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改中各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表現出的共同點
課改中各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表現出的共同點一、注重預習(自學)
“預習”是在上課前,還是在課堂上,教師是否要提供預習提綱,各地做法不同:
東廬中學的“講學稿”師生共用,上課前教師把講學稿發給學生,引導學生課前自學教材,并完成“講學稿”上的題目。“講學稿”實際是“給學生一個拐杖,讓學生嘗試自學”。有人指出,“講學稿”存在著“預設”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預設都做好了,學生上課時就沒有新鮮感。” 校長陳康金則認為:生成應該是動態的,預設必須有。“講學稿”的預設使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為老師提供了課堂討論和拓展的空間,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解決“生成”的問題。
“學案導學”的學案內容設計容量也要由剛開始的細致、全面到后期簡單明了過程,甚至達到學生沒有學案,在“隱形學案”的引導下完成合作交流,質疑解疑,總結反思的自主學習過程。當然,達到這種境界,還需要不斷嘗試,不斷總結,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來完成。
濮陽四中“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的“自學”,是在老師引領下的“自學”,在對學生自學方法的指導上,初期要給學生出示完整的以問題為主的自學指導,并從提問題的方向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自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是自主的、合作的發現問題的過程,是“互動”的基礎。
杜郎口中學把預習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學生沒有預習的課不準上,學生預習不好的課不能上。預習就是正課,自學就是正課。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和“小組合作”解決了能夠解決的絕大部分問題,建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發現并提出了需要教師指導、分析、提升的問題。
洋思中學的“先學”,不是要求學生堂堂課前預習,因為課前預習也有一些困難:如難以保證每位學生都能按要求做到,有時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無教師指導達不到相應的效果等。而課堂中的先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師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生圍繞課時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西峽經驗不提倡課前預習,一切學習都在40分鐘的課堂上完成。一方面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促使了學生課內高效和快樂地學習。但是,為了在課堂上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可以自發性地查閱資料,這要比教師布置預習任務效果好得多。
二、注重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濮陽四中“ 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的第二個環節是“互動”,通過“自學”,大家都有許多的“問題”需要交流,這時,老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相互問答,互通有無,優勢互補。通過“生生互動”,一般的“問題”大都可以解決,余下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記錄下來,在“師生互動”時讓老師和全班同學幫助解決。
洋思人摸索總結出來的“教的原則”是: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說明白的不重復;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少講、精講,只做點撥性的引導。“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
西峽縣教師講解的原則是“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自學和討論后還不理解的問題,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的問題,講學生質疑后其他學生仍解決不了的問題;“三不講”即學生不探究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講之前不講。
東廬中學要求教師用“講學稿”教學,要努力做到: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重點、難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議論,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讓學生概括,規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
學案導學的實施過程,要保證學生有看書時間,保證學生有思考時間,保證學生有討論時間。教師課堂實施點撥,要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
杜郎口中學在近5年的探索中,教師逐漸形成了一套“對付”學生不發言的辦法。不經過長時間的主體參與活動,學生的表現能力決不會現在這么強。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完成得盡善盡美。有一句學生名言很能說明這一點:“給我一次機會,還你一個驚喜。”
三、注重訓練(作業、檢測、實驗)
洋思中學的“當堂訓練”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完成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只給答案與結果,讓學生自己探索規律,學生不得抄襲。“當堂訓練”堅持三條原則:一是發散性思維原則。選練題目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則。選練題目要適度、適量。適度就是難易適中,不拔高又不過于簡單;所謂適量就是作業總量以學生在15分鐘內能完成為限,又不偏少。三是針對性地布置不同層次的習題。選練題目要分必做題、選做題、思考題。
東廬中學要求每個老師都要“下題海”,對收集到的習題進行篩選、改編,一道題落到“講學稿”上,要經過備課組每位老師的審核,每個老師都要先做一遍,體會一下難度,“議一議”題目放的位置是否合適,考慮學生在做的時候可能有什么樣的思路,需要設置什么樣的臺階,什么樣的問題情境。教師要采用面批、個別教學及補標測試等輔導形式,完成“周周清”任務。
四、注重質疑探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從何而來?“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比老師提出問題再灌輸給他們,要好得多。”
東廬中學的“講學稿”具有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學什么,如何學,學到什么程度,在“講學稿”中都有表述。
有人評論:洋思課堂把學生由傳統的接受型變成思考型,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變革,但洋思的課堂依然是教師預設問題多,學生被動思考多。學生必須按照教師出示的自學提綱去閱讀教材,學生必須按照教師出示的習題去鞏固練習,整個課堂仍然是學生解答問題多,提出問題少。
與洋思、杜郎口的教改經驗相比,西峽的教改實踐更具顛覆性。傳統的課堂導入常常是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而西峽的課堂導入是由學生提出問題,而后在探究中解決問題;傳統的課堂練習多是由教師出示題目,教師評價,而西峽的課堂練習則是由學生自己編題,學生評價;傳統的課堂,教師預設的問題多,生成的問題少,而西峽的課堂,課前精心準備的教師常常被學生出其不意的質疑“問住”;傳統的課堂,教師常常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布置作業,而西峽的課堂則不倡導學生課前預習,不提倡課后布置作業。
從學生被動做題到學生主動編題,是一個“質”的飛躍,是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是創新思維的提煉和升華,是新課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時學生自編自練更具有親切感,也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自我創造的價值。
五、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
濮陽市第四中學用“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組織課堂教學,并不要求每個學科、每節課都嚴格應用這種模式。老師們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和課型特點,靈活運用。每一門學科、每一位老師、每一節課都發展出了各自的“變式”。“自學”的方式應該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不同的教學目標而有所不同。比如:語文、英語的“自學”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數學的“自學”主要是讓學生發現問題,收獲感性知識;新授課的“自學”,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新知識,提出困惑,是“互動”和“檢測”的基礎;而復習課的“自學”,則是讓學生自己升華已學知識,形成更高層次的、完整的、準確的知識體系。
教學模式不能代替教學內容,它只是實現教學內容的手段。
西峽縣學習洋思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實踐,他們發現,洋思中學的課堂偏重于追求教師預設問題的解決而缺失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和培養,與新課程倡導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的理念仍有差距,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他們鼓勵教研員和教師要學習洋思銳意改革、與時俱進、自我超越的精神實質,在實踐中大膽創新,不斷完善。邊學習邊推廣,邊實踐邊發展,到2006年,一個源于洋思經驗經過本土實踐的新課堂模式正式誕生了,他們將這個新模式命名為“三疑三探”課堂教學模式。
我國很早就有學者強調: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方法,這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樣我們可以指出:教學有模,但無定模,貴在得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這才是最好的模式
六、課堂教學改革為何這樣難?
“中國初中”――洋思中學的經驗已走紅十多年,慕名而來的參觀者二十幾萬,可至今仍然沒能“克隆”出第二所“洋思中學”。有記者這樣評論:“洋思的各種理念和管理措施固然先進,大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然而更讓人欽佩的是洋思中學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學生充滿熱心、對工作充滿激情的負責精神,缺乏這些精神即使再先進的措施和做法也不可能取得輝煌的成績。”
東廬中學校長陳康金說,“‘講學稿’不能簡單地移植。很多人到這兒學我們的 ‘講學稿’,可回去還是學不好,因為他們僅僅看到了‘講學稿’本身,其背后的我們學校的整個文化他們學不到。”而這個“學不到”的東西就是“制度和氛圍”,這才是東廬中學最重要的東西。
課堂教學改革難以推進,深層次的原因是“教育體制”,是“人的價值觀”。
課堂教學改革難以推進,其原因還在于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質疑探究能力難以形成和提升。
“課改”必須“改課”,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學模式的改革,關鍵在于改進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探索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改革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圍繞“三個環節、一條主線”,尋找“適合于‘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改革,目的是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達到什么目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教,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課堂教學改革之路,沒有盡頭,只有不斷攀升的階梯,課堂是永遠沒有標準模式的。
減負的根本在課堂。必須抓好兩個方面問題:一是課外的減負,二是課內的增效。
辦好教育無非三個字:愛、責任。
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勇氣,需要付出,需要堅持。
我們的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對一線教育生活的真正參與。
【課改中各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表現出的共同點】相關文章:
英語高效課堂課改總結05-01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反思05-07
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發展的共同點研究05-03
白云模式:區域課改的“生態”樣本05-06
課改中的困惑與設想04-30
“多元智能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03-07
課堂教學中的高效淺見論文05-03
體育課高效課堂教學03-05
課改背景下微課高效課堂的構建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