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
一、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庇謫枺骸霸谟變簣@里學到了什么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边@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的方法
首先作為老師心中要有數,幼兒良好的習慣包括什么?明確大、中、小班不同年齡段應該有不同的要求與側重。比如小班應該以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為主,自理能力,衛生教育、尊敬長輩、有禮貌等的教育都應該給孩子一種感受,特別是靠老師和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而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幼兒的禮貌交往。特別是中班幼兒活動能力增強而言語發展明顯滯后于動作發展,就造成了孩子“掐人一下”、“摸人一下”等攻擊行為的假象,其實他們多數時候只是想交往。我們應該通過故事或者游戲告訴孩子“想跟誰玩兒應該怎樣說”;“想得到某樣東西應該怎么要”的方法。到了大班,就要培養孩子守時、守紀、愛學好問,自我評價與調控等方面的習慣。雖各有側重,但這些內容都要從小班起開始滲透,如果一開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再改正就難了。
第二、利用講故事、學兒歌等形式把抽象的.行為具體化。
由于幼兒年齡小,認知水平低,當我們每天對著孩子們說出“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懂禮貌,講衛生”這些泛泛的要求時,孩子們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們還不能夠理解這些要求所涵蓋的具體指向和內容。針對該年齡段的特點,我們不如運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要求”“潤物細無聲”的傳達給他們。比如:通過講故事《豬八戒吃西瓜》、《瓜瓜吃瓜》教育孩子果皮垃圾應入箱;
通過兒歌《自己吃飯正好》(小小手,真靈巧,扶住碗,拿起勺,輕輕舀,慢慢送,自己吃飯真正好。)來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通過兒歌《輕輕》(開門輕輕,關門輕輕,說話輕輕,上下樓梯也輕輕,我要做個小輕輕。)教育幼兒會控制自己的聲音,學會小聲說話等等
第三、幼兒一起制定規范,加強日常生活中的反復練習。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養”不難,養成就需要很大的堅持性,需要不斷的強化。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疲勞以至于忽視,從而使壞習慣卷土重來。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還沒有很自覺的意識,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如針對幼兒“拉扯小椅子”的現象,我們首先請他們觀察磨損的椅子,然后討論該怎么保護這些椅子,經討論商定出共同的規則“輕搬輕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時扶起來”。在規則制定后我們就要訓練孩子輕搬椅子、輕放椅子的正確方法,而后在搬椅子過程中檢查督促幼兒的執行情況,對遵守規則的及時表揚肯定,而對于違反規則的教師應及時制止,并給予一定的懲罰。還有“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這一規則也要多次重復才能被孩子們所領悟、執行…… 教師要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于孩子們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內容要具體化、生活化,可操作。對孩子的習慣培養,一方面要進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說不練是沒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較差,教師要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并且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再如大班幼兒起床后要學會疊被子練習,哪怕是孩子疊一遍老師再拆開、返工重疊一次;也應該讓孩子繼續練習,經過一段熟練的過程孩子們已經能夠完成得很好并從中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與自信。
第四、多表揚多鼓勵多肯定,堅持正面教育
陳鶴琴指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學上指出:愉快的情緒能促使大腦皮層建立一個興奮灶,使學習保持最佳狀態。幼兒會對自己正確的行為獲得鼓勵而為之喜悅,從而使好的行為習慣繼續保持。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表揚與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發現當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時,大聲斥責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這時你輕輕地說一聲:“我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撿干凈!比缓笤俦頁P幾個正在揀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會在頃刻間被揀的干干凈凈了。當你注意到某些幼兒上課坐姿不端正時,你說一句,看某某坐的姿勢真漂亮?幼兒就刷刷都坐好了。
當然多表揚并不代表不批評不懲罰。如我經常幼兒下樓有把扶手做滑梯的幼兒,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于是下樓游戲前我提出誰下樓再劃扶手,就要失去游戲機會。為了避免懲罰,孩子們多數能夠遵守規則,個別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違反規則受到了相應懲罰,體驗到了后果,也能游戲。在家庭中也是一樣,如果孩子在逛商場時喜歡亂要東西,如果達不到愿望就當眾撒潑,那就應該在出門前講好最需要買的一件或兩件東西多了就不再買,如果不講理撒潑將受到懲罰,下次不帶去逛街了。
第五、發揮幼兒的自我教育、榜樣教育及成人的言傳身教作用。
利用孩子們之間的交往讓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師很多功夫。愛子們喜歡模仿,特別是他身邊的同年齡段的同伴會給予他們更多的影響;而評價活動在確定正確是非觀,樹立身邊榜樣的同時,也使兒童學會了較為客觀地認識自我和全面地評價自我。比如評選“好習慣之星”、頒發小紅花,命名“…寶寶”等等,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發揮孩子的個性特長。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上上屆大班時,我根據我們班級情況幼兒年齡特點,設立了評比表,具體內容可以自定,有學習、生活能力、勞動意識、責任心、交往能力等多個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標準,用標記表示幼兒的表現情況,好中△差╳。評比發現,我們評比設定的內容不能太多,可以根據發現問題來設計,如冬天時候發現幼兒來園遲到者較多,我們可以增加來園這一項。如發現幼兒自我整理小課桌能力不好,增加整理課桌項目。我們堅持每天給予認真的記錄,
每周五下午通過讓孩子們通過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一周評價一次,對于有進步的孩子以及孩子們有進步的方面及時給予肯定并獎勵,如班長,值日生光榮稱號,或小玩具等。號召全體幼兒向其學習;而對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勵其不斷進步。孩子們喜歡圍著評比欄互相比較,從中找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而產生自律意識,自己要求進步。
成人要以身作則,因為你的言傳身教還是會勝過那些空洞的規則,會“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著孩子。每一位帶過小班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剛入園加入集體生活的孩子們會時時、事事模仿自己的老師,把自己一天來在幼兒園觀察到的老師的一言一行甚至語氣語調活靈活現的表演給家長或是在同伴游戲中再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不光是班上的老師,但凡是孩子身邊的成人——都應該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因為一個整體,其成員之間是會互相影響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要注意示范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如要求孩子搬椅子輕搬輕放自己也要輕搬輕放,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輕聲說話自己也不能大聲喧嘩,要求孩子懂禮貌自己也應帶頭使用禮貌用語……
第六、家園合作
曾經有一個家長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老師和家長(強調是并列關系)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種子,多么生動地比喻!的確在我們的教育中,家庭和幼兒園擔負著同等重要的責任。我們老師們要做的首先是轉變自己的觀念,然后去聯合家長,統一觀念及行動,以實現我們最終共同的教育目的。如在自理能力培養過程中,有一項工作就是在冬天來園后要求孩子們自己疊好外套放在柜子上。我發現很多孩子進教室后脫下外衣都是父母或祖輩包辦代替,問及原因是嫌孩子疊的不好,動作又慢。發現這個問題后于是我就做家長工作,并且利用家長園地宣傳培養自我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孩子就家長的包辦代替會讓孩子變得事事依賴、懶惰,失去了自我服務練習的機會,而使此幼兒的能力越來越差而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習慣要進行持久的訓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不要指望好習慣會在一時養成,要對孩子進行反復耐心的教育,要允許孩子有反復。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相關文章:
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可以促進幼兒健康楊長02-17
怎么去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02-17
小班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的培養02-17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02-17
怎樣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02-17
幼兒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的培養02-17
培養寶寶耐性的小秘訣02-17
老師怎樣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02-17
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習慣培養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