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后學”話語與中國思想拓展
中國的后現代后殖民主義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不是從某種固有體系出發對后現代潮流加以把握,而是從自己所困惑的問題、當前論戰的話題,或由論爭激烈態度所引發的學術興趣開始言說。因此,中國的后現代問題與中國急劇轉型的政治話語、經濟問題、文化論爭緊密相關,從而無可避免地顯出蕪雜和非體系性:個人介入問題的角度和其對問題的誤讀或有意誤讀的層面不同,個體言說的問題和盲區的殊異,知識背景所造成的學術資源和研究角度的差別,以及其提出問題并加以審理的內在動機各異,成為當代后學多元多維的現實問題。因而,對中國后現代而言,與其將之作為一種主義、流派、時尚,不如將之看成是一個膠著的問題集合體。在這個集合體上,前現代的傳統性、現代性的理性、后現代的當下性,以及個體與群體、民間與主流、思想史與學術史、個體身位存在與價值信仰等都網狀地編織在話語觀念體上。遭遇這一問題就意味著進入這一網狀結構,同時又不可能將其體系化絕對化,而只能進入個體的言說中看每個個體的有限性和不確定性。但正是這種有限性和不確定性,使我們有可能逃離形而上學、中心主義和所謂終極價值的絕對性,進入到言說的個體有限性中去。
一 意義世界與認知地圖
后學思想對現代性思想前提的審理,使得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同時存在著傳統性、現代性、后現代性文化斷片和經驗雜糅,于是,一方面有著全球化意識中的后現代文化視野與跨文化經驗,另一方面又有著在后殖民氛圍中的文化身份認同與歷史闡釋焦慮,同時還存在著全球化文化霸權中的歷史記憶和民族寓言問題。這種問題的重疊化,語境的雜糅化,場域的錯綜化,使得“后學”從文化批評進入政治批評領域,并在解構與建構、時尚與守成、虛無與信仰、悲觀與樂觀中重新書寫自我文化身份,當代性的“文本政治”問題因之得以敞開。
(一),后學研究中的學術格局與拓展。
1,“后現代后殖民在中國”與“中國后現代后殖民”是互相聯系的問題。
“后現代后殖民主義在中國”主要強調西方后學進入中國后,中國學者在文化沖突中的具體理論反應,一種多元并存的納受、抵抗、整合、消融的過程;而“中國后現代后殖民”則是一種具有某種普遍意義的后學新思維,逐漸進入中國學者的學術神經,并成為一種看世界的新角度方法,甚至成為一種新的思想平臺或流派。這兩個問題有著內在不可分離的聯系,又可以看成一個問題的兩面,彼此相依,互為因果。后學問題上的“西學東漸”,表明當代中國在哲學思想和文化觀念上同世界保持了靈動的聯系,并使西方的學院派問題進入中國后,不再是純理論問題,而成為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問題。對中國而言不是全面植入后現代問題,而是在現代性全面展開中擇優而行。
2,大陸后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從歷史發展的軌跡看,大陸學術界二十年的“后學”研究中,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注重“西方后現代后殖民”研究,不僅對原著大量翻譯介紹,出版了為數不少的譯著,而且對其歷史淵源、發展趨勢和內在問題等有深入研究,對西方的后學精神和蹤跡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二,強調“后現代在中國”的研究,對后學進入中國后,中國知識階層在思想話語交鋒中對后現代在中國的特殊癥候加以審理,并共時性地遭遇到以下諸多問題:后學研究的闡釋中國的焦慮,后現代中的語言學轉向及其漢語思想的當代言說方式,后現代哲學與中國哲學審理以及哲學新方向,后現代主義與現代西方哲學關系,后現代主義與社會科學的復雜狀態,后現代主義與新實用主義、科學主義、女權主義,形而上學的命運與后現代實在論,后現代問題與當代宗教神學思想,后現代主義與文學藝術的危機,后現代主義之
[1] [2] [3] [4]
【“后學”話語與中國思想拓展】相關文章:
后學04-30
林則徐拓展民本思想的理論與實踐05-01
吳宓文化思想研究的新拓展04-27
中國哲學思想批判12-05
儒家思想與中國園林04-27
中國傳統和諧思想概要04-26
MED與駿龍合作拓展中國業務05-01
以后學生作文01-14
中國哲學研究中的中國話語情結04-26
軍訓后學生的心得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