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教學,學生算法資源的生成與教師算理知識的引領
計算教學,學生"算法"資源的生成與教師"算理"知識的引領油車港鎮實驗小學李雪珍
市級課題《小學數學學科"先試后導"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立項之后,我們課題組成員根據課題研究方案,在省級課題"學案導學",即注重在課前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重點從課前突破到了課中,即此課題注重了課前學生有學習基礎的狀態下,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問題。課堂教學首先突破在如何面對學生的生成資源的問題,其次突破面對學生的生成資源教師如何引領的問題。
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乘除法這兩單元時,發現學生在匯報學習收獲時,主要匯報如何計算的方法,如÷2應怎樣計算時,學生基礎上會匯報說:1、用4÷2除出來的商2作分子,分母還是5,所以等于。2、÷2就是等于×。此時教師不甘心得到這樣的成果,繼續問,你還知道了什么?沒想到學生回答出來的答案與前面的是大同小異。看來學生對于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已經不成問題了。于是再耐心地問著:那你還沒有沒其它的收獲?這時學生無語了。
對于分數除以整數的這個知識點教學,在學生通過學案先嘗試學習以后,已完全掌握了分數除以整數的算法,那么,作為教師,能否就此罷休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當學生嘗試學習已掌握了算法以后,作為教師應該進一步引領這些算法是怎樣得來的。如,還是上面的例子,當學生說出了這兩種算法后,教師應繼續引導:
師:第一種方法,用4÷2除出來的商2作分子,分母還是5,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生:把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
師;那分母為何仍是5呢?
生:無語
注:看來對于這種方法,學生只能解釋每份是2,但不能很好地解釋分母為何仍是5的問題。這時教師應抓住知識的生成點,引領學生從知識的此岸走向知識的彼岸。
此時教師動態引領,當堂生成動態課堂:
師:讓我們看看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取這樣的4份。
師:那每一份是多少?生:
師:那就是(4個)(這時學生好像都有所感覺了)
生:噢,我們知道了,把4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所以÷2=。
看來,在教師的動態引領下,學生總于感受到了為何分母仍是5的道理。
師:誰也懂了,再說說看…
再如,第二種方法,÷2就是等于×。
師繼續問學生:這第二種方法你又是怎樣想出來的呢?
學生:還是無語。
看來對于為何這樣做,學生在課堂一般不太關注。
此時教師繼續動態引領,再次當堂生成動態課堂:
師:那我們先把÷2的意義用畫圖的形式畫出來。
學生開始畫了:先畫出,然后把平均分成2份,
學生在畫的過程中,又感受到了:平均分成2份,就是在求的是多少,第二單元學過,求的是多少用乘法算,所以,÷2就是等于×。
那么學生一畫,為何就馬上感受到了是在求的是多少呢?
原來,讓學生在畫出平均分成2份時,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還要取其中的一份,所以腦里就會突然跳出÷2就是求的的概念。
所以,在學生產生"算法"資源時,教師要繼續引領,并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產生"算法"資源時,教師要引領生成"算理"知識。
2、課堂中教師引領的是學生在課前自習時所以真正模糊的知識。
3、課堂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一座橋,使學生能從知識的此岸走向知識的彼岸。
【計算教學,學生算法資源的生成與教師算理知識的引領】相關文章:
算理和算法概述10-26
離職率如何算,離職率的算法01-06
教師對學生成績的工作總結01-19
教師對學生成績單的評語10-27
高一學生成長手冊教師評語11-17
2022地理教師教學總結10-09
學生成長作文11-10
學生成績評語11-08
計算教師教學計劃02-10
引領的作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