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物理論文

時間:2024-07-05 10:03:03 物理論文 我要投稿

物理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理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論文

物理論文1

  一、突出教學重點,制訂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

  老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初中物理,將任務貫穿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強烈求知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這樣可以使物理教學工作事半功倍地開展

  二、重視技術的提升,加強團隊合作

  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不能依據傳統的學習方法進行死記硬背,這種辦法是不可取的。要想真正了解物理,就要充分地認識物理本質。將理解與記憶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習,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物理。在物理教學中老師要運用一些實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合作探究,在遇到困難時老師要及時進行解答,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習內容。有效地實行分層教學法可以提升初中物理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學

  物理教學是一門系統發展的工程。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每一個細節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發現其中的客觀規律。制訂目的明確的教學目標,有計劃地開展教學工作。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教學工作當中去。

  四、小結

  總之,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自身條件的局限性,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老師進行分層教學法進行授課,針對每一個學生自身的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物理論文2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門理論知識和實驗相結合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創造性地整合教材,用新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探究性,使他們在學習物理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和提高物理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他們高效掌握物理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學習主體;教學策略;合作學習

  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知識,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教材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分析和探究教材中的新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使學生在遇到較難的物理問題時,能有效地從物理知識體系中調取有用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在優化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他們的物理思維能力,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

  一、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多采用題海戰術。在高強度的題目練習中,學生感到疲勞和壓抑,不能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學習效率不高。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到課堂的主體位置,引導他們積極地進行知識的探究。在學生主動探究下,他們的興趣高漲,對教材中的新知識有強烈的探究欲望,能充分運用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和思考,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構建以人為本的課堂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

  二、深入挖掘教材,精心準備教學內容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改變教學觀念的同時,要深入探究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對教材進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讓學生能夠高效掌握學習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物理知識結構進行設計,使課堂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在準備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認真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這樣,課堂教學內容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究,獲得新的發現,有效掌握所學的知識。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精心準備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真正從學生的興趣和自身能力出發,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課堂,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物理思維,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開展合作學習,加強師生互動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情況,并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和他們一起探討物理學習中難度較大的問題。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在進行師生互動時,教師還要注重生生互動,通過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討論,使他們通過互動,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小組的合作探究貢獻一份力量。小組成員的分配要合理,即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分配,把興趣愛好相近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以使合作學習更好地開展。同時,在小組成員分配時,教師要把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使小組成員在探究過程中能互相幫助,共同取得發展。

  四、設計開放性的題目,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對于他們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開放性的題目,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從多個角度對題目進行分析,理清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設計開放性的題目時,教師要融入創新思想,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入手,注重題目的質量。在讓學生進行題目探究時,教師要對他們的思路進行指導,讓他們掌握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在解決這些開放性的題目時,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路,而是要鼓勵他們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在不斷的探究和嘗試過程中,學生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他們的創新思維也獲得了發展。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題目時,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啟發和點撥,讓學生深入思考,積極開動大腦,讓他們自主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高效的開放性課堂的構建。

  五、注重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又要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真探究,用嚴謹的科學態度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實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創新,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小實驗,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結合物理知識來進行思考和探究,加深他們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在課堂上結合小實驗進行教學,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通過直觀的物理操作來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義。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他們敢于嘗試,在遇到問題時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發展他們的物理思維。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調動學生操作的主動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操作中,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思維的主動性,讓他們能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大膽地改進已有實驗,甚至自己設計實驗,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真正被開發出來。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和總結,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使物理教學在改革中不斷取得進步。教師在優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主動性的同時,要從物理學科的特點出發,既要注重物理知識的教學,又要加強實驗教學,讓學生結合實驗操作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理論知識。在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也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志德.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淺析[J].讀寫算(教育導刊),20xx(9):15.

  [2]石磊.優化高中物理教學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xx(21):126-127.

物理論文3

  摘要:若想使“學困生”變為學優生,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引發和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初中物理教學成功的重要條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開發“學困生”隱在的潛能,提高其自身學習物理的欲望,為成功學習物理奠定基礎。

  關鍵詞:激發;學困生;興趣

  常言說:“千人千品,萬人萬相”。學生的差異必然存在,教師必須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初一的學生充滿希冀的來到學校,而初二的有些學生會由于初一的成績不理想,自感升學無望,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放棄學習,若任其發展下去,這部分學生將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此,我們必須對這些“學困生”進行激發學習興趣的教育,結合本人經驗認為可從如下幾方面做起:

  一、良好的“開場陳詞”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初二學生拿到物理課本后,一般都顯得很好奇,想學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發現,他們因受“物理難學”說法的影響,對物理學習產生了一種害怕、畏難心理,而且女同學占多數。因此,為使初二學生能自然地、比較平穩地踏上學習物理的軌道,入門階段的教學應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消除畏懼心理上下功夫。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二學生一開始的'那種好奇心和迫切情緒畢竟是短暫的,當他們進入課程教學后,能否保持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他們能否學好物理的關鍵。由于“學困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對上此課前應精心設計,一開始就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在上第一節課時就對學生言明“物理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啟蒙學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礎差異,就象百米賽跑一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你們都是我的新學生,我對每一個學生都會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同一起點,同一教師,但根據你們每個人的不同特點,我不會是同樣的教學方式的,我相信你們每一位都會象歷屆學生那樣成功的喜歡上物理。”在上新課前采用幾個有趣的實驗把學生帶入學科的大門,在上課時對學生說我們先來看兩個魔術,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吹氣,并把手移開,乒乓球會下落嗎?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物體離開手,它一定會掉下來,如果加上用力吹氣,物體掉得更快。但實驗現象恰好相反,學生的求知欲又被激起,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會進一步提升,效果顯著。然后拿出一個杯子和一張紙讓學生檢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紙,然后裝滿一杯水,把紙放到上面,再問學生,杯子倒過來后紙會不會落下,水會不會流出,讓學生議論一會后,再做出倒杯紙托水實驗,此時學生都會發出贊嘆聲,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驚異和喜悅,這些直觀的演示,可激發“學困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漲的情緒,為新課的講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用“了解和賞識”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教學從一開始就應注重了解學生,充分肯定他們,給他們必要的鼓勵和賞識。這樣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師自己看到希望。

  對學生的了解,一方面從課堂教學、書面作業去進行,另一方面通過接近、談話來進行。初二學生開始學物理猶如小學生啟蒙時的情景,只要老師接觸他們,就特別愛說、愛問。他們問得最多的話是:“物理好學嗎?”“物理怎樣學?聽人家說,物理難學,是嗎?”那種迫切要求學好物理的愿望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及時給他們解釋,積極給他們鼓勵,并且要認真回答問題,不能敷衍他們,要讓他們有信心學好物理。

  改變用“一個標準”要求和衡量所有學生的單一性關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論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生,從而多幾把尺子,開發學生多種發展潛能,在教學中努力地去發現“學困生”的優點、長處、能力等,適當地贊美“學困生”,不僅教師可以獲得學生的好感,而且還可以使教學雙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攏,縮短彼此間的距離,馬克吐溫說:“我能為一句贊美之詞不吃東西”,這話雖然有點夸張,便卻反映了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他人的肯定、承認和贊揚,只要不是過份的吹捧,人們聽了都會心花怒放,贊美之詞如同照耀人們心靈的陽光,如在學生主動回答時答錯了,受到同學“噓”聲時,我會說,雖然他答錯了,但說明他上課時很專心,他勇敢大膽,我們應向他學習,這時同學們就會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培養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三、以典型有趣的實驗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思索得來的,在物理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多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做一些有趣的實驗,如在上光學前可布置學生下去觀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著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實驗,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彎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紙上,看書上的小字,會看到書上的字變大,學生看到這些奇異的現象后,即使是“學困生”也會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書,去找原因,想知道為什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也是我們教師最愿看到的結果。

  四、以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困生”與學習的興趣。

  情景不僅是“一種刺激”而是教學目標相應的知識活動。與情景活動相應結合的一種人為優化的場景,這種有意識創設的,優化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客觀情景,在教師語言的啟迪下,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場景,如臨其景,不僅促使全班學生,全神貫注地認知,而且激發學生有情感地主動參與學習,如在講磨擦時可讓學生回憶在家拉手推車時,同樣重的車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覺、用力情況,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車和輕車的用力情況,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從而引導學生分析出影響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學生熟悉的場景即使“學困生”也會主動參與討論,因為他有生活親歷,現象直觀,結果易得。

  總之,興趣屬非智力因素的范疇,中學的“學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差異,因而從挖掘智力因素,培養非智力因素入手,對“學困生”進行興趣教育,不僅能使“學困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內在動力,足以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忍受各種挫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困生”們在“興趣”老師的培養教育下逐步得到發展,從而走向成功,這也正是我們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實。

物理論文4

  摘要:本文主要從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整合、動畫模擬與物理概念知識的整合兩方面探討了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合效果,以期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整合

  物理這門學科的邏輯性較強,其實驗分析是驗證物理概念知識的基礎。因此對學生而言,無論是實驗分析還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都具有一定的難度。隨著新課改的推廣與實行,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信息技術引入物理課堂教學中,是一種動態教學模式。無論是將其作為實驗分析還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工具,都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整合

  物理屬于理科范疇,因此實驗分析與理論驗證是物理課堂學習的重要方式。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主要是站在理論知識的角度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因此缺乏自主探究實驗現象和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學習的對象不再是“冷冰冰”基礎理論知識,而是理論教學與實驗分析相結合,并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傳遞物理實質。據心理學家所言,在課堂學習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使學習知識更加清晰明了地留在學生大腦中,記憶深刻。反之,采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將會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將高中物理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起到調節課堂學習氛圍和降低學習壓力等作用,從而在課堂學習中大膽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意見,集中精力探索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高中物理“通電自感和斷電自感”試驗教學中,教師不能被動地按照教材步驟進行操作和演練。采用這種方式得出的物理實驗結論為:第一,燈泡在演示那一刻是熄滅的(亮的)。第二,燈泡在演示結束之后會熄滅。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得出“線圈對變化的電流有阻礙影響”這一結論,但是并不能直觀地觀察到“電流阻礙”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短暫,但恰恰是實驗探究中的關鍵問題所在,是這一章節課的重難點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實驗演示方式,借助多媒體計算機作為實驗教學的輔助工具。比如在課前預習階段,提前下載一個Flash軟件,當演示到“電流如何阻礙線圈”時,就播放Flash軟件中的視頻實驗分析講解。學生在動態觀察和靜態學習中能夠對試驗內容有一個全面詳細的認知過程,進而在實驗探究中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再比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一課時,首先教師需要提前對章節相關資料收集起來,并準備好實驗分析和探究所需的設備和裝置,展開“羽毛和鐵塊”實驗設計和演示。其次,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視頻,并要求學生自主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會對實驗結果進行猜想。一般認為在同一高度,由于鐵塊要比羽毛重很多倍,因此最先落下的物體是鐵塊。因此,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在同一高度下,羽毛和鐵塊自由落體的速度相同。究其原因是假定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真空”進行,不受摩擦力的影響。并在分析與探究物體受力情況時,羽毛與鐵塊只受“重力”因素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鐵塊和羽毛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制作成動畫效果。當降落100m、200m時,靜止羽毛和鐵塊的運動畫面,這樣可以方便學生清晰觀察在同一水平線上,鐵塊和羽毛的下降高度。這樣不僅可以營造一種愉悅的教學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動畫模擬與物理概念知識的整合

  物理的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對物理的理解源于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釋放內在力量。但是在激發內在力量過程中,由于物理概念知識較為抽象化,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學生通過一些有效方式提升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度,從而由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學習、思考和探究。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效能感”概念。在這個概念中,提出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個體差異、知識的判斷能力和信念等。并著重表明“成就感”才是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因素,也是學生激發自身積極情緒的重要動機。因此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就可以將自身興趣度與物理知識銜接起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設計物理生活情境,從而達到調動自身對知識的好奇度、求知欲等目的。并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物理知識進行猜想和探究,并作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效證據。比如,教師在講解高中物理“拋物線”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拋物線運動動畫來模擬拋物線的運動規律,讓學生觀察后得出拋物線概念、拋物線的運動規律、拋物線的基本特征。提前準備好拋物線函數運動圖,將函數圖與物理中的拋物線運動模擬圖進行比較,并站在數學相關知識角度和物理相關知識角度全面系統地分析拋物線運動的基本軌跡和特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并提高學生獨立分析拋物線運動的分析和探究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鞏固了數學知識,也明白了其中兩者之間的聯系,對于以后學習物理知識會更加容易。

  三、結束語

  實現高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整體質量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峰.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09:157.

  [2]房迅.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J].學周刊,20xx,23:39.

  [3]李寅峰.淺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必要性———以物理教學的優化整合為例[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xx,03:197-198.

物理論文5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綜觀當今國內外研究,這一領域的研究的前沿問題有:1、各個國家和地區家庭和個人經濟收入的數據分布模型的模擬,這一領域的研究專家有X.Gabaix,P.Gopikrishnan,V.Plerou,H.E.Stanley、M.Levy,S.Solomon、W.Souma、S.Sinha、N.Ding,Y.G.Wang,Chin.等,他們的研究成果主要發表在Nature、PhysicaA、Fractals、Phys.Lett.等期刊。2、經濟與金融系統中“普適行為”的研究。主要研究專家有F.Clementi,T.DiMatteo,M.Gallegati、H.Aoyama,W.Souma,Y.Nagahara,M.P.Okazaki,H.Takayasu,N.Takayasu等,他們的研究成果可見于PhysicaA與Fractals等期刊。3、BPS模型的研究與推廣。這是由物理學家PerBak,MayaPaczuski和經濟學家MartinShubik根據統計力學原理共同提出的,是描述金融市場價格的一個理想化模型。Y.Fujiwara,W.Souma,H.Aoyama,T.Kaizoji,M.Aoki以及C.Quintano,A.D’Agostino等人對此也有研究,研究成果見于PhysicaA與IncomeWealth期刊。4、“少數者博弈論”模型的研究、推廣和應用。這一領域的研究專家有A.Dragulescu,V.M.Yakovenko,A.Harrison,A.ChristianSilva等人,他們的研究成果主要發表在PhysicaA、Europhys.Lett.和EconomiePolitique等期刊。5、股票證券交易數據的處理研究以及金融市場定量模型的建立。P.Gopikrishnan,M.Meyer,LAN.Amaral,H.E.Stanley,WK.Bertram,,D.Makowiec,P.Gnacinski,等是這一領域的研究專家,其成果主要發表在Eur.Phys.J.B、PhysicaA、ActaPhys.等期刊。6、價格波動的長期記憶性即波動聚集效應的'研究。主要研究者是我國學者王有貴、郭良鵬,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上。

  二、我國經濟物理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縱觀國內外研究,我國在經濟物理學的研究由于起步較晚,存在一些問題,如:

  1、對國外的前沿研究以跟蹤為主,缺乏對我國的系統研究;

  2、隊伍比較分散,缺少明確的整體研究對象;

  3、探索性研究較多,與我國經濟領域的實際問題結合較少,從而也就缺少明確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果。物理學是一門發展非常成熟的學科,應用物理學特別是統計物理學中定量研究的概念和方法論研究經濟問題時,必然會出現物理學表達式中變量和參數對于經濟系統的適用性和變化性問題,因此經濟物理學采用與經濟學不同的方法對經濟領域的各種經濟數列(economictimeseries)進行分析和定量表征時,就會出現參數不完全對應的問題。在經濟領域中,最原始數據是以價格(price)、收入(incomes)、收益(returns)、投資(investments)、多變性(volatility)等參數表征的,這些參數是隨不同時間間隔變化的參數,它們實際上反映了經濟系統內部的結構、機制在一定的外部環境下產生的規律,因此,要想逐步揭示出這些內在規律以及規律之間的內在聯系,必須找到適當的方法對原始的經濟參數進行多方面的動力學過程分析,用合適的經濟物理學特征變量和參數進行對應性地定量表征,這樣,才可以有效地將物理學的模型或方程運用到經濟系統的動力學研究當中。

  三、基于經濟物理學對中國的經濟學參數的研究探討

  當前,中國正經歷著一場劃時代的社會變遷,這個巨大變化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總體上經濟高速度發展;第二,制度方面,中國正經歷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第三,社會主義的許多特征,比如城市居民由國家和單位安排住房和工作等,在今天的中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第四,人口數量以及人口年齡和行業的分布變化是研究中國社會和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上述這些變化都在影響著當今中國人的生活和工作,同時也影響著中國社會的不平等性,現階段中國收入不平等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有人指出,這正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這種不平等是怎么演變過來的?在這種演變過程中哪一些經濟物理學參數變化最為敏感?這種不平等內部參數具有怎樣的結構特征?未來不平等程度及結構又將如何演變?這些問題不僅是學術研究的焦點,也關系到我國經濟能否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大事,還關系到社會安定團結的大事,自然成為了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鑒于此,基于經濟物理學對社會不公平性的經濟學參數的研究十分必要。

物理論文6

  【摘要】當前CAI課件在物理教學中主要運用于輔助演示、技能操練、實驗模擬等,文章主要分析了演示型CAI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必要性,提出了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演示型CAI課件的優化原則。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CAI;優化設計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理論、規律的建立和發現都離不開實驗,并且要不斷地受到實驗的檢驗。因此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邊看演示實驗邊聽講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形式。教師普遍認為演示實驗可以使復雜的概念、規律形象直觀化,便于重點、難點的學習,還可以節約課時,活躍課堂,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引起學習興趣。可是實際教學中由于實驗儀器的限制以及教師操作能力等問題,有的演示實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隨著計算機以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CAI的介入,這種現象有所改觀。

  一、演示型CAI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物理學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需要用大量的演示實驗來向學生傳遞直觀知識,但由于時空、環境的限制,有許多演示實驗在課堂上利用傳統的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效果不理想或難以實現,這就需要演示型CAI來進行教學,以達到優化教學效果。通常主要用于以下幾類演示實驗:

  1.定理、規律的推導實驗。定理、規律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學習內容,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理想狀態”(真空、光滑無摩擦等)下推導出來的。這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是難以實現的,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果不可避免的會與定理規律有所偏差,容易使學生造成誤解,影響教學效果。而借助多媒體技術運用演示實驗CAI課件制作就可以很容易的模擬出“理想狀態”,使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果與定理規律很好的吻合,避免了實驗誤差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使其更清晰準確的接受、理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實驗對象涉及宏觀微觀物體的實驗。物理學中有許多微觀結構和微觀現象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演示實驗是無法實現的。另外,還有一些關于宏觀物體的現象的學習,由于時空、環境的限制也是不可能進行演示的。傳統課堂教學只是靠掛圖、板書以及教師講授來進行,學生學習時枯燥無味,學完后印象不深,抽象空洞,難以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運用演示實驗的CAI課件可以很逼真的模擬這些宏觀和微觀物體的現象與結構,使學生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給以深刻的印象,實現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效果。

  3.實驗過程不可控的實驗。自然界中有很多物理想象的過程過快、過慢或者過于抽象,但在教學過程中它們要通過細致的觀察才能學習掌握。如:“碰撞”是一個極短時間內完成的物理過程,僅僅通過教師講解、板書,難以讓學生真正認真認識理解。在教學中運用CAI課件就可以控制兩物體的相互作用過程,通過放慢、定格,學生可以細致的觀察整個實驗過程,加深理解,引發學習興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實驗現象抽象化的實驗。物理實驗中有許多實驗現象具有隱含性、抽象性,不便于學生觀察,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磁化”現象,傳統教學只是通過一些表面現象來進行教學,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不夠深刻,通過演示實驗的CAI課件可以展示物體磁化過程的內部變化,使該現象形象化、具體化,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揭示物理本質,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演示型CAI的優化設計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了解到演示型CAI在現代物理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目前設計開發出的一些演示型CAI在表現形式、藝術展示等方面沒有充分考察教學需要,造成教師在教學中的操作困難,或者是不符合課堂教學要求,不能充分吸引學生,因此輔助教學時總感到有一些美中不足,如果能將其進行優化設計,就可以更好的滿足教學需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試圖根據自己的認識提出以下幾條優化意見。

  1.選擇確能體現CAI課件優勢的實驗。演示型的CAI課件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多為助學型課件,主要用于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為提高教學效果服務的。該課件與教師講授是互為補充,取長補短,共同服務于教學目標。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的工作,它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只出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教師的板書、講授等都還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演示型CAI課件不一定要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主要是演示物理教學中一些不易實現的實驗,如前面所提到的定理、規律的推導實驗、涉及微觀宏觀、過程不易控制、實驗現象抽象化等的實驗,應該在教學中有較高的使用率,能發揮多媒體計算機長處的內容。對一些操作方便,效果明顯的實驗,就不一定非要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真實實驗會使學生更容易、更直觀的接受。

  2.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體信息。多媒體信息是指文字、圖形、圖像、動畫、活動影像、聲音等多媒體技術來表現信息并把這些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圖、文、聲、像并茂的效果。人類對信息的接收主要依賴于五種感覺,即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其中前二者接受的信息占接受信息總量的88%。演示型CAI在以視聽覺信息為主的同時,一定要根據教學原理,教學需求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體信息。使多媒體信息的使用要恰到好處,促進教學效果的產生。下面從各種多媒體信息類型出發談談優化設計的原則:

  (1)文字不宜過多,文本的呈現要突出重難點。由于演示型CAI是配合教師課堂教學的,所呈現的應是配合實驗需要突出加深的內容,例如公式、定理等。切忌滿屏文字,要留給教師講解的空間,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CAI課件與其他教學手段、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CAI地使用流暢自然,不游離在教學以外,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完整流暢。

  (2)圖形、圖像要清晰、實用。課件中的圖形、圖像,不必過分追求藝術效果,只要能清晰、準確的表現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只要能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即可。如前面所提到的“碰撞”實驗中的小球,不一定需要立體的',平面的實驗展示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同時清晰、實用的圖形、圖像還可以避免畫面的過分藝術渲染對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從而有利于教學過程中學生注意力的維持。

  (3)動畫模擬要得當,能切實解決問題。課件中的動畫主要用于展示、模擬實驗想象和過程,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一般允許教師修改速度、觀察角度等,但絕不允許隨意安排動畫效果,要科學地反映客觀事實,符合科學原理,所有的操作、示范要正確規范。動畫模擬一定要準確、得當。如果教師修改了速度、觀察角度,一定要在講解中向學生說明。總之,課件中的動畫應本著科學性的原則,避免錯誤信息的呈現。

  (4)活動影像的使用要方便、實用。為配合教師課堂教學,課件中的視頻最好以小段視頻為單位,以便于教師控制,靈活使用。為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以及課堂中的實際情況,靈活控制控制其播放速度和播放時機,必要時還可重復播放,讓學生的思維跟得上CAI課件的展示速度,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連貫性,避免學生消極思維、被動思維。使得演示實驗的CAI課件在需要的環節準確的起到輔助作用,完善課堂教學,更好的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作用。

  (5)音樂、音響盡量少用。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演示實驗一般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現象。根據課程要求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演示實驗CAI課件中應盡量少出現音樂、音響和不必要的音效,特別是不必要的背景音樂,這些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一次在演示實驗的CAI課件中出現的是實驗過程確實需要反映的客觀音效,在呈現這些音效時一定要做到真實、合理,符合客觀實際。

  (6)恰當使用解說。中學物理演示實驗的CAI課件,主要用于輔助教師進行教學,配合教師的課堂講授,所以它的解說應該較少,甚至沒有。從頭到尾的解說不符合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容易使學生感到厭倦,教學效果不理想。一般在演示實驗的CAI課件中可以不采用解說,如果采用,一定要簡明準確,出現在合適的環節。這樣的解說即可以緩解教師課堂講授的枯燥,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正確處理動畫與靜片的關系。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鮮艷、逼真、動感強的畫面十分感興趣,動畫演示的確也可以表現出許多優越性,它不僅能夠再現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以及事物間的內在聯系,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過程模擬,啟發聯想和引申探究。因此,許多設計者總是為設計一套新穎有趣的動片而絞盡腦汁。但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追求動片,靜片也有其優越的一面。它便于學生長時間細致觀察和思索,并且具有操作簡單、制作方便等優點。所以我們不能因為片面的追求表現形式而盲目的設計動片,應該動靜結合,合理搭配使用。至于選取哪一種表現形式好,唯一的衡量標準就是教學的實際需要,即看他能否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設計師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年齡層次結構特點,注意做到科學、合理,藝術性為教育性服務,做到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不能為了“動”而“亂動”,以至于妨礙了教學效果的產生。另外,在操作中還要注意各分片的定位,使得動靜結合,保證教學過程中操作方便,一步到位,準確無誤。

  三、結語

  在提倡信息化教育的今天,不能盲目的追求CAI課件的使用,像物理這樣的基礎學科,無論是教師還是專業的軟件開發者,都應本著教學原則,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合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好的配合現代化教學,促進教學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周長春.中學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xx,(3).

  [2]李耀標.CAI教學的實踐探索[J].信息技術教育,20xx,(5).

  [3]劉允良.淺議中學物理演示實驗[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1).

  [4]楊紅霞.中學物理CAI課件的開發和應用的初步探索[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xx,(4).

物理論文7

  摘要:在新課改要求下,實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突出。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舉足輕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手段。本文對高中物理課中實驗教學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它以實驗作為檢驗其的理論正確性,物理概念和定律,是通過反復的實驗發現的。教師應根據“加強基礎、重視應用、提高素質、培養能力、開拓創新”的教改精神,合理安排、精心設計物理實驗,教學內容應循序浙進、由淺入深,實行分層實驗教學,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能開拓學生思路,鍛煉學生的獨立觀察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怎樣應用實驗教學呢?

  1合理運用演示實驗教學

  演示實驗教學是指教師借助實驗設備和材料、影像資料、數字化媒體把教學中復雜、抽象的理論定律、原理通過實驗演示給學生,從而把復雜的定律簡明化、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幫助學生對定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通過演示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演示實驗教學要注意一下幾點:

  (1)明確目的、充分準備 演示實驗演示實驗教學是向學生展示原理、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學生能通過演示實驗直觀地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所以,教師事前做充分準備,認真備課,了解教學內容,對儀器設備、實驗材料要仔細檢查,以保證實驗的安全和實驗良好的效果,明確哪些實驗是教材和大綱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哪些是可以適當補充的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的小實驗。使教師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能準確的反應教學內容的原理,以提高教學效果。

  (2)動作標準,操作規范演示實驗教學能充分發揮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和認知規律、鍛煉其觀察和思維能力、提供示范鍛煉實驗操作技能。因此,教師要在操作方法、操作順序及儀器使用等方面動作標準、規范操作。在實驗開始前,教師要對實驗的目的和要求、實驗原理、所用儀器設備及正確使用、實驗的操作過程等,作必要的說明或演示,以增強實驗的目的性,增加實驗演示效果,要起到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電學實驗:導線連接要規范,多股軟導線有接線端子時用接線端子,沒有接線端子時要使導線在接線柱上的'繞向與螺母旋緊的方向一致;電路連接時應先接線路后接電源,拆卸時先斷電源,后拆線路;線路要整齊標準,正負極導線、零線火線區分開,主輔電路區分開。總之,演示實驗時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并且有些實驗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如不規范操作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所以,教師操作的規范性,是使學生養成認真規范、嚴謹求實的良好學習習慣,也是完成實驗教學目的的前提。

  (3)運用多媒體演示實驗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多媒體越來越多地運用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多媒體演示實驗能充分展示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模擬在課堂上不易進行的、有一定危險的物理實驗,并且對于需要認真分析、反復觀察的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的重復播放、慢鏡頭播放,讓學生反復觀察、分析。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的運動規律時,由于動作過快,學生很難再瞬間完成的實驗中觀察其速度變化規律。如果通過多媒體將視頻進行反復播放,或是慢鏡頭播放,就可以讓學生從中觀察、分析、總結其運動規律。有條件的還可以制作FLASH動畫模擬自由落體運動,對學生的理解會有很大幫助。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危險性較高、財產損失較大的實驗的錯誤操作所帶了的后果,提高學生對實驗的重視,以規范學生實驗時的操作,同時避免危險和財產損失。如由于電路連接錯誤產生電源短路,從而引起的火災和實驗器材損壞的實驗演示。

  2重視學生分組探究實驗教學

  現代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的主人。實驗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實驗設備和材料,通過規范操作,引起某種物理變化,觀察這些物理現象,驗證或獲取物理知識的教學方法。實驗教學要求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對待、充分準備為保證實驗的效果和安全,教師事前要先進行實驗,對實驗設備和實驗材料進行仔細檢查,確保實驗順利進行。

  (2)明確目標、有的放矢為了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增加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實驗的自覺性,教師要在實驗開始前通過下達任務通知書、講授或談話等形式對實驗的目的和要求、理論依據、實驗設備的正確使用、實驗的操作過程和要求等作充分的實驗說明。實驗過程中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親自動手,教師要適時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在實驗中的錯誤。實驗結束后,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總結,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并由學生填寫實驗報告。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通過反復的實驗驗證物理知識和原理,通過物理實驗使學生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與實驗聯系在一起。開放和多變物理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規范的操作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意識。總之,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科學、合理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物理實驗教學,促進物理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物理論文8

  1實驗成績評定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實驗能力

  物理實驗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程,傳統的實驗成績評定是根據學生完成實驗的情況給予評定的,通常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驗課的表現與實驗數據的處理來評定的,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觀性,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學生實驗能力的差異,這也是部分學生對物理實驗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2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在引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以后,我們開始嘗試使用新的虛擬實驗室,選取了部分學生參與虛擬實驗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虛擬實驗的設計、調試和研究。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經驗和結論。

  2.1虛擬仿真實驗可以豐富實驗教學的內容

  作為傳統物理實驗內容的重要補充,虛擬仿真實驗也是學生認識物理現象,掌握物理知識的,培養實驗能力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我們通過教學實踐發現,虛擬仿真實驗具有很強的.可設計性,既可以完成一些傳統的驗證性實驗,也能開發成為具有創新性的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特別是對于一些物理原理較復雜的、實驗圖像較明顯的力學和光學實驗,使用虛擬仿真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恰當地使用虛擬仿真的實驗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興趣。

  2.2虛擬仿真實驗有助于轉變單一的教學方式

  虛擬仿真實驗的優勢還在于可以轉變單一的實驗教學方式,學生通過計算機仿真軟件,進入交互式的,友好的仿真界面,可以在無教師指導的情況下,自主地完成一些較為簡單的仿真實驗,得到相關的實驗結論。因為所有的實驗儀器都是虛擬的,因此學生可以進行多次嘗試,也不會造成儀器的損壞,特別是對于一些復雜地,較危險的實驗,虛擬仿真實驗更是不可替代的。另外虛擬仿真實驗還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仿真實驗可以不用在實驗室里完成,也可以在課后獨立完成,這對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物理實驗是非常重要,也可以極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2.3虛擬仿真實驗有助于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驗水平

  除了讓學生獨立地完成普通的虛擬實驗,我們還進一步鼓勵學生參與虛擬仿真實驗的設計和開發,讓他們學習一些虛擬仿真軟件(例如LAB-VIEW,MATLAB/SIMULINK)的基本知識,通過對實驗原理的深入理解,抽象出物理模型,利用虛擬仿真環境,構建虛擬的實驗儀器,最后調試儀器,得到正確的實驗結論。這樣既能客觀地反映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圖像和實驗結論認知的全過程,也能全面反映學生完成實驗的真實水平,也有利于對學生實驗成績客觀評價,形成個體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興趣和成就感,從而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2.4虛擬仿真實驗在教學和管理上的不足

  虛擬仿真實驗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它只是傳統實驗教學方式的重要的補充。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虛擬仿真實驗的開設需要學生預先學習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計算機知識,需要學生對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有較深入的理解,另外學生參與虛擬仿真的信心和經驗也是制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成敗的主要原因。此外,在虛擬仿真實驗室的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困難,特別是對虛擬仿真系統的開發和維護上更需要一些專業的管理人員,這也對實驗室設備的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結論

  通過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補充虛擬仿真實驗內容,我們發現這樣做不僅能豐富實驗內容;還有助于轉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另外學生學習物理實驗、參與物理實驗研究的興趣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更有助于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客觀評價。此外,虛擬仿真實驗在教學和管理上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

物理論文9

  摘要:文章基于微課的性質和特點,探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微課的策略,主要從微課在引導學生預習、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突破教學重難點、強化實驗教學、結合學生的層次和需求安排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微課;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微課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網絡在線學習為主要手段,以某個概念、規律、實驗等為主要內容,圍繞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以視頻為主要呈現形式的在線課程資源。微課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針對性強、信息容量大等優點,其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時間、空間的限制,克服了傳統教學媒體承載信息種類少、容量小的缺點,突破了學習工具、場地等的限制,可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在具體的原則和順序下,教師就相關知識點制作系列微課或專題,每一堂微課相互關聯、形成體系,最終促進知識的連通和融合創新。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預習

  教師將需要學生預習的內容進行點撥、加以指導制作成微課,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生借助微課完成預習或自學,省出更多的課堂時間來進行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練習提高等。長期堅持,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講授“聲現象”的相關知識前,教師利用微課將生活中的可聽聲、次聲波、超聲波等分別以影像形式展示在網絡平臺上,學生看到這些生活實例后就會自主思考,預習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而逐步摸索出科學、有效的預習方法。

  二、利用微課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

  初中生在課堂上很難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只能保持約10分鐘,而一個微課教學視頻恰在10分鐘左右。在課堂導入時使用微課,能使教學目標更直觀,教師通過將實驗、經典事例、學生的生活經驗或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與教學內容結合,制作成微課進行新課導入,讓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如在進行“光的折射問題”的教學時,教師可借助微課呈現奇妙的折射現象:筆在玻璃杯中的彎曲、用魚叉捕魚時看到的魚的虛像等。學生在觀看時會展開聯想,挖掘更多有趣的折射現象,對這一知識點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利用微課突破教學重難點

  物理知識點是前后聯系的,若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理解不扎實,很可能會影響后續內容的學習。因此,教師可將各個知識點、實驗、規律探究、復習歸納及專題講解等以微課的'形式呈現,供學生自主獨立地復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鍛煉他們的學習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如在電路故障分析、電表示數變化等知識點的處理上,筆者將常見的故障歸納后安排給各小組討論。各小組在筆者的指導下將解決方案制作成微課并進行課堂討論。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另外,這些微課還可供基礎薄弱的學生課后復習,加深理解。

  四、利用微課強化實驗教學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有效使用微課,可緩解課時少、任務多的矛盾。教師將實驗過程制成微課,將關鍵點、關鍵步驟放大,學生會更了解實驗過程和目的。如在“伏安法測電阻”實驗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明確實驗原理,再運用微課講授實驗儀器和連接方法。利用提前準備的微課視頻演示實驗過程,學生借此自主實驗。在巡視中,筆者對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惑,引導學生集中分析討論實驗中的問題,效果很好。

  五、結合學生的層次和需求安排教學內容

  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學生層次的不同,努力創造條件讓其共同發展。教師可將教學內容以微課的形式制作成分層教學資源,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挑戰不同的難度,按照自己的計劃安排自主學習進度。這種方式可以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有效解決分層教學的問題,培養學習的興趣。如教材中的電路連接問題,教師可先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電燈、空調等物品,并將電路連接問題按難易程度分成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分層組成小組并分別就電燈之間的串聯、并聯和空調的室內電路連接與外機電路連接等進行探討。通過畫電路圖、搜索相關資料等方法,學生最終將復雜的電路問題清晰化,也增強了對物理知識的興趣。

  六、結語

  微課教學秉持“重視引導,微處入手,快樂學習”的理念,是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同時,微課革新了傳統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了傳統聽評課模式,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作用。教師只有對微課的運用情況時刻調查、分析、反饋,微課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北京:電化教育研究,20xx(10):61-65.

  [2]周青政.微課程的內涵、特征及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xx(11):255-256.

物理論文10

  1創建問題情景,培養學生興趣。

  就過去的教學來看,教師的教學方式通常都是以機械式的講述為主,學生往往只能被動的接受。長此以往,必然會致使學生在學習物理方面產生消極的態度,學生會變得思維僵化,受制于教材的局限。只要存在這些問題,就難以真正開展好創新教育,而問題情景的創設便是對中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的心理特點加以充分考慮,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也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設置問題方面,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問題一定要具有開放性,絕不可以只是簡單的判斷對誤,要將充分的思維運作空間留給學生,他們才能產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提問的好習慣。這樣也有助于將思維定式打破,從而使學生獲得自主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教師要重視講述創新促進科學成果的實現,從而使學生明白擁有創新意識是很重要的,這樣在面對問題時候,學生就會更加積極的進行思維的拓展,從而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找出來。學生質疑知識難點才可能有效提高其創新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是因果法,也就是要引導學生一旦遇到生活中的某一物理現象,就要思考該現象產生的原因,接下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解答疑問的過程中實際上就體現了培養創新能力的過程;二是對比法,這針對的主要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物理現象。如電與磁的關系,電流能產生磁場,反過來就要問,磁場是否一樣能產生電流?該理論便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理。教師可在引出課題或教學過程中,多創造一些提問的機會,以便學生可以隨意的表達困惑。如此才可以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進而更好的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利用探究學習,提高創新能力。

  物理這門學科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已經變得非常深奧了。初中物理的教學也更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要求教學者根據考試的關鍵點來分析題型,運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學生對它的學習興趣。這樣在實際的學習中,初中物理學習中很多知識點的學習不是完全抄寫步驟,而是要求學生自己去主動探究運用。而且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在教材中的比重也上升了,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說將更加有利。作為一門實驗學科,物理以實驗為基礎,我們可以發現物理學中的不少定律、概念都是源于某個實驗。一般感性的形象直觀的知識和信息比較能被學習者接受,而我們的物理實驗正好具有這樣的形象直觀性。所以,我們教師可以借助于物理實驗來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使那些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成直觀形象的內容,使我們研究的物理規律更加清晰地展現給學生,令其自己去觀察、思考,教師從旁給予一定的指導,最終的定律、結論由他們自己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以實驗演示來替代枯燥的講解,在實驗情景中學生更容易獲得感性認識,也更容易激發其創新意識以及培養其創新能力。

  3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學生理解。

  多媒體的現代重要的教學手段和媒介,它容文本、音樂、視頻等為一體,以其生動形象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具有的優勢是其它教學設備所難以比擬的,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實現感性與理性、內容與情感的統一,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大受激發。過去的教學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導致一些實驗無法進行,如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設計出仿真的情景和豐富的畫面形象,通過視聽結合的手段來創設課堂情景,調動學生的思維。例如“磁場”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感受到其方向和強弱變化,而利用flash動畫技術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多媒體使得物理現象以生動的表現形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在樹立掌握物理性質變化規律的同時能夠突破學習瓶頸,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4開展實驗教學,鞏固創新成果。

  實驗為學生創設了有效獲取知識的學習環境,是對學生進行創造意識訓練的有效途徑。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重視實驗的創新。如在“大氣壓”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演示窄口瓶“吞”半徑大于瓶口的氣球的實驗,變不可能為可能的實驗現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再將原因告訴學生,這就是大氣壓將氣球壓進瓶子里。在學生興趣被激發的情況下再將抽去空氣的馬德里半球拿出,讓兩個力氣最大的男生來拉,結果用盡力氣也拉不開,當教師把氣閥門打開后,一個人就很輕松地把半球拉開了。學生既驚奇又信服,對“大氣壓不僅存在而且很大”的結論深信不疑了。通過這樣的實驗情景,使教學具有新奇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動機和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此外,物理課外活動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學生將物理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重要途徑。通過物理課外活動,能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技能。如讓學生到社會中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提出“光污染引發的健康問題”、“光污染引發的交通問題”等課題,讓學生調查、收集資料、研究、撰寫小論文;舉辦科普講座,用科學家的精神鼓勵和感染學生;開辦航模興趣小組等等,使學生在運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創新能力。總之,物理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時,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物理學科的特點,遵循認知規律,盡力創設問題情景,盡力為學生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創新精神,鍛煉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學會創新,把學生培育成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業者。

物理論文11

  伴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探究式教學”模式備受重視,在動手實驗、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對于高中物理而言,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過程中的中心環節,通過物理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而“非常規”物理實驗更能通過生活化、趣味性、自創性的教具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參與動手探究、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的積極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非常規”實驗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略談幾點淺見.

  一、運用非常規物理實驗,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改反對一味的“滿堂灌”,反對失去自主的包辦代替,倡導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非常規性的物理實驗,以學生熟悉的實驗器材,在富有個性、親身體驗的學習中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學習“動量定理”時,筆者根據“胸口碎大石”的氣功表演,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實驗“蛋全瓦碎”的趣味實驗,即:在椅墊的四個角上分別放上4個雞蛋,在雞蛋上面放上一本書,書上再放3層磚,再在磚上放一片瓦.拿錘子砸瓦片,讓學生猜測是瓦碎蛋全還是蛋碎瓦全.在錘子砸下的那一刻,學生都屏住呼吸,看到蛋全瓦碎的結局,那些原本猜測瓦碎蛋碎、瓦全蛋碎的學生一片驚訝,很快就對接下來“動量定理”的新課學習充滿了好奇.可見,“非常規”物理實驗的趣味性、生動性使學生不再對物理課感到害怕、恐懼,自然而然地調動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運用非常規物理實驗,避免探究過程中的思維障礙

  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逐步遞進,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極易讓學生產生思維障礙.而“非常規”物理實驗利用隨處可見的生活物品,促進學生手腦并用,幫助學生真實、直觀、形象的理解物理概念,排除非本質的干擾,避免思維障礙,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更加科學、全面的思維模式,也能調動學生的創造動機,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有利的支持.以高中一年級“自由落體實驗的探究過程”為例,高一年級的學生由于知識的不夠全面往往會認為“質量相等,下落速度也相等”,為了避免這樣的思維障礙,筆者先演示從同一高度將黑板擦、粉筆、紙張等不同物體同時下落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大膽猜測:不同物體在同一高度下落時快慢是否相同?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物體下落的速度呢?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在眾說紛紜中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探究,做好觀察與記錄,在小組內交流驗證:實驗一在同一高度,將事先準備好的面積相同的一張小紙片和一個小鐵片,同時靜止釋放,猜測并驗證哪個物體先下落.實驗二拿出二枚一元硬幣,并順著硬幣的邊沿用剪刀剪下與一元硬幣面積相同的紙片,貼在其中一枚硬幣之上,在同一高度,將二枚硬幣同時釋放,猜測并驗證哪枚硬幣先下落.實驗三準備二張一模一樣的紙片,將其中一張紙片揉成紙團,在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猜測并驗證哪張紙片先下落.通過三組實驗,學生可以自主探究并得出相應的結論:質量大的物體下落得快,當質量相等時,較小體積的物體下落的快,而當物體體積相同、質量不等時,下落過程一樣快.為了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由落體的實驗過程,理解物體下落的快慢是因為受到空氣阻力,教師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牛頓管實驗:將金屬片、軟木塞、羽毛三樣不同的物體同時放入玻璃管中,在抽氣機抽出管內空氣后將玻璃管倒置,讓學生觀察三種不同的物體的下落速度.然后打開氣閥,再次倒置玻璃管,讓學生觀察打開氣閥后三種不同的物體的下落速度.這樣的遞進式實驗不僅避免了學生知識的負遷移現象,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多思考、多發現,學會從不同點、多方向的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三、運用非常規物理實驗,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非常規”物理實驗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廢舊不用的生活物品做實驗,這些“設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利用到實驗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現象不再感到陌生,也打通了物理教學與學生真實生活世界的通道,在學生自己收集、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更能善于思考問題,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才能.例如在探究向心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筆者首先以生活中的“水流星”表演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用繩子的兩端分別拴著一個盛有水的`小桶,通過迅速倒換使水桶旋轉起來,當上面的水桶口朝下時水也不會流出來.再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線繩、大小不同的幾個小鋼球,通過實驗親身體驗帶繩的小鋼球產生的不同向心力:用手握住繩,讓鋼球圍繞手轉動,使學生感覺到用同一個鋼球進行實驗,線繩長度固定時,轉動速度越快,手被拉的越厲害,說明向心力越大;在速度差不多時,繩長一定時,質量越大的小球,向心力越大;用一個小球,轉動速度差不多時,繩越長,向心力越小,試驗后,學生知道了向心力大小與小球的質量、轉動速度、繩長的具體關系.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向心力的存在,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這不僅使初高中的新舊知識做到自然銜接,也使得向心力概念的引入顯得自然、流暢,為接下來探究物塊在旋轉的平臺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實驗打下知識基礎,讓學生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與鋼球的質量m、線速度的v、角速度、周期T、半徑r有關,大大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學中“非常規”物理實驗在豐富感性認識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增強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教師應積極、恰當合理的運用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非常規”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有真實感,促進對知識的建構和鞏固,在“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中使探究式教學獲得最佳地教學效果.

物理論文12

  1演示實驗可以有效讓學生理解概念和規律

  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演示實驗展示物理現象和變化的過程,特別是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的或是與學生的經驗相抵觸的現象和過程.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形成鮮明的表象,為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認識規律奠定基礎.要使學生對物理學中許多的概念和規律準確的理解單靠死記硬背是不科學的,這要求教師要借助物理課堂演示實驗來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研究表明,形象記憶要比文字記憶更有效、更持久,演示實驗展現了物理現象變化的過程,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更加牢固.例如,在20xx年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三章第一節兩種電荷,演示實驗可以起直觀的效果.在這一節中教師只要用絲綢、玻璃棒、毛皮、金屬棒、橡膠棒和兩個驗電器就可以讓學生對本節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首先,用絲綢和玻璃棒摩擦,然后讓玻璃棒靠近小紙屑,發現玻璃棒有吸引輕小紙屑的現象.后用毛皮和橡膠棒摩擦,讓橡膠棒靠近小紙屑,發現橡膠棒同樣具有吸引輕小紙屑的現象.可以說明一些物體被摩擦后有吸引輕小物體的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現象說明該物體帶電.這樣讓學生對電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使學生對電不再是一種抽象的事物,而是可以具體體現的.其次,通過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與驗電器接觸,發現鉑片的張角有時大有時小,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自然聯想到電荷有多有少.當驗電器帶的電荷多時鉑片的張角大,反之電荷少時鉑片的張角小.得出電荷量的概念.最后,用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其中一個驗電器,此時該驗電器金屬鉑張開,然后通過橡膠棒把該用電器和另一個不帶電的驗電器相連接,發現兩驗電器沒有發生變化.如果在上述的過程中把橡膠棒換成金屬棒,則發現帶電的驗電器的張角減小,沒帶電的驗電器從沒張角變為有張角.這一現象說明開始沒帶電的驗電器現在帶了電,而前面帶電的驗電器的張角變小這說明前面帶電的驗電器帶的電變少了.進一步說明橡膠棒不導電,金屬棒可以導電.得出在物理學中我們把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而把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這樣通過演示實驗的步步深入,學生對知識有更加直觀的理解和掌握.

  2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觀察是人類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同時也是一切知識和能力的基礎,所以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既然觀察能力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如此重要,那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最好方式.演示實驗是通過教具重現物理現象的一種活動,通過重現的現象讓學生建立第一印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對現象的分析和思考,從而上升為理性的認識.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不直接講解而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去預測實驗的結果,這需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讓學生自己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將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歸納能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3演示實驗可以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般課堂演示實驗都比較簡單,易于操作,并且大多數不需要實驗室專配的實驗儀器.而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把它們組合起來即可.例如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手和桌子接觸并讓自己的手在桌上來回的推動,學生會感覺到手受到課桌的阻阻礙作用,通過分析總結得出摩擦力的概念.并讓學生加大手對桌子的壓力,讓學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引發學生的思考.可以從小的一個實驗問題增強學生的動手和分析能力.

  4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操作技能

  課堂上的演示實驗除了給學生良好的示范作用,還可以教給學生周密的思考、操作技能.教師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過程中還要不斷地講解為什么要這樣來做演示實驗,如果換種操作過程是否也能得到同樣的效果.這樣不僅要讓學生看到表象還要知道其中道理.例如,在做電學類實驗時,一般是先畫電路圖,然后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在連接實物圖的過程中,電路中的開關一定要斷開,如果電路中有電流表或電壓表時,應注意電表的正負極,而且在不能估計電路中的電流或電壓時,需要采用試觸的方法來檢測電路中的電流或電壓大小,再選取合適的量程,從而避免損壞電表.在通電前還要認真地檢查電路無誤后方可接通開關.在記錄數據時還要注意一些細節,例如單位.得出數據后還要分析數據的誤差.實驗完成后應整理好實驗的儀器.這些操作雖然是最基本的但教師要起示范作用,中學生具有很強效仿性,長期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一定會使學生培養出良好的實驗習慣和操作技能.本文來自于《中學物理》雜志。中學物理雜志簡介詳見

  5演示實驗導入新課作用

  在講授一節物理新課內容時,如果能夠用演示實驗導入本節課,使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讓他們獲取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推理能力,將實驗結果上升到理論,則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在講物體的沉浮條件這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空的牙膏殼、一個大的水槽即可完成本節課的導入.首先,將水倒入水槽中,然后將空的并且里面充有空氣的牙膏殼放入水槽底部,會看見牙膏殼往上浮起最后靜止在水面上.為什么?(由于學生已經學過受力分析)學生:由前面學過的知識可知,在牙膏殼上升的過程中受到一個向上的力,并且這個力大于重力,直到它們靜止在水面上時,這個力才與重力平衡.其次,改變牙膏殼的癟鼓程度,使牙膏殼能懸浮在水中.這又是為什么?學生就會主動去思考.物體的沉浮條件及應用是難點之一,通過簡單的演示實驗導入,學生不但對這節課的興趣大增,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體下沉、上浮、懸浮和漂浮的過程和條件.同時還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6小結

  課堂演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師能使抽象的物理現象有一個具體、生動的展現,將使物理現象直觀化、可視化,在學生的大腦中就會有一個模型,便于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記憶.研究表明人類對圖像的記憶遠比對文字的記憶強,通過演示實驗可以加強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記憶,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規律.演示實驗雖比直接講授法需要的時間多,但可以培養學生更好的觀察、思考和分析的綜合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這是其他教學方法不可替代的.演示實驗對提高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意義,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能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演示實驗將對物理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論文13

  1、問題的提出

  改善、解決教學低效性問題是當前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分析造成教學低效的關鍵原因在于教學沒有圍繞、落實在學生的學這一核心之上,沒有有效地轉變學生以被動地“聽”、“做”為主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過程大多處在知識記憶、方法模仿過程中,缺乏主動通過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進行意義建構,發生認知變化的過程。作為一線教師,靠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當前教育、教學大環境這個“框架”,但如何追求“框架”中的“自由”——通過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完善,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標是筆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研究每個班中智力水平一般的學優生發現他們常具備的特點:①課堂上總是不停地說,與教師相呼應;②課后常問老師問題;③課后常與同學討論問題。分析這三個特征 “說”、“問”、“論”的共同之處在于他們動口在“說”,“說” 是他們取得更好學業成效的“法寶”。可否、如何從調動學生“說”入手,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提高教學有效性呢?抱著這一問題筆者查閱文獻資料獲知:早在1998 年的教育刊物中就有關于“說題”教學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成果,此后很多物理老師在這一領域做了研究,在他們的中對“說題”教學的效果和如何進行“說題”進行了經驗介紹。

  在總結經驗、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讓學生‘說’物理的教學法研究”的課題,經實踐研究取得了些許經驗,撰成此文,以供同仁參考、指正。

  2、概念界定

  學生“說”物理的教學法:在本研究中是指在教師參與、幫助、指導下,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過程中,努力通過回答、闡述、提問、分析、討論等話“說”的方式表達對學習內容的觀點、認識、理解與體會,或對所需要解決問題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演繹、歸納等的一種教與學的方式。

  3、緣何要讓學生“說”物理

  3.1“說”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轉變學習方式的一種有效途徑

  3.1.1 通過“說”,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堂內實現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的轉變,促進意義學習的發生

  課堂教學低效的關鍵原因在于長期形成的模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講和學生被動地“聽”、“做”為主的教學方式,課堂內出現的少量師生互動也只是發生在教師與極少部分學生之間(——往往是那些學優生),大多數學生作為“旁觀者”缺乏交流、述說等參與性體驗的機會,沒有經歷對學習內容的加工、處理、內化的過程,缺乏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

  “說”,是一個將學習內容進行個性化語言實踐的過程。通過說出對現象的認識,說出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說出對問題分析、解決的思路,說出學習中所遇到的不解與困惑,說出問題解決后的反思和體會…只有將學習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之后才能進行“個性化語言”闡述,這個過程驅使學生不得不研究學習內容,對學習“事件”作出意義分析。當物理學習成為一種“說”的過程,當學生向老師、同學“說”出自己學習中的種種“事件”時,便實現了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學習的轉變,意義學習隨即發生。

  3.1.2 通過“說”,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當前的物理教學中,在調動學生“眼觀、耳聽、腦思、手做”方面做得非常成熟,但對思維起著重要作用的 “口說”沒有得到足夠充分的重視、挖掘和運用。如果能在學習中不斷地“說”,從而調動除眼、耳、手之外的“口”這一感官參與進學習,打開通向大腦的更多通道,便可以促進大腦整體功能的更加優化。而且通過“說”的過程學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揭示自己思維加工的過程和遇到的障礙,逐漸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自我分析與控制的能力,提升思維水平,提高學習效率。

  3.2 讓學生“說”是促進教師完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種有效途徑

  3.2.1教師可以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捕捉信息、及時進行教學調控,促使教學重心由教師向學生轉移

  一直以來,物理教學很重視教材的知識、邏輯結構的傳授,忽視了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活動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常以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憑經驗預設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難點為依據制定教學計劃、設計教學內容,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把教師的思維過程、方法強加于學生,讓他們去接受、模仿、訓練,造成學生養成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教學效果低下。

  “說”的過程,是內部思維外部言語化的過程,能把內隱的思維過程中的問題顯現出來,這些問題往往是學生學習的疑難之處,是真正需要在教學中解決的重難點。因此,教師在聽學生“說”的過程中了解他們的認知狀況、思維癥結,從而判斷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途徑的正確與否、優缺點所在,及時診斷、糾正、調整教學,使得教師的教建立在學生需求之上,實現教學重心下移,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

  3.2.2 通過“說”改善了教學環境,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說”,使課堂從教師的“一言堂”轉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群言堂”,可以激活課堂,營造更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營造更輕松的心理環境,容易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在交流互動、參與體驗中提高了學習成效,易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產生興趣。課堂由教師與學生的“一對多”的雙向交流轉換成教師參與的“多向交流”方式,搭建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平臺,促進了師生情感交融,易產生“因喜歡老師而喜歡物理”的效應。當學生“說”成為一種習慣時,便形成了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和諧課堂文化,促進了班級整體學習氛圍、學習成效的提升。

  當學會“說”以后,引導學生在課后這一更加自由、廣闊的時空中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不但延伸了課堂,而且更加融洽了師生、生生間的情感。特別是在課后關系較密切的同學組成的.學習同伴間的交流會更加通暢,討論中很容易相互指出思維癥結、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相互 “對癥下藥”,在互幫互助中實現共同提高。

  這種建立在和諧師生、生生關系基礎上的“說”的方式,由于改善了教學心理環境,學生在學習時更易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發生認知變化,實現意義建構基礎上的真正習得,達成學習的目標,提高學習效果。

  4、怎樣讓學生“說”物理

  為了轉變學生以“聽”、“做”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說”——能說、會說、說而有獲,筆者在課內外通過以下方式創設讓學生“說”物理的機制,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

  4.1任務驅動下的學生課上“說”物理

  4.1.1課前幾分鐘,為學生搭建一個固定的“說”物理的平臺

  為了讓學生有機會“說”、養成讓“說”成為物理學習一部分的習慣,筆者將每次物理課的前5分鐘設計為固定的學生“說”話時段,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展開話題:①新授課上針對本節課涉及的重要知識、方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②鞏固、訓練課上,讓學生復述相關知識、方法。例如,在高一學習《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第二課時中“請您說說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速度、推論公式,及它們是如何推出的?”通過學生“說”公式——落實基礎知識:識記基本公式,為該節課奠定知識基礎;通過“說”公式的推導方法——落實基本方法:記住公式的推導方法,為該節課進行解題方法遷移奠定基礎;通過這樣的“說“,不僅落實了“雙基”,還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上課認真參與、課后歸納總結、課前復習準備的良好習慣,體會到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③針對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④針對學生作業中的范本、典型錯誤進行評析,充分發揮同伴教育效應。筆者經常用手機將做得精美的作業、典型錯誤類型拍下來,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評述。對這類作業,學生特別感興趣、有話可說。評說優秀的作業過程不但鼓勵了優秀的同學而且為其他同學樹立了范本,議論典型錯誤、不當之處,積累了間接經驗,避免以后自己再犯同類錯誤。⑤章節復習課上讓學生串講整節、整章的知識、方法,枚舉典型問題,同學、老師進行補充、完善。⑥結合生產、生活中的重大物理事件,讓學生在充分準備情況下進行述“說”。例如,針對20xx年9月29日晚我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筆者給高三物理班學生設計作業“利用國慶假期收集有關‘天宮一號’發射、運行的與物理有關的資料、信息,每個小組制作一份,并提出若干物理問題——要求至少每人提一個問題,節后進行展示、問題交流。”節后的課堂交流中大家討論的異常活躍,特別對同學們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大家都有自己的觀點,下課了很多人都意猶未盡,在隨后的體育課和午修時段很多人不停地討論著。這種與生產、生活相關的開放性的話題最容易引發學生“說”。

  4.1.2課中進行“說”題

  解題作為物理教學中一個重要部分,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來“說”,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還可以強化解題規范。筆者在經過給學生反復示范后讓他們按照六步驟來“說”:①說已知條件,包括顯性條件、隱含條件;②說研究對象、物理過程;③說由已知條件、已有知識和經驗聯想到的分析思路;④說物理過程遵循的物理規律;⑤說表達式、方程;⑥解完題后說命題意圖、評解法優略、談解題體會。

  最后一步是學生感到最困難,最沒話“說”的一步,但恰恰這一步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解題效益的關鍵一步。這一步是解題過后進行反思、提高的步驟,通過揣摩命題意圖,評說不同解法的優略,談出體會到的命題、解法的精妙之處的過程,不斷回顧、整理、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思考了問題,提升了思維深度,利于以后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且久而久之養成了良好的反思習慣,完善了思維方式,勢必提高學習效率。

  4.1.3課尾進行課堂小結

  每節課結束前用幾分鐘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同學和老師進行補充、完善。通過這個小環節幫助學生理一下思路、明確一下一節課的重點,理出自己課堂沒有解決的問題——即課后立即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后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有效性。此外,經常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結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總結、反思、整理的良好學習、思維習慣。

  4.2教師引導下的課后在師生、生生互動中“說”物理

  4.2.1 在作業面批、個別輔導中讓學生“說”出思維過程

  班級中總有一些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物理基礎薄弱因怕說錯而不敢說的學生,利用課后作業面批、個別輔導的機會,讓他們說出思維的過程、說出不解之處、說出對問題的理解,從中捕捉他們的問題癥結,通過溝通加以指導、幫助,解決他們的困難,提升學習效果。經常與老師的對話,還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和表達能力,慢慢也能增強自信,變得會說、能說

  4.2.2在進行同伴交流互助中“說”出自己對問題的分析、理解

  實踐中發現在教師的要求、指導下讓班級中同層次(僅指物理學習程度)、關系較好的2-3位同學結成學習小組,在固定的時間段一起研究、討論的模式比較有效。筆者利用部分午修、放學后的時段,將這些學習小組組織起來這樣開展活動:①程度較差的學習小組:相互研究、講解作業、練習、考試中的仍然不懂問題,小組間解決不了的由老師幫助解決。當小組所有同學認為都明白了,老師抽問題讓小組成員來講。②程度較好、學有余力且對物理感興趣的學習小組:給他們提供一本參考資料,讓他們在一起研究、討論些提高性的問題,老師提供適當的指導、幫助和檢查。通過這種方式主要幫助班級兩端的同學建立了一個“說”的平臺與機制,由于小組同伴間關系比較密切、學習程度相近、有一定的任務驅動,同伴間的交流比較通暢、有效,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班級授課的弊端,“消滅”了部分后進生、培養了學優生樹立了榜樣,整體提高了教學效果。

  5、讓學生“說”物理需注意的問題

  5.1創設“說”的環境,不斷鼓勵、幫助學生學著“說”

  由于學生長期養成了以“聽”、“做”為主的被動學習習慣,加上其它學科教學模式沒有改變,很多學生很長時間內難以開口“說”。為此,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走進學生中去和他們對話,為學生創設一個尊重、平等、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在放松、愉悅的情緒中逐漸開口“說”,在“說”的過程中不斷體驗、感悟。同時要教學生“說”的方法,幫助他們學會“說”,而且允許他們“說”錯。對說得好的要及時肯定、表揚,對說得不太好的也要及時給于鼓勵、及時予以點撥,通過激發自我效能感達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5.2 循序漸進、因人而異地提出“說”的要求

  教學方式的轉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中要讓學生先有話說、當形成了說的習慣以后要求他們多說、再要求能說到“點子”上;讓性格外向、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先說、多說,逐漸領著敢說、能說的同學“說”,再擴大到內向、不愛說話的同學;讓內向、話少的同學先在課外和同學、老師“說”開始,逐漸過渡到上課“說”;課上讓中、下層次的學生“說”簡單的內容,讓中等的學生“說”稍難的內容,有說漏、誤的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補充,必要時可展開討論,既提高優生,又帶動后進生,做到共同提高。通過這種分層、漸進的“說” 物理的方式,讓全體學生能逐漸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養成“說“的習慣。

  5.3 學生“說”物理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

  如果說在“說”物理的過程中學生是自由放飛的風箏,那么老師是牽引風箏的線,必須通過主題設計、適時評價、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努力的方向。比如,教師必須讓學生圍繞重、難點展開話題,注意難度、落實雙基;學生說的過程中必要時在黑板上板演配合,促進其它同學的理解;課外學習同伴間的“說”也要加以引導、鼓勵,并讓學生嘗到“甜頭”——說有所獲后方能堅持;對于一些基礎弱、能力差、不善于表達的學生要進行個別輔導、鼓勵著說。

物理論文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晚上好!

  我叫XX,來自XX班,我的論文題目是《關于中國古代數理天文學之成就-歷法的基礎研究》。這是一個綜述性的研究,所以可能論文里面自己研究的內容比較少,還望老師們給與意見。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論文題目,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慮:

  1、興趣。因為我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天文學,而當初選擇物理專業也是出于想深入了解這些有關天文的神奇現象,所以這次畢業論文我便選擇對中國古代天文學進行了基礎研究

  2、天文學的科學重要性。恩格斯曾在《自然辯證法》里說:要研究自然科學各部門之不斷地發展,首先就應研究天文學。單單為了定季節,游牧民和農業民族就絕對需要它。是的,天文學是一門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已經有相當的研究了,那個時候沒有大城市、大建筑物,沒有工廠的煙灰,人們可以很自由自在地欣賞自然界的美麗。不過那時候農牧民族欣賞自然美并不單純是為了求心靈的安慰,而是從其自身的實際應用出發的

  3、 有助于教學。通過對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研究,讓我對天文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有助于我今后從事物理教師的工作,增加我與學生們交流的話題。

  (一) 國外研究現狀

  發展動態:20世紀70年代以前,幾乎沒有西方學者認真對待過中國歷法史的研究,在西方學者眼里,中國歷法改來改去,無非是附會天象,沒有什么科學體系。倒是日本學者從17世紀的和算家,到20世紀的科學史家,對中國歷法中的研究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以京都大學藪內清為核心,形成了一個京都學派。1994年,藪內清博士論文《隋唐歷法史的研究》的出版,標志著以現代科學的方法深入到中國數理天文學中真正核心部分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藪內清的開創性工作,才使得國際學術界逐漸認識到中國傳統數理天文學所蘊含的研究價值,并由此樹立了現代科學史家研究中國古代歷法的價值信念。除日本學者外,外國學者對中國傳統歷法的研究不是很多,其中比較系統的成果,大概只有洪天賜對《大衍歷》的翻譯這事他的博士論文,可惜尚未正式出版。

  (二) 國內研究現狀

  發展動態:20世紀中國學者對歷法史的研究,以70年代為界限,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前70年,在深度上落后于日本學者的研究;后30年則全面趕超并保持領先。70年代以前關于漢代以前的研究,大多數是歷史年代學的`老問題,與數理天文學的核心內容距離較大。在通史方面,深入到隋唐以后歷法中的研究不是很多。因此,這一時期雖然投入的人力不少,但是對于真正困難問題的解決,只能是差強人意。

  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設計共分六章

  第一章 前言。闡明了系統開發的目的和意義

  1、蓋天說

  蓋天說是中國最古老的討論天地結構的體系。早期的蓋天說認為:天就像一個扣著的大鍋覆蓋著棋盤一樣的大地,這樣的天地形狀很容易讓人們產生疑問:圓形的天怎么能夠與方形的大地合攏呢? 隨后蓋天家又主張:天像圓形的斗笠,地像扣著的盤子,兩者都是中間高四周低的拱形。這種蓋天說即能克服天圓地方說的缺點,也能解釋很多天象

  2、渾天說。張衡在《渾儀注》里闡述了渾天說的主要思想:天是一個球殼,天包著地像蛋殼包著蛋黃,天外是氣體,天內有水,地漂在水上。全天為3651/4度,其一半蓋在地上,一半環于地下,所以二十八宿恒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半。

  3、宣夜說。在蓋天說和渾天說中天都是一個殼層結構,日月星辰都附著在天殼上,而宣夜說認為:地面之上不存在固體的天殼,天之所以呈現出藍色那是因為離我們太遙遠的緣故。地球以外到處都是氣體,日、月、行星、恒星甚至銀河都是會發光的氣體,它們在氣體的推動下自由來往、互不干涉。宣夜說打破了天的邊界,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廣闊的宇宙空間。

  第二章 數理天文學成績--歷法

  1、中國古代歷法概覽

  中國古代歷法的中心課題可以歸結為兩個:原理和數據

  原理:是指日、月、五星運動規律在歷法中得到的反映;

  數據:是指歷法對日、月、五星運動的數值描述

  歷法之疏與密主要從這兩個方面表現出來

  根據原理和數據這兩個要素

  對中國古代歷法作縱向考察

  可以按時間順序將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 兩漢魏晉南北朝歷法;

  (2)隋唐兩宋歷法;

  (3)元明歷法

  2、星圖、星表與三垣二十八宿

  (1)星圖、星表與數理天文學的關系

  (2)歲差是指太陽從某年的冬至點出發,在黃道上運行至下一個冬至點時,并沒有走滿360度,其間有一個微小的差數,住一段小小的差數被稱為歲差

  祖沖之在《大明歷》中提出歲差值為每年45年11個月退行一度

  紫微垣是北極星周圍的一些星座組成的星域,居於天球北極頂部,一共包含了三十七個星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斗七星和北極星,太微垣在紫微垣東北角位於北斗南方,包括22個星座。太微垣主要是天帝的政府機關所在,所以太微垣各個星座皆以官職命名。如五諸侯、三公、九卿、太子、幸臣、從官、郎將等;天市垣在房、心、尾、箕、斗諸宿之北,包括19個星座,它是三垣中的下垣,是天帝率領諸侯、群臣所游幸之都市。所以天市垣各星座多以市井建筑命名譬如車肆、樓市、屠肆等,二十八宿是指繞天一周的二十八個天區,它們寬窄不等,各有名稱。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我的自述完畢,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物理論文15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開始重視教學的有效性。大學物理作為我國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其教學的質量也受到了老師們的廣泛關注。相對于高中物理,大學物理增加了更多關于微分、積分的知識,這使得大多數大學生們覺得學習大學物理困難重重,致使課堂的教學質量很差。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對大學物理進行有效地教學,以提高大學生們學習物理、熱愛科學的興致。

  大學物理作為我國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不僅僅是大學生們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更能夠提高大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科學、理性地看待世界,從而構建出與世界相銜接的合理的、科學的方式。由此可見,大學物理是通往自然科學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鑰匙。然而很多大學生都覺得學好大學物理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學習大學物理猶如霧里看花,看不透、悟不出。因此導致他們學習大學物理的興致不高,使得大學物理的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甚至有的大學生給“大物”起名為“大霧”。

  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激發起大學生們對學習大學物理的興趣,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學物理教學弊端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以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

  目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

  目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四點弊端:

  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設施。隨著我國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設施也越來越普遍。倘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過度地依賴多媒體教學設施,沒有把多媒體教學放在一個合理、恰當的位置,不僅起不到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反而會常常使學生聽不懂。對于大學物理來說,它充滿了大量的公式推導和計算,如果老師上課時主要是通過PPT把公式進行簡單地放映,而沒有將其在黑板上一步步進行詳細地推導,很難使學生及時地跟上老師教學的步伐,從而難以夠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課堂教學內容不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由于大學物理所包含的微分、積分內容較多,內容比較枯燥無味,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不能將教學內容有效地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會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繼而會使得這些大學生們覺得學習大學物理并沒有什么實際用處,喪失了他們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形式太過單一。對于理工科的教學科目來說,其教學還是傳統的老師在臺上講課,學生在臺下埋頭做筆記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應有的交流與互動,使得該學科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大學物理很難懂、很難學的心理。

  師生課后缺乏交流。大學的課程與初、高中明顯不同的一點就是老師在上完這堂課后就結束了,下一堂課又是一個新的內容,而且不會像初、高中那樣花費大量的時間定時、定點對學生進行輔導。在大學中,大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靠自覺,老師與學生在課后很少進行交流,這使一些本來在上課時就聽不懂的同學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從而影響了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實現大學物理有效教學的措施

  課堂的有效教學指的`是老師在不同的課堂情況下,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課堂的有效教學能夠幫助老師轉變其傳統的教學觀念,形成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真正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發展。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科學、合理地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價值。采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而是為了幫助老師能夠多樣化地豐富教學內容。在大學物理的課堂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好處在于,多媒體可以生動、形象、直觀地表達出一些難以理解的比較抽象的內容。例如力學、熱學、光學等中的一些用語言難以形象描述的內容,采用F1ash動畫可以使學生對這些內容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將受條件所限的物理實驗進行演示,例如動量守恒的仿真實驗。老師在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施的情況下,會大大加深學生對各種定理、公式的理解。同時,還會使得大學物理的課堂教學形式變得多樣化,而不僅僅是對枯燥無味的定理的證明和公式的推導。

  重視理論學習與實際生活的銜接。由于大學物理所涉及到的多是一些復雜的公式、模型,這會使得大學生們對于大學物理知識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不能將其有效地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將這些抽象的物理方程與真實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列舉有趣的運用大學物理知識解釋日常現象的生活實例。比如,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才會使切菜、切肉變得輕松起來。進行房屋建筑時,之所以都采用鋼筋混凝,是因為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盡管四季的溫度不同,也不會產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堅固。

  豐富教學形式,加強師生課堂、課后的互動。可以將“微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微課”是以課堂教學視頻為載體,講授較少的知識點,一般為一個或者兩個,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為一種“碎片化”教育。老師在進行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之前,可以制作一個關于教學的微課視頻。老師可以在微課中嵌入“課前教學任務”,“課中知識點講解、歸納”,“課后習題解答”、“師生互動評價”這四個模塊,使得微課成為一個老師與學生良好溝通的橋梁,幫助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對課堂內容進行再一次的理解、復習、評估,提高大學生對大學物理的學習興趣。

  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對如何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進行研究。本文從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生活實際的聯系以及引入“微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這三個方面對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進行了分析,以期采用多種方式提高大學物理的課堂教學質量,轉變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強化老師與學生之前的互動,幫助大學生走出學習物理老大難的困境,真正激發他們對學習大學物理的興趣,實現自身的協調發展。

【物理論文】相關文章:

物理教育論文05-02

物理實驗論文05-15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1-21

物理教育教學論文04-29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15

初中物理論文02-24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1-02

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1-28

生活中的物理論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