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綜合性學習,旨在改變過去那種學生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單純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學習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以語文學科為依托,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lián)系。它以問題為中心內容,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和教學評價來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一、教學目標的綜合設計1、“三維”目標的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不是孤立的三塊內容,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都是產生于知識的發(fā)生與能力的形成過程當中的,既不能機械地分開,也不能去分步實現(xiàn),比如先去達成知識和能力的目標,然后實現(xiàn)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最后再去達成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有機結合、綜合考慮。在《烏鴉喝水》一課最后一個自然段是這樣的: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實現(xiàn)這一自然段的三維目標時可以以實驗為手段,把這些教學目標揉合在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實驗前出示瓶子,讓學生觀察水的位置,用筆做好記號。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烏鴉喝不到水。再提出思考:烏鴉放石子時還會遇到什么困難?他是怎么辦的?結果怎樣?接著請一位學生上臺實驗。這位同學抓起一把石子,怎么也放不進,又拿了一顆石子,因為石子大了些,也放不進。遇到這些困難,這位同學動腦筋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個又一個”、“漸漸”的意思。同時我用感染性的語言來描述:“瞧,烏鴉不怕困難,肯動腦筋,他做事多有耐心啊!”學生很快明白了寓意,也對烏鴉說了許多贊美的話,情不自禁地為烏鴉鼓掌。在此基礎上,不用老師指導,學生就有聲有色地把課文朗讀到位了。實驗中還滲透了自然知識,有的學生回家去做實驗,這就把語文教學遷移到課外。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興趣濃厚,參與性強,省去了繁瑣的分析,把多個教學目標綜合在一起,起到了“師逸而功倍”式的“善學”效果。2、預設目標與生成目標的結合預設目標與生成目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目標。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詳盡的計劃,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一切就是預設目標,這種目標是極其重要的。但如果所有的教學活動及其活動程序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預設的,這就漠視了學生生命體的主動性、豐富性、整體性和個體間的差異性,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體,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主動發(fā)展。生成性目標是教師在教學活動前沒有預設的、是在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生成的目標。雖然在基于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中,單向傳授式的教學活動總能毫不費力地沿著教學活動的預設程序進行,但在基于新型師生關系,倡導師生、生生間多向互動,激發(fā)智慧涌動的課堂里,卻總是在突破著活動的預設,一些更有價值的課堂生成資源被開發(fā)成預設外的“生成性目標”。正是這類活動適度而有序的不斷生成,讓課堂煥發(fā)出了生命的活力。在教學活動教師要記教案,但上課時教師就不能背教案,而應關注學生,關注課堂生成。在《陽光》一課的教學中,老師讓學生搶讀生字,讀的又對又快的同學可以得到五角星。結果讀“晨”時有位同學讀成“cen”,老師沒注意到,說:“獎你一顆五角星。”這時,下面同學議論紛紛,老師發(fā)現(xiàn)不對勁,便問道:“你讀什么音?”這位同學猶豫了一下,回答道:“平舌音。”這時,老師向全班小朋友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陳迪能不能拿五角星?并說說理由。”同學們議論紛紛,最后一致同意獎給陳迪。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生成環(huán)節(jié),小朋友們都得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二、教學內容的綜合設計1、學科內部的綜合語[1] [2] [3] [4]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思路】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設計節(jié)日飾品》教學設計05-01
小學語文:《向往奧運》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03-25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之一05-01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之二05-01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之三05-01
語文綜合性學習課《鯨》的教學設計05-01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設計春節(jié)飾品》教學設計05-01
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粗淺認識05-02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初探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