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義教課程變臉,考試會變嗎?
今年7月,北京市教委出臺《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以下簡稱“課程計劃”),在此“課程計劃”下,新學期的中小學生們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權。
根據新“課程計劃”,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固定課時將被打破,學校及學生被充分“放權”制定新課表和課程方案,如白家莊小學和史家小學就采用長短課、大小課搭配的方式;學校要組織學生走出校門,中小學校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課時用于開展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7、8年級新生從新學期開始還將接觸新課程——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這門課將滲透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知識和能力培養,重點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此舉一出,家長們紛紛發問:學校對學生的考核是否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今年“課程計劃”一出臺,整個延慶縣的中小學就已經行動起來,拿出10%的課時用于綜合實踐活動。
據延慶縣第二小學教師李偉新介紹,“課程計劃”出臺后,學校就在每個學科里都拿出10%的課時讓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參加包括市級、縣內、縣外、校內的各種體驗活動,把課堂“搬出教室”。
李偉新表示,課程計劃變了,考查方式肯定會作相應調整。從今年開始,延慶二小對低年級學生采用“成長樹”的記錄考核方式,與以往試卷考核的方式不同,“成長樹”會設置好任務目標并記錄孩子在一個學期里會背多少古詩、識多少字等等,以評估孩子是否提前得到“果實”,“成長樹”到最后是否“枝繁葉茂”。五、六年級則在考核中更注重對孩子動手能力、科學實踐能力的考查,并融入文言文等國學傳統文化,不再是單純的一張試卷。
延慶三中也一直在考試方面不斷地嘗試。據校長孟宜安介紹,在“課程計劃”出臺之前,學校就增設英語口語考試、語文演講考試,讓學生講數學題考查表達和理解能力、考查理化實驗能力等,效果較好的再沿襲下來推廣。
在學校考試變化的趨勢上,孟校長表示,在學科核心知識考核不變的基礎上,考核深度與過去有所不同,“過去是想讓所有學生都達到考核標準,現在是能夠根據學生需要分層提供,這樣可以把騰出的時間做一些綜合性實踐學習”。
至于對“課程計劃”中要求的“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的考核,延慶三中多以展示、交流等方式進行,“讓學生增強能力的同時也能意識到,實踐是實實在在的。”孟宜安說。除此之外,校本課程、地方課程、社團活動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些內容的考核都是無法通過單純的考試來體現的,而要通過學科綜合素質能力評價,形式更多樣、更豐富、更感性、更“軟”。
專家意見:關注學習過程將成為未來方向
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教研員陳俊認為,近幾年的北京市中考都是“穩中有變,變中有新”,而尤以今年變化較大,且普遍得到了廣大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肯定,“題量、難度等方面都有變化,變化的目的是力圖使每個孩子在他所學的范圍內都能夠有所成就,也更關注對傳統文化的考查。”
陳俊以數學科目為例,指出在這個自身邏輯關系非常強的學科中,今年仍在考核數學本質的東西,如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基礎上更注重引導學生“多思少算”,把思維過程表達出來,考試關注了數學史、應用性解答,“數學味兒”很濃,開放性試題增加,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解答,答案并非唯一,考試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這種不見得關注結果,更突出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可能是未來考試的一個變化方向。”陳俊告訴記者。
“多點開花”替代“挖深坑”
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教師葛曉紅肯定了新發布的“課程計劃”,“確實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做法”。同時她也指出,2016年SAT改革在考試中增加了對美國歷史文化知識的考核,考核本國的傳統文化是趨勢,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改革也是必要之舉,“在試卷當中應該體現并宣傳國家傳統文化,這是‘正能量’。”
葛曉紅和陳俊都認為,以后的考試勢必會按照現有的課程變化方向進行相應的改動,且延續今年的中考變化方向。目前的社會大課堂資源引入課堂,學生走出校門與實踐“親密接觸”,這些內容都會體現在以后的考試中,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著重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是數學,以后其他的學科都可能會偏重于對實踐的考核力度,選擇性會更多,這與課程計劃中所提出的‘跨越學科邊界、學科之間相互融合’也是一脈相承。”陳俊解釋道。
難度降低也是今后考試變化的方向之一。陳俊告訴記者,考試難度的降低,把學生從純粹的“解題模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以后的考試強調的是學生不能‘死讀書’‘讀死書’,不像以前抓一個點‘挖深坑’,大家都不會做,而是‘多點開花’,每個人都能表達自己的看法,并沒有誰對誰錯之分。”
■ 政策回顧
2014年11月13日,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基礎教育部分學科改進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于2014年11月14日正式發布《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北京市中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改進意見》《北京市初中科學類學科教學改進意見》。
《通知》中明確提出小學階段將禁止統考、統測,只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參加社會活動、文體活動等成長情況進行記錄,到了初中階段才開始完整記錄學業成績,并開展學生學業評價。
各種學科的改進意見里也提出,英語針對不同學段提出具體的英語教學目標;語文學科方面,首次對中小學生的閱讀數量和形式作出明確要求,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并強化閱讀提升、寫作能力等等。
官方解讀:
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指出,所取消的“統測”是指區級以上,考試結果“高利害應用”的統考統測,全市范圍內,為監控教學質量而設置的3、5、8年級抽測將被取消。除此之外,正常教學中的期中期末考試等仍可進行。
“實踐成績將‘普惠式’加分,不僅限于理化。”李奕表示,科學實踐成績已經確定以加分的形式計入中考總分,但不會僅限于物理、化學兩科。
■家長原聲:期待與擔憂并行
牛先生
“政策是好的,可這樣實行的話很考驗學校啊,社會活動能力差的學校怎么安排課外實踐活動是個問題,而學校的這種社會活動能力又離不開家長的支持,這是不是又回歸‘拼爹’了呢?”
丁女士
“我個人覺得,這更催促著我們家長去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并不是單純為了學習,而是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并盡早發現孩子擅長的方面,而不是讓孩子一度沉溺于學習之中,反而是荒廢時光。”
杜女士
“學校、家長和孩子一時半會兒可能都不太能全盤接受,還需要適應的時間,靜觀其變吧。”
付先生
“對政策的初衷是支持的。可作業越來越簡單,對孩子的考核方式如果不相應改變的話,對孩子不好吧?更何況這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義教課程變臉,考試會變嗎?】相關文章:
北京中小學課程“大變臉”07-05
新造義教心得04-26
新造義教感想04-26
個人義教的總結05-04
小學義教的心得范文05-02
北京變美了04-30
會“變臉”的爸爸05-01
義教心得體會05-01
義教感想心得(精選22篇)04-26
吃死蛋會變笨嗎?作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