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音樂論文

時間:2023-04-07 14:19:09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1

  一、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這門學科與社會生活關系密切。學生通過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的訓練和探索,可以感受到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要更加重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探索的精神。而小學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使他們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學習障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來創造生活化的音樂課堂教學,讓音樂和生活之間聯系的更加緊密,使學生能夠親身的感受到音樂和生活之間的關系,讓他們發覺音樂就在他們身邊,不斷的提高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表現

  1.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活化的策略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音樂教學策略相對老套。教師往往是照本宣科,直接搬運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教學,而缺乏對教學知識的收集和整理。同時,教師也更加不注重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往往缺乏將音樂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相關知識的認識,使一些音樂難點無法通過生活化教學方式得到合理的解決。因此,筆者建議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不斷的審視教材,及時發現相關教材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結合點,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掌握相關知識。如通過玩游戲、動畫等方式來進課堂教學,使學生學習音樂學科中的難點時在不知不覺的學習中被攻克。教師在教授歌曲《小溪流水響叮咚》時,可以通過設計教學游戲:“同學們,咱們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進行這首歌曲的對接比賽。每個小組各抽出3個人作為代表,總共12個人進行歌曲接龍,一個人唱完第一句后,另一個人接著唱第二句,以此類推,看誰唱的好,唱的準,唱的快。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到了歌曲的演唱,歌聲中充滿了笑聲,教學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增強。

  2.教師要在教學備課過程滲透生活化的教學模式

  在小學音樂的學習過程中,生活化教學場景的設置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極其的重要。教師要注重備課材料方面的設計,在結合原有教材的基礎上不斷的補缺相關生活化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很容易的感受到生活化教學的好處,及時解決學生學習的困惑。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創編是一個教學難點。特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詞匯掌握的較少,音律的應用也不太嫻熟,因此,教師要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備課。比如,教師在教授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時,由于歌曲有創編歌詞的要求,教師可以在備課中把生活中學生幫媽媽干的事情通過電教圖片的形式提前制作出來,這樣就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知識,使其更好的掌握,同時教師在駕馭課堂教學時也更加容易。

  3.教師要幫助學生從生活中學習音樂

  小學音樂是一個集趣味性和內容性一體的學科,教師既要給予學生講解一些抽象的教學內容,也要重視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而生活化的'教學是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教師要從實際出發,不僅在自身的備課環節和教學環節融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還要促進學生生活化學習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意識到要從生活中學習。小學生在自我判斷意識和自我學習意識方面相對較差,教師要重視這方面的教學工作,教會他們遇到問題時要想到尋求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來解決,增強他們的思考、討論,運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師在進行歌曲《嘀哩嘀哩》講解時,恰逢初春萬物復蘇的季節到來。教師通過這個歌曲的主題,結合學生對于春天的生活理念的理解,在整個教學中設計春天的教學線索,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這首歌曲。學生在富有生活感的歌詞“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這里有紅花呀這里有綠草”的引導下,齊聲歌唱。他們既唱出了對春天的熱愛,又唱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了音樂,也通過音樂更加熱愛生活。

  4.教師要對音樂生活教學模式進行評價和總結

  任何教學模式是否適應現階段的教學,都需要通過一個標準的評價體系來衡量,通過評價來分析總結。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否完全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標準。這種標準的參與者不僅應該有教師、科研人員,還應該有家長、學生以及相關社會代表。通過這些人的參與,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標準可以合理的發現這種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教師通過對這些優缺點進行總結,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促進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更好開展,使素質教育理念不斷的灌輸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

  三、結語

  總的來講,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的策略更加的豐富了,也促進了學生能夠在一種和諧、輕松的模式下學習相關的教學內容,順應了新課程改革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要求,使素質教育能夠逐漸的推進。小學音樂教師要十分重視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中的應用,及時總結相關教學優缺點,不斷的改進,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2

  隨著小學藝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理念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而音樂是一種非語義性的信息,是一種非具象的藝術,它所描述的形象通常帶有模糊性。因此筆者認為要實現音樂的有效教學,關鍵之一既是在歌曲教學中讓學生感情融合進詩情畫意的情景中。音樂課如何由淺入深、由遠到近、由具體到抽象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在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做了以下初步探究:

  一、引導啟發想象

  先讓學生聽—些直接模擬的音響,如鳥 的鳴叫,汽車的滴滴聲,海浪聲等音樂模擬聲,引導學生想象。這些熟悉的自然音響,他們一聽便能理解,對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很有成效。然后從學生生活出發,啟發學生想象,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內容組成音樂欣賞,學生也容易接受。如教授《可愛的動物》一課時,可先在多媒體中出示一幅圖片:在茂密的森林中,有大象、黑熊、小鳥、白兔;然后引導學生邊聽音樂,邊看圖,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形象相聯系。一般學生都能想象出“小鳥在樹林中唱歌”、“大象甩動著長長的鼻子在草地上走動”、“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摘蘑菇”、“笨重的大黑熊在吼叫”等動人情景。這樣反覆聽反覆講,就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低年級的音樂課本都有插圖,教師教學時要充分運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音樂形象。如老師彈奏后可問學生:“你們聽了這段音樂好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使學生的思維隨著音調的'起伏而加深聯想。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會說出各種各樣的聯想,課堂教學的氣氛也隨之活躍。在鼓勵學生想象時,還要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歸納小結,這樣使學生感到歌曲并不是看不見摸不到的,而是有趣味的“活動圖畫”。在《木偶的步態舞》欣賞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讓學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歡樂情緒和愉快情感。在這兩個環節中筆者更注重學生聽后的自身感受:有的學生覺得小木偶是不想練琴溜出去玩后發生了一些事情,有的學生認為是小木偶第一次來到主人家參觀主人家房子時和名貓之間的故事……總之每個學生經過啟發后都有自己的理解,雖然不是教參上的標準答案,但筆者也給予了肯定。

  二、語言表述形象

  在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根據聽到的音樂展開豐富的聯想,還要啟發他們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學會用準確的語言來描繪自己所感覺到的形象。如教唱人音版《小雨沙沙》這首描繪大自然風景的歌時,要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的感受議論、想象:唱了這首歌后面前有沒有出現一年四季“雨”的畫面?你能用一句話把你想象的畫面講給大家聽嗎?學生紛紛回答:“春天的雨,像千萬條絲線從天空飄灑下來,沙沙沙沙,就好像誰在撥動琴弦”;“夏天下起瓢潑大雨,天地間像掛著無比寬大的珠簾,雨水嘩嘩地流著”;“秋天的雨,帶著涼意,唰唰唰唰,把空氣過濾得格外清新”;“冬天的雨,是紛紛揚揚的雪花,給大地鋪上一層厚厚的白地毯”……

  這樣透過孩子們的眼光,勾畫出一年四季“雨”的不同聲音和形態,充實了學生的感受,使學生把《小雨沙沙》這首歌曲唱得感情充沛。在教唱《搖船調》這首充滿童趣的歌曲時,可以采用聽范唱、讀歌詞、再聽范唱的方法,讓學生思考并回答“這首歌寫的什么?”“是寫小船兒出發了,要去美麗的臺灣島”,一個小朋友搶先回答。

  “這首歌,在我的想象中是這樣的:藍色的大海,風平浪靜的海面,小船揚起風帆,飄向美麗的臺灣島,又載回了臺灣的小朋友”……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訴說著自己的激情。這樣,即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有助于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真是一舉多得。

  三、渲染詩情畫意

  為了運用形象的語言對歌曲的藝術境界進行具體的描述,筆者在教《大海搖籃》一課前,設計了如下導語: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邊有多么迷人的景色啊!在海濱游泳,在海灘散步,可以興高采烈地拾貝殼,可以興趣盎然地觀日出……藍天和大海在遠處相連,海面上白帆點點,海鷗自由地飛翔,交織成一幅幅多美的側面。經過如此渲染,誘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而后,筆者讓學生觀看了一系列彩色的海濱圖片,加深學生對歌曲藝術境界的理解。

  再如《拍手拍手》是一首歡快流暢的歌曲。根據歌詞的特點,曲作者將旋律寫成兩個樂段,并采用了領唱與副歌交替出現的形式,領唱部分比較自由,帶有敘述性副歌部分配上二部合唱,呈現出歡快的場面,情緒熱烈較有聲勢。在音樂的熏陶下歌唱團結、友誼、發揚文明新風,讓學生引申理解,加上歌曲本身歡快的節奏,力度的變化,更好地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他們能夠很有節奏的為歌曲拍手,完成間奏,細膩地抒發了孩子們的情感。

  四、領悟音樂真諦

  兒童歌曲的體裁是豐富多彩的,為了表現出完整的思想內容,塑造一定的音樂形象和體現感情,自然會運用不同的音樂結構形式。而旋律的發展、變化、高潮的出現和歌曲的藝術形象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音樂的魅力不僅體現在旋律中,也常常借助于節奏、和聲和織體等方面,前呼后應、時急時緩、有強有弱才能生動地體現音樂形象。

  如《金扁擔》節拍的變化,第一、三樂段四三拍,活潑跳躍而富有舞蹈性,描繪汽車進山寨的歡樂情緒,第二樂段四二拍,形成對比,舒展而富有歌唱性,描繪大路寬廣美麗。這使整個歌曲既統一又有對比,既優美動聽又適于載歌載舞。

  又如《時間象小馬車》中,讓學生認真體會小馬車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的節奏變化,啟發學生發現聲音變化的逐漸性,并導出“漸強”、“漸近”兩種記號,并引導學生用它們來演唱歌曲,指導學生發揮創新精神為歌曲伴奏,并在課后讓學生探究本次課的內容,讓他們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五、結語

  總之,老師每教一首歌曲都要通過理性分析,展開形象思維,先把握音樂形象,然后引導學生在聽與唱中展開想象的彩翼,再現歌曲描寫的具體情景,使學生情緒飽滿、體驗豐實,逐漸提高感受能力。讓我們像有經驗的導游那樣,悉心引導學生去探幽尋美,啟發學生自己去采掘美的智慧花朵,讓孩子們幸福地歌唱,讓孩子的感情觸合在歌曲的詩情畫意之中!

  參考文獻:

  [1]孫睿,孫暾.有效教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基礎教育,20xx,(01).

  [2]黃纓嵐,從評價中反思有效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xx,(06).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3

  摘要:眾所周知,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今,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人心,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小學音樂教育是小學生必須接受的基礎課程,可以讓小學生在音樂世界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筆者根據已有的工作經驗,略談幾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響應“科教興國”基本戰略的號召,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我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從學生的身心特征出發開展教育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也要關注學生的道德素質發展和心理健康發展。如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小學生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學習壓力,心理發展方面需要得到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關注。小學音樂教學是美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美育以塑造健全人格為終極目標。通過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廣泛而現實的.意義。筆者根據已有的工作經驗,略談幾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學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小學音樂教師要用愛呵護自己的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尊重,從而愿意投入音樂教學,接受音樂旋律的感染。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堂中積極創設理解、寬容、關愛、輕松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沉浸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特征出發開展教學。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生天生表現欲望強,性格比較外向;而有的學生顯得比較內向和拘謹。

  針對能力強的學生,筆者經常對他們豎起大拇指,以欣賞的方式促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就感,激勵他們爭取獲得更出色的表現;對于能力弱的學生,筆者用和藹的態度和溫和的語言引導他們大膽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即使說錯了也沒有關系,告訴他們音樂世界中沒有正確與錯誤,只要敢大膽表現自己就是最棒的,以此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安全感和親近感,感悟音樂的魅力。事實證明,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肯定。教師要用足夠的愛心與耐心引導學生,并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實現因材施教,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實現音樂教學生活化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明確指出:“我們的教育要實現活教育,即把大自然作為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從自然界中學習知識,培養情感。”小學生對自然界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藍天、白云、鮮花、綠樹……這些都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從身邊的自然條件出發,讓小學生走進大自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為大自然盡情歌唱。比如筆者在教學“春天”這一主題時,沒有按部就班地讓學生坐在課堂中,對著教材唱歌,而是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為他們布置了“盡情玩”的任務。在筆者的帶領下,學生們盡情追著蝴蝶,嗅著花香,嬉笑打鬧,當他們的心情達到高潮時,筆者帶領他們一起歌唱《小燕子》《春天在哪里》《讓我們蕩起雙槳》等歌曲。在美好的心境中,孩子們唱出的歌曲和沾了蜜糖一樣甜,情感得到了升華,并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僅能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滿足,還能逐漸培養他們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營造團結合作情境

  從目前來看,大多數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集完全寵愛于一身,很容易缺乏團結合作意識,部分學生還表現得比較孤僻、任性,并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情況極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小學音樂教師為小學生提供團結合作的機會至關重要,引導小學生多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意識。

  在教學中,筆者經常組織舞蹈、合唱等教學活動。在合唱中,要求學生的聲音強弱、氣息、口型以及表演姿態都要盡量保持一致,要學會互相協調。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管是高聲部還是低聲部,不管是領唱還是伴唱,小學生都要恪盡職守,不斷努力,以此實現和諧統一的合唱效果,給人帶來一種美的享受。同時,在群舞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要保持隊形整齊、動作一致,以達到整體美感效果。通過這些訓練,小學生會逐步領會到團結合作的真諦,養成主動關心他人、注意集體合作的良好習慣。總之,小學音樂教學有著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天條件,教師要努力挖掘音樂課程的有利因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為小學生的日后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4

  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因而小學音樂教學中需要重視二者的有機結合。如今很多小學音樂的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單一。深入研究怎樣促使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有效結合的問題,以便有效提升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一、小學音樂與舞蹈結合教學的意義

  小學生在進行舞蹈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會受到音樂的感染,那么換言之,也就是說舞蹈也能對音樂進行很好的詮釋。關于這方面,我國的著名音樂家吳祖強也曾有過類似說法,認為舞蹈藝術在某種意義上,音樂就等于是舞蹈的聲音,而舞蹈就相當于音樂的形體。因而,我們可以看出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關系。所有的舞蹈均不能離開了音樂,并且其藝術魅力也只能借助音樂才可以向觀眾精彩呈現。作為舞蹈靈魂的音樂,占據了舞蹈藝術中的關鍵性位置,甚至可以說音樂組成了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舞蹈藝術可以對形體姿態進行很好的保持和提升,將良好的美的氣質塑造出來。人們可以依據舞蹈動作中蘊含的文化和情感,在動作訓練的同時學習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這將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情感表現得到極大豐富。小學音樂課堂上,借助音樂搭配舞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能夠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很好的激發出來,引導學生借助律動來對音樂的旋律、節奏等進行深入的感受,也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借助舞蹈動作來對音樂的理解、感悟進行表現和表達。

  二、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1.音樂教師欠缺舞蹈功底

  擔任我國小學音樂課教師的.多是音樂專業畢業的師范學生,關于舞蹈教育方面的工作,其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有舞蹈或形體經驗的教師只有極少數。在學校期間,這些教師主修的主要是聲樂和器樂等,盡管也有舞蹈方面的學習,卻未能真正全面的掌握好舞蹈知識技能,舞蹈技能水平也不足。如今我國總體上還是比較缺乏基礎性舞蹈工作者。而實際情況是,一所普通的小學是不會有專門的舞蹈老師配備的,所以通常都是音樂或體育教師來充當舞蹈老師的角色。

  2.音樂課堂教學欠缺創造性,內容缺乏豐富性

  音樂教學不只是為了教會學生幾首歌曲,其真正目的應該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既要包括音樂素質,也要包括創新的能力、精神等創新素質,而一個人素質的最高境界應該就是創新素質。現在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還有很多老師只是想完成教學任務而言,沒有花心思研究音樂教學方法,這就導致音樂課堂欠缺創新性。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迫切需要加強音樂與舞蹈教學的結合。學生在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通常難以讓自己進入樂曲營造的音樂氛圍,對于音樂中表達的情感、內容也無法真正理解,更不能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不能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的升華,更不會促使其深刻地理解和體驗音樂作品。

  三、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體驗

  1.關于教學內容和教案的設計

  將舞蹈教學納入音樂教學中,能夠很好的使氣氛活躍起來,而且能達到形象易懂的效果,還能促使師生共同參與。借助舞蹈能夠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啟發,促使其更加投入地參與表演。教師在每一次備課時,遇到能夠進行表演的教材內容,就可先將舞蹈編排好,接下來在音樂課堂上表演給學生看,這樣直觀形象的表演必然能夠深深地吸引學生。接下來闡述筆者對音樂舞蹈教學進行結合的體驗:在情景創設方面就可以通過舞蹈律動的方式,這樣能夠促使孩子們更迅速地融入音樂舞蹈課堂。關于“舞蹈律動進教室”的設計,可以課程內容為依據。在教學實踐中,本人也深刻體會到教師若是能夠在音樂課堂上通過動態的舞蹈動作形象來表達需要教授的歌曲內容,進而將與歌曲情感相適應的氛圍營造出來,將極具情趣的音樂意境創設出來,那么必然會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促使其使產生更加強烈的求知欲,并帶著這樣的動力走進課堂。例如,蒙古歌曲《鴻雁》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搭配的舞蹈動作可以是蒙古族中比較經典的“柔肩”動作。這就將蒙古族民歌悠長、寬廣的特點很好的展現出來,也有助于學生感受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一種美好的草原意境。借助恰當的舞蹈動作教學,能耐促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之感,進而對本課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

  2.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

  怎樣才能促進教學發展作用的進一步提高,并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出來?現代教學工作者們一直在探究這一中心課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對新的挑戰,進一步普及素質教育不得不思考中小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全部藝術實踐都具有創造性。藝術教育對于人創造性的培養是最能發揮作用的。首先,創作、表演等一切藝術實踐活動都與創造性思維活動離不開;其次,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是最具創造性的。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朦朧性、多義性等特征。這樣受教育者也就有了更加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再次,借助感人藝術手段的音樂與舞蹈教學,能夠對學生心理過程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通過感知覺、注意力和想象等更能深入心靈。所以,音樂和舞蹈綜合教學理對于創造發展原則的貫徹要更加重視。

  3.合理運用舞蹈教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若是能與舞蹈教學很好的結合,那么不但對學生掌握新知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還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也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標準相符合。對音樂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將有效可行的音樂教學新模式開創出來,才能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更加健康長久。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將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積極轉變過來,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要變成創新者和交往者、促進者。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要進行很好的理解和把握,采用充滿情感的課堂語言,努力促進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有效結合,從而創設出一個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如此才算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教學情境,這也將促使學生采取更加主動、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了解了這樣一種綜合教學手段的作用。也希望這一認識可以在今后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也想借助這樣的研究,深化自身的該方面認識,從而有助于促進以后的教學工作。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5

  論文關鍵詞:中小學 音樂教育 德育

  論文摘要:德育教育是中小學音樂教育較為重要的功能,然而這一點卻經常被中小學音樂教師甚至學校所忽視。本文從音樂課程設置、音樂實踐活動和學校音樂氛圍營造三個方面,來論述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的途徑。

  在中小學教育中,音樂學科除了具有與其他學科所共有的認知及教育功能外,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審美情趣等許多方面,還應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小學音樂課程要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切實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潛心研究教育理論,大膽進行教育實踐,深入挖掘音樂課程資源,充分發揮音樂課程的德育功能。我對此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中小學音樂課程安排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許多優秀的民族音樂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滲透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獨特氣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它們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藏。那些歷史題材的作品,特別是那些表現中華民族的自強自尊、樂觀向上的信念的優秀音樂作品,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及促進學生自立自強、奮發有為的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如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背景,生動地描繪了中國人民英勇的抗日戰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堅韌不拔,展現了抗日必勝的光明前景。這部融交響性、寫實性于一體的氣勢磅礴的大合唱,既有中華民族的英勇氣魄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又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群眾性的特點。中學課本所選的第七樂章《保衛黃河》是一段進行曲體裁的輪唱歌曲,其快速大跳的動機與逐級擴張的音型,生動地表現了中國游擊隊員們為保衛黃河、保衛中國而戰斗的英雄形象。這樣的優秀作品,無論是演唱還是欣賞,都給人無窮的力量,收獲激情的體驗。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人的心靈接受美和藝術的效率遠遠勝過接受一個不喜歡的單調的說教。音樂課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多聽優秀民族音樂作品,著眼于情感體驗,并指導學生學唱、背唱其中優秀的主題及段落。學生的感性材料積累多了,逐漸有了自己的鑒別能力,自然會被優秀的民族音樂所吸引,繼而自覺領會、挖掘其中的內涵,使之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成為學生確立人生觀、世界觀的有力支撐。

  二、積極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在音樂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集體活動如合唱、合奏、音樂游戲等,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體會到只有共同努力、團結協作,才能把活動開展好。這樣,將思想教育融于音樂訓練之中,不僅使學生受到了集體主義教育,而且提高了音樂能力。例如在合唱教學中,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多聽優秀的合唱作品,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讓學生分小組練習不同聲部的旋律,熟練后再集體協作合唱,理解合唱的要領,要求每位學生在聲音狀態、力度變化、口型和呼吸、起聲、收韻等方面都盡量一致,各聲部聲音要均勻,團結協作,共同完成活動。在學校的拉歌比賽中,學生忘情地歌唱,在齊唱班歌的時候自信而驕傲,大大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協作意識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還必須要求每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而這種動力又來源于學生對美妙音樂的憧憬和向往,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引導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藝術作品而團結協作,從而使每位學生都受到集體主義教育。

  三、充分利用音樂資源,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充滿藝術文化氛圍的教育環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悅,成為廣大師生共有的精神財富和溝通情感的橋梁。恰當利用音樂資源,有利于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校園環境。例如,早晨,清新、純凈的樂曲(如《校園的早晨》、《朝景》等)陪伴師生走進校園,可以使新的一天充滿活力;午休時,抒情、徐緩的音樂(如《美麗的夢神》、《搖籃曲》等)可以為學生的夢境增添浪漫的氣息,提高睡眠質量;寫字課上,典雅、古樸的樂曲(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隱隱響起,會使學生有一個恬淡的心境。“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身心愉悅,定能由美生愛,激發熱愛學校、熱愛家鄉,進而熱愛祖國和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感。

  當然,中小學音樂課程的德育功能還不僅僅體現在以上幾點,它在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使學生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藝術、特別是對音樂,道德內容是其靈魂,是其存在的意義。學校音樂課的一切形式都應當旨在發展學生的精神生活,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形成他們的世界觀,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音樂教師要通過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豐富的音樂審美體驗,積極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尊重學生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能為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人文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們應特別注意發揮音樂課的德育功能,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閻立欽主編.創新教育——面向21世紀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抉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6

  摘要:音樂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作為提高學生性情、審美、道德的基礎學科,有著其他課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20xx年,《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目標等方面都給小學音樂教育進行一次理論改革。新課標的實施,不僅要求一線教師具備實施的理論根基,還要依據教學對象的不同,用新穎的、綜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細節中循序漸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達到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這是新時代背景下課標實施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法;創新

  在小學教學內容中,音樂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門聽覺藝術,它借助聽覺喚起學生內心思考和靈魂體驗,通過很多教學手段,如,打擊樂器、肢體律動、戲劇表演等外化為情感表達,以此促進學生有所感、有所現,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平衡發展。

  一、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一)音樂教學方法的概念內涵

  不同的老師對“音樂教學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釋,但對教學方法的實施意義有著一致性:首先教學方法不能脫離學生,依據“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理念來設計教學;其次,教學方法的支撐和融會貫通的作用,它流動在音樂課程的各個環節,既能服務于教學目標,橫向明確目標的方向,又能在縱向豐富教學知識內容。可以說,好的教學方法是課程設置成熟化、人性化、靈活化的關鍵所在。“在新課標中,小學生音樂的學習被分為兩個階段,一年級到二年級為低齡階段,三年級到六年級為高齡階段,他們在年齡上的差距導致了其在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結合不同階段小學生在生理上的音樂反應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中應該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并且,音樂的教學活動必須生動。音樂課不是一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程,也不是借用音樂直接進行思想道德、紀律教育的嚴肅課程,而是依據音樂本質,建立一種活潑的`、多元的、開放的、動態的音樂教學形式,來體現科學的音樂精神。所以,教學方法也要依據教學對象一般的生理心理變化、教學內容的不同而變化。音樂課上也應當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起來,盡情體現音樂的美、抒發自己的感受。

  (二)音樂教學方法分類

  國內小學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主要為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和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四種。體驗性包括“欣賞法“”演示法”等,實踐性包括“練習法”“律動教學法”“創作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語言性包括“講授法“”討論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發現為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完成學習、獲取經驗的一種方法。小學音樂課要有效運用教學方法,抓住關鍵、把握規律、變“靜”為“動”,要結合教師的個人特點靈活展開。

  二、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影響音樂教學法的因素

  首先,課改是音樂教學法改變和發展的直接推動力。課改后,音樂課要求變學生為課堂主體,改變以往教師為主、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要求音樂課程的設置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其次,20xx年國家公布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對于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提出重要指示。質量問題就是指小學課程能否有完好的質量,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音樂是實踐的、直接的學科,學生要從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但是單純地讓學生聽,讓學生做,是無法讓他們完全理解音樂美的,因此,音樂教學法的選擇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難度。一種教學方法不能貫穿一堂課,更不能完成整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在什么情況下選擇哪種教學方法并沒有一個萬能法則,只有靠教師經驗的積累來掌握。”教師是教法實施的關鍵因素。教師在課堂中要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音樂,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二)音樂教學法的創新體現

  20世紀以來,各國的音樂教育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優秀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引入中國,對各種優秀教學方法的借鑒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音樂教育,至今,還有深刻、廣泛的影響。

  1.對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借鑒

  奧爾夫教學法是由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本人創立的教育體系,本質是“原本性音樂教育”。它是一種綜合的音樂教育,將音樂、語言、動作和舞蹈結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教學,通過音樂培養一個感性理性平衡發展的人。就如奧爾夫本人所言,“音樂教育是人的教育,對于一切,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的,而是精神的探討。”該教學法參與性強,要求學生在唱、奏、動的過程中感知音樂的樂句、結構、情緒、要素、風格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符合小學生愛動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學”的認知方式,讓小學生能夠以一種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參與到音樂的感知、體驗和表現中來,體現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并讓學生在即興表演過程中激發創造力,從中體驗音樂的樂趣。奧爾夫教學法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教學法之一,目前,被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廣泛借鑒。

  2.對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的借鑒

  至今仍被一線教師不斷運用的瑞士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是依據學生“愛動“”易動”的天性,讓他們在本能的基礎上進行的音樂教學。“體態律動”是通過學生的肢體動作進行的音樂教學,內容包括“節奏教學“”視唱練耳”和“即興”。該教學法不僅豐富教師的課堂手段,重要的是將音樂與學生自身結合,讓學生在教師有意義的引導下“體驗音樂“”理解音樂”。學生的體態動作和音樂有著緊密關聯,通過動作可感知音樂的樂句、節奏、結構、情緒、風格、要素等,這一切來源于人的本身。

  參考文獻:

  [1]郁文武,謝家辛.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愛青.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3]王英奎主編.音樂新課程教學法(義務教育階段)[M].開明出版社,20xx.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7

  摘要:隨著這我國音樂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電子琴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電子琴多樣化的音樂效果能夠為小學生帶來直觀的音樂感受,在引起學生注意、情感共鳴方面也有很大貢獻。本文主要從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目的是通過科學應用電子琴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電子琴

  電子琴作為樂器的一種,在提升小學音樂課程質量方面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激發小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欣賞品味、提升音樂掌握能力等方面應用價值很高,本文主要從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兩個方面入手,分析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和未來發展方向。

  一、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電子琴通常具有形式多樣化和內容豐富化的優勢,這兩點使其能夠為小學音樂教學提供良好的條件,總體而言,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育當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讓小學生在體驗中創造音樂

  小學生由于年齡偏低,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教學實踐當中,應當采取形式多樣的體驗式教育,讓學生的興趣保持在良好水平,在體驗中創造和認識音樂的魅力。作為教師可以根據高低年級的不同,創新開展相關的音樂游戲或者課堂小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活躍的環境,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意義重大。我曾經在一年級下冊《火車開啦》這一課的教學當中,利用電子琴多種音色功能,利用其模仿火車的開動、奔馳和到站不同的聲音情景,在這個體驗的過程中引導小學生認識節奏力度的強弱區別,同時利用音樂模擬、想象、體驗情景,使學生學會利用靈活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火車開啦》。[1]

  2、讓小學生在輕松課堂氛圍中培養音樂思維

  如何培育小學生的音樂思維對于很多老師而言是一個難題,音樂思維通常表現得很抽象,尤其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更是教學難點。小學生的抽象思維發育程度尚不夠完全,對于音樂的認識也不夠深刻,想要克服這些問題,一個很好的解決途徑就是通過電子琴的應用,讓學生將音樂思維和興趣良好的結合起來,例如在《好朋友》一課當中,讓學生感受三拍子韻律,利用電子琴進行節奏打拍,一邊讓學生跟著電子琴的伴奏學習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又如在初始學習音階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體驗電子琴的魅力,自己在琴上按鍵,從左向右、從右向左依次體驗鍵盤,再根據鍵盤彈出的音階感受音高和音低的差別,在輕松地課堂氛圍中培養音樂思維。

  3、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練習鋼琴曲彈奏

  電子琴能夠對鋼琴的彈奏進行模仿,對于初接觸電子琴不久的初學者而言,可通過動手體驗的方式利用電子琴代替鋼琴,練習鋼琴曲的彈奏。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鋼琴曲練習的地位不可忽視,但是由于鋼琴造價比較高、移動性差的特點,因此利用電子琴作為鋼琴的替代品更為現實,但是電子琴的鍵盤只需要輕輕一撥便能夠發出聲音,這相比鋼琴而言對于手指的力度練習不夠足,需要在教師的提醒下對這一點進行改進和提升。同時小學生對于動手操作更為感興趣,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練習彈奏對于小學生長遠音樂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科學利用電子琴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群體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好奇心強,這也是教師教學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切入點,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科學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其對于音樂學習的動力與興趣,協助其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促進其音樂素養的提升。同時,電子琴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用具,實踐中應用性極高,對于學生好奇心能夠很好的引發,滿足學生對于音樂的需求,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于音樂學習的良好興趣,為未來學生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石。電子琴具有音色、節奏豐富和電聲效果多樣的特點,對于小提琴、小號、吉他等樂器能夠良好的模仿管弦樂,同時也能夠模仿生活中常用的音樂和多種音效。在二年級上冊《童趣》一課的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對于《小狗圓舞曲》進行聆聽,進而讓學生利用電子琴對于小動物的聲音進行模仿,鼓勵學生模仿,著力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進行高效科學的引導,利用學生對于小動物的喜愛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令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走入音樂世界。

  2、利用電子琴創新音樂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對于音樂理論知識部分只是單純的進行講解,難以讓學生真正了解音樂理論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對于音樂的掌握能力減弱,不能夠很好的將其應用到實踐當中。利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主要是通過將較為枯燥的理論和電子琴營造出的輕松愉悅氛圍相融合,同時利用學生愛動手的天性指導其動手感受音樂的魅力,提升其對于音樂的掌握水平和音樂素養,同時利用電子琴可以模仿多種樂器聲音的特點,對于教學形式進行豐富。電子琴進入小學課堂,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師生變得更加親密,互動也更加頻繁,進而能夠形成朋友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當中,小學音樂教師對于學生彈奏的'指法進行指導,使課堂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氣氛更加活躍。[2]在進行《巧巧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播放音樂、聆聽音樂的模式,讓學生融入到音樂的情感當中,引起學生的更多音樂思考,在聽《鐵匠波爾卡》這一教學曲目時候,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聽聽樂曲中都用到了什么工具進行打鐵,是小鐵匠還是大鐵匠先開始打鐵的?這就形成了新的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的音樂思路,首先通過教師播放多媒體的形式讓小學生了解音樂的內容,其次引導學生回憶其中反復循環的旋律,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將電子琴應用到小學音樂課堂中,無限延伸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充分發揮了多樣化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全方位價值。

  3、利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感知能力教學的輔助

  利用電子琴來校正小學生的音準是小學時期音樂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學生奠定自身音樂素養的重要渠道,是培養音準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充分利用電子琴來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感知能力教學的輔助,有利于其對于音樂基本知識的掌握。在傳統音樂教學當中,主要采取教師反復演唱和反復練習的模式進行,這種模式的弊端在于對于學生音準的掌握程度十分有限。電子琴的利用能夠使其音準固定,在實際教學當中練習更加科學,能夠讓學生的耳朵更加敏銳,在掌握上難度更小。在教學《大海的歌》一課中,由于其中用不同的節拍、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配器手法、不同的演奏演唱形式,表現了不同狀態下大海的聲音,因此如果單純采取教唱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很難掌握其中的音準、情感等重點,會導致失去學習的興趣,課堂活躍程度也會很有限。通過電子琴的演奏和模仿,能夠細致地向同學展示節奏、情感、力度、速度的變化,讓學生準確認識其中的異同,提升學習質量。

  三、結語

  隨著電子琴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當中的不斷普及,音樂教師應當認識到在教學中利用電子琴的重要性,積極研究創新電子琴在小學音樂課堂當中的應用策略,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更多音樂知識,推動小學音樂教學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麗蕓.淺析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xx,07:193.

  [2]譚玉新.淺談小學低年級音樂課中的愉快教學[J].才智,20xx,05:178.

小學音樂論文范文8

  小學音樂是一門培養學生藝術細胞的啟蒙課,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世間的萬物還不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優秀的音樂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進行升華,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美好的沖擊,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本文以多首歌曲為例進行分析,并賞析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音樂的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教養。以音樂課自身所具備的審美優勢來熏陶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成為一個懂得欣賞美的人。只有心中懂得欣賞美,生活才會變得愉快。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場景能夠為學生帶來美好的情緒,腦海中對于歌曲中的畫面充滿無盡的遐想,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一、以特殊的音樂背景,進行審美教育的融入,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在教《蟲兒飛》這首歌曲時,“黑黑的天空低垂,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風吹,冷風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師對這首歌的故事背景進行講述。從歌詞來看,《蟲兒飛》這首歌是關于愛情的,可以看到歌詞中多次重復了一種孤獨的憂傷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靜也是凄美的,玫瑰也枯萎,環境如此凄涼,但是蟲兒一直飛。

  用蟲兒獨自到處飛去尋找一份真摯的愛情來表達蟲對愛情的渴望。冷風吹,在這寒冷的夜晚,蟲兒孤獨地尋找,鍥而不舍,這是一幅執著而美妙的畫面。這時教師可以將這個畫面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其實蟲兒在本質上是無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蟲兒身上,當蟲兒飛的時候便帶上了人的主觀感情色彩,就有了尋找溫暖的含義。歌詞多次出現了“天荒地老”的畫面(此處以動態視頻展現),以表達一種凄涼寂寞的感情色調,與美妙溫暖的愛情進行對比。用童聲的柔和來表現這首歌的溫婉情緒。童聲又是輕緩有序地,表達蟲兒在尋找愛情時的耐心,細心與用心。同時童聲又帶有純真,以表現蟲兒對愛情的真摯。整首歌曲都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當看完之后學生對于這樣美好的畫面充滿無限的遐想。而小動物恰恰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音樂寄托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將自身的情感轉化到動物身上,利用動物來表達這種情緒。學生在這種方式進行音樂的學習,在感同身受的同時,又會對生活充滿熱愛,是一種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樂之間的對比,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于音樂的學習是很快的。但是他們對于音樂的賞析能力卻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才能正確判斷出來,讓他們對不同的音樂有正確的認識。下面以《采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尋梅》這兩首歌為例,進行對比分析歌曲中所表達的內涵。《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首先初步聽歌的時候可以判斷這是一首輕快愉悅的歌曲,里面有小姑娘的樸實童真。然后在仔細品味這首歌的.時候,里面有歌詞寫道“誰不知這山里的蘑菇香,她卻不肯嘗一嘗,盼到趕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換上一把小鐮刀,再加上幾塊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勞動的幸福來分享”。當唱到這句歌詞時,可以體會到小姑娘雖然人小卻很懂事。不愿意去嘗嘗采來的蘑菇而是到趕集的時候將蘑菇都賣掉,換來小鐮刀這里說明小姑娘是一個熱愛勞動不被誘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后再換棒棒糖和小伙伴一起分享,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個懂得分享快樂分享自己勞動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學生所要學習的榜樣。這首歌教會了學生要熱愛勞動,用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不僅如此,還要懂得分享。這首歌就充分地讓學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對其進行審美教育。《踏雪尋梅》“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壩橋過,鈴兒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好花采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這首歌的歌詞很簡短,是一首欣賞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嚴寒,傲然獨立,千百年來有不少詩人歌頌雪梅不畏嚴寒的精神。《踏雪尋梅》寫的是一群少年學生騎著毛驢,不懼怕寒冷,迎著雪去欣賞梅花綻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沒有嚴寒的學生,而是以輕快的語調歌表現出少年們賞梅時內心的愉悅與興奮。這樣的一種場景是一種美的享受。當學生們學習這首歌時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我們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兩首歌所表現出來情緒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聽歌的時候都能使身心愉悅。用歌曲來感化學生,讓他們細細品味歌曲中的深遠意義。體會歌曲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景象。

  三、總結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具有不可小視的重要作用,它能夠在無形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熱帶,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為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重要幫助。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學音樂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8-19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07-20

小學音樂教學探析論文10-02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9-22

動畫音樂下的小學音樂課堂論文08-28

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應用論文09-19

影視音樂融入小學音樂教學論文10-02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精選10篇)05-25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