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
傳統文化,別稱文化遺產,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談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1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消極的就是那些為封建社會統治服務的東西。
一是君重民輕思想。典型的就是三綱五常的思想,為“權力高于一切”奠定了理論基礎,反映到官身上,就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反映在群眾身上,就是民不與官斗。這一思想沉渣,阻礙了民主思想的進程。
二是男重女輕思想。典型的就是三從四德的思想。這種思想目前在中國廣大的農村還非常普遍,阻礙了社會的平等進程。
三是封建迷信思想。幾千年來的占卜之術、鬼神崇拜、求佛成仙等等思想,阻礙了現代科學的發展。
四是消極的為人處世思想。幾千年來養成的官場潛規則、處世潛規則,使社會交往非常復雜和勢力化。人與人交往總是互相設防,留有余地。更是出現了人情大于法律,人情大于公理的問題。
談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2
文化,是一個相對復雜和廣義的表述,我們姑且將“文化”理解為“一個民族的內在精神!蔽覀儚倪@個角度切入,來分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方面與消極方面。
在學術界,一直有一種說法:中華文化是一種早熟的文化。如果稍作留意,我們便可發現,時至今日,對中華民族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化巨匠,都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孔子、荀子、韓非子、孫子,莊子、孟子,他們幾乎從各個方面奠定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基礎。道家、儒家、兵家、法家都是在這一時期萌芽和發展。
從積極方面來說,它們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多樣性和基礎性的東西,比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法自然”思想,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思想、“因材施教”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國”思想等等,都為早期中華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強勁的動力,使得華夏民族很早便能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所以,勤勞、勇敢、善良、守信、堅強、樂觀等等,都是深刻融進中華文脈里的積極因素,也正是這些因素,使得中華文明成為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續下來文明。
從消極方面來說,一個文明過于早熟,也會產生不良影響。我們稍作梳理便可發現,在春秋戰國之后,中華文明史上幾乎再無出現類似繁榮的文化井噴現象。直至中華民國,才出現可與春秋戰國相媲美的文化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早期,便為華夏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內向發展的方向。譬如老子的理想狀態,就是“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狀態;而孔子周游列國,一直竭力販賣的政治理想也不過是“尊周復禮”,秦統一六國后,焚書坑儒,對中華文明造成巨大損失;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后至明代,科舉考試?及斯晌,極大的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當一個社會的精英階層都只想著如何中舉、如何做官的時候,一個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便會成為疑問。這也是為什么春秋戰國時期我們便有了那么多文化巨人,而自此之后,卻始終無法超越,甚至在近代遭受侵略的原因。
【談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相關文章:
略論儒家倫理思想中的生態消極因素12-08
面試的消極因素02-06
談閱讀中的文化因素12-11
成語中的異讀例談12-07
談口譯中的理解問題12-11
談拼音教學中的趣味導入10-02
談語文教學中的感悟10-03
談課文分析中的審美教育10-03
談從“做”中“學”數學的認識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