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學案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物理教學案例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有關物理教學案例范文,相信對大家一定有所幫助哦!歡迎閱讀參考使用哈。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大學網
物理教學案例: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學案例分析
湖北省鐘祥市第五中學 趙清海
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習物理,創設切合學生實際的物理問題情境,不但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和動力,最終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創設適合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心理發展水平的物理問題情境,我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1.利用物理史事,創設情境
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科學史、科學家故事、科學趣聞以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寓言、成語、格言等,結合故事中描述的情境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案例1:在本節課的引入階段,我利用“鄂洛多克火車站發生的慘案”引入,造成知識的懸疑,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本節課的主題,并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自己動手設計實驗、選擇器材、進行實驗、進行分析找到真正的兇手。當通過演示實驗、探究實驗、歸納分析得到了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基本規律時,又順勢帶出另一個相同的事故 “奧林匹克”號慘案。不僅因為這兩個事故的產生具有共性,使學生的思維產生牽連,而且更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新規律的理解與應用。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驗對現場的事故進行模擬,切身感受探究的樂趣,享受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物理教學的目的不能局限在具體物理知識的學習,而應當關注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物理知識的很多內容都與歷史事實或名人軼事有關,“鄂洛多克火車站發生的慘案”,“奧林匹克”事件,在歷史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迫切要求人類去探求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也才有了“伯努利”實驗的成功。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科學價值觀的教育,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為課堂的高效性打下了基礎。
2.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物理情境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我們的生活中有豐富的物理素材。如果我們從生活、生產中熟悉的實例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處處有應用。
案例2:探究了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之后,我們用找到的規律解釋了“鄂洛多克火車站發生的慘案”發生的原因,并總結了慘痛的教訓,然后提出了“安全線”的由來及作用。這時候學生們才知道火車站常見的安全線還有這樣的典故,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物理原理,同時認可了安全線的重要作用。通過這些情境的巧妙設置,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歷史典故,學到了物理知識,還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
在這節課的各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們選擇了小紙條、乒乓球、塑料泡沫、汽車尾翼板、安全線……這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或事,但這里面卻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借助于這些物或事來做實驗,或探究、或設疑、或應用,學生就更能理解“物理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了。
3.利用實驗,創設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概念、規律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推理總結出來的。在本節課中做了大量的實驗,如伯努利實驗、兩場事故的模擬實驗、吹乒乓球實驗、飛機升力的演示實驗……有演示實驗,有學生實驗,有按老師要求實驗,有自主探究實驗。
案例3:在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過程中,利用“吹一張小紙條”的實驗為猜想提供事實依據;利用“伯努利實驗”共同驗證猜想;利用對兩個 “事故”的現場模擬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并成功找到事故產生的根本原因,還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愚昧無知,必遭大自然的懲罰。
在飛機升力的教學時首先做了一個“向下吹乒乓球,而不掉”的實驗作為情境鋪墊,同學們在驚詫中感受實驗現象的神奇,迫切希望找到問題的答案,帶著問題進行新知識的探究。然后進行了兩架飛機的模擬試飛實驗,知識上,學生真實直觀的認識到上凸下平的機翼形狀是飛機飛起來的關鍵;效果上,這已不僅僅是一次實驗的對比,而是一次思維的碰撞,一次火花的迸發,一個科學的跨越,引發學生產生思維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這樣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長久不忘。
通過這些實驗的設置,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直觀化。還原了人們認識發現物理規律的歷程和科學探究的曲折道路,使教材變得更加立體生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有趣。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親歷探究,在動手動腦中形成知識,切身感受物理學科學習的特點,也使課堂的教學功能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4.利用媒體,創設物理情境
百聞不如一見,許多現象、概念、規律,只憑教師說,學生仍然無法想象,借助課件或視頻或圖片,可將許多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直觀化,深奧道理形象化,枯燥知識趣味化。
案例4:在進行飛機升力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觀看“飛鳥與飛機”的視頻進行設疑:“小鳥和飛機為什么也能在空中飛翔而不掉下來呢?”;然后再利用flash課件讓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的流動非常形象地展現在學生們眼前,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有關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這一知識的應用我選擇了三個素材:灰雁倒飛、汽車尾翼板、香蕉球,分別用圖片和flash課件呈現出來。灰雁倒飛,實際上是利用情境設疑讓學生猜想“灰雁怎樣才能迅速降低高度擺脫危險?”讓學生的思維產生沖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汽車尾翼板,正是人類利用大自然創造發明的原創點。灰雁倒飛、汽車尾翼板又都是對飛機機翼倒置的應用,具有相似性。美麗的曲線——香蕉球產生的原因,讓學生品嘗足球運動的魅力和神奇,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以滿足學生的欲望。
通過這些清晰直觀的圖片、視頻和課件的演示過程,為各個階段的學習提供了情境素材,加深了學生對知識、規律的理解和鞏固,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刻,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在應用知識中又享受到了快樂。
在本節課中,準確恰當的選材,科學生動的實驗,令人驚奇的圖片,引人入勝的視頻,制作精巧的課件等,不斷再現物理現象,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為學生創設了可以觸摸的學習研究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利用情境引入、情境設疑、情境探究、情境觀察、情境分析和情境應用等環節環環相扣,既體現出知識的呈現規律,又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體現出情境教學的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充滿情境的教學不再是枯燥、抽象的“死知識”,而是生動的、具體形象的“活知識”,教學給學生帶來的不再是“灌輸”,而是知識的生成與生長,更應該通過教學給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采用多種方法創設物理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動力,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使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培養能力,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
物理教學案例(二):
什么是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創新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感到學習有用,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索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重、難點: 力的概念(重點)力的作用效果,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難點) 教 具: 彈簧、乒乓球、排球、磁鐵、小車、鐵釘、鋸片、汽球、海綿;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方法 : 問題--體驗--探究教學法
教學課時 :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和內容
新課引入
先設計懸念,激起學生求知欲,從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內容"力",再讓學生看課文"?"后面的一段內容,再讓學生說出常用"力"字的詞及其意義。(接著讓學生體驗下面的過程) 1、學生緊握拳頭。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學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學生用力搬起課桌站立10秒鐘。讓學生談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原因。 先請學生談談對力的認識,舉出平時用力的一些動詞,如:推、拉、壓、握......。然后講解人們對力的認識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的,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從事生產勞動中經驗的結晶,如:提水、挑物體、拉車、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覺到肌肉緊張。在此基礎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課題。 (多媒體投影): 什么是力
新課教學:一、力是什么?(多媒體投影)
1、觀察、演示:(多媒體投影--出示一組運動圖片)
①在剛才學生的體驗下,引導學生得出"力"是人對物體的作用,是人對物體施加了力。
②接著讓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物體間能否發生力的作用呢?生產中,有沒有見過其他物體對物體施加力的情況嗎?(教師組織,學生互問互答)
③學生思考并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多媒體投影)
④剛才學生所舉的例子都是物體與物體相互接觸而發生力的作用的,讓學生對此提出不同的意見。(舉出一些不接觸也能發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體投影--A、B圖片)
A》蘋果離開樹后能下落;
B》鐵釘沒有接觸磁鐵,磁鐵吸引仍能鐵釘;結論:相互接觸的物體間能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有力的.作用。
⑤學生總結出:物理學中的力,是物體對物體推、拉、提、壓等的作用,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有學生對"作用"的疑問,教師對此進行解釋:在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 括:(多媒體投影)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教師講解:綜上所述,兩個物體無論是否接觸,它們之間都能發生力的作用,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我們把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多媒體投影) (學生懂得從例子中分辨這兩種物體)
3、多媒體投影上述記錄與分析,加深學生對物體力作用的體會
4、鼓勵學生由體驗提出疑問:一個物體能否發生力的作用?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從主觀感覺出發,有礙概念的理解,例如:緊握拳頭時,手沒接觸別的物體而肌手也緊張,認為一個物體也能有力的作用(處理方法,讓學生握拳體會手指與手掌的相互擠壓。手指、手掌為兩個物體)。學生總結出: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發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觀察和體驗:(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提出問題,再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一個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來的?
1、學生實驗:
①讓全體學生舉手拍書桌 ②學生用雙手拉彈簧
2、(多媒體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學生推墻后的場面; ② 游泳時手和腳向后劃水,人為什么前進? ③ 觀察球從高處落地后的情況,引導學分析得出結論;
3、總結(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運用:劃船時船漿向哪個方向劃?為什么船能前進?(多媒體投影)
5、質疑討論: 甲乙兩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臉,臉痛手不痛,是臉受到了力而手沒有? 6、做 一 做: 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么啟示?(多媒體投影--火箭)原因:氣球向后壓出氣體,反過來氣體向前推氣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問題:物體間力的作用看不見,摸不著,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受到了力呢?會產生什么效果呢? 教師講解什么是運動狀態的改變,由學生的實驗概括出結論(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1、學生演示:兩名學生傳接排球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學生演示: (1)輕壓氣球 (2)輕拉壓彈簧 (3)使鋸片變彎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質疑討論:(學生實驗)學生用手壓桌面,桌面看不出變化,從而提出: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不都是能產生效果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多媒體投影幫助釋疑。)
四、理解知識,發展智力:創設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重視個體,激活學生思維,并使學生獲的成就感(穿插于過程)
1.馬拉車時車,車隨馬前進,可見車受力而馬不受力對嗎?
2.腳踢球時受到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這時受到球作用的物體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動,人就不受力嗎?
4.磁鐵能夠吸引鐵釘,鐵釘也能吸引磁鐵嗎?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為什么會碎?
6.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么啟示?
五、探討總結(多媒體投影)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直接接觸的物體間可以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生力的作用。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運用這個知識解釋生活、生產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實例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六、教師結束語: 有的力很小:小螞蟻搬著面包屑,細雨紛飛飄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風巨浪,轟然巨響,火箭騰飛,斗轉星移,宇宙奇觀,力真美妙!關于力還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學現象,同學們回去后按探究問題探究,如果發現新的問題,我們大家再來共同探討!
七、探究問題 1、力的大小如何比較? 2、怎樣對力進行測量? 3、你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種測量力的工具嗎?
[物理教學案例]
【物理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案例09-10
教育教學反思案例05-09
《稱贊》教學設計案例10-25
《散步》教學設計案例07-09
教學設計與教學案例的區別?07-20
小學優秀教學設計案例10-31
思想品德教學案例07-28
小學作文教學設計案例06-30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案例10-0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案例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