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困惑與對策論文
【摘 要】我們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作為學校德育主渠道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卻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如:素質教育與教師素質偏低的矛盾,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矛盾等,這些矛盾和問題使高中政治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碰到了幾許尷尬與困惑。針對這些現狀,本文在對策方面作了幾點現實思考: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科學構建教學評價體系,全方位提高教師素質。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高中政治課 困惑 對策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創新型的人才,為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必須加快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實施素質教育。作為中學德育主導渠道的政治課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然而,長期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卻無法從根本上擺脫應試教育的窘境,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政治課教學實踐中碰到了許多的矛盾和困惑。因此,我們嘗試從學校、教師、學生等方面入手,探討問題存在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的困惑分析
1.在教師層面,存在著素質教育與教師的整體素質偏低、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單一的矛盾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政治思想品德素質、業務素質、身心健康素質”三個基本素質;必須遵循“教書育人、樂教勤業和人格示范”等我國當代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然而,僅就業務素質而言,存在的問題首先是政治教師的學歷水平偏低,就筆者所在學校情況來看,政治教師10人中,本科學歷的僅有2人,中專學歷1人,其余均是專科學歷。其次是政治課教師缺乏,特別是農村教師,半路出家者甚多,筆者所在學校的10名政治教師中,就有2人是語文教師和歷史教師轉行來從事政治課教學的。由于缺乏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有些教師對某些內容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只能是照本宣科,使政治課失去應有的魅力和教育功能,導致學生厭學,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眾所周知,當今教育面臨的困境是:今天的教師用過去的方法教未來的學生。大多數教師一直沿用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即: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最優秀的學生也就是只能“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的自主的發展和主體思維活動被忽略甚至被教師代替。以筆者所在的重點高中調查表明,學生在課堂的發言中,主動提問、異議的比例僅占8.3%。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大多數的政治教師只是一味地強調知識點全面,一貫地注入式教學,使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也不會解決實際問題,必然缺乏創造性和進取精神。
2.從學校層面來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矛盾
盡管在觀念層面上,素質教育已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然而,在操作層面上,應試教育卻依舊大行其道。不少學校的做法是:課下熱熱鬧鬧搞“素質教育”,課上認認真真搞“應試教育”,原因很簡單——考試成績、升學率依然是評價學校、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唯一標準,高考的指揮捧依然強勁有力。
筆者所在學校,有個政治教師搞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教學過程中增加了一些與考試無關的內容,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團結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他帶的學生的總體素質確實高于其他班級同學,但在學校組織的月考中,成績卻是排在后面。結果在領導三番五次的談話下,最后只得按部就班地回到了應試教育的老路上來,一切與考試無關的教材內容被刪掉了,所有與考分無涉的教育活動被取消了,所以教師唯考是教,學生唯分是學,導致有些學生考試高分,條條爛熟于心,但表現差勁。
二、關于解決高中政治課教學矛盾的對策分析
1.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的成敗,新時期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需要一支德、才、能兼備的教師隊伍。
首先,政治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應具備為社會最高目標服務的價值觀念和素養,加強理論修養,增強馬列主義信仰和情感,“以德育德”。
其次,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確立新的師生觀和教學觀,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新型的師生觀,要求摒棄片面強調“教師和教師的教”的“教師本位”的觀念,實現“教本位”向“生本位”的轉移。新型的教學觀,就是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觀念;樹立學生自主學習,全面學習,全員學習的新理念;要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
最后,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應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中得到知識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同時政治教師要盡快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及時引入教學,把呆板、生硬的記憶性傳統教學變成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受青年學生歡迎的現代教學。
2.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制度,科學構建教學評價系統,是提高政治課教學實效的動力所在
傳統的評價制度是通過規定考核范圍、確定考試形式、設置標準答案,然后以卷面成績為準進行分等排序,評定優劣,再進行優勝劣汰。這就迫使學生不得不走進預先設定的軌道,不斷重復僵化的套路訓練以求突圍而出。而素質教育的本質是每一個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這就意味著教學評價系統的構建必須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樹立發展性評價觀。發展性評價強調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促進教育實效的提高。因此,構建科學的發展性教學評價系統,必須把握好“三個是否有利”的標準,即教學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是否有利于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馬春暖,曹志堯.試論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矛盾和對策.思想教育,1994,(3).
[2]姚承忠.當前中學政治課教學的問題和對策.普教研究,1994,(5).
[3]洪中勇.淺論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走出困境之路. 麗水學院學報,1995,(6).
[4]張林.高中政治課教學走出困境的途徑.教育與職業,1998,(10).
[5]魏則勝,陳惠芳.中學政治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初探.青年探索,2002,(5).
[6]任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問題分析與思考.思想政治課教學,2003,(6).
【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困惑與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化解教學困惑提升教學效率論文04-27
比較優勢的困惑及對策05-02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對策論文05-02
轉基因農業的困惑及對策初探04-28
論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困惑與對策04-29
高中政治課堂的吸引力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