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短文論文
小學語文的施教對象是兒童,施教內容是兒童的語文,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兒童的情懷,清楚兒童語文學習的真正需求,能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憑借兒童熱愛的語言文字,幫助兒童獲得自身成長所必需的語文素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只有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到兒童眼中的世界,才能走進兒童心中的世界。
一、教科學的語文
教科學的語文,就是秉著對兒童負責的態度,挖掘教材中真的知識、思想與情感,引領兒童逐步認識教材本真的面目,在與教材的對話中,汲取語文的營養,形成鑒賞的能力。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篇章都被編者作了刪改,這就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造成了難度,甚至會引起誤讀。新教育研究中心干國祥在反復研讀老舍的《草原》時發現,《草原》第一段描述的草原景色,初讀之下,就覺得寫得美,語言美,語言傳達的風景也美,但“并不茫茫”是什么意思?后來他查了老舍先生的原文,發現原文開頭是這樣的:“自幼就見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類的詞句。這曾經發生過不太好的影響,使人怕到北邊去。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干老師驀然醒悟,原文中老舍先生寫景,圍繞“天不蒼蒼,野不茫茫”展開,沒有了原文中第一句話,對第一段的解讀就少了貫穿全段的線索,課堂上就會對草原美泛泛而談,對“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到底說什么要么忽略,要么誤讀。教科學的語文,不僅是引領兒童品味文本“真”的語言,也是幫助兒童獲得“真”的思想與情感。一位教師教學《匆匆》,抓住文中問句多的特點,引導學生聚焦到問句這一語言訓練點:由文中的12個問句感受到作者的困惑、彷徨,再聚焦到第四段的6個問句,播放音樂,6次引讀,巧妙地將學生帶入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中,帶入朱自清復雜而微妙的情緒情感中,促使學生深刻領悟問句的含義,真切體會問句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游戲的語文
語文課的下課鈴敲響時,許多教師總愛這樣問自己:我的這節語文課,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上得成功嗎?有哪些環節處理得很好,還有哪些環節沒有把握好?卻鮮有教師這樣自省:這節語文課上,我的學生學到了什么?他們快樂嗎?他們在我的課上享受到了什么?作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體的語文課堂,不僅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知識獲取,還需要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
兒童不喜歡程式化的學習方式,兒童的語文學習需要在兒童感到自由的情境中進行,在游戲中兒童享受著自由、積極的精神體驗。游戲是兒童融入生活、體驗生活的重要途徑,游戲就是兒童的學習和生活。
杭州蔣軍晶執教《麋鹿》,學習課文后出示一張麋鹿圖,讓學生把自己所獲得的知識“有效”輸出。這時他采取了游戲的形式,讓學生爭當導游進行介紹,從“一級導游”到“高級導游”再到“特級導游”,層層推進,吊足胃口,其中還穿插導游與游客的對話。在這堂課上,游戲與學習無縫對接,不僅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而且使教學過程趣味盎然,達到了引導學生結合文本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說明事物特征的訓練目的,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活潑。
三、教自由的語文
自由的語文教學,指的是教師營造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與課堂時空,使兒童的身體與心理都處于自主、輕松、愉悅的語文學習狀態。盧梭說:“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浪費時間”就是給兒童自由閱讀、思維和創造以充足的時間。只有自由的學習,才能打開學生的心門,發展學生的心智。
一位教師教學《詹天佑》時問學生:“如果我們現在要給詹天佑塑銅像,你覺得在詹天佑周圍應該布置哪些有意義、有代表性的建筑或者物品?請你為詹天佑塑一銅像。”學生可以選擇的角度沒有受到限制,因此他們思維空前活躍。有學生覺得在詹天佑周圍畫“人”字形線路,因為這是他最偉大的設計;有學生說畫一把水壺,以說明他與工人一樣艱辛;也有學生說應該根據他愛國的特點來設計,等等。這堂課迸發出學生自由創造的活力。
有些語文課堂將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是不是”“對不對”等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大量充斥;有時則把問題進行切割,拖著學生在“碎石”組成的問題“跑道”上行走,肢解文本;有的教師經常會在學生回答后附帶“是這樣嗎”“對嗎”等暗示性話語,如此弦外之音導致后面發表意見的學生異口同聲地迎合、應和。學生的自由思想與自由精神被剝奪,也就不能享受學習的快樂與成功。因此,自由的語文拒絕滿堂灌,也拒絕滿堂問。
四、教有用的語文
當下的語文教學,實用主義仍然大行其道,教師在應試的藩籬中無法突圍,甚至不愿突圍,因而大量圍繞陳述性知識的訓練(生字詞語的固化講解、課文讀背的反復操作、練習試題的鋪天蓋地)強占了兒童的時間與空間,使兒童思維僵化,能力停滯,不能感受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并不是說生字詞語和課文讀背不再重要,而是這些內容的教學一定要從兒童的需要出發,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合宜的情境,使兒童主動建構和悅納。
我們要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要由分析內容的教學轉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簡言之,語文教學要由“教課文”轉向“教閱讀”“教語文”。
一位教師教學《恐龍》,先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最喜歡什么恐龍,然后介紹。一學生說:“我喜歡雷龍,它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而且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教師:“讀得真動聽,你把雷龍的特點都讀出來了。請大家比較這兩個句子:A.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B.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你們覺得哪個句子好?”學生:“我覺得B句好,因為B句把雷龍和大象作比較,在我們看來,大象已經很重了,雷龍竟然勝過六頭大象,難怪說它是龐然大物,果真名不虛傳。”教師:“對,剛剛你提到了作比較,這是一種說明方法。”《恐龍》是一篇科普類說明文,這位教師通過學生的朗讀、介紹,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習課文中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基本的說明方法上,而不是詳細地向學生介紹關于恐龍的知識,這充分體現了“教閱讀”的理念。教有用的語文,就是要引領學生深入文本,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文本所蘊含的情感,學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
【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短文論文】相關文章:
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論文05-02
德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論文04-29
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思考論文05-05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的論文04-27
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思考論文05-02
小學語文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論文論文04-30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學生啟發思考論文04-30
小學語文教學趣味性思考論文05-05
中學語文美感教學的思考論文04-27
搞好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