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理教學中的換位思考學科論文
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己在盡心盡力后教出的學生都是優秀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事與愿違。特別是當你在教學上已竭盡所能,而你的學生的物理成績卻無起色,當感覺苦惱、無奈,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工作失去信心,甚至準備對學生放棄時,請不防靜下來想一想我們自己學習物理的過程。
每一位教師都是從孩提時代走過來的,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經歷過歡樂與苦惱,有過自已喜歡和討厭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坎坷:有一些知識點怎么也想不明白。如果我們回憶一下自己當學生時學習這些知識點時的思考方式、困惑以及最后豁然明白的過程,這樣我們就可以放棄成人的思維層次而是站在學生的思維和認知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和使用教學手段,這樣就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備課時應注意換位思考。美國教育家索里、特爾福德在《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寫到:“當學習和技能的發展具有連續性的時候,遷移的產生是十分明顯的。……。將來的學習依賴于過去的學習。全部準備的概念就是以這個前提為基礎的。我們不能脫離過去的經驗來學習。”而初中學生的物理知識的儲備量是有限,知識的遷移能力就不能與教師相提并論,而且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干撓。例如,慣性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有些學生就是在學習了“慣性”這一節后,還仍認為慣性的大小與速度有關。如果我們在授課時,將一些問題進行分層遞進如:自行車和小轎車,哪一輛車更容易推動?一個速度很大的乒乓飛來和一個速度較小的鉛球飛過來,哪一個球更容易接住?通過這些問題的遞進設置,學生就不再會認為慣性大小與速度有關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的難點是否突破,對學生來說哪些知識之間容易產生干撓,這樣教師在備課中深入地鉆研教材,吃透教材,認真做到備教材的同時,才能更好地做到備學生、備教法,教師才能在課堂上生動準確地傳授物理知識,使學生能輕松地掌握知識。
在傳授新知識時應注意換位思考。“在學習中,一個新的觀念,一點新的信息,或者一種新經驗,不是被現有的認知結構所同化,就是改造這個現有的認知結構,否則就是產生新的認知范疇以接納新的經驗或其它因素” (美國教育家:索里、特爾福德的《教育心理學》第233頁)。記得在學質量時,總是對“質量是物體的屬性”弄不明白,老是將物體、物質混淆,所以在教“質量”一節時,特別強調物體和物質的區別:物質是一種材料,物體是有形狀的限定,同一種物質可以是不同的物體。例如:鐵球。鐵是物質,鐵球是物體。將鐵球放到月球上去(位置改變),此球所含的鐵是否改變?當將鐵球熔成鐵水(狀態改變),所含的鐵是否改變?當將此球壓成鐵片(形狀改變),所含的鐵是否改變?通過從最通俗、最淺顯的方式入手,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從簡單入手,從實際生活中入手,這樣學生對新知識能輕松愉快的接受,且更容易內化。教師在課堂上還要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法和傳授知識的量度,就能達到更佳的效果。“大部分研究表明,多數人在形成概念或解決問題時不去利用他們所有的全部信息”( 美國教育家:索里、特爾福德在《教育心理學》第271頁)。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的遷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怎樣利用現有的信息。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鼓勵”和適當的“口頭提示”可以提高學生在錯誤信息中推論出正確信息的能力。人的認知規律告訴我們,要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和獨立的思考能力,教師應從學生的水平出發,提出比較新穎的、困難的、同時又是學生力所能及的課題或任務,啟發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在實踐中。在教學中,我們還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定勢。記得在高考前的一次模擬考試中,有一道數學題,由于一時的“靈感”,全校只有我一個人“撞”出來了,由于事后沒有去總結,對此類型的題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定勢,結果,在高考中出現了此題,本人用了半個多小時才將此題做出來。自身的教訓使我在教學中,總是把學生良好的思維定勢的培養放在第一位。例如,對于“月亮在云中穿進穿出”是以 為參照物時,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都能答對,但是,我在講評此題時總是一步一步地設置問題讓學生回答:“穿進穿出”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月亮在運動。“什么叫機械運動?”,學生答到:物體的位置發生改變。“月亮和誰的位置發生改變?”,學生答到:“云”。這樣學生就明白為什么填“云”的原因,以后遇到諸如此類的題,學生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而不會隨意亂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過程的分析,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過程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定勢;多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多設立生活的物理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在設置問題時應考慮學生的層面而層層遞進,使不同層次、不同資質的學生能得到教師肯定同時而充滿自信,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信息攝取能力就能逐步的提高。
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中應注意換位思考。人所學的知識很容易忘記,唯有學習的能力讓人終身受益。物理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和闖新能力。教師不能一提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就誤認為:在實驗時只是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做。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他們的認知能力一樣,都是循序漸進的。而現在的學生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動手能力相對于我們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差異很大,所以,應該讓學生先學會模仿,模仿能力強了,動手能力也會有相應的提高。在學生動手實驗時,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著重于對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實驗方法進行改進。注意培養學生對實驗可操作性的理性認識,并讓學生在遵守實驗規章制度的情況下,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記得在小時候,看見父親的一根彈簧表帶,輕輕地用力一拉,一松手,彈簧又恢復原狀,覺得特好玩、特好奇,于是用力猛地一拉,結果,一根表帶被毀了。所以在上實驗課時,首先應考慮到學生對哪些器材、哪些實驗會充滿好奇,應考慮到如何在完成好原有計劃實驗的基礎上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題下通過學生自己設置的一些實驗來驗證學生提出的一些猜想。這樣即既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增加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闖新精神。
在總復習時應注意換位思考。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是從學生走過來的。
【物理教學中的換位思考學科論文】相關文章:
管理中的“換位思考”05-01
管理中的“換位思考”05-01
換位思考議論文11-18
學校管理中的換位思考04-30
例談物理教學中的以物悟理學科論文04-27
學科關聯下的中學體育教學的思考論文04-28
物理教學中的幾點感悟論文05-02
幼兒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學科論文04-27
物理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實踐與思考04-30
換位思考議論文作文(精選29篇)01-16