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
家住一個猶如世外桃源的海島上,這里春天繁花似錦,鳥語花香;夏天陽光明媚,樹木枝繁葉茂,像一片翠綠色的海洋;秋天,果子成熟,整個樹林沙沙作響,到處是豐收的喜悅。冬天來臨,白雪飄飄,亮晶晶的雪花,我真想把它做成一串漂亮的水晶項鏈。這里的一年四季都是那樣美麗。 我和小伙伴們整天玩耍,嬉戲,吃海鮮,喝清泉,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時間一長,我就對這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有些厭倦了,便決定離開家鄉,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就出發了。飛過廣闊的田野,來到了一座城市。這里壯觀的景象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呢!一座座高樓大廈高聳如云,似乎要和云彩妹妹比高低。寬闊的街道上,一輛輛小汽車川流不息,看得我眼花亂,可是車尾后排出的氣體,刺鼻難聞。忽然,我看見一個小孩子正在吃香蕉,只見他剝開香蕉,把皮扔得老遠,一個老太太走過來,一腳踩上去,摔了一個大跟頭,看到這里,我心里很是氣憤,這里的人怎么不講文明,沒有道德呢?這時,耳邊傳來了同類伙伴的尖叫聲,環顧四周,發現在一個大籠子里,囚禁著我的小伙伴,它那一聲聲的哀叫著,聽著使人心碎。哎,這里可不是我待的地方,得趕緊離開。我飛過城市上空,望到遠處高高的煙囪里冒出的濃濃白煙,熏得我直流眼淚。看著這座美麗的城市,我徹底失望了。 離開城市,我又來到了被人們稱作“極樂世界”的鄉村,村子四周栽下的小樹苗也沒人管理,很多都慢慢枯死。村邊的小河潺潺向遠方流去,可河水也不是那樣潔凈,河面上漂著一條條瞪著白眼,翻著肚皮的死魚,場面十分可怕。河邊堆滿垃圾,變成了一個大型垃圾站,這些生活垃圾沒有經過處理,天長日久,變質腐爛,一股股惡臭撲鼻面來,吸引來蒼蠅與蟑螂獨享這“美食”…… 幾經周折,我終于回到了故鄉,沒想到是的,這里竟然也成了人的樂園。看著剛剛修好的旅游景地,我驚呆了。大樹伯伯被一棵棵砍倒,只留下光禿禿的木樁,居民們正紛紛逃亡,我已經是無家可歸了。 失去家園的我們萬分悲痛。大家一起大喊:“誰能給我們一個家?哪兒又有我們的家呢?”
在北京城鄉結合地帶,生活著大約15萬名流動兒童,其中有10萬人在學齡期。他們是“戶籍”農民,卻又是“編外”市民,他們比純粹的農村兒童更多地經歷了城市生活。而這城市生活,在無法消除的城鄉壁壘下,也并不“純粹”。許多兒童自小就形成了對社會的獨特認知。
由農業部農研中心呂紹青研究員帶領的“流動兒童教育研究課題組”,兩年來對外來學齡兒童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和救助工作。在對114所打工子弟學校的調查中,他們收集了大量的小學生作文。在這些作文里,孩子們寫下了自己對生活的獨特認識。
家庭:貧窮而忙碌
一個孩子在作文中問:“老師,你小時候窮嗎?”
另一個孩子寫道:“爸爸媽媽都是農民,每天早出晚歸,累得他們還沒有40歲,就滿臉皺紋,皮膚黑黝黝的,看著像50多歲。我們生活得雖然是苦了點,但是特別幸福。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沒有多余的錢買肉包水餃,媽媽就買了點油條包水餃。沒有錢買月餅,爸爸就用給他買鞋的錢買了點蘋果給我們吃。雖然我們沒有吃到肉水餃,沒有吃到月餅,但是我們心里都特別高興。”
一個孩子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晚上我上床時沒想到用力過度,一腳把床板下面的橫梁踩斷了。我心想:‘呀!闖禍了!會挨罵的。’木頭的斷裂聲驚動了爸爸,爸爸趕來一看,橫梁被我踩斷了,床板不平,不好睡覺,爸爸四處找木頭。聽說爸爸工作單位運進一批木材,弟弟勸爸爸拿兩根來,爸爸堅持不拿。最后在家里的床底下,翻出根舊木頭,把斷了的橫梁接上、頂住,這樣做并不穩當,一不小心墊在下面的木頭又會掉下來。”
這是一種剛剛邁過生存線的生活。為了維持這種生活,在城市里掙扎的父母們必須起早貪黑地勞作。這一切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孩子這樣描述“爸爸的一天”:“爸爸的一天是怎么熬下去的呢?我爸爸的工作是做裝潢。早上,爸爸5點起床,帶著干活的工具去工地,到工地就7:50了。有時候,爸爸為了干活連飯都顧不上吃。還有一次,爸爸中午剛回家休息,只聽見有人呼我爸爸。我說:‘爸爸,剛回家還沒睡下來呢,怎么又有人呼你呀,還是別去了吧!’爸爸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爸爸不去不行啊,為了咱們家能過得安寧,我什么活都得干。’頓時,我的眼淚就流了下來,爸爸又在我的眼睛里消失了。”
———“爸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去送燒餅,送完了燒餅就要做。手不停腳不住。每當我爸爸媽媽做得滿頭大汗的時候,我真想說一聲,爸爸媽媽,你們真是太辛苦了。不知道為什么,我又不想說了,我想把這句話一直留在心里。爸爸媽媽,你們一天做的事太多了。我長大一定要把你們的養育之恩一點不漏地報答你們。”
———“到了冬天,天氣很冷,爸爸開著三輪車,拉著大白菜去賣。爸爸帶著我,我坐在車上都很冷,爸爸坐前面,那一定更冷。我長大以后一定要讓爸爸過上好日子。”
也許越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孩子越是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對家庭的責任感就越強。
讀書:失落與憧憬
由于家庭的流動和經濟條件的限制,流動人口的子女不能在教育上有更多的選擇,許多孩子都曾有過或長或短的輟學經歷,至今仍有些孩子被拒于城市的校門之外。
一些孩子的求學經歷十分曲折:“我姑姑在北京,后來我家就到北京打工。北京找工作很難,后來就賣盒飯、賣水果、烙大餅。父母整完了他們的事,又為我的事操心,因為我在北京找不著學校,北京的學校學費太貴了,差不多得兩三萬。后來我們聽人說有一個打工子弟小學,我們就到學校去跟校長說,校長不同意,我媽把我送到了老家上學。……過了一個學期,該上六年級了,我又來到了北京,到打工子弟學校跟校長說,后來校長說考試能考上就能念,最后我考上了就在這兒念書了。我媽媽和爸爸為我操了很多心,我一定不能辜負他們的希望,好好學習。”
———“老家的生活條件不行,先是媽媽來了北京,后來覺得北京掙錢還可以,爸爸和哥哥都來了北京。在北京媽媽找了一份掃樓道的工作,爸爸在媽媽單位看車子,哥哥幫別人洗油煙機。后來媽媽和爸爸商量把我也接到北京,不上學了,因為家里的爺爺奶奶都去世了,親戚都離得遠,沒法照顧我。在北京大約呆了半年的時間,媽媽聽說在五棵松有個河南人辦的學校,當這個消息傳到我的耳朵里,我簡直高興得差點叫起來,我聽媽媽說可以去那里上學,我整晚上都興奮得沒睡著覺,我心想這太好了,我又可以重返校園了。”
對于這些孩子來說,讀書的機會是那么來之不易。他們受教育的權利在受到家庭經濟條件限制的同時,也受限于社會未能真正給予平等就學機會的狀況。
自身曲折的就學路使這些孩子對和他們際遇相同的孩子惺惺相惜。有孩子寫道:“我的愿望是考上大學來教像我們一樣的學生,當校長,收那些像我這樣的孩子。”另一個孩子寫道:“我希望長大了多掙些錢,開許多像打工子弟小學那樣的學校,讓失學的同學重返校園。”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相關文章: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08-10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03-30
我的城市我的家03-20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精)02-18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熱]02-18
【優】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03-30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9篇【薦】02-18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通用29篇)01-16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集合5篇02-14
我的城市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