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正確地看待“少教多學”
著名的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有這樣的表述:“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而學生卻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這種教育思想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別是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想能夠實現“少教多學”。然而在現實中,很多老師有這樣的感嘆:為什么我講了好幾遍的題型還是不會呢?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課而成績卻沒有提高呢?也就是說,很多老師覺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成正比的,教師教得越多,學生就應該學的越多,其實大家也知道,這種關系并不成立。那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看待“少教多學”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看法:一、“少教多學”的積極意義1.從教師方面看,能有效的體現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行為“少教多學”的重心在學生的學習,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有效的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做到少講精練,把重心放在凸顯問題的解決和個別輔導上,當好組織者和指導者。2.從學生方面看,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少教多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現實的途徑。當學生有疑問時,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或與老師一起探究,即學生的自學和互學,真正把學生放在了首要位置。3.從課程理論看,能有效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的終極目的是學生學會學習并具備相應的能力,新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要切實轉變學生模仿依賴、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學會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合作與多變交流,使學生逐漸由學會達到會學,并具備了相應的學習能力。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比較突出的問題1.不能正確理解少教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師的不作為,把少教當成偷懶的正當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學。少教多學并非是讓老師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師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從重視教學內容的數量到重視教學的質量轉移。為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不斷學習和思考,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2. 課堂活動量上的不對稱,學生無法多學“少教多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探究與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高就低的辦法,由于課堂時空的限制,多數學生特別是中等以上的學生明顯的被邊緣化,只能作壁上觀,任憑個別學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現,因此這部分學生的思維就處于停頓或空耗狀態,難以發揮優等生的引領作用,這仍然是抬高一邊壓低一邊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學生同樣有問題。三、如何正確地實施“少教多學”這種教學模式1.做好課前準備首先要熟悉教材,認真備教材。上課前不僅要全面的閱讀教材,還要深刻地研究,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把教學內容分為學生已會的,容易學會的,難學會的三類,分別思考不同的教學策略,想一想哪些內容是非講不可的,非講不可的內容又該怎么講。你會發現,需要講的其實并不多。我們應該相信學生,課本上的絕大多數知識,只要他們愿意,自己都能夠學會。其次,課前還要備學生,充分的了解每個學生,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設計教學,根據學生的情況確定教學的難易程度,是自己的教學真正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也能使班級里的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2.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引導“少教多學”需要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老師發自內心的關愛學生,從學生出發,使他們樂學,從而樂于參加到課堂的學習中,進而喜歡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使師生,生生真正能夠互動起來。在課堂上,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去嘗試解決問題。當然,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免不了出錯,這些錯誤,恰恰把問題暴露出來,為以后的學習掃清障礙,但學生可能意識不到,為錯誤而傷心難過,此時教師發自內心的說一句“錯的好!”就能是學生樂觀對待錯誤,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表達更加自由,更愿意嘗試解決新問題,這種適時引導,是實現少教多學的保障。3.給學生更廣的天空去飛翔作為老師,我們似乎對學生有很多的不放心,總是擔心學生不懂。似乎什么內容都要講,唯恐哪里少講了,漏講了,課堂往往會演繹成教師的個人演講。實際上,學生知道的比我們預想的要多的多。因此,在少教多學理念指導下的課堂需要我們認真分析,進行內容篩選,減掉不必要的提醒和不必要的指導,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與選擇權,給學生創造更大的空間,讓學生投入靜思默想的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同時獲得更多的收獲。4.以大數學的眼光看教材,精選課題,知題善任教師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一章一節,一種方法一道題,要根據學情對相似內容進行整合,從優秀中考題中選一些能做的題進行訓練,并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解歸一”來拓寬思維,感受數學之美。5.既要創新也要繼承,創建特色,走自己的路“少教多學”是對傳統教學的顛覆,從創新思維的角度看,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其實,“少教多學”也并非是一種全新的事物,在教學的某些環節上或不同的課型上,例如習題課和例題教學上,一般都采用少教多學的方法。但是,創新是對原有方法或關系的變革與調整,而不是徹底否決,因此創新一定要有所繼承,沒有繼承的創新好比無源之水,其生命力是不會長久的。從理論來看,新舊遷移是構建知識的基本形式;從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水平與知識狀況不是在同一水平線上的,而且知識內化成認知結構需要一個不斷重復強化的過程,事實也正是這樣,因為缺少必要的預備與介入,一部分學生學習上困難重重,造成了學習上的退步。而教學則是一門藝術,凡藝術都會有個性與特色。教學無法,貴在得法,實踐證明,凡是在教學上卓有建樹的教師,無不具備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有的善于設問與引入;有的善于激疑涉趣與啟發誘導;有的善于組織教材與素材;有的善于變式教學與組織練習;有的善于歸納與復習;有的善于因材施教與分類指導;有的注重合作學習,有的強調自主探究…….他們在教壇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異乎尋常的成績,得到同行的肯定。教學有其基本的規律與原則,但這并不妨礙教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那種搞一個模式、一刀切的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做法,其本質是有悖于教學規律的。新意不等于創新,引進不等于成功;個人有個人的特色,各校有各校的校情;關鍵是要立足于現實,腳踏實地,走自己的路。“少教多學”注重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它意味著更少地依賴于死記硬背的學習、反復的考試和“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式,更多地關注經驗式的發展、自主學習、差異化教學和終身技能的培養。 教師多一分智慧,自己就少一分勞累,學生就多一分收獲,減一分負擔。【如何正確地看待“少教多學”】相關文章:
“少教多學”的困惑 -教學反思04-30
“少教多學研究模式”結題報告05-01
課前預習是實施少教多學的前提論文05-02
如何看待美05-01
如何看待差生04-30
少教多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02
如何看待別人的評價04-30
莊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04-30
如何看待中小學生學電腦05-01
如何看待中小學生學電腦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