扯著蛋”的“大項目”,既沒有提高行業運營效率,也沒有降低成本,比如洗車和上門保養。
第二,當你既想跟一線城市做鏈接,又苦于沒有特別先進的模式的時候,你要學會“找干爹”“傍大款”,學會跟他們做鏈接。我建議大家尋找一批這樣成長型公司做它們的地方性合作伙伴,既能夠連天線又可以接地氣,你學會了企業經營,還積累了資源。
最后,學習一線城市的企業經營,同時積累資源。
對于一個企業的創始人來說,學習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一切偉大的成功者都是偉大的學習者。你一定要保持時時學習的心態,要知道“澡堂不如課堂,牌桌不如課桌”。
創始人要多往外走,去到國內的一線創業城市看看,吸收一下他們的經驗,最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視野和格局,學習人家的思維模式。將自己創業的“天線”連上去,而不是做一個只會低頭拉車苦逼的創業者。
成功需要努力,但也需要機遇
【到三線城市創業是一個好的選擇嗎】相關文章:
投資少的創業好項目10-25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作文精選03-19
為什么選擇高考復讀:高考復讀成為新選擇03-22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作文(精選50篇)03-23
用衛生巾好還是棉條好03-12
名人創業故事馬云的創業經歷10-23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作文(通用19篇)07-16
如何選擇色控霜?08-08
新創業時代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