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反思]《丑小鴨》一課教學反思
談如何應對教學中的“變”《丑小鴨》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生對這篇童話很感興趣,引發了他們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遠遠超出了我預想的范圍。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教學中的“變”。
一、 教學設計因學生的提問而“變”。
在教學《丑小鴨》這課時,我是用課前看有關丑小鴨故事的方式激趣導入新課的。故事放到一半時,我對學生說:“我們要上課了,故事只能看到這了,你還想了解丑小鴨的哪些事?”在上課前我也曾設想過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比如丑小鴨以后的命運會如何?后來大家喜歡丑小鴨了嗎?可學生提的問題和我原來設想的完全不同。他們有的說“想知道丑小鴨為什么這么丑?”有的說“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白天鵝呀?”有的說“丑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還有的說“天鵝蛋為什么會跑到鴨媽媽那?”顯然,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就是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所在,如果不理會他們的問題,依舊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思路走,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使提問環節形同虛設,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把學生的問題巧妙的融合到預定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請學生談談通過讀課文,都了解了丑小鴨的哪些事,讓學生以讀悟情。當學生說到知道丑小鴨長得很丑時,我就適時將問題推出,問:“丑小鴨為什么這么丑哇?”學生說他的樣子丑,和別的鴨子不一樣,和鴨子比,他個又大,嘴又扁,羽毛還是灰色的。難怪哥哥姐姐欺負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還有的說,他根本不是只鴨子,是只小天鵝。這時我又順勢引出課前的問題“丑小鴨顯然不是只鴨子,那天鵝蛋為什么會跑到鴨媽媽那里?”這兩個問題都是學生提出的,所以他們特別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的同學說,是天鵝媽媽粗心,把蛋下在了鴨窩里;有的同學說,是鴨媽媽好心幫天鵝媽媽孵蛋;還有的同學說,是因為天鵝媽媽要到南方去過冬,來不及照顧小天鵝了。我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告訴他們,天鵝是一種候鳥,和大雁一樣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過冬,他們都是集體一起活動的,天鵝媽媽必須和隊伍一起走,不能掉隊,也許就這樣留下了這個天鵝蛋。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意識。以學生為主體,適時的改變教學思路,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這個“變”,“變”得有價值。
二、 教學設計因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而“變”。
由于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開闊,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資源。比如,當講到離家出走后的丑小鴨,仍然受欺負,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時,一個學生提出:“我認為獵狗傻,他為什么無緣無故追趕丑小鴨呢?”這時一個學生說:“獵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領地,當別人闖進他的領地,他就會把那個動物趕出去!”這時我肯定了他的說法,并告訴學生動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則,群體生活是他們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離開他生存的領域,離開他的伙伴,就會有生命危險。這樣學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鴨離家后生活的艱難,還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盡管這只是課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稍加點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又何樂而不為呢?
三、 教學設計因教學效果而“變”。
在《丑小鴨》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擴展的環節。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用優美的語言引導學生回味全文:“丑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他離家出走想尋找屬于自己的世界,沒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他只好一個人悄悄的過日子。困境讓他變得越來越堅強,終于,他熬過來了,在丁香開花的季節,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這時我請學生推薦一名同學,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鋼琴曲,朗讀全文。然后,我提問學生:“你們現在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吧!你想說給誰聽?丑小鴨?鴨媽媽?他的哥哥姐姐?養鴨的小姑娘?小鳥?獵狗?還是農夫?”可當配樂朗誦時,教學時間已經到了。我想,學生已經在聽配樂朗誦時,進入了課文的情景,如果在這一時刻就用優美的語言結束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所以,我臨時改變了原來的設計,用這樣一段話結尾:“丑小鴨經歷了夏天、秋天、冬天的磨難,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我想他的爸爸媽媽也一定會從南方飛回來與他團聚。幸福的新生活才剛剛開始,讓我們為他祝福吧!”結束語突出了人文關懷,為丑小鴨的經歷設計了一個幸福的結局,又回答了學生課前的問題“丑小鴨會找到他的天
[1] [2]
【[教學反思]《丑小鴨》一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丑小鴨教學反思10-18
《丑小鴨》教學反思04-18
丑小鴨的教學反思04-18
《丑小鴨》教學反思04-30
《丑小鴨》教學反思范文550字04-27
《丑小鴨》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4-27
《白鵝》一課教學反思04-29
難忘的一課教學反思10-28
《恐龍》一課教學反思04-15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