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論高職園區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運行的動力機制教育論文

時間:2021-09-19 14:35:22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論高職園區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運行的動力機制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關鍵是創新運行機制和合作機制,核心是強化動力機制。園區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共享合作的動力源主要來自學校、企業、政府、學生四大方面。政策保障機制、組織領導與協調機制、利益平衡與補償機制、評估激勵機制等“四大機制”給力園區優質教學資源真正共享。

論高職園區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運行的動力機制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常州高職教育園區;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動力要素;動力機制

  高職教育園區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不僅包括硬件設施的共享,還包括軟件教學資源的共享,而且是更重要的方面。優質軟件教學資源主要是園區各高校特色專業與精品課程的共享,優質專家資源共享,課程互選、學分互任、共同培養的教學管理模式的合作與共享等。但軟件教學資源方面的共享在國際、國內大學城和高教園區建設中都是一大難題。

  根據相關文獻研究和課題組調查訪談,筆者以為,在我國高職教育園區,資源共享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運用在國內尚屬起步階段。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1.各利益主體關注自身利益較多,使共享處于次要地位,存在認識上的偏差;2.目前教學資源區域共享,尤其是軟件資源共享的程度和水平還較低,形式與內容較單一,共享的質量不高;3.相關管理機構以及各高校對共享教學資源的管理和研究不夠,推進資源共享的制度和機制還很不完善,推進力度還不夠;4.還沒有建立有利于保障教學資源共享的有效的監督體系和科學的評價體系。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強化合作的動力機制,創新共享的運行機制。

  本文以常州高職教育園區為例,分析園區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動力因素,構建園區教學資源共享的動力機制,并提出解決當前園區教學資源共享存在問題的思考。

  一、常州高職教育園區教學資源共享現狀簡介

  常州高等職業教育園區是江蘇省示范性高職教育園區建設單位、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國家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實驗區。其顯著特色是集約發展、資源共享。園區內現有五所高職學院和一所本科院校。園區五所高職院校建成國家級實訓基地7個,省級實訓基地19個。園區現代工業中心是全國高校園區中第一家開放共享,產學研一體的大型基地,現已形成良性的實踐資源共享運行機制。“常州高職教育園區高技能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工程的建設,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和地方特點的發展新模式,即‘常州模式’”。常州高職教育園區正努力在軟件教學資源共享方面尋求突破,以豐富高職教育“常州模式”的內涵,打造我國高職教育園區教學資源全面共享的第一品牌。

  二、高職教育園區教學資源共享的動力因素分析

  動力機制是高職園區教學資源共享運行機制的核心,建立高職園區教學資源共享的長效運行機制,首先必須建立園區管委會協調下的校校、校企多元化合作共享的動力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校校、校企合作的本質就是互惠雙贏,資源共享,共生態發展。校企各自具有自身發展的獨特優勢和潛力,高職院校之間、校企之間也存在一定的互補性和依存性,從而產生一定的動力支持。園區高職院校多元化教學資源共享合作的動力主要源自以下幾大方面:

  (一)學校因素

  根據羅默的知識溢出理論和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溢出等理論,特殊的知識和專業化的人力資本是決定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知識溢出發生在同一產業相同或相似企業之間,才會產生規模經濟。集群內知識溢出只有具備暢通的傳導路徑,即共享,作為結果的知識溢出的鏈鎖、模仿、交流、競爭、帶動、激勵等效應才會產生。尤其是在后大眾化高等教育時代的今天,隨著國家和省高職教育提前入學和注冊入學招生制度改革的推進,高職院校將面臨嚴峻的生存與發展壓力,園區高校必須通過“抱團共享”、“強強聯合”,提高整個園區各高校自身的內部效益和整個園區的外部效益。

  常州高職教育園區各項教學資源豐富,5校均為省級示范教育園區高校,其中國家級高職教育示范校和骨干校2所,教學條件一流。各校平均開設50個專業,專業門類齊全,已建成省品牌、特色專業2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50多部。榮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10多項。園區各學院積極探索并形成了具有各自獨特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園區內5所高職院校有人才、技術集聚優勢,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的教師多,而且覆蓋各個領域。通過園區內教師或科研人員和教學管理人員的相互交流,形成穩定、可靠的互惠社區網絡,促進知識的溢出和擴散。師資共享有利于組建聯合科研教學團隊,打造高職教育領軍人物;有利于申報省市重大項目和進行聯合技術攻關,服務區域經濟;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同時也有利于解決專業人才的短缺和過剩的問題。專業共享,有利于發揮優勢專業的示范和引領效應,形成專業群效應,同時也有利于弱勢專業進行改造和提升。共享管理,有利于實質性地推進課程互選、學分互認、人才共育的教學管理模式。園區各高校師資、專業和管理合作共享的空間和潛力很大。

  (二)企業因素

  “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常州高職教育的發展戰略目標。目前,清華、北大、中科院、南大等17所著名高校入駐科教城,孵化、引進360多家高科技企業。科教城還與武進高新區等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學合作聯盟,不少企業主動尋求與高職院校合作。企業成為高職教育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利益相關者,在與院校合作中能夠獲得利益,將會激發企業合作的內在動力。

  從企業網絡理論角度看,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企業無法通過市場和自身內部資源配置突破自身能力限制時,就可能會跨越邊界,采用協調合作的方式來組織生產和交易活動,尋求多方的資源共享與支持。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人力資源的質量是影響其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集團內校企之間的'人才流動,也可以提高企業的人力資本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高職教育的直接“消費者”,企業“消費”高職院校的人才智力資源。高職院校可按照企業需求,積極吸納企業資金,借助企業設備和實訓基地,引進企業能工巧匠,采用“訂單式培養”、“生產性教學”、“校中廠”、“廠中校”等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企業“生產”合格對口的“產品”,這樣可大大降低企業招收新員工進行崗位再培訓的人力成本,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同時,高職院校也可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進行員工培訓,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企業還可通過與院校合作,提升企業自身社會責任感和企業形象,增加企業美譽度,提升企業品牌效應。

  (三)政府因素

  在我國,政府是大學的辦學主體,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從教育財政學視角來看,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至少有籌措足夠的教育經費、保證教育的高效率運轉和促進教育公平等作用。教育通過培養人才來為社會服務,也就是說,社會是教育的巨大受益者。從羅索斯基的有關大學利益相關者的觀點來看,政府是大學利益的部分相關者。我國學者胡赤第認為,教師、學生、出資者、政府等是大學的權威利益相關者。所以,從政府的職責來看,政府代表公共利益,有責任有義務為公民提供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事業。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滿足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需求是政府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的重要體現。

  常州高等職業教育園區是政府主導型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以政府為主導,通過政策調節和市場化運作等機制,基于共同的發展利益,充分整合學校、社會、政府、企業各方優質資源,實現各要素的資源最優化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常州科教城管理委員會是常州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其主要職能是推動園區教育改革、規劃建設、共享管理、協調發展、公共服務等。所以,園區管理委員會應主動協調政校、校校以及校企之間的關系,促進學院與學院、學院與企業、學院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打造高職教育“常州模式”品牌,也是事關民生真正利民惠民的政府“形象工程”。常州科教城科研、院校、企業“三大”集群效應為高等職業教育園區拓展了發展空間,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活力,成為江蘇乃至高職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張響亮的名片。

  (四)學生因素

  學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利益相關者,教育質量與他們的整體發展利益息息相關。從市場營銷管理學的視角看,學生是高等教育服務的部分支付者,學生購買的是高校的教育教學服務以及與此相關的配套資源的消費權,他們是學校服務的“顧客”或“客戶”。所以,學生是大學的根本服務所在,學生是大學存在的理由,因為畢竟沒有學生就沒有大學。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趨勢,高職院校尤其要調整自己的目標導向,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的可持續的教育質量觀,建立基于顧客滿意度為導向的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與服務體系。讓學生充分自由享受園區內的優質師資、優質課程、優質設施等服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保障的關鍵。

  從常州高職教育園區近幾年共享運行的效果來看,各校學生對現代工業中心(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非常滿意,學生上課的熱情也非常高。此外,園區每學期還根據各校的專業特色也開設了多門公選課程,比較受學生歡迎。然而,如何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園區內各高職院校如何開發和利用積聚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合適的產品及更加多元化和高品質的服務,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成為破解制約當前園區軟件教學資源共享的一條新途徑。

  三、高職教育園區教學資源共享的動力機制構建

  (一)政策保障機制

  教育投入是教育資源共享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物質保障,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履行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監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校辦學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其次,綜合應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財政、稅收等經濟杠桿,鼓勵和引導企業、行業、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調動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把為區域經濟培養人才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法定義務,并將其參與校企合作的業績作為考評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度一個重要指標。政府可通過制定相關校企合作管理文件,明確校企雙方的責任、義務、合作辦法、利益保障措施,利用公權力協調各校的利益關系,建立校企合作專項基金及獎勵基金,促進高校主動適應區域優勢產業,積極爭取企業加盟,同時也有效地保障企業利益,實行企業優育優選人才機制,從而增強校企合作動力,擴大園(校)企合作辦學共享平臺,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建立園(校)企合作的新機制。

  (二)組織領導與協調機制

  一個有效的組織領導與協調機制能夠充分整合政府、高校、企業和行業等方面的優勢,調動各方面支持職業院校發展和高職園區建設的積極性,有助于保障和實現校企之間、校校之間的合作共享。為了加強對園區的領導和管理,推動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學校與社會組織、學校與區域以及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成立了由常州市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掛帥的由園區管委會領導、武進區政府副區長和園區各高校校長等為小組成員的常州市科教城(高等職業教育園區)工作領導小組,確保了園區建設的進度、質量和效益,為保障園區內外相關資源的共享提供了組織保證,在協調各高職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問題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建園初期,還從中觀層面進行了設計和思考,擬跨校組建園區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下的“專業(群)建設協作組”、“共享平臺建設協作組”、“教學管理協作組”、“師資隊伍建設協作組”、“科技與社會服務協作組”、“就業與創新創業協作組”等若干個協作組,其職能是具體負責園區各項共享協作工作的具體實施。“但從目前常州科教城高職園區管理委員會所擔任的職責來看,管委會在協調各高職院校資源共享的保障方面還沒有完全承擔起職責”。由于管委會人員來自政府工作人員,日常事物較多,管理人員精力投入還不夠,所以當初設計的各協作組的作用沒有真正得到發揮,導致幾所高校的軟件教學資源共享的推進力度尚不夠理想。

  就園區目前的軟件教學資源實際狀況,筆者建議成立三個協調組織:一級組織是,在政府(管委會)的支持與引導下,成立以各高校校長和管委會領導為主體的園區教學聯合決策委員會。園區教學聯合委員會配備1名專職領導人員專抓資源共享工作,實行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可每學期初和學期末各召開一次)。其職能為加強共享研究,制定共享對策,提出發展規劃,保障資源配置,總結共享經驗,協調園區與高校以及各高校之間的利益關系,解決共享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提供教學資源共享的“軟件”服務,以保證資源共享的實現,使園區內高校形成一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深度融合的教學共同體。二級組織是,在園區教學聯合決策委員會的領導下,成立園區校際教學管理協調委員會和園區“專業(群)建設協作委員會”兩個工作機構。兩個組織職責和分工不同,但相互支持,目標一致,既保證各高校相對獨立,又體現教學資源充分共享。

  園區校際教學管理協調委員會由資深教授或領導(也可以聘請即將退休或已退休的各校或社會精通教學管理的專家,各校選派一人)和管委會分管負責人(1人)組成。教學管理協調委員會成員可統一集中在科教城高教園區管委會辦公,其職責是:根據教學聯合委員會決策和要求,依托教學共享信息平臺,對園區的教學資源共享實行專業化的協調和管理,負責協調落實教學資源共享的具體工作,保障教學資源共享有序合理地進行,負責整個園區的共享資源(如專業互修、課程互選、師資互聘、學分互認,跨校學術活動等)的協調與安排,制定統一或相容的教學管理和學籍管理辦法,擬訂具有一定約束力的保障園區教學資源共享的管理規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并負責具體實施。每周定期召開一次協調會議。教學管理協調委員會成員對內是聯絡員,與校內教務處共享管理負責人及時溝通,負責所在院校的教學資源調度,向分管校長負責;對外是協調員,負責協調與園區其他各高校的關系及處理相關共享事務,履行教學管理協調委員會賦予的各項職責和權力。

  園區“專業(群)建設協作委員會”由園區各高校學科或專業帶頭人、資深教授和行業、企業專家代表等組成,各校大類專業分別選派1-2人參加,每學期召開1次專業(群)建設協作會議。其職責是,在資源共享的理念下,根據區域經濟和產業規劃以及園區的定位目標,結合各校專業特色和優勢,對各校專業結構調整提出建議,為園區聯合決策學術委員會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專業預測機制和專業退出機制,負責對園區開設專業進行調研論證;對不適應社會需要的或園區內重復設置的專業經專業(群)建設協作委員會認定后報園區教學聯合決策委員會批準后逐步予以淘汰;根據社會區域發展需求集中跨校跨專業優勢及時重組和建設新專業。提出園區推進專業互修、學分互認、課程共享、教師互派的可行性方案,經園區教學聯合決策委員會批準后由園區校際教學管理協調委員會分步具體實施。建立園區課程開發、建設及退出機制,鼓勵聯合開發課程與教材,聯合申報教學成果評定。建立重大項目合作與技術服務聯合的機制,鼓勵引導各校教師跨學科跨專業抱團研究,聯合攻關。建立園區學術成果評定與獎勵機制。

  (三)利益平衡與補償機制

  園區高職教育與其區域經濟互動的最大內在動力是共同利益追求,同時各方利益訴求不同也是影響園區教學資源共享的重要原因。利益是政府、高校、企業在政、產、學、研合作中涉及的核心動力因素。建立協調共享各主體間的利益平衡補償機制,有利于規范參與各主體的相應的活動和調動各方參與園區產學合作與共享的積極性。在高校與行業企業組成的高職教育聯盟中,政府應扮演主導者和協調者的角色。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辦學與管理,承擔培養區域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必然可能在人、財、物上有一定的投入和付出,作為政府必須實施“減、免(稅收等)、幫扶、獎勵”等多種補償機制,鼓勵企業參與園區產學合作的積極性。作為高校,根據企業和社會需求制定和實行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企業所需人才,努力實現學生就業與企業用人的積極互動和銜接,建立企業優先選用人才的機制。園區教學資源在滿足學生實訓的基礎上可向企業和社會開放,為企業和社會培訓各類人才服務。

  為推動各校充分參與教學資源的共享與合作,常州高職教育園區近幾年在共享型實訓基地的運作上實施的資金杠桿撬動戰略非常有效,即每所高校每年向園區管委會上交200萬“強制性”共享專項費用,這樣一來,各校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爭取實訓機會,學生成了共享的最大贏家。這一做法也可運用于推進園區校際軟件教學資源的共享,由園區統一制定軟件教學資源的共享實施方案及利益核算辦法。政府(管委會)也可增加在這一塊的專項投入,緩解共享中存在的資金壓力,對在共享中貢獻大的主體方予以利益和政策補償,同時也對弱勢學校給予一定的照顧,確保各共享高校都能夠從共享中獲得利益。

  (四)評估激勵機制

  對園區教學資源共享的評價可分三個層面進行:一是,各級教育部門在對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培養水平和辦學特色進行評估和驗收時,要積極幫助學校清除阻礙共享的政策壁壘,要改變目前只重對一所學校單獨評估的做法。對園區高校評估要弱化對資源的占有,強化對資源的使用,要制定有利于資源共享的高校學科或專業評估體系,營造有利教學資源共享的政策環境,要關注與鄰近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可通過考查共享績效和對園區師生跨校進行訪談等形式,把各校參與共享的情況納入評估內容,以充分發揮示范校或骨干校的示范效應。在品牌、特色專業或精品課程評比、重大教育科研項目申報、教學成果獎評定等方面,都應鼓勵各校之間共建、合作和共享,達到“以評估促建設、以評估促共享,以評估促提高”。

  二是由園區管委會牽頭,在聽取各校關于教學資源共享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引導型發展性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促進園區教學資源區域共享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從制度層面對園區高校教學資源區域共享提出明確要求,保障園區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園區教學資源共享評價體系可由一系列與教學資源共享程度及效果相關的評價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和指標體系組成。評價實行定量與定性結合,自評與他評結合,確定評價內容,制定評價細則。實行高校管理人員、教師、學生、行業、企業等多主體評價。通過問卷、實地考察、深度訪談、查閱資料等多形式評價。通過從共享觀念、組織保證、制度保障、資金投入、共享項目數量(如公選課程門數、學分互認課程門數、教師互派授課人次、跨校共建課程和承擔科研及社會服務項目數、聯合開辦專接本專業數等)與質量、共享創新、共享成效、社會評價等方面綜合進行評價,找出問題,明確方向,打造品牌。對積極開展合作和為園區教學資源共享貢獻大的院校實行教學資源共享績效專項補貼與獎勵。

  三是園區及各高校要加強在校際層面規劃、指導和保障下的系(院)際聯系與共享的動力機制的研究和實踐,大力鼓勵、支持和引導校際系(院)之間加強密切交流和合作,加強試點,樹立典型,找準突破口,突出著力點。

  四、目前常州高職教育園區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需要解決的幾大問題

  常州高職教育園區在教學資源共享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我國高職教育領域形成一定的影響,但共享的空間和潛力還很大。一是,作為高職園區各院校的領導,要有教育家的戰略眼光,博大的教育情懷,真正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全局觀念,變“要我開放共享”為“我要開放共享”,正確處理好資源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院校個體需求和社會整體需求的關系,為園區學子的成長、成才和成功提供最大便利和高品質的服務。二是,要正確處理資源共享與特色辦學的矛盾,運行管理實行“統”“分”結合模式。共性則“統”,個性則“分”,錯位式、差異化發展,優勢互補、特色發展。園區各高校要加強協調校間的聯系和合作,統籌規劃建設項目,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專業建設不要貪多求全,“大而全”、“小而全”、全面開花,要按照“揚優、扶新、集群、集成”的思路,按照地方產業群的需求,以園區五所高職院為主體,以資源共享、校企合作為重點,通過共享共建重點專業群,突出特色和優勢,形成園區的專業群優勢。三是,園區管理方要制定軟件資源共享推進計劃和時間表,分解任務,明確職責,建立支持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的管理制度、協調機制和管理平臺,各高校要逐步開放課程與專業,不斷探索,力爭共享進程新突破,為全國高職園區共享提供借鑒。四是,如能在園區內五所高職院校與常州大學之間搭建起高技能應用性人才培養的“立交橋”,實行園區內一定比例的優秀生和特長生“升本”推薦保送政策,園區內的學分價值將得以彰顯,服務區域經濟的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質量將得以保障,高職教育示范園區的品牌效應將得以放大。

【論高職園區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運行的動力機制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分析論文01-11

論職業教育運行機制的現狀與對策10-10

論以德治國的動力機制07-07

衛生職業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探討論文01-17

論自我意識的動力機制07-16

07-09

論公共財政運行新機制的建立論文06-25

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初探論文11-22

高校園區體育教育資源共享研究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