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和盾的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1
案例簡述:……(學了課文1――5自然段之后的教學片斷)
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生,誰就會是勝利者。”
師: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么?
生:我們要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變得更優秀。
師:對,這是從做人方面來說的。也就是我們要善于取長補短。還有其它的例子么?
生:我們用的空調就是吸收了風扇制冷和電熱器升溫的長處,可調節溫度。
生:帶橡皮擦的鉛筆不僅可以寫字,還可以擦字。
師:孩子們說的真好。是啊,發明家們善于觀察,善于集中事物的長處,發明新的事物,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種“優點組裝法”可讓許多新產品不斷問世。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事物不如人意,你能當個小小發明家,集中事物的長處,把它加以改進么?
生:我想在鑰匙上裝一個小燈,這樣在黑暗中我們也能找到門眼。
生:我想發明一種聲控門,只要你把家里人的聲音錄在里面,通過聲波,它就能識別家里人的聲音,你說“開”它就開,你說“關”它就關。如果壞蛋來了它就報警。
生:我想發明一種保護視力的筆。這種筆的頂上有一個半圓形的小燈,里面有感應器。當你的坐姿不正確的時候,小燈就會閃光發出警告
案例評析: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內外的聯系,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使語文學習的天地更為廣闊,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均衡發展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一個發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睂W生對于這個道理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怎樣攻破這個難點呢?我想:教材只是閱讀的文本,我們應該研究教材的價值,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哪些反映時代精神,先進科學理念,關注社會、自然、生命等的有價值的問題挖掘出來。所以我設計了以上的教學流程。其凸顯的優勢有三:
其一,這種設計聯系了生活實際,使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了“文本、學生、生活”三位一體的大整合,在讓學生思維得以拓展的同時,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大膽設想,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得到飛躍。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教學過程中自我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而學生的想像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確是讓人震撼。
其二,這種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為學生表達能力的形成搭建了展示平臺和提供了寬松的空間,學生暢所欲言,準確、清楚、流暢地表達了自己的設想和見解?梢哉f學生口語能力的形成和個性發展,是在健康豐富的對話活動中完成的,沒有任何刻意追求的痕跡。
其三,這種設計產生了創新模式,學生在思維的交流與碰撞中,從文本出發,由漸悟到頓悟,產生了新的創新模式,例如:“缺點彌補法”中的“帶燈的鑰匙”;仿生字聯想法中的“聲控門”與“保護視力筆”等,就大大超出文本提供的思維方式,這是學生在創新思維方式上的拓展與突破。我深深地感覺到孩子們的思維空間是多么廣闊,想像力是多么豐富。使我不由的想起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會把地球撬起來!蔽矣X得,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多為孩子創造想像的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孩子們異想天開,孩子們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點”或“杠桿”。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2
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并不能靠贊揚就能保護和維系。若教師的引導能觸撥學生的心靈之弦,使其思維和情感真正“動起來”,讓思維與文本共舞,讓精神律動,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發。教師應當在充分肯定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大膽陳述時,通過對學生的意見的恰當回應,為學生們指名學習的方向,并引導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行反思,評價甚至調整。
我在教學時努力做到這一點。如:“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倍鴮W生在讀時,總是讀成“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在此我引導討論兩種讀法不同的.效果。孩子們在比較朗讀后,說:“上百萬年時間比百萬年時間更長,使我們更感受到了20世紀科技成就之多之大。”僅朗讀而言,針對學生朗讀的重音、速度、時間更長,使我們更感受到了20世紀科技成就之多之大。”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設性的評價,再如:“剛剛這位同學讀時,我怎么就沒有聽出他驚喜快樂的心情呢?誰愿意再讀一讀?讓大家聽了就好像親眼看到科技的迅速變化!薄澳阕x得很認真,如果聲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帶來的驚喜!
今后,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我會堅持讓學生通過“質疑、解疑,弄清課文內容”的程序去讀懂一篇課文。讓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同時,靜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3
為了讓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它們的優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這個想法怎樣產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說一說。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發現了各自的優點,然后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點,發揮更大的作用,于是發明了坦克。
當我再讀文本時,發現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進攻、自衛、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4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內外的聯系,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使語文學習的天地更為廣闊,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均衡發展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一個發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學生對于這個道理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怎樣攻破這個難點呢?我想:教材只是閱讀的文本,我們應該研究教材的價值,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哪些反映時代精神,先進科學理念,關注社會、自然、生命等的有價值的問題挖掘出來。
為了讓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它們的優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這個想法怎樣產生的呢?當我再讀文本時,發現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課文中哪一句話直接寫出了課題的意思呢?”“同學們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
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我讓學生說一說學了這篇課文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取長補短的例子。這種設計聯系了生活實際,使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了“文本、學生、生活”三位一體的大整合,在讓學生思維得以拓展的同時,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大膽設想,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得到飛躍。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教學過程中自我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倍鴮W生的想像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確是讓人震撼。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5
本篇課文由于題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課時我先出示“矛”“盾”兩個字,分別讓學生說說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聯想到古代的兵器,這時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對矛和盾有了直觀的了解,并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從而進入課文的學習。
當教學句子“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等詞句時,為了讓學生體會當時比賽的'激烈以及矛和盾在比賽過程中的運用時,我請了學生上臺進行模擬比賽,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難以招架”,同時對進行表演的同學進行了小采訪,比賽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進而啟發學生理解科學家對矛和盾的思考,以及將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必要性。
本節課整個過程我都讓學生扮演著小科學家的角色,激發學生積極動腦,勤于思考,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出本課的中心思想“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6
由于題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課時我采用先出示"矛""盾"兩個字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已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聯想到古代的兵器,這時我引導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在用個性化語言說時,我趁機引導學生品味了"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
并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較體會作者文章結構的.嚴密。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說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7
今天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一課,孩子們在閱讀、思考、交流中了解發明坦克的過程,懂得了坦克是怎樣把矛和盾的長處合二為一的。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理解了發明家是一個很會觀察、很會思考的人,如果誰善于發現事物的優點,把優點集中起來,為我所用,他就是勝利者。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我請孩子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孩子在認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說出了自己的理解,很多孩子回答的點大多是在學習上: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等,但有一個孩子說帶著橡皮的鉛筆,是把二者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的。雖然他的說法遭到有些同學的“反對”,(說練習冊上有),但我依然為他的勤學精神感到高興,而且他給大家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引導同學們進行深入思考。我鼓勵大家,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或者生活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你想到了解決的辦法?Xxx說要發明一個又會跑又會飛得汽車,堵車時可以飛起來順利通過。他的話讓我想起了謝鑫的《我家的汽車會變形》,汽車迷老莫克擁有了一輛世界上最完美的汽車——一輛變形汽車,開始了神奇的“道路之旅”。好吧,也許這是不錯的注意,那你生活中實際應用的例子,有沒有把二者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的?孩子的思維是那樣的敏捷又富有創造性,孩子思考一會后說出這樣的答案:笤帚、飛機、電話手表、礦井下工人戴的安全帽......我真的被震撼了,這還真是我沒想到的答案,我的小小發明家們就是這么棒!孩子們也興奮起來,那不如趁機上一節手工課,讓孩子的思考和動手結合起來,也為語文園地七的口語交際做準備。于是我宣布了下午上手工課的決定,在我話音還沒落下來時,全班已經沸騰了,他們高興地跳起來,興奮的議論著要做什么。我提出了制作要求:
1、發現事物的優點,把二者優點結合在一起的物品。
2、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你想怎樣解決?大家自由組成小組,討論、交流制作內容,自帶工具。孩子們的'熱情空前高漲,這會兒的創作熱情是前所未有的飽滿。下午我一進班,他們已迅速拿出工具擺在桌子上,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開始制作了。接下來是專注、自由、團結合作的美妙的一小時。
在這期間我發現了很多讓我感動又欣慰的東西。
1、雖然孩子們興奮的自由組成小組,但確實有幾個孩子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沒有主動要去哪一組,這時第一組組長向離她最近的一個男孩招手:“來我們這一組吧,快來!边@是她這一組唯一的一個男生。當然,那幾個孩子很快的被邀請到不同的組了,沒有剩下誰,我們是一個集體。此刻,我想到了雷夫老師的一句話:“孩子們在創作、享受樂趣的同時,也落實了我希望灌輸給他們的仁慈和關懷精神。”
2、孩子們開始制作的時候,他們分工明確,有的在紙上畫樣,有的拿著剪刀剪,有的拿膠布,有的拿彩筆涂色,孩子互相幫忙粘貼,一切是那樣的井然有序,他們的計劃性、團結協作的精神讓我欣喜。
3、他們在摸索中不斷進步。在制作過程中發現不合適的地方,會重新改正,這種嘗試會讓他的思維更活躍。有一個小組制作了一架飛機,我不知道為什么飛機上還有氣球,但后來他們把氣球摘掉了,在不停地嘗試中,想法才會趨近完美。
4、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讓我再次產生這種想法的是最后一組。他們的姿勢不同于別的組,他們有的蹲在地上,有的干脆坐在地上,他們似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只專注地折疊、剪裁著手中的紙張。此刻的他們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快樂吧。我曾設想在班里設一個玩的區域,這是實現了嗎?
5、沒有一個孩子不是投入的,連平時表現不好的孩子也在認真著手中的制作,這時你看到了一個個獨特的可愛天使。當他們真正做成的時候,也許就像《風箏》中所說的,“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也許他們比我想象中收獲的還要多,因為松開比握緊可以擁有更多。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8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一、趣味導入
本節課我先從成語《自相矛盾》入手,引出矛和盾這兩種兵器。然后展示矛和盾的實物,讓學生聯想到古代的兵器,并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想象這兩種兵器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的進入課文。
二、品讀詞語
在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產生想法時,抓住”如雨點般、左右抵擋、難于招架、固然”等詞語進行品讀指導,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進行了朗讀的'訓練。
三、質疑問難
在課堂中,我放手讓學生質疑,互相交流。有的說:“坦克為什么能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幾十公里!”這種生動具體的描寫無疑是對“大顯神威”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于發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優秀品質。這樣質疑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感悟語言
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語文課要讀得多,“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展開”。在指導第5自然段朗讀時,我讓學生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想象“哇哇直叫”“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并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發明家發明出的坦克的威力,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五、拓展升華
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讀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有的說:“雙層汽車!庇悬c說:“帶橡皮擦的鉛筆。”有的說:“帶燈泡的鋼筆。”這樣學生通過學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尋找類似的現象,也可以說是學以致用。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9
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為了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課文是圍繞著矛、盾、坦克三者展開敘述的,因此在本堂課學習伊始,我在對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簡單復習后,就由四字詞語“合二為一”引出“二”即為矛和盾,“一”則為坦克。其次,再通過瀏覽圖片的方式概括出矛的作用是進攻,盾的作用的自衛。通過板書的方式將整體框架清晰地呈現給學生。
在初讀后我把課文以填空形式歸納成簡單句子:課文主要講了發明家將()的()長處和()的()長處合二為一發明()的過程。這樣的方式較為直接,也更符合三年級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概括能力,因此學生們能夠很快說出正確答案。此后根據矛和盾的集合源于一場比賽而進入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段,找到關鍵句“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痹诘谝淮文フn時,我是以教師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對“左抵右擋”和“難以招架”兩個詞的重視,請學生通過做出“左抵右擋”的動作感受對方來勢兇猛、難以抵擋,進而通過朗讀句子感受到矛刺得速度快、次數多。但僅僅憑借簡單重復地朗讀學生未必能夠體會到矛進攻的特點,甚至略顯枯燥乏味,沒有收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為此在第三次磨課時我嘗試著通過展示出另一句話“對方的矛向他刺來,發明家難以招架”,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感受哪個句子更好并說出原因,由我親自演示手持“長矛”向發明家進攻的情景,學生自然而然也就本能地拿起手中的'書本作為“盾”進行防衛——左抵右擋。經過全班齊讀句子,此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已經被激發,課堂氛圍也逐漸達到了高潮階段。
由于本篇課文在詞句理解上難度并不高,因此我改變了第一次磨課時略顯單調的授課方式,將教學方式進行適當調整,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老師為引導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在理解坦克發明的過程時,我設計了一個簡易表格,先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再用實物投影將各小組答案展示在學生面前。這種學習方式新穎有趣,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個從未嘗試過的挑戰。但在第二次磨課實施過程中卻同樣出現了問題:學生往往將文中長句原封不動地抄到表格上,缺乏概括總結的意識,因此我在第三次磨課時先帶領學生完成其中一個問題,再告知學生找關鍵句、關鍵詞的方法,最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更要“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在指導第五段朗讀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邊看圖片邊想象“哇哇直叫”、“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就自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坦克的“大顯神威”。
在引入課題時,學生對于“集合”的理解僅僅是簡單的數量上的統一。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在了解發明過程之后,學生對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認識,那是優點的集合、長處的合二為一。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過課堂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探究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結合,提煉出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總的來說,本篇課文難度不高,倘若始終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會使課堂失去學生參與的高漲氛圍,學生也不易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來!敖虒W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若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程的有趣并主動接受教育,除了加強朗讀,更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或許師與生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10
在教學《矛和盾的集合》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課件出示兩幅圖,矛和盾,問:“你們認識這兩幅圖上的東西嗎?”學生們都很積極,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內容。之后,我們總結出:矛是用來進攻的,盾是用來自衛的。接著,我說:“矛和盾是兩種對峙的開口,如果把他們集合在一起會怎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課堂上充滿了濃濃地學習氣氛。學生們總結出:矛和盾是古代兩種不同用處的武器。矛用來攻擊敵人,盾用來保護自己。兩者完美結合,就是坦克。只有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最后,師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完了本課的課文。
第三節,我趁熱打鐵繼續學習本課來寫生字,并把本課所學的知識用上。我很認真地講解了上次的作業情況:一是書寫認真的;二是生字、詞全寫對的。聯系本節課,我要求學生把“認真”與“正確”集于一身(即作業本上),像書中的發明家一樣,成為一名勝利者。學生們寫得都很認真,可以說是鴉雀無聲。因為他們都想做一名集兩者優點于一體的勝利者。本次作業結束時,只有6名學生出錯,學生們書寫都很認真。最后,我向學生宣布:他們都成了勝利者。當時,我看到學生都很高興。課下,我寫下了幾句話:一、課文是最好的教育資料;二、要善于發現每篇課文帶給我們的任何一個“機會”;三、一定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11
一、精選教學素材
素材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學效果,記得在第一次試教中,為了介紹形態各異,功能不同的機器人,我用靜態的圖片素材,然后口頭加以介紹說明。通過教學,這種介紹方法學生不僅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而且很難不能體會機器人的主要特征。發現問題后,我將大部分的圖片素材,換成了視頻素材。實踐證明動態素材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而且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將無趣的知識教學融入到趣味的素材展示中,學生的心情會變得輕松、愉快,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學變為自覺學,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創造思維更加活躍。
二、理論聯系實際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如:為了引出機器人能按照人們事先編制的程序工作,我特意安排了“按軌跡搬運機器人”的視頻,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機器人會按照我們事先為它畫好的黑線行走、搬物。有了這個視覺上的感知,學生就可以輕松的理解機器人的這個特征。又如:在得出機器人的三個特征后,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特意帶了一個機器人,讓學生觀察,實踐。通過觀察,學生體會到機器人有一定的機械結構和外形,并能完成一定的動作。通過讓機器人一下子變兇猛,一下子變溫柔的實踐,體會了它有自己的大腦,會按照人們事先編好的程序工作。
三、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
未來是屬于學生的`,未來的機器人也需要學生去發明創造。因此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前后桌的同學一起設計未來的機器人。在討論交流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注重知識的擴展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機器人的相關知識有很多,(如:機器人的由來,除了我介紹的機器人以外還有哪些機器人等等)教師不可能在40分鐘能內滿足所有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因此課外的擴展顯得尤為重要,而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有計算機,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根據需要進行學習。在這種環境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所限定的作息時間得到了妥當的延伸和優化,豐富的教育資源足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學習的自由和權力。機器人教學使師生在學習中隨時都可能產生一個驚喜、一種成功、一個期待、一個新思路的誕生。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12
學習本課時,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知道"矛""盾"分別是古代的兵器,然后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習。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發明家是在實際戰斗中把矛和盾結合的句子,接著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說,我相機指導學生品味了"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語來理解。最后再抓住"進攻,自衛,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統領全文,突破重點。
為了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它們的優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這個想法怎樣產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說一說。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發現了各自的優點,然后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點,發揮更大的作用,于是發明了坦克。
隨著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逐步深人,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因此上課時,教師應放手讓學生提問,互相交流。例如,什么叫大顯神威坦克為什么能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這生動具體的描述無疑是對"大顯神威"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于發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優秀品質。這樣的質疑,無疑從另一個角度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進攻,自衛,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
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復習時,還讓學生默寫了這句話,以突出這個重點句子。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這樣學生通過學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尋找類似的現象,也可以說是學以致用。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13
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道理的小短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朋友的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并發明了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讓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是教學的重點,學生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為了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我讓學生查詞典,查到了矛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桿的一端安有青銅或鐵制的槍頭。盾是古代打仗用來遮擋對方刀、矛、箭的防護武器。一個是進攻的兵器,銳利無比;一個是防護的武器,堅固無比。它們怎么會集合在一起?集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認真讀課文。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小組合作探究,終于弄明白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盾就是鐵屋子(坦克的身子),矛就是炮。鐵屋子用來防護,炮用來進攻,合二為一,威力無比。學生經過讀書、探究重點迎刃而解。由此可見,學生認認真真的讀書,認認真真的探究問題就會攻克重點。
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學生通過認真讀文章,找到了說明的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含義深刻,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難的。為了讓小學生好理解,我列舉了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我們天天使用的中性筆就是集圓珠筆與鋼筆的優點發明的,發明者就是個勝利者。因此,我們如果從小善于發現,科學思考,博采眾長,就會有發明創造,你也就是個勝利者。學生通過身邊的例子明白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教學難點不攻自破,水到渠成。
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放手讓學生多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切忌滔滔不盡地去講,你講的天花亂墜,學生不一定聽懂,只有讓學生讀書后感悟出來的東西才能記憶猶新。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14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第五冊第二十五課《矛和盾的集合》。有收獲,也有很多缺憾。
一、對教材的處理,從不合理中逐步走向合理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安排了幾個有趣的故事,通過故事告訴學生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因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認讀6個生字和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別人的長處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過程,
其中,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通過教學重點的突破,讓學生掌握思維的一般過程,學會善于觀察,善于思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第一至第四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發明家由比賽這一普通的事情想到矛和盾各自的優點與不足,由此發明坦克的過程。這是文本的主體,學生只有經過對文本的充分接觸、感悟,才能明白文章解釋的道理,才能延伸到生活,主動地去觀察、去思考,學習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本文的教學設計,在上課之前,我準備在一課時內完成,既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又明白課文揭示的道理,并且通過拓展,說說生活中還有那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長處,發揮了新的作用。既做到讀說結合,運用語言,更加深對結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體會。在經過認真研究教材,仔細思考教學過程后?紤]到課時容量太大,三年級學生概括的能力相對比較弱,還有課堂內隨時有新的生成,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要學會歸納文章內容,要從故事的講述中了解發明家的思維過程,體會發明家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是有一定難度的。何況還要學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義,在生活中的應用,難度則更大。全部放在一課時,只能是草草走過場。而現在這樣的處理,我覺得更科學,即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又能真正解決教學的難點。語文是自我感悟的過程,但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講,是需要我們的指點,需要扎扎實實地落實的。
這時這節課給我的第一個啟示是提醒我,我們的教學應該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圍著學生的發展服務。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而不是看教師的表演的`。
二、對方法的滲透,從無心到有意
學會歸納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雖然課程標準對三上年級還沒有這樣的要求,但我以為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是不能被課程標準所約束的,適當地拔高點要求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總是有意識地滲透一些高段的閱讀知識和方法。在這堂課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歸納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這也是對故事內容的提煉。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我設計了填空題,幫助學生如何找到思維的著眼點。只是,這個填空題設計的還不夠精致,如果能用一定的句式套用,方法的體現就更為明顯。
同時,在初讀課文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為什么集合”時,讓學生在小組的力量下自主在課文中批劃,體會“像雨點般‘、“左抵右擋等詞語的意思,并通過小組間的比賽讀,感悟發明家當時的心境;在學習結束,讓同學們在小組內完成練習,互相評價,效果非常好。
三、對課堂的生成,從被動走向主動
從我對本班學生半個學期的接觸來看,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比較弱,表現在作業本上是題目給了意思,在課文中找相應的詞語,錯誤率卻不低。所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怎樣理解詞語。我采用表演的形式在學生對“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的理解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對板書的設計,從粗糙到精致
我從課件展示的兩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為這兩個是生字,要會書寫,所以在板書的時候,結合進行字音的教學和字形的指導。然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說一說它們的作用,并分別在“矛”和“盾”的下面板書“進攻”和“自衛”。在學習“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一句時,引出并板書“合而為一”和“大顯神威”。在理清坦克的發明過程后,認識坦克的各個部件,以及與矛和盾的優點,引出“槍炮口”和“鐵屋子”(結合板書小結:盾能自衛,改變成鐵房子,防衛的本領更大;矛能進攻,改成槍炮,攻擊的能力更強;再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會動了,坦克的作戰就更靈活了。坦克的發明就是把矛和盾的優點?——板書:集合。)這個板書很好地立清了文章的脈絡,也體現了本文的主要內容。
當然,在這節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一、激勵的語言太過貧乏單調
聽名師上課,最大的感觸是他們的評價語很豐富,很切合,無論是對學生來講,還是對聽課的老師來講,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而這恰恰是我所缺少的。想一想,也許是自己平常太吝嗇,“書到用時方恨少”,于是,想表揚表揚,卻囊中羞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氛圍。
二、教學語言瑣碎啰嗦
因為很少有機會上公開課,平常上課的隨意性比較大,所以,在缺乏監控的機制下,慢慢地養成了說話的隨意性,很多時候,要么說話不夠嚴謹,要么重復的語句很多。
三、朗讀的訓練不夠扎實
朗讀一直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半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學生在朗讀課文時經常讀錯字,漏字,多字,還經常出現斷字現象。讀起課文來就像在唱歌。這都是對課文缺乏理解感悟,沒有引起共鳴,不能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現。所以,在上課時,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但還是不夠扎實,有些地方還是沒有做到位。想讓學生讀好課文,讀出感情來,這還是個長遠而艱巨的任務。
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15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本堂課我在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這兩種兵器(圖片展示),同時進行了讀寫。在初讀后把課文歸納成一句話,以“矛盾,坦克之間的關系”為題進入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第五段,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大顯神威”讀出坦克的威力。接著緊緊圍繞“發明家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學習1—4自然段。通過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發明家的思考過程,了解坦克的發明過程。
反思一:閱讀為本,文本中感悟語言,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記得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在指導第5段朗讀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想象,“哇哇直叫”“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這不是又回歸到文本中去了嗎?并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發明家發明出的'坦克的威力,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反思二:落實單元目標,層層深入的思考中探究發明的過程。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用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來代替教師乏味的說教。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舞臺上跳出優美的舞蹈。了解發明過程,領悟思維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在閱讀中,讀懂發明家遇到了什么問題,怎么想,在層層深入思考中發明坦克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語言學習,提高品悟積累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換詞、動作表演,圖片聯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詞語,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反思三:聯系生活實際,在比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課題時,學生對于“集合”理解僅僅是簡單的數量上的統一。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了解了發明過程之后。學生對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認識,那是優點的集合、長處的合二為一。課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過課堂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探究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結合提煉出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基本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但不足之處:第一,朗讀的評價顯得有些單一,應該更加多樣化,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多多注意。第二,在“大顯神威”這個詞語被學生說出來時,沒有及時的相機板書,如果板書了會更加直觀。
【矛和盾的反思】相關文章:
矛和盾的集合反思[合集]04-10
矛和盾解析05-01
矛與盾作文07-12
矛與盾原文、翻譯08-10
[熱]矛與盾作文02-26
矛與盾作文[必備]10-16
矛與盾作文精選(15篇)12-01
矛與盾作文5篇(精選)02-26
(優秀)矛與盾作文11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