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新語文課堂的源頭活水論文
據調查了解,當前的中學語文已成為大部分學生最厭煩的一門學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一些教師上課不善于創設教育情境、創新教育形式,教法陳舊、呆板,課堂猶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致使語文課堂索然無味,學生上課懨懨欲睡,聽者寥寥。那么,該怎樣通過創新教育形式,為語文課堂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讓我們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摸索和探討,認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巧用知識做載體
語文教學的創新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為媒介和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大量關于事實資料的陳述性知識,而且要讓他們多掌握一些關于思路和方法的程序性知識,同時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教授給學生一些創新的思路和技法。例如《孔乙己》,教師A圍繞小說中對孔乙己的心理、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寫,接二連三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歸納,并一步步板書出孔乙己多方面的性格特點。教師B卻別開生面,先請兩位同學亮出兩種不同的觀點,及時引導學生從社會、歷史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課堂上,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唇槍舌劍,據理力爭,課堂氣氛非;钴S,課堂發言也很有深度,很有創造力。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了簡要的歸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堂課給人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既對教材知識進行了深層次的討論,又跳出教材知識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創新能力得以培養。
二、妙用學生做主體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章時,先作者,后背景,再作品,教學思維的定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理解文章的創造性。比如《童趣》,教師A循規蹈矩,逐字逐句地講解,學生味同嚼蠟。
教師B卻別出心裁,從學生已學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少年魯迅的“童心童趣”出發,借用“單是周圍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進行導入,讓學生將魯迅與沈復二人跨越時空的“童心童趣”做對比,思考《童趣》中有關“泥墻根一帶”的樂趣。學生不覺興味大增,自然找到了本文的“黃金切入口”。一場師生互動學習之后,教師B又推陳出新,把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對所學知識進行當堂鞏固、消化、吸收,通過競賽問答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知識點的一問一答。比起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課堂效果不言而喻。而超乎教師B意料的卻是,不少學生就所學知識提出的問題頗具新意,一堂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鼓勵學生做“異體”
我們知道,豐富的想象力是構成創造能力的重要成分,富有創造精神的想象可以使文章放出奪目的光輝。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通過幻想來表達了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和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每擦燃一根火柴,眼前就出現一種幻覺——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愛的奶奶……作者借想象表達了對那個社會的深沉控訴。青少年時期本來就應該是敢于幻想、善于遐想、擅長聯想的,因此,應打破任何束縛學生思維活動的桎梏,鼓勵他們“異想天開”,去做“異體”。教師對“異體”不應潑冷水。試想,如果沒有“異體”,何來“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樣的神品妙句?哪有《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的奇思妙想?教師應對學生中的“異體”給予鼓勵、引導、幫助,這才是最好的對策。只有讓學生永遠保持對科學、對知識、對生活、對未來不盡的熱情和持續的探索,才能使創新之火代代相傳、永不熄滅。
四、傾心打造45-2>45的課堂效益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丁如許先生大力倡導的語文課前兩分鐘的演講活動,傾心打造45-2>45的課堂效益,是一個非常深刻且頗具創新性的見解。語文課前兩分鐘演講活動,就是在每一堂語文課前都拿出兩分鐘來,開設一句話新聞、教一個成語、送一首古詩(詞)、欣賞一條名句、做一次簡單的主題演講等活動。它是語文教師創設出的一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教育環境,也是為學生們搭建的一個展示風采的平臺。留下這短短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充分挖掘自身無限的潛質,這對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45-2>45的課堂效益。因此,語文課前兩分鐘演講活動,是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加油站”,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創新之舉。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苯處熞朴诟鶕䦟W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創設教育情境,優化教學環節,加強學法指導,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唯有這樣,語文課堂的活水才會因為創新而源源不斷,語文教學的天空才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湛藍。
【創新語文課堂的源頭活水論文】相關文章:
創新語文課堂 激活學習興趣論文04-27
談語文課堂創新04-29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設計探討論文05-02
延續與創新的論文04-27
論文化創新04-27
論文化創新04-26
語文課堂的美麗境界論文04-28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創新04-30
語文課堂創新提問的五種方式04-30
教學創新之我見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