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范文
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凈,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下面是CN人才網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參考~
篇一: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范文
毫不夸張地說,我覺得《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以前也聽說過,但從來沒有真正去閱讀過,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涼了,又開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么實在又那么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覺得自己幾十年的書教得是那么失敗。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后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對后進生我更是一直認為這是智力問題和一個人的質地問題,無論是誰,無論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無濟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后,觀念轉變了,從心底里認可了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很困難很困難。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蘇霍姆林斯基是這樣描述費加的,她“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她的意識里,來不及形成關于作為條件的依據的那些事物和現象的表象:當她的思想曲折要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認定的.笨的學生非常相似,那我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采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復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他“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于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就這樣,費加到了五年級,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七年級畢業后,費加進了中午技術學校,后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真的是不可思議啊,費加碰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老師真是她的幸運,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侍一個后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里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干,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后的不斷學習,不斷發展打磨“腦機器”。
另外,在那么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說閱讀對智力的重要性。 “我所說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學生的課外閱讀”、“就像音樂家不隨時拿起自己心愛的樂器就不能生活一樣,一個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復閱讀自己心愛的書就無法生活”、“激發他們去閱讀,閱讀是正是達到順利學習的最重要的補救手段”、“字寫得好壞,既取決于兒童閱讀得怎樣,也取決于他們閱讀的數量”……你這樣的句子在整冊書中隨處可見。我注意到這點后,對班里的同學分析了一下,還確實是這樣的。一般拿到一篇文章后馬上能流利讀下來的同學就是成績比較好的,而等課文學好后也不能流利讀下來的就是學習成績不行的幾位同學,其中幾個,我想可能到現在為止,除了背很熟的課文和段落之外,幾乎是沒有一篇文章能通順讀下來的,包括課外的,不過這些同學一般也不喜歡看課外書,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以后要多布置一些閱讀的作業,給同學們講講故事,去報刊雜志多投投稿等,以此來引導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對我自己也有啟發,我自己同樣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后,記憶力越來越差。
其實,這里每一個我覺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鼓舞著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領域中的偶像!
篇二: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范文
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凈,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所說: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表,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在這個學期里,我在教學之余拜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 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全書皆為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啟發。讀著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能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紀老人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完這一百條建議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讀后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我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第一、教師要愛自己所選的職業
在選擇做老師之前,我們每個人都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份職業,這樣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工作中的一個個難題。
在給《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作者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女教師退休前,舉辦了一次隆重的晚會。這位即將退休的女教師事實上還相當的年輕,她從20歲開始工作,到退休也不過45歲。為什么這么年輕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這位女教師連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當她在學校工作滿25年度那天離開工作。她的告別講話,消除了所有的疑問。她說:“親愛的朋友們,我離開是因為學校工作不是我喜愛的事業。我在這個工作中得不到滿足,它沒有給我任何樂趣。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劇。每天都盼望著課快些結束,喧嘩聲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獨處。你們感到驚訝,一個45歲的婦女就離開了工作,而她的健康還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經受了內傷。受內傷是因為,工作沒有給我樂趣。我的心臟病很重。勸告你們,年輕人,自己檢驗一下,如果工作沒有給你們樂趣,那就離開學校,在生活中正確地判斷自己,找一個心愛的職業。否則工作會使你們感到痛苦。”
思考一下這個悲傷的故事。健康、情緒、充實的精神生活、創造性勞動的樂趣、從心愛的事業中得到滿足,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如果對教育事業沒有無限度熱愛而強迫自己去做這份工作,不僅教育不好孩子,還會給自己帶來身心的損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點的樂趣,那么這份工作簡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與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在工作中找到了無窮的樂趣,并且發現了自己的價值,那么這種人生絕不會像那位女教師一樣悲哀。這讓我想起了曾經聽過的一句歌詞:因為愛,所以愛。所以說,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確定的是愛自己所選的職業,并愿意為它奉獻出自己的一生。
第二、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面對不同個性的孩子,我們的`教育經常處于變化的局面中,有時令人十分激動,有時情緒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種最必要的能力。
碰到生氣的事或突發的事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我們教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們一個消除激動和氣憤的方法——幽默。他這樣說到:如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緊張的,有時能引起很長時間氣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緩和。學生們之所以熱愛和尊重快樂、不泄氣、不悲觀失望的教師,是因為他們自己是快樂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們會從每一舉動中、每一生活現象中看出很小一點可笑的事。善于無惡意地、懷著好心地嘲笑反面的東西,用笑話支持和鼓勵正面的東西,是一個好教師和好的學生集體的重要特征。
事實上,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教師只有在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
第三、培養教師的語言素養
《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文中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
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首先,教師語言的純潔性。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后能產生愉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
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其次,教師語言的準確性。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么,恨什么,贊揚什么,反對什么,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里,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例如: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很關鍵。說什么?怎么說?我有這樣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在某節課上,有3個學生在底下作小動作。我沒有正面批評他們,因為我試過無數次,對這幾位學生都沒有用。于是,我就讓他們主動站起來。頓時教室鴉雀無聲,所有學生都以為我要批評他們了。我相信那幾位學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來。30秒之后,有一個學生站起來了。我沒有批評他,相反,我表揚了他的誠實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動作的壞習慣的話將來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話出乎學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沒站起來的另兩位學生的表情變化,一個臉已紅得像紅富士,另一個則低下了頭。我的效果達到了,就繼續上課。之后,這三位學生上課明顯比以前認真了。
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是在每次教學實踐中磨礪出來的。同樣是教育上課開小差的學生,怎么說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為什么我那樣說沒有效果呢?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平時注意思考和積累的。
第四、教師要學會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這個思想貫穿于蘇霍姆林斯基的整個成功教育思想之中,他時刻提醒著我讓賞識常駐心田。
在平時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同學,我們稱之為“學困生”。在做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時,作為教師應該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教師要及時發現,準確把握每個學困生的優點,使他的優點得以升華、特長得到發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優勢”,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
教師還要善于給他們創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空間,正確地加以引導,讓他獲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變后進面貌的可能。所以賞識在轉化學困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遭到失敗時,當學生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信心時,當學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時,教師要給予鼓勵。給學生一個微笑,告訴他:“你能做好,老師相信你……”有了教師的鼓勵,學生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而當學生產生什么事都來做的想法時,當學生學會認識第一個漢語拼音“a”時;當學生爭先恐后地勞動時;當學生有一次作業得“優”時,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師的不要吝惜表揚,應該由衷地肯定學生的行為。你可以豎起大拇指,發自內心地告訴他:“你做得很好,我為你的行為感到驕傲…… ”
馬卡連柯說:“你們應該善于發現學生比眼前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優點,這樣做永遠是正確的。”若我們不愿意表揚學生,缺乏欣賞學生的眼光,那么我們就會變得不會表場,就會使學生變得令我們無法贊美。
賞識教育讓自由、歡樂、舒暢,回歸課堂,賞識教育把自信、創造、成功,還給學生,賞識教育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理解、關愛的心橋。
第五、教師要養成寫教育日記的習慣
從事教學多半年來,我一直滿足于做好教師的基本工作,對于學校要求的寫教學總結,總是處于一種應付、畏難的狀況。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和《我怎樣寫教育日記》的兩條建議,對我觸動很大。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我建議每一個教師都要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并不是什么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寫作四十多部專著,六百多篇科學論文,而且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而我每個月完成兩篇教育隨筆、一個教學案例,有時候都覺得無從下手,沒什么好寫呀,寫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課、下課、處理些雞毛蒜皮的事嗎?同樣是教師,我為什么總覺得無話可寫、無事可說呢?
現在看完這兩條建議后再想想:其實我們身邊并不缺乏可寫的東西。有時候同學間的一次爭吵、一句話語和家長的一次交流,都可以點燃我們靈感的火花,只是我沒有及時記錄下來,等到再想寫時已不留痕跡了。再有我覺得善于觀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同事們在一起互相討論的問題:哪些課堂效果如何,哪個學生喜歡插嘴,哪個學生能回答比較有創意的問題。我時常看了別人寫了以后才發覺,我也有這樣的事呀,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寫下來呢?原來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觀察,教育隨筆就無從寫起,所以我們要寫好教育隨筆必須做個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跡,隨時隨地記錄下來,這樣就會擁有很多的寶貴的財富。
所以,我也建議每一位教師都要寫教育日記,“面向教育事實本身”來記錄自己的閱讀日記、觀察日記和行動研究日記,通過這些日記和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實踐。
教師們可以考慮寫上面提到的三種教育日記或教育隨筆。一是讀后感;讀完一篇文章,一本書后,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甚至可以借題發揮,講述自己的閱讀感受。二是觀后感;觀看或訪問一所學校、一節課、一個學生、一個教師、一個校長,記錄自己觀察或訪問的感受。三是做后感;既有學習,又有觀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改變,在改變中不斷改善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和改變生活的過程敘述出來,就成為做后感。
第六、教師要學會擠出時間讀書
當校長要求我們讀好某書并且還要寫讀后感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抱怨:教師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時間從哪里來?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就占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里,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
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
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目光穿行于浸透了深邃哲理的字里行間,我仿佛進行了一次耐人尋味的思想之旅。蘇霍姆林斯基的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此書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它并不枯燥,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著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在任教的老師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它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這樣的一本書,應該讓所有教師人手一冊。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08-03
最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14
養生的建議10-08
考研英語建議07-28
中考備考建議10-22
高考復習建議04-21
考研復試的誤區及建議08-01
中考英語復習建議09-15
家長意見和建議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