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準體罰學生”何以僅18%網友支持?
近年來,不斷有老師體罰學生的惡性事件爆出,有的體罰手段之惡劣令人震驚。近日,珠海市教育局公布了《珠海市教育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量化標準》。根據《量化標準》規定,老師體罰學生或將丟掉教師資格。不過,也有不少學校管理者及老師大吐苦水表示,現在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越來越嬌慣,學生越來越難管理,出了問題都是學校的責任,但是管理過程中別說不能動手,連批評兩句都不敢,動不動就丟飯碗,以至于老師不敢管。(《珠海特區報》12月24日)
管了可能丟飯碗,不管的話又是不折不扣的失職,老師的角色和邊界究竟何在,既然如此不好拿捏,當前教育領域的各種問題,看來還真不能怪師道不存。僅有18%的網友支持“教師不準體罰學生”,既然體罰頗有市場,現實中屢屢上演,看來也絕非個別老師之過,而是有著更深的社會根源。
不可否認,體罰固然應成為教育的禁區,但對于教師而言,究竟以怎樣的方式和手段,才能既行使了教育的職責,又不至于落得個因體罰而丟飯碗的下場呢?之所以這會成為一個問題,恐怕更需從當下的教育環境與師生關系開始反思。
事實上,“嚴師出高徒”的確是長久以來被國人所接收的教育理念,這里面也天生就有體罰的成分在,不過,教育固然需要有“嚴”的一面,但假如教育完全成為一種以“嚴”相逼,恰恰也是違背教育初衷與本意的。而現實中,當教育更多只有一個維度,衡量教育也只有一桿標尺,缺乏了對學生個性與特長的認同與關注,其實本身是對教育規律的違背,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教師更多從一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引導者,變為一位必須執行強制規范的“牧羊人”,很大程度上注定了教師的兩難角色。
此外,當下的師生關系單向的教唆模式也同樣需要反思,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學生自然已不會滿足于在學校只是個被管教者的角色,再加上叛逆期不可避免,師生關系假如仍然維持一成不變的單向教唆,缺乏對學生的尊重與溝通,師生關系的僵化,不僅教學的效果難彰,恐怕同樣是教育陷入不是體罰便是放羊的兩難困境的又一誘因。
基于此,僅有18%的網友支持“教師不準體罰學生”,體罰為何如此有市場?當下的教育環境與師生關系,或許更需作深層反思。
【“不準體罰學生”何以僅18%網友支持?】相關文章:
體罰學生檢討書05-01
體罰學生要承擔法律責任04-29
體罰學生檢討書 15篇05-02
關于體罰的作文12-17
何以04-30
老師體罰學生檢討書04-29
體罰耶?教育耶?04-27
幼兒游戲的支持策略心得(通用18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