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外如何因地制宜提高教育質量
國外如何因地制宜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育質量(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調查表明,很多國家正在努力改變教育質量落后的現狀。例如,德國和波蘭,以及亞洲的韓國、新加坡和拉丁美洲的巴西,這些國家的教育質量在短期內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進步。 圖片來源:印度教徒報網站)提高教育質量一直是困擾國際和國內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如何通過教學質量提升來提高教育質量,我們又需要怎樣的教育質量監管體系,如此問題等,撲朔迷離。為此,本報組織相關稿件,這些國際經驗或許未必完全適合我們,但其如何因地制宜,并實現教育質量的跨躍,值得借鑒。 ——編者
日前,由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引領未來——21世紀教學領導力年會”在京召開。在年會上,本報記者就提高教育質量問題專訪了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特別顧問、教育副主任安德烈亞斯·施萊科(Andreas Schleicher)先生。
教學質量比班級規模更重要
■本報記者 黃金魯克
小班教學未必取得高質量
記者: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一直致力于經濟投入與教育產出的國際比較研究,那么從貴組織的調查結果來看,經費投入是否一定能保證教育質量的提高?
安德烈亞斯·施萊科:調查顯示,20%的國家投入之后有產出上的明顯提高,但更看重的是經費怎么用,包括教育資金由誰負責。到底是由政府負責,還是由其他機構負責,這才是更深層次的問題。
很多時候,政府做決定時難免面對抉擇,究竟是縮小學生班級的規模,還是更多地投入到教學之中。經驗表明,教育產出最多的國家大多都加大了對教學的投入,并給教師更好的薪酬、更好的工作環境、更好的專業成長機會和更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即把教學質量放在比班級規模更重要的位置。有些國家,他們的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就在于其班級規模越來越小,但我們認為小班教學并不一定就能獲得較高的教育質量。
短期內提高教育質量可行
記者:您認為在短期內提高教育質量可行嗎?
安德烈亞斯·施萊科: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教育質量的提升表現在讓學生獲得成功。我們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問世界各國學生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么。在美國,他們會表示,你得是天才。在歐洲,他們會認為,這跟家庭背景有關系。然而,如果問亞洲學生,他們會強調,未來能否成功取決于自己是否努力。
因此,我們在做教育質量國際比較研究的時候,大家說教育質量提高與文化有關而無法改變。當然,文化有它的作用,它由我們傳承下來,但是文化也由我們所做的工作來決定。調查表明,很多國家正在努力改變教育質量落后的現狀。例如,德國和波蘭,以及亞洲的韓國、新加坡和拉丁美洲的巴西,這些國家的教育質量在短期內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進步。
記者: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短期內提高教育質量?
安德烈亞斯·施萊科:目前,相關的經驗還不是特別充分,但可以以上海的做法為例。上海把能夠接受挑戰或者最有能力的教師放在挑戰環境之中,讓他們提高整體學生的成績,而且上海在制定政策方針方面,比較有成效。
讓教師對未來有一個愿景
記者:教師對教育質量的提升至為關鍵,而在21世紀,結合國際經驗,如何讓教師職業更具吸引力?
安德烈亞斯·施萊科:作為一種職業,如何招到好老師,是一種選拔人才的競爭。為此,要讓老師不單是一個執行者,更要幫助和實現他們的專業發展,讓他們有一個愿景,讓他們認識到應該與同事一起為社會做貢獻,而且這是有希望和挑戰的一份職業,而不僅僅是重復同一份工作。
我們經常鼓勵教師創新,其實教師創新并不只是由教育主管部門來推動的,而且是來自于課堂,來自于教師本身。教師必須意識到,他們不僅僅是為自己進行創新,而是為了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具活力而創新。
實際上,教師的吸引力恰恰來自于教師本身是充滿智慧的工作,因為教師在決定課程講授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例如,在芬蘭,在保證教師較高薪水的同時,教育部門特別注重選擇教師,也特別重視對教學困難教師的幫扶。這種模式能夠吸引教師合作,從而共同進行教學規劃,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一條非常好的職業發展道路。目前,芬蘭教師對教學有非常深入的參與。芬蘭教師本身在教學一線,但同時所有的教師必須當研究型教師,必須發表論文。芬蘭認為,教師要終身教學、終身科研,這樣才能不斷促使其反思教學體驗。
職業教育不應成第二選擇
記者:日本現在的教育質量很高,但80%的雇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您認為應該如何讓教育質量提高與就業市場需求保持一致?
安德烈亞斯·施萊科:受教育越多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技能越高、工作越好、收入越豐厚。除了日本,在2011年,埃及有180萬人走向街頭,其中很多都是碩士、博士,他們找不到工作,而同時他們國家的雇主又找不到合適的員工。
人們通過教育學到技能,從而實現成功,但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看他的創造力、思想力,特別是看其是否有批判的能力,以及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有一個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培養的問題,看其是否能夠與其他人分享和合作。此外,我們在工作中還要掌握很多工具,例如信息技術等。
要強調的是,職業教育現在只是世界上很多沒考上本科學生的第二個選擇。然而,要想教育質量提高與就業市場需求保持一致,就應該讓職業培訓課程與大學課程并列成為學生的首選。
使年輕人成為終身學習者
記者:目前,學生對技能的需求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安德烈亞斯·施萊科:最重要的變化是“讀和背”的傳統應試教育模式越來越弱化。
面對學生對技能的需求變化。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需要從知識中提取自己需要的,然后進行思考和創新,而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其次,當前教育必須引導學生認識到,應該如何去學習和思考,即提倡自主學習。再其次,如果當前教育讓學生學會自主性和創新性,就必須給他們犯錯的空間。最后,當前教育需要使年輕人成為終身學習者,因為他們將面對更加復雜的生活和思考方式,需要持續學習更為復雜的應對社會的技能。
【國外如何因地制宜提高教育質量】相關文章:
淺論如何提高航海類高校成人教育質量論文05-01
國外HR如何面試07-25
在國外如何電話定房05-04
國外旅游中如何詢問餐廳05-04
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10-22
尋找提高語文教育質量的總鑰匙04-30
關于提高遠程教育質量的思考04-30
淺談提高成人遠程教育質量的措施04-30
如何提高創新能力11-09
如何提高學生的素養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