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外閱讀理解教學與研究中的“出聲思考法”探析
閱讀理解教學中,出聲思考法是一種較新的促進學生思維、深入理解課文的有效方法。國外對出聲思考法 的研究雖歷時不長,卻已獲得了豐富且頗有啟發意義的成果。本文擬介紹國外對出聲思考法的研究情況,以期 為我國閱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提供借鑒。
一、出聲思考及其相關研究
(一)、出聲思考法
1、作為研究方法的“出聲思考法”
二十世紀以來,閱讀中的認知加工問題已日顯其重要性。內省或口頭報告是早期閱讀研究的主要方法。二 十世紀五十年代,出聲思考法才成為研究認知加工的一種重要方法。
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過程,如問題解決時可利用出聲思考形式的觀察法。慢速的信息加工過程持續的時間 較長,內部操作更為復雜,存在多種選擇的可能性,這給研究工作帶來許多困難。
人的思維活動總是默默進行的,可說是借助于不出聲的內部言語進行的。克服這種困難的一個有效方法是 利用外部言語進行思考,即出聲思考,使人的思維過程外部言語化,這樣就可以直接觀察人的思維過程。
出聲思考的方法是德國心理學家Duncker( 1945)首先提出來的。隨后有許多研究者選擇了出聲思考法作 為閱讀理解認知研究的工具。如高夫(Gough, 1972 ), 魯墨哈特(Rumelhart , 1971 )和金西(Kintsc h,1978)等。
2、作為教學方法的“出聲思考法”
柯林斯和史密斯(Collins & Smith,1982 )首先提出了專業讀者的策略如何用于閱讀理解教學的問題。
此后,專業讀者閱讀時所采用的策略問題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出聲思考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它的運 用揭示了課文理解之類的思維加工過程。
(二)、相關研究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Piakarz,Smith等人對閱讀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
Piakarz,Smith等人的實驗是讓學生在閱讀之后或在再讀過程中進行解釋。
而Squirc則試圖通過把每篇故事劃分成小段,讓學生閱讀每一段然后用詞表達思想的方法來測試讀者在閱 讀過程中的想法。他把研究結果分成不同類目進行編碼。如書面判斷、解釋性回答、敘述性回答以及聯想性回 答。同時他提出閱讀過程中被試的原有經驗、能力和個性會影響對問題的解答。但他的問題加工理論因缺乏基 本理論的指導而存在局限性。
五十年代認知科學的興起帶來了理論觀點的變革。它不僅發展了生理學、語言學、心理學、人工智能以及 神經學,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改變使那些相關領域研究有了新進展。
認知心理學家的對于信息加工問題的研究促進了閱讀模式的構建與閱讀任務分析的有機結合。
其中魯墨哈特(Rumelhart,1977 )首次研究了閱讀中的詞匯辨認的加工過程。
金西(Kintsch,1978)提出了閱讀理解第一個模式。
西蒙(Simon,1980)對出聲思考法進行了方法論上的詳細描述。
出聲思考法最初只用于良好限定問
[1] [2] [3] [4] [5]
【國外閱讀理解教學與研究中的“出聲思考法”探析】相關文章:
《國外閱讀研究》筆記04-27
國外機械圖紙閱讀的教學研究04-29
交際課堂中的形式教學--國外近期研究綜述04-28
成人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任務研究04-26
國外英語閱讀研究的新進展-對我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04-27
語篇理解策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04-27
語言理解中的抑制機制研究綜述04-30
篇章閱讀理解中背景信息的通達04-28
高師舞蹈教學研究探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