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
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 (國家教委師范司1992年9月頒布) 說明: 本大綱適用于高等師范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基本技能訓練的依據。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包括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它是高等師范學校各專業的學生都應具備的,是學生必修的內容。對高等師范學校在校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目的是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轉化為具體從師任教的職業行為方式,并使之趨于規范化,對于形成學生教育和教學能力;對于學生畢業后勝任教師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大綱在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各部分內容中,都提出了明確的訓練目的、訓練內容以及訓練建議和考核要求。在實施訓練中可根據各部分訓練內容的特點,進行合理地安排,以形成系統的、各部分之間有機聯系的訓練鏈。 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應在理論的指導下加強實踐環節,指導教師要在精講有關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系統地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改善、不斷趨于整體協調和完善,以獲得穩定的教師職業技能。 大綱提出了訓練中的講授與實踐的學時比例為 1 : 2 。 在師職業技能訓練中,要制作和充分利用聲像等多種媒體,對學生進行各種教師職業技能的示范定向,及時反饋訓練效果。重視調動學生參加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訓練。 本大綱是根據國家教委師范司頒發的《關于印發<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 ( 試行稿 ) 的通知》制定的。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全面提高高等師范學校的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從師任教素質,樹立獻身基礎教育的專業思想,掌握教育、教學必備的基本技能,特制定《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 第二條 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基本技能訓練系指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三筆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技能訓練。 第三條 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職業定向是教師,在校學習期間,必須積極、自覺、主動地進行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掌握教師職業基本技能。 第四條 高等師范學校要從培養合格中學教師的高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確保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受到嚴格的訓練和考核。 第五條 有師資培訓任務的普通高等學校和民族高等師范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有關條款的規定對學生進行訓練和考核。 第二章 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 第六條 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訓練系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普通話技能的訓練。 第七條 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是: (一)能說較標準的普通話,達到或接近國家語委制定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標準。 (二)能用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交談和朗讀。 (三)能掌握各種教育教學口語形式的表達技能。 第八條 不同專業、不同方言區可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本著從嚴精神進行適當調整。 第三章 書寫“三筆字”和書面表達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 第九條 書寫“三筆字”技能訓練系指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規范書寫技能的訓練;書面表達技能訓練系指教育教學常用文體寫作技能的訓練。 第十條 書寫“三筆字”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是: (一)正確掌握3755個第一級漢字的字形、結構、筆畫、筆順。 (二)熟練掌握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的楷書或行書的書寫技能。 第十一條 書面表達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是: (一)準確使用和書寫標點符號。 (二)行文行款格式正確。 (三)行文內容符合相應文體的要求。 第四章 教學工作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條 教學工作技能訓練系指備課、上課、批發作業和評定成績等教學環節所必備的技能訓練。 第十三條 教學工作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是: (一)能結合學科特點制訂教案。 (二)能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應用導入、講解、提問、應變、鞏固、結束和板書設計等教學技能。 (三)能結合學生實際正確批改作業和合理評定學生成績。 (四)能根據學科特點制作教學所需的簡易教具,有一定的使用幻燈、投影、電視、微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五)能組織和指導與本專業有關的課外科技活動。 (六)能初步運用本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原理進行教學研究。 第五章 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 第十四條 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系指中學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等方面的技能訓練。 第十五條 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是: (一)能制訂班級工作計劃、組織與建設班集體、組織與指導班會和團隊活動。 (二)能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有關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內外其他集體活動。 (三)能運用觀察、談話、分析書面材料和調查研究等方法了解中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的變化。 (四)能對中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的訓練,正確對學生進行操行評定。 (五)在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音、體、美活動中具有某一方面技能。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 (國家教委師范司1994年頒布) ( 試行 ) 本大綱適用于高等師范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基本技能訓練的依據。 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包括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它是高等師范學校各專業的學生都應具備的,是學生必修的內容。對高等師范學校在校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目的是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轉化為具體從師任教的職業行為方式,并使之趨于規范化,對于形成學生教育和教學能力;對于學生畢業后勝任教師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大綱在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各部分內容中,都提出了明確的訓練目的、訓練內容以及訓練建議和考核要求。在實施訓練中可根據各部分訓練內容的特點,進行合理地安排,以形成系統的、各部分之間有機聯系的訓練鏈。 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應在理論的指導下加強實踐環節,指導教師要在精講有關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系統地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改善、不斷趨于整體協調和完善,以獲得穩定的教師職業技能。 大綱提出了訓練中的講授與實踐的學時比例為 1 : 2 。 在師職業技能訓練中,要制作和充分利用聲像等多種媒體,對學生進行各種教師職業技能的示范定向,及時反饋訓練效果。重視調動學生參加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訓練。 本大綱是根據國家教委師范司頒發的《關于印發<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 ( 試行稿 ) 的通知》制定的。 第一部分 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訓練 說 明 高等師范學校是國家推廣普通話的重點之一,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用普通話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因此高等師范學校學生必須講普通話,并按國家主管部門制定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標準》的要求通過測試。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都要求很強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對高等師范學校學生進行專門的口語訓練并且提出較高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應當逐步扭轉對口語重視不夠的偏向。 講普通話的技能是口語表達技能的基礎,講普通話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無法進行口語表達技能的訓練。在口語表達技能訓練中,能夠進一步提高講普通話的水平。講普通話達到要求的,可重點進行口語表達技能的訓練。這兩項技能訓練應當安排在一年級。 考核辦法:按《普通話水平測試標準》普遍進行測試,合格者發給證書。口語表達的考核由任課教師或校內專門機構負責,主要考核朗讀和講演(或講課)兩項,但不得用教育實習替代。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一、講普通話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對高等師范學生的普通話訓練,一般應當達到國家主管部門制定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標準》的二級,即能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讀、講課和交談。對中文專業學生的要求:北方方言區一般應達到一級,南方方言區達到二級中等。 (二)訓練內容 1.樹立或加強推普意識:了解普通話的形成,了解推普的重要意義,了解國家推普的方針、政策和任務。 2.了解發音器官、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掌握好《漢語拼音方案》;掌握普通話的聲母、韻母、聲調,掌握變調、輕聲、兒化等。 3.熟練掌握現代漢語3500常用字所組詞語的標準讀音,學習《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能直呼音節,正確拼寫漢語詞語。 4.用普通話朗讀、對話。 5.了解本地方盲語音與普通話語音的主要差別和對應規律,能進行方音辨正。 6.了解本地方言的詞匯、語法與普通話的主要區別,能進行本地方言詞匯、語法辨正。 (三)訓練建議 1.要給學生準備學習普通話的材料,準備學習普通話的音像資料,供學生上課或自學使用。建立普通話學習中心,學生在這里可以看到資料,得到指導。 2.創造條件開設國家教委要求開設的“教師口語”課程。 3.按國家主管部門制定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標準》對新生普遍進行測試,達到二級者發給證書,不達標者參加學習班學習和訓練。學校主要是辦“普通話二級達標班”,也可辦提高班。 4.“普通話二級達標班”每個系根據需要開設若干班。每班學生人數以十幾個為宣,以便教師指導練習。 5.“普通話二級達標班”的教師(專職或兼職)如人手不夠,可由中文系高年級學生經過培訓后承擔。 二、口語表達技能訓練 (一)訓練目的 對高等師范學校學生口語表達技能訓練的目的是:有較強的朗讀、講演和講話能力,口語表達做到清晰、正確、得體,掌握教學、教育、交談的口語特點,力求做到科學、簡明、生動,具有啟發性。 (二)訓練內容 1.朗讀 (l)朗讀是口語訓練的重要途徑。 (2)朗讀的要求:正確、清楚、流暢;恰當面充分地表達思想感情。 (3)朗讀的準備:熟悉內容,明確目的,了解對象。 (4)朗讀的技能:吐字歸音、重音、停連、語調、節奏等,朗讀與朗誦的區別與聯系。 (5)要求熟讀詩2-3篇,基本達到朗讀的各項要求。 2.講演 (l)講演的特點和作用。 (2)講演的要求。 (3)講演的準備;選好講演內容——自己熟悉,聽者關注;了解聽眾,加強針對性。寫好講稿——觀點明確,材料豐富,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生動;進行充分的練習、準備,增強自信心。 (4)講演的技能;開頭與結尾,突出重點,顯示條理,臨場應變,適當的手勢、表情、姿態。 (5)做講演2-3次,基本達到講演的各項要求。 3.交談 (l)交談的特點與要求。 (2)交談的種類(偶然性的或約會性的,拜訪性的或采訪性的,電話或其他)及其技能。 4.教學口語 (l)教學口語的特點與要求。 (2)教學口語的種類(復述、描述、概述、評述、解說等)及其技能。 5.教育口語 (l)教育白語的特點與要求。 (2)教育口語的種類(說服、評論,指導等)及其技能。 (三)訓練建議 1.創造條件,開設國家教委要求開設的“教師口語”課程。 2.購置或制作朗讀、講演、交談、教學口語、教育口語等的音像資料,供教學使用。 3.由學生會、共青團或其他社團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講演比賽,各班級也要經常組織。對朗誦和講演好的優秀學生要給予獎勵。還可以組織講演團、朗誦團、話劇團等,學校要給予支持。 4.各專業的教學法課要講授教學、教育語言的運用問題。 5.教育實習期間,指導教師要注意培養和考查實習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部分 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技能的訓練 說 明 漢字是記錄漢語、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國家對現行漢字已經確定了統一的規范和標準,教師應當掌握這個規范和標準。是否能寫一筆規范的好字(或比較好的字),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效果和教師的威信,因此對高等師范學校學生應進行書寫規范漢字的訓練,提高書寫規范漢字的水平。文科各系需要閱讀繁體字書籍的,可引導學生通過查字表或字典自行掌握,不必也不宜為此進行教學和訓練。 為了勝任教師工作,還應當教育高等師范學校學生注意書面語言的表達.進行有關訓練,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寫作水平。 對高等師范學校學生進一步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技能和書面表達這三項技能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這些任務相當困難而且容易被忽略。這三項技能在原有基礎上能不能提高,關鍵在于學習的態度是否認真,思想上重視了才談得上技能的提高。因此訓練中要堅持思想教育和技能訓練并舉。這三項技能的訓練應當從一年級開始。 考核辦法:與其他課程一樣,按學籍管理辦法的有關條文進行。評定成績分為優良、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也可組織全校語言文字基中功考核。 一、掌握規范漢字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教育高等師范學校學生樹立用字要規范的意識,訓練他們寫字規范正確,筆畫清楚,要掌握好3500常用字,自覺糾正錯別字。 (二)訓練內容 1.了解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掌握漢字的規范標準。 (l)鞏固漢字簡化成果,堅持漢字簡化方向。 (2)漢字規范的重要意義。什么是規范漢字,什么是不規范漢字。 (3)教師把漢字寫得規范正確的重要意義。 2.掌握好現代漢語常用字 (l)掌握常用字的筆畫、筆順和字形結構。 (2)掌握《簡化字總表》中的簡化字。 (3)會讀、會寫、會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所收的3500字。 (4)自覺糾正錯別字.掌握容易讀錯的字、容易寫錯的字、容易寫別的字、多音多義字。 (三)訓練建議 1.給學生提供規范漢字的學習、練習資料,有關的音像資料。 2.學校內要創造使用規范漢字的環境和氛圍,學校教師要以身作則,各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如各科教師對學生作業、論文、實習教案中的錯別字和不規范字都要給予糾正。 二、書寫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對高師學生加強書寫技能的訓練,主要是進一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糾正已經形成的不良書寫習慣。這是一個相當繁難的任務。考慮到現實情況,訓練目的定為;以提高硬筆楷書的書寫技能為主,兼顧行書;提倡寫好毛筆字。這里所指寫技能,不是書法藝術。 (二)訓練內容 1.教師掌握書寫技能的重要性。 2.對教師書寫技能的要求:筆畫清楚,正確規范,熟練有力,勻稱美觀。 3.掌握執筆、運筆的方法,糾正不正確動作和姿勢。 4.漢字筆畫的書寫,間架結構的安排。糾正有關的書寫毛病。 5.掌握書寫款式:卷面干凈,留有天地,布局恰當,行款整齊。 6.掌握選帖、讀帖和臨摹的基本知識和要領,培養對書法作品的鑒賞能力。 (三)訓練建議 1.給學生提供書法學習的練習資料和有關音像資料。 2.舉辦多種多樣的有關書法的課外活動,如觀摩、展覽、比賽等等,鼓勵學生把字寫好。 三、常用文體寫作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訓練高等師范學校學生掌握教師常用文體的寫作技能,所寫文章內容符合文體要求,語言得體,語句通順,標點符號正確無誤。 (二)訓練內容 1.掌握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申請報告、調查報告、各類信函等常用文體的寫作知識(包括行款格式)和技能。 2.學習范文,并習作若干篇。 4.進一步掌握標點符號用法,糾正容易出現的錯誤。 (三)訓練建議 1.給學生提供有關常用文體寫作技能的學習、練習資料(包括范文和誤例)。 2.各科教師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要齊抓共管,對學生作業、論文、實習教案等都嚴格要求,發現問題要給予指正,要講評,要作為評分的標準之一。 第三部分 教學工作技能訓練 說 明 教學工作技能訓練系指教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評定成績等教學環節所必備的技能訓練。教學工作技能是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范生提高從師任教素質的必修內容。進行教學工作技能訓練是師范教育改革的重方面。 教學工作技能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進行教學設計、使用教學媒體、編制教學軟件、組織課內外教學活動和進行教學研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教學工作技能訓練是在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育理論的指導下,以專業知識為基礎進行的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其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活動。其主要內容包括進行教學設計的技能,使用教學媒體和編制教學軟件的技能,課堂教學的技能,設計和批改作業的技能,組織和指導學科課外活動的技能及教學研究的技能。 教學工作技能訓練是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在進行教學技能訓練的過程中,要利用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加實踐、討論、評論等活動,使其掌握教學基本技能。為了便于學生對各項教學技能的感知和理解,要提供必要的錄像示范或直接示范。在實踐過程中應使用聲像設備對其實踐過程進行記錄和反圈,使學生的教學技能不斷改善和趨于穩定。各校對學生進行教學工作技能訓練可采取多種形式,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工作。 在訓練過程中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定性評價指出優缺點以便改進,定量評價是給出量化結果以記入成績。為此,首先要制定每項教學技能的評價標準,訓練時由學生自己根據標準進行評價,作為平時訓練成績、占總考核成績的40%。單項教學技能訓練結束后進行教學技能綜合訓練,由指導教師評價,占總考核成績的60%。 一、教學設計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理解教學設計的概念,了解教學設計的方法,通過訓練掌握制定教學目標、分析和處理教材、了解學生、制定教學策略、制訂教學計劃和編寫教案的方法。能結合學科特點設計和批改學生作業,課后能評價自己和別人的教學。 (二)訓練內容 1.概念;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系統的方法把各種教學資源有機地組織起來,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的安排做出整體計劃,建立一個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對預期的結果進行分析。 2.制定教學目標:了解教學目標的類別,掌握制定教學目標的方法和要求,重點掌握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方法。 3.分析和處理教材:通過訓練初步學會分折教材的方法,能圍繞教學目標組織和處理教材。 4.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掌握分析學生學習的方法。 5.制定教學策略:能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教學媒體,其中包括:教學內容與媒體選擇;學生特點與媒體選擇;媒體的教學特性與選擇,媒體的價值與選擇。將各種媒體有機地結合,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6.制定教學計劃和編寫教案:了解教學計劃和教案的結構和要求,掌握制定教學計劃和編寫教案的方法,通過訓練能寫出合乎要求的教學計劃和教案。 7.作業的類型和設計:了解本學科學生作業的類型及設計的方法,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和設計作業的內容。 8.學習評價:了解學習評價的依據和標準,通過訓練掌握學習評價的方法。 (三)訓練建議 1.如果在教材教法等課程中已有此內容,可結合教材教法課進行訓練。2、3、5、7的內容可作為訓練的重點。 2.可選擇中學某節教材的教學內容訓練學生制訂教學目標、分析處理教材和編寫教案,并分組討論相互交流。 3.設計和批改作業的訓練,可選擇中學教材的某節內容讓學生設計練習題,邊可組織學生分析教材上的習題,搜集其它練習題,通過討論和研究建立小題庫。 二、使用教學媒體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使學生了解教學媒體的種類和功能,掌握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軟件編制的方法。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 的特點選擇、使用教學媒體,設計制作教學所需的教學軟件及簡易教具。 (二)訓練內容 1.概念: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設計、選擇、使用教學媒體的行為方式。 2.教學媒體及其教學特性: (l)常規教學媒體及其教學特性:圖書、實物、標本、模型、圖畫、掛圖。 (2)現代教學媒體及其教學特性:投影、幻燈、錄音、電視與錄像、計算機。 3.簡易教具的制作方法。 4.教學軟件的編制與使用;投影片的種類和制作,錄音教材制作;幻燈、電視錄像教材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 5.將各種媒體有機組合。 (三)訓練建議 l.在訓練內容中常規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并重。 2.教學軟件的編制以投影片的制作為主。 3.在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制作訓練中可請電教教師協助教學。 三、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使學生了解課堂教學中基本教學技能的類型,理解各項基本教學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項教學技能的執行程序和要求,通過訓練能根據教學任務和中學生的特點把教學技能應用于教學實踐。 (二)訓練內容 1.導入技能 (1)概念:導入是在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時,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 (2)導入的類型:直接導入;舊知識導入;生動實例導入;直觀教具導入;故事導入;問題導入;實驗導入等。 (3)導入的程序:集中注意……引起興趣激發思維…明確目的……進入學習課題。 (4)導入的要求: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導人目的明確;能引起學生興趣,有啟發性;導入與新知識聯系緊密,進入課題自然合理 2.板書板畫技能 (l)概念:是教師利用黑板以凝煉的文字語言和圖表等形式,傳遞教學信息的行為方式。 (2)板書板畫的類型:提綱式;語詞式,表格式;線索式;圖示式,示意圖,簡筆畫等。 (3)板書板畫的要求;書寫規范迅速,示范性強;條理清晰,布局合理;形式多樣,啟發思維;文字、圖表科學準確;板畫簡單明了,形象生動. 3.演示技能 (l)概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學習的需要,運用各種教學媒體把事物的形態、結構或變化過程等內容展示出來,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傳遞教學信息的行為方式。 (2)演示的類型:實物、標本、模型的演示;掛圖的演示,幻燈、投影的演示;電視的演示和課堂實驗的演示。 (3)演示的程序:心理準備…出示演示物…對演示物說明…講解…總結…核查學生理解。 (4)演示的要求:對演示物精心選擇;演示前提出問題和觀察重點;演示時要指導學生觀察,充分感知;多種媒體相互配臺,綜合利用;演示后及時總結,明確觀察結果. 4.講解技能 (l)概念:教師利用語言及各種教學媒體引導學生理解重要事實,形成概念、原理、規律、法則等行為方式。 (2)講解的類型:事實性知識的講解,抽象性知識的講解。 (3)講解的程序:事實性知識的講解:提出問題敘述事實。…提示要點核查理解。 抽象性知識的講解: 歸納法:提供感性材料……指導分析……綜合概括鞏固深化。 演繹法:提出概念……闡明術語……舉出實例(正、反例)…鞏固深化。 (4)講解的要求:明確目標、重點突出;運用豐富的實例(正、反例),聯系已學過知識,引導學生分析概括,培養學習方法;及時鞏固、應用,理論聯系實際。 5.提問技能 (l)概念:教師以提出問題的形式,通過師生的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方式。 (2)提問的類型:回憶提問;理解提問;運用提問;分析提問,綜合提問,評價提問。 (3)提問的程序:引入階段……陳述階段介入階段…評價階段。 (4)提問的要求:設計多種水平的問題;問題重點突出,簡明易懂,把握提問時機,給予啟發和引導;給予分析和評價。 6.反饋和強化技能 (l)概念:反饋是教師傳出教學信息后,從學生那里取得對有關信息反應的行為方式。強化則是教師通過各種方法促進和增強學生的某一行為變化朝更好方向發展的行為方式。 (2)反饋的類型:課堂觀察;課堂提問;課堂考查;實踐操作. (3)強化的類型:語言強化,符號(標志)強化,動作強化;活動強化. (4)反饋和強化的要求:反饋及時準確,強化恰到好處;反饋形式靈活多樣,強化方式適合學生特點,發現學生的微小進步,強化以表揚為主。 7.結束技能 (l)概念:是在完成一個教學內容或活動時、教師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所學知識形成系統.轉化升華的行為方式。 (2)結束的類型;歸納式;比較式;活動式;練習式;拓展延伸式。 (3)結束的程序:簡單回憶提示要點……鞏固練習或拓展延伸。 (4)結束的要求:明確教學重點,提示知識要點;形成知識系統,使學生理解升華;及時鞏固,強化學習.結束形式多樣,增強學生興趣。 8.組織教學技能 (l)概念: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組織學生的注意,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行為方式。 (2)組織的類型:管理性組織;指導性組織;誘導性組織。 (3)組織的要求:明確目的,教書育人;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重視集體,形成風氣;靈活應變,因勢利導。 9.變化技能 (l)概念:是教師利用表情、動作等身態語,輔助口頭語言傳遞教學信息和表達情感的行為方式。 (2)變化的類型:動作變化;表情變化;眼神變化;聲調變化。 (3)變化的要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確定變化的類型;每一種類型的應用要有助于組織學生的注意和傳遞教學信息;變化技能的應用要合理適度。 10.教學技能綜合訓練;綜合運用以上幾種教學技能進行訓練。 (三)訓練建議 1.訓練的方法主要采用微型教學的方法。注意提供必要的示范,有條件的學校要應用現代教學手段提供聲像反饋,以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2.根據學生情況,訓練要有重點,技能的分別訓練與綜合實踐相結合。 四、組織和指導學科課外活動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使學生了解學科課外活動的特點、方法、組織形式及活動方案的設計,能組織和指導與本學科教學有關曲課外活動。 (二)訓練內容 1.概念: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及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組織、指導學生開展有關學科課外活動的教學行為方式。 2.學科課外活動的類型:課外興趣小組;科技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拿;小論文和小制作比賽;參觀;調查等。 3.學科課外活動常用的方法:觀察和調查;實驗和實踐;討論和評議;制作和創作。 4.學科課外活動方案的設計:了解活動方案的構成和活動方案設計的方法。 5.學科課外活動內容選擇的要求:活動目的明確,有利于人才培養;活動內容的選擇要適合青少年的特點:課內課外知識有機結合;教師具有輔導能力。 (三)訓練建議 組織學生開展學科課外活動,由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執行方案,從而得到訓練。訓練活動也可結合教育實習進行。 五、教學研究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使學生了解教學研究的方法、能初步運用本專業知識的教育學、心理學原理進行教學研究,探索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二)訓練內容 1.概念:是初步運用教學理論進行教學研究設計、資料搜集與統計處理、撰寫論文的行為方式。 2.教學研究課題的選擇:了解教學研究課題;課題選擇的方法及如何制定研究計劃。 3.教學研究的方法:調查研究;觀察研究;實驗研究;比較研究。 4.研究資料的統計和分析:掌握統計描述的基本方法,了解統計檢驗的適用范圍。 5.研究論文撰寫的方法:了解科研論文的結構和撰寫科研論文的要求。 (三)訓練建議 1.此項教學技能訓練可結合教學提出研究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設計研究方案、搜集資料、統計分析、寫出研究報告。 2.結合教育實習中的教育調查或畢業論文進行訓練。 第四部分 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 說 明 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是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師范生成為合格的中學教師的必備條件之一。因此,加強師范生曲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是高等師范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內容。 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系指“中學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等方面的技能訓練。”它是以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曲基本理論為指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實踐活動。 班主任工作技能主要包括:集體教育的技能、個體教育的技能、與任課教師和學生家長溝通的技能。在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既要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措施,又要注意調動學生參加訓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訓練達到預期效果。 此項訓練應有考核。考核可采取定性評價與綜合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定性評價是指出學生在某項訓練中的優缺點,以利于提高,綜合考試則是根據訓練的內容,對學生應掌握的技能進行全面測試,以檢驗訓練的效果。為此,各校應將班主任工作技能進行分類,逐類加以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和所應達到的要求,制訂出考核標準。在訓練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考核,并將其成績記入學習檔案。 一、集體教育技能的訓績 (一)訓練目的 了解建設班集體的的幾個重環節,掌握組建班集體的主要方法;了解在中學開展各種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并能實際組織各種活動;了解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掌握對其訓練的一般方法。 (二)訓練內容 1.組建班集體的技能 (l)制定班級工作計劃;包括學期計劃、階段計劃、月計劃、閡計劃和具體活動計劃。每項計劃包括:工作內容、時間安排、實施方案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等。 (2)確立班級奮斗目標;包括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3)選拔、培養和使用學生干部:學生干部選拔的基本方式是民主選舉;培養的方法是在實際工作中指導;使用的方法是支持、鼓勵、發揮特長。 (4)協調好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的關系。 (5)培養優良班風:正確運用表揚、批評、獎勵、懲罰等教育手段,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活動形成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和集體榮譽感,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優良班風的形成。 (6)組織與指導班會和團隊活動: 第一,了解班會的類型:日常班會和主題班會;掌握組織與指導班會的基本步驟。 第二,幫助團支部或少先隊制定工作計劃.指導他們開展好各項活動,協助團組織和少先隊組織正確地進行組織發展工作。 2.組織各種活動的技能 (l)組織和指導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 第一,課外活動的種類,主要有科技活動、文學藝術活動和體育活動。 第二,課外活動的形式,可以分為全班性的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 第三,課外活動的要求:堅持自愿的原則,鼓勵和發揮學生的獨立性與創造性,班主任應具有科技、音樂、美術、體育等某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如:對音樂、美術作品的鑒賞知識,識譜,合唱指揮和簡單繪畫(包括會寫美術中、能夠設計和畫黑板報、墻報),某種體育項目比賽的裁判方法,隊列訓練的方法,科技小制作等等。 (2)組織和指導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第一,社會實踐的主要形式:列工礦、農村、部隊,學校進行社會考察、體驗生活、參加勞動、軍事訓練,也包括走訪各類典型人物。 第二,組織和指導社會實踐的要求: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要掌握組織社會實踐的方法:選擇實踐場所,聯系有關單位。做好實踐活動前的具體準備工作,在偶發事件發生的時候,能夠妥善地進行處理。 (3)組織和指導中學生參加校內外其它集體活動:活動的內容主要是指日常思想教育活動和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組織這類活動,必須要根據學生的思想熱點或帶有傾向性的問題來確定活動的主題、并根據內容選好活動的形式,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活動的過程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 3.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訓練的技能 (l)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自尊自愛,注重儀表,真誠友愛,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樸,孝敬父母,遵守公德,嚴于律己。 (2)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訓練的要求:既要有共性教育,又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因人施教; 上述幾種訓練方法既可單獨使用,又可綜合使用。 (三)訓練建議 1.組織師范生觀看班主任工作的錄像片,使他們對如何組建班集體和怎樣開展集體教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2.向師范生推薦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讀物,并開展閱讀、書評、演講等教育活動。 3.根據師范生的需要,開設科技、音樂、美術、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講座。 4.就班集體建設中的某些問題走訪、信訪優秀班主任,或請他們來校講課、座談。 5.在見習或實習期間,觀摩l-2項中學班主任組織的活動,并且提出自己的活動設想,在實習中,將“組織活動”列入計劃,并且評定成績。 6.根據目前中學生的思想熱點,設計并模擬一次主題班會。 7.在實習中,師范生參與班級行為規范訓練計劃的制定,并根據中學生存在的某些問題、制定教育實施方案。 二、個體教育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了解學生個體思想和心理變化的特點,掌握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幾種主要方式方法。 (二)訓練內容 1.了解學生的技能 (1)觀察學生’:觀察的形式可分為自然狀態下觀察和特定條件下觀察兩種;要根據觀察的內容確定觀察的形式;班主任對觀察到的第一手資料,要隨時記錄下來,并將有價值的信息分門別類地建立學生情況卡片,定期進行整理分析.從中尋找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東西,使對學生的教育更具有針對性。 (2)與學生談話:談話的形式可分為正式和非正式談話兩種;談話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各;掌握談話的方法;談話后要對學生進行觀察,檢驗談話的效果;運用談話法還可以與其它教育方法相結合。 (3)分析書面材料:包括學生填寫的各種表格,學籍卡片、日記、閡記、入團申請書,班主任的操行評定、班級日志、班級榮譽冊等等。 分析方法:系統分析法或數理統計法。 (4)調查訪問:具體形式有個別交談、座談會、書信往來、家訪、請訪問對象來校參加活動、問卷調查等。調查訪問力求做到實事求是,全面深入,對所了解到的情況要進行認真、客觀地分析和研究,排除人為的因素,以便對學生個體或群體做出公正、準確的判斷與評價。 2.心理咨詢的技能 (l)了解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2)掌握心理咨詢的主要方法和技術。 (3)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要與其它教育方法相結臺。 3.操行評定的技能 (l)操行評定的時間:一般可分為期末評定和畢業鑒定。 (2)操行評定的內容:期末評定和畢業鑒定力求全面地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幾方面的狀況做出公正的評價,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以激勵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爭取更大的進步。 (3)操行評定的方法:學生自評、互評、小組鑒定、班主任評定。 4.處理偶發事件的技能 (l)了解偶發事件的特點。 (2)掌握處理偶發事件的一股方法。 (三)訓練建議 1.開設青少年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講座,為師范生從教打好理論基礎。 2.模擬訓練:假設某學生的情況、特點,組織師范生對其進行模擬談話、心理咨詢和操行評定;假設一個偶發事件,請師范生對此提出處理方法。 3.在實習中,選擇幾個不同類型的學生,作為談話對象,實施談話的準備、談話的過程和談話后的工作等環節。 4.針對目前中學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心理變化趨勢,設計一份調查問眷,或實地調查,將收集到的信息作一分析,并寫出分析報告。 5.在班級中,開展“一句話評語”的活動,即學生之間以一句格言或諺語的形式,互相評價、提醒、激勵。通過這種活動,使師范生掌握這種評語的特點,并學會組織這種活動。 三、與任課教師、學生家長溝通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目的 了解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學生家長關系的基本特點和相互配合的教育意義;掌握與其溝通的幾種主要方法,努力獲得任課教師和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二)訓練內容 1.與任課教師的溝通 (l)主動向任課教師介紹中班學生的基本狀況,向學生介紹任課教師的教學情況。? (2)定期邀請任課教師座談,交流學生的聽課及學習情況,幫助任課教師解決問題;聽取教師對班級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3)邀請任課教師參加班級活動,增加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加深感情。 2.與學生家長的溝通 (l)家訪:明確家訪的目的,訂好家訪的計劃,了解家長的個性特點,做好與家長談話的各項準備工作;考慮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家訪后應做的工作。 (2)信訪: 第一,信訪內容的設計。 第二,信訪的要求:用調準確誠懇;字跡認真工整;要體現出對家長的尊重和希望家長配合的態度。 (3)家長會: 第一,規模:全體學生的家長會和部分學生的家長會。 第二,形式:座談會、匯報會、家長委員會。 第三,時間:開學初、期中考試后,學期結束前。 第四,家長會的準備工作;確定會議的主題、收集各種資料、預先通知家長、構思發言等等。 第五,家長會后的工作:針對學生的表現,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激勵和表揚學生的進步。 (三)訓練建議 1.在師范生之間開展模擬訓練:假設某班學生的基本狀況,以班主任的身份向任課教師做介紹;模擬家訪。將兩種模擬實況錄像。在學生中開展講評活動。 2.走訪優秀班主任,請他們介紹與任課教師和家長溝通的經驗、體會以及應注意的問題。 3.在實習期間,如有條件,可參加中學班主任的家訪,以取得家訪的實際經驗。【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相關文章:
高等學校接受委托培養學生的試行辦法06-17
淺談高等師范院校的體育教學教育論文05-02
散打基本拳腿法訓練(試行教案)04-25
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論文05-03
高等師范院校環境保護課程教學思考04-25
關于高等師范院校人才培養的研究論文05-02
論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學改革論文05-05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基本要求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