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學如何開展教研課題研究
反思過去,課題研究往往存在著“假、大、空”等不良現象,實效欠佳。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必須結合教育教學工作的現狀和實際,突出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讓教師的研究更貼近教育教學實際,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小學如何開展教研課題研究,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個人小課題研究
一、小課題研究選題的原則
要選好課題,首先要明白為什么研究,也就是選題有沒有價值.課題追求有實用價值。即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問題,或為教育教學中的某個現象尋找答案。這種課題的針對性、時效性都比較強。往往隨問題而來,問題解決了,課題也就結束了。
要使選題有價值可以用幾個字來檢查核準。即“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育,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少好高騖遠,類似于“期末語文字詞復習方法”的研究,就符合三個貼近的原則。“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學習研究。類似于“英語口語測試與學生英語成績提升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則。“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少一點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預測,多一點實在的關注,如“畢業班后進生轉化研究”、“加強學生課堂自主管理的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興趣之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解題技巧指導的研究”等等。
二、小課題研究的流程
選好課題以后,就要著手研究。小課題研究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準備階段,包括材料,方法選擇,方案制定等。
(2)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通過實地考察、調查,采訪,獲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過體驗,模擬等取得相關材料。
(3)整理歸納,分析材料,尋找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得出初步研究結論。
(4)充實材料,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
三、小課題研究注意事項
進行小課題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應特別注重問題意識。
一般課題的選題從哪里來呢,應該來自于疑問,也就是問題。課題研究,就是以“問題”為核心,從已知條件出發,通過搜集材料,觀察試驗,研究推理等,尋求解釋的方法,探求解決的途徑,最后達向未知彼岸的過程。比如,我們發現,在上學路上,某個路口經常堵車,心中自然會發生這樣的疑問:“同樣的道路,為什么這里會堵車呢?”這就是一個問題。圍繞這個問題,我們去現場觀察,看看這個路口什么日子、什么時間堵車,堵車跟哪些具體因素有關,諸如道路設置、車輛質量、交通違規、紅綠燈頻率、指揮不利、天氣變化等,而在這些因素里面,哪一些可以控制,通過什么方式手段可以控制,通過研究得出自己的結論,并嘗試提出解決或緩解的辦法。這才是研究。研究不能滿足于是什么,而應該追求為什么,怎么樣。
(二)以需要出發進行探究
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探究。常規的生活和工作問題,許多是靠常識、習慣和已有經驗就能很好解決的。但也有問題是常識、習慣和已有經驗解決不了的,這就得訴諸科學探究。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個性和藝術性,別人研究過、做過的工作,在我這里可能仍需探究,因為條件有差異。教育科研有創新性科研、驗證性科研和推廣性科研之分,各自創新程度和創新點有區別,但終究都得有新意。但研究時要明白:
1、什么是小課題研究(教育行動研究)?它來自教學實踐,又指導教學實踐,可以一個人或幾個人組織開展,需要一定的但卻不是高深的理論作指導,所有這些,讓老師們感受到它的“可望又可及”。
2、怎樣開展小課題研究?從教學中發現問題,根據一定的教育理論,設計解決問題的辦法與策略,在教學實踐中實施、反思、調整,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開展小課題研究容易忽視的問題。比如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階段性總結、成果的撰寫匯編等易被忽視。這些在“彼時彼刻”才有的思緒及感受,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這時才去追憶、收集,為時已晚。況且,一個研究成果的推廣,需要有文字資料,而所有這些也將成為自己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
4、如何處理小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活動之間的關系?兩者在學校教研中究竟占據著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小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相輔相承的一種教研形式。兩者在形式、名稱上雖有不同,但內容上卻是相融的。常規教研不僅要進行,而且常規教研想擺脫我們習慣了的形式主義和缺陷,必須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動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為教學服務。在教學、在聽課、在評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成為小課題研究的對象,通過集體備課擬定出對策,又在教學、在聽課中去領會、感受、試驗對策的效果,再通過研究討論加以改進,解決一個問題之后,又開始另一個小課題研究……. 所以小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并不矛盾,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兩者的有機結合,可能帶來的不同,就是真正提高了常規教研的效率:
(一)是:小課題研究對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從教學質量的提高上得到回報。長此以往,我們的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也會品嘗到研究帶來的甜頭。
(二)是:務實的小課題研究必定讓每個教師真正參與其中,及時反思、總結,尋找對策。需要全體教師動起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這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也是一個促進。
(三)是:當一個小課題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時,它的及時推廣、持續應用,會內化成教師的專業素養,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四、多樣表達研究成果
研究報告、論文不是小課題研究成果的唯一表達方式。中小學教師自始至終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現實場景之中的。其研究也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日志、敘事、案例、反思等,這些方式便于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它們既可以成為教師教科研活動過程的記錄,也可以成為教育科研活動成果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們都應做研究型的教師,要善于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讓研究為我們的教學生涯注入無限的生命活力。
1、“教育日志”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生活事件的定期記錄,是用語言符號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為,記載真實的生活場景,有意識地表達自己。通過撰寫教育日志,教師可以定期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2、“教育敘事”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并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么做,而是讓你從一個或多個故事中體驗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應該怎么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含有問題和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寫作教育案例對教師有以下好處:①案例寫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②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③案例寫作可以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提升教學專業水平;④案例寫作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美國學者布魯菲爾德認為:“反思性實踐過程的核心是通過不同的視角來觀察我們是怎樣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類型很多,有專題反思與整體反思,即時反思與延時反思,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與課后反思等。
為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應該使每一位教師都有參與教育教學研究的機會。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枯燥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上學期開始我校全體老師都在不斷地努力、探索“小課題”的做法,有的教師“面大”難以具體操作,有的教師“趕時髦”理論層次深難以具體實踐……
下面,我結合自己一個學期以來開展教師個人小課題的研究,簡要地談談對教師個人小課題的一些認識:
一、教師個人小課題的范圍
“教師個人小課題” 是指:以教師自身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或是教師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有價值的困惑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均屬“小課題”。它所研究的對象是學生,具體的研究來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或是改變學生的行為等等。“小課題”強調教師個人獨立承擔研究任務,獨立享有研究成果。
二、為什么要進行教師個人小課題研究
教師個人小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師在實踐中的各種教育教學行為、現象與學生的反應,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或出現的其他問題。教師個人小課題的研究還可以引導教師成為一個探索者,成為一個主動探索者,成為一個實踐教育家,使教師在工作、生活、研究、認識方面提高一個檔次。
三、教師個人小課題研究的內容
教師個人小課題研究要求切口小,方向明,周期短,投資少,收益高,這是“小課題”研究的最基本特點。
1、教師搞教育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就是——對學生的研究,而恰恰對學生的研究就是今天我們教師最缺乏的。
2、教師搞研究的另一個主題就是——課堂的研究,主要可以進行課堂教學的研究,課堂中出現某種特殊情況的研究等。
四、教師個人小課題研究注意點是什么
1、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研究方向,要學會發現問題并通過調查的數據對表現的事實進行分析。
2、作為“小課題”研究者應十分注重自身學習,積極參加學校及上級教研、教科部門組織的教研、科研活動;
3、“小課題”研究者,應及時總結提煉研究成果,積極參加校級以上成果評選,發表論文,公開推廣等。
4、“小課題”研究者,應嚴格遵守學校及上級部門的教育科研學術規范管理條例,注重科研方法,講求科學精神。
五、如何進行教師個人課題的撰寫
1、選題:也稱為課題的確定。
這個課題應該從你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來,來源于你的思考,來源于你的想法和研究。課題不能大,要宜小,便于操作。如:“學生在學習中合作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就過大,屬于規劃課題。
我想我們把這個課題分割開來,主要有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學生與社會、家長的交流等等。而這里面每一個問題又可以再分解成若干個小的問題。所以,這個課題屬于大的課題。
課題研究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對于改善傳統教學中教與學的主客體的地位,平衡學生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綜合能力,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一、合理選題
選題是課題研究面臨的首要問題,其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題推進、完成的效率與質量。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時,在選題方面可以注意以下三點——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力所能及的題目。基礎教育領域的課題一般會分為不同類別,以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為例,大體分為“重大課題”“優先關注課題”“重點課題”“校本研究專項課題”“青年專項課題”“延續課題”和“一般課題”等類別,不同類別課題的資助方式、申請條件、完成時間及成果要求都有所區別。特別是成果要求,不同類別課題對出版專著或公開發表論文有不同規定,教師在確定申報類別時切忌好高騖遠,應該綜合考慮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研究團隊組成與狀況、結題要求等,選擇力所能及的題目進行申報。結合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進行選題。中小學一線教師教育教學任務繁重,自主支配時間有限。要在有限的時間中進行課題研究,選題最好與教師近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重點結合起來。如此一來,既能整合不同工作,又能以研究的方式來推進工作,提高工作與研究效率。例如,作為班主任,申請與班級管理相關的課題或可事半功倍;對于任課教師,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則可以成為選題的方向。閱讀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手段,但我校學生在歷史閱讀方法、閱讀時間、閱讀數量及閱讀質量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鑒于此,筆者以“高中歷史閱讀實踐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為題,申請了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力圖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更多探索。選題最好有一定的研究基礎。任何研究都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缺乏研究基礎勢必增加課題研究的難度。一般來說,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中小學教師在很多方面有或多或少的涉獵和積累,最好能從中選擇有一定基礎或知識儲備的題目進行課題申報。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申報成功的概率,又能利用課題研究的機會,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進而在某個方面取得更專業、更系統、更有突破性的成果。
二、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相融合
就崗位性質而言,中小學教師崗位一般被定位為教學科研崗,亦即從根本上講,中小學教師需要同時從事教學與科研兩方面的工作。但在實踐中,由于日常教育教學任務繁重,很多教師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如何協調二者的關系呢?筆者認為,應秉持“教育教學即科研”的觀念與態度。以研究的態度對待教育教學。眾所周知,中小學教師需要面對和處理大量日常教育教學任務。在此過程中,如果教師始終堅持以研究的態度來開展工作,那么,首先,這些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會成為源源不斷的、生動鮮活的研究對象和寶貴的一手素材,能夠為相應的研究提供堅實的論據支撐;其次,堅持研究的態度,能夠助力教師對相關教育教學問題的認識與解決。教育方面,假如班主任遇到所帶班級凝聚力不強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完全可以以研究的態度去面對:通過各種方式調查原因、向有經驗的班主任尋求幫助、查閱學界和教育界的相關研究成果等,而后找到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應對措施并加以實施,觀察效果并加以改進。這一過程,實際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教學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知識或者教法層面的問題,都可以以研究的態度和方式去應對。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一《王安石變法》單元中的《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一課時,筆者發現教科書對宋代形成“積貧積弱”局面的敘述似乎缺乏邏輯,便自主查閱大量史料進行補充。這樣的研究活動,既加深了筆者對宋初社會狀況的認識,也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和措施。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堅持研究的態度,還可以幫助教師破除思想束縛和迷信,不盲從于各種“先進的”或“外來的”理論,而是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研究的態度對待教育教學,中小學教師甚至可以根據自身的實踐提煉出相應的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教學活動與課題研究內容相結合。將課題研究內容融于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之中,能夠實現不同工作的整合,極大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教育方面,關于提高班級凝聚力的問題,班主任可在一段時期內持續組織相關主題的班會和活動,如此,對學生的主題教育與課題研究便可同步展開。教學方面,日常教學與課題研究也可以緊密結合。如筆者申報的“高中歷史閱讀實踐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課題,力圖探索建立一個既貫通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拓展又兼顧閱讀“輸入”與“輸出”的高中歷史閱讀實踐活動體系。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著重引導學生閱讀與解析各種史料,課下布置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并組織基于閱讀的各種實踐活動,如撰寫讀書報告、分享交流、參觀博物館、撰寫解說詞等。在這一過程中,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培養了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又為課題研究積累了大量案例與素材。課題研究與學校等層面的活動相結合。一般而言,中小學階段,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會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對教師而言,除完成自身的教育教學任務外,積極主動參與學校等層面的各種活動也是本職工作之一。鑒于此,課題研究還可與學校等層面的活動結合起來。例如筆者所在學校每個暑期舉辦的全國中學生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論壇都有參觀故宮的安排,需要大量故宮講解志愿者。因此,筆者在推進“高中歷史閱讀實踐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課題時,結合課題研究與學校活動需要,特別設置了基于閱讀的課外實踐活動: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閱讀《故宮營造》等書籍,并要求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初步熟悉故宮的歷史、布局、建筑風格等內容,然后進行實地考察;而后,學生自主結合課內所學與課外閱讀、考察,撰寫講解詞;將自評、同學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修改、完善講解詞;通過教師審定,相應同學成為正式講解員,在暑期論壇期間到故宮為參加活動的全國師生代表進行實地講解。這一活動設計,既有利于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又能滿足學校論壇的需要,同時也是課題研究的重要成果,可謂一舉多得。除結合學校層面的活動外,課題研究還可與校外的其他活動相結合,比如學校上級管理部門布置的任務、社會公益活動或學科比賽活動等。
三、及時積累總結
對于課題研究而言,開題、研究推進、結題等環節都很重要。在實際課題研究中,不能順利結題的情況時有發生,常見原因之一即研究過程中缺乏相應積累。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在研究推進過程中,教師應隨時進行記錄,及時搜集整理相關材料,積累各種素材,包括教師、學生等層面的素材以及文字、圖片等形式的素材。筆者在進行“高中歷史閱讀實踐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研究時,也遇到過類似問題:課題推進中,課題組編制了各種類型的閱讀文本供學生使用,但當學生畢業時,課題組沒有及時將學生手中積累的文本素材,如讀書筆記等保存下來。這是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汲取的教訓。此外,在教學的間歇期,如周末或假期,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最好將總結和反思形成文字,以避免時間久了記憶模糊,也便于為形成論文、書寫結題報告奠定相應基礎。
【中小學如何開展教研課題研究】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研組長課題研究組長開展校本教研的常用方法04-26
怎樣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4-26
課題總結課題研究04-26
談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課題研究05-02
如何寫課題研究方案(精選9篇)11-06
課題研究計劃08-12
課題研究的方法03-13
課題研究總結04-04
課題研究計劃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