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沖突的角色分析與思考

時間:2023-04-29 06:15:36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沖突的角色分析與思考

作者: 王練    

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沖突的角色分析與思考

  【摘要】沖突和解決沖突的過程有助于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沖突時的角色定位直接影響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沖突應以促進幼兒自主管理,發展兒童社會性能力為目標。幼兒園教師應將解決幼兒沖突時扮演的角色定位在指導者和教育者。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幼兒沖突;角色

  沖突及沖突解決是促進幼兒調節自我認知、適應環境、發展社會性的過程。Osterman和Bjordqvist(1994)研究指出,兒童解決同伴間的矛盾沖突主要有三種基本模式,即建設性沖突解決、退縮和第三者干預。〔1〕兒童在解決人際沖突時常使用求助、逃避和外向與內向的情緒應對等方法(Causey,Dubow,1992)。幼兒園教師在應對幼兒沖突時常使用教師中心策略、幼兒中心策略和高權威策略。〔2〕不同的應對策略意味著教師在沖突解決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幼兒園教師以何種角色出現,會對幼兒沖突解決能力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本文旨在對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沖突時扮演的角色進行分析,討論幼兒園教師在幼兒沖突解決過程中的適宜行為。

  一、幼兒交往沖突發展與解決策略

  在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沖突隨處可見。學前兒童交往沖突多發生在游戲活動中。對空間、物品等有限資源的爭奪是引發幼兒沖突的主要原因。幼兒沖突的發生模式通常為:矛盾產生——爭執——問題解決/矛盾升級——沖突發生。沖突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爭搶,身體攻擊(打、踢、推搡、咬),語言攻擊(罵、威脅),毀壞物品,拒絕與他人玩耍等。

  大多數幼兒交往沖突都屬小沖突,很快就可化解。有關兒童社會行為的研究顯示:人類社會群體之間存在潛在沖突,但這些沖突大多是非暴力的。人類自身可以通過行為控制機制來保證彼此間社會性互動的順利進行。〔3〕這些行為控制機制包括:(1)人們會在潛在沖突升級之前進行協商解決,如運用對資源的所有權和優先占有權等原則來避免爭端,或服從于領導和統治角色。(2)采用多種方式減輕沖突強度或沖突后果,如采用協商、安撫等友好方式減緩沖突。(3)運用妥協、平分或和解等策略化解沖突。陳世平(2005)在研究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時也證實了上述觀點。其研究指出,兒童解決同伴沖突主要采取問題解決、求助、逃避、內傾化和外傾化等幾種方式。當沖突出現時,兒童會嘗試通過某種途徑去化解沖突,如協商、使用規則、合作、謙讓等。求助和逃避也是兒童經常使用的解決策略,包括向教師、家長等權威求助,向同伴求助,或是放棄自己的權利選擇離開,向對方讓步等。還有一些兒童會選擇將情緒埋在自己心里或通過情緒發泄來應對沖突。筆者2005年在幼兒園教師中進行的幼兒沖突解決方法調查證實,幼兒常用的解決沖突的方法由多到少排序是:告訴老師/請求幫助、自己協商、退讓/回避/哭、賠禮道歉、謙讓、講道理、不相讓/還擊、其他小朋友幫助解決等。

  誠然,早期兒童應對沖突和解決沖突的策略尚處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學習積累經驗。大量研究證實,個體經驗對于兒童解決沖突策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看,個體經驗可引起認知沖突和解決認知沖突,促進認知的發展。幼兒正是在一次次處理沖突的實踐過程中,學會了交流、溝通和表達,學會了妥協、等待和自我控制,學會了思考、合作和遵守規則,掌握了解決沖突的策略和技巧。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解決沖突和應對沖突的策略也隨之增加。

  二、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沖突時的角色扮演

  受幼兒園教師觀念、性格特征、工作經驗,兒童年齡、能力、性格氣質特征,以及沖突發生的強度、時間、地點等多種因素影響,幼兒園教師在解決幼兒沖突時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筆者通過調查訪談92名來自北京、日照、錦州、重慶四城市的在職幼兒園教師發現,幼兒園教師在解決幼兒沖突的過程中通常扮演四種類型的角色,即控制者、指導者、教育者和維護者。

  控制者是指幼兒園教師直接介入幼兒解決沖突的過程,充當“警察”和“法官”,幫助幼兒調解沖突。其通常做法是詢問沖突起因,判斷誰是誰非,指出各自的問題,告訴沖突雙方應該怎么做。指導者是指幼兒園教師間接介入幼兒解決沖突的過程,引導和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常作為旁觀者關注事態的發展,當沖突升級或幼兒無法解決沖突時,給幼兒一些解決沖突的建議或提示,由幼兒自己解決沖突。教育者是指幼兒園教師事前或事后針對沖突事件在班級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如通過講故事、情節再現、游戲、討論等方式,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遵守規則教育及交往技能的訓練,并針對不良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和處罰。維護者是指教師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尤其是在一些容易發生沖突的環節,對幼兒的不當行為及時給予提醒,減少可能導致沖突的因素,維護良好的活動環境,將沖突消滅在萌芽狀態。

  訪談顯示,幼兒園教師在處理幼兒沖突時,其角色定位具有多樣性和交叉性。同一教師處在不同的幼兒沖突狀態,面對不同的沖突對象,其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通常在一些激烈沖突中,幼兒園教師更多地扮演控制者,而在一些小沖突中則扮演指導者、教育者。但從四類角色的分布看,幼兒園教師更傾向于以教育者的角色對沖突進行預防性干預。在本次被訪談的幼兒園教師中,33.7%的教師表現為教育者(其中占到9.5%的教師在解決幼兒沖突時以負面批評為主),26.6%表現為控制者,28.1%表現為指導者,11.6%表現為維護者。

  三、幼兒園教師解決沖突時的角色定位

  在幼兒沖突發生過程中,幼兒園教師解決沖突時的角色定位是什么?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解決幼兒沖突的目標是什么。從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看,解決沖突的目標不是消滅沖突或預防沖突的發生,而是讓幼兒通過體驗和學習選擇適宜的方法化解沖突,發展幼兒主動建構和自我解決沖突的能力,從而提升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親社會行為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沖突時的角色應定位于指導者兼教育者。

  (一)作為指導者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園教師應是兒童發展的指導者。《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將幼兒園教師與兒童的關系定位為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面對幼兒沖突時,幼兒園教師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幫助幼兒掌握解決沖突的策略和技能。

  德曼(Tiedman,DV.)對“指導”一詞的解釋是:“指導乃是一種協助個體發展為有目的行為的過程”。〔4〕可以說,指導有兩層含義:首先,指導并不代替個人解決問題,只是幫助個人去解決問題。第二,指導的目的是促進個體自我成長,并最終完成問題的自我解決。因此,指導者不是控制者,不能替代兒童思考和作出決定,而應該引導和幫助兒童擺脫自我中心,增加社會經驗,掌握社會技能,完成自我成長。作為指導者的幼兒園教師在解決幼兒沖突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給幼兒面對和自主解決沖突的機會。當沖突發生時,幼兒園教師可先當“旁觀者”,關注事態的發展,讓幼兒自己去處理。觀察表明,兒童會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大部分沖突。美國心理學家D.F.海和H.S.羅斯(1982)研究21個月大的嬰幼兒發現,嬰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發生的沖突79%是在無成人干預下由自己終止的。〔5〕但遺憾的是,成人往往低估幼兒的能力,在沖突發生時過早地或不合時宜地介入,代替幼兒處理沖突,從而剝奪了他們自己處理沖突的機會。事實上幼兒處理沖突的能力超出我們的想象。上世紀90年代,國外學者曾對在幼兒園自由玩耍的孩子(有教師在場)和同年齡(沒有家長在場)在戶外玩耍的孩子進行沖突解決策略的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在沒有成人在場的情況下,3~4歲孩子協商、妥協、和解策略的運用頻率明顯高于有家長在場時的情況。當有成人在場時,孩子通常會尋求成人的幫助來解決爭端,而不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獨立解決沖突。〔6〕因此,幼兒園教師要給幼兒自己處理沖突的機會。

  2.在幼兒遇到困難時提供必要的幫助。當幼兒面對沖突束手無策或運用某種方式解決沖突失敗時,幼兒園教師要及時給予情感支持,鼓勵幼兒嘗試換一種解決方法,或是給幼兒一點建議。因不同年齡、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的能力存在差異,教師適當的幫助和提示有助于交往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幼兒解決沖突,提高解決沖突的自信心。在處理幼兒沖突時,教師切忌以權威者的身份去指點是非,代替幼兒解決問題。成人的經驗代替不了兒童自己的體驗,只有讓幼兒親自嘗試和實踐,幼兒才能從一次次事件中總結經驗,完成“去自我中心”,習得交往技巧,積累解決沖突的策略。否則,幼兒容易養成一遇沖突就求助于成人的習慣,逐漸退化或喪失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指導幼兒解決沖突時必須把握重點。幼兒園教師發揮指導作用的目的在于發展幼兒自己解決沖突的能力。而達到這一目的的關鍵是針對不同幼兒的個性及沖突發生的情況,指導幼兒掌握沖突處理的有效方式和策略,培養以和平的方式化解沖突的意識。所以,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調解沖突不是目的,在沖突解決的過程中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掌握化解沖突的策略才是最重要的職責。比如,幼兒園教師要指導幼兒學會如何表達希望玩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如何請求小朋友同意加入到游戲中,如何采用折中方法達到自己的愿望,等等。

  (二)作為教育者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園教師是兒童發展的重要他人,肩負著為兒童認知發展與學習提供有效支持、引導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責任。經驗表明,在兒童學習如何有效處理交往沖突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至關重要。幼兒園教師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可以幫助幼兒盡快認知社會,明事理,知進退,提升社會交往能力,減少交往沖突的發生。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者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幼兒理解他人(包括理解他人情感和行為)的能力。在幼兒的社會交往過程中,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他人的行為,是一項有價值的社會性技能,是幼兒形成社會交往能力和親社會行為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不少兒童以自我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最終引發爭執和沖突的現象。若教師通過循循善誘,幫助幼兒發展理解他人的能力,改變認知誤區,便有助于減少幼兒沖突行為的發生,也有助于幼兒在交往中采用和平的方式解決沖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借助故事、圖畫書、動畫片或設計一些發生在兒童身邊的故事,在小組或全班開展討論活動,請小朋友發表自己的看法,聽取他人的想法,逐漸學習理解他人的感受,或通過移情訓練讓幼兒學習換位思考,體驗他人的情感狀態,學習尊重他人。Piaget(1926)稱,社會性的沖突和討論有助于認知的成長,也有助于發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7〕

  2.鼓勵幼兒發展親社會行為和利他行為。樂于助人,慷慨大方,愿意與他人分享玩具和物品,樂于與他人合作,這些親社會和利他行為是幼兒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基礎,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會促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使幼兒從中獲得能力感和價值感,進而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表現得更加友好和互動,使沖突易于化解。幼兒的親社會行為通常可采取榜樣示范、移情訓練、正強化、合作性游戲等方式進行訓練和培養。幼兒園教師和幼兒的榜樣行為是幼兒學習和模仿的最佳對象。通過引導,幼兒對榜樣進行模仿、學習,建立良好行為。對幼兒表現出的親社會行為,教師要給予及時表揚和獎勵,以強化和鞏固其良好行為。通過開展移情訓練讓幼兒體驗他人情感,促使幼兒改變錯誤認知,形成較為穩定的親社會行為。合作性游戲活動也可以促進幼兒產生合作、分享等親社會行為。

  3.教導幼兒學習交往技能和交往策略。包括用正確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想法,學習協商、等待、輪流、放棄、謙讓、遵守規則等。交往技能和交往策略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沖突解決結果。在教學中,幼兒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能力,設計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反復練習掌握。情景訓練和角色扮演是直觀而有效的訓練方法。重現生活中發生的沖突情景,可讓幼兒討論沖突過程、沖突解決方法以了解不同的處理方法及其帶來的不同結果。角色扮演是幼兒樂于參加的游戲活動,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幼兒既可體驗不同角色,學習換位思考,在愉快的游戲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行為,又可將其習得的技能與行為遷移到其他生活場景。

參考文獻:

〔1〕陳世平,等.《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4(1):9-11.

〔2〕胥興春.應對幼兒沖突的策略與技術〔J〕.兒童發展與教育,2006,(6):9-10.

〔3〕〔6〕瑪麗安·科德斯.孩子如何處理沖突超出我們的想象〔J〕.基礎教育參考,2003,(6):16-18

〔4〕姜勇,等.兒童發展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

〔5〕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359.

〔7〕J HENDRICK.幼兒全人教育〔M〕.臺灣:心理出版社,2002:220.

〔8〕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86-289.

【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沖突的角色分析與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沖突的思考05-02

飛行沖突解決機制研究05-02

新課標中教師角色的定位與思考04-26

高校女教師角色沖突與社會支持探析04-28

幼兒園“大班額”問題的法律分析與思考04-30

用轉化的方式解決親子沖突04-30

兒童人際沖突解決研究芻議04-30

道德知行沖突的原因分析04-29

新課程下教師角色定位的思考04-30

范例教學模式與教師角色定位思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