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音樂教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小學音樂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論文1
摘要: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們用豐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來理解音樂,為音樂的再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音樂藝術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開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提高其音樂素養和豐富人格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應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學生能夠放飛想象的翅膀,回歸音樂。
關鍵詞:
小學音樂;培養;學習興趣
前言
小學音樂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義。而興趣則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緊密相連,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條件。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轉化為學習動機時,教師才能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回歸音樂,感受音樂之美。《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體驗、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培養”。因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發展規律,將音樂情感體驗作為載體,運用有效地教學策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來豐富學生對音樂情感的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完善人格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1.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和教學環境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教學環境和氛圍是緊密相連的。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良好的音樂氛圍可以使學生沉醉在音樂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環境優美,藝術氛圍濃厚有利于學生進行交流和活動,使學生時刻感受到藝術美。例如:教師可以在課間或者課余時間,為小學生播放優秀的音樂作品;定期舉辦講座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在教室的布置上體現溫馨、優雅和藝術氣息,可以運用樂器、歌片、圖片等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受到熏陶,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2.創設音樂情境,啟發想象力
人們在欣賞、演奏或演唱音樂作品時,往往通過音樂想象來理解音樂形象,從而更加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審美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生理聽覺為基礎,以心理想象為出發點,有思考地欣賞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環境和心理環境相協調,巧妙地運用各種暗示,如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形象的肢體表演等,啟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和震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想象中來,從而使學生主動、愉快地進行音樂學習。
創設音樂情境,是激發學生想象力,插上音樂翅膀的重要手段。當音樂結束后,讓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賞還是演奏歌唱,我都會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所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蘇少版新課本音樂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七個小兄弟》一課的教學中,先放伴奏音樂,教師與學生一起跟隨音樂律動身體,之后讓學生表達聽過歌曲及身體律動后對歌曲情緒的感受。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七個音符,一邊聽賞,一邊表演,使學生得到直觀、感性的認識,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學生學會歌曲之后,鼓勵和幫助學生創造其他“樂器”給歌曲進行伴奏,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學生選擇了一個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聲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蓋,搖出一片輕松的唰唰聲;也的是把小石子裝進易拉罐,搖動時沙沙作響,清脆入耳。學生用自制的樂器進行合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課堂中學有所得,體驗到創造的成功與愉悅,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習興趣。
3.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強調音樂教學的活動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乏味的教學方式,就要創造多姿多彩、趣味無窮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須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不能墨守陳規,重點、難點要合理搭配,靈活多變,還要設計別具一格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這首歌曲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美麗的草原風光,帶領學生走進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特色,激發學習興趣。在歌曲學習之后,根據這首歌的歌譜,以《我的家鄉》為歌名開展填詞游戲,然后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填的最受歡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家鄉是同學們最熟悉的地方,每個人都能通過歌詞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很快地完成歌詞的創作,對最佳作品進行表揚并讓全體同學進行集體演唱。通過這種游戲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和游戲法的教學手段,更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這個主體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身體動起來,思維更要動起來,在主動參與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情感和審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4.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后采用各種方式積極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雖然課堂教學是小學生獲得音樂的主要渠道,但音樂課堂并不是音樂教學的唯一途徑。隨著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及信息技術的應用來開展音樂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音樂融入到學生的課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網絡等其他音樂資源,將音樂課堂延伸到每個角落,以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課外活動時間邀請知名音樂藝術家開展講座、成立學校合唱團、藝術社團、創辦學校音樂網站,定期舉辦文藝匯演、進行校園好聲音選拔賽等一系列音樂活動。在音樂教學中,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和人格的全面發展。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養老院、孤兒院等社會福利場所進行慰問演出,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之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大膽實踐,塑造全新形象,為他人帶去歡樂。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享受音樂的快樂,還能培養學生熱愛公益,幫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教學育人的最終目的。
結論
音樂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門有聲藝術。音樂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認知規律和音樂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義,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最大的能動空間,并抓住學生渴望學習音樂的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的心理狀態下,參與學習,體驗情感。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放飛想象的翅膀,回歸音樂,真正做到通過音樂教育,讓學生感悟藝術之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對美的愛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嬌.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教學實施途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____0(12):58-60
[2]王艷芝.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大眾文藝,____(02):45-46
[3]周啟琴.小學音樂新課堂教學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____3(10):23-25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論文2
摘要: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那么,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應從哪里來呢?
一、從學生游戲中來
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游戲,發現他們在游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等游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小學生游戲中喜聞樂見的一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于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從學生的愛好中來
小學生的愛好是很多的,例如,他們愛念兒歌。他們在兒歌聲中游戲,在兒歌聲中學習,在兒歌聲中長大。于是,我就常常運用“兒歌法”教學生記那些難記的音樂概念,學那些平時覺得枯燥無味的樂理知。
三、從學生的生活中來
小學生的生活與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捕捉特征,是能將其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來的。
四、從學生的“已知”中來
教育小學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來。我在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云彩,媽媽洗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云彩,然后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后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小學生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學生的思維特點中來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大于抽象思維。因此,我們應該時時注意運用他們的形象思維去啟發他們的抽象思維。例如:我教學生唱好頓音記號,就用一個乒乓球在桌上拋幾下,讓他們細心體會乒乓球落下的聲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彈性”,學生再唱就不難了。又如:我教學生唱《春天》這首歌,為了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圖畫來引導以外,還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憶自己的春天的公園里看到的景象。我把這種方法叫作“過電影”。同學們閉上眼睛時,頭腦里展開了豐富的聯想,睜開眼睛后就有了生動的體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么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著,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準,比唱準易。于是我就讓學生先吹,后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后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七、從教學難點中來
在小學音樂教學難點中,運用“重復講解,反復示范”的方法,有時未必能解決問題。而創造一種巧妙的教學方法往往能使難點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學中,學生吹奏一段樂曲,往往需要一會兒吹,一會兒吸。有時摸準了音位,又搞錯了吹吸。怎么辦?為了讓學生摸準音位,我讓學生在口琴上貼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圖”,然后照著鏡子吹,“照鏡子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音位問題。為了解決吹吸問題,我創造了“手勢視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當作“吹”,把右手變“鴨嘴形”向后拉當作吸,讓學生邊打手勢邊視唱。
八、從教材中挖掘出來
我們的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一刻也不能脫離《大綱》,一刻也不能脫離教材。許多教學方法,都應從教材中挖掘出來,教材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務,我們就應創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務的教學方法來。二十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教材中出現的新問題、難問題,往往是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的重要前提。
先輕輕地唱,邊唱自己聲部,邊聽另一聲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復練習幾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記在腦子里了,再唱別的曲子就不難了。
九、從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中來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成功地創造和運用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之一。反之,一個自身素質較差的教師,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運用自如。
我認識一位教師,她為了教學生唱好三部合唱,練就了一手絕招:自彈自唱,能一人同時演唱、演奏出三個聲部來,口唱第一聲部主旋律,右手用鋼琴奏出第二聲部,左手同時奏出第三聲部。三個聲部同時出自一身,給了學生一個很好、很清晰的合聲效果,更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示范。它說明了:合唱并不難,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學一直在當地名列前茅。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無窮無盡。可以說:教學難點有多少,學生生活有多少,教學方法就應有多少。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我們當老師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條:
1、熱愛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因為,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為它嘔心瀝血,開動腦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
2、學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要有“浮想聯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創造,要學習出新、出奇、出絕招。
3、牢記“留心處處皆學問”這一真理。要細心觀察事物,尤其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從學生身上找出解決難題的方法來。
4、不斷學習音樂理論,不斷提高自己彈、唱、跳、譜(譜曲)、編(編舞)的技能技巧,因為“熟能”才能“生巧”。
以上這些,僅供小學音樂教育同行們參考。希望能通過我的“拋磚”,能引出更多的“玉”來,讓我們小學音樂教學法這塊百花園能開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鮮花來!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論文3
【摘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過去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對于人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思維同樣對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從互聯網教育改革的意義出發,以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為例重點闡述互聯網環境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
互聯網環境;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措施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時代已然來臨。與此同時,互聯網的概念在各行各業日益流行,如果誰能利用好互聯網,對互聯網的研究和理解更為透徹具體,誰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有利位置。而且在互聯網環境下,讓過去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對于人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小學音樂教育者來說,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教學工作也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互聯網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將是顛覆性的,進而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意義
第一,改革對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是為了教師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從而找到樂于被當代小學生接受音樂的教學方式,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審美情操,這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改革還有助于愉悅音樂教學的氣氛。過去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被人詬病的總是死板和老套的教學模式,例如先去識譜,然后練譜的傳統方式。而改革則更側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情況,使得他們都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充分享受到音樂帶給人的美妙感覺。[1]
第三,改革還可以激起學生對于音樂的無限興趣。當前環境和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是形勢所需。小學階段作為每個人學習的初始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事情都充滿著好奇心,所以在這個階段若能接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必然會對每個學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小學音樂改革將有助于營造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優良氛圍,培養他們對于音樂的濃厚興趣,對于每個學生的自身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2]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教育變革
那么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我們如何利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充分實現“以學生為本”,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所以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變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一張試卷,它帶給我們的數據是什么?可以是簡簡單單的一個90分。若我們在對待這些試卷時,具備足夠的耐心與想象,那么還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邏輯和規律的數據。而且不僅在考試中,日常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能改變,在互聯網環境下使得關注每個學生的細節成為可能——比如說某個學生在何時將書翻開,在聽到老師講授什么內容時產生共鳴,還有在課堂上開小差的平均次數一般是多少,等等。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夠解釋怎樣的師生互動方式受到歡迎?……而最為特別的是,這些數據一般都是在學生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收集到的,因為只需要很簡單的一些互聯網技術的幫助,對于學生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沒有造成任何干擾,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提供給我們一個近距離接觸發現學生的機會。互聯網的環境下真正實現了個性化教育,讓教育的對象從群體轉變為個體。[3]
與此同時,互聯網環境下更有利于對于學生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傳統教育中通常都會布置完全一樣的作業,比如完成哪幾題,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傳統教育的方式就是將相同年齡的學生聚在一起,講授相同的知識,基本上就是給予同樣的教育,從而可以大大節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聯網背景下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任何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更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將成為可能。[4]
三、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現在全世界都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技術時代,則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就是互聯網環境和小學音樂教育所產生的具體措施。
(一)翻轉課堂觸摸教育的未來
眾所周知,在課堂上老師進行授課,然后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讓學生課后練習,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在上課之前學習相關的教學視頻,課堂可以用來寫作業或者進行討論,當學生們做課堂作業遇到困難時,教師就可以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由此一來,課堂就會成為一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的場所,不僅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還可以為學生們答疑解惑,進而可以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該教學模式下,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發生情境出現了翻轉,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翻轉,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翻轉。[5]學生通過教學視頻學習時,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自定學習進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暫停、快進和重復。當學生在課堂上做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學生的困惑,進而可以及時給予學生一對一的指導。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反映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所以在翻轉課堂中,互聯網對于促進信息化教學變革的重要性更為凸顯。
(二)微課程,回應翻轉課堂
何謂“微課程”?它是指將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根據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短小,可以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通過利用微課程資源,學生在家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要及時地記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到學校后可以方便地獲得教師的指導。近些年來,微課程迅速發展,其發展方向同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對微課程實踐的不斷積累,可以促進形成微課程群,對微課程群的應用進而會產生新的應用數據,同時不斷融入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有針對的教學。
(三)實行個性化的教學過程
“人機一對一”是當下互聯網教學的顯著特征,只要課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動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當今社會,身為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緊隨社會變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與時俱進,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服務。[6]所以,本人想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和微課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現教學內容,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進而在課堂上,及時的幫同學們答
疑解惑并指導他們完成規定的任務,順應互聯網環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鑒賞《茉莉花》這一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只是教師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紹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學生談談感受。這種模式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形成真正的藝術鑒賞能力,也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據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了以下實踐。
根據原有的教學環節,對現有的視頻資源進行再加工,編輯微視頻,以音頻和視頻的形式來增加學生對《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學生課前統一到機房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分別進行學習,課中再互相體驗、交流,根據上課的情況看來,當學生進行“人機一對一”的學習時,注意力和思維力都靈活且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總結
通過前面的一些實踐,我發現小學音樂課堂,真的能實現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項目驅動教學,也能讓學生得到了在愉悅舒適的環境下學習的體驗,這對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當然,也不是每節課都適合采用這種方法,這需要我們認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會加大任課教師的工作量、備課量,音樂教師除了傳統的教學功底之外,還要求他們對互聯網的常用技術有一定的了解。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教育會發生巨大的變革,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為了讓我們的課堂效果更好,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參考文獻:
[1]孫曉寧.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理念及方法研究[J].群文天地,20xx,06:107.
[2]蔣英.關于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探索[J].音樂時空,20xx,09:156.
[3]陳太香.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黃河之聲,20xx,02:75.
[4]高文華.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現狀分析[J].才智,20xx,18:51-52.
[5]鄭福友.加強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電子制作,20xx,13:190.
[6]趙雪梅.電腦音樂軟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xx.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論文4
【摘要】
小學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審美情操、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新時期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十分必要。從創新音樂教學方法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五點建議和認識。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研究;思考
音樂作為素質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學中的地位與日俱增,獲得廣大家長和教師的青睞,成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內容。筆者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更應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時期音樂教學的方法,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受到音樂的熏陶,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心理享受。
一、讓學生表達內心對音樂的感受
學生只有理解音樂課堂的教學目的,感受到音樂課堂所傳遞的魅力。用積極的心態和學習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才能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意愿,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之中善于發揮學生的主觀作用,鼓勵學生對音樂發表意見,講自己身邊學習音樂的事故,讓每一位學生在音樂之中都能找到閃光點。要鼓勵他們對音樂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理解,使他們學習音樂但不局限于思維的束縛,學習技巧但不局限于音樂的技法,能夠在音樂中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用音樂提升意志品格,領略音樂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創新之中提升情感、豐富知識、活躍思維。
二、讓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語言,是作者抒發情感的重要載體。每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都蘊含著音樂家的情感在其中,這種情感體現在音樂的歌詞、旋律、節奏等,刻印了作品創作的時代特色。因此,教師在教會學生音樂歌曲的同時,還要讓學生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作者的經歷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創作意圖,感受作者的創作環境,把握音樂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詮釋音樂的內在含義。要教會學生進入作品環境,讀懂讀透歌詞中的語言,把握正確的音樂旋律,掌握音樂中獨特的情感,把對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三、為學生創設多媒體音樂環境
在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時候,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把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相融合,能夠創造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營造良好的音樂情境,使學生的視覺神經、聽覺神經充分調動,活躍教學的氣氛。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比較死板,往往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有些難讀的音樂符號理解比較難,機械式的記憶方式缺乏情感的溝通,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透徹,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了課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讓學生在有聲、有色、有影的環境中學習,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學唱,讓生活、唱歌、情感融為一體,觸碰到學生的情感世界,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學唱的效率。同時,小學音樂課中抽象的樂理理解起來比較難,如果對音樂的概念理解不夠,更深入學習音樂的節奏、高低音等更困難。多媒體能夠讓復雜難以理解的抽象問題轉化為更直觀的具體事物,在學習中同步播放歌曲的節奏片段,能夠讓學生很容易地進入到學習狀態,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為學生實施分層教學
小學生在小學校園學習階段年齡跨度較大,教師可以選擇分層次施教原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逐步教學,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任務。如小學階段1~2年級屬于低年齡階段,教學應主要以感知音樂節拍為主,以知曉節奏為學習入口,把握簡單快樂的音樂節奏,使內心深處與音樂旋律相融合,在簡單的歌曲旋律中激發興趣。3~4中年級階段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尋找學生喜愛的樂器,增強感知樂器的能力,在教學中把握發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樂實踐之中提升音樂的學唱能力。另外,5~6高年級階段教學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價值,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把握作品傳遞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追求,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五、為學生布置音樂課作業
作業是鞏固提高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小學音樂課作為基礎課程,也應為學生布置作業。布置作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課后練習,課前主動查閱資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樂課堂的作業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來安排布置,如果是音樂欣賞課,可以安排學生課前查閱作者的生平簡歷以及音樂背景有關的文化知識。課后作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學習和欣賞音樂作品。例如,在課堂上學過歌曲后,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激發。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應突出學生享受音樂的樂趣,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學懂音樂的發聲技巧,讓全班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通過音樂激發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為小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佳.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戲劇之家,20xx,(11):204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8-19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精選10篇)05-25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15篇11-08
音樂教學論文11-02
初中音樂教學論文 音樂論文08-10
音樂教學論文15篇11-03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07-20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04-07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