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字號:北京昔日的名牌》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明確老字號的內涵,簡要概括文中四個行業的歷史和其中的故事,思考這些故事的用意。
2、仔細閱讀第二部分,結合課文談一談“內聯升”成功的因素,以及對于現在的工商業的啟示。
3、學習課文旁征博引、樸實生動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點
了解行業精神,體會“起名容易出名難,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道理。
學習難點
體會字里行間蘊藏的對于老北京的懷念與隨著老字號鋪展開的歷史滄桑感。
課前預習
一、教材助讀
1、背景
老字號不僅是經濟的產物,是城市工商業發展的見證,更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老字號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行業精神和經營準則,構成了中華商業文化的核心內容。那些伴隨名牌而生的軼事、人物,傳達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歷史的滄桑,還有老字號是那股“神”氣,透著溫情、安閑、豐腴,甚至有點令人神往。課文節選部分側重于老北京的商業文化,給我們呈現出一個時代的“名牌”風采。
2、作者簡介
洪燭,1967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國作協會員,在中國文聯出版社工作至今。著有長篇小說《兩棲人》,散文集《鐵錘鍛打的玫瑰》《拆散的筆記本》《眉批大師》《冰上舞蹈的黃玫瑰》等。
邱華棟,男,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99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曾任《青年文學》主編,現為《人民文學》編輯部主任。有長篇小說、散文隨筆集、書評、建筑評論集、詩集多部。許多作品被翻譯成法、德、日、韓、英文以及越南文發表和出版,并先后獲得莊重文學獎、上海文學獎、《山花》文學獎、老舍長篇小說獎提名獎等文學獎。
二、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嘉靖(jìng)嚴嵩(sōng)唾罵(tuò)拜謁(yè)伺候(cì)
袼褙(gē)(bei)柵欄(zhà)瑞蚨祥(fú)翁同龢(hé)
譚嗣同(sì)賒賬(shē)豐腴(yú)異馥齋(fù)氣宇軒昂(xuān)
2、初讀課文,思考
⑴作者介紹了北京哪幾個行業的老字號?給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藥店、鞋店、綢布店、菜館同仁堂、鶴年堂、內聯升、瑞蚨祥、豐澤園等
⑵勾畫圈點出文章開頭結尾的關鍵句,并理解課文結構的特點。
“起名容易出名難,創業容易守業難”“老字號永遠給人以溫情”總—分—總
合作探究
一、精讀品味——腳踏官靴“內聯升”。
1、“內聯升”的昨天。
為哪些人做鞋?店名的含義是什么?鞋店的創始人是怎樣經營的?你能夠從內聯升的經營中體會到些什么?
販夫走卒,坐轎子的,皇帝、文武百官、皇親國戚。
2、“內聯升”的今天。
如今北京的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是股份制企業,以生產制作千層底布鞋而聞名中外,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產企業。“內聯升”的產品百年不衰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夠從內聯升的經營中體會到些什么?對你今后的創業有什么啟發?
以誠相待,童叟無欺過硬的技術成就產品的質量,良好的服務打造一流的品牌。
二、作者引用了許多百姓俗語、民間傳說,看看有什么作用?文中引用了哪些名人故事以及引經據典的地方,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引用了許多百姓俗語、民間傳說顯得十分活潑有趣。名人故事如嚴嵩與鶴年堂的故事,大太監李蓮英與瑞林祥的故事,何紹基、魯迅與廣和居的故事,毛澤東與豐澤園的故事,因為這些人的關系,一段歷史、一個老字號就顯得多了幾分厚重,幾分韻味。
引經據典如《魯迅日記》里的記載等非常具有說服力,讓人感嘆作者的博學與多識。
三、課文最后說:“老字號永遠給人以一種溫情。”結合全文,說一說這些“溫情”分別體現在什么地方,又隱藏在哪些故事里。
見教參“思考與練習”一
四、寫作手法
課文以散文隨筆的形式,旁征博引,揮灑自如,縱橫評說新老北京的人文地理特征,歷史感和時代感有機融為一體,將北京的文化底蘊和現今的潛質充分挖掘出來,既冷靜客觀又充滿感情。作者在設計小標題上有什么特點?
作者精心構思,采用七言古詩的形式,既道出了這些昔日名牌的特點,又把行業的名字巧妙嵌入其中,給人以古香古色之感。
拓展延伸
分組討論:
1、假如你就職于豐澤園,你打算怎么做?
2、如何理解“到了北京不吃全聚德烤鴨等于沒有到北京”?
訓練反饋
練習1、你喜歡老字號的物品嗎?為什么?找找身邊的老字號。
練習2、課外閱讀《北京的前世今生》、《花雨紛披老字號》。
知識鏈接:
全聚德楊全仁聚攏德行。
便宜坊“方便宜人,物超所值”。
東來順“東來順粥攤” “東來順羊肉館”。
豐澤園“穿鞋內聯升,吃菜豐澤園”、“魯菜的代表。海參王、蔥燒海參。
柳泉居北京傳統的系列豆沙包。
鴻賓樓“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農業工商業,業業創名牌。
【《老字號:北京昔日的名牌》導學案】相關文章:
《秋天》導學案12-17
真正的英雄導學案05-05
《懷素寫字》導學案12-18
《聲聲慢》導學案12-10
《大自然的語言》導學案12-08
小橋流水人家導學案10-12
《涉江采芙蓉》導學案03-07
《驅遣我們的想象》精品導學案03-09
《帶上她的眼睛》優秀導學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