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質的研究與學前教育研究
一、學前教育研究的特點
學前教育學科是教育科學的一個分支。學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幼兒教育科學,揭示和發現幼教領域內各種現象的客觀規律,進而用于指導幼兒教育實踐,改進幼教內容和方法,提高幼教質量,更好地完成幼兒教育的任務。
幼兒是幼教科研的主要對象,其身心發展有著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學前教育研究要適合幼兒這一研究對象的特點,適合人作為一種復雜社會現象的特點,采用適宜研究方法。教育領域中很多現象難以量化,片面追求量化反而不科學,采用質的研究方法才能獲得較為客觀的結論。學前教育的研究也不例外。
兒童是“在教育中發展”和“在發展中教育”的。因而學前教育的研究更應注重提高其實用價值,解決教育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近年的學前教育研究不再僅僅把兒童、把幼教作為單一、孤立的現象或領域來研究,而是把幼兒作為發展的整體,著重考慮教育的整體功能,進行整體系統的教育研究。即通過研究,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和環境條件,考察如何對幼兒實施有效的教育教學,促進其各方面的發展,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質的研究的特點“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陳向明)這種研究的環境是自然環境而非實驗環境,收集資料采用開放型訪談、參與式與非參與式觀察、實物分析等多種方法,研究過程中不使用量表和其他測量工具,研究者本人就是研究的工具,在研究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是互動關系,通過兩者的互動來理解被研究者的行為及其意義解釋。
質的研究具有平民性。傳統的研究通常使被研究者被觀察、被詢問、被評價,沒有自己的聲音。而質的研究尊重作為個體的被研究者,對每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意義解釋都非常重視。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動的故事,都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都值得去傾聽,去探詢,去研究。
質的研究具有互動性。在質的研究中,被研究者可以與研究者一起合作,通過相互之間平等的互動提高自己的意識和能力。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質的研究不僅僅是一種研究方法,也不僅僅是一種具有工具色彩的研究范式,它是一種看待世界和建構現實的方式,研究者并沒有先知先覺的能力,也并不比被研究者更高明,研究的結果是雙方共同建構的。
質的研究十分強調在自然情境中與被研究者互動,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建構結論或理論,其探究方式不包括純粹的哲學思辨、個人見解和邏輯推理,也不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工作總結。在這一點上,“質的研究”與“定性研究”不同而與“量的研究”有共同之處,但由于在指導思想和操作手段上存在差異,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所關注的焦點各有不同。總的來說,量的研究依靠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及其相關關系進行測量、計算和分析,以達到對事物“本質”的一定把握。而質的研究是通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的互動對事物進行深入、細致、長期的體驗,然后對事物的“質”得到一個比較整體性的、解釋性的理解。
兒童的發展是很復雜的,很多情況下無法定量,所以需要運用質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近年來,人們普遍注意到實驗方法的缺陷。正如日本學者秋山和夫在其《幼兒教育論》中指出:“幼兒研究方法中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非常輕率地使用實驗的方法。”他認為,“在幼兒研究方面,有一種傳統的觀點就是為了掌握成人的行為而去搜集資料,選擇幼兒作為研究對象,把幼兒作為研究的一種手段。基于這種觀點,人們多數是生搬硬套地利用以成人為研究對象的實驗程序,來索取幼兒發展的數據。”當研究幼兒的領域愈成熟,許多研究幼兒的科學方法也應運而生。隨著學前教育研究的發展和深入,人們意識到,研究工作要從實驗室情境中走向現實環境中,研究分析幼兒的真實行為,才能有助于揭示規律,建立和發展理論。否則,其理論是值得懷疑的。
在教育研究中運用質的研究,最佳方式是研究者深入實踐過程,與教育實際工作者共同針對實際的教育活動,不斷提出改革意見、方案或確立研究目標,并依據教育實踐的進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充實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目標和任務。質的研究是在教育科研與教育實踐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可增進二者之間的相互反饋,使研究價值增生。質的研究便于開展群眾性科研,能夠調動廣大教育實踐一線的教師參加研究的積極性,在研究過程中,增強其事業心和科學育人的熱忱,同時有利于改進教育觀念與行為和提高研究能力,即“在互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從而有效地改進實際工作,并有益于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
三、學前教育研究與質的研究的融合
學前教育就其本質講是一種啟蒙性整體效應,較之系統的、分科的學校教育,更加強調各種教育活動在效應上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根據我國國情,日托幼兒在園時間一般為9~10小時,全托幼兒每周連續五天在園,幼兒園環境構成幼兒大部分的成長環境。因而在我國,幼兒園教育對在托幼兒的發展所產生的整體性影響便相對突出,將幼兒園教育作為連貫的動態整體進行全面研究的必要性也就更為顯著。然而,此類研究涉及面廣、周期較長、影響因素錯綜復雜,難以控制與對比,而根據我國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現狀和條件,目前尚不具備高度科學的控制、測量手段和設備、技術條件,以開展嚴格的綜合性教育實驗。質的研究則為之提供了現實的可行性。我們應該將質的研究列為可供選擇的方法之一,并在探討、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更加完善的研究方法。
在學前教育研究中可采用質的研究的多種資料收集方法。例如,在診斷過程中主要運用觀察法中的樣本描述法、軼事記錄或事件取樣等方法,使研究者客觀而準確地了解幼兒行為、實際教育過程、教師的態度和方法及效果、幼兒與環境、教師、材料的相互作用水平等,以便進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干預。預診中還可運用訪談法,此方法通常在家中、教室或游樂場所等自然情境中進行,結合觀察法根據孩子回答的答案,作為線索再問另一些適當的問題,這種探究幼兒的方式,適合于了解孩子的真實情形。與家長、教師進行深入訪談收集資料,尤其是了解幼兒個性、情感、品德、社會化等,更應采用質的研究方法來進行。
質的研究法使研究者通過深入接觸實踐,使所要研究的問題具有針對性,也可使研究課題在動態中不斷得到調整、反饋和改進,如此,推動教育研究自身的發展,并增強研究者的水平和能力。在研究中,幼兒教師有機會經常得到理論指導,有助于建立合理的教育態度與觀點,明確改革的必要性;幼兒教師因受到尊重,有發表意見的平等權利,而易于煥發其豐富的教育創造性和積極性。正如《學前教育評價中的問題》一文指出:“教育研究對教育之真正影響在于它對教師的教育觀點和態度的影響。”研究人員和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的得益將直接影響實際教育過程和水平,從而改革教育、提高效益,使幼兒從中受益。可見,除研究成果之外,質的研究過程本身已經在產生價值,且受益面涉及全部有關者。
從整體上看,質的研究也符合學前教育研究的特點。
其一,質的研究方法符合學前教育這一學科的基本特點。學前教育是一個介于人文與社會科學之間的學科,既涉及社會組織的建設,又關注個體(幼兒、教師、管理人員)的成長。而“質的研究”可以同時關照這兩個方面。它不僅可以對教育現象、園(所)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機制、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進行探究,而且可以從被研究者個人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行為和思想。質的研究的人文性使其非常關注社會結構和社會制度中的人,要求對教育活動中的各類人(如幼兒、學生、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家長)的生存狀態、情感感受、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進行探究。由于可以兼顧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質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了解處于幼兒園這一社會組織中的個體是如何生活的,他們相互之間形成了什么關系,他們是如何互動的,他們是如何在幼兒園中成長的。
其二,質的研究能明確地、直言不諱地對價值予以認可,符合教育研究的導向性特點。教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導向性。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一定的價值取向培養人,造就人,成全人;任何教育實踐都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群體的厚重積淀。因此,教育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追求“事實”本身的“真實”和“客觀”的層面,還需要關注教育活動中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及其對教育行為的影響。而“質的研究”力求關注人的價值,認為人的道德標準、行為動機和利益關懷都是研究的重要內容。
其三,質的研究的過程性和情境性使其特別適合學前教育研究。學前教育是一個自然發生的、并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教育中的人和事均時刻處于變化之中。因此,學前教育研究不能只是切割某些片斷,對其進行靜態的、孤立的、脫離情景的考察;還應該對過程中的各種變化進行跟蹤,了解事情在自然狀態下變化的趨勢。而質的研究非常適合這么做。
質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實地,對現象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進行追蹤調查,與被研究者一起生活,通過親身體驗獲得與對方的情感共鳴與理解。教師如果自己單獨從事這種研究,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活動中隨時進行,不必專門設置一個人為的情境。如果我們同意“教育是一種有組織的、持續進行的并以引發學習為目的的交流”,那么質的研究方法可以說為這種交流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契機。
研究方法本身也是學科的認識客體,隨著學科的發展,研究方法也有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研究方法的改進反過來也能促進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向明。 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 教育科學出版社
2.熊秉純。 質性研究方法芻議:來自社會性別視角的探索。 社會學研究,2001年第5期
3.張燕、邢利婭編著。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王堅紅。 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質的研究與學前教育研究】相關文章:
心理學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04-29
詮釋學與質的研究方法04-30
凝膠電解質的研究進展04-29
SNP的電噴霧串聯質譜研究04-30
淺論移情在質的訪談研究中的作用04-29
電解質破乳特性研究04-26
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新趨向-質化研究方法述評05-02
分質水量綜合評價方法的研究及應用04-28
脂質組學研究方法及其應用05-03
當代量質研究面臨的若干深層問題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